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CONTENTS 1 23.海洋環境 44.大氣環境 8 86.輻射環境 97.生態環境 8.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 9.基礎設施與能源 \2019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三、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 四、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順利推進 五、地方生態環境法規和生態環境標準 六、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制度創新改革 七、大力推進“四減四增” 八、經濟政策助力環境質量改善 九、生態環境保護 十、水污染防治 十一、海洋環境保護 20十二、大氣污染防治 22十三、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23十四、土壤污染防治 23十五、農業農村污染治理 24十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 25十七、核與輻射安全管理 26十八、行政許可 27十九、排污許可制 27二十、山東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基本完成 28二十一、生態環境科技與環保技術服務 28二十二、環境安全與輿情應對 29二十三、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 30二十四、生態環境執法 31二十五、環境信息公開和信訪工作 31二十六、國際交流與合作 31二十七、生態環境保護宣傳與公眾參與 32\2019\2019ZONGSHU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牢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打好污染水環境質量連續17年持續改善,全省省控及以上138個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比例為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SHUIHUANJING的66個,占50.8%;Ⅳ類的50個,占38.5%;Ⅴ類的12個,占9.2%;劣Ⅴ類的2個,占1.5%。1.50%1.50%9.20%水質優良Ⅳ類Ⅴ類劣Ⅴ類50.80%38.50%淮河流域57個省控及以上考核斷面中,除2個全年斷流外,水質優良的45個,占81.8%;Ⅳ類的10個,占18.2%;無Ⅴ類、劣Ⅴ類水體。流域內年度水質目標達標率為98.2%;優良水體比例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連續兩年消除劣Ⅴ類水海河流域23個省控及以上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的5個,占21.8%;Ⅳ類的13個,占56.5%;流域內年度水質目標達標率為100.0%;優良水體比例同比上升4.4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同\2019\2019小清河流域23個省控及以上考核斷面中,除1個全年實施河道整治外,水質優良的4個,占13.0%;Ⅳ類的8個,占34.8%;Ⅴ類的9個,占39.2%;劣Ⅴ類的3個,占13.0%。流域內年度水質目標達標率為100.0%;優良水體比例同比上升5.2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同比下降13.0個百分點。流域內年度水質目標達標率為100.0%;優良水體比例同比上升11.4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同2個點位水質為Ⅳ類,占11.8%;1個點位水質為Ⅴ類,占5.9%;無劣Ⅴ類監測點位。全省16市共監測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52處,其中地表水水源地32處,地下水水水質優良Ⅳ類Ⅴ類劣Ⅴ類4.30%17.40%21.80%56.50%2.海河流域地表水質類別4.半島流域地表水質類別5.湖泊水庫地表水質類別82.30%12345水質優良Ⅳ類Ⅴ類劣Ⅴ類水質優良Ⅳ類Ⅴ類劣Ⅴ類水質優良Ⅳ類Ⅴ類劣Ⅴ類水質優良Ⅳ類Ⅴ類劣Ⅴ類43.50%34.80%17.40%11.80%3.30%5.90%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HAIYANGHUANJING2019年,按全省609個省控站位測算,一類、二類、三類、四類和劣四類海水水質面積比例分別為85.1%、9.3%、1.6%、1.4%和2.6%,水質優良(一、二類水質)面積比例為94.4%,2019年,省管轄海域95.6%的省控監測站位沉積物質量符合一類標準,與2018年基本持平。13個監測指標中,硫化物、有機碳、鋅、鉻、鎘、鉛、砷、石油類、六六六和多氯聯苯均符積物質量標準,局部海域存在銅、汞和滴滴分別為1.98、2.34,高頻出現物種為中肋骨條藻、大洋角管藻、旋鏈角毛藻、尖刺偽菱形藻等。鑒定浮游動物95種(Ⅰ型網,含浮游幼蟲),主要類群為刺胞動物、橈足類、浮游幼蟲,5月和8月多樣性指\2019\2019鑒定大型底棲生物225種,主要類群為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8月多樣性指數均值為2.80,黃河口典型生態系統氮磷比失衡現象及海域富營養化狀況依然存在;海洋生物群落結構未發生明顯變化,浮游生物及底棲生物密度減少,魚卵仔稚魚密度偏低,優勢種群基本穩定海域水質狀況良好;海洋生物群落結構未發生明顯變化,優勢種群基本穩定,多2019年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浮游植物物種數(種)444748(萬個細胞/ 30.2305.787.3514.24.336.69022.71.952.321.952.301.881.791.21藻拉藻條藻藻藻浮游動物物種數(種)3938344529449602.141.962.232.221.101.971.33蚤蟲母母水蚤溞蟲底棲生物物種數(種)---平方米)-910-3020-317518-3.08-2.91-3.352.91---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渤海灣(山東省)—51.7%的調查站次符合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14.5%的調查站次超四類海除個別站位活性磷酸鹽超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外,54.5%的站位無機氮超二類海水水質標準。主要超標因膠州灣—70.6%的調查站次符合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5.9%的調查站次超四類海水水質標準,\2019赤潮—2019年10月,煙臺牟平區大窯附近海域發生1起夜光藻引起的小面積無毒赤潮,面積約海灘垃圾—以生活垃圾為主,種類有塑料類、玻璃類、金屬類、木制品類、其他類、織物類、橡膠2019年山東省近岸海域海灘垃圾主要種類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SHANDONGSHENGSHENGTAIHUANJINGZHUANGKUANGGONGBAO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DAQIHUANJING為50μg/m3,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為 94μg/m3,二氧化硫(SO2)濃度為14μg/23為12.3天,優良天數比例為59.7%。3.51~6.23之間,其中威海市最低。2019年,全省16市共采集分析874個降水樣品,監測統計結果表明:降水pH年均值為SHENGHUANJING屬于“好”和“較好”的測點占60.7%,屬于“一般”、“較差”和“差”的測點占39.3%。全省晝間區域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值為54.0dB(A),質量等級屬于“較好”。\2019\201916市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共監測道路長度2544.3km,按所處各聲級段的比率評價其聲環境等級,屬于“好”和“較好”的道路長度占80.7%,屬于“一般”、“較差”和“差”的道路長度占19.3%。全省道路交通聲環境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值為66.9dB(A),質量評價等級屬于“好”。2019年,全省各類功能區共監測1368點次,晝間、夜間均為684點次。按點次達標統計,晝間達標率最高為3類聲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97.6%;達標率最低的為0類聲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75.0%。夜間達標率最高為3類聲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87.9%;達標率最低的為4a類達標率為59.1%。全省的噪聲功能區達標率晝間高于夜間,3類聲環境功能區的達標率高于其他類聲環FUSHEHUANJING華能石島灣核電廠預計2021年投料試運行。山東海陽核電廠周邊10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子站的環境γ共采集核電廠周邊及對照點空氣、水體、土壤、生物等環境樣品334個,實驗室分析結果顯示,總α、總β放射性水平及20種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均處于正常本底水平;核電廠氣態、液態流出物在線監測及抽取的72個液態流出物樣品實驗室分析數據未發現異常。經與核電廠運行前環境輻射本底調查數據對全省21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在線γ輻射劑量率監測數據正常,氣溶膠樣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無明顯變化;16市監測點累積劑量監測、土壤樣品分析和濟南、青島沉降物監測結果與往年相比無明顯變化;省內黃河、小清河的地表水監測結果和黃河、漳衛新河的入海口斷面監測結平;全省16市飲用水源地中總α、總β分析結果均低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規定的限值;青島、濰坊、威海3市的4個監測點海洋生物樣品分析全省34家Ⅰ類放射源和Ⅰ類射線裝置應用單位周圍環境監測結果均處于當地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范全省電磁環境質量總體情況較好。電磁環境監測點及電磁輻射污染源監測點監測結果均與往年監測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SHANDONGSHENGSHENGTAIHUANJINGZHUANGKUANGGONGBAO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SHENGTAIHUANJING2126.3萬畝,分別占全省總面積的72.55%、18.48%以及8.97%,其中耕地面積11358.73萬畝。全省森林面積4323.47萬畝,森林覆蓋率18.25%,森林蓄積量9161.49萬立方米。扎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強農藥生產經營管理,實施農藥零增長行動,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7%。截至2019年底,全省綠色食品有效用標企業1561家,產品3763個。全省無公害農產品有效用標企業2389家,產品4926個。(不包含青島市。無公害農產品只包含種植業和水產,不包含畜截至2019年底,全省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45個,總面積728262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截至2019年底,我省共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5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2019\2019QIHOUBIANHUAYUZIRANZAIHAI2019年,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4.6℃,較常年(13.4℃)偏高1.2℃,比上年偏高0.3℃,為1951年以來歷史最高值。全省平均年降水量為565.5毫米,較常年(645.1毫米)偏少12.3%,較上年偏少224.3毫米。全省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235.6小時,較常年(2391.3小時)偏少155.7小時,是20062019年,山東共出現14次大范圍強降水天氣過程,6月4次、7月8月28日,受高空冷渦影響,半島地區局部出現強對流天氣,威海市文登區高村鎮湯泊陽村、湯東QIHOUBIANHUAYUZIRANZAIHAI截至2019年底,全省公路總里程28.0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447公里,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里程4.45萬公里。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6589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1987公里以上。全省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150公里,三級及以上航道里程272公里。全省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804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326個,港口總通過能力9.1億噸。個、147個。全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58436輛、出租車66726輛,分別占保有量的94.8%、94.5%,天然氣營運貨車發展到1.7萬輛。2019年,鐵路貨物發送量2.72億噸,同比增長8.6%,高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截至2019年底,16市均已建立揚塵管控清單,全省城市和縣城規劃區內,規模以上房屋建筑工地7508個,工期超過3個月的市政工地461個,全面落實揚塵治理“六項措施”;規模以上房屋建筑拆全部實現密閉運輸,安裝GPS的24932臺,達標率95.5%。全省城市及縣城快速路、主次干道保潔面積53334萬平方米,機掃率、灑水率達到94%以上,深度保潔率達到45%以上;城市及縣城支車道、人行道保潔面積25425萬平方米,機掃率、灑水率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321座,其中319座正常運行,2座正在調試,形成污水處2019年,全省城市污水處理廠共處理城市污水50.14億噸,同比增長3.02%。2019年,山東-河北特高壓交流環網工程全線貫通,接納省外來電最高負荷2039萬千瓦,全年接納省外電量93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3.7%,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5%。2019年,全省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565.9萬千瓦,累計達到3624.3萬千瓦,同比增長20.7%,占全省電力總裝機的26.6%(不含煤電應急調峰電源)。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74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8%。其中,核電發電量20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5.8%;可再生能源發電量537.9億千瓦時,\2019\2019資源綜合利用與產業結構ZIYUANZONGHELIYONGYUCHANYEJIEGOUTIAOZHENG落實工信部廢鋼鐵、廢塑料、廢舊輪胎等再生資源行業規范條件公告管理辦法,2019年有13家廢鋼鐵企業通過工信部行業規范準入公告。截至2019年底,全省列入工信部準入公告的再生資源利用企業2個區市入選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濱州等4個市縣入選國家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以省政府的名義表彰了80家企業(機構協會)“山東省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單位”。積極開展工業節能技術裝備及“能效之星”產品評選工作,推薦上報工信部12種工業節能技術和10種工業節能裝備,有42種產品被工信部評為“能效之星”產品,占比達31.3%。完成對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企業的綜合標準評價,對402家重點企業進行節能監察。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共組織328家企業淘汰了885臺(套)落后設備和生產線。全年壓減煤炭產能875萬噸、生鐵465萬噸、粗鋼923萬噸、焦化777萬噸。電解鋁行業,實施魏橋電解鋁54.2萬噸產能減量置換和203萬噸產能省外轉移。地煉行業,已有10家地煉企業與裕龍島項目單位簽訂了產能整合轉移協議,合計產能超過2690萬噸,產能壓減置換比例超過1.3:1。服務業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CUOSHIYUXINGDONG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抓好政治建設,開展4批次處級干部黨務集中培訓,舉辦“生態文明講堂”等各類召開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機關黨建工作交流會,舉行年度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開扎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廳開展專題教育4次,形成調研報告81篇,召開調研成果交流會、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等專題會議110余次,加強對第二批主題教育單位的指導督促。主題教育做法被《中國環境報》《大眾日報》等刊載。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逐級簽訂案為鑒”警示教育會議,全面開展廉政風險點排查防控。有力推進巡視整改,制定省委巡視整改設,廣泛開展文明創建主題活動,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扎實開展駐地社區黨組織雙聯共建。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各級黨組織和干部職工進一步個維護”,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奮力開創新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19\2019隊督導檢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針對環境空氣質量反彈情況或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中靠后等大氣環境突出問題,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對有關市主要負責同志或分管負責同志實施公開約談,督促指導各市切實有效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研究出臺了《關于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決策全過程,堅持新舊動能轉換與生態環境保護一指標”綜合評價區域發展質量,努力實現全省經三、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三、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頭看”反饋意見整改。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山東省反饋督察“回頭看”意見后,我省改方案,經黨中央、國務院審核后印發實施。修訂督察整改銷號辦法,持續推進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堅持每月對問題整改情況開展清單化調度,每季度向中央生態環境省政府常務會議全年研究督察整改工作3次,領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督戰辦法》,成立7支督全面實施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針對轄區開展了駐區督察,公開通報典型案例18個,掛牌督辦突出問題16個,梳理形成具體問題542個,反饋給各市組織整改,有效推動了省委、省政府“1+1+8”污染防治攻堅戰系統謀劃落實。持續抓好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熱線辦理工作,全年共向各市交辦群眾信訪舉報案件3194件,辦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四、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順利推進四、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順利推進嚴格落實中央和省委工作部署要求,截至2019年底,全省垂改工作基本完成。市生態環縣兩級生態環境部門的環境監察職能上收,由省生態環境廳統一行使。成立了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分片區設立了6個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督察隊伍全部使用行政編制。原省市環境監測機構全部上劃為省生態環境廳所屬事業單位,更名為山東省XX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主要職能調整為執法監測,隨縣(市、區)生態環境分局一并上收到市級,支持配合屬地生態環境執法。通過改革,各五、地方生態環境法規和生態環境標準五、地方生態環境法規和生態環境標準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后全國范圍內率先出臺的省級地方性法規。12月定》經省政府第57次常務會議通過,是全國第一部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領域的省級層緊緊圍繞生態環境重點工作組織制定標準,全年共發布實施生態環境標準19項,其中強制他行業》等兩項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修訂發布《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及火電、鋼鐵、爐窯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構建起我\2019括1項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5項分行業排放標準、8項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發布實施《化工園區大氣環境風險監控預警系統技術指南(試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紡織印染工業高鹽廢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規標準化。六、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制度創新改革六、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制度創新改革山東省被列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國家試點。成立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山東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重點任務及分工方案》。提出了我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設置了水、大氣、海洋、土壤、固廢、生態等25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制度創新改革持續深入。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深改委決策部署要求,進一步優化改革組織架構和工作制度,將制度創新和全面深化改革共同推進,印發實施了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度改革與制度創新、改革督察等任務分工臺賬,推動各項改革和制度創新成果落實落地。截至2019年底,省委確定的3項年度改革要點任務和8項制度創新任務全部完成,出臺了《山等5項制度文件,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試點、改革創新危險廢物監督管理機制工作試點等2項制度創新試點項目有序推進,為我七、大力推進“四減四增”七、大力推進“四減四增”加強組織領導,2019年10月2省長召開省政府“四減四增”工作推進專題會,3月5日,于國安副省長召開全省“四減四增”工作推進會,12月19日,張積軍副秘書長代表省領導到省“四減四增”工作專班專題調研。理順工作機制,省級機構改革職能劃轉后,印發了《深入推進“四減四增”三年行動確保完成各項任務目標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省直部門工減四增”工作專班調整為省政府辦公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具體負責做好工作專班日常工作,同時補充了工作專班力量。各市和省直有關部門精強化督導調度,建立了月調度、季通報、年評估和隨機檢查調度制度。細化分解各項任務指標,突出重點任務調度,強化現場調度檢查,建立倒逼工作機制。省“四減四增”工作專班先后組織減四增”工作業務交流會,總結推廣工作經驗,規范統籌調度的方法和內容。堅持結果評價,研究制定了“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評估實施辦法,組織第三方機構對2018年度全省“四減四增”工作情況進行評估,通報了評估結果,指導各市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八、經濟政策助力環境質量改善八、經濟政策助力環境質量改善為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引導作用,支持打好污了《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財政獎補機制實施方其中,“1”即生態文明建設財政獎補機制實施方案;“6”為主要污染物排放調節資金收繳暫行辦法、節能減排獎懲暫行辦法、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暫行辦法、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暫行辦法等6個暫行辦法。通過向各市征收主要污染物排放調節資金,與省級節能環保方面資金共同設立“環保資金池”,建立了支持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常態化、穩定化的投入保障機改善,誰受益;誰惡化、誰賠償”,生態補償結果向社會公開,進一步調動了各級黨委、政府深入開展環境污染防治的積極性,促進全省生態環九、生態環境保護九、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工作實現新突破。威海市、商河縣、諸城市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長島縣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曲阜市生態環境局和江山分別被授予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組織制定我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管理規程,修訂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管理規程和建設自然保護區突出生態問題整治取得新進展。按照《山東省打好自然保護區等突出生態問題整治攻堅戰作戰方案(2018-2020年)》要求,建立健全調度機制,2019年10項工作任務全部完成。7月,省生態環境廳等5部門聯合召開全省“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視頻會議,印發《山東省“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實施方案》。先后派出4批12個組,對8個市自然保護區“綠盾”臺賬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核實,驗收銷號。截至2019年底,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整治銷號率達到97%。啟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認真學習貫\2019\2019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組織沿黃9市生態環境局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調研,提出了生態環境保護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工作。開展了南四湖、小清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和黃河三角洲、昆崳山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調查。“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前后,組織各市利用自然保護區等場所開展科普宣傳,在學校廣泛設置生物多樣性知識課堂,并在廣場、居民區進行集中宣傳。十、水污染防治十、水污染防治完善日常監管機制。每月對全省水環境狀況進行分析研判,及時向地方反饋發現的問題,共發出預警函12期,督辦函7期。創新開展水環境狀況“雙指數”排名,在反映各市水環境質量絕對優劣的同時,重點表征地方任務目標完成情況,全年累計發布排名4次。聯合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出臺了《關于加強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廠監管及總氮指標排放控制的通知》,加強總氮指標治理力度,省級重點排污單位出現總氮超標的企業(含污水廠)個數較年初減少88.9%。2019年,全省國控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劣Ⅴ類水體比例分別為65.1%和1.2%,達到并優于《山東省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年度任務要求7.3和2.4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分別提升1.2個百分點和持平,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堅決打好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攻堅戰。指導青島、淄博、東營、泰安、濰坊、菏澤等6市規范劃定(調整、撤銷)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按規定設置保護區標志和隔離防護設施。開展縣級水源地環保專項行動,636個環境違法問題較國家規定時限要求提前1個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月整治完成。組織完成2019年度縣級及以上城鎮水源環境狀況評估、鄉鎮級及以下水源基礎信息調查,全省“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比例達到96.5%。積極推進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聯合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開展了2019年度省級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保專項行動,分5組對青島等13市的97條黑臭水體進行了現場檢查,累計徒步巡河198.2公里,完成入戶調查問卷9941份,調查企業及污水處理廠(站)30家,發現問題67個。向棗莊等9市印發了省級專項行動情況通報,督促各市在限期完成整改的基礎上,對縣級建成區黑臭水體開展專項行動,推動各級不斷完善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截至2019年底,全省16市建成區的166條黑臭水體均已完成整治工程,完成率達到100%;各縣(市)排查發現的104條建成區黑臭水體中已有85條完成整治,完成率為81.7%。扎實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印發《山東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組織做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全省化工企業集聚區及周邊地下水污染防控問題整改工作。組織申報3個國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點項目。國控地下水考核點位極差比例優于國家目標要求(不高于25.5%)。十一、海洋環境保護十一、海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鞏固部門聯動、陸海統籌的海洋環境保護治理格局,統籌推進陸、岸、海綜合治理。各級各部門緊密陸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海岸帶保護修復和海洋風險防范取得積極進展,渤海攻堅戰2019年12項重點任務全部完成。建立灣長制組織體系和制度機制。全省確\2019定各級灣長147名,實現省市縣三級灣長全覆蓋。印發《山東省灣長制會議制度》《山東省灣長制信息管理制度》《山東省灣長制巡查規定》,各地均制定灣長巡查、部門聯動、聯席會議等制度,全省共出臺灣長制管理制度140余件,為灣長制高效推進提供了保障。開展入海排污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按照省領導關于實現全海域、全覆蓋排查整治的指示要求,在配合生態環境部完成我省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的同時,自行組織完成我省黃海入海排污口排查,共在我省渤海、黃海區域排查出入海排污口2萬余個,基本摸清全省入海排污口底數,為精準治理陸源入海污染打下堅實基開展入海河流“消劣”專項行動。加強工業企業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監管及總氮指標排放控制,抓好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提標改造,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全部實現污水集中處理、自動監控設備聯網,近岸海域范圍內污水處理廠和省控重點企業實現達標排放。38條省控以上入海河流中,37條水質達到或優于Ⅴ類,消除劣V類比例達到97.4%。加強直排海污染源監管。指導沿海城市全部編制完成不達標工業直排海污染源全面穩定達標排放改造方案。針對不能穩定達標的直排海污染源,采取約談、印發通報等方式督促整改。截至2019年底,納入臺賬管理的75個直排海污染源中,74個實現達標排放,達標率為98.7%。健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協作機制。與山東省海洋與漁業監督監察總隊簽訂行政執法委托書,全面加強對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典型海洋垃圾防治、離岸排污口和海上溢油事故和其他海洋污染行為的執法監管,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安全。加強與海警機構對接,強化海洋執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十二、大氣污染防治十二、大氣污染防治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對環境空氣質量反彈嚴重或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中靠后的有關市主要負責同志或分管負責同志實施公開約談,幫助各市分析原因、找準癥結,督促指導解決突出環東省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山東省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山東省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分行業治理指導意見》,7家鋼鐵企業完成燒結機脫硫脫硝超低排放改造,傳輸通道城市117臺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淘汰101臺,9400余臺(座)工業爐窯開展了綜合整治,4800余家工業企業完成無組織排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5部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揚塵污染綜合整治方案》,全省7500余個規模以上在建建筑工地、28個高速公路建設項目、112個水利工程施工工地落實了排查4400余個礦山企業、開采點,發現并整改加大移動源污染防治力度。全省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2019年7月1日起全省新車注冊登記限定為國六標準。淘汰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10萬余輛,全面完成國二及以下柴油貨車淘汰任務。摸排登記非道路移動機械信\2019\2019息13萬余臺,對9400余臺非道路移動機械開一企一策”要求,組織各市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和應急減排清單,對全省6萬余家企業實施差異化應急管控措施。積極做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應急聯防聯控,不斷完善空氣質量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先后開展了2019年清潔空氣保障行動、大氣污染重點整治專項行動、環境綜合執法暨企業幫扶行動、省級藍天保衛戰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城市邊界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檢查等一系列督查檢查,發現并推動解決了一批突十三、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十三、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組織航空等8大行業686家重點企業2018年度碳排放數據進行現場核查;確定了符合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條件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企業341家。加強基礎能力建設。舉辦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培訓班,培訓200余人;配合生態環境部在濟南、青島舉辦2期碳市場配額分配和管理培訓班,培訓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管理人員560余人次。有效落實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監管工作。加強對涉ODS經營活動企業備案管理,共備案企業360家;聯合省公安廳開展涉ODS突出問題省級專項整治行動,十四、土壤污染防治十四、土壤污染防治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開展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完成農用地詳查工作,2019年3月,我省農用地詳查的“一報告、一張圖”一次性通過國家審查,并實現了詳查成果與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16市人民政府的數據共享。2019年11月,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采集基礎信息階段工作,國家質控合格率為100%。有效管控建設用地污染風險。2019年底,更新發布了全省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共807家。發布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修復名錄(第一批)。全省674家重點監管企業已依法開展用地土壤自行監測。開展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國家試點項目。6個建設用地試點項目中,蓬萊市化工片區土壤修復工程、濰坊壽光富康制藥有限公司廠區污染場地修復工程、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廠區污染場地修復工程3個已完成,其余3個正在按計劃實施;3個農用地試點項目已完成污染耕十五、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十五、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核。組織省財政廳等8部門成立幫扶隊,赴菏澤牽頭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全面部核。組織省財政廳等8部門成立幫扶隊,赴菏澤于轉發環辦土壤〔2019〕55號文件做好規范區進行了清理整治,超額完成2019年查監測任務。完成黃河灘區44處飲用水水源保護工程建設、74處灘區飲用水水源現狀調\2019\2019十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十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印發《關于加強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和管理的意見》,公開發布《2019年山東省危險廢物產生和利用處置情況》,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危廢處置設施建設。2019年,全省申報危險廢物產生量1044.9萬噸,其中,工業危險廢物1035.4萬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1150.8萬噸(含利用處置往年貯存量),其中,企業通過生產設施或自建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自行利用處置581.5萬噸,委托外單位利了31處綜合處置中心,并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成危險廢物經營企業209家(不包括危險廢物收集單位和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總利用處置能力1345.2萬噸/年,2019年新增處置能力著力打好危險廢物治理攻堅戰。《山東省打好危險廢物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確定的14項主要目標及重點任務中,要求2019年之前完成10項,已經完成9項,基本完成著力打好危險廢物治理攻堅戰。《山東省打好危險廢物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確定的14項主要目標及重點任務中,要求2019年之前完成10項,已經完成9項,基本完成1項。組織開展全省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年度評估,抽查企業204家,達標158家,基本達標34家,不達標扎實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排查整治。自2019年3月開始,組織16市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排查整治,聯合省教育廳等8個部門開展省級核查,向省政府常務會議匯報核查情況,聯合省財政廳等9個部門印發情況通報,對3市5個突出問題實行掛牌督辦。截至2019年底,16市排查出的449個問題,已整改完成412個,占91.8%,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建立涉重金屬重點行業內的企業全口徑清單,完成重金屬污染減排評估工作。從對接評估結果看,我省第一類企業能夠完成《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中確定的9%的削減目標,第二類企業能夠完成國家規定的10%的削減目標。會同省農業農村廳、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確定了我省涉鎘等重金屬超標區域,聯合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印發《山東省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方案》,將630家企業納入排查完成整改,占54.8%,超過國家規定的40%的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十七、核與輻射安全管理十七、核與輻射安全管理強化日常監管。會同公安機關聯合開展全省放射源安全檢查專項行動,共檢查涉源單位876家、放射源8720余枚。發現問題1433條并提出整改意見,對4家單位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利用山東省輻射安全雙隨機管理系統,對濟南等5市33家核技術利用單位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初步建成山東省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核與輻射智慧監管系統,10家企業50枚高風險移動源GPS定位信息已上傳至生態環境部移動源在線監管平臺,實現實時監控。加強廢舊放射源安全管理,完成廢物庫綜合安防系統升級改造,開發“智慧廢舊放射源監管APP”,實現廢舊放射源現場收貯全流程手機終端辦理,全年安全收貯138家單位IV、V類廢舊放射源500枚,放射性廢物3件,指導181家涉源單位送貯Ⅲ類以上廢舊放射源410枚。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將放射源跨省異地使用備案委托下放至設區的市生態環境部門。提升核與輻射監管能力。參加第二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大比武輻射專項比武,榮獲輻射專項比武團體三等獎,1人榮獲個人三等獎。組織全省16市62名輻射監管人員參加2019年山東省環境應急實兵演練暨環境監管技術比武輻射專項比武。圓滿完成2019年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輻射應急備勤工作。完成3套核事故應急監測移動實驗室的設備安裝調試及驗收工作。實現全省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全覆蓋,全年國控點、省控點共采集樣品376個,出具并上報監測數據2038個。完成濟南中心實驗室2個分析項目和海陽前沿站實驗室場所資質認定擴項現場評審,獲得了(國)質檢的能力擴項行政許可。舉辦全省輻射防護安全監督員培訓班,對300余名監管人員進行培訓。\2019\2019十八、行政許可十八、行政許可可60項,固體廢物跨省轉移815項,核發環保事中事后監管不斷規范。制定《山東省環境影響評價和危險廢物評審專家庫管理辦法(試務和管理要求,切實保證技術審查工作質量。出臺《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效果評估工作方案》,開展全省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效果評估,加可60項,固體廢物跨省轉移815項,核發環保事中事后監管不斷規范。制定《山東省環境影響評價和危險廢物評審專家庫管理辦法(試務和管理要求,切實保證技術審查工作質量。出臺《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效果評估工作方案》,開展全省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效果評估,加大對竣工自主驗收的監督執法。積極推進生態環境大數據(一期)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子系線一單”編制,制定工作實施方案、技術方案、編制成果評審規程和要點等一系列文件,各市均形成了初步編制成果。加快推進規劃環評審查落實,推動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深化聯動,逐漸建立起“區域環十九、排污許可制十九、排污許可制全面完成水處理、汽車制造等20余個行業排污許可證年度核發任務,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計核發排污許可證10709張,登記管理6837家排污單位,數量位于全國前列。組織開展24個發證行業的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試點工作,補發許可證429張、登記1405家排污單位。組織核發行業技術培訓班5期,系統內工作人員及企業管理人員2000余人參加。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幫扶,發放“明白紙”,解讀政策和申報流程,上門指導幫扶企業網上填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二十、山東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基本完成省、市、縣(市、區)三級均成立了政府領導小組及工作辦公室,落實普查經費3.95億元,劃分普查小區8.3萬個,引入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281個,選聘普查員、普查指導員3.5萬人。完成普查清查確定名錄庫、入戶調查填報基礎信息工作,確定近27萬個調查對象,填報200多萬張普查報表4000多萬個指標。組織開展軟件全覆蓋審核、專家會審、系統內外匯總數據比對分析等30余輪數據質量審核提升,完成產排放量核算及數據匯總分析工作。截至2019年底,污染源普查工作基本完成,順利通過國家質量核查二十一、生態環境科技與環保技術服務二十一、生態環境科技與環保技術服務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基礎研究,推動科技成果院士工作站、市級專家工作站。承辦2019年創新技創新規劃和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產業國際博覽會,于國安副省長出席活動。論壇\2019\2019博覽會設置了4個專業展區和1個國際展余家。全年舉辦3場環保技術交流暨供需術供方單位與全省500余家技術需方單位成2018年度環境服務業財務統計調查工二十二、環境安全與輿情應對二十二、環境安全與輿情應對切實強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全省共完成企事業單位環境應急預案備案3萬余家。扎實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共出動2萬余人次,檢查企業1萬余家,發現并整改重大隱患1個、一般隱患3462個,涉及環境違法問題365個。認真做好環境安全應急依托山東匯豐石化集團有限公司開工建設山東省首家專業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完成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淄博匯豐石化產業園項目、郯城化工產業園項目和蓬萊化工產業園項目通過專家驗收,截至2019處置工作,全年共啟動超標即應急程序11次,省婦聯、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應急廳、省青年志愿者協會成功舉辦生態環境應急實兵演練暨生態環境監管技術比武競賽活動,于國安副省積極開展生態環境輿情應對處置工作,制定建立了生態環境輿情監控、分析研判、輿情報告、調度處置、輿情回應、輿情引導等機制,全年共調度處置各類生態環境輿情86起,指導相關市局和單位成功處置較大生態環境輿情7起。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二十三、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二十三、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進一步健全。大氣綜合型監測網初步建成,全省1651個空氣質量監測鄉鎮站建設完成并聯網運行,新建2個空氣質量監測超級站和7個交通站。水環境監測與監測評估有新突破,開展了751個省控斷面采測分離工作,新建水質自動監測站4個,更新改造27個。農村生態環境監測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完成127個村莊生態狀況、607個“千噸萬人”以上飲用水水源、64個10萬畝以上農田灌區灌溉水的監測工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排水水質監測。海洋監測項目進一步擴展,海洋監測點位完成優化,國控點位180個,省控點位614個。土壤監測任務日趨完善,完成了542個點位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工作,完成了8016個企業用地地塊信息采集及第一階段成果集成工作,建成了第一個省級綜合土壤樣品庫。污染源自動監控覆蓋面不斷擴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計算機控制技術與系統 課件 01 緒論
-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電子政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省洛陽四十五中市級名校2024-2025學年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題模擬卷(十四)含解析
- 中國政法大學《園林規劃設計(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省輝縣市一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段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上海市外國語大學附屬上外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次(5月)質量檢測試題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內科學F》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色彩頭像技法解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高考最后一次模擬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寧波諾丁漢大學《水彩半身像》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定級評分標準(2023版)
- 化工技術經濟(第五版)課件-第7章-項目可行性研究與決策-
- 安全掃描漏洞管理方案
- 高級煙草制品購銷員(三級)職業資格鑒定理論考試題及答案
- GA/T 527.2-2024道路交通信號控制方式第2部分:通行狀態與控制效益評估指標及方法
- 員工工資表范本
- 高中物理必修三《電磁感應現象的應用》說課課件
-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 LNG加氣站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換電站(充電樁)安全風險告知模板
- DL∕T 1753-2017 配網設備檢修試驗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