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_第1頁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_第2頁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_第3頁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_第4頁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篇一」趙純清:讓鄉親在家門口瞧上病趙純清,現任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山西村衛生室主任。1992年,他從淮北衛校畢業后,順利進入濉溪縣一家公立醫院上班,很快成為醫院骨干。但工作幾年后,他聽從內心深處的召喚,不顧領導和同事的再三挽留,毅然辭職,回到家鄉古饒鎮山西村,利用家里的3間破瓦房辦起了村衛生室,看病、治療、出診都是他一個人。雖然環境跟縣里醫院沒法比,而且工作沒日沒夜,但他始終堅守初心——“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瞧得上病”,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多年來,他還通過拜師學藝和刻苦鉆研,熟練掌握了中醫治病、推拿按摩、小夾板固定治療骨折等醫術,努力提升服務村民的本領。不管白天黑夜、刮風下雨、有錢沒錢,只要病人有需要,他就隨叫隨到。趙純清說,多年來他最擔心的是有村民突發疾病。在上世紀90年代,村里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發生的兩件事讓他刻骨銘心:一件是一名村民農藥中毒,因道路不暢未能及時送到醫院救治,最終不幸去世;另一件是一名村民突發腦溢血,同樣由于道路不暢,救護車未能及時趕到,耽誤了治療,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從那時起,他立志一定要把路鋪平修好,打通一條生命通道。20多年來,趙純清先后擠出6萬多元用于修路。“做人講人品,做醫生就要樹醫德。”這是趙純清多年來的行醫宗旨。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趙純清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全國最美鄉村醫生”“安徽好人”和“安徽省優秀醫生”,并榮獲“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趙純清常常說:“作為一名時代鄉村醫生,在我心里,鄉親們恢復健康后那句真誠的謝謝,還有他們臉上舒心的笑容,才是我最大的成就和收獲”。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篇二」丁明玉:電話是村民“救命號碼”。丁明玉,1969年2月出生,現為泗縣丁湖鎮丁陳村一名鄉村醫生。自走上從醫道路后,丁明玉就在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做一名李月華那樣的好醫生!作為一位農村醫生,他服務的對象多是一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婦女、兒童,這更增加了工作的難度。但是丁明玉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還是夜深人靜、酷熱難當,總是隨叫隨到。他不僅是一名救死扶傷的鄉村醫生,還是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親人。他的電話號碼被當地群眾稱為“救命號碼”。1995年,村里連衛生室都沒有,百姓看病要到十幾里地外的鄉鎮衛生院,十分不便。看到這種現狀,在蚌醫進修后的丁明玉放棄了到外面發展的念頭,留在村里干起了村醫。曾有一家外地醫院要高薪聘請丁明玉,被他婉言謝絕。當時,許多朋友都不理解他,可他卻說:“鄉親們都信任我,干村醫給了我莫大的成就感和使命感”。2015年,草溝鎮官塘村一位80多歲老太太聽說丁明玉醫術高明、為人善良,特地到衛生室找他看病。老太太卻忘記帶錢,丁明玉就把老太太的醫藥費全部墊付,還親自把她安全送回家。丁陳村村民朱樂前的兒子因車禍成了植物人,家庭十分困難。丁明玉在得知情況后,便不定期上門為其孩子進行體檢,向朱樂前夫妻倆傳授長期臥床病人的護理知識,并墊付部分醫藥費用。從醫多年來,丁明玉以精湛醫術獲得了十里八鄉群眾的高度認可,就連本縣的其他鄉鎮,以及周邊的五河、靈璧、泗洪等地也經常有患者慕名前來就診。他所負責的丁陳村衛生室,無論是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還是貧困人口健康扶貧等各項工作,一直走在全縣前列。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篇三」董末平:青春韶華獻鄉村董末平,1972年出生,涇縣云嶺鎮章渡村村醫。從1990年起,從事鄉村醫生30年來,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讓患者滿意,讓家屬放心,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刻苦鉆研,得到了患者的贊譽、同事的好評。有病人常問董末平過年過節上不上班,她總開玩笑地說:“從正月初一上到臘月三十晚,從臘月三十晚上到正月初一。”醫者,先做人,后行醫。在鄉村行醫生涯中,董末平始終把醫德作為鄉村醫生的靈魂。女兒還小時,董末平經常騎著自行車,肩膀上背著出診箱,車后帶著女兒,車頭上掛著出診包,到病人家里幫病人打針。逢到有河流時,先把女兒背過去,然后再把出診箱和出診包背過去,再把自行車搬過去。有一次帶著女兒出診時,被一條惡狗追著,兩個人都摔倒了。女兒哭著說:“媽媽,我們以后走大路,不要走小路。”孩子那時候小,她不懂,到農戶家哪有大路走。1996年夏日的一天中午,董末平去河對面出診,突然聽見有人喊“救命啊”。她急忙背上藥箱,不顧自己已懷孕8個月,一口氣跑到現場。原來是一個6歲小孩在河里溺水了,在村民的幫助下,她開始進行心臟按壓、人工呼吸,在高溫下搶救了1個多小時,仍沒能挽救孩子的生命。此后出診的路上,只要看見小孩子,她就習慣性地提醒家長要看管好孩子。30年來,董末平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條山間小道,對每一戶村民的身體狀況都了如指掌。她一直堅守在村醫這個崗位上,守護著村民的健康,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農村基層衛生事業。她說,我會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我堅信鄉村醫生未來的路會越走越寬,明天會越來越好!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篇四」河有多深,能不能過?過不了!這是新疆鄉村醫生居馬泰護送小病人阿革蘭時在路上和同伴的對話。鄉村醫生居馬泰被冰河攔住了回診所的路,他懷里抱的孩子名叫阿革蘭。只有8個月大,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發高燒已經兩天了,在這樣的高原和高寒地帶,隨時可能會轉發肺炎,危及生命。牧場里缺少藥品,居馬泰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把小阿革蘭帶回到50公里外的診所。而這天山最艱險的一段路程被當地的牧民稱之為“魔鬼路”。冰看一下!冰看一下!可以過得話,我們看一下,抓緊時間,過不去!冰太軟!繞過山從那邊走吧!阿革蘭。高燒不退的小阿革蘭,一直哭鬧不止,居馬泰想盡辦法,逗小家伙開心,8個月大的小阿革蘭很快就跟他熟悉起來。阿革蘭的笑容讓48歲的居馬泰想起自己的三個孩子。居馬泰滿心愧疚。他的大女兒高哈爾說:我爸一般都說:有你在我放心,可是我嗎能干什么呢?我們都上學的,這次居馬泰出門診前,妻子剛剛的做完子宮切除手術,可等不得妻子出院,居馬泰就又要出發了。他必須趕到在大雪封山前把藥品送到冬季牧場把危重病人轉移出來。因為自己是天山深處一塊2200平方公里冬季牧場中唯一的醫生。女兒高哈爾說:我爸走的時候,我媽就又掉眼淚說肚子疼,然后我爸就給她給了一些藥說可能過幾天就好了。把生病的妻子交托給15歲的大女兒和9歲的小女兒照顧,居馬泰的心一路上牽掛。可這時,他卻不得不將精力放在眼前這50米的溜索上。溜索距離河面不到2米,不及一根拇指粗。居馬泰在冬季牧場出診已經在這根溜索上來回20年了。可是這一次,要抱著小阿革蘭。他雙手根本沒辦法抓住溜索。居馬泰把小阿革蘭緊緊綁在自己身上。路過的牧民找來繩子,把他倆拉過了河。阿革蘭!阿革蘭!居馬泰在溜索上不停的叫著哭鬧的孩子。小心點!鄰近傍晚小阿革蘭體溫突然升高,咳嗽的更加嚴重了。居馬泰停了下來,給小阿革蘭喂了僅剩下的一點藥。拔山涉水后。大家都很疲憊。居馬泰卻一個人在冰河邊剃起了胡子。這也是他每次轉診病患孩子時必須做事。居馬泰說;一邊打鞭子,一邊抱孩子。那時候看看娃娃的體溫怎么樣,這樣子面對面(測體溫),但是娃娃不舒服,胡子刮掉好。上午十點回診所路上,第二天小阿革蘭病情加重,但回診所,卻要面對4200米的雪山。在這樣的冬季翻雪山被當地牧民認為是最危險的事。在厚厚的白雪下面,掩蓋著無數的懸崖和冰川。居馬泰在這條路上往返20年,熟悉這里每一條路的分布,可依然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他的三匹馬都曾摔死在這樣的路上。我和馬一塊下去了,摔倒了,馬死了,我活著。這讓居馬泰身上留下了三處舊傷,每到寒冷天氣就會傷痛加劇。可他還是毫不猶豫的承擔起最危險的用自己的身體為阿革蘭和媽媽開辟出一條安全道路。峰頂氣溫驟降到零下25度,撲面的冷風空氣讓人無法呼吸,一米多厚的雪,讓每一步移動都非常艱難。4個多小時不停息的趕路,馬終于支持不住了。兩晝夜的奔波,居馬泰已經體力透支了極限,可是他知道自己是小阿革蘭最后的生命保障,無論腳下的路多么艱難,多么漫長。無論還要面對怎樣的風雪,除了堅持他已別無選擇。兩個小時后,居馬泰帶著孩子終于回到診所。經過一個星期的治療,小阿革蘭恢復了健康。他是居馬泰在天山深處“魔鬼路”上轉診的第92個病人。在這20年中居馬泰救治過192位病人。他冒著生命的危險在極地行走,守護著1500多戶牧民的健康。主持人問居馬泰:北京冷嗎?居馬泰答:北京不太冷。但對我們來講,剛剛過去的這個元旦是三十年里最冷的一個元旦。零下十幾度相當于您那兒的什么季節居答:現在我們那兒是零下30度。在這種天氣下,您還得進行巡診,繼續巡診。我手中拿的是一份病歷,我仔細看了這份病歷,分別是居馬泰所在那個縣和所在的州醫院所開的病歷證明,這上面醫生寫的是什么,心力衰弱,您有這么重的心臟病換個人行嗎?換個人去,換個人也行。但是我們牧民想有點擔心。擔心什么?擔心他們為了需要我們這樣子。我們擔心他,擔心別人對路途不熟悉是嗎?到底有多危險?又高又那個啥?滑的很,雪也大,學業厚。那樣子,特別危險。一走就是20年。據說您是從父親的手中接過的藥箱。嗯!對,我父親留給我的。這個藥箱你想傳下去嗎?想傳給誰?那個藥箱,傳給誰?我的丫頭,兒子他(們)用。幾個孩子您?一個兒子,兩個丫頭。年紀最大的是女兒是嗎?對!她希望當醫生嗎?她也希望當醫生。神圣的醫生責任,向所有鄉村醫生致敬!向居馬泰致敬!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篇五」李艷:淮河上的“白衣天使”。“一位鄉村醫生,長年劃船擺槳去淮河水面為船戶們看病檢查身體,送醫送藥。”——這條特殊的行醫路她堅持了20多年,淮河水里有她灑下的辛勤汗水,淮河岸邊有她留下的無數腳印。這位可愛可親的人,就是蚌埠市淮上區沫河口鎮信灣村衛生室鄉村醫生李艷。1974年,李艷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名醫生,要幫助鄉親們治病脫貧。1992年,她如愿考取了蚌埠衛生學校,畢業后毅然回村。良好的醫術、熱情的服務、高尚的品德,讓她贏得了群眾的認可,更是成了方圓幾十里村民眼中“最美的醫生”。距離信灣村2公里遠的地方,有個力源碼頭。由于船民們吃住都在船上,大多數人飲用淮河水,很不衛生,經常患有胃腸道疾病等。李艷時刻牽掛著船民的安危,急救包總是準備妥當,一旦接到患者的電話,便馬上出發。20年來,她共接診病人3萬人次,出診服務1萬人次,卻只收基本的醫療費,從不多收一分錢。2009年,實行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李艷被推選為信灣村衛生室負責人。她處處起模范帶頭作用,上班最早一個來,下班最晚一個走。村衛生室面向的是農民群眾,孤、寡、老、殘比較多,她給老百姓看病實行減、免、緩,衛生室每年給患者減免費用達5000多元。由于積勞成疾,李艷于2014年5月突然患了眼底靜脈堵塞,右眼的視力下降到0.1,幾乎失明。她從上海出院后,鄉親們都紛紛拿著家里的土雞蛋等禮品前去探望,并主動幫忙干一些農活。鄉親們的關心讓李艷深受感動,她不顧家人的勸阻,只在家呆了兩天,就回到了崗位上。淮河水奔流不息,過往船只日夜穿梭,李艷守著淮河,守著百姓,踐行著醫術和醫德,用她的小醫大愛護佑著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篇六」龐建奎:哪里有病痛就去哪出診龐建奎,家住阜南縣龍王鄉槐寨村曹郢村民組,是槐寨村衛生室的一名鄉村醫生。自高中畢業后就跟著父親學醫,后來又隨多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及專家學習醫術。一晃40多年過去了,他為解除患者的痛苦,走村串戶,哪里有病痛去哪里,為病人排憂解難、醫治疾病,猶如雪中送炭,溫暖著人心。在行醫生涯中,有幾件事令龐建奎終身難忘。一次是20多年前一個臘月的夜里,有村民得了急性病,他毫不猶豫出診。由于大雪下了一天,路途非常艱難,他有好幾次差點掉到溝里。到了病人家中后,他診斷患者得了急性胃炎,經過對癥處理,病情得以緩解。回來時大雪紛飛,但他的心卻是暖暖的。還有一次,在出診回家的路上,他發現路旁躺著一位乞討的老人,上前查看發現老人是急性胃腸炎發作,情況十分危險。龐建奎想也沒想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