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
學分課時:3學分,54課時考核方式:期末考試,閉卷,筆試。其中平時成績占30%,考勤成績占10%,期末考試占60%。出勤要求:學生缺勤不得多于總課時的四分之一。教師可以根據考勤情況決定學生是否可以參加考試、是否扣分。本課教材:何麗芬主編的《中央銀行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11月版)
參考書: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場的墜落》(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1月版)杰拉爾德F.戴維斯《金融改變一個國家》(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6月版)羅伯特希勒《金融與好的社會》(中信出版社,2012.11月版)
課程介紹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學習《中央銀行學》要思考的十大問題1、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和美聯儲的關系?2、發生歐洲債務危機與歐洲中央銀行的政策有何關系?3、貨幣主義的理論在市場經濟中失敗了嗎?4、如何處理市場看不見的手與中央銀行的監管問題?5、如何理解“金融業的觀點往往會決定什么才是好的經濟政策”這句話的含義?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6、用弗里德曼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分析美聯儲伯南克實行的量化寬松金融政策。7、“增加稅收永遠無法減少財政赤字,政府會花掉收上來的每一分錢,并把責任推得干干凈凈”。用這段話分析中國的經濟政策。8、“中央銀行認為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有顯著的負面作用,然而只要通貨膨脹保持在溫和的低水平,就不存在顯著的負面效果,反而恰恰是過度抑制通貨膨脹的魯莽政策阻礙了經濟在增長?!边@句話對嗎?為什么?9、結合中國金融的實際情況分析金融市場不合理地配置資金的具體表現有哪些?10、通貨膨脹是中央銀行最大的敵人嗎?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主要內容一、中央銀行的有關基本知識二、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三、
金融監管與金融穩定其中,第一部分內容是這門課的基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內容是這門課的重點。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中央銀行的有關基本知識1、中央銀行制度的形成與發展;2、中央銀行制度的類型與組織結構(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問題);3、中央銀行的性質與職能;4、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1、中央銀行的宏觀金融調控;2、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3、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中間(中介)目標的選擇;4、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操作;5、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及效應;6、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金融監管與金融穩定1、金融監管的體制;2、金融監管的內容與手段;3、金融監管的國際協作;4、金融穩定的理論基礎與定義;5、維護金融穩定的框架;6、維護金融穩定的措施。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授課設想授課思路:——縱向:從歷史的追溯中理解中央銀行——橫向:從機構的剖析中理解中央銀行哪一種方法更好?——提倡:縱橫結合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為什么要學習中央銀行學人類最重要的三大發明:通貨膨脹是人類的頭號敵人“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致富”
(凱恩斯)“嚴重的通貨膨脹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弗里德曼)“歷史基本上就是政府制造通貨膨脹的過程”(哈耶克)“它(指通貨膨脹)是這個世界上的頭號竊賊”(唐帕爾伯格)“你控制了貨幣,就控制了整個世界”——基辛格中央銀行在控制通貨膨脹中的作用另一個重要任務:金融穩定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歷史上的通貨膨脹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通貨膨脹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美國的大蕭條與通貨緊縮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通貨膨脹美國獨立戰爭(1776-1781年)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國母國對殖民地的無情掠奪和沉重剝削。英國議會通過的一個個法案成了殖民地人民身上的一道道枷鎖。雖然在《獨立宣言》中,托馬斯·杰斐遜控訴了英國加在殖民地人民身上的種種不公正待遇,并未提到統治者對殖民地的貨幣的控制,但實際上這也是導致北美殖民地人民奮起獨立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通貨膨脹然而,一旦宣戰,人們就發現并未為打贏這場戰爭做好充分的準備。各個殖民地需要面對很多問題,殖民地當時除了一些沒有經過訓練的民兵外,并無像樣的軍隊,也沒有為戰爭融資的金融體系,而其對手卻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英國。此外殖民地也沒有中央政府、財政部門、新組建的聯盟也并沒有征稅的權力,正如托馬斯·佩恩所說:當時各州“缺少兩樣最重要的東西:錢和信用”。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通貨膨脹戰爭需要將分散在私人手中的資源轉用于軍事目的,為實現這一目的,有如下辦法:增加產出、無償征用人員和物資、向公民或外國借貸、推遲工廠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征稅、價格管制和物資配給、動用國家儲備、降低貨幣成色和增加貨幣發行額等。其中,增加產出、推遲工廠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征稅、動用國家儲備等辦法根本不現實;無償征用人員和物資是一般戰爭都采用的辦法;向公民或外國借貸、尋求援助只能解決有限的問題、價格管制和物資配給并不能解決錢的來源的問題,剩下的一個辦法就是靠發行貨幣了。喬治·華盛頓說:“錢,是戰爭的神經,但我們卻缺乏。刀劍只有在必需品的鐵砧上鑄成?!?/p>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通貨膨脹為了獲得戰爭物資,在獨立戰爭期間,殖民地被迫啟用發行信用貨幣的辦法,這種靠增發貨幣來取得收入的策略實際上就是赤裸裸的制造通貨膨脹。1775年5月10日,首批紙幣獲準發行,這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大陸幣”。在名義上它可以與西班牙元等值兌換(但實際上大陸議會并無金屬貨幣可供兌換),并且規定其數額不超過200萬西班牙銀元,同時以想象中的西部公共土地作為保證。在隨后的4年時間中,大陸幣發行了40次,總計2.42億美元。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通貨膨脹除了大陸幣外,大陸會議還通過發行債券和向外國貸款的方式來為戰爭融資。從1776年到1778年,大陸會議向私人發行了6700萬美元的債券,政府承諾這些用來向農民和手工業者購買供應品的債務,將來用黃金或白銀贖回,或者用減免稅收的方式取消。大陸會議吸收了來自法國、荷蘭、以及西班牙超過1200萬美元的貸款,這些借款極大地鼓舞了為新政府融資的債權人和提供物資的戰爭合約商們,但盡管如此,這些借款無法滿足戰爭購買物資和還貸的需要,大陸發行的信用紙幣的數量還是遠遠超過這些額外融資。美國的物價水平扶搖直上。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通貨膨脹開始時人們自愿地接受了大陸幣,但到了1776年末它就開始貶值,大陸幣隨著美軍的運氣而時起時落。1777年,要購買價值1元金制硬幣或銀制硬幣的貨物需要支付3美元的大陸幣,但到1780年這個比率就達到了1:100,到1781年4月,則達到了1:147美元。在獨立戰爭期間,小麥、鹽、面粉等基本物資的價格上漲很多(如,馬里蘭州的食鹽在1777到1780年間的價格增長了39倍,而同期小麥的價格上漲了50倍)。但是不是農民從中獲得很大的好處了呢?實際上沒有。除了因為戰爭的緣故,軍隊招募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和征用了大量家畜外,很多農民稱農產品的漲價幅度跟不上他們在城市黑市上購買的鞋子、衣物價格的上漲速度。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通貨膨脹在正常的情況下,這樣的貨幣也就不能稱其為貨幣了,因為它本身已經基本喪失了作為貨幣應當具備的基本功能:作為交換媒介和貯藏手段的功能。那么大陸幣靠什么能夠拖著奄奄一息的“病體”茍延殘喘直到最后呢?其一是靠著一些強制使用的措施。在獨立戰爭期間有拒絕使用大陸幣者將受到處罰或制裁;其次,殖民地方面還采用了控制物價的方式,但可想而知,這種做法必定是要失敗的。此外,大陸幣能夠得以維持,還跟戰前英國對殖民地的掠奪、戰爭后期美軍所面臨的局勢逐漸好轉、以及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的支持和加入、援助有關。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通貨膨脹雖然大陸幣最后淪落到被理發店用作糊墻紙的悲慘地步,但歷史學家還是認為,如果不發行大陸幣,美國人不可能贏取這場戰爭。被譽為“美國金融體系締造者”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也認為革命戰爭期間發行的紙幣是十分必要的。戰爭結束時,當時擔任美國駐法大使的本杰明·富蘭克林對大陸幣做出了這樣的評價,甚至是有些吹噓:“我們何以能夠在沒有現金儲備的情況下維持了4年的戰爭?在缺乏適當和足夠的可兌現貴金屬儲備的情況下,大陸幣仍有購買力?這種貨幣實在是我們手中妙不可言的工具,發行之后它就開始履行自己的職責:支付軍餉、購置軍火、軍糧和軍衣,后來我們被迫過度發行,它也就此不斷貶值,直至退出流通”。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1923年間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在通貨膨脹史上是一個經典案例。如果以一戰前的價格指數為100,那么到1923年12月,德國40種基本商品的價格指數達到143×1012
。英國經濟學家、曾任英國皇家經濟學會會長、英國皇家科學院院長的L.羅賓斯在談到德國惡性通貨膨脹時說:“它摧毀了德國社會中堅的財富,導致了道德和經濟上的不平衡,從而為以后的災難培植了土壤。希特勒就是通貨膨脹所催生出來的惡果”。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一戰中德國大約有70%的支出是通過發行戰爭債券和有價證券籌措的,其余的支出則通過收稅和增發貨幣獲得。通過政府發行債券和中央銀行貼現的辦法,戰爭期間的貨幣流通量增長為原來的13倍,截止到1919年3月為止,德國的長期和短期債務已達到1500億馬克以上。戰敗后的戰爭賠款使得德國的經濟雪上加霜。同時,戰爭還使德國喪失了13%的領土、10%的人口、15%的耕地、75%的鐵礦藏,并且要削減44%的鐵的生產、38%的鋼和26%的煤。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一方面是戰爭賠款、國內償還公債和供養戰爭受害者的支出,而另一方面是經濟的凋零和因戰敗懲罰而受到的限制以及德國馬克購買力的下降,而很多長期債務也影響了一些支出,如賠償平民的損失、重建受戰爭毀壞的地區、遣返軍隊需要的支出、以及解散軍事工業等。而通貨膨脹則可使政府抖掉自己身上的債務包袱。從1920年4月到1924年3月的四個財政年度內,德國的三分之二的支出是通過印刷鈔票、制造通貨膨脹來解決的。通貨膨脹的另一個根源是國際收支逆差,尤其是因為支付高額戰爭賠款而造成的逆差。國際收支逆差導致生產費用和生活費用更加昂貴。而戰后變得強大的工會又進一步要求增加工資以適應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壓力反過來又帶來更大的預算赤字和國際收支逆差,然后工會又進一步提高工資要求,最終釀成了這場當時歷史上最為嚴重的通貨膨脹。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表:1920-1923年德國馬克的貶值與國內物價時間美元匯價指數(1913年=100)德國批發價格指數(1913年=100)1920年1月1,5421,2561920年7月9401,3671921年1月1,5451,4391921年7月1,8261,4281922年1月4,5693,6651922年7月11,75010,0591923年1月427,900278,5001923年7月8,415,0007,500,0001923年8月110,000,00094,400,0001923年9月2,354,000,0002,400,000,0001923年10月601,430,000,000709,500,000,0001923年11月219,400,000,000,00072,600,000,000,000資料來源:轉引自《二十世紀德國經濟史》,卡爾·哈達赫著,商務印書館,1984年4月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在通貨膨脹發生的初期,人們很少抗議這種通貨膨脹政策,因為人口的減少和經濟恢復的需要使得德國實現了充分就業,同時工資也不斷提高,只是為了與物價上漲相適應,支付工資的時間距離越來越短,這也使得物價上漲的速度越來越快。從戰爭開始到大約5年半以后,馬克與戰前相比貶值了大約十分之一,而以后再兩年半之內又貶值了約十分之一,而僅僅過去了108天后,到1923年10月,每隔8到11天就會貶值十分之一。到了通貨膨脹的后期,出現了一種可笑的矛盾現象:盡管有300多家造紙廠和足足2000臺印鈔機日夜工作,而紙幣仍然不能滿足人們交易的需要。紙馬克的面值也在不斷翻新:從1000馬克、2000馬克、5000、10000、直至1×1014,1公斤的黃油價值5.6×1012紙馬克,一張報紙價值2×1011紙馬克,1張有軌電車車票價值1.5×1011紙馬克,國內信函郵資為1×1011紙馬克。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馬克為什么會下跌的這么厲害,甚至要超過國內物價的上漲速度?根據當時的德國中央銀行的看法,它認為價格上漲不是增加貨幣供應量造成的,而是在于國際收支逆差和馬克在國際市場上的貶值。這表面上看是有根據的,因為在一段時間內,馬克匯價的下跌要遠早于國內價格的上漲,特別是在支付大筆賠款后,大量地買進外幣和賣出馬克,這必然促使馬克的下跌。但是人們忽視的一點是:正是由于政府將新印制的馬克拋到外匯市場上以獲得支付賠款所需的外匯,才導致了馬克的下跌,而從機會主義的角度來說,政府也有動力這樣做,因為早些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外幣比晚購買所需要的馬克數量要更少些。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在戰后,德國需要繳納多少賠款?在一戰之后的凡爾賽和會上,大多數戰勝國主張由德國承擔全部戰爭費用,開始時協約國討論的賠償金額在5000億到8000億馬克之間,最后在討價還價后,協約國確定的賠款額為1320億馬克,大約315億美元。其中,法國分到52%,英國為22%,意大利為10%、其他小協約國共分到8%。德國最后交出的賠款支付計劃定為先賠付500億馬克。分兩期賠付,利息為5%,而剩下的第三部分為820億馬克,是無息的,并且約定如果有能力賠付才予以支付。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按照規定,德國每年繳納的固定賠款額為20億馬克,不固定部分為1912年5月1日起12個月內德國出口總值的26%,按照德國當時的外貿統計,在此期間的前半年,出口約為19億馬克,這樣半年計算的不固定賠款額約為5億馬克,這樣按半年計算的賠款額就是15億馬克(半年的固定賠款額為10億馬克,再加上不固定的5億馬克)。這在當時的德國急需進口物資和恢復重建的德國來說也是十分困難的,在巨額債務之下,德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簡單而又十分不可靠的辦法。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由于經濟的困難,開始時德國的賠款就不得不進行削減,1922年3月規定本年度的賠款額削減到7.2億馬克,而8月又規定繳納賠款推遲六個月。而對此,英國人相信德國確實無力支付,主張延期繳付,但法國人卻認為德國不愿履行它的義務,于是便有了1923年1月11日的法比聯合出兵占領魯爾。法國出兵魯爾對德國造成的經濟影響是巨大的:德國喪失了鋼產量的80%,煤產量的85%,鐵路運輸和礦山交通的70%,對外貿易惡化,經濟陷入崩潰,一年中近千萬德國居民被逐出魯爾。政府為了支持德國民眾的“消極抵抗”運動也耗去了大量資金,馬克跌到無異于廢幣的地步,人民生活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一提到阿根廷,許多人就會自然地聯想到有名的探戈和足球,阿根廷是探戈舞的故鄉。而阿根廷的足球也是全國上下最喜愛的體育運動,阿根廷的足球水平在世界上堪稱首屈一指。但這個在探戈和足球方面為世人學習的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卻是各國學習的反面典型。上個世紀初,阿根廷的經濟可與美國相媲美,國民生產總值是日本的一倍,人均收入也高于德國和法國,并因大量出口糧食和牛肉而被譽為“世界的糧倉和肉庫”。但是在世紀之交的2001年,阿根廷的勞動生產率卻仍然停留在1970年代的水平,而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則已在1970年的基礎上又提高了80%多。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另一個與政治相關、而且同樣出名的問題就是通貨膨脹。雖然在通貨膨脹上阿根廷各屆政府可以說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用盡了各種辦法,但其結果卻是屢治屢敗,通貨膨脹則是節節攀升。拿政局相對穩定的上世紀80年代來說,1980年的通貨膨脹率為87.6%,而后持續升至1984年的688%,在1985年第二季度更是達到1900%的水平,隨后雖然由于實行了奧斯特拉爾計劃而大幅下降,但通脹并未因該計劃而根除,該年通貨膨脹率仍然保持在80%以上,并在1989年一度達到4923%的水平。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實際上,在1945年前阿根廷的物價水平一直比較穩定,國內價格的波動多受國際市場的影響,而在胡安·貝隆任阿根廷總統期間(1946-1955),阿根廷的政府支出大量增加,這主要是因為貝隆實行了公共事業國有化政策和增加工人工資和福利等措施,預算中用于社會福利的比重越來越大,公共支出一下子增加了30%左右(貝隆夫人實行的接濟窮人、改善婦女地位、擴大教育等措施也擴大了阿根廷的財政支出)。國內財政支出的擴大更易使國內物價高漲。在政府支出增加的同時,國家卻缺乏合理的財政管理,缺乏必要和有效的稅后系統和公共自動納稅機制,且偷稅漏稅的現象普遍存在,因而嚴重影響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盡管貝隆于1955年下臺,但這些始自貝隆的影響對阿根廷的通貨膨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到了20世紀末也未曾有效解決。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在80年代,拉美國家因為債務危機問題而陷入信用困境,對外借錢來為國內財政赤字融資受到限制,于是一個辦法就是由中央銀行來為政府融資,即增發鈔票。大量增發鈔票導致阿根廷的通貨膨脹率從1981年的100%一路上升到1985年的1800%。1985年,當政的阿方辛政府實行了奧斯特拉爾計劃,該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快速把通貨膨脹降下來。該計劃采取緊縮財政和貨幣的辦法,同時對價格和工資進行控制,并推出了一種新貨幣:奧斯特拉爾,來替代已經施行了140多年的舊幣。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但由于當局并未減少財政支出,上述增加財政收入的辦法也未能持續多久,一旦放松了工資和物價的控制后,通貨膨脹又重拾升勢,并且形勢愈發惡化,最終一直上漲到1989年的4923%,奧斯特拉爾計劃不幸夭折了。該計劃失敗的原因在于造成通貨膨脹的最根本因素:政府支出的增加和政府赤字,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如在整個1980年代,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為33%,而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為5%;1989年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為35.6,而財政赤字則攀升到GDP的7.6%。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由于治理經濟不力,同時也由于未能解決國內的政局混亂問題,阿方辛最終在1989年的選舉中敗北,梅內姆獲勝上臺。同時提高公共部門的服務價格,停止對工業的補貼,擴大征收營業增值稅的稅基,嚴格執行所得稅的課征,借此增加財政收入,平衡公共收支。1991年開始又實行由貨幣兌換和多項經濟自由政策組成的“經濟穩定和改革計劃”,即以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擔保,固定阿根廷比索與美元的兌換比率為1:1,而中央銀行在沒有新的美元和黃金儲備保證的情況下,不得多發貨幣彌補財政赤字。這就是所謂的“貨幣局制度”。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貨幣局制度對通貨膨脹的抑制作用成效顯著。通貨膨脹率從1991年的89%一路下降到1995年的1.6%。但好景不長。1991年實施的貨幣局制度將比索和美元聯系了起來,允許公民在國有銀行兌換美元,但在政策剛一出臺,市民為了防范貨幣風險,都紛紛將阿根廷比索兌換成美元。同時貨幣當局實施的政策也沒有對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構成約束,沒有為阿根廷的政策制定者制定嚴格的財政紀律,地方政府在改革后也擴大了自治權,獲得更多的征稅和舉債的權力。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貨幣局制度的嚴格約束使得中央銀行已經不能再為政府提供融資,為了滿足預算需要,聯邦財政部和各州都大量從國外借款,從而再度產生了巨大的債務負擔。另外吸引外資的措施也并沒有發揮出其預期的作用,很大一部分流入的資本是投機資本,隨時都可能撤走,此外,隨著金融自由化改革,大量國際熱錢進入阿根廷國內市場,加劇了金融風險。貨幣發行也與阿根廷獲取外匯收益緊密相關,但受到阿根廷比索與美元定價過高和美元走強的傷害,出口十分有限,這導致銀行系統的流動性很低,使得利率升高,從而影響了私人投資的積極性。這又進一步減少了政府的稅后收入,進而導致預算赤字增加。阿根廷經濟在外部沖擊下顯得十分脆弱。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墨西哥金融危機后,美元走強形成比索匯率高估,而1999年,巴西雷亞爾大幅度貶值也使阿根廷的貿易收益雪上加霜。這愈發凸顯出僵硬的匯率制度無法使阿根廷應對外部沖擊的弊端。貨幣高估給出口、經常項目平衡帶來嚴峻的考驗,1998年阿根廷出口為264.34億美元,與1997年基本持平,1999年出口下降為233億美元。自1997年以后,經常項目收支嚴重惡化,1997~1999年年均赤字達到了120億美元,這些赤字又需要由外資流入和增加外債來彌補。從1992年到2001年,公共部門的債務占GDP的比重由30.7%進一步上升到62.2%,其中外債占GDP的比重則高達60.17%。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2001年下半年,新上任的總統德拉魯阿被迫調整釘住美元的匯率,讓比索同時與美元和歐元掛鉤。但這被人們視為變相貶值,引起市場更大的波動。由于短期中阿根廷外債償還的壓力巨大,外國投資者對阿根廷的償債能力失去了信心,11月30日,阿根廷爆發了大規模的銀行擠兌風潮。阿根廷政府被迫采取緊急金融管制。限制居民提取現金和資金流出境外,這些限制措施觸發了人民心中長期的積怨,全國發生了大規模騷亂和示威活動,阿根廷又進入危機狀態。在經歷了短期的權力更迭后,阿根廷不得不在2002年初宣布比索貶值,從而徹底結束了實行了10余年的貨幣局制度。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1929年的大蕭條與通貨緊縮1929年在美國開始的大蕭條,是現代工業社會歷史上歷時最長、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它從1929年末一直持續到1939年左右,始于美國,并蔓延至大多數工業國家。美國的GDP在1933年羅斯福上臺時已由1929年的1038億美元縮減至557億美元;失業急劇、大面積增加,1929年美國的失業率只有3.2%,但到了危機最嚴重的1933年,則大約有1600萬人失業,這是當時美國勞動力總量的四分之一;在1929年到1932年間約有8萬家公司倒閉,光1931年就有3萬家倒閉,當年仍有4萬5千家公司經營,但它們的全年虧損達到50億美元。人們失去了住房和儲蓄,工資水平減半,很多人依賴救濟生活。公司的高管擺攤賣起了蘋果,移民們則擁向農場,乞丐和流浪漢扒火車、睡貧民窟,連紐約的商場也能招到本科學歷的人來看守電梯。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1929年的大蕭條與通貨緊縮歷史學家一般將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四)的股市崩潰視為這場危機的起點。在股市崩盤當天,紐約證券交易所股市開盤后30分鐘內有300萬股的股票被瘋狂拋出,當天股票成交量超過了1600萬,這個紀錄直到40年之后才被打破;在10月28、29兩天,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了23%,這個紀錄也直到1987年10月的股災時才被打破;1929年9月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市值是900億美元,到了1932年,股票市值則降至160億美元。很多人在這次股市泡沫崩潰中受損,這其中就連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也沒有經得起誘惑,在之前途徑美國時他花血本地購進一大筆西蒙斯公司的股票,但不幸的是,他趕上了一趟末班車,在股市崩盤的當天就損失了10萬美元。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1929年的大蕭條與通貨緊縮為什么會發生大蕭條?——農產品與土地價格下降,這引起農民無法償還以所購農業設備和土地抵押而從銀行獲得的貸款,銀行出現大量壞賬,這最終導致銀行也開始以驚人的速度破產;——銀行的破產引發了嚴重的信用收縮,又進一步導致物價大幅度跳水。在1929年到1933年期間,零售物價下降了25%,而農產品價格的下降則超過了60%。市場上批發物價指數則下降了三分之一;——為了保護本國經濟,各國都采取了貿易保護的政策,美國在1930年通過了一個保護性的斯穆特-赫利關稅法案;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1929年的大蕭條與通貨緊縮——一個叫做加爾布雷思的美國經濟學家認為,股市的投機性暴漲以及其后的慘跌是導致這場大蕭條發生的重要原因;——一些經濟學家,包括米爾頓·弗里德曼和現任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都認為,大蕭條起源于貨幣的緊縮,而引起貨幣緊縮的,除了銀行危機外,還與美聯儲的錯誤政策有關;——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和莫瑞·羅斯巴德認為大蕭條產生的真正根源是在20年代貨幣供給的增加所導致的信貸驅動型的經濟繁榮;——20年代的經濟繁榮造成的經濟發展和收入分配兩極分化是造成大蕭條產生的重要原因。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小結經濟社會如同我們適宜人類生存的氣溫一樣,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適宜開展經濟活動的溫度區間實際上只有很窄的一小段;中央銀行的作用就是讓經濟在一個適宜的溫度中健康增長。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第一章:中央銀行的產生與發展——早期的銀行——自由銀行制度和中央銀行制度——為什么建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誕生的模式(舉例)——中央銀行制度發展的階段——我國的中央銀行制度演變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早期的銀行——威尼斯銀行1171年,為給戰爭融資,威尼斯共和國強迫國內富人貸款給政府,政府為此為每個貸款的公民設立了貸款記錄和帳戶,登記政府所欠金額。人們很快發現這些政府債務能夠作為支付中介為私人交易所接受,而且不需要貨幣的實際交割,只需通過帳戶上的劃轉便可。逐漸,威尼斯人開始向這個“政府的銀行”存款,以便獲取這種轉帳的便利。兩個世紀之后,1374年,一些學者建議將政府的銀行和債務管理組織成為一個公共銀行。但直到1587年政府才將其改組成為公共銀行。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早期的銀行——圣喬治銀行(HouseofStGeorge)十四世紀,熱那亞與威尼斯之間發生戰爭,熱那亞發行本票為戰爭籌資,熱那亞政府承諾,在戰爭結束之時,熱那亞政府向債權人保證以關稅償還所欠債務。1407年,政府的債權人自發組成了一個公共銀行,該銀行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存款銀行,發揮著帳戶劃轉的功能。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早期的銀行——阿姆斯特丹銀行1609年,阿姆斯特丹銀行在該城市的擔保下成立它吸收商人的金屬貨幣,將其稱重,而后估算其有效的金屬價值,收取適當傭金,記帳并存儲,在所有者的要求下,它可以將其一部分執行劃帳,后來在逐漸發展中它也對持有的存款進行放貸。但在18世紀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貸款使其遭受巨大損失,尤其是在1780年爆發的英荷戰爭中損失巨大,1819年,該銀行倒閉。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早期銀行的產生貨幣兌換商貨幣兌換商金屬貨幣銀行兼具有存款和貸款的功能,但易發生擠兌和倒閉發展成為早期的銀行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早期銀行的產生銀行券的出現可以憑券即付,只需依靠發行者的信譽便可維持銀行券的流通資產可以是貴金屬(金匠,典當行),政府債券等等銀行資產銀行券購買發行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英格蘭早期銀行的產生:中間商:羊毛生產者中間商生產商中間商零售商或加工商匯票發展成為商人銀行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英格蘭早期銀行的產生:公證人、掮客或代理商儲蓄者(地主、托管人、寡婦等)公證人、掮客、代理人資金需求者發展為早期的鄉村銀行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亞南譯版,上卷
275頁)列舉出兩種銀行發行銀行券的方法:——貼現匯票:即墊付貨幣,收買未滿期的匯票。銀行貼現匯票,是以本銀行發行的鈔券支付,而非以金銀支付。亞當?斯密甲乙丙丁背書簽發匯票銀行發行銀行券貼現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現金結算法:借款人,在得到另外兩個保證人擔保,并承諾可如期還清所借金額以及利息的情況下,便可借得一定款項,在顧客借貨幣時,銀行大都以本銀行的鈔票給付。在蘇格蘭,這種貸款的償付十分靈活。借款人擔保人1擔保人2銀行借款發行銀行券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最早的銀行券常常需要在一定日期后支付本利,但銀行的發展逐漸使得銀行券可以即兌即付,因為顧客更看重它的流動性。相對匯票而言,銀行券的優勢在于它將貨幣的支付媒介功能和對外貸款的功能結合起來。由于人們需要銀行券不僅是由于需要融資,還看重它的支付媒介功能,因此在很多情況下人們不考慮他向銀行的存款是否有利息,也不過多地追究銀行對它的用途。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自由銀行制度vs中央銀行制度自由銀行制度(FreeBankingSystem)在自由銀行制度下,私人銀行可以在沒有重大法律限制的情況下,競爭性發行紙質通貨(和可轉讓存款),而不是由國家主辦的機構來壟斷發行。該通貨應當能夠兌換成為黃金或白銀等金屬貨幣?!诮裉欤虡I銀行等金融機構以提供現金卡、借記卡、智能卡等方式,重新進入貨幣發行市場。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自由銀行制度vs中央銀行制度——中央銀行制度什么原因使一個機構成為中央銀行?銀行學家們認為中央銀行應至少有5個重要功能:充當銀行的銀行壟斷貨幣發行擔當最后貸款人監管商業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現代中央銀行的職能早期中央銀行的職能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FreeBanking與CentralBanking之爭一定需要中央銀行嗎?——FreeBanking與CentralBanking之爭(十八世紀后期——十九世紀早期和中期)——自由銀行(FreeBanking)制度的倡導者(Bagehot,AdamSmith,……)亞當?斯密曾經盛贊蘇格蘭的自由銀行體系,他將蘇格蘭商業的快速擴張歸功于其自由銀行體系。在拿破侖戰爭期間,英國議會命令英格蘭銀行與愛爾蘭銀行停止金屬貨幣的兌換,以保護金屬貨幣的流失。而蘇格蘭銀行卻并未向議會求助。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從自由貿易的啟示而來如亞當·斯密認為(郭大力,王亞南譯版,上卷304頁)
:……銀行林立,競爭者多,為提防同業進行惡意的擠兌,各行的營業自必格外慎重,所發貨幣亦必對現金額數保持適當的比例。這種競爭,可使各銀行的紙幣限制在較狹窄的范圍內流通;可使各銀行在流通中的紙幣因而減少。全部紙幣既分別在更多的區域內流通,所以一個銀行的失?。ㄟ@是必有的事),對于公眾,影響必定較小。同時,這種自由競爭,又使銀行對于顧客的營業條件,必須更為寬大,否則必為同業所排擠……贊同自由銀行制度(反對建立中央銀行)的原因: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贊同自由銀行制度(反對建立
中央銀行)的原因:——對中央銀行管理紙幣的不信任:早年建立的中央銀行中很多都是因為政府提供融資而建,并且為此常常被給予在發行紙幣上的一定特權,這導致在危機發生的時候,中央銀行停止金屬貨幣與紙幣之間的兌換,以及紙幣的大量發行。(如英國因為拿破侖戰爭而在1797-1821年間停止金屬貨幣的兌換,紙幣的大量發行導致通貨膨脹,金價在1813年的價格比1797年的價格高出36%)思考:那么,是否給予私人銀行發行紙幣的權力可以解決信任的問題?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自由銀行制度的缺陷——復雜的銀行券體系增加了人們選擇的難度——缺乏統一貨幣,使地區之間的貿易受到阻礙——無中央銀行或政府機構對貨幣供給的控制,通貨膨脹威脅持續存在——自由銀行體系還造成了大量“野貓”銀行的出現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自由銀行制度的缺陷——競爭壓力將驅使銀行在正常時期過度擴張其市場份額,造成經濟波動和不穩定,甚至經濟危機。(盡管如此,自由銀行的倡導者認為自由銀行體系并非是內在不穩定的,例如Scotland,Canada,andSwiss;此外,是不是有了中央銀行,經濟波動就可以避免?弗里德曼認為,即便中央銀行也可能會受到動物精神的影響,進而加劇波動)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為什么建立中央銀行為政府的戰爭融資——BankofEngland.由于擔心英國政府在對法戰爭中失敗,WilliamPaterson發起為政府籌資120萬英鎊,利率8%,最初幾位貸款人組成了英格蘭銀行,這是英格蘭第一個股份制銀行,作為回報,政府給予該銀行一定的特權。英格蘭銀行于1694年7月27日開始營業。其他如早期的西班牙銀行,法蘭西銀行等等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為什么建立中央銀行代理國庫統一發行銀行券充當“最后貸款人”(LenderoftheLastResort)——是否可由某個信譽卓著的大商業銀行來執行“最后貸款人”的職能?——或者由銀行“俱樂部”來執行?票據的清算和交換對金融業實施監督和管理的需要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中央銀行誕生的模式一是由信譽好、實力強的大銀行逐步演變而成。(英格蘭銀行,德國的普魯士銀行,意大利銀行,法蘭西銀行等等)
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組建中央銀行。(美聯儲)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例子:英格蘭銀行的建立和發展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英格蘭銀行建立國家銀行的想法來自一個蘇格蘭的年輕人WilliamPaterson,受到倫敦城一群商人的支持,他們害怕新教徒的國王在對法的戰爭(1688-1896)中失敗,因此向政府貸款120萬英鎊,利率8%。作為回報,1694年7月27日貸款的出資者組建了英格蘭的第一個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幾天后銀行開業。董事長是JohnHoublon爵士。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英格蘭銀行的特權
1697、1707、1709年英格蘭議會授予英格蘭銀行在英格蘭開辦公司制銀行的壟斷特權,禁止超過6個成員的合伙制銀行發行可兌換的銀行券。政府給予英格蘭銀行股份制銀行的壟斷特權、掌管政府的帳戶、金銀塊交易的特權、貼現被準許(流通)的匯票、以及發行銀行券。此外英格蘭銀行還利用持有政府債券的特殊地位,發行和貸放銀行券,從而獲得雙倍的利息收入。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英格蘭銀行的特權英格蘭銀行大約4/5的收入來自于同政府的聯系,除掌管大部分政府部門的債務,它還管理著國債,這些國債在經過一系列戰爭,到1815年拿破侖戰爭時,它已經8.5億英鎊(約合現在的220億英鎊)。同時,它還需要考慮股東的要求,追求利潤。
由于英格蘭銀行在倫敦的壟斷特權,它發行的銀行券取代了黃金成為高額清算的工具,倫敦銀行將英格蘭銀行的銀行券作為自己的準備金,英格蘭銀行掌管著王國1/3的黃金。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英格蘭銀行特權的影響英格蘭銀行在倫敦地區壟斷貨幣發行的另一個結果是,倫敦的私人銀行開始轉而為顧客提供支票帳戶,并且,為了降低成本,1773年,31所城市銀行創建了一個票據清算所。這個清算所減少了英格蘭銀行同其他銀行之間實際發生的兌換量。除此之外,早期的銀行還為倫敦提供匯款服務,其他各地的鄉村銀行保持著與倫敦銀行的聯系。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拿破侖戰爭對英格蘭銀行的影響始于1796年的拿破侖戰爭導致黃金大量流出英格蘭銀行,1797年2月26日,國王命令英格蘭銀行停止兌換。英格蘭銀行通過貼現匯票的方式擴大了其票據的供應。此外裝備軍隊的需要使國內信貸增加,從而引發了通貨膨脹。戰爭也破壞了鄉村銀行和倫敦銀行之間的關系,戰爭期間鄉村銀行的擴張和工業的增長促使鄉村銀行增加對倫敦銀行的貼現,而倫敦銀行卻在降低對外的再貼現。為改善票據的流動性,匯票中間人出現了,它最終演變成為貼現公司。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1825年恐慌的影響在停止兌換時期,私人銀行也在1810到1813年間糟糕的農業收成和對外貿易下降所引起的擠兌中紛紛破產。更大的恐慌發生在1825年,當時50%的英國銀行破產,中止支付的銀行則更多。然而,蘇格蘭銀行卻未受影響,所以蘇格蘭銀行成為英國銀行業改革的樣板。1826年,議會準許倫敦周圍65英里之外成立6名股東以上的股份制銀行,1833年議會準許股份制銀行擴大至倫敦,但為避免同英格蘭銀行之間發生直接競爭,他們被禁止發行銀行券。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1825年恐慌的影響到1844年,倫敦有5家股份制銀行,它們每家都平均擁有相當倫敦私人商業銀行3倍的存款。但私人銀行的數量仍然占絕大多數。在1844年到1857年間,股份制銀行的發展被諸如最低資本要求等法律限制所阻礙。法律要求最低資本不得少于10,0000英鎊,最低股票面值是100英鎊,在1844年到1857年間,僅有6家股份制銀行建立。股份制銀行直到1858和1862年股東的有限責任被宣布合法后才開始引入英格蘭,然后股份制銀行開始迅速擴張,銀行設立分支機構的行為也隨之出現。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1825年恐慌的影響1825年恐慌的另一個結果是英格蘭銀行的地理擴張,政府推動英格蘭銀行建立分支機構,由此當地的貨幣市場就能夠通過英格蘭銀行票據的直接供應和貼現而得以穩定。從1826到1829年,英格蘭銀行建立了7個分支行。在1825年恐慌中,倫敦銀行發現在危機中不能依靠英格蘭銀行的幫助。因此它們積累了大量的現金儲備和支付利息的活期存款,銀行愿意在活期存款上承擔比匯票提供的利率低的回報率,最大的票據中間商開始為它們提供貼現服務,它逐步演變成為貼現公司。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貼現公司的作用從票據中間人到貼現公司的轉變在1830年當英格蘭銀行開始允許貼現公司向英格蘭銀行再貼現后得到促進。在銀行和英格蘭銀行之間出現的貼現公司這個中介使英格蘭銀行的再貼現政策開始集中于系統性的需要,而不必考慮是否對某個具體銀行援助。并且,對于英格蘭銀行,它還可以提高利率以降低需求的數額。這說明英格蘭銀行可以通過調整貼現率來調節貨幣供應量。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
隨著票據貼現的發展,一方面,貼現的票據質量越來越差,另一方面,貼現公司也越來越忽視票據的質量和數量,1836年,當美洲的債務等級越來越低,英格蘭銀行拒絕貼現票據,這導致了一場恐慌的爆發。考慮到受影響的商業公司以及他們的銀行的脆弱,英格蘭銀行改變了停止貼現的政策,恐慌得以平息。1830年代的恐慌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1830年代的恐慌然而,能夠輕易從英格蘭銀行獲得流動性所造成的道德風險使銀行和貼現公司失去了限制,英格蘭銀行的貨幣擴張也使市場發生恐慌,使人們擔心英格蘭銀行將不能維持兌換,在1839年演變成為一場對英格蘭銀行的擠兌。英格蘭銀行于是提高貼現率至6%,這使倫敦又陷入嚴重的流動性危機。英格蘭銀行為平衡其英鎊的捍衛者和最后貸款人的貼現人的作用而在1830年發生的失敗促成了一項重新改革的議程,這最后成為1844年法案。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1844年法案英格蘭銀行被分割成為發行部和銀行部,以限制銀行券的發行。發行部被授予發行英格蘭銀行券的壟斷權力。它被給予1400萬英鎊的自由發行空間,而任何新增發行都要有黃金的100%支持。為了進一步限制銀行券的供給,現有的英國銀行不得擴大他們的銀行券發行,而蘇格蘭和威爾士的銀行只能象英格蘭銀行一樣在黃金的支持之下發行銀行券。此后,英格蘭銀行就逐步壟斷了貨幣發行權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的中央銀行在美聯儲之前,美國曾兩次設立了中央銀行:1791-1811年的第一美國銀行和1816-1836年的第二美國銀行;但兩家銀行均未能延續下來。第一美國銀行股本1千萬美元,1/5由政府認購,可投資國債,買賣金幣和外匯,也貸款給私人,充當政府的財政代理人角色,并發行法定貨幣。可開設分支機構。第二美國銀行股本3千5百萬美元,除上述業務外,還許諾承擔最后貸款人的責任;但最后因州銀行的抗議,未能被繼續授予特許狀。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的中央銀行此后,美國出現了一段沒有中央銀行的自由銀行業時期,時間到了1907年,當年,一場恐慌導致銀行停止支付現金。危機源于紐約的尼科博克信托公司倒閉,信托公司在當時較普通銀行有很大競爭優勢,因為他們不需要持有任何現金儲備,可發放房地產貸款、買賣股票和債券。1898-1906年間,它們的存款從1.98億美元上升到8.34億美元。1903年紐約股票交易所要求所有會員信托公司必須持有10%的現金準備,結果遭到拒絕和退出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的中央銀行尼科博克公司在1907年股市暴跌和公司丑聞中遭到擠兌,觸發了美國當時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恐慌,引發了對其他信托公司和商業銀行的擠兌。在恐慌中有大約2000家公司倒閉,100多家州銀行和30多家國民銀行倒閉;1907年恐慌導致銀行存款的停止兌付,在恐慌期間有3億美元的貨幣退出流通,結果導致很多清算銀行甚至公司私自發行緊急“貨幣”。據說清算所票據共發行了2.5億美元應對流動性危機,雖然這樣做是違法的。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的中央銀行盡管財政部向國民銀行存入存款應對危機,但仍然杯水車薪,一個人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即J.P.摩根。這次危機也暴露出美國銀行體系的弱點:即當危機發生時,缺乏一個最后貸款人提供流動性,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大的銀行被迫承擔這一職責;1910年底,一些倡導建立中央銀行的華爾街銀行家們聚集在Jekyll島上,起草一個建立中央銀行的草案,即后來的阿爾德里克草案,要求建立一個國家儲備委員會,由一個中央銀行和15個分支機構組成,該委員會的成員由有影響力的銀行選出,全國的貼現率統一,中央銀行制定準備金率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的中央銀行最后形成政治妥協的結果,即1913年12月23日出臺的聯邦儲備法案,決定設立一個叫做聯邦儲備體系的機構,與前述的草案存在重要區別的地方是聯儲的主席和華盛頓的聯儲委員會成員由總統任命,而不是由大銀行家選出,此外允許12個分支機構設定其自己的貼現率,但準備金率則由聯儲統一設定;1913年法案提出在華盛頓建立一個聯邦儲備委員會,成員由總統任命的5人和兩名當然成員:財政部長和貨幣監理官組成;此外在各地設立12家地區性儲備銀行,這些地區性儲備銀行由當地銀行擁有,每個地區儲備銀行由9名董事管理,六人由成員銀行選舉產生,而其余三名則由華盛頓的聯邦儲備銀行任命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有彈性的”貨幣,貼現商業票據,以及監管銀行,新的聯儲票據即新的貨幣,成員銀行可通過再貼現借得,成員銀行將準備金存放在地區儲備銀行中,每個地區儲備銀行都保留相當于其持有的聯儲票據的40%的黃金以及35%的成員銀行的準備金,以維護金本位制度。由此,聯儲可通過再貼現制度創造出“有彈性”的貨幣,而不再因黃金的流出入而導致貨幣發生收縮。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中央銀行制度的建立一、基本建立階段(1844—1913)
這一時期的中央銀行制度具有以下特點:
中央銀行數量很少,大多是由普通銀行自然演進而來,如英格蘭銀行和法蘭西銀行,它們信譽卓著、實力雄厚、與政府關系密切。
第二,集中壟斷貨幣發行成為中央銀行制度的主要內容,中央銀行主要為政府和金融機構服務。
第三,中央銀行制度的建立與法制建立并存,法律法規對中央銀行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第一課)1二、推廣階段(一戰—二戰)
一戰后西方發達國家先后放棄金本位制度,嚴重的通貨膨脹和金融恐慌導致了經濟的不穩定。
1920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了國際金融會議,要求未設立中央銀行的國家應盡快建立中央銀行,由此推動了第二次中央銀行設立的高潮。與中央銀行制度基本建立階段不同的是,這一階段的中央銀行大多是運用政府力量人為設立的。各國中央銀行普遍建立了貨幣發行的準備金制度和發行準備制度,中央銀行開展了再貼現和集中存款準備金業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長沙微型計算機買賣合同
- 2025股權轉讓合同的主要條款
- 2025版的新昌縣茶葉種植收購合同
- 民宿合資經營協議書范本
- 夫妻分居協議書范本(有子女)
- 車身廣告出租合同
- 個人購房補貼借款協議書范本
- 2025美容儀器采購合同(律師版)
- 2025實訓合同實訓協議
- 2025項目管理類合同進度款確認操作
- 體檢護士禮儀規范
- 2025-2030中國真空結晶器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GB/T 20424-2025重有色金屬精礦產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規范
- 輸油管道安全培訓
- 2025年海南重點項目-300萬只蛋雞全產業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小說環境描寫的深度剖析:解鎖文學世界的另一把鑰匙(高中教材全冊)
- 2025年河南省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招募1100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關于“地舒單抗”治療骨質疏松的認識
- 浙江省溫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統一檢測地理試題(B卷) 含解析
- 2025年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招聘4人歷年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現代護理管理新理念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