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3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湘教版_第1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3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湘教版_第2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3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湘教版_第3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3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湘教版_第4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3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湘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后限時集訓23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一、選擇題(2024·湖北八校模擬)甲、乙兩城市間的直線距離為590km,連接甲、乙兩城市的交通線路有三條。圖a為甲、乙兩城市三條交通線路沿線海拔隨距離改變圖,圖b為影響交通運價的因素及關聯圖。據此完成1~3題。圖a圖b1.線路M、N、P對應的交通運輸方式最可能的是()A.馬路、高鐵、高速馬路 B.馬路、航空、河運C.高鐵、高速馬路、省道 D.航空、高鐵、村村通2.線路M沿線海拔改變最小,距離最短。下列關于線路M所對應的運輸方式的說法最恰當的是()A.運價最低 B.沿線多橋梁和隧道C.沿線??空军c最多 D.終點在乙城外32km3.結合圖b中的四圖,下列說法符合Ⅰ、Ⅱ、Ⅲ、Ⅳ特點的是()A.看Ⅰ圖,運距、重量和運輸方式相同,棉花的運價大于鐵錠B.看Ⅱ圖,線路P上的運價大于線路MC.看Ⅲ圖,重量相同的活魚和杏仁運價相等D.看Ⅳ圖,其他條件相同,黃金單位重量運費小于鐵錠1.C2.B3.A[第1題,線路M長度為622km,海拔幾乎沒有改變,且海拔較低(78m),M對應的交通方式最可能是高鐵,不是航空。線路N在地勢改變大的地方略有起伏,路途整體較平穩,代表的交通方式最可能是高速馬路。線路P沿線海拔改變較大,道路建設受地形影響大,馬路等級較低,可能是省道或村道。第2題,首先依據上題確定線路M為高鐵。高鐵的速度較快,為了保證平安性,高鐵線路一般較為平直,橋梁、隧道較多。第3題,據Ⅰ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條件下,棉花的密度小于鐵錠,故運費貴。據Ⅱ圖,運距越長,運價越高,但P為省道運費低,M為高鐵運費高。據Ⅲ圖,活魚在水中才可以存活,故運費更貴。據Ⅳ圖,其他條件相同,黃金價格高,運費高于鐵錠。](2024·河北百校聯盟質檢)下圖示意某島國城市、鐵路與河流分布,該國中北部地區是其重要的甘蔗種植和蔗糖工業基地。讀圖,完成4~6題。4.該國鐵路發展較晚,推想該國鐵路選線時考慮的主導因素是()A.地形態況 B.河流狀況C.耕地資源 D.城市分布5.該國甲—乙—丙段鐵路以貨運為主,運輸的貨物主要是()A.咖啡 B.蔗糖C.水稻 D.香蕉6.該國鐵路未沿著海岸地帶選線的主要緣由是海岸帶()A.沼澤濕地廣布 B.地質構造困難C.耕地面積較廣 D.高山、峽谷眾多4.D5.B6.A[第4題,讀圖可知,該島國為古巴。古巴鐵路主要分布在古巴島的中部,基本上沒有沿著沿海平原地帶選線,其緣由主要是古巴沿海地帶多低地平原,濕地面積廣,城市密度??;而中部地勢高,城鎮聚落多,因此,該國早期鐵路選線時考慮的主導因素是城市分布。第5題,由材料可知,古巴中北部地區是古巴重要的甘蔗種植和蔗糖工業基地,因此甲—乙—丙段為蔗糖專用鐵路。第6題,讀圖可知,古巴島位于熱帶,降水豐富,尤其是東北部海岸地帶,地處東北信風的迎風坡;沿海地區由于地勢低平,濕地廣布,城市密度小,交通運營量較?。欢鴥汝懙貐^地勢較高,氣候涼快,人口稠密,城市較多,工農業較發達,交通運營量較大。因此,古巴鐵路途基本位于島嶼內陸地區而未沿著海岸帶分布。](2024·廈門一模)2014年,M公司起先發展生鮮電商業務。消費者在網上下單,購買的生鮮由物流配送到家。2024年,M公司起先拓展互聯網和實體店相結合的業務、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接連開設實體店。每間實體店規模達4000~100000m2,主營中高端優質生鮮,承諾3km內可免費配送,并供應生鮮加工、烹飪服務。顧客既可網上下單,又可現場購買,還可在實體店內設置的特定區域就餐。據此完成7~9題。7.M公司開設生鮮實體店首選上海等城市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租金 B.信息通達度C.交通運輸 D.區域購買力8.M公司在實體店設置特定區域供顧客就餐,主要是為了()A.提高生鮮銷量 B.保證生鮮品質C.削減配送成本 D.優化空間配置9.與規模相同的傳統中低端生鮮超市相比,M公司的生鮮實體店()A.服務等級較低 B.服務范圍較廣C.服務種類較少 D.門店數量較多7.D8.A9.B[第7題,實體店主營“中高端優質生鮮”,則生鮮食品價位較高;“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共同點是經濟發達而購買力強;故主要因素是區域購買力。第8題,設置特定區域供顧客就餐,可以激起顧客新奇心、購買欲,還能解決顧客加工、烹飪困難等問題,從而提高生鮮銷量。第9題,該公司主營“中高端優質”,且“3km內可免費配送”、可“網上下單”;必定服務范圍要較低端更廣、等級更高,但門店數量要少;“免費配送”“加工、烹飪”等體現了服務種類多。](2024·湖北八校模擬)在我國進入“高鐵時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鐵站建設也方興未艾,而部分河運卻日益衰落。2014年2月26日,中國首條在高原高海拔和戈壁荒漠地區開通的高速鐵路蘭新高鐵全線開通運營。漢江全長1532km,流域涉及6省市,素有“千里黃金水道”之稱。據此回答10~11題。10.蘭州等大城市高鐵車站遠離主城區,布局在城市核心區的邊緣,其主要緣由是()A.高鐵站用地面積廣,郊區地價較低,可大大降低成本B.促進高鐵站所在郊區的城市化步伐C.遠離主城區,便于旅客集散D.位于城鄉結合部便利居民出行11.近代以來,漢江船運不斷萎縮,下列緣由分析正確的是()①新的運輸方式的興起并發展成為主要運輸方式②河流落差加大,水流湍急③水庫、涵閘和橋梁等工程建設阻礙通航④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丟失通航實力A.①④ B.①②C.①③ D.②④10.B11.C[第10題,高鐵站是客運的中轉站,把高鐵站建在城市核心區邊緣,主要是考慮帶動所在區域經濟發展,促進郊區城市化。第11題,河運與現代運輸的馬路、鐵路等相比,速度慢是其劣勢,故新的運輸方式興起是漢江航運萎縮的緣由之一;另外,圖中顯示漢江上有多座水庫、水電站,則大壩也會使河流航運受到肯定阻礙。留意近代以來,漢江航運萎縮與河流落差無關,因為河流落差條件始終存在,不會在近代以來發生大的改變。]二、非選擇題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阿爾卑斯山地貌困難,地勢險峻,將廣袤山區與蘇黎世、米蘭、都靈等文化、經濟中心相隔離。最初圣哥達地區交通運輸以馬路運輸為主,每年大約有120萬輛重型卡車從圣哥達山區鄉村咆哮而過,對當地環境造成了嚴峻的破壞。瑞士確定興建世界最長最深的鐵路隧道——圣哥達隧道。隧道施工人員前后累計有數千人,耗資超過100億美元,整個工程共挖掘出巨量的土石。2024年6月1日隧道正式通車。圖a圖b圣哥達隧道剖面圖(1)簡述“最初”馬路運輸成為圣哥達地區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緣由。(2)說出大量重型卡車咆哮而過對圣哥達山區環境造成的“嚴峻破壞”。(3)分析促使瑞士確定耗費巨資興建圣哥達隧道的緣由。(4)提出合理的措施處理隧道工程挖出的大量土石。[解析]第(1)題,解答本題時,須要留意兩個關鍵的地方,首先是“最初”這個信息,須要考生結合所在時期特征去考慮;其次考慮馬路這個關鍵信息,找出馬路運輸相對于其他運輸方式的優點即可。第(2)題,交通運輸對環境的破壞,主要考慮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兩個方面。留意本題所給關鍵詞“大量”“重型”“咆哮而過”等,進而可以得出該地馬路運輸具有運輸總量大和卡車噸位大、速度快等特征。由此可以分析其造成的環境破壞。第(3)題,本題考查交通建設的緣由,一般是社會經濟因素為主導,即社會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的方式、運能等有了新的須要,或者說原有的交通運輸方式不能滿意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第(4)題,對于各類經濟活動產生的廢棄物,其處理方式一般考慮“3R”原則,即減量化、再運用和再循環,對于土石來說,主要考慮再運用方向,可以考慮作為建筑材料等運用。[答案](1)運輸方式的緣由:圣哥達地區位于山區,地表起伏大,地質條件困難,修建交通線路對技術和資金要求高;馬路建設成本低,技術要求低,適應性強;“最初”社會經濟、技術條件比較落后。(2)破壞道路;造成噪聲污染;汽車尾氣造成大氣污染,危害當地珍稀動植物;簡單造成交通擁堵。(3)阿爾卑斯山將瑞士北部與南部地區隔開,交通需求量大;原有交通方式不能滿意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求;足夠的資金和技術為隧道建設供應了保障。(4)措施:作為混凝土、水泥生產的原料,用于隧道建設;用于鋪填鐵道、填湖造島等。13.(2024·湖北聯考)閱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隋唐以后,我國經濟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轉移到南方,在長達1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江浙地區的經濟發展翹楚中華。以稻米、桑蠶生產為代表的農業,以絲綢、陶瓷為代表的手工業名揚天下。如圖為滬寧杭地區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分布圖。(1)“人家盡枕河,水巷小橋多”(參見圖中照片),簡析該區域內眾多古城形成這種聚落景觀的地理緣由。(2)“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焙單鏊逄埔院髶P州成為我國古代聞名商都的區位條件。(3)19世紀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紛紛衰落。簡析本區域影響城市發展的區位條件發生了哪些改變?[解析]第(1)題,滬寧杭地區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地勢低平,多河流,河網密布,人們大多傍水而居,以內河航運代替陸路運輸。第(2)題,揚州位于長江和京杭大運輸河這兩條重要的古代交通線交匯點旁邊,水運交通便捷,服務范圍廣,市場廣袤;地處當時的全國經濟重心和人口重心,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有穩定的商品來源和銷售區。第(3)題,19世紀中期以后,鐵路和近代海運日漸興起,且運價低廉運量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業,茶葉、絲綢、陶瓷生產技術外傳,市場競爭力大導致經濟衰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