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策略研究TOC\o"1-2"\h\u30898第1章引言 370591.1研究背景與意義 372781.2國內外研究現狀 3171731.3研究方法與框架 325194第2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分析 4239942.1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概況 4261902.2農業機械化發展主要成就 424902.3農業機械化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58692第3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需求分析 5255923.1農業產業需求 518573.1.1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需求 513033.1.2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需求 6106123.1.3畜牧業機械化需求 692023.2農業生產需求 6312743.2.1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6289523.2.2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6326343.2.3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669163.3農村經濟發展需求 6214433.3.1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6105293.3.2提高農民收入 713223.3.3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73032第4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目標 7230074.1總體戰略目標 7292524.2階段性目標 7265224.2.1近期目標(20212025年) 7149044.2.2中期目標(20262030年) 881784.2.3遠期目標(20312035年) 8137524.3區域性目標 8165074.3.1東北地區 864324.3.2黃淮海地區 8196664.3.3長江流域地區 8162624.3.4西南地區 8107484.3.5西北地區 87960第5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策略 9280955.1農業機械化技術體系構建 9218945.1.1技術體系概述 9189235.1.2技術體系構建內容 9135045.2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9313945.2.1關鍵技術概述 9149865.2.2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方向 961735.3技術創新政策與措施 9291015.3.1政策支持 9285625.3.2措施保障 1029145第6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產業體系構建 10256176.1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070276.1.1優化農業機械化產業結構 1080926.1.2推進農業機械化產業鏈延伸 10222396.2產業鏈條完善與拓展 10240166.2.1完善農業機械化產業鏈條 1069156.2.2拓展農業機械化產業鏈條 1094126.3農業機械化產業布局策略 10238426.3.1區域布局策略 1097516.3.2產業布局策略 11236086.3.3政策布局策略 114423第7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優化 1131927.1農業機械化服務模式創新 11106807.1.1基于互聯網的農業機械化服務模式 11193727.1.2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服務模式 11179557.1.3農業機械化區域協同服務模式 1134487.2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11195187.2.1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 11263207.2.2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網絡布局 1148257.2.3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 12230867.3農業機械化服務政策與支持措施 1296807.3.1完善農業機械化政策體系 1246687.3.2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126267.3.3優化農業機械化金融服務 12263877.3.4強化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 12226167.3.5推進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 1210819第8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政策與法規體系 12311688.1農業機械化政策體系構建 12225878.1.1政策體系概述 12163568.1.2政策體系構建原則 124598.1.3政策體系構建內容 1327908.2農業機械化法規體系建設 1358418.2.1法規體系概述 135888.2.2法規體系構建原則 13172438.2.3法規體系構建內容 1387318.3政策與法規的實施與監督 14232338.3.1政策與法規實施 14169178.3.2法規監督 1426742第9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與培訓 14285869.1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體系 14319249.1.1高等教育體系 14308699.1.2職業教育體系 14151449.1.3繼續教育體系 14131179.2農業機械化人才培訓模式 1492819.2.1崗位培訓 14151929.2.2短期培訓 1555989.2.3學歷教育 15195489.3農業機械化人才政策與支持措施 1598259.3.1政策支持 15288679.3.2資金投入 15218839.3.3師資隊伍建設 15133619.3.4產學研合作 15102769.3.5國際交流與合作 1514327第10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保障措施與前景展望 151271110.1組織管理與協調機制 151755010.2投融資政策與支持 152294710.3國際合作與交流 16204010.4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前景展望 16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與意義我國進入新時代,農業發展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重大任務。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因此,研究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策略,對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與實踐價值。1.2國內外研究現狀國外方面,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等,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研究重點主要集中于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等方面。國內方面,近年來學者們主要從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政策、技術創新、區域發展等方面進行研究。但是針對新時代背景下農業機械化發展策略的研究尚不充分,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探討。1.3研究方法與框架本研究采用文獻分析、實證分析、比較研究等方法,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現狀和新時代背景,構建農業機械化發展策略研究框架。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總結國內外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成功經驗,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借鑒。分析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其成因,明確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任務。接著,從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區域布局、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策略。以典型地區為例,驗證所提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部分:(1)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2)農業機械化發展策略提出;(3)農業機械化發展策略實證分析;(4)農業機械化發展策略優化與建議。通過以上研究,旨在為我國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第2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分析2.1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概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了顯著進步。在政策扶持、科技創新及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機械化作業水平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在耕、種、收等環節的作業面積逐年擴大,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2)農業機械裝備結構不斷優化。新型農業機械裝備研發力度加大,裝備結構逐漸向大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發展。(3)農業機械化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中西部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但差距在逐漸縮小。2.2農業機械化發展主要成就(1)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有效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為我國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2)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機械化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發展高效農業、設施農業提供了有力支撐。(3)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帶動了農業科技創新,新型農業機械裝備的研發和應用,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技術支撐。(4)增加農民收入。農業機械化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的收入。2.3農業機械化存在的問題與挑戰(1)農業機械化水平不均衡。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在地區間、產業間和環節間存在較大差距,影響了農業機械化整體效益的發揮。(2)農業機械裝備研發不足。我國農業機械裝備研發能力相對較弱,部分高端農業機械依賴進口,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3)農業機械化政策體系不完善。農業機械化政策體系尚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強。(4)農業機械化人才隊伍短缺。農業機械化人才隊伍不足,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影響了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5)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程度低。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程度不高,農業大數據、智能化技術等在農業機械化領域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6)農業機械化面臨的環保壓力增大。農業機械化作業過程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面臨環保壓力。第3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需求分析3.1農業產業需求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新的需求。農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機械化技術的支撐,機械化水平已成為衡量農業產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本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產業需求。3.1.1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需求糧食作物是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當前,我國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已取得顯著成果,但仍有以下需求:(1)提高播種、收獲機械化水平,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2)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實現耕、種、管、收等環節的機械化集成。(3)發展綠色、環保型機械化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提高糧食產品質量。3.1.2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需求經濟作物生產在農業產值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機械化需求如下:(1)針對不同經濟作物特點,研發專用機械化設備,提高生產效率。(2)推廣設施農業機械化技術,提高設施農業產量和產品質量。(3)發展農產品加工機械化,提高農產品附加值。3.1.3畜牧業機械化需求畜牧業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其機械化需求包括:(1)提高飼料加工、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環節的機械化水平。(2)研發適應畜牧業發展的智能化設備,提高養殖效益。(3)推進畜禽糞便處理機械化,減少環境污染。3.2農業生產需求農業生產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核心領域,新時代農業生產對機械化提出了以下需求:3.2.1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業生產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突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關鍵需求。(1)提高耕作、播種、收獲等環節的機械化水平,縮短作業周期。(2)發展智能化、信息化機械化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效率。3.2.2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業生產安全是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機械化需求如下:(1)提高農業機械化抗災能力,減輕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2)保障農產品質量,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提高農產品安全水平。3.2.3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新時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機械化需求包括:(1)推廣節能減排型機械化技術,降低農業生產對資源環境的消耗。(2)發展綠色農業機械化技術,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穩定性。3.3農村經濟發展需求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新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3.1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機械化需求如下:(1)支持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提供專用機械化設備。(2)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等環節的機械化技術。3.3.2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收入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任務,機械化需求如下:(1)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產值。(2)拓寬農民就業渠道,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機械化。3.3.3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機械化需求包括:(1)發展環保型機械化技術,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2)推進農村廢棄物處理機械化,提高資源利用率。第4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目標4.1總體戰略目標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是: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基本實現。(2)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要突破。(3)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為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4)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5)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業綠色發展,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4.2階段性目標根據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將總體戰略目標細分為以下三個階段性目標:4.2.1近期目標(20212025年)(1)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2)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3)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覆蓋率達到90%,服務能力明顯增強。(4)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度達到50%以上。4.2.2中期目標(20262030年)(1)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2)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領域實現領跑。(3)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實現全面覆蓋,服務能力顯著提高。(4)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度達到70%以上。4.2.3遠期目標(20312035年)(1)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到95%以上。(2)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為全球農業機械化發展作出貢獻。(3)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健全,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4)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全面變革。4.3區域性目標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業產業結構,制定以下區域性目標:4.3.1東北地區(1)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加大對大豆、玉米等作物生產機械化支持力度。(2)推廣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等關鍵技術,提高黑土地質量。4.3.2黃淮海地區(1)推進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生產效率。(2)發展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4.3.3長江流域地區(1)推廣水稻、油菜等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提高機械化水平。(2)發展設施農業、綠色防控等技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4.3.4西南地區(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生產。(2)提高丘陵山區機械化水平,推廣適宜的農業機械。4.3.5西北地區(1)推廣旱作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2)發展設施農業和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第5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策略5.1農業機械化技術體系構建5.1.1技術體系概述農業機械化技術體系是指以農業生產需求為導向,以農業機械化技術為核心,涵蓋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技術集成與創新。構建新時代農業機械化技術體系,應遵循高效、智能、綠色、安全的原則,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5.1.2技術體系構建內容(1)加強農業機械化基礎研究,為技術創新提供理論支持。(2)推進農業機械化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智能農業機械化技術。(3)優化農業機械化技術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4)注重農業機械化技術綠色環保,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5.2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5.2.1關鍵技術概述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是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的核心,主要包括高效農業生產技術、智能農業機械化技術、綠色農業機械化技術等方面。5.2.2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方向(1)高效農業生產技術:研發節能、高效、適應性強的農業機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2)智能農業機械化技術: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管理。(3)綠色農業機械化技術:研發環保型農業機械,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5.3技術創新政策與措施5.3.1政策支持(1)加大財政投入,支持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2)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研發農業機械化技術。(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創新主體積極性。5.3.2措施保障(1)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2)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農業機械化技術成果轉化。(3)培育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人才,提高創新隊伍素質。(4)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農業機械化技術。第6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產業體系構建6.1產業結構優化升級6.1.1優化農業機械化產業結構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業機械化產業應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效益。調整農業機械化產業結構,優先發展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加大對經濟作物、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的支持力度。提升農業機械化產業的技術水平,推動產業向高端、智能化方向發展。6.1.2推進農業機械化產業鏈延伸推進農業機械化產業鏈的延伸,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加強農業機械化產業與上下游產業的融合,提高產業附加值;另,拓展農業機械化產業的服務領域,如農業廢棄物處理、農產品加工等,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6.2產業鏈條完善與拓展6.2.1完善農業機械化產業鏈條完善農業機械化產業鏈條,需從技術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維修保障等環節入手,提高產業鏈的協同效應。一是加強技術創新,推動農業機械化技術與信息化技術融合;二是提高生產制造水平,提升產品質量;三是完善銷售服務網絡,提升用戶滿意度;四是建立健全維修保障體系,降低用戶使用成本。6.2.2拓展農業機械化產業鏈條拓展農業機械化產業鏈條,要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支撐作用。一是拓展農業機械化服務領域,如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農產品物流等;二是推動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三是加強農業機械化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實現產業鏈的優化升級。6.3農業機械化產業布局策略6.3.1區域布局策略結合我國農業資源稟賦和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制定差異化區域布局策略。在糧食主產區,重點發展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在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在貧困地區,加大農業機械化扶持力度,助力脫貧攻堅。6.3.2產業布局策略優化農業機械化產業布局,一是鼓勵農業機械化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產業集群;二是推動農業機械化產業向農產品加工、農業廢棄物處理等領域拓展;三是加強農業機械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產業鏈的優化配置。6.3.3政策布局策略政策布局方面,一是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如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二是完善農業機械化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產業技術進步;三是加強農業機械化產業人才培養,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通過政策布局,為農業機械化產業體系構建提供有力保障。第7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優化7.1農業機械化服務模式創新7.1.1基于互聯網的農業機械化服務模式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農業機械化服務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應積極推廣基于互聯網的農業機械化服務模式,實現農業機械化服務的在線化、智能化和個性化。7.1.2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服務模式推進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手段,提高農業機械化服務的精準性和高效性。7.1.3農業機械化區域協同服務模式發揮各地區農業機械化優勢,構建區域協同服務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7.2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7.2.1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培育力度,提高其服務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體系。7.2.2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網絡布局優化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網絡布局,構建覆蓋全面、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服務網絡,提升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7.2.3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加強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能力建設,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水平。7.3農業機械化服務政策與支持措施7.3.1完善農業機械化政策體系制定和完善農業機械化政策,明確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向、目標和重點任務,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政策保障。7.3.2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大對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的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支持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7.3.3優化農業機械化金融服務創新農業機械化金融服務模式,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7.3.4強化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加強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推動農業機械化技術突破,提高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7.3.5推進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加強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提高農業機械化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為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優化提供人才保障。第8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政策與法規體系8.1農業機械化政策體系構建8.1.1政策體系概述農業機械化政策體系是指在國家宏觀政策指導下,針對農業機械化發展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及相關措施。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業機械化政策體系,對于推動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具有重要意義。8.1.2政策體系構建原則(1)堅持市場化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農業機械化發展朝著市場需求和農民需求方向發展。(2)堅持創新驅動。鼓勵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3)堅持綠色發展。注重農業機械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4)堅持普惠性。保證政策惠及廣大農民,促進農業機械化普及。8.1.3政策體系構建內容(1)制定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2)完善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體系,推動農業機械化技術進步。(3)優化農業機械化金融政策,引導金融資本投入農業機械化領域。(4)加強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提高農業機械化人才素質。(5)推進農業機械化信息服務,提高信息服務水平。8.2農業機械化法規體系建設8.2.1法規體系概述農業機械化法規體系是指在國家法律法規體系框架內,針對農業機械化發展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構建完善的農業機械化法規體系,有利于保障農業機械化事業的健康發展。8.2.2法規體系構建原則(1)合法性原則。保證農業機械化法規體系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2)實用性原則。保證法規體系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實際操作。(3)協調性原則。保證法規體系內部各項法律法規之間相互協調,避免沖突。(4)動態調整原則。根據農業機械化發展實際,及時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8.2.3法規體系構建內容(1)制定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明確農業機械化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措施。(2)完善農業機械化管理法規,規范農業機械化行政管理。(3)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標準制定,提高農業機械化產品質量。(4)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安全監管法規,保證農業生產安全。8.3政策與法規的實施與監督8.3.1政策與法規實施(1)加強政策宣傳和培訓,提高政策知曉率和執行力。(2)建立健全政策實施機制,保證政策落地生根。(3)加強政策評估和調整,提高政策實施效果。8.3.2法規監督(1)完善法規監督機制,加強對農業機械化法規實施的監督。(2)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反農業機械化法規的行為。(3)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4)加強法規宣傳教育,提高農民法治意識。第9章新時代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與培訓9.1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體系9.1.1高等教育體系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應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主導作用。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級農業機械化人才。加強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一體化,提高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契合度。9.1.2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在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作用。完善農業機械化相關專業的設置,注重實踐技能培養,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加強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的銜接,為農業機械化領域輸送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9.1.3繼續教育體系針對在崗農業機械化人才,建立健全繼續教育體系。通過開展針對性培訓,提高在崗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技術能力,促進農業機械化人才的可持續發展。9.2農業機械化人才培訓模式9.2.1崗位培訓針對農業機械化領域各類崗位需求,開展針對性培訓,提高在崗人員的業務技能和操作水平。培訓內容應包括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等方面的知識,以滿足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需求。9.2.2短期培訓根據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舉辦各類短期培訓班,對從業人員進行技能提升和知識更新。培訓方式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提高培訓效果。9.2.3學歷教育鼓勵農業機械化人才參加學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英語口語突破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AI應用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智慧金融AI應用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運動裝備共享經濟模式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企業并購后整合融資擔保服務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運動賽事媒體合作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互聯網支付網關服務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人力裝卸搬運合同樣本
- 臨時用水合同標準文本
- pcb外包合同樣本
- GB/T 30059-2013熱交換器用耐蝕合金無縫管
- 初中數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 邏輯門電路-公開課教學設計
- 急性心包炎-課件
- 我跟阿爹拉駱駝全國一等獎教學設計
- 勇敢面對挫折和困難課件
- 徐士良《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房屋建造過程課件
- 坯布檢驗標準及檢驗規范
- 帶壓堵漏、帶壓開孔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 采用冷卻塔變流量的中央空調冷卻水系統能效分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