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診斷高一地理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號填寫在相應位置。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2B鉛筆(按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書寫,繪圖時,可用2B鉛筆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20241023動。完成下面小題。耀斑發生在太陽的( )內部 B.光球層 C.日冕層 D.色球層此次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是( )A干擾地球磁場 B.使赤道上空出現極光C導致火ft噴發 D.使地表溫度急劇上升代紀開始年代/百萬年前主要生物發展階段新生代第四紀代紀開始年代/百萬年前主要生物發展階段新生代第四紀1.8人類時代被子植物時代新近紀23.0哺乳動物時代古近紀65.5中生代白堊紀99.6爬行動物時代裸子植物時代侏羅紀199.6三疊紀251.0發現該恐龍蛋化石的地層( )有明顯分層特點 B.比新近紀地層形成晚C.形成于深海環境 D.有大量被子植物化石該恐龍生活的地質年代,氣候特點比現在( )冷干 B.冷濕 C.暖干 D.暖濕下圖示意地球內部圈層及地震波波速的變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圖中的X處為( )A.莫霍面B.內核與外核交界面C.古登堡面D.巖石圈與軟流層交界面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為橫波,乙為縱波B.①層中波速隨深度加深而增快C.乙波無法通過地幔D.甲波由①層進入②層波速上升2024121922日天氣預報圖。完成下面小題。左圖中主要用于測量地面輻射的傳感器是( )甲 B.乙 C.丙 D.丁與12月19日相比,12月22日各傳感器測得的輻射量變化為( )白天甲增加 B.白天乙增加 C.夜晚丙增加 D.夜晚丁不變下圖示意我國某濱海地區形成海陸風時的等壓面分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圖示時間和近地面風向為( )白天偏南風 B.白天偏北風 C.夜晚偏南風 D.夜晚偏北風若圖中陸地植被覆蓋率大幅度增加,對海陸風強弱變化的影響是( )海風增強,陸風增強 B.海風減弱,陸風減弱 C.海風增強,陸風減弱 D.海風減弱,陸風增強30°N緯線的海水性質進行了垂直采樣研究(如圖層海水溫度差異比甲海域大。完成下面小題。圖中甲海域洋流對海水性質的影響是( )溫度升高,鹽度升高 B.溫度升高,鹽度降低 C.溫度降低,鹽度升高 D.溫度降低,鹽度降低乙海域表層、底層海水溫度差異比甲海域大的影響因素是( )①太陽輻射②海陸位置③海域深度④洋流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植被落葉有兩種情況:一是植物在干旱或寒冷季節為減少蒸騰、保持體內熱量和水分而落葉,二是植物在新葉長出后,老葉漸次脫落,形成終年常綠景象。下圖示意我國回歸線以北某地兩樹種的落葉數量變化。完成下面小題。乙樹種最可能( )針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闊葉林 D.熱帶雨林推測甲樹種的特征最可能為( )葉片多為紙質 B.葉片退化成刺 C.葉片多呈革質 D.葉片終年不落我國某地有峰林、峰叢、孤峰等喀斯特地貌(如圖完成下面小題。該地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是( )淺海沉積—地殼抬升—流水溶蝕 B.淺海沉積——地殼抬升——風力侵蝕C.地殼下沉—淺海沉積——風力侵蝕 D.淺海沉積——海浪侵蝕——地殼抬升推測該地的自然環境特點是( )氣候溫暖,降水豐富 B.地形平坦,起伏和緩 C.植被稀疏,沙漠廣布 D.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祁連山脈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北部山麓分布著連綿的沖積扇(如圖完成下面小題。祁連ft脈沖積扇分布于ft麓的原因是ft前地帶( )河流交匯,泥沙淤積 B.降水豐富,植被茂密C.風化強烈,碎屑物多 D.地勢變緩,流速減慢該地沖積扇由扇頂到扇緣( )沉積物顆粒變大 B.地下水埋藏變淺 C.沉積物厚度變大 D.沉積物孔隙變大黑土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平原。下圖為黑土形成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圖中甲層是( )枯枝落葉層 B.耕作層 C.犁底層 D.淀積層與江南丘陵的紅壤相比,東北平原的黑土( )土質較為粘重 B.腐殖質含量少 C.有機質分解慢 D.土壤酸性較強202412231626衛星云圖。完成下面小題。左圖中M地的風向為( )東南 B.西南 C.東北 D.西北臺風可能引發主要次生災害有( )①洪澇②泥石流③寒潮④風暴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制作上面兩圖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主要有( )A.GPS與BDS B.GIS與RS C.GNSS與GIS D.GNSS與RS耕地水源林地礦產耕地水源林地礦產人口合理容量/萬人10.59.27.716.5最大人口規模/萬人14.914.112.222.4該流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約為( )A.7.7萬人 B.16.5萬人 C.12.2萬人 D.22.4萬人為使該地資源開發利用與人口規模相協調,應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毀林開荒,保證糧食生產 B.修建水庫,保障生產生活用水C.植樹造林,保護森林資源 D.發展工業,加大礦產開發力度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6°N~34°N3300較大。當地居民為了高效利用太陽能,在房屋南側用玻璃搭建絕熱暖棚。下圖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分析香格里拉晝夜溫差大的原因。1處暖棚和內室之間的空氣流動方向,并說明理由。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藏米林縣年降水量約64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冬春季節多大風天氣。在該縣丹娘鄉的雅魯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個高約百米的丹娘沙丘。該沙丘冬春季節發育強烈。下面兩圖分別為丹娘沙丘區域示意圖和景觀圖。分析景觀圖中沙洲的形成原因。推測冬春季節丹娘沙丘所在河谷的主要風向,并簡述丹娘沙丘的形成過程。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毛烏素沙地位于陜西和內蒙古之間,是我國四大沙地之一。當地土層淺薄,沙柳是主要的治沙植物。研究發現,隨著沙柳的生長,沙地土壤發生了明顯改善。下圖示意毛烏素沙地土壤顆粒組成隨沙柳生長年限的變化。分析當地土層淺薄的主要原因。說明當地土壤顆粒組成隨沙柳生長年限的變化特征。簡述沙柳對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閱讀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東北地區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了1.2%。北京、天津和河北是東北地區流出人口的主要目的地。(1)說明京津冀成為東北地區流出人口主要目的地的原因。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診斷高一地理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號填寫在相應位置。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2B鉛筆(按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書寫,繪圖時,可用2B鉛筆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20241023動。完成下面小題。耀斑發生在太陽的( )內部 B.光球層 C.日冕層 D.色球層此次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是( )干擾地球磁場 B.使赤道上空出現極光C.導致火ft噴發 D.使地表溫度急劇上升【答案】1.D 2.A【解析】【1題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活動發生在太陽的外部結構,A錯誤;太陽耀斑出現在色球層,D正確,BC錯誤。故選D。【2題詳解】特大耀斑爆發時,釋放的高能帶電粒子會干擾地球的無線電短波通訊和磁場,A正確;極光多出現在高緯度或極地附近上空,B錯誤;火ft噴發是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與太陽活動無關,C錯誤;太陽活動對地表溫度影響不大,D錯誤。故選A。【點睛】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1.擾動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2.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3.使兩極地區產生“極光”現象;4.許多自然災害的發生也與太陽活動有關。20241017圖示意地質時期全球氣溫和降水量變化。完成下面小題。代紀開始年代/百萬年前主要生物發展階段新生代第四紀1.8人類時代被子植物時代新近紀23.0哺乳動物時代古近紀65.5中生代白堊紀99.6爬行動物時代裸子植物時代侏羅紀199.6三疊紀251.03.發現該恐龍蛋化石的地層()A.有明顯分層特點B.比新近紀地層形成晚C.形成于深海環境D.有大量被子植物化石該恐龍生活的地質年代,氣候特點比現在( )冷干 B.冷濕 C.暖干 D.暖濕【答案】3.A 4.C【解析】【3題詳解】由材料可知,該恐龍蛋化石的地質年代為白堊紀,故該地層早于新近紀地層,B錯誤;白堊紀屬于中生代,而被子植物繁盛在新生代,D錯誤;發現該恐龍蛋化石的地層為沉積巖地層,有明顯的層理結構,A正確;恐龍為大型爬行動物,主要生活在陸地上,故發現該恐龍蛋化石的地層形成于陸地環境,C故選A。【4題詳解】99.6—65.5年代,平均降水偏少,平均氣溫偏高,故氣候特點比現代暖干,CABDC。【點睛】所謂化石是指保存在巖層中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以及生物成因的殘留有機分子。它為研究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證據。下圖示意地球內部圈層及地震波波速的變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圖中的X處為( )莫霍面 B.內核與外核交界面C.古登堡面D.巖石圈與軟流層交界面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為橫波,乙為縱波B.①層中波速隨深度加深而增快C.乙波無法通過地幔D.甲波由①層進入②層波速上升【答案】5.C 6.B【解析】【5題詳解】X2900干米,為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面,BD誤,C正確;莫霍界面是地殼與地帽的交界面,在①17干米,AC。【6題詳解】讀圖分析,圖中橫軸表示深度,縱軸表示波速,根據地震波波速隨深度的變化可知,甲波的波速快,是縱波,乙波的波速較慢,是橫波,A錯誤;讀圖可知,甲波和乙波在①層中波速隨深度的加深而增快,B正確;乙波為橫波,無法通過地核,能夠在地幔中通過,C錯誤;讀圖可知,甲波由①層進入②層波速下降,D錯誤。故選B。5千米-70千米深處,地殼的厚度最小;地幔是由地5千米-7029002900千米深處到地心(千米,地核的厚度最大。地球內部情況主要是通過地震波的記錄間接地獲得的,地震波主要分為縱波和慢。2024121922日天氣預報圖。完成下面小題。左圖中主要用于測量地面輻射的傳感器是( )甲 B.乙 C.丙 D.丁與12月19日相比,12月22日各傳感器測得的輻射量變化為( )白天甲增加 B.白天乙增加 C.夜晚丙增加 D.夜晚丁不變【答案】7.D 8.C【解析】【7題詳解】甲乙為短波輻射傳感器,甲朝上,測量太陽輻射,乙朝下,測量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AB錯誤;丙丁為長波輻射傳感器,丙朝上,測量向下的大氣逆輻射,丁朝下,測量朝上的地面輻射,D正確、C錯誤。故選D。【8題詳解】1219日相比,1222日為陰天,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增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甲減少,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也減少,乙減少,AB錯誤;陰天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增強,丙增加,C1919日丁不會相同,DC。【點睛】近地面大氣的增溫過程: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近地面大氣對短波輻射的吸收少,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后使得地面輻射增強,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增溫,導致氣溫升高,所以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主要和直接熱源。下圖示意我國某濱海地區形成海陸風時的等壓面分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圖示時間和近地面風向為( )白天偏南風 B.白天偏北風 C.夜晚偏南風 D.夜晚偏北風若圖中陸地植被覆蓋率大幅度增加,對海陸風強弱變化的影響是( )海風增強,陸風增強 B.海風減弱,陸風減弱 C.海風增強,陸風減弱 D.海風減弱,陸風增強【答案】9.A 10.B【解析】【9題詳解】力環流原理可知,白天吹海風、夜晚吹陸風,CD錯誤;結合圖中指向標可知,該圖中海洋位于陸地南側,故水平氣壓梯度力從南指向北,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風(偏南風,A正確,B錯誤。故選A。【10題詳解】夜晚海陸之間的溫差均會減小,海陸之間氣壓差減弱,海風、陸風均會減弱,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睛】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成為熱力環流。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有海陸風、ft谷風、城市風等。30°N緯線的海水性質進行了垂直采樣研究(如圖層海水溫度差異比甲海域大。完成下面小題。圖中甲海域洋流對海水性質的影響是( )溫度升高,鹽度升高 B.溫度升高,鹽度降低 C.溫度降低,鹽度升高 D.溫度降低,鹽度降低乙海域表層、底層海水溫度差異比甲海域大的影響因素是( )①太陽輻射②海陸位置③海域深度④洋流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1.D 12.D【解析】【11題詳解】甲海域洋流從高緯流向低緯度海域,為寒流,寒流具有降溫作用,會使海域溫度降低,AB錯誤;寒流使海水溫度下降,海水蒸發減弱,鹽度會降低,C錯誤,D正確。故選D。【12題詳解】由圖可知,圖中甲、乙兩地緯度相同,太陽輻射在同一緯度海域的分布差異較小,不是導致甲、乙兩海域上下層海水溫度差異的主要原因,①錯誤;海陸位置對海域的水溫影響極小,②上,海水較淺,表層和深層海水熱量交換多,溫差較小,而乙海域海水較深,表層、底層海水溫度差異大,③正確;大洋表層水溫高于底層,甲海域受沿岸流(寒流)影響,表層海水溫度較低,表層和底層海水溫度差異小;乙海域受日本暖流影響較大,表層和底層海水溫度差異大,④正確。綜上所述,D正確,ABCD。【點睛】海水鹽度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降水量與蒸發量、洋流、入海徑流、結冰與融冰、海域的封閉程的海域流向水溫較高的海域的洋流為寒流,寒流比流經海域的水溫低。植被落葉有兩種情況:一是植物在干旱或寒冷季節為減少蒸騰、保持體內熱量和水分而落葉,二是植物在新葉長出后,老葉漸次脫落,形成終年常綠景象。下圖示意我國回歸線以北某地兩樹種的落葉數量變化。完成下面小題。乙樹種最可能( )針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闊葉林 D.熱帶雨林推測甲樹種的特征最可能為( )葉片多為紙質 B.葉片退化成刺 C.葉片多呈革質 D.葉片終年不落【答案】13.B 14.C【解析】【13題詳解】圖示為我國回歸線以北某地兩樹種落葉數量的逐月變化,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沒有熱帶雨林分布,D錯誤。圖中甲樹種全年落葉,2-3月份落葉數量增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季氣溫回升,蒸發增強,新葉長出后,老葉缺乏水分脫落現象明顯,形成了植被終年常綠景象,屬于常綠闊葉林植被的特征,C錯誤。圖中乙樹種,秋季落葉最多,冬季落葉量為0,具有明顯的季相變化,春季發芽,秋冬落葉,符合落葉闊葉林的特征,B正確;針葉林抗寒能力較強,且凋落量較少,A錯誤。故選B。【14題詳解】由上題分析可知,甲樹種符合常綠闊葉林特征。落葉闊葉林葉片較寬,多呈紙質,厚度較薄,A錯誤;葉片退化成刺,屬于針葉林植被特征,B錯誤;葉面多呈革質屬于常綠闊葉林植被的特征,C正確;讀圖可知,甲樹種全年落葉,2-3月份落葉數量增多,D錯誤。故選C。【點睛】森林的分類及特征:常綠闊葉林:1、分布地區: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區;2、氣候特征: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且無明顯干季;3、植被特征:森林常綠,喬木多革質葉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4、植物群落特征:垂直結構較簡單,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較少,少莖花和板根現象。落葉闊葉林:1、分布地區:主要分布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2、氣候特征:夏季熱或溫暖,冬季寒冷,降水適宜;3、植被特征:喬木葉片寬闊,春季發葉,秋冬季落葉,有明顯的季相變化;4、植物群落特征:結構簡單,可分為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我國某地有峰林、峰叢、孤峰等喀斯特地貌(如圖完成下面小題。該地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是( )淺海沉積—地殼抬升—流水溶蝕 B.淺海沉積——地殼抬升——風力侵蝕C.地殼下沉—淺海沉積——風力侵蝕 D.淺海沉積——海浪侵蝕——地殼抬升推測該地的自然環境特點是( )氣候溫暖,降水豐富 B.地形平坦,起伏和緩 C.植被稀疏,沙漠廣布 D.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答案】15.A16.A【解析】【15題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石灰巖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溫暖的淺海環境,該地石灰巖廣布,說明首先是淺海沉積形成石灰巖之后地殼抬升,石灰巖出露地表,當地氣候溫暖濕潤,石灰巖易被溶蝕,流水溶蝕作用強,巖石的結構會逐漸變得疏松,當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重力崩塌,形成峰林、峰叢、孤峰等地貌,A正確,BCD錯誤。故選A。【16題詳解】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條件是石灰巖等可溶性巖石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蝕,屬于流水對巖石的溶蝕作用形成的地貌,因此該地的自然環境特點是氣候溫暖,降水豐富,A正確;喀斯特地貌區流水溶蝕作用強,地表崎嶇不平,土層薄,土壤貧瘠,BD錯誤;喀斯特地貌區一般降水較多,較少沙漠分布,C錯誤。故選A。【點睛】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有:溶溝、石芽、石林、洼地、峰叢、峰林、孤峰、殘丘;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石鐘乳、石幔、石簾、石筍、石柱。喀斯特地貌的特點是:地表地形崎嶇;土層薄,土壤貧瘠;地表水滲漏嚴重,地表水缺乏,地下暗河發育。喀斯特地貌在中國分布廣泛,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區,川、渝、湘、晉、甘、藏等省區部分地區亦有分布。祁連山脈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北部山麓分布著連綿的沖積扇(如圖完成下面小題。祁連ft脈沖積扇分布于ft麓的原因是ft前地帶( )河流交匯,泥沙淤積 B.降水豐富,植被茂密C.風化強烈,碎屑物多 D.地勢變緩,流速減慢該地沖積扇由扇頂到扇緣( )沉積物顆粒變大 B.地下水埋藏變淺 C.沉積物厚度變大 D.沉積物孔隙變大【答案】17.D 18.B【解析】【17題詳解】祁連ftft前地勢變緩,從ft地流出的河流速度減慢,水流沿坡面呈扇狀輻散,泥沙大量沉積,形成沖積扇,D正確;沖積扇屬于流水地貌,C錯誤;該地位于我國干旱地區,降水較少,植被覆蓋率較低,B錯誤;河流匯集,攜帶泥沙多,說明地表徑流變大,搬運能力增強,而沖積扇屬于流水在ft前形成的堆積地貌,與河流是否交匯無關,A錯誤。故選D。【18題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扇頂到扇緣,地勢逐漸變得更加低平,隨著河流搬運能力不斷減弱,沉積物厚度變薄,地下水埋藏變淺,沉積物顆粒逐漸變小,沉積物孔隙變小,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睛】沖積扇是河流攜帶泥沙在出ft口處,由于流速減慢,泥沙堆積形成的地貌,呈扇形,故名沖積扇。黑土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平原。下圖為黑土形成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圖中甲層是( )枯枝落葉層 B.耕作層與江南丘陵的紅壤相比,東北平原的黑土(土質較為粘重 B.腐殖質含量少)C.犁底層C.有機質分解慢D.淀積層D.土壤酸性較強【答案】19.D 20.C【解析】【19題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耕作土壤受人類活動耕種影響形成耕作層、犁底層,黑土為自然土層沒有耕作層和犁底層,BC錯誤;枯枝落葉層位于腐殖層之上,A錯誤;甲層位于淋溶層之下,為淀積層,D正確。故選D。【20題詳解】紅壤質地黏重,相比之下,黑土土壤質地較為疏松,A錯誤;相比之下黑土所在地氣溫較低,微生物活性差,有機質分解慢,積累較多,腐殖質含量多,B錯誤,C正確;黑土分布地區降水量較少,土壤淋溶作用弱,故鉀、鈉、鈣、鎂等堿性物質積存多,土壤呈堿性性,D錯誤。故選C。【點睛】影響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成土母質、氣候、生物、地形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是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水圈四大圈層相互作用的結果。202412231626衛星云圖。完成下面小題。左圖中M地的風向為( )東南 B.西南 C.東北 D.西北臺風可能引發的主要次生災害有( )①洪澇②泥石流③寒潮④風暴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制作上面兩圖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主要有( )A.GPS與BDS B.GIS與RS C.GNSS與GIS D.GNSS與RS【答案】21.A 22.B 23.B【解析】【21題詳解】讀圖可知,M位于臺風中心偏東側,水平氣壓梯度力指向偏西方向,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東南風,A正確,BCD錯誤,故選A。【22題詳解】臺風往往伴隨狂風、暴雨和風暴潮,④正確;臺風帶來的暴雨可能誘發洪澇災害和泥石流,①②正確;臺風一般出現在夏秋季節,不會導致寒潮產生,③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23題詳解】GISGIS;RSRS;GPS、BDS、GNSS均為衛星導航系統,主要用于定位、導航,不能用于制作氣壓場和衛星云圖。綜上所述,B正確,ACDB。【點睛】3S各自功能:RS:地理信息的獲取;GIS:能對地理空間數據進行輸入、管理、分析和表達;GNSS:能為各類用戶提供精密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耕地水源林地礦產耕地水源林地礦產人口合理容量/萬人10.59.27.716.5最大人口規模/萬人14.914.112.222.4該流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約為( )A.7.7萬人 B.16.5萬人 C.12.2萬人 D.22.4萬人為使該地資源開發利用與人口規模相協調,應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毀林開荒,保證糧食生產 B.修建水庫,保障生產生活用水C.植樹造林,保護森林資源 D.發展工業,加大礦產開發力度【答案】24.C 25.C【解析】【24題詳解】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可養活的最大人口規模。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區域耕地的環境承載力約為14.9萬,水源的環境承載力約為14.1萬人,林地的環境承載力約為12.2萬人,探明礦產的環境承載力約為22.4萬人。一個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取決于數量最少的自然資源的數量所能撫養的人口數量,因此要保證該區域人口正常生活生產,該流域最多可容納12.2萬人,即該流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約為12.2萬人,C正確,ABD錯誤。故選C。【25題詳解】該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約為12.2萬人,但是目前該地的人口數量為13.5萬,已超過林地的環境承載力,因此該地應植樹造林,保護森林資源,提高林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C正確。毀林開荒會進一步降低林地的承載力,A錯誤。該地的水資源和礦產資源承載力相對較高,修建水庫、開發礦產不是首要措施,BD錯誤。故選C。【點睛】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和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在維持區域資源結構符合持續發展需要、區域環境功能仍具有維持其穩態效應能力的條件下,區域資源環境系統所能承受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科技水平、自然資源豐富度、對外開放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等呈正相關,與消費水平呈負相關。其中制約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最主要因素是自然資源數量。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6°N~34°N3300較大。當地居民為了高效利用太陽能,在房屋南側用玻璃搭建絕熱暖棚。下圖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分析香格里拉晝夜溫差大的原因。1處暖棚和內室之間的空氣流動方向,并說明理由。(1)香格里拉海拔高,空氣稀薄,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太陽輻射強,地面吸收的熱量多,氣溫較高。夜晚,由于空氣稀薄,大氣逆輻射弱,保溫作用差,地面熱量散失快,氣溫下降快,故晝夜溫差大。(2)暖棚流向內室。理由:暖棚受熱多,空氣上升,上層形成高壓。內室受熱少,空氣下沉,上層形成低壓,于是上層空氣由氣壓高的暖棚通過1通風口向氣壓低的內室流動。【解析】2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小問1詳解】結合材料信息可知,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海拔約3300米,海拔高,空氣稀薄,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地面吸收的熱量多,升溫快,氣溫較高。夜晚,由于空氣稀薄,大氣逆輻射弱,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差,地面熱量散失快,氣溫下降快,溫度低,故晝夜溫差大。【小問2詳解】冬季,暖棚內受熱較多,溫度較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在下層形成低壓,上層形成高壓;內室受熱較1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藏米林縣年降水量約64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冬春季節多大風天氣。在該縣丹娘鄉的雅魯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個高約百米的丹娘沙丘。該沙丘冬春季節發育強烈。下面兩圖分別為丹娘沙丘區域示意圖和景觀圖。分析景觀圖中沙洲的形成原因。推測冬春季節丹娘沙丘所在河谷的主要風向,并簡述丹娘沙丘的形成過程。【答案】(1)上游河道狹窄,水流速度快,雨季侵蝕、搬運能力強,河流挾帶大量泥沙;該河段河道彎曲,河谷變寬,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沉積物出露水面形成沙洲。(2)東南風;冬春季節(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沙洲(和河漫灘)出露面積大;東南風風力較大,將沙洲(和河漫灘)的泥沙吹向西北方向,受到ft地阻擋,風速減緩,泥沙堆積,形成丹娘沙丘。【解析】【分析】本大題以雅魯藏布江谷地丹娘沙丘所在河段的相關圖文信息為材料設置兩道小題,涉及流水沉積地貌和風成地貌等相關內容,主要考查學生利用題中圖文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小問1詳解】景觀圖中沙洲的形成原因應從地質作用角度進行分析歸納。圖中河段上游流速較快,雨季河水上漲快,侵蝕、搬運大量泥沙進入該河段;圖中顯示,該河段上游河道較窄,該河段河道較寬,當河水從狹窄的ft谷流淌到寬闊的谷地時,水流的空間驟然增大,導致其流速逐漸減慢,河水攜帶泥沙的能力也隨之下降,使得大量的泥沙開始逐漸沉積下來,不斷積累形成沙洲。【小問2詳解】冬春季節丹娘沙丘所在河谷的主要風向應從沙丘與河道的相對位置、河谷的延伸方向等角度分析推測。讀圖可知,丹娘沙丘位于所在河谷和沙洲的西北側,其沙源來自東南側的裸露河灘和沙洲,只有東南風才能把大量沙粒搬運到沙丘位置而沉積下來形成沙丘,且沙洲下游河段河道大致呈東南—西北走向,由地形約束當地吹東南風的可能性大。丹娘沙丘的形成過程應從沙源、風力搬運、風力沉積等順序敘述。據材料可知,該地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冬春季節降水少,河流正值枯水期,水位低,裸露的沙洲和河漫灘面積大,成為主要沙源;每年的冬春季節,丹娘沙丘所在地區會出現頻繁的大風天氣,且為東南風,當東南風經過江面時,能夠將出露的沙洲以及河漫灘上的沙粒挾帶起來向東北方向輸送,當氣流遇到江邊的ft地地形時,受到地形的阻擋,風速會逐漸減緩,在這種情況下,沙粒便會開始沉降,并堆積在ft坡上。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沙粒在ft坡上不斷堆積,最終形成了丹娘沙丘。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毛烏素沙地位于陜西和內蒙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物業智能化升級改造合同協議范本
- 機器設備融資租賃合同
- 2025影院加盟合同模板
- 水果蔬菜招標合同范本
- 北京市房產贈與合同
- 2025關于臥室翻新合同范本
- 鋼板加工承包協議書
- 2025年03月四川省達州市“達人英才”事業單位引才169人(廣州場)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刀軸式刨片機類項目風險評估報告
- 無汞可充電堿錳電池項目風險評估報告
- 2024年中考模擬試卷道法(全國卷)
- 幼兒園高鐵小知識說課
- 《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更新設計策略研究》
- 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
- DB12T 1361-2024 地熱尾水回灌技術規程
- 2024年中考語文復習: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含練習題及答案)
- 成人腦室外引流護理-中華護理學會團體 標準
- 2024年出售鋁廠鋁渣合同范本
- 地方導游基礎知識電子教案 專題七 學習情境一 陜西省課時教案
- 項目管理工程師招聘筆試題與參考答案(某大型集團公司)2024年
- 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集(打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