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山東省名校2025屆高三上學期12月校際聯合檢測試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B-11C-12N-14O-16S-32K-39Mn-55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正確的是A.甲醛中π鍵的電子云輪廓圖:B.的電子式:C.的電子式為Ca2+[H:H]2-D.四溴化碳的空間填充模型:【答案】A【解析】A.甲醛分子中碳為sp2雜化,碳和氧形成一個sp2-pσ鍵,和氫形成2個sp2-sσ鍵,碳的一個未參與雜化的一個p軌道與氧的一個p軌道形成π鍵,π鍵的電子云輪廓圖為:,A正確;B.是缺電子化合物,B提供3個電子與3個Cl分別共用1對電子,電子式為:,B錯誤;C.的電子式為:[H:]-Ca2+[:H]-,C錯誤;D.溴的半徑比碳大,D錯誤;故答案為:A。2.常溫時,已知水可發生自偶電離:,經研究發現也可以發生類似的自偶電離:(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常溫時自偶電離的平衡常數為B.溶液中部分離子濃度大小關系為C.溶液中存在D.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可能發生反應【答案】B【解析】A.的自偶電離:,則其,將其整合為:,A正確;B.水解常數為:,大于,可知碳酸氫鈉以水解為主,溶液顯堿性,則說明電離的碳酸根小于水解產生的氫氧根,正確順序為:,B錯誤;C.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同時存在物料守恒:,兩式消去,可得:,C正確;D.溶液中滴加溶液,與發生雙替換反應生成沉淀、和,D正確;故選B。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3.下列對一些事實的原因描述錯誤的是選項事實原因A在20℃和40℃時,用pH計測得溶液的pH分別為9.66和9.37的水解常數:B向新制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加鄰二氮菲()溶液變為橙紅色,然后再加入等濃度的鹽酸,溶液顏色變淺(與加入等量水比較)與鄰二氮菲配位能力:C在溶液中滴加少量等濃度的溶液,再加入少量等濃度的溶液,先產生白色沉淀,后產生黑色沉淀D室溫下,用pH試紙分別測定濃度均為的和兩種溶液的pH,結合能力比的弱A.A B.B C.C D.D【答案】AC【解析】A.升高溫度,水的電離和亞硫酸根離子的水解均被促進,此時pH值減小說明水的電離促進的程度更大,不能說明的水解常數:,故A錯誤;B.在Fe2+溶液中滴加鄰二氮菲,溶液變橙色,然后再加入酸,溶液顏色變淺,說明H+更易與鄰二氮菲結合,即與鄰二氮菲配位能力:,故B正確;C.反應中硫化鉀過量,在加入硫酸銅溶液一定產生CuS沉淀,所以不能據此說明二者溶度積常數相對大小,故C錯誤;D.的和兩種溶液中,,則的水解程度大于,即結合H+能力比的強,故D正確;答案選AC。4.螢石的主要成分為,常用于冶金、化工和建材三大行業。難溶于水、可溶于鹽酸。常溫下,向濁液中逐滴加入鹽酸,測得在不同pH條件下,體系中(X為或)與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代表與的變化曲線B.的數量級為C.、、三點溶液中均存在D.b點溶液存在:【答案】AD【解析】由電離常數可知,溶液中氟離子濃度為,溫度不變,電離常數不變,則越大,—lg(F—)越小,由溶度積可知,溶液中氟離子濃度越大,越大,則圖中L1代表—lg(F—)與的變化曲線、L2代表與的變化曲線;由圖可知為1時,溶液中氟離子的濃度為10—2.2mol/L、鈣離子濃度為10—5.8mol/L,則氟化鈣的溶度積為10—5.8×(10—2.2)2=10—10.2。A.由分析可知,圖中L1代表—lg(F—)與的變化曲線、L2代表與的變化曲線,故A錯誤;B.由分析可知,氟化鈣的溶度積為10—10.2,數量級為10—11,故B正確;C.a、b、c三點溶液中均存在電荷守恒關系2c(Ca2+)+c(H+)=c(F—)+c(OH—)+c(Cl—)和物料守恒關系2c(Ca2+)=c(F—)+c(HF),整合兩式可得:c(H+)—c(OH—)=c(Cl—)—c(HF),故C正確;D.由圖可知,b點溶液中小于0,則溶液中氫氟酸的濃度小于氫離子濃度,故D錯誤;故選AD三、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5.利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一定溫度下在不同pH的體系中的可能產物。下圖中部分曲線表示體系中所有含A微粒的摩爾分數與pH的關系,部分曲線的離子濃度關系符合和。已知:,均為難溶物,是一種多元酸,起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________代表的溶解平衡曲線(填寫“曲線Ⅰ”或“曲線II”),并計算的________;(2)初始狀態b點發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平衡后溶液中存在:________(填“”、“”或“”)(3)由圖計算可得=________;(4)用已知濃度的標準溶液NaOH滴定未知濃度的溶液,應選擇________溶液作為指示劑,其滴定終點的現象為________;(5)向溶液中滴加過量NaOH溶液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答案】(1)①.曲線Ⅰ②.10-10(mol/L)3(2)①.②.>(3)104(4)①.酚酞②.當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時,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紅色,且半分鐘之內不褪色(5)【解析】(1)由可得,,呈線性關系,故曲線Ⅰ代表溶解平衡曲線,曲線Ⅱ表示的溶解平衡曲線;由圖可得,a點的值為,則,a點對應的,代入;(2)b點在曲線Ⅱ下方,則,且該點對應的下,主要存在的含A的微粒為,故發生的主要反應為:;平衡后含A的物質為:,由物料守恒可知>;(3)由圖可得,當時,,當時,,則(4)用滴定溶液時,恰好生成時,溶液顯堿性,故用酚酞做指示劑;滴定終點的現象為:當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時,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紅色,且半分鐘之內不褪色;(5)由圖可知,在溶液中只存在三種含A的微粒,且為弱酸,故為二元酸,則與過量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6.催化重整(DRM)反應對實現“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DRM發生的反應如下:反應Ⅰ:反應Ⅱ:反應Ⅲ:反應Ⅳ:已知:①、、、的標準摩爾生成焓()分別為、、、;②生成碳單質的反應稱為積碳反應,消耗碳單質的反應稱為消碳反應,且催化劑的活性會因積碳而降低;(1)________在100kPa下,以和的起始總物質的量為2.0kmol,分別為0.5、1.0、2.0和3.0投料,反應溫度對積碳量的影響如圖1所示;其中當時,、發生上述反應達平衡時氣體物質的量隨溫度的變化如圖2所示。(2)在、時,積碳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3)的曲線是________(填“a”、“b”或“c”);(4)曲線e表示的物質是________(填化學式),625°C反應Ⅳ的壓強平衡常數________kPa(保留小數點后一位有效數字)。(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A.平衡后,移除部分積碳,反應Ⅲ向右移動B.溫度一定時,增大投料比,有利于減少積碳C.若催化劑M優于催化劑N,說明在使用催化劑N時積碳量一定較少D.反應隨溫度升高,平衡常數K逐漸增大(6)結合圖1、2,在1273K時按投料時,d、e曲線幾乎達到最大值的原因是_______。【答案】(1)+41(2)溫度升高對反應Ⅲ的促進程度比對反應Ⅳ的促進程度大(3)c(4)①.CO②.17.9kPa(5)BD(6)圖1中曲線c在1273K時積碳幾乎為零,則主要發生反應Ⅰ,溫度升高反應Ⅰ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產物、CO增多【解析】(1)、、、的標準摩爾生成焓()分別為、、、,=+--)=。(2)根據反應Ⅲ:、反應Ⅳ:均為吸熱反應,在、時,積碳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溫度升高對反應Ⅲ的促進程度比對反應Ⅳ的促進程度大;(3)結合圖像中時積碳量最高,其分別為1.0、2.0和3.0時降低,說明隨著CO2的量增多,積碳量減少,故的曲線是c;(4)根據圖像信息,隨著溫度升高,H2O的物質的量逐漸降低,CH4的物質的量先增大后減少,說明反應I生成氫氣,影響反應Ⅲ,故反應I為吸熱反應,反應Ⅱ為吸熱反應,且反應Ⅳ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H2和CO的物質的量增大,由C和H元素守恒可知,H2的物質的量比CO大,則d表示的物質是H2,e表示的物質是CO;初始投料,時,,,由H元素守恒可知,反應Ⅳ;(5)A.積碳為固體,平衡后,移除部分積碳,反應Ⅲ不移動,A錯誤;B.根據圖象隨著CO2的量增多,積碳量減少,故溫度一定時,增大投料比,有利于減少積碳,B正確;C催化劑只改變反應速率,不能改變積碳量,即使催化劑M優于催化劑N,使用催化劑N時積碳量也不會減少,C錯誤;D.反應Ⅲ:,則甲烷的標準摩爾生成焓為,反應熱生成物標準摩爾生成焓之和-反應物標準標準摩爾生成焓之和,則反應-393+0-(-75)-2×(-242)=+166kJ/mol,即該反應為吸熱反應,隨溫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K逐漸增大,D正確;故選BD。(6)結合圖1、2,在1273K時按投料時,d、e曲線幾乎達到最大值的原因是圖1中曲線c在1273K時積碳幾乎為零,則主要發生反應Ⅰ,溫度升高反應Ⅰ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產物、CO增多。山東省名校2025屆高三上學期12月校際聯合檢測試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B-11C-12N-14O-16S-32K-39Mn-55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正確的是A.甲醛中π鍵的電子云輪廓圖:B.的電子式:C.的電子式為Ca2+[H:H]2-D.四溴化碳的空間填充模型:【答案】A【解析】A.甲醛分子中碳為sp2雜化,碳和氧形成一個sp2-pσ鍵,和氫形成2個sp2-sσ鍵,碳的一個未參與雜化的一個p軌道與氧的一個p軌道形成π鍵,π鍵的電子云輪廓圖為:,A正確;B.是缺電子化合物,B提供3個電子與3個Cl分別共用1對電子,電子式為:,B錯誤;C.的電子式為:[H:]-Ca2+[:H]-,C錯誤;D.溴的半徑比碳大,D錯誤;故答案為:A。2.常溫時,已知水可發生自偶電離:,經研究發現也可以發生類似的自偶電離:(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常溫時自偶電離的平衡常數為B.溶液中部分離子濃度大小關系為C.溶液中存在D.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可能發生反應【答案】B【解析】A.的自偶電離:,則其,將其整合為:,A正確;B.水解常數為:,大于,可知碳酸氫鈉以水解為主,溶液顯堿性,則說明電離的碳酸根小于水解產生的氫氧根,正確順序為:,B錯誤;C.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同時存在物料守恒:,兩式消去,可得:,C正確;D.溶液中滴加溶液,與發生雙替換反應生成沉淀、和,D正確;故選B。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3.下列對一些事實的原因描述錯誤的是選項事實原因A在20℃和40℃時,用pH計測得溶液的pH分別為9.66和9.37的水解常數:B向新制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加鄰二氮菲()溶液變為橙紅色,然后再加入等濃度的鹽酸,溶液顏色變淺(與加入等量水比較)與鄰二氮菲配位能力:C在溶液中滴加少量等濃度的溶液,再加入少量等濃度的溶液,先產生白色沉淀,后產生黑色沉淀D室溫下,用pH試紙分別測定濃度均為的和兩種溶液的pH,結合能力比的弱A.A B.B C.C D.D【答案】AC【解析】A.升高溫度,水的電離和亞硫酸根離子的水解均被促進,此時pH值減小說明水的電離促進的程度更大,不能說明的水解常數:,故A錯誤;B.在Fe2+溶液中滴加鄰二氮菲,溶液變橙色,然后再加入酸,溶液顏色變淺,說明H+更易與鄰二氮菲結合,即與鄰二氮菲配位能力:,故B正確;C.反應中硫化鉀過量,在加入硫酸銅溶液一定產生CuS沉淀,所以不能據此說明二者溶度積常數相對大小,故C錯誤;D.的和兩種溶液中,,則的水解程度大于,即結合H+能力比的強,故D正確;答案選AC。4.螢石的主要成分為,常用于冶金、化工和建材三大行業。難溶于水、可溶于鹽酸。常溫下,向濁液中逐滴加入鹽酸,測得在不同pH條件下,體系中(X為或)與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代表與的變化曲線B.的數量級為C.、、三點溶液中均存在D.b點溶液存在:【答案】AD【解析】由電離常數可知,溶液中氟離子濃度為,溫度不變,電離常數不變,則越大,—lg(F—)越小,由溶度積可知,溶液中氟離子濃度越大,越大,則圖中L1代表—lg(F—)與的變化曲線、L2代表與的變化曲線;由圖可知為1時,溶液中氟離子的濃度為10—2.2mol/L、鈣離子濃度為10—5.8mol/L,則氟化鈣的溶度積為10—5.8×(10—2.2)2=10—10.2。A.由分析可知,圖中L1代表—lg(F—)與的變化曲線、L2代表與的變化曲線,故A錯誤;B.由分析可知,氟化鈣的溶度積為10—10.2,數量級為10—11,故B正確;C.a、b、c三點溶液中均存在電荷守恒關系2c(Ca2+)+c(H+)=c(F—)+c(OH—)+c(Cl—)和物料守恒關系2c(Ca2+)=c(F—)+c(HF),整合兩式可得:c(H+)—c(OH—)=c(Cl—)—c(HF),故C正確;D.由圖可知,b點溶液中小于0,則溶液中氫氟酸的濃度小于氫離子濃度,故D錯誤;故選AD三、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5.利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一定溫度下在不同pH的體系中的可能產物。下圖中部分曲線表示體系中所有含A微粒的摩爾分數與pH的關系,部分曲線的離子濃度關系符合和。已知:,均為難溶物,是一種多元酸,起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________代表的溶解平衡曲線(填寫“曲線Ⅰ”或“曲線II”),并計算的________;(2)初始狀態b點發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平衡后溶液中存在:________(填“”、“”或“”)(3)由圖計算可得=________;(4)用已知濃度的標準溶液NaOH滴定未知濃度的溶液,應選擇________溶液作為指示劑,其滴定終點的現象為________;(5)向溶液中滴加過量NaOH溶液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答案】(1)①.曲線Ⅰ②.10-10(mol/L)3(2)①.②.>(3)104(4)①.酚酞②.當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時,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紅色,且半分鐘之內不褪色(5)【解析】(1)由可得,,呈線性關系,故曲線Ⅰ代表溶解平衡曲線,曲線Ⅱ表示的溶解平衡曲線;由圖可得,a點的值為,則,a點對應的,代入;(2)b點在曲線Ⅱ下方,則,且該點對應的下,主要存在的含A的微粒為,故發生的主要反應為:;平衡后含A的物質為:,由物料守恒可知>;(3)由圖可得,當時,,當時,,則(4)用滴定溶液時,恰好生成時,溶液顯堿性,故用酚酞做指示劑;滴定終點的現象為:當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時,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紅色,且半分鐘之內不褪色;(5)由圖可知,在溶液中只存在三種含A的微粒,且為弱酸,故為二元酸,則與過量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6.催化重整(DRM)反應對實現“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DRM發生的反應如下:反應Ⅰ:反應Ⅱ:反應Ⅲ:反應Ⅳ:已知:①、、、的標準摩爾生成焓()分別為、、、;②生成碳單質的反應稱為積碳反應,消耗碳單質的反應稱為消碳反應,且催化劑的活性會因積碳而降低;(1)________在100kPa下,以和的起始總物質的量為2.0kmol,分別為0.5、1.0、2.0和3.0投料,反應溫度對積碳量的影響如圖1所示;其中當時,、發生上述反應達平衡時氣體物質的量隨溫度的變化如圖2所示。(2)在、時,積碳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3)的曲線是________(填“a”、“b”或“c”);(4)曲線e表示的物質是________(填化學式),625°C反應Ⅳ的壓強平衡常數________kPa(保留小數點后一位有效數字)。(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A.平衡后,移除部分積碳,反應Ⅲ向右移動B.溫度一定時,增大投料比,有利于減少積碳C.若催化劑M優于催化劑N,說明在使用催化劑N時積碳量一定較少D.反應隨溫度升高,平衡常數K逐漸增大(6)結合圖1、2,在1273K時按投料時,d、e曲線幾乎達到最大值的原因是_______。【答案】(1)+41(2)溫度升高對反應Ⅲ的促進程度比對反應Ⅳ的促進程度大(3)c(4)①.CO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手車買賣合同協議書
- 商場專柜協議合同
- 水電合同協議模板
- 窗紗供貨合同協議
- 四方協議合同范本
- 了斷員工合同協議
- 私人合伙協議合同
- 供貨合同補充協議書范本
- 協議轉讓房產合同怎么寫
- 個人讓利協議合同
- 2024年高中英語學業水平測試及答案
- 日常安全生產檢查記錄表格
- 第二講舊石器時代課件
- GB/T 12227-2005通用閥門球墨鑄鐵件技術條件
- GA/T 1769-2021移動警務PKI系統總體技術要求
-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 (更新版)中國移動政企行業認證題庫大全-下(判斷題匯總)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日間手術管理信息化實踐與發展
- 2021年湖北理工學院輔導員招聘考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消防設備設施維護保養臺賬
- 普通沖床設備日常點檢標準作業指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