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學生版)綜合模擬(二)_第1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學生版)綜合模擬(二)_第2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學生版)綜合模擬(二)_第3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學生版)綜合模擬(二)_第4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學生版)綜合模擬(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合模擬(二)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8分)

1.(2022.重慶市高三質量撿測)有學者指出,“華夏國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國家形態……

但是,隨著封建制賴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漸敗壞,中國必須再次尋找制度建構的道路,重新踏

上制度建構的征程。”這里“重:新建構”是指()

A.從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B.從強調禮治到重視法治

C.從無序管理到有序管理

D.從地方自治到中央集權

2.下表是西漢高祖至宣帝年閏官員文化出身變化統計表。這一變化反映出()

\出身

比例\法家儒家道家其他及不可考者

時間

高祖至武帝初年45.9%5%13.5%約35.6%

武帝初年至宣帝末年25.5%45.1%很少約29.4%

A.政治統一日益加強B.官僚體制發生異化

C.諸子百家文化沒落D.官員群體出身多元

3.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遙領和虛封制度。遙領就是以不屬于本國的州郡設置刺史、太守,而

虛封則是受封的諸侯王只有虎號,其封十則在他國境內一如蜀國馬超領涼州牧.吳國孫休為

瑯那王,涼州與瑯珊均位于普穗境內:北魏將南朝的會稽、蒼梧、建'也、丹陽等郡封其臣為

公侯。這一制度()

A.彰顯國家統一的愿望

B.宣示王朝統治合法性

c.激勵部卜.進取的斗志

D.制造對敵對政權的壓力

4.明清時期的商人有著極強的自重意識,他們非常看重自己的“名”“德”。他們提出了“士

商異術同心”的觀點,認為“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明之心,是故雖利而不污”。這

表明,明清時期()

A.商人政治地位有所改變

B.商人注重遵循道德規范

C.主流思想出現婚變趨勢

D.工商皆本的觀念已出現

5.I860年8月17FI,一位在上海的英國讀者致函《北華捷報》,他指責英法軍隊,并引用

了《資政新篇》中的原話:“外國將得到完全平等的待遇,絕不再用任何侮辱的名字來稱呼

外國人。外國人可以到每一個地方去傳揚福音”。這位英國讀者據此質問:“這些人有什么

使我們害怕的呢?”這則報道用來說明當時()

A.西方列強還沒有獲得在華傳教權

B.太平天國與列弼的關系尚未破裂

C.清廷被迫放棄了傳統的朝貢體制

D.清廷決定聯合列強鎮壓太平天國

6.民國初期,革命黨領導人宋教仁稱,中國已經由革命時期轉入建設時期,同盟會應當實現

由革命黨到政黨的轉型,“世界上的民主國家,政治的權威是集中于國會的。在國會里頭,

占得多數議席的黨,才是有政治權威的黨,所以我們此時要致力于選舉運動”.由此可知,

宋教仁主張()

A.組建政黨內閣,維護革命成果

B.樹立政治權威,反對中央集權

C.完善民主程序,建立共和政體

D.實行分權制衡,提升議會地位

7.(2022?華大新高考聯盟高三測評)下圖是湘鄂西蘇區鄂西農民銀行于1931年發行的壹元紙

幣背面圖,左右兩旁寫有“武裝保護蘇聯,打倒帝國主義:消滅軍閥混戰,掃除封建勢力”

等內容,中間寫有關于鄂西農民銀行信用券條例等內容,這可以用于研究()

A.工農武裝割據

B.國民大革命

C.局部抗U戰爭

D.國民黨政權的經濟困局

8.根據下表內容,判斷其主題應為()

時間解放區工作事項

1948年10月長春解放后,改造基層政權,取消舊的保甲機構,建立了區公所。

1948年11月沈陽解放,及時打碎舊政權機構,廢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道政權組織。

1949年3月北滿各省普遍召開了村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員會。

A.全國解放區展開基層治理

B.保甲制度退出了歷史舞臺

C.東北基層民主政權的建設

D.解放區人民實現當家做主

9.下表反映了我國1979—1981年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變化情

況。表中數據反映了()

工業

年份農業(%)

輕工業(%)重工業(%)

1979年26.632.141.3

1980年27.234.338.5

1981年28.836.734.5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動農業發展

B.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優化產業結構

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D.國家優先發展重工業

10.(2022?青島高三檢測)羅馬帝國時期,城市里有許多社會地位不高但富有的商人和手工業

者,到了中世紀初期,許多古代城市變成一片廢墟,人口稀少,直到11世紀初,西歐各地才

出現城市“復興”現象。該現象表明()

A.購買爵位導致“貴族化”

B.古代城市人口逐漸增加

C.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D.工商業者執掌市政權力

11.西歐的眾多城市,大都是在某一個封建主的在園土地上建立起來的。起初封建主對城市

并不感興趣,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經濟利益。當時城市對于封建主們最顯而易見的有兩大利益:

一是“你們在我的莊園里交易,那就要向我交稅”:二是賺市民們的錢。例如,本來放在城

堡內部的公用磨坊被搬到了城市中間并開始收費。這意味著()

A.政治上的分裂割據局面將蕩然無存

B.市民將以各種方式反對封建主的剝削

C.西歐城市居民普遍信仰基督教

D.封建城市的布局規劃將更加規范合理

12.西方國家公務員普遍實行“兩官分途”,政務類公務員實行任期制,由民選產生或由政

府首腦任命,負責政黨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貫徹執行;業務類公務員實行常任制,多數通過

考試錄用,主要負責執行政府的日常業務。這與中國唐宋選官制的不同之處是()

A.里要事務官員由民主選舉產生

B.政務官與事務官“兩官分途”

C.多數業務類官員都由考試產生

D.西方公務員隊伍基本保持穩定

13.(2022?莆田質量檢測)自16世紀50年代開始,歐洲的自然科學家把數千種未知物種進行

了分類,確定了適應歐洲不同氣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種,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種對歐洲人的飲

食習慣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反映出()

A.科學的發屐促進了世界物種交流

B.世界聯系加強影響人類物質生活

C.歐洲飲食結構變化引發商業革命

D.新航路開辟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

14.(2022?揚州月考)斯文?貝克特在《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中用三幅圖示描繪了

“世界棉花種植者、制造商和消費者之間不斷變化的空間安排”。對這種空間安排解讀正確

的是()

[階段: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1600年

H階段:公元1600年—178()年

HI階段:公元1780年—1860年

A.I階段表現出多極、分離的特征

B.II階段向亞洲集中,但仍分散

C.HI階段集中美國形成單極格局

D.棉花產業主導國際分工的變化

15.文藝復興時期,社會轉型所帶來的思想觀念的變革從各個方面對基督教構成強有力的沖

擊,迫使教會對這種沖擊自覺或不自覺地作出反應。由此可知,文藝免興()

A.批判專制傳統阻礙社會的發展

B.推動了歐洲的思想解放進程

C.影響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特征

D.否定了天主教會的合法地位

16.(2022?日照月考)人們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基督教會都要介入。教會盡管本身臧污納

垢,但時刻不忘告誡人們必須孝敬父母,不許偷盜、奸涅、殺人、貪戀別人財物等,要求人

們逆來順受,忍受世間的一切痛苦。由此可見,基督教的宗教倫理()

A.讓人們忍耐順從死后進入極樂世界

B.適應了新興資產階級對人性的要求

C.努力為封建統治者的政治要求服務

D.具有引導人們積極向善的教化功能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17.(14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桑,《說文》“桑,蠶所食葉,在甲骨文中可釋為桑的字如^:”,從甲骨文中桑字

諸形反映出,殷人對桑樹的樹肪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絲,《說文》:“絲,蠶所吐也,從二堂,

凡絲之屬皆以絲。”……甲骨文中反映出殷人已懂得練絲。甲骨文中有可字,象原始織機之

形。經過對股代絲綢實物的研究,股代確已開始使用簡單的提花裝寬的織機……從甲骨文我

們還可以看出,商代可能也有管理絲織業的官吏。——羅存康《試論商代的蠶絲業》

材料二殷墟出土了極為豐富的文物,但甲骨文是分量最重的一類。因為它是人思想的反映,

是歷史的直接記錄,它讓我們了解商代的很多事件和人物,也讓我們直接面對商代的文明高

度。

甲骨文是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成熟文字,作為象形文字,甲骨文自誕生起就是美的載體,

為藝術創造提供了廣闊空間。數千年來,伴隨著漢字的演變,乜形成了舉世無雙、源遠流長

的書法藝術。

發現120年來,甲骨學已經發展成一個國際性學科,研究者遍布中國、美國、日本等數

十個國家,成為認知中國?■期歷史描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

——《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商代蠶絲業發展的狀況,結合所學知識,用一句話概述紡織業在商

代經濟生產中的地位。(6分)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甲骨文的歷史價值。(8分)

18.(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根據清代刑部檔案,許添新、吳承明列出24例關于清中葉農村雇工的記載,雇工人數

在8人之內的20例,占80%;20例中R以卮13—3人為多。比外,屈1中也1占一半,黑

臨時都傭,只是家庭勞動力的補充,屬于“農家夫耕婦饒,終歲勞動,日不暇給,則雇工力

嵇”。而西歐16世紀以后,農場的經營規模就出現了從小型向中型甚或大型發展的趨勢。在

R.H.托尼統計的英格蘭67個農場中,33個農場的經營面積超過200英畝(合1200多市畝),

占55%,已具有相當規模;12%以上的農場達500—900英畝,可謂規模恢弘,現代農場的形

象已依稀可見。——據侯建新著《社會轉型時期的西歐與中國》

明清時期中西雇傭勞動的規模相差懸殊。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中西雇傭勞動呈現

不同規模的原因,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

達清晰。)

19.(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以后兩千多年發生的多次“革命”(從陳勝、項羽、劉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導

致改朝換代、政策調整,卻未能改變宗法社會、專制帝制的基太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

青史的,從破壞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續兩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為社會進步嚴重障礙的專制

帝制……從建設一面言之,則是創建憲政共和。

材料二吾國(《臨時約法》)舍總統制而行內閽制赤,則以數千年來乎制之政治陰驅潛■率,

蒂固根深,已中毒于人心而其由拔,今一旦覆專制,立共和,毅然決然采用內閣制,蓋所以

防專制之復生,立法命意至為深遠。……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前夕,曾反駁宋教仁等人的

內閣制主張:“內閣制平時不使元首當政治之沖,故以總理對國會負責,斷非此非常時代所

宜”。……而在交卸臨時大總統職務后,孫中山卻稱贊內閣制:“……現就中國情形論之,

以內閣制度為佳。“在孫中山看來,如果由他做總統最好實行忌統制,因為他是單命領袖;

如果由袁世凱做總統,最好采用內閣制度,因為求是梟雄。不僅孫中山有此想法,宋教仁、

王寵惠等同盟會高級干部也有這樣的意圖。——摘編自《民立報》(1913年I月10日)

(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以后兩千多年發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概括辛亥革命“垂之

青史”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二,分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舍總統制而行內閣制”的原因。(8分)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