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檢罐車作業指導書_第1頁
全面檢罐車作業指導書_第2頁
全面檢罐車作業指導書_第3頁
全面檢罐車作業指導書_第4頁
全面檢罐車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編號:編號:作業指導書全面檢罐車一輛作業內容版本號: 編制人: 審核人:批準人:xx發布xx實施xx鐵路(集團)公司xx車輛段修訂頁版本修訂日期更改情況說明修訂依據編制審核批準人目次一.作業介紹 11.作業地點 12.適用范圍 13.人員要求 24.作業要點 25.作業定置 26.一輛車檢查方法 47.一輛車故障處置方法 48.一輛車檢查責任劃分 49.全面檢全面修“五七二、七”作業步伐圖示 7二.作業流程示意圖 8三.作業程序、標準及示范 91.車鉤及車體端部 92.軟管塞門及吊卡 93.車鉤緩沖及各梁 104.旁承搖枕制動梁 115.罐體閥缸及定檢 146.車輪踏面及軸承 147.側架瓦托及車輪 158.側架搖枕及枕簧 169.側架瓦托及車輪 1710.軸承車輪及踏面 1811.罐體閥搖枕制動梁 1812.管系及拉桿杠桿 2013.罐體中梁及制動缸 2014.罐體及附件 2115.管系及杠桿拉桿 2216.罐體及拉桿 2217.罐體牽引梁及拉桿 2318.各梁及輪軸 2419.側架瓦托及車輪 2420.側架搖枕及枕簧 2521.側架瓦托及車輪 2622.軸承車輪及踏面 2723.人力制動機及車鉤 27四.主要工具、量具 29五.附件 30鐵路貨車運用限度 302/351一.作業介紹1.作業地點xx車輛段各列檢作業場,按所在車站通知的作業股道(或線路),站立于作業列車相應作業段數的車列兩側。2.適用范圍2.1適用于xx車輛段段管內各列檢作業場,在對本站全面檢全面修車列的一輛車技術檢查作業內容進行技術檢查作業時,罐車一輛車技術檢查作業內容。2.2本作業指導書內容以鐵路貨車通用罐車GQ70系列罐車而編寫,其它通用罐車車型,比照此一輛車作業指導書執行。GQ70圖示3.人員要求本崗位作業人員工種為現場檢車員,應熟悉鐵路貨車各型車輛技術標準,具有一定的貨車車輛理論知識和車輛故障處理技能;熟悉《技規》、《事規》、《行規》、《運規》等規章標準和要求,且身體健康,責任心強,熱愛本職工作;須經職工教育培訓中心培訓考試合格,并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和崗位培訓合格證書后,方可在本崗位持證上崗作業。4.作業要點4.1按規定標準穿、戴防護用品4.2熟悉站場、線路分布情況和軌邊設備配備情況4.3嚴格遵守所使用工具、量具和設備的操作規程4.4嚴格遵守有關人身安全的各項規章制度4.5禁止作業中侵入鄰線和臆測安全4.6禁止作業中不聽指揮盲目行動和違章作業4.7嚴格遵守作業指導書中的各項標準和要求4.8認真準確填寫本崗位原始記錄。5.作業定置5.1根據車輛方向、位置不同,罐車一輛車全面檢全面修技術檢查,分正位、反位。在技術檢查作業中,根據車輛位置、方向不同,執行相應位置的一輛車作業指導書。5.2正位檢查定義:是指檢查起始位置由制動軟管端開始的檢查。即:由鐵路貨車的1位端經2位側向2位端或由2位端經1位側向1位端進行鐵路貨車技術檢查時,定義為“全面檢人工(正位)檢查一輛車技術作業過程”。5.3反位檢查定義:是指檢查起始位置由非制動軟管端開始的檢查。即:由鐵路貨車的1位端經1位側向2位端或由2位端經2位側向1位端進行鐵路貨車技術檢查時,定義為“全面檢人工(反位)檢查一輛車技術作業過程”。6.一輛車檢查方法全面檢正、反位檢查一輛車技術作業過程,全面檢查23個作業單元,采取兩鉆、一俯、兩蹲,分面包轉向架檢查方法,具體可根據檢查范圍適時調整檢查步伐。6.1探:車輪上部、制動梁端軸、旁承及心盤狀態;6.2敲:車鉤托梁螺母、鉤尾銷及防脫吊架螺母、鉤尾框托板螺母、制動梁安全鏈螺母、鉤提桿座螺母;6.3測:目測車體傾斜狀態、各梁彎曲變形;6.4摸:溫升最大值軸承,及有軸箱滾動軸承、滑動軸承和因紅外線軸溫探測設行未正常探測的軸承等;6.5俯:底架中部車下懸掛配件俯身低頭順車檢查。6.6鉆:所包轉向架內、外端跨軌探身或伏身檢查。6.7蹲:另一轉向架內、外端蹲式或探身檢查。7.一輛車故障處置方法7.1對發現的車輛故障需要檢測時,按照《單項檢測作業內容》作業指導書的標準進行。7.2對發現的車輛故障需要處置時,按照《故障處理作業內容》作業指導書的標準,采取依次、逐輛、平行、互控的原則進行。8.一輛車檢查責任劃分8.1鐵路貨車通用罐車車輛責任劃分8.1.1車輛檢查實行包轉向架負責制,負責范圍為所包轉向架相對輪緣頂點內側部分,相對輪緣頂點外側部分由另一側檢車員負責檢查。8.1.2枕梁與端梁間的各部件由包轉向架檢車員負責檢查,端梁以外部分以車輛縱向中心線為界,由所在側檢車員負責檢查。8.1.3車體以及兩轉向架間的底架、制動裝置等其它部件,以車輛縱向中心線為界,由所在側檢車員負責。8.1.4車號自動識別標簽以車體橫向中心線為界,由所在側包轉向架檢車員負責。8.1.5人力制動機由非包轉向架檢車員負責。8.2責任劃分容易混淆處所,按以下責任劃分執行:8.2.1車鉤連接狀態、首尾車鉤三態作用、鉤提桿及座、車鉤防跳插銷及下鎖銷組成,均由鉤提桿所在側檢車員負責。8.2.2制動軟管及墊圈由制動軟管所在側檢車員負責,連接狀態共同確認。8.2.3制動系統漏泄及關門車故障鑒定、處置,由負責制動機試驗的檢車員負責。8.2.4固定杠桿(或移動杠桿)中的拉鉚銷、圓銷帽、開口銷或拉鉚銷套環均由包轉向架人員負責.8.2.5鉆車位檢查人員負責檢查所在側中梁及整個中梁底部,蹲位檢查人員負責檢查所在側中梁側面及翼板上平面。8.2.6脫軌自動制動裝置(球閥除外)由所在側(1位側)檢車員負責,球閥由包轉向架人員負責。責任劃分中未涉及到的其它車輛配件,參照本指導書涉及到的敞車和配件責任劃分標準執行。9.全面檢全面修“五七二、七”作業步伐圖示二.作業流程示意圖三.作業程序、標準及示范(以正位檢查為例,反位檢查比照執行)1.車鉤及車體端部1.1身體動作:左腳跨進鋼軌,面向車端站立。目視檢查。1.2檢查順序:鉤體→沖擊座→罐體端部→端梁→車梯(檢查圖示如正位圖1、正位圖2)。正位圖1正位圖21.3質量標準:鉤體無裂損;沖擊座無破損,沖擊座鉚釘無折斷、丟失;車輛連掛時,確認兩連接車鉤中心水平線高度之差(互鉤差)不超限;13型車鉤還需確認鉤提桿鏈松余量符合規定;端梁無裂損;截斷塞門無破損,手把無丟失;車梯無破損;罐體端部連通管無漏泄,法蘭螺母無松動、丟失。車鉤檢查剛起步,對面鉤舌彎角處;鉤耳鉤肩最易裂,眼睛靠近把它看;鉤頭部分須仔細,表面裂紋經常有;車鉤底部別馬虎,詳細確認鎖孔處。2.軟管塞門及吊卡2.1身體動作:左腳跨進鋼軌,俯身,目視、錘敲檢查。2.2檢查順序:折角塞門卡子→折角塞門→編織制動軟管總成(檢查圖示如正位圖3、正位圖4)正位圖3正位圖42.3質量標準:折角塞門卡子螺母無松動、丟失;折角塞門無破損,折角塞門手把位置正確、無丟失;編織制動軟管總成(簡稱:制動軟管)無破損、丟失。3.車鉤緩沖及各梁3.1身體動作:左腳前移,下蹲成弓步。蹲身、探身,目視、錘敲檢查。3.2檢查順序:鉤體下部→車鉤下鎖銷組成→鉤體支撐座含油磨耗板→車鉤支撐座→支撐座彈簧→一體式沖擊座→止擋鐵及鉚釘→鉤身→鉤尾銷托梁→鉤尾銷托梁含油尼龍磨耗板→鉤緩右半部分→鉤尾銷托梁螺栓→前從板座→從板→緩沖器→鉤尾框→安全托板→安全托板螺栓→鉤尾框→緩沖器→鉤尾框托板→鉤尾框托板螺栓→鉤尾框→后從板座→后從板座鉚釘→前從板座鉚釘→鎖緊螺帽→主、支管法蘭、卡子及螺栓→端梁→側梁→枕梁→中梁牽引部→地板→前從板座鉚釘→后從板座鉚釘→枕梁→中梁牽引部→地板→鉤緩左半部分→后從板座→鉤尾框→鉤尾框托板→鉤尾框托板螺栓→緩沖器→鉤尾框→安全托板→安全托板螺栓→鉤尾框→緩沖器→從板→前從板座→鉤尾銷托梁→鉤尾銷托梁螺栓→鉤身(檢查圖示如正位圖5、正位圖6、正位圖7、正位圖8)。正位圖5正位圖6車輛縱向中心線分鉤體車輛縱向中心線分鉤體鉤體開始車輛縱向中心線正位圖鉤體開始車輛縱向中心線3.3質量標準:鉤體、鉤尾框、鉤尾扁銷托及鉤尾銷托梁無裂損,鉤鎖鎖腿無折斷;車鉤托梁無裂損,鉤體支撐座無破損,鉤尾框托板、鉤尾銷托梁、從板、緩沖器含油尼龍磨耗板無丟失,鉤體支撐座止擋鐵鉚釘無丟失,支撐彈簧無折斷;從板、從板座、緩沖器、沖擊座無破損,從板座鉚釘無折斷、丟失;車鉤托梁螺栓及母無丟失,鉤尾銷托梁螺母無松動、丟失;鉤尾扁銷插托及安全吊架、安全托板及鉤尾框托板螺母無松動、丟失,開口銷無丟失;中梁、側梁、端梁、枕梁無裂損,空車地板破損或腐蝕穿孔不超限;主管無漏泄。4.旁承搖枕制動梁4.1身體動作:右腳前移,蹲式;左腳移至左前方,身體重心左右移動;右腳移至左腳后,蹲式探身,目視、錘敲檢查。4.2檢查順序:轉向架內部以移動杠桿斜度分左右兩部分,由右向左的順序目視檢查脫軌自動制動裝置→支管法蘭及螺栓→旁承→搖枕右半部分→心盤及心盤鉚釘→內側枕簧→側架內側→制動梁右半部分→安全鏈→安全索→制動梁支柱及螺栓→制動梁支柱夾扣→交叉支撐裝置右半部分→移動杠桿→上拉桿圓銷、開口銷→中拉桿拉鉚銷及套→制動梁支柱拉鉚銷及套→移動杠桿→搖枕左半部分→制動梁左半部分→安全鏈→安全索→制動梁支柱→制動梁支柱夾扣螺栓→交叉支撐裝置左半部分→側架內側→內側枕簧→旁承(檢查圖示如正位圖9、正位圖10、正位圖11、正位圖12、正位圖13、正位圖14、正位圖15、正位圖16)。正位圖9正位圖10a枕簧側架制動梁A區折斷枕簧a枕簧側架制動梁A區折斷枕簧側架搖枕旁承交叉桿a正位圖11正位圖12左半部分底部平面看完后、b往上返搖枕上拉桿左半部分底部平面看完后、b往上返搖枕上拉桿交叉桿到上拉桿圓銷b上拉桿圓銷正位圖13 正位圖14旁承搖枕制動梁旁承搖枕制動梁④交叉桿側架枕簧正位圖15正位圖164.3質量標準:脫軌自動制動裝置配件齊全,位置正確;搖枕、側架、心盤無裂損;上、下心盤鉚釘(拉鉚釘)及螺栓無折斷,螺母無松動、丟失;雙作用彈性等旁承配件齊全、無破損,上旁承與下旁承體尼龍磨耗板無間隙,旁承滾子或JC-1旁承尼龍支承板與上旁承不得接觸,間隙旁承游間左右之和不過限;搖枕彈簧無折斷、竄出、丟失;交叉支撐裝置蓋板及交叉桿體無變形、裂損、折斷,安全索無折斷、脫落、丟失;制動梁梁架、撐桿、支柱無裂損,支柱夾扣螺母無丟失,支柱圓銷無破損,閘瓦托鉚釘無折斷、丟失;制動梁安全鏈無折斷、脫落、丟失,制動梁安全鏈卡子無折斷;制動梁安裝位置正確;上拉桿、中拉桿、制動梁支柱圓銷無折斷、丟失,吊架無破損、脫落,各開口銷(拉鉚銷套)齊全良好、位置正確;下拉桿下垂不超限;中梁、側梁、橫梁無裂損;中、側梁下垂不過限;地板破損或腐蝕穿孔不過限;轉K4、轉K5轉向架彈簧托板無裂損,折頭螺栓無折斷、丟失。搖枕底部不易檢,伏身軸下仰視看;邊緣彎角排水孔,透出紅銹是裂痕。5.罐體閥缸及定檢5.1身體動作:站立于車端角處,站立,目視檢查。5.2檢查順序:罐體→側梁→票插→定檢(檢查圖示如正位圖17、正位圖18)。正位圖17正位圖185.3質量標準:罐體及閥無漏泄;車體傾斜或外脹不超限;枕梁、側梁無裂損;票插無破損、丟失;空車定檢不過期。6.車輪踏面及軸承6.1身體動作:左腳移至軸承相對處,蹲身,目視檢查。6.2檢查順序:車輪頂部由上向下至輪軌結合處之間車輪部分→車輪踏面→車輪輻板外側→側架內側→承載鞍內側→軸承內側→軸承擋鍵→軸承→承載鞍外側→軸箱橡膠墊→側架導框彎角處→側架外側(檢查圖示如正位圖19、正位圖20)。正位圖19正位圖206.3質量標準:車輪輪緣厚度符合規定,輪緣垂直磨耗、內側缺損不超限;踏面擦傷、剝離、凹下、缺損、圓周磨耗不超限;輪輞厚度符合規定;側架無裂損;承載鞍無裂損、錯位;消除熱軸故障;滾動軸承無甩油,承外圈、前蓋無裂損,密封罩及軸端螺栓無脫出;轉K2型轉向架側架導框縱向與滾動軸承外圈無接觸,承載鞍頂面無金屬碾出;軸箱橡膠墊中間橡膠與上、下層板無錯位;軸承擋鍵無丟失,螺母無松動、丟失。滾動軸承抓防燃,外觀檢查是關鍵;軸承甩油呈點滴,故障油脂黑灰色;手捻泛出鐵粉亮,起軸驗證勿遲疑;滾子滾道判剝離,摩擦異音有卡滯;正反轉動力要勻,耳聽手感細分辨。7.側架瓦托及車輪7.1身體動作:右腳移至三角孔相對處,俯身,目視檢查。7.2檢查順序:車輪→閘瓦及瓦托鉚釘→閘瓦插銷及環→側架→側架三角孔內外側面的彎角處→交叉桿支撐座→交叉桿端頭螺栓及防松墊止耳→車輪(檢查圖示如正位圖21、正位圖22)。正位圖21正位圖227.3質量標準:車輪輪緣垂直磨耗、內側缺損不超限,車輪輪緣厚度、輪輞厚度符合規定;踏面擦傷、剝離、凹下、缺損、圓周磨耗不超限;閘瓦及閘瓦插銷無折斷、丟失,閘瓦磨耗不過限,閘瓦插銷正位,閘瓦插銷環無丟失;制動梁安裝位置正確;閘瓦托鉚釘無折斷、丟失;側架無裂損;支撐座無破損,交叉桿端部螺栓無松動、丟失,防松墊止耳無折斷。8.側架搖枕及枕簧8.1身體動作:左腳移至搖枕相對處,俯身,錘敲、目視檢查。8.2檢查順序:側架上弦梁→側架立柱磨耗板→斜楔及主磨擦板→搖枕端部→枕簧及減振彈簧→側架立柱磨耗板→斜楔及主摩擦板→搖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側架彈簧承臺各彎角→側架外側及下平面(檢查圖示如正位圖23、正位圖24)。正位圖23正位圖248.3質量標準:側架、搖枕無裂損;側架立柱磨耗板、斜楔及主摩擦板無破損、竄出、丟失,側架立柱磨耗板折頭螺栓、鉚釘無折斷、丟失,搖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無竄出;搖枕及減振彈簧無折斷、竄出、丟失;K4、K5型轉向架彈簧托板無裂損、折頭螺栓無折斷、丟失;各垂下品與軌面水平線垂直距離不過限。側架各部分開看,一步一步細判斷;外側檢查搖枕端,俯身孔內左右看;枕簧狀態須良好。9.側架瓦托及車輪9.1身體動作:左腳移至軸承相對處,俯身,目視檢查。9.2檢查順序:車輪→閘瓦及瓦托鉚釘→閘瓦插銷及環→側架→側架三角孔內外側面的彎角處→交叉桿支撐座→交叉桿端頭螺栓及防松墊止耳→車輪(檢查圖示如正位圖25、正位圖26)。正位圖25正位圖269.3質量標準:車輪輪緣垂直磨耗、內側缺損不超限,車輪輪緣厚度、輪輞厚度符合規定;踏面擦傷、剝離、凹下、缺損、圓周磨耗不超限;閘瓦及閘瓦插銷無折斷、丟失,閘瓦磨耗不過限,閘瓦插銷正位,閘瓦插銷環無丟失;制動梁安裝位置正確;閘瓦托鉚釘無折斷、丟失;側架無裂損;支撐座無破損,交叉桿端部螺栓無松動、丟失,防松墊止耳無折斷。10.軸承車輪及踏面10.1身體動作:蹲身,目視檢查。10.2檢查順序:側架外側→側架導框彎角處→軸箱橡膠墊→承載鞍外側→軸承→軸承擋鍵→軸承內側→承載鞍內側→側架內側→車輪輻板外側→車輪頂部由上向下至輪軌結合處之間車輪部分→車輪踏面(檢查圖示如正位圖27、正位圖28)。正位圖27正位圖2810.3質量標準:側架無裂損;承載鞍無裂損、錯位;消除熱軸故障;滾動軸承無甩油,承外圈、前蓋無裂損,密封罩及軸端螺栓無脫出;轉K2型轉向架側架導框縱向與滾動軸承外圈無接觸,承載鞍頂面無金屬碾出;軸箱橡膠墊中間橡膠與上、下層板無錯位;軸承擋鍵無丟失,螺母無松動、丟失;車輪輪緣厚度符合規定,輪緣垂直磨耗、內側缺損不超限;踏面擦傷、剝離、凹下、缺損、圓周磨耗不超限;輪輞厚度符合規定。11.罐體閥搖枕制動梁11.1身體動作:右腳跨進鋼軌內,探身,目視、錘敲檢查。11.2檢查順序:轉向架內部以固定杠桿斜度分左右兩部分,由右向左的順序目視檢查罐體→枕梁→側梁內側→橫梁→地板→旁承→搖枕右半部→上拉桿托架、滾軸圓銷、開口銷→橫跨梁右半部分及座→內側枕簧→側架內側→制動梁右半部分→安全鏈→安全索→制動梁支柱→制動梁支柱夾扣→交叉支撐裝置右半部→固定杠桿→制動梁支柱拉鉚銷及套→中拉桿拉鉚銷及套→固定杠桿拉鉚銷及套→支點座拉鉚銷及套→心盤及心盤鉚釘→搖枕左半部分→傳感閥→橫跨梁左半部分及座→制動梁左半部分→安全鏈→安全索→制動梁支柱→制動梁支柱夾扣→交叉支撐裝置左半部→側架內側→內側枕簧→旁承→側梁內側→橫梁→中梁→枕梁→地板→脫軌自動制動裝置→支管法蘭及螺栓→防脫球閥(檢查圖示如正位圖29、正位圖30)。正位圖29正位圖3011.3質量標準:罐體、連接管無漏泄,中梁、側梁、橫梁無裂損;地板破損或腐蝕穿孔不過限;搖枕、側架、心盤無裂損;中、側梁下垂不過限;上、下心盤鉚釘(拉鉚釘)及螺栓無折斷,螺母無松動、丟失;間隙旁承、雙作用彈性等旁承配件齊全、無破損,上旁承與下旁承體尼龍磨耗板無間隙,旁承滾子或JC-1旁承尼龍支承板與上旁承不得接觸,間隙旁承游間左右之和不過限;搖枕彈簧無折斷、竄出、丟失;交叉支撐裝置蓋板及交叉桿體無變形、裂損、折斷,安全索無折斷、脫落、丟失;轉K4、轉K5轉向架彈簧托板無裂損,折頭螺栓無折斷、丟失;制動梁梁架、撐桿、支柱無裂損,支柱夾扣螺母無丟失,支柱圓銷無破損,閘瓦托鉚釘無折斷、丟失;制動梁安全鏈無折斷、脫落、丟失,制動梁安全鏈卡子無折斷;制動梁安裝位置正確;中拉桿、制動梁支柱、固定杠桿各圓銷無折斷、丟失,吊架無破損、脫落,開口銷(拉鉚銷套)齊全良好、位置正確;下拉桿下垂不超限;脫軌自動制動裝置配件齊全,位置正確。制動梁體受力大,梁架弓桿是重點;移動杠桿斜度大,支柱裂折概率高。安全鏈緊是疑點,梁體滑塊逐個看;交叉桿體易裂折,發現異狀細辨別。12.管系及拉桿杠桿12.1身體動作:俯身,目視檢查。12.2檢查順序:連接管、法蘭及螺栓→后制動杠桿、拉鉚銷及套→閘調器推桿拉鉚銷及套→主管、卡子及螺栓→車號自動識別標簽→上拉桿及吊架(檢查圖示如正位圖31、正位圖32)。正位圖31正位圖3212.3質量標準:罐體、主管、連接管無漏泄,卡子及螺母、法蘭螺母無丟失;固定杠桿、閘調器推桿拉鉚銷(圓銷)無折斷,開口銷齊全良好,位置正確;車號自動識別標簽無失效、丟失;拉桿吊架無破損、脫落。13.罐體中梁及制動缸13.1身體動作:俯身,目視檢查。13.2檢查順序:罐體→制動缸及吊架→上拉桿→截斷塞門→主、支管、法蘭及螺栓→制動閥防盜罩→制動閥→降壓風缸(檢查圖示如正位圖33、正位圖34)。正位圖33正位圖3413.3質量標準:罐體無漏泄;中梁無裂損;罐體鞍座壓板無裂損,與中梁連接螺栓螺母無松動、丟失;上拉桿無圓銷無破損,開口銷無折斷、丟失;制動缸無脫落,吊架無裂損、脫落,螺母無松動、丟失,連接管無漏泄,卡子及螺母、法蘭螺母無丟失;制動閥吊架螺母無松動、丟失,降壓風缸無裂、脫落,吊架螺母無丟失。14.罐體及附件14.1身體動作:俯身,目視檢查。14.2檢查順序:罐體→上圍欄(檢查圖示如正位圖35、正位圖36)。正位圖35正位圖3614.3質量標準:罐體無漏泄;罐體上部走板、防護欄等配件無脫落、竄出、丟失。15.管系及杠桿拉桿15.1身體動作:俯身,目視檢查。15.2檢查順序:閘調器控制桿拉鉚銷及套→閘調器拉桿、拉鉚銷及套→制動缸活塞推桿、圓銷及開口銷→前制動杠桿及托架(檢查圖示如正位圖37、正位圖38)。正位圖37正位圖3815.3質量標準:閘調器控制桿、拉桿、活塞推桿、前制動杠桿、拉鉚銷(圓銷)無折斷、丟失,吊架無破損、脫落,開口銷齊全良好、位置正確;主管、連通管無漏泄;卡子及螺母無丟失,法蘭螺母無松動、丟失。16.罐體及拉桿16.1身體動作:俯身,目視檢查。16.2檢查順序:罐體→人力制動機拉桿、鏈及吊架→前制動杠桿及托架→閘調器及吊架→上拉桿拉鉚銷及套(檢查圖示如正位圖39、正位圖40)。正位圖39正位圖4016.3質量標準:罐體無漏泄,中梁無裂,人力制動機拉桿吊架無脫落,圓銷、開口銷無丟失;前制動杠桿、上拉桿拉鉚銷(圓銷)無折斷,開口銷齊全良好,位置正確;閘調器無破損。17.罐體牽引梁及拉桿17.1身體動作:俯身,目視檢查。17.2檢查順序:罐體→人力制動機拉桿及吊架→后制動杠桿及托架→上拉桿拉鉚銷及托架(檢查圖示如正位圖41、正位圖42)。正位圖41正位圖4217.3質量標準:罐體無漏泄;牽引梁、中梁無裂損;后制動杠桿、人力制動機拉桿、上拉桿及圓銷無折斷、丟失,開口銷齊全良好,位置正確,吊架無破損、脫落。18.各梁及輪軸18.1身體動作:先站立,后俯身,目視檢查。18.2檢查順序:車輪頂部由上向下至輪軌結合處之間車輪部分→車輪踏面→車輪輻板外側→側架內側→承載鞍內側→軸承內側→軸承擋鍵→軸承→承載鞍外側→軸箱橡膠墊→側架導框彎角處→側架外側(檢查圖示如正位圖43、正位圖44)。正位圖43正位圖4418.3質量標準:車輪輪緣厚度符合規定,輪緣垂直磨耗、內側缺損不超限;踏面擦傷、剝離、凹下、缺損、圓周磨耗不超限;輪輞厚度符合規定;側架無裂損;承載鞍無裂損、錯位;消除熱軸故障;滾動軸承無甩油,軸承外圈、前蓋無裂損,密封罩及軸端螺栓無脫出;轉K2型轉向架側架導框縱向與滾動軸承外圈無接觸,承載鞍頂面無金屬碾出;側架無裂損;軸箱橡膠墊中間橡膠與上、下層板無錯位;軸承擋鍵無丟失,螺母無松動、丟失。19.側架瓦托及車輪19.1身體動作:右腳移至三角孔相對處,俯身,目視檢查。19.2檢查順序:車輪→閘瓦及瓦托鉚釘→閘瓦插銷及環→側架→側架三角孔內外側面的彎角處→交叉桿支撐座→交叉桿端頭螺栓及防松墊止耳→車輪(檢查圖示如正位圖45、正位圖46)。正位圖45正位圖4619.3質量標準:車輪輪緣垂直磨耗、內側缺損不超限,車輪輪緣厚度、輪輞厚度符合規定;踏面擦傷、剝離、凹下、缺損、圓周磨耗不超限;閘瓦及閘瓦插銷無折斷、丟失,閘瓦磨耗不過限,閘瓦插銷正位,閘瓦插銷環無丟失;制動梁安裝位置正確;閘瓦托鉚釘無折斷、丟失;側架無裂損;支撐座無破損,交叉桿端部螺栓無松動、丟失,防松墊止耳無折斷。20.側架搖枕及枕簧20.1身體動作:左腳移至搖枕相對處,俯身,目視檢查。20.2檢查順序:側架上弦梁→側架立柱磨耗板→斜楔及主磨擦板→搖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搖枕端部→枕簧及減振彈簧→側架立柱磨耗板→斜楔及主摩擦板→搖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側架彈簧承臺各彎角→側架外側及下平面(檢查圖示如正位圖47、正位圖48)。正位圖47正位圖4820.3質量標準:側架、搖枕無裂損;側架立柱磨耗板、斜楔及主磨擦板無破損、竄出、丟失,側架立柱磨耗板折頭螺栓、鉚釘無折斷、丟失;搖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無竄出;搖枕及減振彈簧無折斷、竄出、丟失;承載及減振彈簧無折斷、竄出、丟失;轉K4、K5型轉向架彈簧托板無裂損、折頭螺栓無折斷、丟失;各垂下品與軌面水平線垂直距離不過限。蹲看側架橫立面,導框彎角不能少;起皮多皺要注意,點焊透銹裂無疑;向前一步俯下身,角孔邊緣細端詳。21.側架瓦托及車輪21.1身體動作:右腳移至三角孔相對處,俯身,目視檢查。21.2檢查順序:車輪→閘瓦及瓦托鉚釘→閘瓦插銷及環→側架→側架三角孔內外側面的彎角處→交叉桿支撐座→交叉桿端頭螺栓及防松墊止耳→車輪(檢查圖示如正位圖49、正位圖50)。正位圖49正位圖5021.3質量標準:車輪輪緣垂直磨耗、內側缺損不超限,車輪輪緣厚度、輪輞厚度符合規定;踏面擦傷、剝離、凹下、缺損、圓周磨耗不超限;閘瓦及閘瓦插銷無折斷、丟失,閘瓦磨耗不過限,閘瓦插銷正位,閘瓦插銷環無丟失;制動梁安裝位置正確;閘瓦托鉚釘無折斷、丟失;側架無裂損;支撐座無破損,交叉桿端部螺栓無松動、丟失,防松墊止耳無折斷;。22.軸承車輪及踏面22.1身體動作:左腳移至軸承相對處,蹲身,目視檢查。22.2檢查順序:側架外側→側架導框彎角處→軸箱橡膠墊→承載鞍外側→軸承→軸承擋鍵→軸承內側→承載鞍內側→側架內側→車輪輻板外側→車輪頂部由上向下至輪軌結合處之間車輪部分→車輪踏面(檢查圖示如正位圖51、正位圖52)。正位圖51正位圖5222.3質量標準:側架無裂損;承載鞍無裂損、錯位;消除熱軸故障;滾動軸承無甩油,承外圈、前蓋無裂損,密封罩及軸端螺栓無脫出;轉K2型轉向架側架導框縱向與滾動軸承外圈無接觸,承載鞍頂面無金屬碾出;軸箱橡膠墊中間橡膠與上、下層板無錯位;軸承擋鍵無丟失,螺母無松動、丟失;車輪輪緣厚度符合規定,輪緣垂直磨耗、內側缺損不超限;踏面擦傷、剝離、凹下、缺損、圓周磨耗不超限;輪輞厚度符合規定。23.人力制動機及車鉤23.1身體動作:蹲身、站立,目視檢查。23.2檢查順序:罐體端部→人力制動機組成→端梁→鉤提桿復位彈簧→鉤體支撐座止擋鐵、拉鉚銷及套→一體式沖擊座→支撐彈簧及座→鉤體→車鉤下鎖銷組成→鉤鎖鎖腿→車鉤防跳插銷及鏈→鉤舌銷及開口銷→鉤舌→鉤提桿及座→車梯→首尾部試驗車鉤三態作用(檢查圖示如正位圖53、正位圖54)。正位圖53正位圖5423.3質量標準:罐體無漏泄;鉤體、鉤舌無裂損,鉤舌銷無折斷、丟失,開口銷無丟失;鉤鎖鎖腿無折斷,下鎖銷組成配件齊全,位置正確;鉤提桿及座配件齊全、無折斷,鉤提桿座無裂損,鉤提桿復位彈簧無折斷、丟失,鉤提桿鏈松余量符合規定;沖擊座無破損,沖擊座鉚釘無折斷、丟失;鉤體支撐座止擋鐵及螺母(鉚釘)、鉚釘無丟失,支撐彈簧無折斷;車鉤防跳插銷及吊鏈無丟失,插設良好;人力制動機配件齊全,無破損、脫落;中梁、牽引梁無裂損;中梁下垂、車體外脹不超限;互鉤差不過限;車列首位端部車鉤三態作用試驗良好。手閘配件細檢查,各部位置須正確;拉桿閘鏈無卡滯,遏制抱閘防火花。四.主要工具、量具序號名稱備注1檢查錘2檢車燈3活口扳手4熒光分車牌5紅外線測溫儀6對講機7檢測樣板8手持機9工具袋五.附件鐵路貨車運用限度1.鐵路貨車車體部分的運用限度序號名稱限度(mm)備注1中梁、側梁下垂空車≤40在兩枕梁之間測量重車≤802敞車車體外脹空車≤80重車≤1503車體傾斜≤754罐車鞍木與罐體局部間隙≤155空敞車端墻板、側墻板、地板、門板破損或腐蝕穿孔≤50×502.鐵路貨車轉向架部分的運用限度序號名稱限度(mm)備注1間隙旁承同一轉向架左右旁承間隙之和2~20鐵路貨車任何一側旁承間隙須大于0,載重280t及以上長大貨物車須大于2mm雙作用彈性上下旁承間隙02雙作用彈性旁承滾子或JC-1旁承尼龍支承板與上旁承間隙>03各垂下品與軌面水平線垂直距離鋼軌內側≥60鋼軌上部垂下品不小于25mm鋼軌外側≥80

3.鐵路貨車輪對部分的運用限度序號名稱限度(mm)備注1車輪輪輞厚度無輻板孔≥23有輻板孔≥242車輪輪緣厚度≥233軸及多軸轉向架的中間輪對除外3車輪輪緣垂直磨耗(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