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40CCSP28DB32/Txxxx—2024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oductionofprefabricatedboxgirderonintelligentcomputernumericalcontrolassembl(送審稿)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32/Txxxx-2025 III 42規范性引用文件 43術語和定義 44基本規定 45智能數控裝配線系統功能 65.1鋼筋智能數控加工系統 65.2自行式臺座和液壓模板系統 65.3混凝土智能數控拌和系統 65.4混凝土數控運輸系統 75.5混凝土數控布料系統 75.6數控振搗系統 75.7智能養生系統 75.8智能張拉與壓漿系統 75.9智能數控吊裝與運輸系統 85.10裝配線智能化管理平臺 86生產工藝 86.1流程圖 86.2裝配線設計 96.3鋼筋智能加工與鋼筋骨架的拼裝 96.4自行式臺座和液壓側模安裝 6.5底、腹板鋼筋骨架吊裝 6.6芯模安裝 6.7頂板鋼筋骨架吊裝 6.8混凝土拌和 6.9混凝土運輸與澆筑 6.10脫模 6.11智能養生 116.12智能張拉、壓漿 6.11存梁 DB32/Txxxx-20257質量控制 附錄A(資料性)混凝土試驗用振動攪拌機 A.1基本規定 A.2拌和能力 A.3振動參數 A.4振動攪拌技術相關原理 附錄B(資料性)裝配線設計與平衡方法 附錄C(資料性)鋼筋智能加工流程 C.1鋼筋智能加工路線 C.2建立BIM模型 C.3鋼筋碰撞檢查及優化 C.4從BIM模型輸出鋼筋屬性清單 19C.5輸出BVBS格式文件 C.6鋼筋智能加工 19DB32/Txxxx-202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提出、歸口并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江蘇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江蘇森淼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無錫交通建設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昌德通振動攪拌技術有限公司、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揚州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常州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監督支隊、江蘇東南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江蘇省交通企業協會、江蘇路通裝配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省交通技師學院、常州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鄭洲、張建、張衛中、薛宏、薛華、蒙海寧、徐德民、顧碧峰、李井增、包旭、俞科峰、陳光林、龔玉宇、楊坤、曹妍、高潔、毛安靜、張良奇、杜永軍、歐定福、劉新新、雍驊、張曉博、張飛龍、袁華、齊軒立、徐永福、李燕軍、劉寶文、江新、張瑤、曹昌偉、徐文凱、陳華、楊磊、何雨、黃飛、邱俊彥、王媛婕、祁敏、王芮文。智能數控裝配線預制箱梁生產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智能數控裝配線預制箱梁生產的基本規定、智能數控裝配線系統功能、生產工藝、質量控制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公路橋梁智能數控裝配線箱梁集中預制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JTGF80/1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JTG/T365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智能數控裝配線intelligentcomputernumericalcontrolassemblyline由智能數控裝配工作區和連接各工作區的起重運輸線路組成的預制箱梁生產系統。3.2智能布料Intelligentclothdistribution采用智能控制方式,在澆筑預制梁混凝土時能將混凝土自動布料至模板中的一種布料方法。3.3魚雷罐運輸系統torpedotanktransportationsystem用于將混凝土拌和機生產的混凝土儲存并運輸至智能布料系統的一種混凝土智能運輸系統。4基本規定4.1智能數控裝配線生產場地應按標準化要求布設。4.2智能數控裝配線功能區宜包括混凝土拌制區、鋼筋加工區、鋼筋安裝綁扎區、混凝土澆筑區、預制箱梁養生區、張拉壓漿區和存梁區等。功能區布置可參考圖1。DB32/Txxxx-2025586263543571圖1預制場功能區布設示意圖4.3在進行功能區域劃分和布設時,應綜合考慮相鄰工序之間的半成品移運便利性,工序之間、功能區之間不應相互干擾。4.4預制場地內應做好臨時用電、運輸路線給排水等綜合設計,并應對場地進行硬化處理。預制臺座、起重運輸軌道、養生區、張拉壓漿區、存梁區等區域地基和基礎應做好結構驗算和承載能力計算,使用期內應定期進行沉降觀測,不應產生不均勻沉降。4.5智能數控裝配線系統應包括鋼筋智能數控加工系統、自行式臺座和液壓模板系統、混凝土智能數控拌和系統、混凝土數控運輸系統、混凝土數控布料系統、數控振搗系統、智能養生系統、智能張拉與智能壓漿系統、智能數控起重吊裝與運輸系統、裝配線智能化管理平臺。4.6裝配功能區的智能數控設備配備數量應根據裝配線平衡計算結果確定。4.7預制場地內應封閉管理,設置視頻監控設施,應做到全天候全域內無死角監控。4.8物料及成品管理應采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出入庫信息登記、查詢和溯源管理。DB32/Txxxx-202564.9智能數控設備宜與項目質量管理系統平臺對接,實現數據實時監控、回看和分析。5智能數控裝配線系統功能5.1鋼筋智能數控加工系統5.1.1系統由智能設備、工具和軟件組成,其中設備和工具宜包括智能數控下料機、調直機、切斷機、彎箍機等。5.1.2系統設備宜滿足下列功能要求:a)使用人機交互數控技術進行鋼筋加工自動化建模;b)自動輸出配料表,具有材料復核簡單、易于追溯的功能;c)具備與生產能力相匹配的數據輸出和存儲能力,且能通過設置鋼筋尺寸和角度自動生成鋼筋圖d)根據設置參數加工多種異形箍筋;e)實現鋼筋自動化加工,余料自動分類以再利用;f)使用機械連接工藝的鋼筋加工時,可使用智能鋼筋鋸切套絲一體機打磨生產線,實現鋼筋套絲、打磨、自動收料、尋找倉位、分級儲料高度自動化和無人化生產;g)具有異常報警提示功能,便于設備維護和維修;h)當使用智能數控鋼筋彎曲中心設備時,采用伺服變頻電機相結合方式,通過人機界面設置加工參數后,實現多個機頭自動定位。5.2自行式臺座和液壓模板系統5.2.1自行式臺座包括底模組件、支撐縱梁和行走系統。自行式臺座電動裝置應具有緩慢啟動、緩慢停止、驅動輪同步啟動功能。5.2.2液壓模板系統由側模、抽拉式內芯模以及自動化控制軟件系統組成。5.2.3側模板應采用數控液壓模板,宜為自行式結構,應具有位置精準調控功能。5.2.4內芯模應采用數控液壓抽拉式鋼模,面板平整度2m直尺最大間隙應不大于2mm。5.3混凝土智能數控拌和系統5.3.1系統由混凝土智能數控拌和機、拌和機控自動控制系統和混凝土拌和和管理系統組成。5.3.2拌和機應能自動計量各料倉用料。拌和機單機生產能力宜不低于60m3/h,總生產能力應滿足單次最大混凝土數量需求。宜使用混凝土高頻低幅振動拌和機。5.3.3使用振動拌和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應采用混凝土試驗用振動攪拌機進行混凝土拌和,混凝土試驗用振動拌和機的性能參數應與生產用拌和機一致。詳見附錄A。5.3.4拌和機自動控制系統應具有數據實時采集、存儲和上傳功能。拌和機的生產數據應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及時上傳至拌和機管理系統中。5.3.5混凝土拌和管理系統應能對拌和機拌和數據進行分析,如數據超出規定范圍,應能及時報警。DB32/Txxxx-202575.4混凝土數控運輸系統5.4.1系統由數控魚雷罐混凝土運輸設備組成,預制廠條件受限時,可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5.4.2數控魚雷罐混凝土運輸設備應設有防傾翻機構、電機減速機驅動系統、行走機構等。運輸線路軌道布設應滿足承載能力和穩定性的要求,應采用智能化行走控制。5.4.3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應配備行車記錄儀、定位裝置和運輸計時裝置。5.5混凝土數控布料系統5.5.1數控布料系統主要由智能布料機本體、智能布料小車、布料大架三部分組成。5.5.2布料應通過壓力傳感器支承在數控布料小車上實現動態稱量控制,布料稱重精度宜在2%以內。5.6數控振搗系統5.6.1宜包括數控排式振搗器、附著式數控振搗器、人工插入式振搗器和設備操作軟件等。5.6.2可選用數控排式振搗器進行振搗,數控排式振搗器振搗寬度應能在1.5m~8m范圍內靈活調整,振搗深度的精準控制。5.6.3數控排式振搗器應支持振搗時間、頻率、行走速度等參數的數字化設置,并實時監控振搗棒工作深度、電機負載等運行狀態。5.6.4附著式數控振搗器功率宜為1.5kw以上,高頻低幅,應根據梁體高度和模板結構進行布置,應使用變頻系統實現對振搗頻率、振幅等參數的精準調節。5.7智能養生系統5.7.1智能養生系統由溫濕度感應器、自動噴淋設備、生物質鍋爐等設備及智能控制軟件系統組成。5.7.2溫濕度感應器應滿足以下要求:a)應具備IP65及以上的防護等級,應能避免水分和塵埃對感應器內部電路造成損害;b)需能夠在相對濕度95%RH以上的高濕度環境中穩定工作,且濕度測量感應精度應達到±2%RH;溫度測量精度應達到±0.4℃;c)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不少于1500h,濕度長期穩定性應保證年漂移量≤1%RH,溫度長期穩定性應保證年漂移量≤0.1℃,以保證長期監測數據的可靠性。d)應支持RS485等標準通信協議。e)采集的數據應能夠實時上傳至管理系統,并應實現閾值設置和超閾值報警。5.7.3自動噴淋設備由噴淋設施和控制系統組成。噴淋設施應能在控制系統的控制下精確控制噴淋時間、噴水量和噴水均勻性。5.7.4生物質鍋爐工作壓力應在0.7MPa~1.6MPa之間,鍋爐控制系統應能夠實時監測運行狀態、調整燃燒參數,以確保蒸汽的穩定輸出和混凝土的適宜養護溫度。并應實現自動點火、自動調節燃燒強度、自動排污等功能。5.8智能張拉與壓漿系統5.8.1應具有數據實時采集、存儲和上傳功能。DB32/Txxxx-20255.8.2設備應定期進行計量校準。5.9智能數控吊裝與運輸系統5.9.1系統由門式起重機、移云平車和數控軟件系統組成。5.9.2門式起重機應具有自動控制、超載預警、遠程控制等功能。5.9.3移運平車行走速度應可調且穩定,多輪組驅動時應確保同步性,避免梁體傾斜,縱向移動速度宜不大于5m/min,橫向微調精度應達±1cm。5.10裝配線智能化管理平臺5.10.1宜具有質量管理、設備管理、物料管理、人員管理、安全管理、環保管理、進度管理等功能。5.10.2鋼筋智能數控加工安裝系統、混凝土智能數控拌和系統、混凝土數控澆筑系統、智能養生系統、智能張拉與壓漿系統、起重與運輸系統和預制場監控系統等應接入智能化管理平臺。5.10.3智能化管理平臺應根據所接入各系統的數據對生產過程中的質量、進度、安全、環保等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并預警。6生產工藝6.1流程圖智能數控裝配線箱梁預制生產流程見圖2。88DB32/Txxxx-20259圖2工藝流程圖6.2裝配線設計裝配線可按附錄B進行設計。6.3鋼筋智能加工與鋼筋骨架的拼裝6.3.1鋼筋加工前,應將鋼筋的尺寸、數量進行統計,并輸入至設備控制系統中,并設置剪切長度、彎曲角度、批處理數量等工作參數。6.3.2檢查刀片、調直塊等工作部件安裝情況,檢查電氣線路、氣動部分、機械部分情況。6.3.3監控加工過程,及時調整參數,加工偏差應滿足JTG/T3650和JTGF80/1的要求。6.3.4箱梁鋼筋骨架制作時應采用胎架定位,胎架具應具有足夠的剛度。齒板間距偏差應不大于1mm。6.3.5波紋管宜采用可移動支架定位,線形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DB32/Txxxx-20256.3.6基于BIM的鋼筋加工方法見附錄C。6.4自行式臺座和液壓側模安裝6.4.1通過遠紅外遙控系統操控自行式臺座和液壓模板系統。6.4.2側模板安裝時,應確保模板與臺座之間的配合良好,無縫隙或錯位。面板平整度2m直尺最大間隙應不大于0.5mm。6.5底、腹板鋼筋骨架吊裝6.5.1底、腹板鋼筋骨架采用門式起重機通過桁架式吊架將鋼筋骨架運至自行式臺座,骨架提升和移動時,兩臺龍門吊應保持同步。6.5.2在底腹板鋼筋骨架吊裝入模前,應進行梁底預埋鋼板的安裝定位。6.6芯模安裝6.6.1芯模采用外部拼裝,分節段吊裝的方式吊裝。6.6.2芯模安裝時,應使用液壓遙控系統對芯模位置進行微小移動,以保證芯模位置精準。6.7頂板鋼筋骨架吊裝6.7.1頂板鋼筋骨架采用胎架綁扎,整體吊裝、安裝。6.7.2頂板鋼筋骨架就位后,安裝其它鋼筋。6.7.3頂板鋼筋不應截斷,在齒板處穿出,齒孔與鋼筋間空隙采用發泡劑封堵,發泡劑應以不侵入待澆混凝土中為宜。6.8混凝土拌和6.8.1在混凝土拌和前,應檢查混凝土攪拌機和智能化控制系統是否處于良好狀態。6.8.2當采用振動拌和時應注意以下事項:a)生產前,應根據生產配比進行拌和機主要參數設定;b)根據混凝土的特性和生產要求,選擇合適的振動頻率和振幅。振動頻率和振幅的選擇應確保混凝土能夠均勻拌和,同時避免過度振動導致混凝土離析;c)振動拌和的時間應根據混凝土的坍落度、骨料粒徑等因素來確定;d)混凝土拌和過程中應實時監測混凝土的拌和狀態,可以根據實時監測數據自動調整拌和參數,如振動頻率、振幅、拌和時間等。6.9混凝土運輸與澆筑6.9.1魚雷罐混凝土運輸裝置的各部件應完好無損,連接牢固,應包括罐體、行走機構、傾翻機構、電氣系統和控制系統等。6.9.2軌道應無雜物、無損壞,軌道與地面之間的固定裝置應牢固可靠。6.9.3魚雷罐運輸混凝土應注意以下事項:a)裝載混凝土過程中,應控制裝載速度,避免過快導致混凝土溢出或損壞罐體。b)應時刻關注魚雷罐和行走機構的運行狀態,如發現異常聲音、振動或溫度升高等情況,應立即DB32/Txxxx-2025停車檢查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c)在卸載過程中,應控制傾翻速度和角度,避免混凝土濺出。6.9.4混凝土澆筑采用斜向分層澆筑,先澆筑底、腹板再澆注頂板。混凝土澆筑按JTG/T3650的要求執行。6.9.5底、腹板混凝土振搗采用變頻附著式振動器為主、插入式振搗器為輔相互結合的方法。6.9.6振搗時間和振搗頻率應根據首件工程總結的工藝執行。6.10脫模6.10.1側模和芯模的拆除執行JTG/T3650的規定。6.10.2模板的拆除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模板與混凝土之間的情況,避免碰撞而損傷混凝土。6.11智能養生6.11.1預制箱梁在熱期及不低于10℃環境溫度條件下可采用自然保濕方式養生。自然保濕養生應采用自動感知和控制系統,應感知構件表面濕度情況并能自動開啟和關閉噴淋裝置。6.11.2環境溫度低于10℃時,應自動加溫升溫,保證棚內溫度不低于10℃;當環境濕度低于90%或構件表面干燥時,應自動開啟噴淋裝置。6.12智能張拉、壓漿6.12.1宜在箱梁混凝土實際強度及彈性模量達到設計規范要求后張拉預應力鋼束。張拉的程序及要求按JTG/T3650執行。當采用混凝土齡期代替彈性模量控制時,應按混凝土成熟度估計混凝土彈性模量,且張拉控制時間不應少于5d。6.12.2智能張拉應注意以下事項:a)在張拉前,張拉系統應于良好狀態,且千斤頂及油表已經進行校準和調試。b)張拉時應按照預先設定的張拉程序進行,控制好加載速率、持荷時間等參數。c)在張拉過程中,應跟蹤張拉階段的伸長量。智能系統應計算伸長量和實際測長量的具體偏差。d)實測伸長量與理論伸長量的差值應控制在±6%以內。若超出此范圍,應立即停止張拉,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后再恢復張拉。e)智能張拉系統應對記錄的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處理,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f)以張拉力為控制指標,伸長量誤差作為校對指標。6.12.3預應力孔道壓漿應在張拉后48h內進行,孔道壓漿前不應安裝就位,壓漿后漿體強度達到5MPa前,不應移動和吊裝梁體。6.12.4應采用智能循環壓漿系統進行壓漿。壓漿按JTG/T3650要求執行。壓漿應一次完成,不宜采用二次補漿的方式使壓漿飽滿。6.12.5.智能壓漿時,應注意以下事項:a)在壓漿前,應對智能壓漿機及其配套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包括電機、控制箱、機器各聯接件螺栓是否松動,料斗、管路內是否有硬塊、管路是否破損。DB32/Txxxx-2025b)應根據首件工程確定的壓力、流量、持荷時間等設置壓漿參數。c)壓漿順序宜先壓注下層孔道,再壓注上層孔道。對于曲線孔道和豎向孔道,應從低點的壓漿孔壓入,由高點的排氣孔排氣和泌水。6.13存梁應對進入存梁區的箱梁實施二維碼標識管理。二維碼信息包括:建設單位名稱,監理單位名稱,施工單位名稱,項目經理,總監理工程師,采用圖集號,橋梁名稱、梁編號、梁長、凝土強度,頂板寬,底板寬、梁高,澆筑起止日期、張拉日期,養護起止日期等。7質量控制7.1智能數控裝配線箱梁預制生產質量控制項目應與JTGF80/1和JTG/T3650一致,并滿足其要求。7.2預制箱梁生產完成后,應采用無損的方法對張拉力、壓漿質量進行檢測。7.3預應力筋滑絲斷絲、夾片破裂、錨具變形等限制值符合表1,并滿足JTG/T3650及JTGF80/1的要求。表1預應力筋斷絲、夾片破裂、錨具變形等限制值要求7.4應按表2的頻率進行構件孔道壓漿密實度檢測,檢查方法可采用沖擊彈性波法或其他有效的檢測方法。表2孔道壓漿密實度最低檢測頻率和抽檢方法按負彎矩孔道數量的60%頻率檢測,且與監理、建設單位不按豎直孔道數量的30%頻率檢按豎直孔道數量的10%頻率檢每個構件抽檢的孔道數量不應擇構件中較長的孔道以及水平每個構件抽檢孔道數量不應少于構件孔道總數的40%,宜選擇構件中較長孔道以及水每個構件抽檢孔道數量不應少構件中較長孔道以及水平孔DB32/Txxxx-2025(資料性)混凝土試驗用振動攪拌機A.1基本規定A.1.1單臥軸強制式振動攪拌機的攪拌轉速應為47r/min±1r/min,雙臥軸強制式振動攪拌機的攪拌轉速應為55r/min±1r/min。A.1.2空載運轉時,振動攪拌機應運轉正常,攪拌筒應穩固無晃動,攪拌驅動系統、振動驅動系統應無異常聲響。A.1.3振動攪拌機進料口距最高上料臺階面的高度不應大于1.1m。A.1.4振動攪拌機應固定牢靠,工作時應具有良好的穩定性。A.1.5振動攪拌機的攪拌葉片和側刮板應能調整或更換。A.1.6振動攪拌機的攪拌葉片和側刮板與攪拌筒內壁的最大間隙不宜大于5mm。A.1.7振動攪拌機攪拌筒筒壁厚度不應小于8mm,攪拌葉片和側刮板的厚度不應小于10mm。A.1.8振動攪拌機攪拌驅動系統、振動驅動系統和液壓系統應密封嚴密,不漏油。A.1.9振動攪拌機應設有防塵或抑塵裝置,工作時應無明顯粉塵污染,基準混凝土粉塵控制試驗細顆粒物(PM2.5)不應大于75μg/m3。A.2拌和能力A.2.1振動攪拌機應具有攪拌最大骨料粒徑為40mm混凝土的能力,在48s內應將混凝土混合料振動攪拌成勻質混凝土。勻質混凝土顏色應一致,且同一盤不同部位的混凝土拌合物中砂漿堆積密度的相對誤差應小于0.8%,單位體積混凝土拌合物中粗骨料質量相對誤差應小于5%。A.2.2振動攪拌機卸料殘留量不應大于1.5%。A.2.3振動攪拌過程中不應溢料或漏料。A.2.4攪拌混凝土拌合物時,應具有攪拌干物料的能力,且在攪拌中不應卡石子,正常持續工作時間應大于45s。A.2.5攪拌公稱容量110%的混凝土混合料時,振動攪拌機應正常工作。A.3振動參數A.3.1振動攪拌機與混凝土接觸部位振動攪拌軸的振動頻率允許偏差應為設計值的±2%,振幅允許偏A.3.2振動攪拌機振動攪拌軸的振動強度代表值應為4~6。A.3.3振動攪拌機的機架振動強度代表值不應大于振動攪拌軸振動強度代表值的25%。A.4振動攪拌技術相關原理DB32/Txxxx-2025水泥混凝土振動攪拌技術是一種高效的混凝土制備技術,它結合了低速攪拌和高效振動,通過振動攪拌實現宏觀對流運動和微觀擴散運動的有效結合,從而改善混凝土的微觀均勻性和整體性能。水泥混凝土振動攪拌技術的主要原理是,在混凝土攪拌機中,除了攪拌軸進行低速攪拌外,振動電機還帶動攪拌軸以每分鐘1500~1600次的頻次高頻振動。這種振動通過攪拌軸傳遞給攪拌臂和攪拌葉片,使混凝土在攪拌過程中受到振動力的作用。在高頻低幅的振動作用下,水泥顆粒處于顫振狀態,微觀上成團的水泥顆粒被振開并充分彌散開來,從而改善混凝土的微觀均勻性。振動攪拌狀態下水泥水化反應更充分,結構流變特性改變,流動性更好,從而減少了成型用水量。振動攪拌時高頻振動把粗骨料石子表面粉塵振掉,同時石子和水泥砂漿高效碰撞、摩擦,提高了石料和水泥的界面粘結強度。振動攪拌能把混凝土中原有的大氣泡振成直徑微米級的小氣泡,這對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很大的改振動作用下,物料顆粒處于顫振狀態,增大了物料顆粒間的運動速度及相互碰撞的頻次,從而減小混合料的塑性粘度,降低物料間的內摩擦力,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在同等條件下,振動攪拌與傳統的強制式攪拌相比,當水泥用量不變時,混凝土強度可提高20%~35%;當混凝土強度不變時,可節省水泥5%~25%。傳統攪拌下攪拌時間一般在50s左右,而振動攪拌下攪拌時間在35~40s左右,產出效率大幅度提科學優化水泥混凝土配比,可以節約水泥至少5%,同時節約添加劑用量,有利于保證混凝土中后期服役質量。改善混凝土含氣量,優化微氣泡孔徑分布,有助于打造長壽命預制構件和大型構造物。減少安全隱患:振動攪拌不抱軸,每天出料結束后只需用少量水簡單沖洗即可,免除混凝土抱軸清理費用,工作人員無需頻繁進入攪拌主機內清理抱軸,從而降低重大安全事故風險。振動攪拌技術對多種材料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不僅適用于普通混凝土,還適用于RCC(碾壓混凝土)、SFRC(鋼纖維混凝土)、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等特殊材料的攪拌。此外,該技術在水泥穩定碎石耐久性基層的攪拌中也具有顯著優勢。(資料性)裝配線設計與平衡方法B.1裝配線設計內容包括裝配線數量確定和裝配線平衡與效率的計算。B.2對箱梁制作工藝流程進行簡化,組合合并流程中工序作業時間短的相鄰工序。簡化后的流程工序銜接如圖B.1。骨架安骨架安鋼筋加工與制作底模側底模側圖B.1簡化后的工序銜接圖B.3畫出工序時間條形圖,觀察工序的瓶頸時間。預制箱梁流程中,瓶頸時間為箱梁養生時間。對養生工序瓶頸,可以通過增加養生中心區域恒溫養生大棚的箱梁容量相對減少養生時間。此過程見圖B.2。鋼筋加工與制養生、鋼筋加工與制養生、側模拆澆筑混骨架和芯模安芯模拆底側模準備安底側模準備安行養生行養生端移梁不影響工圖B.2整合后的工序銜接圖B.4根據工程進度計劃,分解到每個月生產的箱梁數量,使用裝配線平衡技術計算所需的裝配線數量,并計算裝配線效率。具體方法為:a)計算1條裝配流水線的生產節拍CT。CT=一定時間段的工作時間OT/一定時間段的箱梁生產量;b)計算最少所需的裝配流水線數量。最小裝配線數量Nmin=完成一片箱梁所用的時間Σt/CT;c)從第1條裝配線開始,按裝配線順序號為其分配任務,任務的分配按工序銜接圖由左向右進行;DB32/Txxxx-2025d)在每道工序分配之前,利用下列標準確定哪些作業夠資格分配到一條裝配線上:——所有的先行工作都已經被分配;——該作業時間不超過該工作地的剩余時間;——如果沒有資格分配的作業,繼續下一個工作地。e)每當一個作業分配以后,計算出該裝配線的剩余時間,剩余時間等于節拍減去裝配線上總的作業時間;f)如果兩個工序情況都相同時,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解決:——分配時間最長的工序;——分配后續作業數量最多的作業。g)繼續下去直到所有作業都已經分配到各個裝配線;h)計算裝配線效率指標。B.5運用裝配線平衡技術對預制場進行裝配區域劃分,保證生產專業化程度。共劃分成鋼筋加工安裝區、箱梁制作區、養生區、張拉壓漿區等4個生產裝配作業區;運用裝配線平衡技術進行裝配線數量確定,保證工期;運用裝配線平衡技術對各生產區域和各裝配線分配工作任務,保證生產連續不間斷進行;運用裝配線平衡技術計算各裝配線設備使用效率,并做動態調整。DB32/Txxxx-2025(資料性)鋼筋智能加工流程C.1鋼筋智能加工路線C.1.1梁場智能化生產過程中,應以梁體生產鋼筋圖為基準,利用BIM鋼筋建模技術為主導,以智能加工設備為核心,完成基于BIM技術鋼筋優化設計。C.1.2根據優化設計完成后的鋼筋BIM模型導出鋼筋格式數據,用于物料生產管理系統確認加工代碼單號。C.1.3智能數控設備鋼筋加工管理系統通過導入鋼筋代碼單號,自動生成鋼筋加工代碼單,將代碼單號輸入加工設備。C.1.4通過局域網將智能鋼筋加工設備和辦公網絡連接,實現智能數控設備鋼筋加工一體化制作。C.1.5鋼筋智能加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市河道生態修復與護岸加固施工服務協議
- 工程項目管理沙盤答辯
- 軟件系統采購協議書
- 醫護人員職業素養課件
- 車輛搭乘免責協議書
- 門面房屋合同協議書
- 食品包裝安全協議書
- 減肥店合伙合同協議書
- 采購手機伴侶協議書
- 非婚子女領養協議書
- 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計劃)清算表
- 員工請假審批流程圖
- 機械效率水平滑輪無答案
- 南航廣州a320機隊非正常程序流程擴展版
- 新疆烏魯木齊天山區2023年中考化學猜題卷(含答案解析)
- “雙減”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業的設計
- 2023年考研《法碩(非法學)》真題及答案
-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總復習資料
- 供應室技能考核操作標準
- 測繪地理信息從業人員保密知識培訓課件
- 全國2021年4月自學考試00322中國行政史試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