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貴州省中考模擬(一)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貴州省中考模擬(一)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貴州省中考模擬(一)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貴州省中考模擬(一)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貴州省中考模擬(一)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州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中考模擬卷(一)(時間:55分鐘滿分:6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正確或符合題意的答案。)1.位于黔東南州的西江千戶苗寨,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其在半山腰建造的獨具特色的木結構吊腳樓,具有良好的通風防潮效果。該建筑與我國哪一原始農耕居民的建筑結構最類似()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藍田人 D.北京人2.“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憶昔》中描繪的情景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漢文帝、漢景帝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B.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C.唐玄宗實行一系列改革D.宋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3.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當時所產生,可以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下列屬于研究遼宋夏金元時期歷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小說《水滸傳》 B.文天祥的愛國故事C.《岳飛精忠報國》的歷史劇本 D.出土壁畫《契丹人引馬圖》4.“明初以如此巨大規模的船隊,歷時近30年,遍訪‘西洋’30余國……船隊規模之大,航程之遠,在當時世界航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材料評價的是()A.張騫通西域 B.鑒真東渡 C.鄭和下西洋 D.玄奘西行5.習近平在某歷史事件的紀念大會上說:“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愛國青年挺身而出,全國民眾奮起猶爭,誓言‘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對這一歷史事件理解正確的是()A.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B.開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C.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D.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6.淞滬會戰之后,日本侵略軍長驅直入,在上海、南京一帶步步逼近,國內“亡國論“一度甚囂塵上。但是臺兒莊戰役,李宗仁率部擊斃敵人一萬多人。捷報傳來,以蔣介石為代表一些人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一反過去的悲觀情緒,唱起“速勝論”的高調來。為此毛澤東()A.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B.創作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發表了《論持久戰》 D.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7.某日記記載:“午后至懷仁堂開會,通過人民共和國第一個憲法??投票分為八組,票上有漢、藏、蒙、畏吾兒四種文字??主席團開會,說明廿二號的政治報告因翻譯蒙、藏文需時,延期到廿三日。”該日記表明我國()A.落實民族共同富裕 B.實現民族區域自治C.十分重視民族平等 D.法律體系得到完善8.建國后,我國以嶄新的外交形象活躍在世界舞臺,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局面。以下外交活動,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中美建交②舉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③參加萬隆會議④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9.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制定核安全、氣候變化等新興領域治理規則;成功舉辦了G20領導人杭州峰會等。這說明當今中國()A.是推動聯合國發展的重要力量 B.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C.已然亞太諸國最大貿易伙伴 D.主宰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10.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后裔”;古代印度最高統治者稱“Raja”,即“王”,也就是“佛經里的天王”。這反映出古代亞非文明的共同點是()A.發源于大河流域 B.建立嚴格等級制度C.受希臘哲學影響 D.利用神權強化王權11.在歷史學習中,我們應學會區分歷史史實和歷史結論。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結論的是()A.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B.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C.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基督教學者帶著古希臘學術的珍貴手稿逃到了意大利D.拜占庭帝國是希臘羅馬文明的繼承者和保存者12.1880—1900年,日本人口從3500萬增長到4500萬,傳統的農業社會人群發生變化,農村人口快速下降,而工商業人口迅速上升。據此可知,日本明治維新()A.使日本走上侵略擴張 B.推動了日本社會轉型C.促使了人口結構優化 D.導致了社會矛盾加劇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5分。)13.【原始人類·現代模樣】距今約3萬年,________的模樣與現代人基本相同,已經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為生。14.【救亡圖存·實業救國】狀元實業家張謇主動放棄高官厚祿,毅然回到家鄉創辦_____,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15.【艱苦卓絕·生命健康】20世紀60—70年代,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先驅性地發現了_____,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為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16.【原始積累·奴隸貿易】16世紀開始,從英國商港攜帶廉價的工業品運往非洲,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購進殖民地的產品返回英國。這個貿易被稱“________________”。17.【國家制度·社會治理】1921年春,列寧提出實施新經濟政策,以征收_____代替余糧收集制,從蘇維埃俄國的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三、綜合問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18.世界歷史的發展波瀾壯闊,大國崛起是其中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大國在國際舞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影響著世界格局的變化。讓我們回顧歷史,一起來探究大國的發展歷程。【探究一思想篇】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康天意《文明的狂飆疾進時代》材料二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這場運動以法國為中心,波及歐洲其他國家。(1)材料一集中體現了文藝復興運動的什么思潮?材料二的這場思想文化運動是什么?【探究二制度篇】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國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稅收,不得在和平時期征集和維持常備軍。——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2)以上內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獻?由此,英國確立了什么政治體制?【探究三科技篇】(3)圖1、圖2交通工具分別出現于哪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它們的動力來源分別是什么?【探究四合作篇】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文件。簽字國保證使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對德、日、意及其仆從國作戰,相互合作,絕不單獨同敵人停戰議和。——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4)上文中簽署的文件是什么?(5)通過對大國發展歷程探究,談談你對大國崛起的認識。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9小題10分,第20小題11分,共21分。)19.中國歷代王朝都注重對地方和邊疆地區的治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滅六國之后,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實現了“諸夏”的統一,又取閩越地,置閩中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嶺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又渡河取高闕、陽山北假中(今黃河以北內蒙古地區)。這樣,秦始皇便在我國相當大的地區實現了政治統一。……秦的統一是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形成的重要標志。——摘編自翁獨健《中國民族關系史綱要》材料二——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三清朝前期,統治者經略邊疆,完成統一大業,奠定了作為近代領土國家的版圖,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聯系愈益緊密。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稱:“中國之一統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統始于元氏,而極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員極廣,未有如我朝者也。”——摘編自袁行霈、嚴文明主編《中華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強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具體措施。(2)根據材料二的地圖信息,指出元朝和清朝前期的疆域范圍有何共同點。舉例說明元朝和清朝前期邊疆治理的特點。(3)根據材料三,簡述清朝前期經略邊疆對國家版圖的意義。(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認識。20.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民邁向近代社會探索史。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19世紀60—70年代)運動倡導者的夢想,主要是為了使國家能夠抵御外來侵略、鎮壓國內動蕩。他們從未夢想要把中國鍛造成一個近代化的新式國家。從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務運動是一場失敗的自救運動……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洋務運動則是一次較低層次的近代化運動。作為中國近代化的最早嘗試,它深刻動搖了傳統農業社會的經濟基礎和結構……這也意味著長期適應于農業社會和自然經濟的中國傳統文化,必須努力適應剛剛起步不久的資本主義工業社會和商品經濟的要求。——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等材料二①中國必須用更為先進的社會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個社會才有可能繼續進步和發展。戊戌變法的發動者和組織者順應了這一社會發展趨勢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區,積極倡導變革和向資本主義學習,并且付諸實施,吹響了變法的號角,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摘編自《戊戌變法:百年后的反思與啟示》②天子已退位,清朝統治不復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正式成為一個共和國。歷史上很少見到如此驚人的革命,或許可以說,從來沒有過一次規模相等的、在各個階段中流血這樣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階段是否已經達到目的,這是未來的秘密。——1912年2月16日英國《泰晤士報》評論材料三從1915年《新青年》創刊開始,陳獨秀認為,《東洋文明》……名為“近世”,其實猶古之遺也。可稱曰“近世文明”者……即西洋文明也……歐洲輸入之文化,與吾華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質極端相反。新文化的主張者們大都認為……東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前者是“已死的東西”,后者是“世界的”“科學的”,中國“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摘編自《中華文化通志·現代文化志》(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表述是否正確。(請在正確項的括號內填“正確”,錯誤項的括號內填“錯誤”)洋務運動是清政府的一場自救運動,其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的統治()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改變了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給示例,仿寫②中有識之士進行制度建設,并談談你的認識。示例:制度建設: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變法,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及軍事等方面全方位學習西方,希望建立君主立憲制。認識: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變法以失敗告終,說明通過改革的途徑救亡圖存,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但維新變法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文化的主張者們認為“中國‘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的理由。

貴州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中考模擬卷(一)(時間:55分鐘滿分:6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正確或符合題意的答案。)1.位于黔東南州的西江千戶苗寨,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其在半山腰建造的獨具特色的木結構吊腳樓,具有良好的通風防潮效果。該建筑與我國哪一原始農耕居民的建筑結構最類似()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藍田人 D.北京人【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其在半山腰建造的獨具特色的木結構吊腳樓”結合所學可知,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欄式房屋是一種高于地面的房屋,上面住人,下面養牲畜,通風防潮,符合題干描述的建筑特色,A項正確;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排除B項;藍田人、北京人處在舊石器時代,居住的是洞穴,排除CD項。故選A項。2.“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憶昔》中描繪的情景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漢文帝、漢景帝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B.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C.唐玄宗實行一系列改革D.宋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開元全盛日”可知,開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的年號,《憶昔》中描繪的情景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唐玄宗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實行一系列改革,C項正確;漢文帝、漢景帝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出現的局面稱為“文景之治”,與題干“開元全盛日”不符,排除A項;開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的年號,與西漢漢武帝無關,排除B項;開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的年號,與宋朝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3.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當時所產生,可以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下列屬于研究遼宋夏金元時期歷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小說《水滸傳》 B.文天祥的愛國故事C.《岳飛精忠報國》的歷史劇本 D.出土壁畫《契丹人引馬圖》【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當時所產生,可以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出土壁畫《契丹人引馬圖》屬于第一手資料,可以用于研究遼宋夏金元時期歷史,D項正確;小說《水滸傳》屬于第二手資料,排除A項;文天祥的愛國故事屬于第二手資料,排除B項;《岳飛精忠報國》的歷史劇本屬于第二手資料,排除C項。故選D項。4.“明初以如此巨大規模的船隊,歷時近30年,遍訪‘西洋’30余國……船隊規模之大,航程之遠,在當時世界航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材料評價的是()A.張騫通西域 B.鑒真東渡 C.鄭和下西洋 D.玄奘西行【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明初”“西洋”等內容,結合所學可知,材料評價的是明代的鄭和下西洋,鄭和的遠航時間長、規模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C項正確;張騫通西域發生在西漢時期,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發生在唐朝,均與“明初”時間不符,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5.習近平在某歷史事件的紀念大會上說:“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愛國青年挺身而出,全國民眾奮起猶爭,誓言‘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對這一歷史事件理解正確的是()A.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B.開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C.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D.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信息“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愛國青年挺身而出,全國民眾奮起猶爭,誓言‘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可知與五四運動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在天安門前發表宣言,并舉行示威游行,學生們提出“外爭主權,內懲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引發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B項正確;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不符合五四運動史實,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與五四運動內容不符,排除C項;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與五四運動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6.淞滬會戰之后,日本侵略軍長驅直入,在上海、南京一帶步步逼近,國內“亡國論“一度甚囂塵上。但是臺兒莊戰役,李宗仁率部擊斃敵人一萬多人。捷報傳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一些人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一反過去的悲觀情緒,唱起“速勝論”的高調來。為此毛澤東()A.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B.創作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發表了《論持久戰》 D.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提出了論持久戰著名論斷,C項正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是在八七會議上提出的,排除A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井岡山時期提出的,排除B項;解放戰爭時期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排除D項。故選C項。7.某日記記載:“午后至懷仁堂開會,通過人民共和國第一個憲法??投票分為八組,票上有漢、藏、蒙、畏吾兒四種文字??主席團開會,說明廿二號的政治報告因翻譯蒙、藏文需時,延期到廿三日。”該日記表明我國()A.落實民族共同富裕 B.實現民族區域自治C.十分重視民族平等 D.法律體系得到完善【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通過人民共和國第一個憲法”可知該會議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票上有漢、藏、蒙、畏吾兒四種文字……主席團開會,說明甘二號的政治報告因翻譯蒙、藏文需時,延期到甘三日”有力的說明新中國十分重視民族平等,C項正確;題干日記中記載因翻譯蒙、藏文需要時間,會議延期一天,說明題干強調我國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民族平等,與落實民族共同富裕無直接關聯,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涉及實現民族區域自治,比如建立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排除B項;題干中雖然有“通過人民共和國第一個憲法”但不能體現法律體系的完善,排除D項。故選C項。8.建國后,我國以嶄新的外交形象活躍在世界舞臺,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局面。以下外交活動,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中美建交②舉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③參加萬隆會議④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979年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美正式建交;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中國杭州舉行,這也是中國首次舉辦首腦峰會;1955年中國代表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原則,促成會議圓滿成功;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按時間排列③④①②正確,C項符合題意。排除ABD三項,故選擇C。9.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制定核安全、氣候變化等新興領域治理規則;成功舉辦了G20領導人杭州峰會等。這說明當今中國()A.是推動聯合國發展的重要力量 B.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C.已然是亞太諸國最大貿易伙伴 D.主宰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表明當今中國積極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B項正確;材料強調中國在國際舞臺中的作用,并未涉及對聯合國的貢獻,排除A項;材料強調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作用,不僅僅是亞太地區,排除C項;中國積極努力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不是主宰,排除D項。故選B項。10.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后裔”;古代印度最高統治者稱“Raja”,即“王”,也就是“佛經里的天王”。這反映出古代亞非文明的共同點是()A.發源于大河流域 B.建立嚴格等級制度C.受希臘哲學影響 D.利用神權強化王權【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材料“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后裔’;古代印度最高統治者稱‘Raja’,即‘王’,也就是‘佛經里的天王’。”這體現了古埃及法老與漢謨拉比和古代印度統治者都宣揚自己的權力是從神那里獲得的,說明古代亞非文明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權,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文明都發源于大河流域,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都建立了嚴格的等級制度,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希臘哲學,排除C項,故選D項。11.在歷史學習中,我們應學會區分歷史史實和歷史結論。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結論的是()A.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B.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C.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基督教學者帶著古希臘學術的珍貴手稿逃到了意大利D.拜占庭帝國是希臘羅馬文明的繼承者和保存者【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史實指客觀存在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拜占庭帝國是希臘羅馬文明的繼承者和保存者是對拜占庭帝國的看法,屬于歷史結論,D項正確;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是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史實,排除A項;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史實,排除B項;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基督教學者帶著古希臘學術的珍貴手稿逃到了意大利是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12.1880—1900年,日本人口從3500萬增長到4500萬,傳統的農業社會人群發生變化,農村人口快速下降,而工商業人口迅速上升。據此可知,日本明治維新()A.使日本走上侵略擴張 B.推動了日本社會轉型C.促使了人口結構優化 D.導致了社會矛盾加劇【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1880—1900年,日本人口從3500萬增長到4500萬,傳統的農業社會人群發生變化,農村人口快速下降,而工商業人口迅速上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治維新促進工商業的發展,推動了日本的社會轉型,B項正確;明治維新使日本強大起來,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題干材料與日本侵略擴張無關,排除A項;材料僅體現了農業社會人群的變化,不能說明人口結構的優化,排除C項;實際上明治維新使得原來的外患解除,一定程度緩解了社會矛盾,題干材料沒有體現社會矛盾加劇,排除D項。故選B項。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5分。)13.【原始人類·現代模樣】距今約3萬年,________的模樣與現代人基本相同,已經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為生。【答案】山頂洞人【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頂洞穴里。他們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為生。14.【救亡圖存·實業救國】狀元實業家張謇主動放棄高官厚祿,毅然回到家鄉創辦_____,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答案】大生紗廠【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狀元實業家張謇主動放棄高官厚祿,毅然回到家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故答案為:大生紗廠。15.【艱苦卓絕·生命健康】20世紀60—70年代,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先驅性地發現了_____,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為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答案】青蒿素【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60—70年代,在極為艱苦科研條件下,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為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故答案為:青蒿素。16.【原始積累·奴隸貿易】16世紀開始,從英國商港攜帶廉價的工業品運往非洲,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購進殖民地的產品返回英國。這個貿易被稱“________________”。【答案】三角貿易【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世紀,英國商船從英國各地的港口出發,滿載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運往非洲傾銷;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煙草等產品返回英國。這個航程的路線呈三角形,故被稱為“三角貿易”。17.【國家制度·社會治理】1921年春,列寧提出實施新經濟政策,以征收_____代替余糧收集制,從蘇維埃俄國的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答案】糧食稅【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春,列寧提出實施新經濟政策,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從蘇維埃俄國的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故原題為:糧食稅。三、綜合問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18.世界歷史的發展波瀾壯闊,大國崛起是其中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大國在國際舞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影響著世界格局的變化。讓我們回顧歷史,一起來探究大國的發展歷程。【探究一思想篇】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康天意《文明的狂飆疾進時代》材料二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這場運動以法國為中心,波及歐洲其他國家。(1)材料一集中體現了文藝復興運動的什么思潮?材料二的這場思想文化運動是什么?【探究二制度篇】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國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稅收,不得在和平時期征集和維持常備軍。——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2)以上內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獻?由此,英國確立了什么政治體制?【探究三科技篇】(3)圖1、圖2交通工具分別出現于哪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它們的動力來源分別是什么?【探究四合作篇】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文件。簽字國保證使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對德、日、意及其仆從國作戰,相互合作,絕不單獨同敵人停戰議和。——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4)上文中簽署的文件是什么?(5)通過對大國發展歷程的探究,談談你對大國崛起的認識。【答案】(1)思潮:人文主義。運動:啟蒙運動。(2)文獻:《權利法案》。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3)時期:圖1出現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圖2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動力來源:圖1的動力來源是蒸汽機;圖2的動力來源是內燃機。(4)文件:《聯合國家宣言》。(5)認識:解放思想;完善制度;重視科技;堅持創新;加強國家間合作交流;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等。【解析】【小問1詳解】思潮:根據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并結合所學文藝復興運動的知識可知,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對教會宣揚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態度漸生異議,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他們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這種被稱為人文主義的思潮逐漸流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故思潮:人文主義。運動:根據材料二“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這場運動以法國為中心,波及歐洲其他國家”并結合所學啟蒙運動的知識可知,啟蒙思想家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提倡對民眾進行啟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這場以法國為中心,波及歐洲其他國家的反對舊制度的思想文化運動被稱為“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故運動:啟蒙運動。【小問2詳解】文獻、政治體制:根據材料“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并結合所學《權利法案》的知識可知,1689年,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重申英國人“自古就有的權利”,如議會定期召開、議員享有討論國事和言論自由的權利、征稅權屬于議會、國民可以自由請愿等。《權利法案》規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不得征收捐稅。議會還規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擔任英國國王,英國國王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威廉夫婦接受了《權利法案》和議會的要求。此后,英國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故文獻:《權利法案》。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小問3詳解】時期、動力來源:根據材料圖1“早期火車”可知,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發明的交通工具,是英國人斯蒂芬森發明的,以蒸汽機為動力來源;根據材料圖2“早期汽車”可知,汽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成果,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的,以內燃機為動力。故時期:圖1出現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圖2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動力來源:圖1的動力來源是蒸汽機;圖2的動力來源是內燃機。【小問4詳解】文件:根據材料“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文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開始逐漸走向聯合。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國保證使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對德、日、意及其仆從國作戰,相互合作,決不單獨同敵人停戰議和。以后又有21個國家在宣言上簽字。故文件:《聯合國家宣言》。【小問5詳解】認識:本題是開放性試題,根據上述材料反映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兩次工業革命、《聯合國家宣言》,可從思想、制度、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等角度進行分析,例如解放思想;完善制度;重視科技;堅持創新;加強國家間合作交流;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等。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9小題10分,第20小題11分,共21分。)19.中國歷代王朝都注重對地方和邊疆地區治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滅六國之后,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實現了“諸夏”的統一,又取閩越地,置閩中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嶺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又渡河取高闕、陽山北假中(今黃河以北內蒙古地區)。這樣,秦始皇便在我國相當大的地區實現了政治統一。……秦的統一是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形成的重要標志。——摘編自翁獨健《中國民族關系史綱要》材料二——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三清朝前期,統治者經略邊疆,完成統一大業,奠定了作為近代領土國家的版圖,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聯系愈益緊密。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稱:“中國之一統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統始于元氏,而極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員極廣,未有如我朝者也。”——摘編自袁行霈、嚴文明主編《中華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強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具體措施。(2)根據材料二的地圖信息,指出元朝和清朝前期的疆域范圍有何共同點。舉例說明元朝和清朝前期邊疆治理的特點。(3)根據材料三,簡述清朝前期經略邊疆對國家版圖的意義。(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認識。【答案】(1)具體措施:實行郡縣制,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擊退北方匈奴進攻、征服南方越族等地區,將少數民族地區納入到疆域范圍內。(2)共同點:疆域范圍廣大。特點: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舉例:元朝在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清朝時,在西藏地區建立冊封制度并設置駐藏大臣,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任舉一例即可,舉例答新疆、臺灣等亦可)(3)意義:使版圖得到進一步開拓和鞏固;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4)認識: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各民族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制度的創新與完善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解析】【小問1詳解】具體措施:根據材料一“秦滅六國之后,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實現了‘諸夏’的統一”可得出,實行郡縣制,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根據材料一“略取嶺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可得出,擊退北方匈奴進攻、征服南方越族等地區,將少數民族地區納入到疆域范圍內。故具體措施:實行郡縣制,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擊退北方匈奴進攻、征服南方越族等地區,將少數民族地區納入到疆域范圍內。【小問2詳解】共同點:根據材料二圖1“元朝形勢圖”和圖2“清朝疆域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和清朝都是我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其疆域范圍廣大。特點:結合所學元朝和清朝的邊疆治理可知,元朝和清朝建立后,均重視邊疆地區。在邊疆地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治理特點是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舉例:元朝在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清朝時,在西藏地區建立冊封制度并設置駐藏大臣,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任舉一例即可,舉例答新疆、臺灣等亦可)【小問3詳解】意義:根據材料三“清朝前期,統治者經略邊疆,完成統一大業”可得出,使版圖得到進一步開拓和鞏固;根據材料三“奠定了作為近代領土國家的版圖”可得出,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小問4詳解】認識:本題是開發性試題,根據上述材料反映的秦朝鞏固統治的措施、元朝和清朝對邊疆地區的治理,可從統一、民族、制度創新、民族凝聚力等角度進行分析,例如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各民族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制度的創新與完善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20.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民邁向近代社會的探索史。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19世紀60—70年代)運動倡導者的夢想,主要是為了使國家能夠抵御外來侵略、鎮壓國內動蕩。他們從未夢想要把中國鍛造成一個近代化的新式國家。從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務運動是一場失敗的自救運動……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洋務運動則是一次較低層次的近代化運動。作為中國近代化的最早嘗試,它深刻動搖了傳統農業社會的經濟基礎和結構……這也意味著長期適應于農業社會和自然經濟的中國傳統文化,必須努力適應剛剛起步不久的資本主義工業社會和商品經濟的要求。——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等材料二①中國必須用更為先進的社會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個社會才有可能繼續進步和發展。戊戌變法的發動者和組織者順應了這一社會發展趨勢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區,積極倡導變革和向資本主義學習,并且付諸實施,吹響了變法的號角,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摘編自《戊戌變法:百年后的反思與啟示》②天子已退位,清朝統治不復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正式成為一個共和國。歷史上很少見到如此驚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