高考歷史(部編版)必修下冊專項學習第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含答案或解析_第1頁
高考歷史(部編版)必修下冊專項學習第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含答案或解析_第2頁
高考歷史(部編版)必修下冊專項學習第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含答案或解析_第3頁
高考歷史(部編版)必修下冊專項學習第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含答案或解析_第4頁
高考歷史(部編版)必修下冊專項學習第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含答案或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20世紀下半葉世界的新變化第18課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通過了解冷戰時期的典型事件,認識冷戰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戰的發生、發展與世界格局變化之間的相互影響。1.分析兩極格局形成的原因,了解美蘇兩極格局形成的過程,理解經濟實力、國家利益與國家外交政策之間的關系。(唯物史觀、歷史解釋)2.結合美蘇冷戰出現的背景及其典型事件,認識冷戰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戰與世界格局變化之間的相互影響。(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3.了解二戰后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極力量的發展,分析多極力量成長對兩極格局的沖擊,認識國際格局演變的歷程及影響因素。(唯物史觀、歷史解釋)4.學習冷戰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典型事件,認識國際關系中大國應該要有責任意識和外交理性,感受國際關系朝著多極化趨勢發展的進步性;體會多元、理性認識和分析問題的價值。(家國情懷)知識點一冷戰與兩極格局1.冷戰(1)含義:指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逐漸形成的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長期對峙與競爭狀態。(2)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戰時同盟的基礎不復存在。②美蘇兩國的國家利益存在嚴重沖突,意識形態也尖銳對立。③美國在全球進行擴張,將社會主義的蘇聯視為其建立世界霸權的最大障礙。④戰后的蘇聯希望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恢復經濟,發展社會主義。為確保西部邊界安全,蘇聯努力擴大自己在東歐的影響,與美國發生了尖銳矛盾。(3)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美國在“反對共產主義擴張”的旗號下,對蘇聯實行遏制政策和敵對行動,率先挑起了冷戰。蘇聯予以反擊。(4)表現美國蘇聯政治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演說是美國對蘇聯發動冷戰的標志1947年9月,蘇聯和波蘭等東歐國家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經濟實施馬歇爾計劃,鞏固了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與東歐各國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形成了以蘇聯計劃經濟模式為主導的經濟體系軍事1949年4月,美國和英法等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5年5月,北約接納聯邦德國為成員1955年,蘇聯成立包括民主德國和其他東歐國家在內的華沙條約組織地緣政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2.兩極格局(1)標志: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蘇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正式形成。(2)認識①兩極格局是不對稱和不完全的。美國及其盟國的總體實力始終強于蘇聯及其盟國。②有些國家處于兩大陣營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亞等。1.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在國家發展戰略上的對立和沖突,使它們從戰時盟友變成冷戰對手,逐漸形成兩極格局。(√)2.美蘇兩極勢均力敵,兩極格局基本是對稱的。(×)3.馬歇爾計劃的主要目的是援助遭戰爭破壞的歐洲經濟。(×)4.杜魯門主義與馬歇爾計劃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其針對的都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5.兩極格局是以美蘇為中心,以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兩大陣營全面對抗為特點的格局。(√)6.兩極格局形成后,世界被分成了兩大陣營。(×)7.冷戰時期的國際關系以美蘇對抗和兩大集團對峙為特征。(√)?二戰結束后,美蘇從戰時盟友變成冷戰對手(摘編自教材P110)。出現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美蘇兩國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閱讀“史料閱讀”(見教材P111):羅斯福這段話說明了什么?這導致美國后來推行什么政策?提示說明:美國渴望領導世界。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推行霸權政策。?閱讀“歷史縱橫”(見教材P112):根據材料說明美蘇關系的變化及其原因。提示關系變化:二戰后美蘇從大國合作轉向對抗。原因:美國實力強大,把蘇聯看成美國稱霸世界的主要障礙;蘇聯也不斷擴張,把美國視為自己的敵人。知識點二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1.冷戰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1)特點:東西方關系既有緩和,又有對抗。(2)表現:在美蘇開展對話的同時,發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機和古巴導彈危機。(3)影響:這兩次危機雖然沒有達到局部熱戰的程度,但它們所帶來的戰爭特別是核戰爭的風險是空前嚴重的。2.多極力量的成長(1)表現西方陣營逐漸分化①西歐: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和發展②日本:經濟的“起飛”、追求“政治大國”社會主義陣營開始瓦解①原因:蘇聯的大國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②表現:東歐國家反對蘇聯控制的斗爭,中蘇關系的破裂中國的發展①標志事件:擁有“兩彈一星”、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②意義: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興起①萬隆會議:1955年,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舉行萬隆會議,誕生了體現和平共處原則的“萬隆精神”②萬隆會議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不結盟運動,是發展中國家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重要標志(2)影響:國際關系的這些變化,對美蘇兩極格局造成了有力沖擊。1.第二次柏林危機和古巴導彈危機反映了美蘇關系的緊張。(√)2.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伴隨經濟的“起飛”,日本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追求。(√)3.兩極格局中孕育著多極化的發展趨勢。(√)4.從經濟狀況和經濟潛力看,當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5.中國重返聯合國,標志著發展中國家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6.多極化是指一種趨勢,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迄今為止,多極化并沒有定型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國倡導下,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標志著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摘自教材P114)。不結盟運動的宗旨和原則是什么?提示不結盟和非集團化。?閱讀“思考點”(見教材P114):國際格局多極化的趨勢是如何出現的?提示一方面,美蘇長期爭霸削弱了自身實力;另一方面,西歐、日本、中國、第三世界的崛起,沖擊了兩極格局。知識點三兩極格局的瓦解1.美蘇關系(1)日趨緊張: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再次加強對蘇聯的遏制,同時大搞軍備競賽,提出并著手實施“戰略防御計劃”,企圖拖垮蘇聯。(2)走向緩和時間1985年以后表現①美蘇首腦多次會晤,建立了多層次對話機制②1987年,美蘇簽署《關于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1991年,簽訂《美蘇關于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裁軍取得重要進展③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宣布不再干涉東歐事務,同意兩德統一④蘇聯與中國關系也實現了正常化2.兩極格局的瓦解(1)原因eq\b\lc\{(\a\vs4\al\co1(①蘇聯放任西方對東歐的“和平演變”攻勢。,②國內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放棄共產黨的領導地位。))(2)標志:蘇聯解體。(3)影響eq\b\lc\{(\a\vs4\al\co1(①持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隨之結束。,②兩極格局中出現的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1.美蘇關系走向緩和,主要是以蘇聯的退讓和妥協為前提的。(√)2.“和平演變”成為美國在冷戰時期對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戰略。(√)3.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政策是導致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4.蘇聯解體,兩極格局崩潰,冷戰隨之結束。(√)“和平演變”一詞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是指西方國家通過政治、經濟、文化滲透,對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促使它們向資本主義“和平演變”(摘自教材P115)。“和平演變”與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之間有什么聯系?提示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與“和平演變”戰略的持續運用而蘇聯、東歐國家對此放松警惕有關。主題一美蘇冷戰和兩極格局)視角冷戰的根源史料一傳統的美國學派認為,冷戰是由蘇聯引起的,蘇聯熱衷于獲得領土,尤其是征服東歐領土。如果蘇聯沒有表現出這種傾向,美國將有可能退回到戰前的孤立主義狀態。……美國采取遏制蘇聯擴張的政策是正確的。如果沒有美國主動的遏制政策,蘇聯將繼續在歐洲、中東和亞洲擴張。——摘編自王帆《關于冷戰起源的八種解釋》史料二冷戰時期,美蘇關系的終極性質是超級大國競爭。數十年的核軍備競賽因其惡性循環加劇了冷戰,但也控制了冷戰。因為它確立和維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蘇兩國因為懼怕互相毀滅而努力防止它們之間爆發直接軍事沖突。它使得兩個超級大國能夠彼此對抗和爭斗而不兵戎相見。僅就此而言,冷戰時代確實是個“漫長的和平”時代。——摘編自時殷弘《美蘇冷戰史:機理、特征和意義》思考根據史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蘇冷戰的原因。提示美蘇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上存在矛盾;雅爾塔體系奠定了美蘇兩分天下的框架;美蘇實力基本勢均力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世界面臨核恐怖的威脅。視角冷戰的表現史料戰后初期(二戰結束到50年代末)呈現出兩大陣營對峙的格局。這一時期,美國制定了扶植西歐資本主義的“馬歇爾計劃”;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組成了“經濟互助委員會”;美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建成了華沙條約組織……顯然這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展開政治、經濟、軍事的全面對峙。——摘編自趙立坤《20世紀世界政治格局演變探析》思考據史料和所學知識,列舉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展開政治、經濟、軍事全面對峙的表現。提示表現: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的提出與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的建立之間的對峙;經濟上馬歇爾計劃的提出與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建立之間的對峙;軍事上“北約”與“華約”的對峙。視角冷戰的特征及影響史料20世紀五六十年代,冷戰向深度和廣度擴展……在爭奪勢力范圍和影響的斗爭中,爆發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冷戰開始初期,美國就頒布法令和法規,嚴格控制對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出口貿易。美國頒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蘇聯搞階級斗爭擴大化,冤假錯案時有發生。——劉金質《冷戰史》思考根據史料概括“20世紀五六十年代,冷戰向深度和廣度擴展”的表現,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對國際關系的影響。提示表現:冷戰范圍進一步擴大;兩大軍事集團全面對峙,冷戰期間爆發了局部“熱戰”;經濟上的割據與壓制;國內政策的變化與緊張氣氛。影響:促進兩極格局正式形成;美蘇“冷戰”關系壓倒其他國際關系,世界被分裂成兩部分;雙方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對世界霸權的爭奪不利于世界和平;多極化趨勢的出現。1.歷史解釋——美蘇冷戰下國際關系的特點(1)陣線分明:美蘇及其盟國互相爭奪和對抗,陣線比較分明和穩定,各自處于超級大國(美蘇)的控制之下。(2)主導力量: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作為對立雙方的盟主,在國際事務中起著主導作用。(3)形式多樣:冷戰是斗爭的主要方式,表現為政治上的對抗、軍事上的對峙、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經濟上的制裁。(4)矛盾重重:主要體現在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其內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終仍要服從美、蘇戰略利益的大局。(5)演變趨勢:由兩極格局演變為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的爭霸,美蘇爭霸互有攻守,既有和平方式的對抗,也有局部戰爭。(6)爭奪目標:歐洲是美蘇雙方最重要的爭奪地區;亞洲是各自勢力范圍的交界地區。2.唯物史觀——冷戰對國際關系的影響(1)積極性①有利于緩解世界緊張局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美蘇兩國長期基本處于均勢,使雙方均不敢貿然行事。②為了在兩極格局中取得優勢地位,雙方都注意發展經濟,注意進行內部的改革和調整,推動了世界的整體發展。③為了發展自身的經濟,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在美蘇兩極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不結盟運動興起并得到發展,第三世界崛起。(2)消極性①冷戰打上了濃厚的大國強權政治色彩,無視弱小國家利益,導致戰后超級大國推行霸權主義政策。②美蘇兩強擅劃國界、分裂國家的做法,種下了不穩定的禍根,導致日后世界的紛爭和不安寧。③美蘇兩強為謀求霸權,展開長期的軍備競賽和地區爭奪,導致世界局勢長期緊張動蕩。④在兩極對峙的格局下,國際經濟秩序長期得不到改善,給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主題二冷戰下的多極化趨勢與兩極格局的瓦解視角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原因和表現史料現在,美國不再是從經濟角度來說的世界頭號國家、超群的世界強國,也不再僅僅有兩個超級大國。當我們從經濟角度和經濟潛力來考慮問題時,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們是美國、西歐、蘇聯、中國,當然還有日本。——據尼克松總統1971年在堪薩斯城假日旅館的講話思考根據史料,指出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分析他將西歐、日本和中國列入世界“五大力量”的原因。提示變化趨勢: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沖擊著兩極格局。原因:戰后西歐走向聯合,成立歐共體,實力大增;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成為經濟大國;新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后,綜合國力迅速增長。視角兩極格局的瓦解史料一這些國家照搬蘇聯的一套做法,阻礙了這些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傷害了這些國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會主義在這些國家不僅沒有發揮和顯示出應有的優越性,而且聲譽受到很大影響。從外部條件說,蘇聯“新思維”的改革之風,西方“和平演變”的鼓勵政策,都對東歐的變化有影響,起了推動作用。——錢其琛回答《世界知識》記者問題時的發言史料二近來美國出版的《勝利——美國政府對前蘇聯的秘密戰略》一書,透露了美國政府曾采取攻心為上的軟戰爭策略,動搖蘇聯領導人對自身制度的信心,成功地誘導了蘇聯的制度解體。思考根據史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原因及影響。提示原因:原有的蘇聯模式積弊太深;戈爾巴喬夫錯誤的改革路線;西方從外部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影響: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使美國霸權地位得到加強;使蘇聯的加盟國家和東歐國家出現政局動蕩。1.唯物史觀——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經濟結構的多極化發展。(2)具體原因①隨著西歐由經濟聯合走向政治聯合,其實力越來越強,在外交上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③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美蘇的霸權主義,沖擊兩極格局。④中國的振興,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地位日漸重要。⑤美國和蘇聯因軍備競賽和對外侵略戰爭的拖累,實力遭到削弱。2.歷史解釋——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特點及影響(1)特點①和平過渡:它不是通過世界大戰而是由長期冷戰較量引起的。②競爭過渡:美國、日本、西歐、中國、俄羅斯五個力量中心存在著互相競爭、互相制約的關系。③長期過渡: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將是一個漫長、曲折、復雜的過程。(2)影響①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繁榮。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③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1.(2021年7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27)1947年3月,美國杜魯門總統在演講中宣布世界已經分裂為兩個對立的營壘,美國將支持所有反對共產主義的國家。這說明美國()A.開始扶蔣反共 B.主導歐洲聯合C.對蘇發動冷戰 D.干涉盟國主權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杜魯門主義”的發表是冷戰開始的標志。故選C項。2.(2021年7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37)以下為“兩極格局形成”的知識梳理表,①處應填寫的內容是()資本主義陣營社會主義陣營措“杜魯門主義”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施①經濟互助委員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A.馬歇爾計劃 B.不結盟運動C.古巴導彈危機 D.歐洲共同體答案A解析依據“兩極格局形成”的相關史實可知,資本主義陣營的措施是政治上發表“杜魯門主義”,經濟上實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依據“經濟互助委員會”可知,對應考查的是經濟措施——“馬歇爾計劃”,A項正確;不結盟運動開始于1961年,成員主要是發展中國家,排除B項;古巴導彈危機主要是“美蘇核武器”的對抗,不屬于經濟措施,排除C項;歐洲共同體主要是歐洲的聯合,不是兩極格局形成的經濟措施,排除D項。3.(2021年7月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試,37)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出現了兩大集團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長期對峙與競爭狀態。這兩大集團的領導者是()A.英國與德國 B.英國與法國C.美國與日本 D.美國與蘇聯答案D解析根據“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出現了兩大集團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長期對峙與競爭狀態”可得出是美蘇的冷戰,D項正確,排除A、B、C。4.(2021年12月山東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考試,24)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兩極格局正式形成。下列國家,在當時處于兩大陣營之外的是()A.中國 B.法國C.波蘭 D.印度答案D5.(2021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24)二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使它們從戰時盟友變成冷戰對手,逐漸形成兩極格局。下列與兩極格局相關的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杜魯門主義出臺②北約建立③古巴導彈危機爆發④兩德統一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1949年北約建立,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爆發,1990年兩德統一,時間先后順序為①②③④,A項符合題意。6.(2020年7月海南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35)美國和蘇聯都很愚蠢地卷入到一場死亡舞蹈之中,盡管各自都清楚手中的核武器永無使用的可能,但還是以此恐嚇對方。這是史無前例的,這是一段雖無核戰,卻勝似核戰的歷史。這段歷史發生于()A.1917—1921年 B.1922—1944年C.1945—1991年 D.1992—2017年答案C解析材料體現了美蘇冷戰期間的核武器對抗,雙方之間達到一種恐怖的和平,其中冷戰的時間是1945—1991年。故選C。課堂小結思維導圖史論要語1.二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在國家發展戰略上的對立和沖突,使它們從戰時盟友變成冷戰對手,逐漸形成兩極格局。2.美國對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推行冷戰政策,提出了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組建了北約組織。3.歐共體成立、日本經濟“起飛”、中國崛起和第三世界興起,說明兩極格局中孕育著多極化發展的趨勢。4.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持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隨之結束,兩極格局結束后,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課時演練題組冷戰與兩極格局1.(2022·湖南常德二中高一期中)1943年,好萊塢拍攝反映蘇聯的電影,如《光榮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拍攝反映蘇聯的電影,如《鐵幕背后》《紅色威脅》等。這一變化反映了()A.美蘇冷戰正式開始 B.文明的交流不可阻擋C.美蘇關系日趨重要 D.美蘇由盟友走向對抗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的《光榮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體現出美蘇盟友關系,1948年的《鐵幕背后》《紅色威脅》則反映出美蘇冷戰對抗,D項正確;1947年冷戰正式開始,排除A項;材料變化反映了美蘇由盟友走向對抗,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體現美蘇關系日趨重要,排除C項。故選D項。2.(2022·北京東城區高一期末)1946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美國今天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它更強大了。這意味著,我們擁有這樣的力量,就得挑起領導的擔子并承擔責任。”上述材料表明,二戰結束后美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是()A.穩定歐洲秩序 B.謀求建立全球霸權C.維護兩極格局 D.確保原有勢力范圍答案B解析杜魯門認為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因此“我們擁有這樣的力量,就得挑起領導的擔子并承擔責任”,說明美國謀求建立全球霸權,故選B項;杜魯門的言論指向的是世界而非歐洲,排除A項;1946年兩極格局尚未正式形成,排除C項;D項與杜魯門“就得挑起領導的擔子并承擔責任”的意圖不符,排除。3.(2022·遼寧錦州高一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美國就在“反對共產主義擴張”的旗號下,對蘇聯實行遏制政策和敵對行動,率先挑起了冷戰。美國發起冷戰的標志是()A.1944年羅斯福關于美國外交政策的演說B.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提出C.1947年6月歐洲復興計劃的提出D.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答案B解析1947年3月,杜魯門發表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的演說,宣布世界已經分裂為兩個對立的營壘,美國將支持所有反對共產主義的國家。這篇演說是美國對蘇聯發動冷戰的標志,故選B項。4.(2022·陜西商洛高一期末)二戰后,美國欲“遏制”蘇聯,稱霸世界,首先就要保證西歐這塊資本主義陣地。如果西歐由于經濟凋敝、政局動蕩或發生革命而最終落入蘇聯的勢力范圍,對美國來說是不堪設想的。為此,美國()A.提出杜魯門主義 B.建立北大西洋公約C.推行馬歇爾計劃 D.利用西歐對付蘇聯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如果西歐由于經濟凋敝、政局動蕩或發生革命而最終落入蘇聯的勢力范圍,對美國來說是不堪設想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的歐洲普遍衰落,為盡快使西歐經濟恢復和發展,美國實行馬歇爾計劃,為西歐國家提供經濟援助,故選C項。5.(2022·內蒙古呼和浩特高一期末)漫畫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一定的歷史信息。以美蘇爭霸為題材創作的《鯊虎斗》畫面勾勒出的信息是()A.揭露由蘇聯率先挑起爭端B.表明冷戰是爭霸的主要方式C.預言雙方戰爭將一觸即發D.暗指美國將會贏得最后勝利答案B解析漫畫《鯊虎斗》說明的是美蘇雙方對抗并未采用武力,而是采用冷戰的方式進行,B項正確;材料無法得出是由哪方挑起的爭端,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雙方以冷戰為主,非預言雙方戰爭將一觸即發,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哪一方會取得勝利,排除D項。題組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6.(2021·廣東惠州高一期末)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談到古巴導彈危機時說:“盡管我們的階級對抗是不可調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軍事沖突的問題上,卻找到了共同的立場和共同的語言。”這反映了冷戰具有()A.自我控制的機制 B.針鋒相對的思維C.地緣政治的特征 D.團結合作的精神答案A解析據材料“在防止軍事沖突的問題上,卻找到了共同的立場和共同的語言”可知,冷戰期間,美蘇自我控制,盡力避免世界核大戰,故選A項;針鋒相對與“共同的立場和共同的語言”不符,排除B項;地緣政治指根據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預測世界或地區范圍的戰略形勢和有關國家的政治行為,排除C項;冷戰是美蘇長期對峙與競爭,不可能團結合作,排除D項。7.下面表格反映的是二戰后數次戰爭中西歐對美國戰爭政策態度的變化情況。朝鮮戰爭(1950—195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年)伊拉克戰爭(2003—2011年)參與美國組織的聯合國軍侵略朝鮮不支持甚至批評美國的中東政策明確反對美國避開聯合國對伊動武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歐一體化進程加快,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B.蘇聯對西歐的強力支持,使西歐有了強大的后盾C.西歐各國對美國的控制不滿,雙方最終反目成仇D.西歐國家堅持正義,反對美國侵略弱小國家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隨著西歐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西歐國家經濟迅速發展,在政治上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A項正確;蘇聯支持的是東歐國家,而不是西歐,B項錯誤;盡管西歐各國反對美國控制,但是雙方依然有共同的戰略利益,并未反目成仇,C項錯誤;“西歐國家堅持正義”的說法不符合史實,D項錯誤。8.(2022·四川雅安高一期末)下圖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際形勢示意圖。圖中空白處應為()A.兩極格局崩潰 B.經濟區域集團化C.發展中國家崛起 D.世界多極化趨勢答案D解析據材料“歐共體形成”“日本成為經濟大國”“不結盟運動興起”可知,這是世界多極化的具體表現,故空白處應為“世界多極化趨勢”,D項正確;據所學可知,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崩潰,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不結盟運動不屬于經濟區域集團,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組織,排除B項;1961年不結盟運動的召開,標志著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排除C項。故選D項。題組兩極格局的瓦解9.(2022·遼寧沈陽高一期末)“戰略防御計劃”又稱“星球大戰計劃”,是在美國上空建立一種反彈道導彈的核戰略防御體系。美國實施這一計劃旨在()A.轉變科研方向 B.監控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