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記》課件-【知識精研】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1頁
10《小石潭記》課件-【知識精研】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2頁
10《小石潭記》課件-【知識精研】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3頁
10《小石潭記》課件-【知識精研】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4頁
10《小石潭記》課件-【知識精研】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石潭記柳宗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三峽》酈道元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吳均《與朱元思書》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紙上的山水。——林語堂1、積累文言實詞,概括文章內容。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3、結合背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學習目標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東(現在山西芮城、運城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作者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元宗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后,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小石潭記》即在此背景下寫成。(《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寫作背景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分類:碑記、游記、雜記、筆記。“小石潭”點明了文中作者一行人游覽的地點,也是本文寫作對象。題目點名明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文體知識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ɡ)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搖綴,參差(cēncī)/披拂(pīfú)。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jì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愴(qiǎochuànɡ)/幽邃(suì)。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ɡōnɡ)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疏通文意自己先試著根據注釋疏通字意,再圈點勾畫出疑難詞句,小組內質疑,記錄不能解決的難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帶的玉珮、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名作狀,向西竹林感到快樂發出的聲響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在下面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涼。砍伐格外清涼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小潭)以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一整塊靠近成為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遮掩、纏繞、搖動、連綴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大約表約數在空中依托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透射映愣住的樣子忽然輕快敏捷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動也不動;又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往來迅速,好像在和游人互相逗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像北斗星那樣若隱若現像蛇那樣那像狗牙一樣代溪水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爬行,忽明忽暗,忽隱忽現。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圍繞寂靜寥落使……凄涼憂傷的樣子幽靜深遠因為凄清停留代這景致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幽深極了,令人感到憂傷。因為這里的環境過于凄清,不能夠長時間停留,(我)于是記下了這番景致就離開了。疏通文意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從隨從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來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文本研讀

1、細讀文章第一段,作者用了哪些動詞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有什么作用?細讀文章第一段,作者用了哪些動詞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有什么作用?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現小石潭的經過。作用: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2、再讀1-3段,作者寫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小石潭記發現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游魚:活潑

潭水:清澈透明皆若空游無所依溪身(流):曲折蜿蜒岸勢:參差不齊竹子:成片潭水:清澈潭石:奇形怪狀樹藤:青翠茂密源頭:神秘正面描寫排比側面描寫動靜結合,情景交融比喻,動靜結合比喻移步換景移步換景:是游記最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視點(即立足點和觀察點),按照地點的轉移和一定的視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敘述和說明下來。移步換景法一般適合于游記或參觀記,描寫景物時,人走景移,隨著觀察點的變換,不斷展現新畫面。情景交融:指文藝作品中環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結合得很緊密。

3、找出體現作者情感的語句。4、“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找出體現作者情感的語句。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②“似與游者相樂。”③“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4、“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起到揭示全文主旨,畫龍點睛的作用。由景生情,寓情于景,抒發作者在寂寞處境中孤凄悲涼的情感。聯系作者生平,說說柳宗元來游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凄”?柳宗元出生在“奉儒守官”的官宦家庭。柳氏家族曾有著輝煌的歷史。北朝時,柳氏與薛姓、裴姓并稱“河東三著姓”。唐高宗時期,柳氏一族同時官居尚書省的就達二十多人。高宗以后的百余年間,家道中落。柳宗元以祖上的地位和榮耀為榮,表現出了強烈的重振柳氏宗族的愿望和對功名的追求。家族榮光重振吾宗少有大志才華卓著始仆之志學也,甚自尊大,頗慕古之大有為者。——柳宗元《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俊杰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二十一歲登進士第二十六歲通過了博學宏詞科考試青年才俊仕途順暢二十六歲集賢殿書院正字從九品上二十九歲京兆府藍田縣尉正九品下三十一歲監察御史里行正八品上三十三歲禮部員外郎正六品上參與革新慘遭失敗順宗永貞元年(805年)柳宗元三十三歲與好友劉禹錫等以極高的政治熱情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集團。在短短的四五個月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政局為之一新。但就在同年八月,順宗被迫禪位給憲宗,革新失敗。戴罪之身朝廷棄兒三十三歲-四十二歲被貶永州(今湖南永州)

十年拘囚四十二歲-四十七歲被貶柳州(今廣西柳州)

客死柳州從仕途平順到貶謫遠遷的巨大落差從前途無量到前路未卜的巨大煎熬從渴望重振宗族到愿望落空的無限惆悵還不止如此……為何由樂轉悲?母親盧氏于永貞元年冬隨兒柳宗元到永州,一路凄風苦雨,車船顛簸,飽經艱辛。到永州后,水土不服,生活不適,不久就染病在身,不幸于當年五月病故于龍興寺。母親病故,柳宗元深感是受到自己貶官南荒的牽累。他悲痛萬分,在為母親的祭文中說:

“窮天下之聲,無以舒其哀矣。盡天下之辭,無以傳其酷矣。”母親因己受累之深重的悲哀與自怨。以是兀兀忘行,尤負重憂,殘骸余魂,百病所集,痞結伏積,不食自飽。或時寒熱,水火互至,內消肌骨,非獨瘴癘為也。——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身體每況愈下,精神郁郁寡歡。從仕途平順到貶謫遠遷的巨大落差從前途無量到前路未卜的巨大煎熬從渴望重振宗族到愿望落空的無限惆悵母親因己受母親因己受累之深重的悲哀與自怨。身體每況愈下,精神郁郁寡歡。為何由樂轉悲?悲是他生活的主調,一經凄清之景觸發,悲又上心頭。柳宗元小石潭相似點?被拋棄的人被忽略的景剛正不阿清澈透明同病相憐經歷坎坷潭岸曲折“樂”

“憂”因自然之美而“樂”,是暫時的。因個人遭遇而“憂”,是持久的。

《小石潭記》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以寫景取勝。作者以細致入微的手法,通過形象的比喻,對潭水、巖石、藤蔓、竹樹、游魚等進行生動刻畫,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隱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達到高度的和諧和統一。文章先寫所見景物,再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后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被貶謫的心常常憂傷悲涼,欲求解脫卻又無法解脫,小石潭氣氛恰當地傳達出作者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全文形似寫景,實則寫心,往往寥寥幾筆,神形兼備,各盡其妙。小結一、一詞多義全石以為底

為坻,為嶼

作為成為、形成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知其源明滅可見

副詞,大約可以助動詞,能夠文言知識積累全石以為底

卷石底以出以其境過清

介詞,用承接,不譯由于、因為水尤清冽

其境過清

清澈冷清西南而望

記之而去

表修飾表承接二、詞類活用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2.下見小潭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下面。3.皆若空游無所依名詞作狀語,在空中。4.日光下澈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5.斗折蛇行名詞作狀語,斗,像北斗星那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