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福建省龍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福建省龍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福建省龍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福建省龍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龍巖市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高一教學質量檢查語文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注意:請將試題的全部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一、現代文閱讀(31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4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札記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的著述形式,又稱雜識、雜錄、筆記、筆談、叢談、隨筆、隨錄、漫錄等,今人常以“筆記”一名統之。古代札記的內容涉及廣泛,包羅宏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無所不賅。在種類多樣的札記體著述中,有一種是以學術問題探討為主要內容,可稱之為學術札記,其間多有真知灼見,是古代學術園地中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古人普遍重視札記在讀書治學過程中的作用,認為撰寫札記可以督策學人勤讀深思、力學進業。札記寫作還有利于學人存稿備忘、交流心得、練筆習文等。正因為認識到了札記撰寫對于進學修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古代很多學者將札記作為重要的為學之具,在平時的學習、研究中常以札記來記載感悟、輯錄見聞、記錄靈感、考究原委等。如宋張載倡言“心中茍有所開,即便札記”,且常常“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札記為古人求知修學所倚用,在其學術研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故古代的學術札記十分發達,成為傳統學術的重要載體,為數甚夥,精品亦多。清徐養原說:“雜家者流,自古有之,至唐宋而寢盛”,出現了李匡乂《資取集》、蘇鶚《蘇氏演義》、沈括《夢溪筆談》等一大批學術札記名著,足以作為考察借鑒的資料。以清代訓詁學研究為例略作考察,即可知札記是清代學者訓詁研究成果常見的載體形態。清代(尤其是乾嘉兩朝)是訓詁學的鼎盛時期,此時學者在訓詁研究上的所聞、所思、所得,有很多是以札記來承載和呈現的。如閻若璩《潛邱札記》、臧琳《經義雜記》、王鳴盛《蛾術編》等學術札記,其中就多有訓詁探究的內容。借此能窺見當時訓詁學研究實績之大略,甚至可以粗知清代學術的內涵、特點等。所以梁啟超說:“札記實為治此學者所最必要,而欲知清儒治學次第及其得力處,固當于此求之?!惫糯鷮W術札記多是學者們在學術興趣的驅動下潛心鉆研、深造精詣而獲得的成果。如洪邁“搜悉異聞,考核經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元陶宗儀在外勞作,輟耕休息時則探究學問,并摘樹葉記其所得,貯存于盎中,“如是者十載,遂累盍至十數”,后據此編成《輟耕錄》;清翟灝研究文史,“考所由來,有所得輒札記之??自壯至老,手搦翰一管,撰述無倦”。古人學術札記多有新創之見、精粹之論,具有較高的學術含量。以乾嘉學術札記的訓詁研究為例,其中無論是微觀的具體訓釋,還是宏觀的理論探討,多有精義妙論。清胡培翚說:“(乾嘉)有札記之書,所釋非一經,每經不數條,顧較通釋全經者時有創獲?!笨梢?,乾嘉學術札記所載者,多有作者在經義訓詁上的創新自得之言,其價值有時甚至超過通釋全經之書。乾嘉札記的理論闡述也同樣富有學術價值,如王引之《經義述聞·通說》集中反映了他的訓詁理論,“其中批評前人望文生訓和增宇解經的弊病以及論經文假借各條,尤為明白到切,為研究訓詁學和注釋學者所不可不反復細讀的重要文獻”(郭在貽語)。嚴元照《娛親雅言》:“《釋詁》篇首訓‘始’,篇末訓‘死’,兩端具矣?!绷河窭K《警記》:“《釋訓》自‘子子孫孫引無極’以下十六句,皆用韻語,如七言古詩。此訓詁之創格也?!贝祟愒洸牧?,昭揭了古代訓詁著作的高妙精微之處,可謂獨具只眼、識見洞達。古代札記在寫作上的顯著特點是:有感而發,信筆所至,了無拘束。因此,古代札記在形式上顯得自由灑落、散漫無制。學術札記也當然如此,隨意抒寫,不事雕琢,更不措意于體系形式的建構,通常沒有規整的結構框架和綿密的顯性體系。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它沒有內在的思想理路。事實上,不少學術札記含有隱性的知識體系。對一部學術札記或若干相類的學術札記進行總體性觀照就會發現,盡管其中的論述文字顯得零碎散雜,漫無統紀,但實際上往往是圍繞特定的學術論題或論域來展開研討的,彼此關聯,暗含著立體化的、動態生成的隱性系統。(摘編自曹海東《學術札記與中國古代學術》,有刪改)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古人認識到札記撰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古代很多學者常以札記來記載感悟、輯錄見聞、考究原委。B.乾嘉訓詁札記既有微觀的具體訓釋實例,又有宏觀的理論闡釋,多是學者潛心鉆研、深造精詣獲得的成果。C.梁玉繩指出,《釋訓》篇從“子子孫孫引無極”以下的十六句皆用韻語,是訓詁學中一種創新的表達方式。D.作為一種文體,學術札記沒有嚴謹而規整的結構體系,這與其文體特點以及寫作者不在意體系建構有關。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為為學工具,札記的種類多樣,內容包羅萬象,把它作為考察借鑒的資料,可以更好地研究古代學術。B.古代札記常是學者有感而發,或記錄學者思考某一問題時乍現的靈光,或載錄學者經久探索的所思、所得。C.古代學術札記有隱性體系,決定其必然圍繞特定的學術論題或論域來展開研討,彼此關聯,暗含內在邏輯。D.清代學者的學術成果常常以札記的形式呈現,因此,大量閱讀清代學者的學術札記,有利于研究清代學術。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五段觀點的一項是()A.解讀《尚書》“子孫其逢吉”時,偽《孔傳》將“逢吉”連讀,釋為遇到吉祥;李惇依韻分開,“逢”釋為“大”。B.顧炎武寫作《日知錄》,一年之中“早夜誦讀,反復尋究,僅得十余條”,積30年之功才寫成此書。C.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討論雙聲疊韻字的意義,指出其意義應通過它們的發音去探求意義而非通過文字。D.倪思寬在《二初齋讀書記》中提出,研讀經文時,若能前后對照閱讀,就相當于圣賢親自為自己作注解一樣。4.我們為什么要借鑒和利用古代學術札記?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答案】1.D2.C3.B4.①古代學術札記內容廣泛,包羅宏富,涉及天文、地理、人事等多個領域,是古代學術園地中的一朵奇葩。②古代學術札記在學術研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數甚夥,精品亦多,是傳統學術的重要載體。③古代學術札記含有隱性的知識體系,圍繞特定學術論題或論域展開研討,彼此關聯,暗含著立體化的、動態生成的隱性系統。④古代學術札記是學者們在學術興趣驅動下潛心鉆研、深造精詣而獲得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解析】【導語】本文概述了學術札記在中國古代學術中的重要地位與特點。學術札記是中國古代重要著述形式,內容廣泛,尤以學術探討為核心,備受古人重視。札記助深思、進學業,記錄感悟與靈感,成為學者治學的重要工具。古代學術札記數量眾多,尤其在清代訓詁學中占據關鍵地位,展現了當時學術研究的深度。這些札記多為學者潛心鉆研成果,蘊含新見與精粹,學術價值顯著。其寫作自由,不拘形式,看似散亂實則隱含知識體系。學術札記以其獨特價值與深刻內涵,為中國古代學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D.“學術札記沒有嚴謹而規整的結構體系”錯誤。由原文最后一段“學術札記也當然如此,隨意抒寫,不事雕琢,更不措意于體系形式的建構,通常沒有規整的結構框架和綿密的顯性體系。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它沒有內在的思想理路。事實上,不少學術札記含有隱性的知識體系”可知,文中說“不措意于體系形式的建構,通常沒有規整的結構框架和綿密的顯性體系”,“不措意”不代表“沒有”,而且文中說“通常沒有”。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C.“決定其必然圍繞特定的學術論題或論域來展開研討”錯誤。由原文最后一段“事實上,不少學術札記含有隱性的知識體系。對一部學術札記或若干相類的學術札記進行總體性觀照就會發現,盡管其中的論述文字顯得零碎散雜,漫無統紀,但實際上往往是圍繞特定的學術論題或論域來展開研討的,彼此關聯,暗含著立體化的、動態生成的隱性系統”可知,這里雖然提到了學術札記含有隱性的知識體系,但并未說這是決定其圍繞特定學術論題或論域展開研討的原因。而是說這種隱性知識體系是通過總體性觀照才能發現的,且這種體系是圍繞特定學術論題或論域展開的,因果倒置。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第五段的觀點是“古代學術札記多是學者們在學術興趣的驅動下潛心鉆研、深造精詣而獲得的成果”。A.不適合。關于《尚書》的解讀,與學術札記是潛心鉆研成果無關。B.適合。描述顧炎武寫作《日知錄》的過程,體現了他對學術的深入研究,符合第五段的觀點;C.不適合。王引之對雙聲疊韻字意義的探討,雖屬學術探討范疇,但并未直接說明這是其潛心鉆研學術札記的成果。D.不適合。研讀經文的方法,與第五段關于學術札記是潛心鉆研成果的觀點無直接關聯。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信息分析運用的能力。①古代學術札記的內容豐富多樣,它們覆蓋了從天文到地理,再到人事的各個方面。由原文第一段“古代札記的內容涉及廣泛,包羅宏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無所不賅。在種類多樣的札記體著述中,有一種是以學術問題探討為主要內容,可稱之為學術札記,其間多有真知灼見,是古代學術園地中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可知,這表明札記是古代知識的寶庫,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來源。這些札記不僅記錄了古代學者的觀察和思考,而且蘊含了他們對自然和社會的深刻理解。②古代學術札記在學術研究中的地位不容忽視。由原文第三段“札記為古人求知修學所倚用,在其學術研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故古代的學術札記十分發達,成為傳統學術的重要載體,為數甚夥,精品亦多”可知,這說明古代學術札記是傳統學術的重要載體,其中不乏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借鑒和利用這些札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古代學者的研究方法和思想路徑。③古代學術札記中隱含的知識體系為我們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可能。由原文最后一段“對一部學術札記或若干相類的學術札記進行總體性觀照就會發現,盡管其中的論述文字顯得零碎散雜,漫無統紀,但實際上往往是圍繞特定的學術論題或論域來展開研討的,彼此關聯,暗含著立體化的、動態生成的隱性系統”可知,這意味著札記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知識網絡。通過研究和利用這些札記,我們可以揭示這些隱性知識體系,從而豐富和完善現代學術研究。④古代學術札記是學者們在濃厚的學術興趣驅使下,經過長期鉆研而形成的成果。由原文第五段“古代學術札記多是學者們在學術興趣的驅動下潛心鉆研、深造精詣而獲得的成果”可知,這些成果不僅體現了學者的個人智慧和學術追求,也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啟示。通過借鑒和利用這些札記,我們可以學習到前人的研究精神和治學方法,促進自身學術素養的提升。(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江邊少年(節選)裘山山我曾經在十二歲的時候轉學到一個小城。小城依江而建,江是大江,江上船來船往,是小城通向外界的重要樞紐,我們班因此有很多船工的孩子。他們的家在江邊一個山坡上,幾排整齊的平磚房自下而上。據說是解放后政府為了讓船工上岸而建的。之前的船工和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孩子們也不去上學。我去過那里,不是去玩兒,是去送成績單。我進初中就當了班長,期末考試結束,成績出來,考得不好的學生總是把成績單撕了。班主任于是要我挨家去送,主要送后十名同學的。其中有幾個,就住在坡上那些平房里。我的同桌劉大船家也在那兒。他的臉龐黑黑的,鼻頭圓圓的,一點兒不帥,而且一到冬天就鼻涕不斷。班主任讓我和劉大船同桌,是希望我幫助他,那時候叫“一對一,一對紅”可是我連看都不想看他,更別提幫他了。誰和他一對紅呀,他那么黑。他也不指望我幫他,他一上課就睡覺。不過我瞧不起他,不是因為他流鼻涕和睡覺,而是另一件糗事;一開學學校打預防針。輪到我們班時,他撒腿就跑,班主任靳老師滿操場追他,把他揪回教室,他一直發出瘆人的號叫,揮胳膊蹬腿的。后來是體育老師死死按住他,才把針打了。嘖嘖,虧他長那么高那么壯。我打針的時候,不但主動卷起袖子伸出胳膊,我還敢盯著醫生把針扎進胳膊里,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一天,我去給劉大船送成績單,結果他媽媽狠狠地說了他一頓,我擔心他媽媽會因為成績的事情打他。第二天我看到劉大船,我小心翼翼地、又有些期待地問他,你媽打你了嗎?他說,打啥子打?她敢!為什么不敢?我很好奇。他說,我比她強多了,她連加法都不會做,她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我說,那你爸呢?他說,我老漢兒在水上。他管爸叫老漢兒,而且永遠都是這句話:我老漢兒在水上。后來我讀《水滸》,讀到那個“水上漂”張順,就會想起他老漢兒。不過我無法想象他老漢兒是個“浪里白條”,應該是“浪里黑條”才對。期末老師在班上念還沒交學費的同學的名單時,總有他?!拔依蠞h兒在水上?!彼偸沁@樣解釋不交學費的原因,似乎理直氣壯。我不明白他老漢兒不回家嗎?還有,在水上不掙錢嗎?為什么連學費都不給他?其實那個時候的學費,一個學期就三元七角五,我記得很清楚。因為我母親總會提前把父親寄來的生活費,拿出七塊五放在一個信封里,等開學的時候就拿出來給我們姐妹倆。后來,我們多上了門課,叫做“農基”,大概是希望我們以后去農村當知青時,可以頂點兒用??晌覀冞@些熊孩子,哪里會有那種自覺性,根本不想學。這門課又不考試,所以基本上是睡覺課,尤其是放在下午。有一次,我也腦袋發沉,想擱到書桌上閉會兒眼??墒俏冶仨殦沃?,我是班長。幾乎每個老師上課,都會盯著我講。奇怪的是,劉大船沒睡。往常這個時候,他早就進入深睡狀態了,亮晶晶的哈喇子從嘴角緩緩淌下來。今天卻精神十足,頭還轉來轉去的,好像很著急似的。我低聲問,你干嗎老動?有急事?他克制不住喜悅地說,我老漢兒回來了,我放了學要去接他。我不信!我脫口而出,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說。接著我又加了句,你騙人。也許這么長時間,總聽他說老漢兒水上,跟魚一樣,魚怎么能上岸呢?他說,向毛主席保證。第二天一上學,劉大船就拿出了“證據”:他先是去靳老師那兒交了上學期和這學期的學費,然后又找學習委員交了作業。前一件事他頗有些高調,大聲地說,我們老漢兒喊我把兩個學期的學費都交了!后一件事就有點兒偷偷摸摸了。他只是把本子往學習委員的桌子上一擺。哪知學習委員完全不理解他的心情,很大聲地說:耶,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你也交作業了嗦。劉大船瞪了他一眼,無奈地解釋說:莫法,我們老漢兒昨天黑夜一直守著我做,做到半夜才讓我睡瞌睡。如此,我確信水上漂真的回家了??磩⒋蟠癫娠w揚的樣子,我也有點兒想我的“老漢兒”了。聽媽媽說爸爸可能會在七八月份休假,那正是我們放暑假的時候。5.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出現的“一對紅”“知青”“向毛主席保證”“農基”等詞語,體現了文章的時代背景。B.劉大船上課經常睡覺,對學習不感興趣以及成績落后的原因是他父母絲毫不關心他的學習。C.“我不信!我脫口而出,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說”體現我不信也不愿信劉大船的話的微妙心理。D.因為父親要回來,平時上課喜歡睡覺的劉大船精神十足,這反映出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影響。6.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江邊小城和山坡平房等描寫具有很強的地域色彩,為人物的出場提供了現實場景,具有較強的畫面感。B.文中畫線句“可是我必須撐著,我是班長”旨在體現“我”雖不喜歡“農基”課,卻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C.小說多用方言,具有口語化色彩,語言通俗質樸,比如“我老漢在水上”“打啥子打”“莫法”等語句的運用。D.小說以“我”的有限視角來敘述,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和現場感,通過“我”與劉大船的交往,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7.小說是從哪些角度刻畫劉大船這個人物形象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8.本文具有較強的散文化風格,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敬鸢浮?.B6.B7.①外貌描寫:“他的臉龐黑黑的,鼻頭圓圓的……”“亮晶晶的哈喇子從嘴角緩緩淌下來”等,展現出他普通甚至有些邋遢及不愛學習的形象。②行為描寫:“一上課就睡覺”“輪到我們班時,他撒腿就跑……揮胳膊蹬腿的”,這些行為表現出他不愛學習、膽小脆弱的特點。③語言描寫:“打啥子打?她敢!”“我老漢兒在水上”“向毛主席保證”“我們老漢兒喊我把兩個學期學費都交了”等語言,體現出他的率真質樸,倔強自尊等性格。④側面烘托:以“我”對他平時的態度和看法,及他在父親回來前后發生的變化,從側面襯托出他對父親的依賴、信任和自卑又堅韌的形象。8.①淡化情節:小說沒有緊張連貫的故事情節,以“送成績單”“打預防針”“農基課”等生活片段連綴成篇,弱化戲劇沖突。②注重氛圍營造:文中對江邊小城的環境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質樸的氛圍,給人以舒緩的感覺,具有散文化的特點。③情感自然流露:對“三元七角五”學費的精確記憶、對劉父“水上漂”的詩意聯想、對父親的思念等情感,自然地滲透在字里行間,符合散文化的抒情方式。④語言質樸:語言風格質樸自然,沒有過多的修飾和雕琢,使文章更具生活氣息,也體現了散文化的語言特點。【解析】【導語】本文以“我”轉學經歷為線索,通過對劉大船等人物日?,嵤碌拿鑼懀宫F特定時代背景下少年堅韌而復雜的生活狀態,呼吁父母要對青春期的子女多加教育和關愛。在平淡敘述中流露出“我”對同學的情感變化,散發著生活的真實氣息與淡淡溫情?!?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對學習不感興趣以及成績落后的原因是他父母絲毫不關心他的學習”錯誤。劉大船母親連自己名字也不會寫,他父親回來后督促其完成作業并補交學費,說明父母是關心他的學習的;但是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及缺乏有效監督,也有他自身學習習慣等多種原因;不能簡單歸結“原因是他父母絲毫不關心他的學習”。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旨在體現‘我’雖不喜歡‘農基’課,卻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錯誤。這句話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作為班長,要在課堂上起到表率作用;但目的更多是為了突出“劉大船沒睡。往常這個時候,他早就進入深睡狀態了,亮晶晶的哈喇子從嘴角緩緩淌下來。今天卻精神十足”,是為了表現劉大船的變化,引出下文。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①外貌描寫:“他的臉龐黑黑的,鼻頭圓圓的,一點兒不帥,而且一到冬天就鼻涕不斷”“往常這個時候,他早就進入深睡狀態了,亮晶晶的哈喇子從嘴角緩緩淌下來”等,通過對劉大船外貌描寫,展現出他普通甚至邋遢,不愛學習的形象,給讀者留下直觀的第一印象。②行為描寫:“一開學學校打預防針。輪到我們班時,他撒腿就跑,班主任靳老師滿操場追他,把他揪回教室,他一直發出瘆人的號叫,揮胳膊蹬腿的”,打針時的劇烈反應突顯他膽小脆弱的特點。③語言描寫:“打啥子打?她敢!”“我老漢兒在水上”“向毛主席保證”“我們老漢兒喊我把兩個學期的學費都交了”“莫法,我們老漢兒昨天黑夜一直守著我做,做到半夜才讓我睡瞌睡”等語言,可以看出他對父親母親的不同態度,他以父親不在家解釋拖欠學費,父親回來后大聲高調補交學費,可見其對尊嚴的維護,這些體現出他的率真質樸,渴望得到關愛,倔強自尊等性格。④側面烘托:以“我”對他平時的態度和看法,如“我連看都不想看他,更別提幫他了”“我不信!我脫口而出,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說”等,表現劉大船平時的邋遢、被人瞧不起;我還觀察到他在父親回來前后發生的變化,如從經常不交作業到交作業,從上課睡覺到精神十足等,又從側面襯托出他對父親的依賴、信任和渴望被認可、渴望改變,使他的形象更加豐滿?!?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本的風格特色和審美取向的能力。①淡化情節:小說沒有緊張連貫的故事情節,而是圍繞著劉大船等同學的一些日?,嵤抡归_,如送成績單、打預防針、上“農基”課等,情節松散、平淡,沒有戲劇沖突,更像是生活片段的隨意組合。②注重氛圍營造:文中對江邊小城的環境描寫,如“小城依江而建,江是大江,江上船來船往,是小城通向外界的重要樞紐”“江邊一個山坡上,幾排整齊的平磚房自下而上”等,選取具有小城鮮明特點的意象,營造出一種寧靜、質樸的氛圍,舒緩綿長,具有畫面感,具有散文化的特點。③情感自然流露:文章中“我”對劉大船的情感變化,從一開始的瞧不起到后來的有些羨慕,以及對父親的思念等情感,都不是通過激烈的情節沖突來表現,而是自然地滲透在字里行間,情感表達細膩而自然;對“三元七角五”學費的精確記憶、對劉父“水上漂”的聯想,充滿懷舊情愫和詩意解讀,符合散文化的抒情方式。④語言質樸:語言風格質樸自然,多使用口語和方言,如“我老漢兒在水上”“打啥子打”“莫法”等,沒有過多的修飾和雕琢,如日常對話般自然,使文章更具生活氣息;且通過兒童視角的講述,將特殊年代的社會圖景轉化為純真與苦難交織的生命詩學,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和親和力,體現了散文化的語言特點。二、古代詩文閱讀(4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繭之不繅,則素絲蠹于筐籠;人之不學,則才智腐于心胸。海蚌未剖,則明珠不顯;昆竹未斷,則風音不彰;情性未煉,則神明不發。故人能務學,鉆煉其性,則才慧發矣。青出于藍而青于藍,染使然也;冰生于水而冷于水,寒使然也;戎夷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語教使然也。故不登峻嶺,不知天之高;不瞰深谷,不知地之厚;不游六藝,不知智之深。故人性懷慧,非積學而不成。故為山者基于一簣之土,以成千丈之峭;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懸巖滴溜,終能穿石;規車牽索,卒至斷軸。水非石之鉆,繩非木之鋸,然而斷穿者,積漸之所成也。耳形完而聽不聞者,聾也;目形全而視不見者,盲也;人性美而不鑒道者,不學也。耳之初室,目之始昧,必不吝百金,而迎醫千里。人不涉學,猶心之聾盲,不知遠祈明師,以攻心術,性之蔽也。故宣尼臨歿,手不釋卷;仲舒垂卒,口不輟誦;蘇生患睡,親錐其股。以圣賢之性,猶好學無倦,矧庸人可怠哉?(節選自《劉子·崇學章五》,有刪改)材料二: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比數年來,頗發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每閱一事,必尋繹數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于善忘。嗟夫!敗吾業者,常此二物也。比讀《齊史》,見孫騫答邢詞曰:“我精騎三千,足敵君贏卒數萬。”心善其說,因取經傳子史之可為文用者,得若干條,勒為若干卷,題曰《精騎集》云。噫!少而不勤,無如之何矣;長而善忘,庶幾以此補之。(節選自秦觀《〈精騎集〉序》)9.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戎A夷B之C子D生E而F同G聲H長I而J異K語L教M使N然O也1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之不學”與《赤壁賦》“不知東方之既白”的“之”用法不相同。B.“則鳳音不彰”與荀子《勸學》“而聞者彰”的“彰”意思不相同。C.猶,就像,與《師說》“猶且從師而問焉”的“猶”字意思不相同。D.“滑稽”與《琵琶行》“暮去朝來顏色故”的“顏色”都是古今異義。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劉子指出,人要學習,才智才會被發掘出來,正如蠶繭要拿來抽絲,海蚌要被剖開,昆侖山的竹子要被砍斷,才能發揮其作用。B.材料一指出人的本性是聰慧美好的??鬃?、仲舒、蘇秦等圣賢,他們尚且熱愛學習,普通人就更沒有理由懈怠不學習了。C.秦觀年輕時因為太自負不認真學習,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與人游玩上,后來又因年歲增長善忘,無法學習,內心感到特別遺憾后悔。D.材料一巧妙運用比喻,著重闡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及相關道理;材料二則主要敘述了作者自己在不同階段的讀書經歷與感悟。12.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水非石之鉆,繩非木之鋸,然而斷穿者,積漸之所成也。(2)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于善忘。13.學會學習,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關于如何學習,材料一、材料二和《勸學》分別有哪些見解?請簡要概括。【答案】9.DHL10.A11.C12.(1)水不是石頭的鉆頭,繩子不是木頭的鋸子,但是(它們)能夠滴穿石頭、鋸斷木頭,這是逐漸積累所達成的。(2)所以即使有勤奮學習的辛苦,卻常常因為健忘而荒廢了學業。13.①材料一強調學習要不斷的積累和堅持,要勤奮不止,不能懈怠。②材料二強調保持勤奮,不斷反思。③《勸學》強調學習要不斷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解析】【導語】兩篇文言文均圍繞“學習”的主題展開。材料一闡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積累的必要性,強調學習能提升才智、改變本性,圣賢尚且好學不倦,普通人更應努力。文章語言凝練,論證嚴謹,富有哲理。材料二則以秦觀自身經歷為線索,反思少時荒廢與年長善忘之憾,通過編纂《精騎集》彌補不足,展現了對學習的深刻感悟和自我救贖的努力?!?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西戎和東夷的孩子,剛出生時哭聲是一樣的,長大后卻說著不同的語言,這是教育使他們這樣的?!叭忠闹印弊髦髡Z,主語獨立表強調,D處斷開;“生而同聲”“長而異語”都是謂語,為并列分句,結構相似,HL處斷開;故選DHL?!?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錯誤。兩個“之”用法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人不學習。/不知道東方天色已經亮了。B.正確。出現/清楚。句意:那么笙簫的音韻就不會出現。/聽的人卻能夠聽得很清楚。C.正確。就像/還。句意:就像人心聽不見看不見。/還跟從老師詢問學習。D.正確。滑稽:古義,能言善辯的人。今義,人之言語、動作或者事態,讓人發笑。/顏色:古義,容貌。今義,色彩。句意:喜歡和一些能言善辯、好飲酒的人交游。/歲月流逝,容貌也隨著時光的推移而衰老。故選A?!?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無法學習”錯誤。秦觀“庶幾以此補之”,通過編纂《精騎集》來彌補善忘的不足,并非“無法學習”。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之”,的;“積”,積累;“所成”,所達成的。(2)“雖”,即使;“廢”,荒廢;“廢于善忘”,狀語后置句,“于善忘廢”。【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的能力。材料一“故人性懷慧,非積學而不成”,以及列舉的“為山者基于一簣之土”“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水滴石穿等,可得出學習需要不斷的積累和堅持;“以圣賢之性,猶好學無倦,矧庸人可怠哉”強調學習永無止境,要勤奮不止,不能懈怠。材料二敘述了作者少年時候不專心讀書,荒怠學業,后來發奮勤苦,而常廢于善忘,最后作者從《齊史》孫搴答邢詞中得到啟發,從而廣摘經傳子史之文章,遂為《精騎集》。這篇文章作者從立足于自身經驗來談,告誡后輩一定要保持勤奮,專心治學,同時不斷反思和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強調學習要不斷積累;“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強調學習要持之以恒;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能夠“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與“蟹六跪而二螯”,卻“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進行對比,說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氣。參考譯文:材料一:蠶繭如果不抽絲,那么白色的絲就會在筐籠中腐壞;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才智就會在心中荒廢。海蚌如果沒有被剖開,那么明珠就不會顯現;昆侖山的竹子如果沒有被砍斷,那么它的聲音就不會響亮;人的性情如果沒有經過磨煉,那么精神就不會煥發。所以,人如果能夠致力于學習,磨煉自己的性情,那么才智就會顯現出來。青色是從藍草中提取的,但比藍草更青,這是染色的結果;冰是由水凝結而成的,但比水更冷,這是寒冷的結果;戎夷之子出生時聲音相同,長大后語言不同,這是教育的結果。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俯瞰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學習六藝,就不知道智慧有多深。人的本性中蘊含著智慧,但不積累學問就無法成就。建造高山的人從一筐土開始,最終成就千丈的峭壁;開鑿水井的人從三寸深的坑開始,最終達到萬仞的深度。懸崖上的滴水,最終能穿透石頭;車輪的牽引,最終會使車軸斷裂。水不是石頭的鉆子,繩子不是木頭的鋸子,但它們能夠穿透和鋸斷,是因為日積月累的結果。耳朵的形狀完整卻聽不見聲音,這是耳聾;眼睛的形狀完整卻看不見東西,這是眼盲;人的本性美好卻不學習,這是不求上進。耳朵剛剛開始聽不見,眼睛剛剛開始看不見,人們一定會不惜花費重金,去千里之外尋找醫生。人不學習,就像心靈的耳聾眼盲,卻不知道去尋找明師來提升自己的修養,這是本性的蔽塞。所以,孔子臨終時,手里還拿著書卷;董仲舒臨終時,嘴里還在誦讀;蘇秦擔心自己貪睡,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即使是圣賢的本性,尚且熱愛學習、不知疲倦,更何況普通人呢?又怎么可以懈怠呢?材料二:我小時候讀書,一看到就能背誦。默寫時,也不會有太大失誤。但我依仗這一點,放縱自己,喜歡和那些喜歡喝酒、開玩笑的人交往。一個月或一個季度之間,真正讀書的日子沒幾天。所以,雖然我有很強的記憶力,但常常因為不勤奮而荒廢學業。近年來,我開始發憤圖強,自我反省,后悔以前的行為。然而,我的聰明才智已經衰退,大概不如從前的十分之一二。每次閱讀一篇文章,都要反復思考多次,合上書本后,卻仍然感到茫然,很快就忘記了。所以,雖然我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常常因為容易忘記而前功盡棄。唉!毀掉我學業的,常常是這兩個原因啊!最近讀《齊史》,看到孫騫回答邢詞說:“我有三千精銳騎兵,足以對抗你幾萬疲憊的士兵。”我很欣賞這句話,于是選取了經傳子史中可以用于寫作的若干條內容,編成若干卷,命名為《精騎集》。唉!年輕時不勤奮,已經無法挽回了;長大后容易忘記,但希望用這種方法來彌補吧。(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早冬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霜輕未殺萋萋萎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①無由入酒家。初冬陸游平生詩句領流光,絕愛初冬萬瓦霜。楓葉欲殘看愈好,梅花未動意先香。暮年自適何妨退,短景無營亦自長。況有小兒同此趣,一窗相對弄朱黃②?!咀ⅰ竣傥羼R:太守的代稱。②朱黃:古人用以批改校對古書時的兩種筆墨。14.下列對兩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白詩首聯開門見山,“可憐”兩字統攝全詩,與尾聯“卻羨”遙相呼應,結構嚴謹。B.白詩頸聯實寫柘葉的顏色、寒櫻怒放的畫面,以情馭筆,形色兼備,富有藝術魅力。C.陸詩頷聯對仗工整,寫出經霜楓葉雖殘敗卻更鮮艷,梅花雖未開但幽香先散發出來。D.陸詩頸聯寫詩人暮年的心境,有對自適生活的體會,也有對冬日短暫白晝的哲學思考。15.兩詩都描寫初冬的景物,但蘊含的情感不盡相同。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敬鸢浮?4.B15.①《早冬》詩人為眼前景色所感,想要好好欣賞美景,放松自己,卻又因為身份關系不得不約束自己,充滿了不能如愿的遺憾,因而表現出對清閑酒客的無限羨慕之情。②《初冬》這首詩描繪了陸游晚年隱于山陰故里時,初冬時節的寧靜與愜意。詩人通過描繪屋頂的薄霜、將殘的楓葉、未動的梅花等景象,展現了初冬的獨特韻味。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悠閑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以及晚年生活的自得其樂。詩中語言簡潔明了,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感悟?!窘馕觥俊緦дZ】白詩描繪十月江南早冬如春華的宜人之景,以景襯情,表達對閑適生活的羨慕。陸詩寫愛初冬霜景,借楓葉、梅花展現樂觀心境,暮年退隱卻自得其樂,盡顯曠達情懷?!?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藝術手法的能力。B.“白詩頸聯實寫柘葉的顏色、寒櫻怒放的畫面”錯誤,白詩中“寒櫻枝白”時櫻樹并非真的開花,是寒櫻樹枝干如白花般,并非寒櫻怒放的畫面,此為虛寫。故選B。【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情感和觀點態度的能力。①《早冬》:“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直接點明對江南早冬景色的喜愛,認為冬景如同春日繁花般美好?!八p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句,描繪了霜輕草綠、日暖沙干、柘葉金黃、寒櫻似花的景色,展現出江南早冬的生機勃勃,進一步體現對早冬景色的贊美。而尾聯“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卻羨”表明詩人羨慕那些能在此時飲酒作樂的閑人,“無由入酒家”則說明自己因官職在身無法像閑人一樣享受這份閑適,透露出一種無奈與遺憾。詩人為眼前景色所感,想要好好欣賞美景,放松自己,卻又因為身份關系不得不約束自己,充滿了不能如愿的遺憾,因而表現出對清閑酒客的無限羨慕之情。②《初冬》:“絕愛初冬萬瓦霜”直接表明詩人極其喜愛初冬時節房瓦上的白霜,展現對初冬景色的鐘情?!皸魅~欲殘看愈好,梅花未動意先香”,描寫楓葉雖即將凋零卻愈發好看,梅花還未開放卻仿佛已聞到香氣,詩人從殘敗的楓葉和未開的梅花中發現美好,飽含對初冬景物的喜愛?!澳耗曜赃m何妨退,短景無營亦自長”,“自適”體現詩人晚年追求自在舒適的生活狀態,“何妨退”表明對退隱生活的認可,即便冬日白晝短暫,只要內心無所營求,也會覺得時光悠長,傳達出一種暮年豁達、閑適的心境。詩人通過描繪屋頂的薄霜、將殘的楓葉、未動的梅花等景象,展現了初冬的獨特韻味。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悠閑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以及晚年生活的自得其樂。(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初次出場時的情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從正面說一個人只有堅持不懈才會取得成功。(3)《登泰山記》中描寫日出時色彩美和動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赤壁賦》中,蘇軾在感慨人生短暫后,幻想超脫塵世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關于愛情,古代詩詞中有很多獨到的見解,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竣?千呼萬喚始出來②.猶抱琵琶半遮面③.鍥而不舍④.金石可鏤(駑馬十駕,功在不舍)⑤.正赤如丹⑥.下有紅光動搖承之⑦.挾飛仙以遨游⑧.抱明月而長終⑨.兩情若是久長時⑩.又豈在朝朝暮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遮、鍥、鏤、承、挾、遨。(四)課內文言知識(本題共5小題,10分)17.下面關于句式的歸納正確的是()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③何為其然也④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⑤客有吹洞簫者⑥渺渺兮予懷⑦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④⑦不同C.①④不同⑤⑥相同 D.①⑥不同②⑤相同【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不知句讀,不解惑”。句意:不通曉問句知識,不能解決疑惑。②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蚓無利爪牙,強筋骨”。句意: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③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為何其然也”。句意:曲調為什么這樣悲涼呢?④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嘗于穆、曹二善才學琵琶”。句意:曾經向穆、曹兩位著名的琵琶樂師學習琵琶技藝。⑤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有吹洞簫客”。句意:有一個吹洞簫的朋友。⑥主謂倒裝句,正常語序為“予懷渺渺兮”。句意:我的情懷多么悠遠啊。⑦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句意:正處在那陽谷和陰谷南北分界處的,是春秋時期齊國所筑長城的遺址。①⑥不同,②⑤相同。故選D。18.下列選項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駕一葉之扁舟列缺霹靂B.傳道受業解惑也僻不當道者C.知明而行無過浩浩乎如馮虛御風D.采之欲遺誰一尊還酹江月【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象的理解能力。A.沒有通假字。句意:(我們)駕著這一葉小舟。“列”,同“裂”,與“缺”一起指閃電。句意:電光閃閃,雷聲轟鳴。B.“受”,同“授”,教授。句意:是用來傳授道、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沒有通假字。句意:那些偏僻不在路邊的石刻。C.“知”,同“智”,見識。句意:見識明達,行動不犯錯誤?!榜T”,同“憑”,乘。句意:多么遼闊啊,像是凌空駕風而行。D.沒有通假字。句意: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給誰呢?“尊”,同“樽”,酒杯。句意: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故選C。1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訇然中開②云青青兮欲雨③栗深林兮驚層巔④侶魚蝦而友麋鹿⑤尚能飯否⑥不知東方之既白⑦不如登高之博見也⑧則恥師焉⑨明燭天南⑩檣櫓灰飛煙滅?山多石,少土?泣孤舟之嫠婦?積善成德?吾從而師之A.①/②③⑤⑨⑩?/④?/⑦?/⑥⑧?B.①⑩/②⑤⑨/③?/④⑧?/⑦?/⑥?C.①⑩/②③⑤⑨?/④?/⑦?/⑥⑧?D.①/②⑤⑥⑨/③?/④⑧?/⑦⑩/??【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①“中”:名詞作狀語,從中間。句意:轟隆一聲從中間打開。②“雨”:名詞作動詞,下雨。句意:云色黑沉沉的將要下雨。③“栗”:使動用法,使……戰栗。句意:使深林戰栗。④“侶”:意動用法,以……為伴侶。句意:以魚蝦為伴侶。⑤“飯”:名詞作動詞,吃飯。句意:(廉頗)飯量還好嗎?⑥“白”:形容詞作動詞,天亮句意:不知不覺已經天亮了。⑦“高”:形容詞作名詞,高處。句意: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得廣闊。⑧“恥”:意動用法,以……為恥。句意: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恥。⑨“燭”:名詞作動詞,照亮。句意: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⑩“灰”:名詞作狀語,像灰一樣。句意:戰船像灰燼般飛散。?“少”:形容詞作動詞,少有。句意:山上石頭多,泥土少。?“泣”:使動用法,使……哭泣。句意:使獨坐孤舟的寡婦聽了落淚。?“善”:形容詞作名詞,善行。句意: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師”:意動用法,以……為師。句意:我跟隨他并以他為師。①⑩為名詞作狀語,②⑤⑨為名詞作動詞,③?為使動用法,④⑧?為意動用法,⑦?為形容詞做名詞,⑥?名詞作動詞。故選B。20.下列加點詞不全是古今異義的一項是()A.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老大嫁作商人婦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小學而大遺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吾從而師之D.杯盤狼籍石蒼黑色,多平方【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古今異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茫然,古:曠遠的樣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樣子。句意:任憑小船漂去,越過那茫茫的江面。老大,古:年紀大了;今: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幫會或黑社會團伙對首領的稱呼。句意:年紀大了之后就嫁給了一個商人做妻子。B.爪牙,古:爪子和牙齒;今:壞人的黨羽。句意: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小學,古:小的方面學習;今: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句意:小的方面學習了,大的方面卻放棄了。C.博學,古:廣泛地學習;今:學問淵博。句意: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從而,古:跟從并且;今:連詞,因此就。句意:我跟從并且把他當作老師。D.狼籍,古今同義,凌亂的樣子。句意:杯子盤子凌亂地放著。平方,古:平的、方形的;今:數學名詞,指數是2的乘方。句意: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故選D。21.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解釋相同的一組是()A.煙濤微茫信難求低眉信手續續彈B.虎鼓瑟兮鸞回車渚清沙白鳥飛回C.越長城之限崖限當道者D.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不同,確實,實在/隨意。句意:大海煙波渺茫,確實難以尋求。/她低頭隨手連續地彈個不停。B.不同,回轉,運轉/盤旋。句意: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拉車回轉。/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C.不同,界限/門檻。句意:越過長城的界限。/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D.相同,都是“滿足”。句意:山不滿足于高,海不滿足于深。/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誨別人不感到疲倦。故選D。三、語言文字運用(10分)(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當我最早在這片湛藍上泛舟時,周邊全是茂密而挺拔的松樹和橡樹。由于岸邊的山丘非常陡峭,而生長在山丘上的樹木又非常高大,所以當你從西邊俯視整個瓦爾登湖時,它看上去很像一個適合演出各種森林戲劇的圓形露天劇場。年紀更輕時,我曾在湖面上消磨了許多光陰,把小船劃到湖心,然后任其隨風飄蕩,自己躺在座位上,在夏日的午后,A地發著白日夢,直到小船碰到沙灘才回過神,站起身來看看命運讓我漂流到哪片湖岸。在那種日子里,懶惰是最誘惑人的事情,我就這樣偷閑地度過了許多個上午。①我把一天中最寶貴的光陰這樣虛擲,②我是富有的,③所以與金錢無關,④因為我擁有陽光照耀的時辰以及夏令的日月,⑤我揮霍著它們??墒?,自從我離開這灑滿古典生態陽光的湖岸之后,伐木人竟大砍大伐起來了。從此要有許多年不可能在林間的甬道上徜徉了,不可能在這樣的森林中遇見湖水了。我的繆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B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鳥兒歌唱?骯臟的工業腳步已經使湖水渾濁了,把瓦爾登湖岸上的樹木和風景吞噬了。然而,它仍然頑強地生存著,還是我在青春時代所見的湖水——它雖然有那么多的漣漪,卻并沒有一條永久性的皺紋。這湖當然是一個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偽!他用他的手圍起了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來愈深化,愈來愈清澈,并把它傳給了康科德河,我從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樣的倒影,我幾乎要驚呼:瓦爾登湖,是你嗎?!2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3.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4.文中畫線句與“我不禁驚嘆這美妙的景色!”句意相近,但表達的效果不同,試分析原句的表達效果?!敬鸢浮?2.A.想入非非B.情有可原23.①,修改為:我寧愿把一天中最寶貴的光陰這樣虛擲。③,修改為:雖然與金錢無關。24.①原句用第二人稱“你”,直接對話瓦爾登湖,更親切,凸顯深厚情感,改句無此效果。②原句“幾乎要驚呼”加疑問感嘆,強烈展現驚喜激動,改句句式單一,沖擊力弱。③原句易帶動讀者情緒,引發對瓦爾登湖的向往與共鳴,改句較難帶動讀者情緒?!窘馕觥俊?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處,文中描述“我”在夏日午后,把小船劃到湖心任其飄蕩,自己躺在座位上發白日夢,本空用來描繪“我”沉浸在白日夢境中的狀態,體現出一種悠然、隨性且沉浸于幻想的情境,故可填“想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