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1頁
四川省瀘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2頁
四川省瀘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3頁
四川省瀘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4頁
四川省瀘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瀘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蔡元培先生曾說:美育,是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中國人對美,總有著無盡的推崇。

儒家追求思無邪的雅正之美,道家崇尚平淡天真的樸素之美;以墨當色、計白當黑的國畫里,

藏著中國特有的含蓄之美。審美,聽起來抽象,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中有更直

觀的詮釋,訴說著審美的意趣。

人,要有審美之心。美學大師朱光潛說:人所以異于其他動物,就是在飲食男女之外,

還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便是尚美的民族,對美的追求和

思考,多傳承于自然哲學思維。若生活中再無美學,人這一生是否太過潦草。生活不一定要

鮮艷,但要有屬于自己的色彩,只有懂得了審美,才能重塑自我,不枉來人間一趟。一個人

有了審美之心,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加有趣,看似無用之物、無心之作,卻讓我們永葆善睞明

眸。

自然,山水之美。中國人對大自然的喜愛,或許是骨子里的天性。蘇東坡在《赤壁賦》

中寫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

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皆自然之美,亦屬文人之雅

致,自古便是中國人不可放棄的生活哲學,也正是審美與生活的結合。

這些耳熟能詳?shù)脑娫~,寫盡了中國人的一生所愿,有時雖不能至,亦是心向往之。山

水之間總是最理想的生活之地,古往今來卻是少有人實現(xiàn),因此,這念想便寄托于庭院。植

幾株時令花草,隨季節(jié)盛放、隨時間衰敗,滿眼都是自然風光。讓人雖身居喧囂鬧市,心卻

生出山林之想。青山綠水、幽林美舍,是中國人最高的生活美學,這些山水田園、林泉勝境,

浸潤著中國人的內(nèi)心。

煙火,生活之美。元代趙顯宏《滿庭芳》詞云:一家老幼無牽掛,恣意喧嘩。新糯酒

香橙藕芽,錦鱗魚紫蟹紅蝦。杯盤罷,爭些醉煞,和月宿蘆花。煙火氣,不是轉瞬即逝的燦

爛,而是細水長流的淡然。有句話說,深夜的烈酒,不如清晨的一碗粥。人間最深入人心、

最難舍難分的,是煙火氣。煙火氣,人間最綿長的滋味。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是最平凡的生

活,也是最有詩意的生活……林語堂說:構成人生的,更多是且將新火試新茶的尋常煙火,

平常小事。煙火氣,離不開三餐一宿、瑣細繁亂、煙熏火燎,更離不開安安分分、知足常樂、

寒來暑往。但這難道不是每個人必然會經(jīng)歷,也最終會皈依的真實嗎?

詩人顧城說得好:美是唯一的真實,當它到來時,一切都形同虛設。審美,是一生的

修行。它流淌于生活的每一個縫隙中,需要用心去體會。希望在你匆匆的人生旅途中,能以

美為信仰,活出一生明媚光景。

(菖蒲草堂《中國人的審美,雅致而充滿煙火氣》,有刪減)

材料二:

美育最重要的價值是培養(yǎng)有審美修養(yǎng)的人。語文是人文學科,通過語言的學習,審美

主體不僅能夠了解文本知識,更能感受到字里行間所蘊含的喜怒哀樂。語文的審美價值,讓

語文教育充滿了靈動性,使審美主體在美的浸潤中成為擁有高尚情操的人。語文學科蘊含著

豐富的美育資源,為學生的審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學習語文,學生建立了“真、善、

美”的品質(zhì)根基。人文性是語文的根本屬性之一。對語文之美的習得過程是學生體現(xiàn)人文價

值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審美趣味的精神活動。

語文學科功能指向立德樹人實踐,以語文美為審美對象,通過語文教育活動的開展,

幫助學生重新建構審美意識,培養(yǎng)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礎,

學校教育是教育的關鍵。家校融合,構建一個家校共育的第三空間,在教育實踐中關注學生

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從家校融合的視角出發(fā),構建“家校共讀”審美教育實踐。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僅是

學校的教育任務,也是家長的教育任務。學生時時刻刻浸潤在書籍的海洋里,與圣賢對話,

接受人類崇高精神的滋養(yǎng),拓展思維、提升精神境界,讓學生自我賦能,走得更遠。首先,

通過“家校共讀''對學生實施誦讀涵詠,強化學生對語言的審美感知;其次,通過“家校共讀''

對學生實施名著閱讀,豐富學生審美體驗;最后,通過“家校共讀”對學生實施親子對話,提

升學生審美理解。因此,“家校共讀”審美教育實踐,引領學校掀起全校師生共讀的閱讀熱潮;

引領教師認識閱讀對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重要性;引領家長認識到親子閱讀對學生成長的促進作

用,最終能使學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產(chǎn)生對話,讓閱讀成為學生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

構建“家校共美''審美教育實踐,讓學生了解美好的大千世界,讓學生感受自己的花樣

年華,讓學生體悟生活的色彩斑斕。在真實情境中開展語文美育活動,提高學生對自然、社

會美的認識;讓學生聆聽書本以外的聲音,拓展自己的眼界;在實踐的過程中全面提高學生

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自身的綜合審美素養(yǎng)。首先,通過“家校共美''對學生實施紀錄

試卷第2頁,共11頁

片欣賞,拓展學生文本言外之美;其次,通過“家校共美”對學生開展生活美的探索,激發(fā)學

生對生活美的審美熱情;最后,通過“家校共美”對學生實施自然美的研究,激發(fā)學生對自然

美的審美興趣。因此,“家校共美”審美教育實踐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走進生活、走

進社會,讓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nèi)容變得豐富多元。

構建“家校共寫”審美教育實踐,也是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過程。引導學生關注

現(xiàn)實,貼近生活;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樂于表達;引導學生作文如何升格,提高學生

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審美主體積極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審美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

創(chuàng)造美。首先,通過“家校共寫''要求學生從自然、社會尋找寫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察

力;其次,通過“家校共寫''要求作文升格,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評價力;最后,通過“家校共寫”

中“親子共寫”,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因此,“家校共寫”審美教育實踐讓學生養(yǎng)成“讀寫

結合''的習慣。

(陳鳳娟《構建家校協(xié)同的語文美育體系》,有刪減)

1.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美育最重要的價值是培養(yǎng)有審美修養(yǎng)的人,審美離我們并不遙遠,而是與我們的生

活息息相關。

B.人文性和審美性是語文的根本屬性,因此對語文的習得過程就是體現(xiàn)其人文和審美

價值的過程。

C.學生品質(zhì)根基的形成可以由語文學習獲得,通過語文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夠促進學

生全面發(fā)展。

D.中國人最有詩意和最平凡的生活是充滿煙火氣的生活,而最高的生活美學是青山綠

水、幽林美舍。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無論是追求雅正之美的儒家、崇尚樸素之美的道家,還是藏著含蓄之美的國畫,都

充分說明了人人都應該有審美之心。

B.“家校共讀”“家校共美”“家校共寫”的審美教育實踐能夠豐富學生的審美世界,其中“家

校共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C.材料一中借用蔡元培、朱光潛、林語堂和顧城等的論述,既有利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學性和可讀性。

D.材料二以“語文使審美主體在美的浸潤中成為擁有高尚情操的人”為中心論點,多層次

展開論證,有理性思考的光芒。

3.下列不能表明“語文的審美價值”的一項是()

A.“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體現(xiàn)漢字抑

揚頓挫的音韻美。

B.“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為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漢字豐

富的意蘊美。

C.古人說“聽其言觀其行”,即聽一個人的言論還要看他的行為是否符合他的言論,這就

是常說的言行一致。

D.“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孔子的這一觀點揭示了要想成為君子就要文質(zhì)兼?zhèn)洌瑢崿F(xiàn)內(nèi)

在美和外在美的統(tǒng)一。

4.語文學科在構建家校協(xié)同美育體系中有哪些作用?請簡要回答。

5.作為一名新時代高中生,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審美修養(yǎng)?請結合材料概括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轉身離開的司馬光

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51歲的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司馬光,鬧出了一樁大新聞:

在給皇帝講課的經(jīng)筵上,他跟力挺王安石變法的大臣呂惠卿居然因政見不同動手撕扯了起來。

搞得在場的宋神宗都看不下去了,說:“不就是想把事情的對錯搞搞清楚嘛,至于這樣嗎?”

后來,事情傳到宮廷外,這事就變成了“地域黑”——當時流行起了一個段子,叫“一個陜西

人,一個福建子,怎生廝合得著稱“福建子”,是因為呂惠卿是福建泉州人;而“陜西人”,

自然是指司馬光了。

7歲那年,因為機智地以石擊甕,救出落水的小伙伴,他的名字已經(jīng)在京洛一帶為人

傳誦。他入仕也很早,20歲就考取進士甲科,步入官場。從華州判官做起,歷經(jīng)權知豐城

縣事等職,在28歲時做上了大理評事、國子直講。但之后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不同的中

層干部位置上徘徊。直到43歲,他被提拔修起居注,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才有了跟皇

帝直接對話的機會。也是在那一年,在同修起居注的職位上,他遇見了后來一生的對手王安

O

從相知、相惜到分道揚鑲,司馬光對王安石及其著名的熙寧變法的抗爭,在熙寧二年

跟呂惠卿的那場搏擊中達到了巔峰。不久司馬光就再于京城,以閑散官的身份退居洛陽。在

那里,他主編那部后來令他青史留名的大書《資治通鑒》。

司馬光早年所受的教育和仕進之后所獲的機遇,都使他首先想成為的是一個不折不扣

試卷第4頁,共11頁

的高級官員,而不是歷史學家。起初,他有機會蒙宋英宗青眼,編寫后來成為《資治通鑒》

前八卷的《通志》,是為政治服務,即使到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鑒》,此一目標也未曾改變。

司馬光的改變,始于王安石及其改革派對“祖宗家法''的改變,和君主居然下決心支持

這種改變。

對王安石個人,司馬光一直保持著一種相對尊重的態(tài)度。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

王安石在金陵病逝,已回到京城重新執(zhí)掌大權但病入膏肓的司馬光聞訃,還對身邊人說:“介

甫無他,但執(zhí)拗耳。贈恤之典宜厚。''但對王安石變法的二號人物呂惠卿等,司馬光則厭惡

至極,直斥之為陰險小人;他也準確地預判到,呂某得勢后王安石必受其排擠。他把憂慮和

遠見都融進了他主編的《資治通鑒》里,通過經(jīng)筵講史的經(jīng)驗,他認定暫時的帶?由學,去

當一個資治的歷史學家,效果應該比直接在朝廷上跟對手打一架要好得多。

他把以德治國理政放在了十分顯著的位置,把“禮”“信”“誠”等傳統(tǒng)儒家理念提到了相

當高的高度。他對于漢代以來“入主無過舉”(君主永遠不會做錯事)的流俗之說,作了無情

的批判,認為正確的做法是“為人君者,固不以無過為賢,而以改過為美也他同時從切身

經(jīng)驗出發(fā),強調(diào)“為政之要,莫過于用人

在具體編纂過程中,司馬光對史料的擇取,也無時不與他表面上已經(jīng)巖宅西學的北宋

現(xiàn)實政治密切相關。比如,復旦大學歷史系姜鵬先生指出,《資治通鑒》卷十七建元元年冬

十月條中,所記西漢大儒董仲舒應對漢武帝的著名的“天人三策”,史料來源于《漢書》卷五

十六的《董仲舒?zhèn)鳌罚抉R光刪除了原策中幾乎全部有關天人關系的文字,僅留下有關禮

樂教化的內(nèi)容,使之成為表達自身施政理念的工具。

有意思的是,這種本應短平快的欽定重點項目,卻延宕了19年,最后的成品是一部

多達294卷的正經(jīng)的編年體史書。這19年中,有15年司馬光都處在特考西學京城之后的那

段時光里。

完成這部傳世之作后不久,司馬光也迎來了翻盤的機會。由于宋神宗突然病故,宋哲

宗年幼繼位,大權為高太后所掌,而高太后對于司馬光很是看好,司馬光因此重回中樞領導

核心。然而遺憾的是,雖然主編過《資治通鑒》,他好像依然沒有忘記當年跟呂惠卿在圣上

跟前的拉扯,晚年深陷其中,對熙寧新法采取了全盤推倒的極端做法,連跟他同屬一個陣營

的蘇軾也對這種一邊倒的舉措提出了嚴肅的批評。

在中國歷史上,司馬光的名字是與兩個關鍵詞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其一自然是他著

述的最高成就《資治通鑒》,其二則是他為人為政的“正道直行”。

《資治通鑒》在中國歷史學的領域內(nèi)當然有其崇高的地位,無論是編年體還是長編考

異法,都為后來的歷史編纂學開辟了重要的方向和道路。但從更廣闊的意義上說,它的影響

不止于學界。宋代以后中國社會中處于頂層的君主和高級官僚,有不少人把《資治通鑒》作

為執(zhí)政的教科書,用人尤重德才兼?zhèn)?,即源自司馬光的教導。司馬光為人為政“正道直行”,

晚年時,他重回政治中心,當上宰相后,曾親筆書寫下自己的辦事規(guī)則,公布在所有訪客都

看得到的地方。

司馬光對于熙寧新政采取的一律推倒的做法,歷來褒貶不一,但不能不承認,在為官

的品德上,他自始至終都是表里如一的。也正是因為有如此高尚的品德,他身前就獲得了包

括敵對的遼國君臣在內(nèi)的最廣泛階層的尊重;他身后由于政局變動,遭逢名字被刻入侮辱性

的黨人碑,卻連刻工都不愿意動刀,說“恐得罪于后世他后來是被供入孔廟,與儒家先賢

們一同被祭拜的。可以說,在人治而非法治的傳統(tǒng)時代里,司馬光的品行,大體能算是官員

作為個體所能達到的高境界了。

司馬光在基多西于京城的15年里,在洛陽修建了一所園子,自命名為“獨樂園”。20

世紀以來,傳統(tǒng)園林研究者通過文獻記載和現(xiàn)存宋代相關圖像,復原了獨樂園的大致規(guī)模和

空間結構,并驚奇地發(fā)現(xiàn)司馬光設計的獨樂園,采用的是一種現(xiàn)存中國園林中幾乎看不到的

布局方式:中、東、西三路都以軸線控制園林景觀組織。而其背后蘊含的,正是大道直行的

儒家理念??梢娺@位主持編纂《資治通鑒》、畢生光明磊落的宋儒,已經(jīng)把生活、學術和政

治理念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陳正宏《環(huán)球人物雜志》,有刪減)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光與呂惠卿因政見不同而動手撕扯一事,不僅讓宋神宗怒不可遏,而且演變成

了歷史上有名的“地域黑”。

B.司馬光雖然一直反對王安石的熙寧變法,但他認為王安石個人只是性格倔強,始終

對他保持著一種崇敬態(tài)度。

C.成為一個高級官員是司馬光追求的理想,這也促使他確立了終身未改變編寫《資治

通鑒》的目的:為政治服務。

D.《資治通鑒》影響深遠,既為后來歷史編纂學開辟了重要方向,又為宋代以后的君主

和高級官僚提供了用人參照。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既寫了司馬光在著述上的杰出成就和為人為政的“正道直行”,同時又寫了蘇軾對

其行為的嚴肅批評,表明作者理性的寫作態(tài)度。

試卷第6頁,共11頁

B.第二段寫司馬光在“7歲、20歲、28歲、43歲”不同人生階段的經(jīng)歷,既展現(xiàn)了他的

才華,也為下文寫他在政治上與王安石的沖突作了鋪墊。

C.“為人君者,固不以無過為賢,而以改過為美也”“為政之要,莫過于用人”,這些引用

在豐富文章內(nèi)容的同時,又彰顯了司馬光的治國理念。

D.文章看似散亂,實則選材精當,別具匠心,在客觀的敘述中穿插了作者和后人的評

論,這樣寫有利于讀者較為全面地了解司馬光。

8.文章結尾為什么說司馬光“已經(jīng)把生活、學術和政治理念完全融合在一起了“?請結合全

文簡要回答。

9.文中多次用“轉身離開”或“離開”等詞語呼應文章標題,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辱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

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喏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梧之?!?/p>

莊子日:“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濟濟紛為事??吐?/p>

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日:‘我世世為濟湃紛,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將技百金,請與

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洸淋紛,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

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日:“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由不中規(guī)

矩,立之途,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莊子日:“子獨不見貍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教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機辟,

死于罔罟。

今夫擎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zhí)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

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天斤斧,物無害者,無所

可用,安所困苦哉!”

(節(jié)選自《莊子?逍遙游》)

材料二:

莊子以自創(chuàng)逍遙神人之說,以明無用之大用,蓋亦有自寓己意,言世無所知也。惠子

乃莊子生平相契之友,故托嘲調(diào)以見己意。蓋亦言,其雖有圣人,必須舉世有見知者,而后

乃得見用于當世也。言雖戲劇,而心良苦矣。此等文,要得其趣,則不可以正解,別是一種

風味,所謂詩有別趣也。后諸篇中,似此寓意者多,學者不可不知也。前雖說不善用其大,

尚未說無用之用,故下文以大樹發(fā)之。

此篇托惠子以嘲莊子之無用,莊子因嘲惠子以小知求名求利之為害。似貍牲之不免死

于罔罟。若至人無求了世。固雖無用。足以道自樂。得以終其天年。豈不為全生養(yǎng)道之大用。

是則無用。又何困苦哉。此雖卮言,足見莊子心事自得之如此,豈世之小知之人能知耶。

(節(jié)選自明?憨山《莊子內(nèi)篇注》)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

黑。

何不樹之A于無何B有之鄉(xiāng)C廣莫之D野E彷徨乎F回無為其側G逍遙乎回寢臥其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貽,與《鄴風?靜女》“匪汝之為美,美人之貽”中“貽”的意思相同。

B.鬻,意思是賣,與漢語成語“賣官鬻爵”中“鬻”的意思相同。

C.學者,與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中“學者”的意思不同。

D.于,與蘇軾《赤壁賦》“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的用法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子》中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見之處,可以說是見人之所不見,知人所不知,想人所

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

B.惠子僅從日常使用層面上考慮大葫蘆的功用,莊子則超越世俗經(jīng)驗的束縛,認為可

以將其制成大樽漂浮江湖。

C.材料二認為《莊子》中像《逍遙游》一樣借助寓言,委婉表達而使說理別有一番趣

味和效果的篇目還有許多。

D.材料一惠子嘲笑莊子不能夠區(qū)分物有大用小用,莊子也使用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

證等反駁了惠子的觀點。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濟僻統(tǒng)為事。

(2)足見莊子心事自得之如此,豈世之小知之人能知耶。

14.請簡要概括材料一的寓意。

試卷第8頁,共11頁

三、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錦江遺興

郭載①

云水微茫爽氣浮,錦江如帶可憐秋。

縈澗霧毅②時迷雁,激髓霞光不見鷗。

晴雨一川皆好景,煙花三月總牽愁。

風波滿地乾坤闊,吟望長安垂白頭。

【注】①郭載:北宋開封人。一生兩次入川,第二次入川任成都知府,時值兵亂,竭

力平賊。②霧轂:輕紗般的薄霧。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云水相連的錦江爽氣浮動,江水蜿蜒如玉帶,好一派可愛的秋日美景。

B.“不見鷗”借用鷗鷺忘機的典故表明詩人寧靜淡泊、超然物外的心態(tài)。

C.雖說錦江無論晴雨皆為美景,但詩人卻觸景傷情,引發(fā)心中無限愁緒。

D.“長安”語意雙關,既代指都城,也暗指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安居樂業(yè)。

16.“煙花三月總牽愁”中“愁”的內(nèi)涵是什么?請結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東巖夜月”為瀘州八景之一。小慧夜游東巖,看見長江與天空渾然一色,明月高

懸,于是拍照并附上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_____,一”兩句詩發(fā)朋友圈,大家紛

紛點贊。

(2)參加完開學典禮,小剛暗下決心新學期一定要好學,他摘錄了《〈論語〉十二

章》“______,”兩句作為座右銘,時刻勉勵自己好學應當做事敏捷,說話謹

慎,向有才藝的人學習。

(3)古人寫詩常常運用對比來增強表現(xiàn)力,高適《燕歌行并序》中“,”

兩句正是運用這種手法,有力地揭露軍中將領和兵士的矛盾。

五、語言文字運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桂花,建中國傳續(xù)土大名花,丕佟必甚義航壹雅的影象為文人墨等偏愛,還國甚美而

的蒞朵瓦廣堂贊譽。談及寫桂花的詩,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可謂①。但是你

是否對這句大家熟知的詩句產(chǎn)生過疑惑:時令在春,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