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課件【知識精研】八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_第1頁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課件【知識精研】八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_第2頁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課件【知識精研】八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_第3頁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課件【知識精研】八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_第4頁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課件【知識精研】八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中送別的故人是誰?孟浩然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孟浩然的一首五言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課前導入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1.了解有關孟浩然的文學常識。2.通過對詩歌語言的欣賞,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3.領略洞庭湖的雄偉壯麗,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學習目標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詩人。襄陽(今屬湖北)人,世稱“孟襄陽”。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與王維并稱“王孟”。代表作有《過故人莊》《春曉》等。青年時隱居鹿門山,閉門讀書30年,先后兩次入京求仕,一次應試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薦舉不果,后入張九齡荊州幕府。與李白、王維、王昌齡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隱逸為主。作者簡介人生經歷詩文少年:689年生于湖北襄陽一個薄有恒產的書香之家。19歲時與弟弟一起讀書學劍。20歲前后游鹿門山,作《題鹿門山》詩,標志著其獨特詩風基本形成,并于711年與張子榮同隱鹿門山。漫游求仕:712年,張子榮應考進士,孟浩然辭親遠行,漫游長江流域,開始廣交朋友,干謁名流,以求進身之機。在此期間,結識李白,并與李白成為莫逆之交。作者簡介隱居山水:729年,孟浩然離開長安,開啟了自己的漫游山水之旅。中間也曾試圖再次踏入仕途,但收效甚微,除了在張九齡的推薦下做了短時間的幕府外,大部分時間過得還是寄情山水的生活。入京不仕:727年,孟浩然赴京趕考,可是沒考中。雖然有了一次見唐玄宗的機會,卻因為一句原本是自謙的“不才明主棄”,被唐玄宗誤解,唐玄宗非常不高興地說了一句“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將其放歸襄陽。求仕隱居人生經歷作者簡介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年間,當時孟浩然仍然是一名在草野的隱士。他到了長安,想出來做官卻沒有人推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希望得到賞識和錄用。所以這是首干謁詩。寫作背景

干謁是“求拜”之意,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古代文人為推銷自己而寫的一種詩歌。

古代讀書人想出仕的話,一是通過科舉考試,一個就是權貴舉薦。干謁詩文體知識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hánxūhànjíxiàn初步感知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讀準節奏讀出韻腳體會情感初步感知

八月湖水上漲,幾乎與岸齊平,湖水與天空渾然一體。云夢澤水汽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

撼動。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感知詩意

(我)想渡船卻沒有船只,閑居在家,因有負太平盛世而感到慚愧。閑坐觀看別人臨河垂釣,只能白白地產生羨魚之情了。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渡。指太平盛世。坐視,旁觀。閑居、平常家居。感知詩意這首詩歌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詩歌鑒賞“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描繪了幅怎樣的畫面?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站在湖邊,遠眺洞庭湖面的景色,湖面極開闊,與天相接,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非常闊大。詩歌鑒賞

頷聯“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①“蒸”,蒸騰,“撼”,搖動,兩個動詞生動準確、傳神地寫出了洞庭湖上水汽蒸騰、波濤洶涌的畫面,表現了洞庭湖景象的壯觀和氣勢的雄偉。②運用對偶、夸張的修辭手法,描寫湖上水汽蒸騰、波濤洶涌的壯觀景象和磅礴(雄偉)氣勢,結構工整,音韻和諧,凝煉嚴謹,富有表現力。詩歌鑒賞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請從煉字的角度加以賞析。“平”“涵”“混”“蒸”“撼”等詞,錘煉精妙,富有表現力,寫出了煙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偉氣象,以及洶涌澎湃的磅礴氣勢。

詩歌鑒賞首聯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靜頷聯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動煙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偉氣象動靜結合首聯和頷聯運用的哪些寫作手法?寫出了什么?視聽結合詩歌鑒賞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頸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欲濟無舟楫”為喻,婉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想從政而無人舉薦,希望得到舉薦的心愿。

詩歌鑒賞

1.字詞分析“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徒,白白地。羨魚情,借喻自己做官的愿望。2.情感表達運用典故,《淮南子說林訓》中“臨河羨魚,不如歸家織網”的意思。委婉含蘊地表達了作者希望得到舉薦而出來做官的愿望。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詩歌鑒賞詩人寫這首詩的真正意圖是怎樣流露出來的?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比喻想要從政而無人引薦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比喻想出來做官卻沒有途徑詩歌鑒賞資料助讀:《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想要從政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但無人引薦,于是寫下了這首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詩人寫這首詩的真正意圖是怎樣流露出來的?詩歌鑒賞知識鏈接:古代文人為求顯聲揚名或經世致用而求見達官顯要,希望他們能夠賞識自己,就會寫詩來推薦自己,反映這類題材的詩稱之為干謁詩。寫給具體的人的詩歌作品,或者說作者專門賦詩送給某個人的詩稱之為投贈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描繪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從而抒發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舉薦之意。詩人寫這首詩的真正意圖是怎樣流露出來的?詩歌鑒賞這是一首干謁詩,詩人以寫洞庭湖為發端,以“欲濟無舟楫”為喻,巧妙過渡,婉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從政的心愿,希望得到舉薦,施展抱負,做一番事業,表現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主旨探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首聯:湖水漫漲,水天合一(遠望)頷聯:水汽蒸騰,波濤洶涌(近觀)意在出仕力求舉薦頸聯:出仕求官,沒有門路(比喻)尾聯:坐觀垂釣,徒羨魚情(暗喻)板書設計閱讀全詩,完成問題1、描寫洞庭湖的名句是▁▁▁▁▁▁▁▁,▁▁▁▁▁▁▁▁。2、形成對偶的兩組句子是▁▁▁▁▁▁▁▁,▁▁▁▁▁▁▁▁。▁▁▁▁▁▁▁▁,▁▁▁▁▁▁▁▁。3、“欲濟無舟楫”的本義是▁▁▁▁▁▁▁▁▁▁▁▁▁▁▁,比喻義是▁▁▁▁▁▁▁▁▁▁▁▁▁▁▁。4、翻譯“端居恥圣明”: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想渡湖水而沒有船只想做官而無人引薦閑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隨堂檢測1.對此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后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B.“端居恥圣明”一句中“端居”即閑居、平常家居,“圣明”指當時的太平盛世。C.頸聯、尾聯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