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課件天氣系統氣旋與反氣旋_第1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課件天氣系統氣旋與反氣旋_第2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課件天氣系統氣旋與反氣旋_第3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課件天氣系統氣旋與反氣旋_第4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課件天氣系統氣旋與反氣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臺風摩羯或成新風王

9月4日凌晨起,臺風摩羯在我國南海東北部完全理好自身結構,開始猛烈爆發。早晨6點,它還是個11級的強熱帶風暴,下午6點,它已經是15級的強臺風,而到了晚上8點30分前后,摩羯已經發展出了完整的圓形核心云團,核心對流云頂亮溫低于-76度,與此同時臺風眼越來越清晰。這說明,摩羯已經擁有超強臺風強度。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摩羯從強熱帶風暴跳升超強臺風,這個發展速度在南海非常罕見。2014年7月,威馬遜從臺風加強為超強臺風,用了一天半時間,2015年10月,彩虹從強熱帶風暴到超強臺風,也用了一天半時間。在加強速度這方面,摩羯已經超越了威馬遜和彩虹。氣旋(低壓)、反氣旋(高壓)與天氣考點二

高三地理復習——天氣系統低10251000975北半球南半球低10251000975氣旋(低壓)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氣壓低于四周的大氣渦旋。氣壓狀況:低壓氣流狀況:氣旋高10251000975高10251000975北半球南半球反氣旋(高壓)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氣壓高于四周的大氣渦旋。氣壓狀況:高壓氣流狀況:反氣旋氣旋、反氣旋與天氣氣壓狀況氣流運動水平

氣流北半球南半球垂直氣流天氣狀況我國典型天氣氣流項目低壓高壓逆時針向中心輻合順時針向四周輻散順時針向中心輻合逆時針向四周輻散上升多陰雨夏秋季節東南沿海臺風長江流域7、8月份伏旱;北方秋高氣爽的天氣下沉晴朗氣旋、反氣旋與天氣案例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面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面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臺風。1.熱帶氣旋——臺風形成過程氣旋與天氣1.風眼:熱帶氣旋近地面氣壓的最低點。風速顯著低于外圍區域,很少或無雨,其內部盛行下沉氣流。2.眼墻:眼墻內包含旺盛的對流活動并在對流層中層形成潛熱釋放。眼墻也是熱帶氣旋內風速和單位降水率最大的區域,對眼墻的最大風速進行觀測可以估計熱帶氣旋的強度。臺風結構氣旋與天氣強風:掀翻巨輪,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設施遭受嚴重破壞;特大暴雨:造成河堤決口,水壩崩潰,洪水泛濫,淹沒農田和村鎮;特大風暴潮:破壞海堤,淹沒島嶼。等級危害氣旋與天氣龍卷風是大氣中強烈的渦旋現象,濕熱氣團強烈抬升,產生了攜帶正電荷的云團,一旦正電荷在云團局部大量積聚,吸引攜帶負電荷的地面大氣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圍的超強低氣壓,帶動匯聚的氣流高速旋轉,形成龍卷風。圖8示意美國本土龍卷風發生頻次的分布。在美國龍卷風多發區,活躍著“追風人”,他們尋找、追逐、拍攝龍卷風,為人們提供龍卷風的相關信息。(1)讀圖,指出龍卷風多發區濕熱氣團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氣流發生旋轉的原因。(8分)龍卷風是大氣中強烈的渦旋現象,濕熱氣團強烈抬升,產生了攜帶正電荷的云團,一旦正電荷在云團局部大量積聚,吸引攜帶負電荷的地面大氣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圍的超強低氣壓,帶動匯聚的氣流高速旋轉,形成龍卷風。圖8示意美國本土龍卷風發生頻次的分布。(1)讀圖,指出龍卷風多發區濕熱氣團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氣流發生旋轉的原因。抬升原因:①與北方來的冷干氣流(氣團)交匯,濕熱空氣抬升,②(地處中低緯,太陽輻射較強)下墊面溫度較高,(濕熱)空氣受熱抬升;③濕熱空氣抬升過程中,水汽凝結,釋放熱量,加熱并進一步抬升空氣。主要源地:墨西哥灣。旋轉原因:地轉偏向力的作用。龍卷風是一種風力極強、小范圍的渦旋,風力可達12級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時也伴有冰雹。龍卷風的持續時間很短(通常幾十分鐘內),影響范圍不大,但破壞力極強,龍卷風經過的地方,常會發生拔起大樹、掀翻車輛、摧毀建筑物等現象,甚至可以把人吸走。龍卷風的形成與強雷暴云中強烈的上升氣流有關。氣流抬升的原因?受熱膨脹上升冷暖氣團相遇,暖氣團抬升(主動爬升/被迫抬升)地形抬升潛熱(水汽凝結釋放的熱量進一步抬升空氣)龍卷風是大氣中強烈的渦旋現象,濕熱氣團強烈抬升,產生了攜帶正電荷的云團,一旦正電荷在云團局部大量積聚,吸引攜帶負電荷的地面大氣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圍的超強低氣壓,帶動匯聚的氣流高速旋轉,形成龍卷風。圖8示意美國本土龍卷風發生頻次的分布。在美國龍卷風多發區,活躍著“追風人”,他們尋找、追逐、拍攝龍卷風,為人們提供龍卷風的相關信息。(2)分析美國中部平原在龍卷風形成過程中的作用。龍卷風是大氣中強烈的渦旋現象,濕熱氣團強烈抬升,產生了攜帶正電荷的云團,一旦正電荷在云團局部大量積聚,吸引攜帶負電荷的地面大氣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圍的超強低氣壓,帶動匯聚的氣流高速旋轉,形成龍卷風。圖8示意美國本土龍卷風發生頻次的分布。(2)分析美國中部平原在龍卷風形成過程中的作用。(6分)地勢平坦,對氣流旋轉阻擋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積廣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氣團交匯。龍卷風是大氣中強烈的渦旋現象,濕熱氣團強烈抬升,產生了攜帶正電荷的云團,一旦正電荷在云團局部大量積聚,吸引攜帶負電荷的地面大氣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圍的超強低氣壓,帶動匯聚的氣流高速旋轉,形成龍卷風。圖8示意美國本土龍卷風發生頻次的分布。在美國龍卷風多發區,活躍著“追風人”,他們尋找、追逐、拍攝龍卷風,為人們提供龍卷風的相關信息。(3)解釋美國中部平原龍卷風春季高發的原因。龍卷風是大氣中強烈的渦旋現象,濕熱氣團強烈抬升,產生了攜帶正電荷的云團,一旦正電荷在云團局部大量積聚,吸引攜帶負電荷的地面大氣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圍的超強低氣壓,帶動匯聚的氣流高速旋轉,形成龍卷風。圖8示意美國本土龍卷風發生頻次的分布。在美國龍卷風多發區,活躍著“追風人”,他們尋找、追逐、拍攝龍卷風,為人們提供龍卷風的相關信息。(3)解釋美國中部平原龍卷風春季高發的原因。(4分)北美大陸春季中低緯升溫快,南北溫差加大,氣壓梯度大,冷暖空氣交匯頻繁、強烈。案例伏旱,是一種氣象災害,是發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間的旱象。屬于夏旱中某一時段的旱情,因這期間正處于伏天,故稱“伏旱”。在此期間春播農作物正處在抽穗、揚花、灌漿期,需要大量水分補充、供給。如果沒有降雨或降雨稀少,就會發生旱情,將嚴重影響作物的生長。反氣旋與天氣(1)概念:鋒面與氣旋聯系在一起,形成鋒面氣旋系統。圖示解讀

①反氣旋在地面不能形成鋒面,這是因為反氣旋的氣流向四周輻散;②無論北半球還是南半球,東側的低壓槽附近均形成暖鋒,西側的低壓槽附近均形成冷鋒;③鋒面氣旋前方、后方的確定是看暖氣流的前進方向,暖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反之為后方。鋒面氣旋與天氣(2)鋒面位置:氣旋在等壓線向外彎曲形成鋒面,其中甲處形成

,乙處形成

。(3)天氣:兩個鋒面附近氣流

強烈,往往產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風等天氣。甲鋒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

處,而乙鋒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

處。(4)常見地區:

緯度地區。冷鋒暖鋒上升AD中高壓脊和低壓槽,是兩種相反的等壓線彎曲情況。其等壓線凸出方向、天氣狀況分別為:①高壓脊:凸低壓為高壓區,天氣晴朗少云,降水較少;②低壓槽:凸高壓為低壓區,常伴隨著雨雪、大風、降溫。近地面氣旋一般與鋒面聯系在一起,形成鋒面氣旋。它主要活動在中高緯度,更多見于溫帶地區,因而也稱溫帶氣旋,其結構圖(北半球)如圖所示:4鋒面氣旋圖的判定圖形判讀系列判讀其結構圖,應抓住以下幾點:1.判斷鋒面的位置鋒面總是出現在低壓槽中,鋒線往往與低壓槽線重合,如圖中的M、N線。2.判斷鋒面的類型與移動(1)鋒面類型在鋒面氣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鋒(如圖中的M鋒),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鋒(如圖中的N鋒)。圖形判讀技巧凸高壓為低壓區東暖西冷(2)鋒面移動鋒面氣旋中,鋒面移動方向與氣旋的旋轉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3.判斷鋒面附近的風向與氣流性質根據北半球風向的畫法,可確定鋒面附近的風向,如圖中①處為偏北風,②處為偏南風,③處為偏南風。4.判斷鋒面氣旋的天氣特點暖鋒N鋒前③處附近出現寬闊的暖鋒云系及相伴隨的連續性降水天氣;冷鋒M鋒后①處附近出現比較狹窄的冷鋒云系和降水天氣。北逆南順【2022江蘇卷】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區受到冷空氣影響,出現降溫。下圖為“冷空氣影響期間降溫范圍及31日地面天氣形勢圖”。12.影響圖中降溫區分布特點的因素是()A.海陸位置B.地形格局

C.植被覆蓋

D.洋流性質13.因受暖鋒影響,31日最可能的降水區域是()A.甲B.乙C.丙D.丁14.造成此次降溫的天氣系統,31日已移向()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墨西哥灣BDD【2022全國甲卷】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02年4~10月,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氣候嚴重異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場沙塵量創紀錄的沙塵暴襲擊了澳大利亞部分地區。下圖示意澳大利亞及周邊區域當地時間10月23日4時的海平面氣壓分布。(1)推測當年4~10月澳大利亞氣候異常的表現,并分析其在沙塵暴形成中的作用。(6分)表現:降水少,氣候異常干旱;作用:氣候干旱導致植被覆蓋率下降,水域面積減少;

地表裸露面積擴大,沙源豐富。逆向推理超強沙塵暴的形成↓需要特定的下墊面條件需要異常的氣候條件2002年4~10月,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氣候嚴重異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場沙塵量創紀錄的沙塵暴襲擊了澳大利亞部分地區。下圖示意澳大利亞及周邊區域當地時間10月23日4時的海平面氣壓分布。(2)在圖示甲乙丙丁四地區中,指出10月23日4時正在經歷沙塵暴的地區,并說明判斷依據。(6分)丙地。受低壓槽控制,位于冷鋒鋒后;風速大,挾沙能力強。(3)指出經歷此次沙塵暴的地區10月22~23日風向、氣溫的變化。(6分)偏北風轉為偏西風;丙地氣溫有所降低。2002年4~10月,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氣候嚴重異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場沙塵量創紀錄的沙塵暴襲擊了澳大利亞部分地區。下圖示意澳大利亞及周邊區域當地時間10月23日4時的海平面氣壓分布。(2021·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高三其他模擬)下圖為某半球某鋒面氣旋圖,據此完成問題。圖中信息描述正確的是()A.該天氣系統位于北半球 B.圖中鋒面為暖鋒C.圖中四點乙地氣壓最高 D.圖中鋒面由南向北移動D自轉線速度大,凸向高緯圖形判讀集訓速度大鋒面氣旋:東暖西冷右圖為“某年5月1日14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氣壓形勢圖”。1.該日下列地區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是A.江蘇大部分地區遭受凍害B.重慶發生滑坡、泥石流C.青海大部分地區普降暴雨D.浙江沿海受臺風襲擊B江蘇受單一氣團控制,且此時處于春末,不會遭受凍害;重慶正遇冷鋒過境,降水多,加之其地勢起伏大,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青海也受單一氣團控制,不會普降暴雨;浙江沿海并沒有低壓氣旋,沒有臺風活動。2.圖中鋒面系統過境前后,江蘇天氣變化與下列圖示相符的是B江蘇即將遭受冷鋒過境,冷鋒過境后,氣溫降低;冷鋒位于低壓槽中,低壓槽處氣壓相對較低,低壓槽兩側氣壓較高,所以冷鋒過境前后,氣壓先降低,再升高。【2024江蘇卷】干線是干氣團與溫度相近的濕氣團交匯而形成的天氣系統,其形成與特定下墊面有關,常引發強對流天氣。下圖為“河套地區某日干線位置移動圖”。6.此次天氣過程中,20時干線位置向西移動,主要是由于()A.氣壓降低 B.氣溫降低

C.風向轉變 D.風速減小7.推測此次天氣過程引發的對流,在夜晚將()A.穩定不變 B.不斷增強

C.逐漸減弱 D.波動變化CCA①圖中為某日14時的氣壓分布圖,等壓線的數值越高,氣壓越大;②從圖中可以看出,此時蒙古地區的氣壓較高,海洋的低壓較低,即“陸地氣壓高、海洋氣壓低”,因此為北半球的冬半年;③圖中華北平原的等壓線較為稀疏,并且等壓線由高壓凸向低壓,因此為高壓脊,盛行下沉氣流,因此天氣晴朗,風和日麗。(2021·漠河市高級中學高三月考)下圖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氣系統的垂直剖面圖”,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兩地點。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下圖中能正確表示控制甲、乙兩地的天氣系統的是()B(2021·漠河市高級中學高三月考)下圖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氣系統的垂直剖面圖”,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兩地點。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甲、乙兩地在此天氣系統影響下,天氣狀況最可能是()A.甲地炎熱干燥;乙地晴朗少云B.甲地晴朗少云;乙地多狂風暴雨C.甲地多西南風;乙地多東北風D.甲地大風;乙地連續性降水D(2021·山東卷)“克拉香天氣”出現在越南沿海地區,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霧天伴隨濛濛細雨的天氣,這種天氣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現的幾率更大。下圖示意克拉香天氣出現時段的風向。據此完成14-15題。14.越南北部沿海出現克拉香天氣的幾率更大,主要因為北部比南部沿海①風速小②地面溫度低③地勢低④空氣濕度大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A解析:““克拉香天氣”出現在越南沿海地區,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霧天伴隨濛濛細雨的天氣”,霧存在的時間較長,應該考慮風力較小,霧不易消散,越南北部沿海東部有海南島阻擋東風,且海域面積狹窄,風力小于南部沿海,①正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