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SME 1698-2024 新型電力系統10kV 及以下配電網設施設備配置規范_第1頁
T-CASME 1698-2024 新型電力系統10kV 及以下配電網設施設備配置規范_第2頁
T-CASME 1698-2024 新型電力系統10kV 及以下配電網設施設備配置規范_第3頁
T-CASME 1698-2024 新型電力系統10kV 及以下配電網設施設備配置規范_第4頁
T-CASME 1698-2024 新型電力系統10kV 及以下配電網設施設備配置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9.240.01CCSF20T/CASMESpecificationforconfiguratidistributionnetworkfacilitiesandequipmentfornewpowIT/CASME1698—2024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24總體要求 25配電網基礎設施 35.1開關站 35.2電纜分界室 45.3公用配電室 45.4用戶配電室 56電力傳輸與分配設施 56.1電力管道 56.2電纜線路 66.3架空線路及柱上設備 67配電網控制與保護設備 77.1開閉器 77.2箱式變電站 77.3低壓配電網設備 77.4低壓配電系統接地型式及保護 88接入要求 98.1分布式電源接入 98.2電力用戶接入 98.3充換電設施接入 99通信配置 9.1通信終端設備 9.2開關站和重要配電室 9.3電纜分界室、開閉器、箱式變電站、柱上設備 9.4分布式電源 9.5電動汽車充換電站 9.6并網發電廠 10繼電保護 11智能化、自動化與數字化 T/CASME1698—2024本文件按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常州常供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連云港智源電力設計有限公司、蘇州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省送變電有限公司、鎮江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南通供電分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徐州供電分公司、徐州華電電力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丹陽市供電分公司、揚州浩辰電力設計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殷超、姚成、王彬彬、馬軍、龍海波、王椿豐、陳晉、黃文輝、陳斌、蔣宇寧、吳昊、任維銀、陳鐵軍、王勇、路萍、孫杰、杜長青、付建華、高昂、江鈞、施淵、隋佳蓉、滕松、韓宇、張昌征、韓洪豆、崔洋、席巍巍、陳泳、徐倩倩、沈潔、何志宏、楊兆成、居尚、徐志偉、孫應春。1T/CASME1698—2024新型電力系統10kV及以下配電網設施設備配置規范本文件規定了新型電力系統10kV及以下配電網設施設備配置(簡稱“配電網設施設備”)的總體要求、配電網基礎設施、電力傳輸與分配設施、配電網控制與保護設備、接入要求、通信配置、繼電保護、智能化、自動化與數字化。本文件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的新型電力系統10kV及以下配電網設施、設備的配置。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900.50電工術語發電、輸電及配電通用術語GB3096聲環境質量標準GB/T4208—2017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GB/T13955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GB/T14285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GB/T14549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GB/T15543電能質量三相電壓不平衡GB20052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T23858檢查井蓋GB/T29316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電能質量技術要求GB/T29328重要電力用戶供電電源及自備應急電源配置技術規范GB/T29772電動汽車電池更換站通用技術要求GB31247—2014電纜及光纜燃燒性能分級GB/T37973信息安全技術大數據安全管理指南GB5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52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61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GB50168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標準GB50173電氣裝置安裝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17電力工程電纜設計標準GB50966電動汽車充電站設計規范GB51302架空絕緣配電線路設計標準DL/T634.5101遠動設備及系統第5—101部分:傳輸規約基本遠動任務配套標準DL/T634.5104遠動設備及系統第5-104部分:傳輸規約采用標準傳輸協議集的IEC60870-5-101網絡訪問DL/T1527用電信息安全防護技術規范DL/T2473.1可調節負荷并網運行與控制技術規范第1部分:資源接入2T/CASME1698—2024DL/T5220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規范DL/T5221城市電力電纜線路設計技術規定DL/T5484電力電纜隧道設計規程DL/T5500配電自動化系統信息采集及分類技術規范DL/T5542配電網規劃設計規程DL/T5729—2023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DL/T5744.2額定電壓66kV~220kV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敷設規程第2部分:排管敷設DL/T5744.3額定電壓66kV~220kV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敷設規程第3部分:隧道敷設DL/T5865綜合管廊電力艙技術導則JT/T1228智能運輸系統供配電系統節能技術要求NB/T32015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技術規定NB/T42058智能電網用戶端系統通用技術要求T/CASME1697新型電力系統10kV及以下配電網分布式電源接入要求3術語和定義GB/T2900.50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電力管道powerchannel用于敷設電力電纜的隧道、排管、綜合管廊電力艙、工作井組成的構筑物,或者四種型式的組合。3.2新型電力系統newpowersystem以確保能源電力安全為前提,以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電力需求為目標,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為任務,以源網荷儲多向協同、靈活互動為支撐,以堅強、智能、柔性電網為樞紐平臺,具有清潔低碳、安全可控、智能友好、開放互動基本特征的電力系統。3.3配電自動化distributionautomation利用現代計算機及通信技術,將配電網的實時運行、電網結構、設備、用戶以及地理圖形等信息集成,實現配電網運行監控及管理的自動化與信息化的技術。3.4能源運營平臺energyoperationcenter廣泛接入區域多類能源數據,具備數據監測、運行分析、故障預警、策略下發等功能,提升區域能源供應保障能力的區域統一能源管理平臺。3.5分布式電源distributedresources分布在用戶端,接入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以就地消納為主的電源。包括太陽能、天然氣、生物質能、風能、水能、氫能、地熱能、海洋能、資源綜合利用發電(含煤礦瓦斯發電)和儲能等類型。3.6負荷聚合商平臺loadaggregatormanagementsystem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和軟件系統,實現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可控負荷、電動汽車等的聚合、協調優化,作為一個特殊電廠參與電力市場和電網運行的電源協調管理系統。4總體要求3T/CASME1698—20244.1配電網設施設備配置從配電網基礎設施、電力傳輸與分配設施、配電網控制與保護設備、接入要求、通信配置、繼電保護、智能化、自動化與數字化方面進行,供電區域劃分按DL/T5729—2023中4.1的規定進行。4.2新型電力系統10kV及以下配電網自動化建設應根據配電網實際需求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實現安全可靠、經濟實用,運用調度、監控及數據分析等手段,提升配電網運行狀態管控能力。4.3配電網設施設備應具備較強的適應性,變壓器容量、導線截面、開關遮斷容量應留有合理裕度。4.4同一供電區域內10kV配電線路、配電變壓器、低壓線路的選型,應根據電網網絡結構、負荷發展水平與全壽命周期成本總和確定,并構成合理序列。4.5配電網設施設備選型和配置應適應智能化、數字化、配電自動化的發展。4.6開關站、電纜分界室、配電室土建設計應滿足抗震、防火、防汛、防滲漏水、防凝露、防塵、防毒、防小動物、防盜、溫度調節和通風等要求,并接入給排水、污水處理等管線。4.7開關站、電纜分界室、配電室設備層板底凈高應不小于3.5m,梁底凈高應不小于3m,電纜夾層板底凈高應不小于1.9m。4.8配電變壓器能效等級應符合GB20052的規定,選用能效等級不低于2級的產品。4.9開閉器、箱式變電站應采用全絕緣、全封閉、防內部故障電弧外泄、防潮、防凝露等技術,外殼防護等級不應低于GB/T4208—2017中的IP33,具有耐候、防腐蝕等性能,滿足隱形化、小型化、景觀化的要求。4.10開閉器、箱式變電站配置的環網柜應具備可靠的“五防”功能,出線側帶電顯示裝置應與接地刀閘實行聯鎖,電動操作機構及二次回路封閉裝置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GB/T4208—2017中的IP55。););4.11開閉器、箱式變電站基礎底座應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配置安全警示標識,必要時裝設防護圍欄。4.1210kV電壓等級設備短路電流水平不應小于20kA,低壓設備根據實際短路容量進行核算。4.13開關站、電纜分界室、公用配電室應配置具備環境溫濕度測量、溢水報警、安防、可視化等功能監測裝置,并接入自動化系統。4.14A+級供電區域內的開關站、電纜分界室、公用配電室應配置智能監控系統,具備開關柜局放檢測、儀器儀表識別、紅外溫度測量、噪音拾取與分析、環境溫濕度測量、水報警、安防、可視化等功能,并接入自動化系統。4.15重要電力用戶、政治供電常態化用戶、有重要負荷不能中斷供電或對供電可靠性有特殊需求的普通電力用戶的配電室及箱式變電站應預留應急電源接入裝置,滿足發電車的接入條件。注:重要電力用戶、政治供電常態化用戶、有重要負荷不能中斷供電4.16配電網設施設備應能適應不同氣候條件,保證長期穩定運行。4.17配電網設施設備應符合電磁兼容性要求,減少電磁干擾對設備和系統的影響。4.18配電網設施設備應便于維護和檢修,具備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防止數據泄露或被非法訪問。4.19在設備選型和配置過程中,應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宜選擇能效高、材料環保的設備,節能技術應符合JT/T1228的相關要求。5配電網基礎設施5.1開關站4T/CASME1698—20245.1.1開關站應建于負荷中心區,一般配置雙路電源,宜取自不同方向的變電站,也可取自同一座變電站的不同母線。電力用戶較多或負荷較重、難以有新電源站點的地區,可建設或預留第三路電源。5.1.2開關站應地上設置,具備條件的宜獨立設置,不具備條件時可結合其他建筑建設;位于非居住區內開關站可與公共建筑或工業建筑聯合建設。5.1.3開關站建筑面積為270m2~300m2,對于聯合建設開關站,應地上設置。5.1.4開關站應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電源應采用電纜線路。5.1.5雙路電源進線的開關站,饋電出線應為10路~14路,最大允許接入負荷,按照每路10kV電源線路實際運行的高峰負荷考慮,所帶最大負荷不應超過單一電源線路的額定載流量,即不超過雙路10kV電源額定載流量的50%。5.1.6采用兩用一備電源的三路電源進線的開關站,饋電出線應為10路~16路。三路電源至少有一路來自其他兩路電源不同方向的變電站。三路電源進線的開關站,最大允許接入負荷,按雙路10kV電源電纜額定載流量的80%考慮,另一路電源作為備用電源。5.1.7開關站10kV設備采用具有“五防”閉鎖功能的金屬鎧裝移開式開關柜,也可采用環保氣體絕緣斷路器柜。5.1.8開關站10kV開關柜應配置電動操作機構,具有綜合微機保護和配電自動化遠方遙控功能;直流110V系統采用高頻開關一體化裝置;設置2臺30kVA干式變壓器作為站用電。5.2電纜分界室5.2.110kV用戶接入電纜網時,應建設電纜分界室(專用線除外作為單個用戶與電網的產權分界,具備用戶界內故障自動隔離及電纜線路組網功能。5.2.2電纜分界室應地上獨立設置,在不具備條件時可結合其他公共建筑建設,應設置在地面一層,建筑面積為25m2~35m2。5.2.3電纜分界室應具備獨立(不經用戶內部)的人員進出和檢修通道,應在貼近用戶紅線內側建設(門向紅線外側開啟),滿足設備的安裝、操作、檢修、試驗及進出線的要求。5.2.4電纜分界室供電電源應采用雙電源,中壓為兩條獨立母線,配置兩組環網柜,配置二個進線間隔、八個出線間隔。5.2.5電纜分界室配置的環網柜應全部采用斷路器柜,斷路器應采用真空滅弧,采用環保氣體絕緣或固體絕緣。5.2.6電纜分界室配置的斷路器應采用快速操作機構,具有配電自動化遠方遙控功能;電動操作機構操作電源宜選用直流48V,環網柜內安裝電壓互感器。5.3公用配電室5.3.1公用配電室應地上獨立設置,在不具備條件時可結合其他公共建筑建設,應設置在地面一層,建筑面積為150m2~180m2。5.3.2公用配電室供電電源應采用雙電源,中壓為兩條獨立母線,配置兩組環網柜,設置2臺變壓器,低壓為單母線分段接線,設有應急電源接入裝置。5.3.3公用配電室環網柜進線間隔采用負荷開關柜,環出線間隔根據需要采用負荷開關柜或斷路器柜,變壓器配出間隔采用負荷開關-熔斷器組合柜,環網柜應采用環保氣體絕緣或固體絕緣。5.3.4公用配電室土建設計按以下規定進行:a)噪聲值應符合GB3096的相關規定;b)獨立公用配電室與居民區的距離應符合GB50016的規定;c)應具備人員進出和檢修通道,滿足設備的安裝、操作、檢修、試驗及進出線的要求;d)不應與住宅樓合建或布置在住宅樓的正下方;5T/CASME1698—2024e)與其他建筑物合建時,建筑物的各種管道不應從配電室內穿過;f)配電室距離可停放發電車的地面停車場或道路的距離不宜超過30m,并應預留便于應急電纜便捷、快速引入的路徑及孔洞。5.3.5公用配電室應采用兩臺變壓器,單臺變壓器容量不應超過1000kVA。5.3.6公用配電室內配電變壓器應采用節能環保型、低損耗、低噪聲干式變壓器,接線組別為Dyn11,變壓器應帶有金屬屏蔽罩、溫控、風機,配置減振降噪措施。注:Dyn11:高壓側三角形接法,低壓側星型接法,低壓側中性點引出,高低壓差相位差30度。5.3.7獨立建筑配電室建有變壓器間時,可選用全密封的油浸式變壓器。5.3.8低壓進線開關、出線開關、聯絡開關應具備過載長延時、短路短延時、短路瞬時保護功能,應具備數據采集、對上通信、就地及遠方控制功能,宜具備雙向電氣量監測、失壓保護、兩側有壓閉鎖合閘等功能。5.3.9低壓聯絡開關應裝設自動投切及自動解環裝置。5.4用戶配電室5.4.1用戶配電室符合以下條件之一時,10kV側應選用斷路器柜:a)進線所帶變壓器總容量大于3200kVA或單臺干式變壓器容量在1250kVA及以上或單臺油浸式變壓器容量在800kVA及以上時;b)由220kV變電站直接供電時;c)用戶10kV側加裝聯絡開關時;d)對供電可靠性要求高時。5.4.2用戶配電室進線所帶變壓器總容量小于3200kVA(含3200kVA)且單臺干式變壓器容量在1250kVA以下或單臺油浸式變壓器容量在800kVA以下時,可選用負荷開關柜。5.4.3采用負荷開關柜時,變壓器出線單元應采用負荷開關熔斷器組,饋線單元應裝設故障指示器。5.4.4非獨立建筑的配電室,應采用無油化配電設備。安裝于公共建筑內的10kV配電室應選用干式節能型變壓器;獨立建筑配電室建有變壓器間時,可選用全密封的油浸式變壓器。5.4.5低壓進線開關、出線開關、聯絡開關應具備過載長延時、短路短延時、短路瞬時保護功能,應具備數據采集、對上通信、就地及遠方控制功能,宜具備雙向電氣量監測、失壓保護、兩側有壓閉鎖合閘等功能。5.4.6低壓聯絡開關應裝設自動投切及自動解環裝置。5.4.7用戶宜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加裝應急自備電源。6電力傳輸與分配設施6.1電力管道6.1.1A+級、A級供電區域,交通運輸繁忙或地下工程管線設施較多的城市主干道、地下鐵道、立體交叉等工程地段的電力管道,可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納入綜合管廊工程。6.1.2電力管道建設改造應同時建設或預留通信光纜管孔或位置。6.1.3電力管道與其他管線的距離及相應防護措施應符合GB50217的規定。6.1.4采用電纜進出線的變電站,出站隧道至少具備兩個方向。6.1.5高負荷密度、電纜預測規模超過12回的區域應選用隧道敷設方式。6.1.6電力隧道設計應符合DL/T5484的規定,電力隧道敷設應符合DL/T5744.3的規定。6.1.7電力排管敷設應符合DL/T5744.2的規定。6.1.8新建電力管道應與現狀電力管道連通,連通建設不應降低原設施建設要求。6T/CASME1698—20246.1.9電力管道井蓋應具有防水、防盜、防滑、防位移、防墜落等功能,并設置二層子蓋,符合GB/T23858的規定。6.1.10電力管道井蓋二蓋應采用無線智能監控井蓋,包括智能井蓋本體、無線通訊模塊、后臺監控系統、手機監控終端和智能藍牙鑰匙,實現井蓋非授權開啟報警、遠程狀態監控、高安全性智能開啟等功能,同時具備地下水位、通道氣體、電纜表溫監控等擴展功能接入條件。6.1.11電力管道內電纜支架、爬架、拉力環、爬梯、工作平臺、護欄、篦子、接地極、地線等鋼構件均應采用防腐處理的預制標準件。6.1.12電力隧道、電力排管與變電站、配電站室連通的工作井內應進行防水封堵,電纜溝(隧)道通過站區圍墻或與建筑(構)物的交接處,應設防火隔斷(防火隔墻或防火門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h,隔墻上穿越電纜的空隙應采用非燃燒材料密封。6.1.13在道路機動車道及橫過路位置建設的電力排管應采用熱浸塑鋼管,在綠地、人行步道下建設的電力排管可采用CPVC(氯化聚氯乙烯)等材質管材。6.1.14電纜直埋敷設僅適用于敷設距離較短、數量較少、遠期無增容需求的場所,電纜主干線和重要負荷供電電纜不應采用直埋方式;直埋敷設時,應增加電纜保護管(水泥包封)及檢修工作井等保護措施。6.1.15綜合管廊電力艙應符合DL/T5865的規定。6.2電纜線路6.2.1電纜線路的設計、施工應按GB50168、DL/T5221的規定執行。6.2.210kV電纜選材按以下規定進行:a)變電站10kV饋線的干線應選用300mm2銅芯電纜,線路負荷較大時可選用400mm2銅芯電纜;開關站10kV饋線應選用240mm2、150mm2銅芯電纜;b)電纜主絕緣應為XLPE(交聯聚乙烯)絕緣材料,三芯統包電纜內護套應選用PVC(聚氯乙烯)材質,外護套應選用PVC材質;c)用戶內部電纜應滿足載流和熱穩定要求。6.2.3雙環、雙射、單環電纜線路的最大負荷電流不應大于其額定載流量的50轉供時不應過載。6.2.4敷設于綜合管廊、電纜隧道等對防火要求較高位置的10kV電力電纜應選用GB31247—2014中規定的A級阻燃三芯統包鎧裝電纜或單芯互絞電纜。6.3架空線路及柱上設備6.3.1架空配電線路的設計、施工應符合GB50061、GB50173、GB51302、DL/T5220的相關規定。6.3.210kV架空線路宜采用鋁芯交聯聚乙烯絕緣線,主干線導線截面宜采用240mm2,分支線截面宜采用95mm2,有可能發展成主干線、聯絡線的分支線應按主干線標準進行導線截面選取。大檔距、大跨越或經山區線路宜采用鋼芯鋁絞線。6.3.3城市集中建設區、園地/林地、人口密集區、人員活動頻繁的地區和車輛、機械頻繁穿越架空電力線路且易發生事故的地段,10kV架空線路宜采用絕緣導線;空曠原野或山區、不易發生樹木或異物短路的線路,可采用裸導線。6.3.410kV架空線路電桿高度應根據所在位置及跨越情況選擇,一般區域宜不低于15m。6.3.510kV架空線路上的輔助開關設施應滿足網架結構、安全環保要求,并具備通信遠傳功能,電網與用戶分界處安裝具有自動故障隔離功能的分界斷路器。6.3.6柱上斷路器應具備電磁操作機構,氣體絕緣的操作機構內置于封閉氣箱內,外絕緣采用瓷絕緣,具有就地隔離相間、零序故障能力,并具有與配電自動化系統通信及遠方控制功能。6.3.7架空線路應配置暫態錄波型故障指示器,與配電自動化系統配合具備單相接地選線選段功能。7T/CASME1698—20246.3.8柱上變壓器宜采用油浸式、全密封、低損耗變壓器,柱上三相變壓器接線組別為Dyn11,柱上單相變壓器接線組別為Ii0。注:Ii0為單相變壓器的聯接組別標號。6.3.9柱上三相油浸變壓器容量宜選擇200kVA、400kVA兩種。柱上單相變器容量宜選擇50kVA、100kVA兩種。6.3.10新建柱上變壓器采用緊湊式布置,封閉型噴射式熔斷器采用高位或低位安裝。柱上低壓綜合配電箱內安裝低壓開關設備、計量及測控裝置、保護電器、通訊設備和輔助設備,具有計量、測量、控制、保護、電能分配和無功補償等集成功能。6.3.1110kV柱上產權分界開關應采用真空開關斷路器,絕緣介質采用環保氣體,配置彈簧操作機構或快速操作機構。6.3.12分布式電源并網的用戶,其10kV柱上產權分界開關還應具備以下功能:a)方向過流保護、方向接地保護功能,區分界內、界外故障;b)被動式檢測孤島功能,電網側失壓延時跳閘、用戶單側及兩側有壓閉鎖合閘、電網側有壓延時自動合閘等功能。7配電網控制與保護設備7.1開閉器7.1.1開閉器供電電源采用單電源時,宜配置一組環網柜,中壓為單條母線,應采用1個進線間隔、1個環出線間隔、1個聯絡線(備用))間隔、1個~3個饋出線間隔的配置。7.1.2開閉器內置環網柜單個間隔寬度應小于400mm,位于道路沿線有小型化要求的開閉器內置環網柜單個間隔寬度應小于350mm。7.1.3供電電源采用雙電源時,開閉器(分界箱)一般配置兩組環網柜,中壓為兩條獨立母線。7.1.4開閉器所配置的環網柜均應采用斷路器柜,斷路器應采用真空滅弧,采用環保氣體絕緣或固體絕緣。7.1.5開閉器應配置PT柜(電壓互感器柜)及自動化終端,實現自動化功能。7.2箱式變電站7.2.1箱式變電站僅用于架空線路入地改造、臨時用電、防火間距不足、地勢狹小、選址困難區域以及現有配電室無法擴容改造的場所。7.2.2箱式變電站宜配置一組環網柜,中壓為單條母線。7.2.3變壓器應選用全密封油浸式三相變壓器或干式變壓器,單臺變壓器容量不應超過630kVA,接線組別應采用Dyn11。7.2.4低壓進線開關、出線開關應配置過載長延時、短路短延時、短路瞬時保護功能,應具備數據采集、對上通信、就地及遠方控制功能,宜配置雙向電氣量監測、失壓保護、兩側有壓閉鎖合閘等功能。7.2.5箱式變電站10kV設備應采用負荷開關柜,負荷開關配置電動操作機構,電動操作機構電源應選用直流48V,公用箱式變電站負荷開關還應具有配電自動化遠方遙控功能。7.2.6用戶箱式變電站單臺容量不應超過630kVA,臨時用電或電動車充電站等無配電室建設條件的場所可采用多臺箱式變電站串接供電方式,其他場所用戶箱式變電站不應采用串接方式供電。7.3低壓配電網設備7.3.1低壓架空導線宜采用鋁芯交聯聚乙烯絕緣線,干線截面宜采用150mm2,支線截面宜采用70mm2,特殊情況應進行載流量驗算。8T/CASME1698—20247.3.2低壓架空接戶線宜采用耐候交聯聚乙烯絕緣銅線,截面選用10mm2和16mm2兩種,“煤改電”用戶選用16mm2。7.3.3獨立架設的低壓線路可選用12(10)m電桿。7.3.4低壓架空線路應選用12m環形混凝土電桿,對于現場使用環境受限區域,可選用高強度非預應力電桿、組裝型桿或方鐵桿等。7.3.5低壓架空線路電桿可按10kV線路電桿選型,為10kV線路延伸預留通道。7.3.6低壓電桿引下接戶線回路數較多時,可采用低壓接戶線分支箱分接電力用戶,低壓接戶線分支箱可裝設在建筑物外墻上、電桿上或其他合適位置。7.3.7低壓接戶線分支箱外殼應具有耐候、防腐蝕等性能。7.3.8低壓電纜線路宜采用交聯聚乙烯絕緣銅芯電纜,電纜截面應綜合負荷及配置系數、同時率、敷設環境溫度、并行敷設、熱阻系數及埋設深度等因素進行選擇。7.3.9低壓電纜進入建筑或集中敷設應選用GB31247—2014中規定的C級及以上阻燃電纜。7.3.10低壓電纜敷設應采用排管、溝槽等敷設方式,穿越道路時,應采用抗壓力的保護管進行防護。7.3.11戶內低壓電纜分支箱宜采用一進兩出方式,進出線開關采用固定式安裝熔斷器式隔離開關或低壓智能斷路器。分支箱結構為框架組裝結構,箱體為全封閉型單面操作,可以靠墻安裝,箱體宜選用非金屬材料制作,應預留應急電源接入接口。7.3.12戶外低壓電纜分支箱宜采用一進三出方式,進出線開關采用固定式安裝熔斷器式隔離開關或低壓智能斷路器。分支箱結構為框架組裝結構,箱體為全封閉型單面操作,采取雙重絕緣措施,可以落地式或壁掛式安裝,箱體宜選用非金屬材料制作,箱殼防護等級不應低于GB/T4208—2017中的IP44,應預留應急電源接入接口。7.3.13低壓電纜分支箱采用低壓智能斷路器時,應配置過載長延時、短路短延時、短路瞬時保護功能,應具備數據采集、對上通信、就地及遠方控制功能,當低壓母線預留應急電源接入接口時,分支箱進線開關應具備雙向電氣量監測、失壓保護、兩側有壓閉鎖合閘等功能。7.3.14柱上低壓綜合配電箱內應安裝低壓智能開關設備,具有實時監測各分支低壓負荷負載率、三相不平衡度、電壓電流等數據的功能,安裝計量及測控裝置、保護電氣、通訊設備和輔助設備,實現計量、測量、控制、保護、電能分配和無功補償等集成功能。7.3.15分布式電源接入中,分布式光伏低壓并網開關應具備光伏專用保護、HPLC(低壓電力線高速載波通信)或HPLC+HRF(高速無線通信)雙模通信、電能質量監控等功能,并符合以下要求:a)具備防孤島保護功能,當電網側停電時,應不依托逆變器啟動防孤島保護,斷開光伏發電系統與低壓配電網的連接,具備電網側失壓閉鎖合閘的功能;b)具備過載及短路保護功能,低壓電網側或光伏發電側任意一側出現短路或過載時,應斷開并網連接;c)具備測量功能,對并網點電壓、電流、頻率及發電功率進行測量。7.4低壓配電系統接地型式及保護7.4.1低壓配電系統接地型式應根據電力用戶用電特性、環境條件或特殊要求等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并根據GB/T13955的有關規定采取剩余電流保護。7.4.2配電室設置在建筑物內,低壓系統應采用TN-S接地型式。供電電源設置在建筑物外,低壓系統應采用TN-C-S接地型式,配電線路主干線末端和各分支線末端的保護中性線應重復接地,且不應少于注:TN-S:整個系統的中性線與保護線分開;TN-C-S:系統中有一部分中性線與保護線合一。7.4.3農村等區域低壓系統采用TT接地型式時,除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直接接地外,中性線不應再重復接地,且與相線保持同等絕緣水平,同時應裝設剩余電流總保護。低壓用戶的計量表計后應裝設剩余9T/CASME1698—2024電流保護裝置。注:TT: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用電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也直接接地。7.4.4各類單位建筑物和各類住宅應根據低壓線路健康水平采用剩余電流分級保護,含末端保護,并完善自身接地系統。剩余電流超過額定值切斷電源時,因停電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及不良社會影響的電氣裝置或場所,應安裝報警式剩余電流保護裝置。8接入要求8.1分布式電源接入分布式電源接入應符合NB/T32015和T/CASME1697的規定。8.2電力用戶接入8.2.1電力用戶應根據用電容量和重要程度接入合適的供電線路,并利用負荷聚合商平臺、綜合能源、虛擬電廠等技術提升調節能力。8.2.2電力用戶的供電電壓等級應根據當地電網條件、電力用戶分級、用電最大需量或受電設備總容量,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最大負荷大于10000kW且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供電困難時,應采用10kV多路供電。8.2.3電網經營企業與用戶產權分界具體位置應明確,產權分界處應加裝具有自動故障隔離功能的分界斷路器。8.2.4電力用戶接入容量較大時(10kV變壓器總容量1000kVA以上),不應接入公用架空線路,應接入電纜網,有條件時可采用雙電源供電。8.2.5電纜網10kV電力用戶配電室應經開關站或電纜分界室接入公用電網,不具備電纜分界室建設條件的,可經開閉器(分界箱)接入公用電網。8.2.6重要電力用戶的供電電源應符合GB50052和GB/T29328的規定。8.2.7重要電力用戶及有特殊供電可靠性需求的用戶應配置自備應急電源,容量至少滿足全部保安負荷和重要負荷需求,配置標準應符合GB/T29328的規定。8.2.8供電電壓為10kV的電力用戶應接入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負荷管理系統的工程應與用戶受電工程同步進行,存量電力用戶應逐步接入。8.3充換電設施接入8.3.1供電電壓等級應根據充換電設施的負荷,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8.3.2在滿足用車需求的前提下可采取隨機延時、排隊延時合閘等技術措施保證有序充電。8.3.3采用220V電壓等級供電的充電設施應接入低壓電纜分支箱或低壓配電箱;采用380V電壓等級供電的充電設施應接入低壓線路或變壓器的低壓母線;采用10kV電壓等級供電的充換電設施且總容量小于4000kVA的可接入公用電網10kV線路或電纜分界室等,總容量大于4000kVA的應采用變電站或開關站饋出的專用線路接入。8.3.4新建、改建、擴建居住小區應預留充電設施的配電容量,根據規劃配套建設用于充電設施供電的電纜線路、電力管道、低壓電纜分支箱等設施。8.3.5電動汽車充換電站的選址、供配電、監控及通信系統建設應符合GB/T29772、GB50966的規定。8.3.6新建電動汽車交流充電樁應全部具備功率可調功能。8.3.7大型公用電動汽車充換電站應采用專用變壓器,不應接入其他無關的負荷。8.3.8應合理布設分散型交流充電樁,與電網公共連接點三相電壓不平衡允許限值應符合GB/T15543的規定,充電樁的接入應三相交叉及間隔均衡布設。T/CASME1698—20248.3.9充電站中的充電機等非線性用電設備接入電網產生的諧波分量,應符合GB17625.1的有關規定,充電站中接入電網所注入的諧波電流和引起公共連接點電壓的正弦畸變率應符合GB/T14549的有關規定。集中布設的充電設施應采取裝設濾波器等措施改善電能質量。8.3.10非車載充電機應采用專用變壓器供電,安裝相應濾波、電能質量監測裝置,符合GB/T29316的規定。具有向電網輸送電能的充換電設備,其向電網注入的直流分量不應超過其交流定值的0.5%。9通信配置9.1通信終端設備應選擇一體化、小型化、低功耗的設備,使用直流24V或48V電源。9.2開關站和重要配電室9.2.1應具備兩個及以上方向的光纜,每條光纜至少48芯;至少配置兩套配電光通信設備,采用配電自動化設備電源供電。9.2.2暫時不具備光纜條件的站點,可使用無線公網通信。9.2.3采用EPON(以太網無源光網絡)或工業以太網技術的設備,應支持MAC地址交換和相應接口。9.2.4配電光通信設備應安裝在獨立通信機柜中。9.3電纜分界室、開閉器、箱式變電站、柱上設備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