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招文化常識(知識題庫及答案)_第1頁
單招文化常識(知識題庫及答案)_第2頁
單招文化常識(知識題庫及答案)_第3頁
單招文化常識(知識題庫及答案)_第4頁
單招文化常識(知識題庫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招文化常識(知識題庫及答案)一、百家爭鳴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1)思想核心:“仁”和“禮”。①“仁”:“仁者愛人”。途徑:待人寬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禮”:“克己復禮”。途徑:克服私欲,行為符合“禮”的要求。(2)政治思想:強調統治者要“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主張恢復周禮。(3)倫理思想:性相近,習相遠。(人性論)(4)哲學思想: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把探討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優先位置。(5)教育成就: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6)文學成就:孔子晚年對《詩》《書》《禮》《易》《春秋》等文獻進行整理,他的主要思想在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整理成的《論語》中。2.孟子名軻,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1)人性論:主張“人性善”“性善論”。(2)政治思想:提出“仁政”學說。(3)民本思想:民貴君輕。(4)義利觀:強調先義后利,舍生取義。3.荀子名況,戰國晚期趙國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1)人性論:主張“人性惡”“性惡論”。(2)政治思想:主張隆禮重法。(3)民本思想:君舟民水。(4)天命觀: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薄叭说烙袨椤?。4.老子,相傳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1)政治主張:反對制度束縛,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2)思想主張:樸素的唯物史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張天人合一。(3)樸素的辯證法: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對立統一;物極必反,柔能克剛。5.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人,是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1)提出“齊物”“逍遙”;認為天與人“不相勝”?!板羞b”境界是一種理想中的精神世界;“齊物”是進入逍遙境界的方法和途徑。“天與人,不相勝”意思是大自然與人之間和諧共處,不應相互克制。(2)代表作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等,文學價值較高。收錄在《莊子》一書。6.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是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1)兼愛:認為天下之所以亂,是因為人們之間缺乏無分別的愛,只要人們平等互愛、視人如己,就不會有不孝慈、盜賊、侵奪之事。(2)非攻:主張兼愛天下,放棄戰爭,以為攻伐是不義且不利的事。(3)尚賢:尊重人才,把人才問題看成國家政治中的頭等大事,主張賢者在位,能者稱職。(4)節用:提倡極其刻苦樸素的生活,是極端救世的苦行學派,強調要做到不增加費用又要有利于人民。7.韓非,后人尊稱其韓非子,戰國時期韓國人,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主張依法治國,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胺?、術、勢”,體現中央集權思想。今必勝古,主張變法革新。著有《孤憤》《五蠹》《說難》等文章,后人收集其作品整理編纂成《韓非子》一書。其思想適應了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需要,西漢后與儒家思想互為表里,成為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8.鄒衍,戰國末期齊國人,陰陽家代表人物。思想主張:五行間相互促進、相互制約,提出“相生相勝”理論。代表了中國古代對自然界樸素的科學認識。二、秦漢時期秦時期推崇法家、焚書坑儒(實質:思想文化專制);漢武帝時期尊崇儒術:確立儒學的正統地位。1.原因(1)形勢需要: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但也面臨著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如土地兼并、商賈膨脹、匈奴威脅、王國問題等,相權影響皇權、地方勢力膨脹,漢初的“無為”思想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2)與時俱進:董仲舒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形勢的需要,對儒學進行了改造,有利于國家統一,有利于加強君主專制。(3)儒家思想的基本內容,適應了封建統治者鞏固專制統治的需要。(根本原因)2.思想來源(1)儒家思想:主張德治。(2)道家思想:探求萬物本源,認為“道”是萬物的締造者、母體、主宰。(3)法家思想: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文化專制。(4)陰陽五行家思想:認為德,天之陽:刑,天之陰。陽德居住,陰刑居次、把五行與五常對應認為物有五行,人有五常,木火土金水對應“仁、智、信、義、禮”。3.主要內容(1)針對中央集權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傲T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思想統一有利于政治統一。確立了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有利于儒學的發展。結束了各派學術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遏制了學術思想自由發展,實質上是一種文化專制。(2)針對加強君權和限制君權的需要:提出“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3)針對為人處世標準:提出“三綱五?!?提倡孝道。(“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于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五?!奔慈?、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八牡隆笔侵傅隆⑷?、言、功。)(4)對土地兼并現實:進一步發揮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張限田、薄斂、省役。(天譴論,限田、薄效、省役等主張有利于約束君主,實行仁政。)(5)天譴論:人君無道,天象示警。(人君必須仿效天道,實行仁政,統治才能長久。)三、魏晉隋唐1.魏晉玄學:魏晉之際,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殘殺非常頻繁,社會上出現了逃避現實政治斗爭、崇尚老莊的思潮玄學。玄學家用老莊的思想解釋儒家易經,主張虛無的“道”,宣揚“無”是產生萬物的根本。他們認為,政治上應當“無為”,生活作風上要任其“自然”,社會風氣上崇尚“清談”。(特點:儒道結合)2.魏晉南北朝時期東漢末興起的中國本土宗教道教(道教≠道家學派)在民間廣為傳播,道教受到儒學的影響,主張“貴儒”和“尊道”。外來宗教佛教在中國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漸趨本土化。作為主流統治思想的儒學,自身開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也有了新的發展。3.隋朝時期儒學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歸儒”,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三教合一”指儒、佛、道三教以儒學為主,之間相互吸收滲透,關系和諧,而不是三者融為一體。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的地位只是受到沖擊,并未失去)4.唐朝時期,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即遵道、禮佛、崇儒。其中道教最受尊崇,奉老子為祖先。武則天時,佛教在社會上也有很大發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禪宗(禪宗將心置于最高境界,宣揚“心外無佛,即心即佛”?;勰芎蜕匈收Z:“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碧N含神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對后世陸王心學影響很大。)的修行比較簡便,易于傳播,對后世影響最大。5.唐朝中期,國力由盛轉衰;內容空洞的駢體文流行;佛道發展,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挑戰。韓愈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教的觀點。宣稱儒家的仁義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統”(儒家傳道的脈絡和系統)思想。鞏固了儒學主流思想的正統地位。四、宋元時期宋程朱理學(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朱熹是集大成者)。1.背景(1)政治:重建綱常倫理的需要。(2)經濟:兩宋封建經濟的繁榮。(3)社會:學術環境相對寬松,崇文抑武的政策。(4)思想:儒學為基,輔之佛道。(5)主觀努力:儒學家的推動。2.含義:將忠孝節義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包含天人關系的嚴密體系的新儒學。3.特點:思辨化、哲學化、倫理化、佛道化、普及化。4.目的:鞏固封建統治(根本);復興儒學(直接)。5.內容(1)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2)存天理,滅人欲,即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最終實現對天理的充分體驗。(3)格物致知,即研究萬物本源得到天理,強調先知后行,目的在于提升個人修養。五、明清時期1.陸王心學(陸九淵、王陽明):主要強調人的本心作為道德主體,自身決定道德法則和倫理規范,使道德實踐的主體性原則凸現出來。(1)“心,即理?!?所謂理也就是心之條理,發之于親則為孝,發之于君則為忠,發之于朋友則為信??梢姡硪簿褪侨寮业膫惱?。(2)“心外無物”是為了說明儒家倫理、道德是根于人心的,其根據在于內而不在于外,“萬物皆備于我”。(3)“致良知”:以良知作為人性本善的證明,以良知的蒙蔽或污染作為后天之惡的來源,以發明本心或致良知作為復心的具體方式。(4)“知行合一”:在心學家看來,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問題的病癥,在于人們缺少道德實踐的勇氣,能知而不能行。儒家的倫理及其道理在圣賢留下的經典中說得真切明白,所以真正的問題并不在于去書冊上體認儒家的倫理,而在于把儒家的倫理用之于道德踐履。陸象山把儒學的實踐工夫稱之為尊德性,王陽明則以知行合一論之。2.明清時期對傳統思想的批判。(1)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李贄《焚書》、黃宗羲《明夷待訪錄》、顧炎武《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王夫之《船山遺書》。(2)思想內容:反傳統、反教條;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提倡學以致用的經世之學;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3)影響:使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沖去,并為近代反專制的民主斗爭提供了思想武器。但未能從根本上動搖儒學作為文化主導的地位。六、近代1.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進知識分子發起的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其基本口號是擁護“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學。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以進化論觀點和個性解放思想為主要武器,猛烈抨擊以孔子為代表的“往圣先賢”,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文言文。七、外國文學1.古希臘文學的特征:古希臘文學有著鮮明的人本色彩和命運觀念;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并存;種類繁多,具有開創性。2.早期基督教文學是歐洲文學的另一個源頭。早期基督教文學是古希臘文學和希伯來文學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產生的新文學。它產生于公元1世紀中葉到2世紀末。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學最高成就的是《新約全書》(簡稱《新約》),它是基督教的正典。(早期基督教文學成就最高的是《新約全書》)3.希臘神話特點:希臘神話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濃郁的人本主義色彩;地位和影響無可比擬,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當高;希臘神話想象豐富,內容生動,故事優美。4.荷馬史詩:大約公元前9至前8世紀時,盲詩人荷馬以特洛伊戰爭為背景,以短歌為基礎,予以加工整理,形成了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古希臘最早的兩部史詩,相傳由詩人荷馬所作,故稱荷馬史詩。表現了人在自然及神斗爭的過程中,人的奮斗精神、進取精神和人的決定因素。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各方面情況。頌揚了在奴隸制初期形成的這種新的家庭生活倫理道德風尚及一夫一妻制。5.但丁,意大利第一位民族詩人,出生于佛羅倫薩。以史詩《神曲》留名后世。6.但丁的《神曲》通過與地獄、煉獄以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余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表達了執著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后世的詩歌創作有極其深遠的影響。7.《堂吉訶德》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描寫堂吉訶德三次行俠冒險經歷,反映了16—17世紀西班牙的社會現實。8.威廉·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世界戲劇史上的泰斗。(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9.《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豆防滋亍肥峭ど勘葋喫袘騽≈衅铋L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10.莫里哀,法國作家。出生于巴黎一個富商家庭。法國古典主義喜劇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偽君子》。11.《偽君子》通過塑造偽裝成虔誠的天主教徒的惡人答丟夫的形象,暴露了法國天主教會和貴族社會成員的偽善面目,充分揭示了宗教的欺騙性和危害性?!秱尉印愤€揭示了騙子共同的欺騙手段,即掌握人們內心最希望得到的東西,滿足人最強烈的欲望,從而達到目的。12.歌德,18—19世紀德國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浮士德》。13.《浮士德》是歌德創作的一部長詩劇,全劇沒有首尾連貫的情節,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14.《魯濱孫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現實主義作家笛福,以蘇格蘭水手為原型塑造了一個永不氣餒、堅韌剛強、靠智慧和勇氣戰勝困難的冒險家魯濱孫的生動形象。一次海難使魯濱孫漂泊到了一個荒島上,在這極為險惡的生存環境中,他獨自生活了28年。作品謳歌了人類在征服自然過程中的無畏精神,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遏敒I孫漂流記》褒揚拼搏與抗爭精神,體現了當時英國社會中人們崇尚冒險,倡導個人奮斗的風氣。15.《傲慢與偏見》的作者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講述兩對青年的愛情糾葛,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保守和閉塞的英國鄉鎮日常生活和世態人情,給當時小說創作吹進了樸素的現實主義之風,在英國小說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16.大仲馬,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代表作有《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等。大仲馬小說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情節曲折生動,往往出人意料,有歷史驚險小說之稱。結構清晰明朗,語言生動有力,對話靈活機智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大仲馬也因而被后人美譽為“通俗小說之王”。17.雨果是十九世紀法國重要詩人、戲劇家和小說家,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代表作品有《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等。18.《悲慘世界》是一篇宏偉的社會史詩,提出了3個社會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寬恕、仁慈、博愛的人道主義思想是貫穿全書的思想主線。19.《巴黎圣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腸,先愛后恨,迫害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20.普希金是俄國19世紀著名詩人、作家,被稱為“俄國文學之父”,受十二月黨人影響,創作了許多歌頌自由、反對暴政的政治抒情詩,如《自由頌》《致恰達耶夫》和《鄉村》等,還寫了許多諷刺短詩,如《童話》《詠阿拉克切耶夫》等,諷刺沙皇及其寵臣,影響巨大。21.惠特曼是19世紀美國浪漫主義的杰出代表,著名的民主詩人。代表作品:《草葉集》?!恫萑~集》的思想內容豐厚,反映了一個時代美國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內心呼聲,記錄了一個時代美國歷史奔騰前進的社會側影,表現了昂揚的時代精神,記錄歷史的風云變幻。歌頌民主與自由,歌頌自然,歌頌自我,宣揚泛神論思想。22.《紅與黑》是法國作家斯丹達爾(司湯達)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830年。是根據真人真事經過藝術加工寫成的?!都t與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作家所能及的層次。它開創了后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23.《高老頭》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于1834年。該講述主人公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為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可他的兩個女兒生活放蕩,揮金如土,他的愛輕而易舉就被金錢至上的原則戰勝了。這部作品在展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觀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具有代表意義。其藝術風格是最能代表巴爾扎克的特點的作品之一。24.《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創作的長篇小說。作品講述的是一個受過貴族化教育的農家女愛瑪的故事。她瞧不起當鄉鎮醫生的丈夫包法利,夢想著傳奇式的愛情??墒撬膬啥韧登榉堑珱]有給她帶來幸福,卻使她自己成為高利貸者盤剝的對象。最后她積債如山,走投無路,只好服毒自盡。作者用細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