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蘇省各市中考語文卷【文言文閱讀題】匯集_第1頁
2023年江蘇省各市中考語文卷【文言文閱讀題】匯集_第2頁
2023年江蘇省各市中考語文卷【文言文閱讀題】匯集_第3頁
2023年江蘇省各市中考語文卷【文言文閱讀題】匯集_第4頁
2023年江蘇省各市中考語文卷【文言文閱讀題】匯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江蘇省各市中考語文卷【文言文閱讀題】匯集一、對比閱讀(2023·江蘇蘇州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根據文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交代了經常做木材生意的軍吏徐彥成,在信州的汭口場陷入了“無木可市”的困境。B.“吾有木在山中,明當令出也”“至吳,當獲善價”,這兩句話隱隱流露出少年神異的一面。C.文末敘寫徐彥成專程到汭口去拜訪少年,發現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華麗住宅都不見了蹤影。D.本文所敘故事有類于蒲松齡的“志異”,以現代的眼光看,事雖荒唐但不無勸人為善的意義。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1)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價廉。(2)向之木,吾所賣,今以此贈君。4.徐彥成為什么會一再得到少年的幫助?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2023·江蘇淮安·統考中考真題)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甲】優孟,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湊以棗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樟①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優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王曰:“何如?”對曰:“臣請以雕玉為棺,文梓②為,發甲卒為穿壙③,老弱負土,齊趙陪位于前,韓魏翼衛其后,廟食太牢④,奉以萬戶之邑。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為之奈何?”優孟曰:“請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為槨,銅歷⑤為棺,赍⑥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腸。”于是王乃使以馬屬⑦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節選自《史記·滑稽列傳》,有改動)【注】①棺槨(guǒ):內棺和外棺。②文梓:紋理細致的梓木。③穿壙(kuàng):挖掘墓穴。④太牢:牛、羊、豬各一頭,是最高的祭禮。⑤歷:通“鬲”,似鼎炊具。⑥赍:通“劑”,調配。⑦屬:交付,委托。【乙】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選自《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5.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一處)馬

也6.解釋文中加點詞語。①老弱負土②諸侯聞之③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④請循其本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左右爭之,以為不可。②子非魚,安知魚之樂?8.【甲】文中楚莊王對待死馬的處理方式前后有何不同?9.請分別指出優孟和莊子語言的高妙之處,并加以闡述。(2023·江蘇常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乙】吳君①,志學而工詩,家有山林之樂,隱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師也,其稱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吾竊喜焉,而不知其說,請為我言其故。”余應之曰:“子居于江,亦嘗觀于江乎?秋雨時至,溝渠盈滿,眾水既發,合而為一,汪溢塞谷,沒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浩然物莫能支。子試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無求于深,無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②,不為易③而勇,不為險而怯。故其發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簡居以養其心,足乎內而無待乎外④。止則莫之測⑤,行則莫之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憂。行乎患難而不屈,臨乎得失而不懼。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選自蘇轍《吳氏浩然堂記》,有刪改)[注釋]①吳君:蘇轍的朋友。②因物:順應著外物變化。③易:容易(河道平坦)。④足乎內而無待乎外:內心充足,不期待外在。⑤測:揣測到他的內心。10.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1)有仙則名:

(2)隱居不仕:

(3)吾竊喜焉:

(4)襄丘陵:

1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1)可以調素琴,閱金經。(2)子居于江,亦嘗觀于江乎?12.在“設計自己的書房”活動中,小文同學一心追求:內部設施要“高大上”,書房名稱要“博眼球”。請你依據甲、乙兩文的內容給小文寫一段勸誡的話。13.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表明作者經常跟富貴之家、高雅之士來往交流。B.乙文“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意在突出水造成的災害之重。C.甲文最后一句采用反問,乙文最后一句運用雙重否定,都起到了強調作用。D.甲、乙兩文都以作者自己的居室為寫作對象,風格粗獷豪放。(2023·江蘇南通·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獨游狼山記[宋]劉弇①白狼五山②,距通州城南十里。五山者,有以仙蛻其上者曰女仙山,有以闔廬曩軍其傍者曰軍山,有以形銳且中罅者,曰劍脊,曰馬鞍。至臨以廟宇,則號寶塔山,有好事者,謂狼嘗擾而居也。元豐四年冬,弇巡田于山旁,至則求觀所謂五山者。至狼山,自堂折而少北,道左閣曰棲云,庵曰海桐,亭曰半山,曰望江,皆森然谽③豁,可蔭以休。方是時,朝日初上,瞳昽④如躍金。排天決云,吞嚼淮吳。稻畦葭澤,潮汐上下,疏篁茂木……皆得于轉瞬之頃。于是忽疑從樊籠⑤出,而思古人之所謂登泰山而小天下者,亦宜有是。劍脊、馬鞍二山,游者罕至。軍山宜山茶花,號多蕨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或曰嫗有自龍舒來者,年七十余,獨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山有拇指、鞭痕,皆著石。或云秦始皇履是山,且鞭之以投海中。有僧語余曰:“今之山跗⑥,雖皆平陸,然前五十載,海也。其深蓋碇⑦絲千尋莫能測。”余聞而異焉。然五山當潮波撼一方,臨高而覺宇宙之博大,指陸而駭溟海之變化。故攬其勝,作《獨游狼山記》。(選自《名山勝概記》,有刪改)[注釋]①劉弇:宋代元豐年間進士。1081年途經狼山,寫下我國歷史上第一篇記狼五山之勝的游記。②白狼五山:即女仙山、軍山、劍脊山、馬鞍山和寶塔山。③谽(hān):指山谷空而大。④瞳昽:形容太陽初升由暗而明。⑤樊籠:比喻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⑥山跗(fū):山腳。⑦碇(dìng):船停泊時沉在水中以固定船身的石墩。14.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或

山15.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1)方是時:

(2)游者罕至:

(3)有僧語余曰:

(4)余聞而異焉:

16.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有好事者,謂狼嘗擾而居也。17.文章引述“嫗有自龍舒來者”這一傳說,有何作用?18.作者一邊記述所見所聞,一邊表達自己的感受。請找出作者表達感受的一處文字,并說說你的理解。(2023·江蘇無錫·統考中考真題)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力農。父和,能節食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拾薪為燭,調習達旦,不寐。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飛學射于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于其家。父義之,曰:“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四年,兀術攻常州,宜興令迎飛移屯焉。盜郭吉聞飛來,遁入湖,飛遣王貴、傅慶追破之,又遣辯士馬皋、林聚盡降其眾。有張威武者不從,飛單騎入其營,斬之。避地者賴以免,圖飛像祠之。金人再攻常州,飛四戰皆捷;尾襲于鎮江東,又捷;戰于清水亭,又大捷。兀術趨建康,飛設伏牛頭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全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兀術次龍灣,飛以騎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兀術奔淮西、遂復建康。飛奏:“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靜守,仍益兵守淮,拱護腹心。”帝嘉納。兀術歸,飛邀擊于靜安,敗之。(選自《宋史·岳飛傳》,有刪改)19.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尤好《左氏春秋》(喜愛)

B.父義之(認為……合乎正義)C.宜興令迎飛移屯焉(駐扎)

D.仍益兵守淮(更加)20.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能節食以濟饑者”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B.不以物喜C.策之不以其道

D.徐以杓酌油瀝之21.翻譯下列句子。(1)飛學射于周同,盡其術。(2)兀術奔淮西,遂復建康。22.有學者稱,無錫宜興是岳飛的“第二故鄉”,是“岳家軍”的發祥地。宜興還有岳飛的衣冠冢,有關部門擬在衣冠冢旁設立四個彰顯岳飛形象的宣傳欄,第一欄取名為“出生神奇”。請依據選段,擬寫另外三個欄目的名稱。欄目一:出生神奇欄目二:欄目三:欄目四:(2023·江蘇鎮江·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甲】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齊威王來朝。是時周室微弱,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天下以此益賢威王,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①,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②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我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是子厚幣③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進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齊威王、魏惠王會田④于郊。惠王曰:“齊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惠王曰:“寡人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有檀子、盼子、黔夫、種首,此四臣者,將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慚色。(選自《資治通鑒·周紀》,有刪改)【注釋】①給(jī):充足,豐足。②阿:即東阿縣,③幣:財物,貨幣,④田:打獵。2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①時時而間進(

)

②天下以此益賢威王(

)③毀言日至(

)

④人民貧餒(

)2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①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②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25.【乙】文中齊威王的哪些行為也可謂是“戰勝于朝廷”?26.兩文均通過對比來表現齊威王。請舉兩例并加以說明。(2023·江蘇宿遷·中考真題)【甲】春題湖上注白居易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此詩作于長慶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屆滿之時。【乙】錢塘湖石記錢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條,具列如下:錢塘湖北有石函①,南有筧②。凡放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十五余頃;每一復時③,可溉五十余頃。先須別選軍吏二人,與本所由④田戶,據頃畝,定日時,量尺寸,節限而放之。若歲旱,百姓請水,須令經州陳狀,刺史自便押帖⑤,即日與水。若待狀入司,符下縣,縣帖鄉,鄉差所由,動經旬日,雖得水,而旱田苗無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即瀕湖千余頃田無兇年矣。自錢塘至鹽官界,應溉夾官河⑥田,須放湖入河,從河入田。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溉田畢卻還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數尺,水亦隨加,即不啻足矣。脫或水不足,即更決臨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予在郡三年,仍①歲逢早,湖之利害,盡究其由。恐來者要知,故書于石。長慶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記。(選自《白氏長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刪節)【注】①石函:石函橋、石函閘。②筧:筧決湖。③復時:一晝夜,即二十四小時。④所由:官名,唐代一般指胥吏及差役。⑤押帖:書面說明。⑥官河:文中指運河。⑦仍:連續。27.朗誦甲詩頷聯,你認為要重讀的字(或詞)是:上句

,下句

。(限各寫一個)原因是:

。28.請發揮想象,用生動的文字描繪甲詩頸聯所展現的畫面。29.后人評論甲詩“言外正有余情”,請用簡潔的語言分析作者表達的感情。30.請用“/”為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限三處)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溉田畢卻還本水尺寸31.請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乙文中加點的字。方法指引文中語句字詞解釋【課內遷移】具答之(《桃花源記》)具列如下具:(1)【成語推斷】望塵莫及而旱田苗無所及也及:(2)【借助字形】“決”小篆字形為。《說文·水部》:“決,行流也。從水,從夬。”夬,分決也,有所破壞決裂。即更決臨平湖決:(3)32.翻譯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即瀕湖千余頃田無兇年矣。33.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嘗求古仁人之心”。根據上面的詩文,聯系下列材料,探究白居易有著怎樣的“古仁人之心”。(1)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疏浚錢塘湖,筑堤修閘,灌溉良田千頃;疏浚六井,保障居民生活用水。(2)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2023·江蘇徐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一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延陵季子將西聘①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②。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于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選自劉向《新序》【乙】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③吾心哉!”(選自司馬遷《史記·吳太伯世家》)[注]①聘:古代諸侯之間或諸侯與天子之間派使節問候。②嗣君:繼位的君主。③倍:同“背”,違背。【丙】詠睢寧(明)楊于臣季札報徐君,冢樹掛劍鋒。至今泗水南,高臺遺芳蹤。34.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嗣

劍3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顧反,則徐君死于楚

②始一反焉B.①然吾心許之矣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C.①北遇徐君

②北山愚公者D.①以過徐君

②人恒過,然后能改3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語的解釋。(1)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2)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37.請對【丙】文“至今泗水南,高臺遺芳蹤”作簡要賞析。38.下列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徐君想要季子的寶劍,季子“心許之”,待完成出使任務后即了卻心愿。“季子掛劍”是誠信的象征,也是一座友情與仁義的豐碑。B.兩千多年來,包括司馬遷、劉向、楊于臣在內的許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記述或提到過季子的事跡,由此可見“季子掛劍”的文化影響。C.【甲】【乙】兩文除了寫季子,還寫了從者,從者的言行既對季子的形象起到了襯托作用,又使情節發展出現起伏。D.同是“季子掛劍”的故事,【甲】文記述最詳盡,【乙】文次之,而【丙】文僅用了“季札報徐君,冢樹掛劍鋒”寥寥十個字,由此可見【甲】文的記述最真實可信。(2023·江蘇泰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嶠,字巨山,趙州人。十五通五經,二十擢進士,累遷為監察御史。武后時,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后因罪貶廬州別駕,卒。嶠富才思,有所屬綴①,人輒傳諷。明皇將幸蜀,登花萼樓,使樓前善《水調》者奏歌,歌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帝慘愴,移時顧侍者曰:“誰為此?”對曰:“故宰相李嶠之詞也。”帝曰:“真才子!”不待曲終而去。嶠前與王勃接,中與崔融齊名,晚諸人沒,為文章宿老,學者取法焉。今集五寸卷,《雜詠詩》十二卷,單題詩一百二十首,張方為注,傳于世。(選自《唐才子傳》)【注】①屬(zhǔ)綴:指寫作。②幸蜀:指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之事。39.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十五通五經(

)

②唯有年年秋雁飛(

)③帝慘愴(

)

④為文章宿老(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故宰相李嶠之詞也

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B.不待曲終而去

言和而色夷(《送東陽馬生序》)C.學者取法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D.傳于世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40.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中

名41.翻譯下列句子。(1)嶠富才思,有所屬綴,人輒傳諷。(2)使樓前善《水調》者奏歌。42.帝慨嘆李嶠為“真才子”,含義豐富,意味深長。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2023·江蘇揚州·統考中考真題)尹昌隆,字彥謙,泰和人。……尚書呂袁方用事,性制忮①。官屬相戒。無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怒不應。移時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宮僚,陰欲樹結,潛蓄無君心。逮下獄。尋遇赦復官。謁震,震溫言接之。入,理前奏,復下錦衣衛獄,籍②其家。陳諤,字克忠,番禺人。永樂中,以鄉舉入太學,授刑科給事中。遇事剛果,彈動無所避。每奏事,大聲如鐘。帝令餓之數日,奏對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見,呼為“大聲秀才”。嘗言事忤③旨,命坎瘞④奉天門,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還職。已,復忤旨。罰修象房。貧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適駕至。問為誰。諤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憐之,命復官。(選自《明史·列傳》,有刪減)注:①[忮(zhì)]剛愎,狠戾。②[籍]抄沒。③[忤]違逆。④[坎瘞(yì)]挖坑掩埋。4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官屬相戒(

)

(2)尋遇赦復官(

)(3)躬自操作(

)

(4)適駕至(

)44.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移

起45.翻譯句子。(1)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2)諤匍匐前,具道所以。46.尹昌隆、陳諤二人的奏對方式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有何不同?(2023·江蘇連云港·統考中考真題)古詩文閱讀課,圍繞“創造之美與文明之光”這一主題,老師選取了下面三篇詩文,請完成下面小題。【甲】陶歌清

龔軾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節選自《龔軾詩集·景德鎮陶歌》)【乙】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鎵,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節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丙】凡造竹紙,其竹以將生枝葉者為上料。節屆芒種,則登山斫伐。截斷五七尺長,就于本山開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其中竹穰形同苧麻樣。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漿,入惶桶①下煮,火以八日八夜為率。歇火一日,揭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內洗凈。其塘底面、四維皆用木板合縫砌完,以防泥污。洗凈,用柴灰漿過,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鋪稻草灰寸許。桶內水滾沸,即取出別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燒滾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爛。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傾入槽內。槽內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許。入紙藥水汁于其中,則水干自成潔白。兩手持簾入水,蕩起竹麻入于簾內。竹料浮簾之頃,水從四際淋下槽內。然后覆簾,落紙于板上,疊積千萬張。數滿則上以板壓。使水氣凈盡流干。然后以輕細銅鑷逐張揭起焙干,揭起成帙。(節選自《天工開物·殺青第十三》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版有刪改)【注釋】①楻桶:大木桶,連同下面受火的鐵鍋在內的木桶。47.下列對甲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白釉青花一火成”指的是燒制青花瓷時,先在瓷坯上繪畫,然后上釉,用火一次性燒成,表明古人高溫制瓷的輕松容易。B.“花從釉里透分明”指的是青色的花紋從釉質里透出,純凈中流露著典雅,青花瓷藍白相間,給人以五彩斑斕的視覺效果。C.后兩句為議論,稱贊青花瓷雖為后天人造,卻像是天地自然生成的那么美妙,表現出對青花瓷工藝由衷的贊美。D.詩歌描繪了中國傳統工藝品青花瓷的制作過程、色澤特點,由虛到實,是一篇既有形象之美又富哲理之味的佳作。4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瞬息可就

(2)有奇字素無備者

(3)則登山斫伐

(4)火以八日八夜為率

49.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50.活板印刷術和造紙術的工藝都非常講究。請根據乙文和丙文畫橫線的語句,完成相應任務。(1)請寫出活板印刷的流程。(2)請寫出紙漿成紙的過程。51.《陶歌》中最能體現制瓷工藝創造力的詩句是哪一句?寫出理由。52.“青花瓷”“活字印刷”“造紙術”,三種“中國創造”推進了世界文明進程,成為“文明之光”。結合文本,發表你的看法。(2023·江蘇鹽城·統考中考真題)古詩文閱讀。班級開展“走近詩人劉禹錫”主題學習活動,請你參與。(24分)[材料一:詩人傳記]劉禹錫,字夢得。貞元九年擢①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入為監察御史。工文章,善五言詩。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錫以名重一時,與之交,叔文每稱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議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錫及柳宗元與議禁中,所言必從。叔文敗,坐貶連州刺史,未至,貶朗州司馬。地居西南夷,土風僻陋舉目殊俗無可與言者。禹錫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詠陶冶性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還,宰相復欲置之郎署。而禹錫作《游玄都觀詠看花君子詩》,語涉譏刺,執政不悅,被貶為播州刺史,后易連州。去京師又十余年,連次數郡,又徙夔州刺史。禹錫晚年與少傅白居易友善,詩筆文章,時無在其右者。常唱和往來,夢得嘗為《西塞山懷古》等詩,江南文士稱為佳作,雖名位不達,公卿大僚多與之交,會昌二年七月卒,贈戶部尚書。(選自《新唐書》《舊唐書》,有刪改)[材料二:詩人作品]◎貶謫期間秋詞(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詞(其二)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②人狂。◎晚年生活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酬樂天詠老見示》)[注釋]①擢(zhuó):提拔,選拔。②嗾(sǒu):使。54.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土

者55.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字(4分)文言語句方法提示釋義善五言詩成語推斷法:多謀善斷(1)_____執政不悅語境推斷法:而禹錫作《游玄都觀詠看花君子詩》,語涉譏刺(2)_____又徙夔州刺史查閱字典法:①遷移;②調動(官職)(3)_____嘗為《西塞山懷古》等詩課內遷移法: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4)_____5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5分)(1)去京師又十余年。(2)雖名位不達,公卿大僚多與之交。57.閱讀材料二“貶謫期間”的兩首詩,完成任務。(6分)(1)發揮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秋詞》(其二)前兩句的畫面。(2分)(2)兩首《秋詞》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分別聯系詩句分析。(4分)58.永貞革新失敗后,與劉禹錫一同被貶的柳宗元寫下了《小石潭記》,請聯系材料二和鏈接材料,分析他們被貶后心境有何不同。(4分)[鏈接材料]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59.通過此次主題學習,你從劉禹錫身上獲得哪些積極的人生啟示?請結合材料作答。(3分)(2023·江蘇南京·統考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拜年[明]文徵明不求見面唯通謁①,名紙②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選自《古詩詞中的傳統節日》,華語教學出版社2020年8月版)送刺③[南宋]周密歲序交賀之禮,不能親至者,每以束刺簽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為常。余表舅吳四丈,性滑稽。適節日無仆可出徘徊門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漫取視之,類皆親故。于是酌之以酒,陰④以己刺盡易之。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吳刺也。異日合并⑤,因出沈刺大束,相與一笑,鄉曲⑥相傳以為笑談。(選自《中國古典散文精選注釋·筆記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版,有刪減)【注】①謁:名帖,類似于后來的名片。②名紙:指裝飾名貴的名帖,③刺:名帖。最早無紙,名帖都是用竹木削成,所以稱“刺”。④陰:暗地。⑤合并:集會。⑥鄉曲:鄉里。60.對詩文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詩文中的“謁”和“刺”,名稱不同,但用途相似。B.因為嫌棄文徽明家中簡陋,所以友人“不求見面”。C.收到滿屋的名帖之后,文徽明扔掉了其中的大部分。D.為了感激吳四丈的盛情款待,沈仆主動答應送名帖。61.給文中畫直線句子加標點,正確的一項是(

)A.適節日無仆,可出徘徊門,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B.適節日無仆可出徘,徊門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C.適節日無仆可出,徘徊門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D.適節日無仆可出,徘徊門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62.翻譯文中畫線句子。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吳刺也。63.為表達節日祝福,古人遍投名帖,今人群發信息。這種現象你怎么看?參考答案:1.C2.C

3.(1)過了一兩天,果然(從山里)運來了大批的木材,質量好而價格便宜。(2)先前的木材,是我賣給您的,今天把這(四塊杉板)送給您。

4.樂于助人:徐彥成以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