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總復習早讀本:課內文言文梳理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總復習早讀本:課內文言文梳理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總復習早讀本:課內文言文梳理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總復習早讀本:課內文言文梳理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總復習早讀本:課內文言文梳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梳理

第1篇《論語》十二章

原文譯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孔子說:“學習了,然后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

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

(《學而》)我,而我并不因此惱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時:按時。說:同“悅”,愉快。慍:生氣,惱怒。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人謀劃事

曾子曰:“吾目三省吾身:為人課而不思乎?

情是不是竭盡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惇不習乎?”(《學而》)

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

日:每天。省:自我檢查、反省。謀:謀劃。忠:竭盡自己的心力。信:誠信。傳:傳授,

這里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時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半,四

能有所成就,四十歲時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歲時知

十而不尊,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

道上天的意旨,六十歲時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

叢心所欲,不逾恒。”(《為政》)

時我就可以順從意愿,但也不會越過法度。”

有:同“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命:命令。

從:順從。逾:越過。矩:法度。

子曰:“溫尊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

政》)體會,就可以做老師了。”

故:學過的知識。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歹的”孔子說:“只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

(《為政》)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疑惑。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孔子說:“顏回的品質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飯,一

陋巷,人不^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里,別人都不能忍受那種困苦,

(《雍也》)顏回卻不改變他自有的快樂。多么高尚啊,顏回!”

堪:能忍受。

孔子說:“懂得某種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喜愛它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對之者,好之者不如樂

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研究這種學問和事業為快樂的

之者。”(《雍也》)

人。”

好:喜愛,愛好。樂:以……為快樂。

子曰:“像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

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

而》)來講就像浮云一樣。”

坂:吃。水:文言文中稱冷水為“水”,熱水為“湯”。于:介詞,對,對于。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簟。擇其毒春而

我老師的人。選取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也有他們的

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缺點就加以改正。”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優點。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在河邊感嘆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樣流去,

(《子罕》)日夜不停。”

川:河流。逝:往、離去。斯:代詞,這,指河水。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說:“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平民百姓的志向

(《子罕》)卻是不能改變的。”

奪:改變。

子夏曰:“博學而尊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子夏說:“廣泛學習且堅定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

其中矣。”(《子張》)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篤:堅定。切:懇切。仁:仁德。

【一詞多義】

「學而時習之m「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快樂,愉快

然則何?時而樂耶時---候-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1)時〈四町之景不同季,季節(2)樂《以...為快樂

町時而間進常常,不時山水之不,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町六年九月十五日當時,那時1樂趣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M

武陵人捕魚為業隹為,I必以信實情

(3)為《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4)信]小但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或異二者之內表現

、忌不自信/愿陛下親之信之相信,信任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為工

‘擇其等者而從之好的方面,優點

一吾月三省吾身鎏天

是可謂善學者矣/陳康肅公善射

(6)

(5)才是目更定矣無善j善于,,擅長

、耳星隱曜太陽

、不知其善也好處

[通假字]①不亦說乎同“悅”,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同“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

[詞類活用]①傳不習乎動詞作名詞,這里指老師傳授的知識②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名詞,學過

的知識③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結構導圖】

[、[,.,、肯匚①學而時習②三省吾身④溫故知新⑤學思結合⑦樂學

上為學之道卜⑨擇善而從

①不知不慍②三省吾身③進德修業⑥安貧樂道⑧取富有道

《論語》十二章一個人修養

⑨擇善而從?堅守志向?博學篤志、切問近思

感慨時間流逝一⑩逝者如斯(學習和修身都要保持積極進取的姿態)

第2篇陋室銘/[唐]劉禹錫

原文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有龍(居住)就顯得神異。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

龍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

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說說笑笑的是博學

T=可以譚春琴,閱金經。無絲竹之機耳,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平民。可以彈琴,閱讀佛經。沒有世俗

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它好比諸葛亮隱居

孔子云:何陋之有?南陽住的草廬,揚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

呢?

名:出名,有名。靈:神異。馨:能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德行美好。鴻:大。

調:調弄。素:不加裝飾的。舌L:擾亂。形:形體、軀體。

【一詞多義】

,有仙則名出名,有名

故雖有老馬名貴的

(1)名《名之者誰命名,取名[草色△簾青

(2)入i△則無法家拂士在國內

其名為鰥名稱,名字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有名,著名

[草色入簾青/五色交輝顏色,色彩

[征于自/未嘗稍降辭年臉色

’可以調素琴不加裝飾的

[無案牘之方形使……勞累

則素湍綠潭目魚

(4)素<吳廣素愛人壬時(5)勞<上自芳軍慰勞

[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

勤奮

、天下縮素白色的絹

【詞類活用】有仙則名名詞作動詞,出名,有名

【結構導圖】

點題[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陋室

(前3句)1有仙則名、有龍則靈一德馨類比引入撕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句”

'室外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環境清幽

陋主旨:身潔

狀物]室內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不俗

陋呼室

室《傲岸的情

(中4句)情趣高雅應不

銘調素琴,閱金經陋操、安貧樂

I室中事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高潔傲岸、安貧樂道道的情懷

言志以古賢自比:諸葛廬、子云亭一因主人有名而受敬仰

(后2句)1以反問點睛: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T因主人德馨而不陋

【核心知識點】

1.“陋室”不“陋”的原因: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生活環境清幽;②“談笑有鴻儒,往

來無白丁”,交往人物才高德美;③“可以調素琴……無案牘之勞形”,生活情趣高雅,不受世俗羈絆。

2.托物言志:作者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寫“陋室”來寫“德馨”,表達自己高雅的志趣和不慕名禾U、

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懷。

3.類比手法:①開頭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類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說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的美好品德散發芬芳。②結尾借“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類比“陋室”,

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鏈接現實生活】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應如何看待“惟吾德馨”?

【答】示例:“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養性的高境界,是古人對道德情操的高追求。在物

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不應忽略美好的品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高雅

的情趣。

第3篇愛蓮說/[北宋]周敦頤

原文譯文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蓄。晉陶淵只喜愛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很喜愛牡丹。我則只喜愛蓮

明知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蓮從河溝、池塘里積存的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

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淮而不妖,穢),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蓮的柄)內部貫通,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至清,亭亭凈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遠聞更加清芬,(它)

稹,可遠觀而不可藜玩焉。潔凈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賞

玩啊。

蕃:多。獨:只。染:沾染(污穢)。濯:洗。漣:水波。妖:艷麗。益:更加。清:

清芬。植:豎立。褻:親近而不莊重。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

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

愛,陶后鰥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至U了。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

牡丹之愛,宜乎公矣。的愛好,應當人很多了。

鮮:少。宜:應當。眾:很多。

【一詞多義】

’可還觀而不可褻玩焉從遠處

,香遠亞清便慕圣賢之道更加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偏遠

(1)遠<——(2)益<曾至其所不能增加

肉食者鄙,未能還謀這遠

、至于斟酌損至覆處

、親賢臣,海小人遠離,疏遠

,陶后鮮有罩聽到,聽說

軍中司將軍令近叢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少

(3)峰!一(4)聞《卒獲有所呼收獲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新鯉

不求同達于諸侯有名望

、屈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古今異義】亭亭凈稹(古義:豎立;今義:栽種,種植)

[詞類活用]不蔓不核名詞用作動詞,橫生藤蔓;旁生枝莖

【結構導圖】

生長環境(污濁)——高潔傲岸,不同流合污

器器的操守}贊美、敬佩

建(君子)體態香氣——正直、清芬

氣質風度——清高、端莊

[[菊(隱逸者)T清逸脫俗,但逃避現實,消極處世T惋惜

停i牡丹(富貴者)一追名逐利,同于流俗T鄙薄

說言志——(主旨)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含蓄地批判了當時追名逐利、

趨炎附勢的世風。

【核心知識點】

1.“蓮”的君子形象:①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②莊重,質樸,不嘩

眾取寵,不炫耀自己(“濯清漣而不妖”);③正直不茍,豁達大度(“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具

有美好的姿態氣質(“香遠益清,亭亭凈植”);⑤獨立高貴,令人景仰(“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不同的人生態度:①愛蓮代表的是追求高潔品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態度;②愛菊代表的

是隱居避世的人生態度;③愛牡丹代表的是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生態度。

3.托物言志:作者借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堅貞高潔的品格,從而表現了作者潔身自

好的高潔人格,以及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厭惡。

4.襯托手法: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突出蓮的君子品格以及作者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態度。

第4篇三峽/[北魏]酈道元

原文譯文

在七百里三峽當中,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峪無闞處。重巖疊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

嶂,隱天蔽日,自在亭午夜分,不見申月。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陽,不

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自:于。這里是“在”的意思。略無:完全沒有。闕:同“缺”,空隙、缺口。自非:如果不是。

曦:日光,這里指太陽。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

至于夏水褰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亶,有時朝都被阻斷,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

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棄御風,不達,有時候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

以疾也。達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飛奔的馬,

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

襄:沖上、漫上。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沿溯阻維:斷。宣:宣布,傳達。奔:

這里指飛奔的馬。疾: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

旋的清波,綠色的潭水中有倒映著的各種景物的影

春冬之時,則素滿綠潭,回清倒影,維峨多生

子,極高的山峰上多生長著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泉瀑

怪柏,懸泉瀑布,飛泄其間,清榮峻茂,艮多趣味。

布在山峰之間飛速地往下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有很多趣味。

素:白色。湍: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絕峨:極高的山峰。飛漱:飛速地往下沖蕩。榮:

茂盛。良:甚,很。

(在秋天)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

樹林和山澗之中一片凄寒肅殺(的景象),高處的猿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另|

猴拉長聲音啼叫,聲音接連不斷,凄慘悲涼,空曠的

凄號,空谷傳胞,哀特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

山谷中傳來猿啼的回聲,聲音悲涼婉轉,很久很久才

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消失。所以漁民們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

聲汨沾裳。”

肅:肅殺,凄寒。屬:連接。弓1:延長。凄異:凄慘悲涼。響:回聲。哀轉:聲音悲涼婉

轉。哀轉久繳消失。

【一詞多義】

堿沿溯阻承斷

〃i三峽七百里中于,這里是

摯多生怪柏極,非常

“在”的意思

(1)自《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哀轉久絕/湖中人鳥聲俱絕消失

<??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

有朋自遠方來叢

天下獨承獨一無二的

、手自筆錄/上自勞軍親直

、往來而不絕者斷絕

,居多趣味甚,很理引凄異連接

(3)良,有阜田、美池、桑竹之屬好,優良(4)屬〈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忠之屬也類

、此皆盡實也良展予作文以記之同“囑”,囑托

【通假字]略無網處同“缺”,空隙、缺口

【古今異義】良多趣味(古義:甚,很;今義:善,好)

【詞類活用】①雖乘奔御風動詞用作名詞,指飛奔的馬②回演倒影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結構導圖】

f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連綿不斷

正面

I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山壯(高峻挺拔

側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夏水J正面: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水位高,水勢大

(奔放美)'[側面:有時……疾也——水流急

主旨:抒發了作者

底'春冬之水[動靜結合: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水清、湍急對祖國大好河山

(沉靜美)t動態:懸泉瀑布,飛漱其間——落差大

的熱愛、贊美之情

,正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目上xl[凄寒、肅殺

秋肅殺猿鳴:高猿長嘯……哀轉久絕>

側面f渲染秋天蕭瑟凄涼的氣氛,突出三峽山高峽長的特點,

I海歌,

I表現三峽的凄婉美;與上文形成呼應

【核心知識點】

1.三峽景物特征:①夏季,江水滿溢,一瀉千里,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②春冬季,水流和緩,潭深

水碧,優美雅致。③秋季,萬物蕭條,凄清哀婉,引人悲傷垂淚。

2.寫景順序:①先總體描繪三峽概貌,突出其雄偉氣象;再按照夏、春冬、秋的順序分別描繪四季景

象。②先寫山再寫水,既可解釋水流迅疾的原因,又能使峻嶺和急流相互映襯,更好地展現三峽的壯美。

3.寫景方法:①正側面結合。“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從正面寫出夏水暴漲、水勢浩大的特點;“朝

發白帝,暮到江陵”,用船行速度快從側面烘托出夏水湍急的特點;以乘奔馬、御風飛行作比,從側面襯

托出江水一瀉千里的氣勢。②動靜結合。如“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一句,“素湍”“回清”是動態描寫,

“綠潭”“倒影”是靜態描寫,動靜結合,寫出了春冬之時三峽之水的清麗秀美。③引用。結尾引用漁歌,

間接表達了景物帶給人們的感傷情緒,突出了三峽秋天的凄涼冷落;照應前文,再次表現了三峽山高水長

的地形特點。

第5篇答謝中書書/[南朝齊梁]陶弘景

原文譯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論的。巍峨的山

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林翠竹,四町俱備。曉霧將零,猿鳥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猿、鳥

亂鳴;夕日欲顏,沉鱗競躍。實是欲此起彼伏地鳴叫著;夕陽快要落山了,水中潛游的魚爭相躍出水面。

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這里實在是人間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

其奇者。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四時:四季。歇:消散。頹:墜落。與:參與。這里有“欣賞”“領悟”的意思。

【一詞多義】

[夕日欲頹將要,快要

實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欲窮其林想要,希望

【魚,我所欲也喜愛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有“欣賞”“領悟”的意思

念無與為樂者和,同

(2)與4,

呼爾而與之給予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同“歟”,語氣詞

【古今異義】

①曉霧將藪(古義:道散;今義:休息)②夕日欲猴(古義:?;今義:萎靡)

【結構導圖】

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仰視、俯視'

答主旨:表達了作者

謝四季(靜態),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平視

描繪景色沉醉山水的愉悅和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平視"情景父融

書(動靜結合)與古今知音共賞美

書「曉霧將歇,猿鳥亂鳴視覺、聽覺

朝夕(動態)景的閑適自得之情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視覺

收束全文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贊美感慨

【核心知識點】

1.景物特征:非常秀美,山高水凈,絢爛多彩,充滿無窮生機。

2.林泉之趣:①表現出作者對謝靈運的欽慕;②惋惜于世人對秀美山水的無動于衷;③為自己的審美

情趣而自許,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的言外之意)

3.視角變換:“高峰入云,清流見底”,用仰視、俯視兩種視角,寫出高山、白云、流水三重風物,

境界清新。"兩岸石壁……四時俱備”,用平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

出一派絢爛多彩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

4.視聽結合:“猿鳥亂鳴”從聽覺的角度來描寫清晨景色;“曉霧將歇”“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從

視覺的角度來分別描寫清晨和黃昏的景色。視聽結合,寫出了一日之內景色的豐富變化,使人如臨其境。

第6篇記承天寺夜游/[北宋]蘇軾

原文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開衣服,正打算睡覺,這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時月光照進門里,(十分美好,動人游興,于是)我高興地起來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畬無與為樂者,遂

走到戶外。想到沒有人與我共同游樂,于是來到承天寺找張懷

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程,般與步

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

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率明,水中藻、苓交

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苓交錯其中,大概

橫,擊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樹?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念:考慮,想到。至:至%寢:睡覺。相與:共同,一起。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蓋:大

概是。但:只是。

【一詞多義】

{但半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缺少

少飲少輒醉數量小

|門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年幼

【古今異義】

①堇竹柏影也(古義:大概是;今義: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東西)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旦是;今義:但是,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經彳構導圖】

[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點:承天寺人物:蘇軾、張懷民

,事(記敘)1主旨:

1原因:月色入戶,想邀人游樂事件:庭院賞月1

t貶謫的悲涼

[月光T積水空明]

1<景(描寫)升、*空明澄澈、清麗淡雅的月夜圖人生的感慨

竹柏影一藻、存交橫

lj常月的欣吉

廣閑人”一壯志難酬的憤懣落寞、自嘲自解KW

,情(議論、抒情)1漫步的悠閑

1“月,,,,竹柏”T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核心知識點】

1.“閑人”的理解:①“閑人”既指被貶無職無權,清閑無比。②又指夜游時的心境,即空靈自在,

悠游自如,富有閑情雅趣。③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頗有自許的意味,展現出蘇軾在逆境中自解自適、

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2.寫景名句賞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皎

潔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積水(正面、靜態寫月光的澄澈透明),把竹子和柏樹的影子比作藻、若(側面、動態

襯托月光的澄澈),描繪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鏈接現實生活】從蘇軾“閑人”的感慨中,你學會了怎樣的人生智慧?

【答】蘇軾“閑人”的感慨展現出他自解自適、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難免遇到曲折坎坷,我們

不能一味沉溺于悲傷、消極的情緒之中,而應學會自我寬慰、自我化解,擁有豁達的心胸,從而化憂郁為

釋然,以平和之心享受人生的樂趣。

第7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原文譯文

天時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比如一座)方圓三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

的內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

里之城,七里之郭,孫而攻之而不勝。

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時之處,可是不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

能取勝,這是因為天時比不上地利啊。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

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裝備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

酒非不深也,不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

充足,(但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地利比不上人和

不多也,爭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啊。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

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

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器的銳利。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

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

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

內外親屬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

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

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的條件,去攻打內外親屬都背叛的

必勝矣。

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

環:圍。池:護城河。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類。委:放棄。去:離

開。得道:指能夠施行治國的正道,即行仁政。至:極點。親戚: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

系親屬。

畔:同“叛”,背叛。

【一詞多義】

!天時不如地利有到」三里之越內地

(1)利[兵革非不堅利也鋒利,銳利(2)城1城非不高也城墻

【通假字】親戚畔之同“叛”,背叛

【結構導圖】

’提出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冰大、人、U幺、f攻之不勝一天時不如地利]戰爭需L匕>1一,一工,,

舉例論證(戰爭)(?主日:父出J人和

1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J要t人和

口侏八丁,點對戰爭結果的決定

得道多助,

八反而論證(治國小司國……卜國需要“人和”嗎用黑Z孟子

失道寡助1威天下……!的.’仁政思想

結論(對比論證設順3.人和”取決于得道

i失道寡助,親戚畔之1

【核心知識點】

1.“人和”的重要性:孟子認為,“人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重要因素,因為施行仁政的君主會

得到廣泛的擁護,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則會失去民心,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論證思路:①開頭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觀點,將“天時”與“地利”、“地利”

與“人和”兩兩比較,強調“人和”對于戰爭的重要性。②由“人和”進一步推演,反面說明治國需要

“人和”。③再引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論斷,并對這兩種境況進行對比,突出說明“人和”

是決定戰爭勝負最重要的因素。

3.雄辯風格的體現:(示例)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四

個并列排比的雙重否定句式,極力鋪陳守方所具備的“地利”條件,為下文蓄勢,形成一種無可辯駁的

氣勢。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連用三個并列排比句,以三

個“不以”進一步強調物質條件的不足恃,句式整齊,節奏鮮明,富有氣勢。

第8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原文譯文

舜從田地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自

舜軍于聯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

魚鹽販中被舉薦,管夷吾從獄官手中釋放出來,進而得到任用,

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土,

孫叔敖從隱居的海邊被召為相,百里奚從集市之間被贖出而用為

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小。前天將降

大夫。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

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內心痛苦,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使他身處貧困之中,

餓其體膚,室乏其身,行押機其所為,所

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

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忍起來,以增加他所沒有的才干。

舜室于胱畝之中:興起,指被任用。舉:選拔、任用。士:獄官。市:集市。故:因此、所

以。苦:使……痛苦。空乏:財資缺乏。涉亂:違背。亂:擾亂。曾:同“增”。

一個人常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慮堵塞,

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表現在臉色上,流

人怛》,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

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一個國家)在國內如果沒有守

而后作;,于色,奉于聲,而后陶。△則

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勢力、地位相當的國

無法家擲士,,則無數國外患者,國恒亡。

家和外患的侵擾,這個國家往往就容易滅亡。了解到這一切之后,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就會明白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

以使人死亡。

恒過:常常犯錯誤。衡:同“橫”,梗塞、不順。作: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征:征驗、表

現。室于聲:顯露、流露。喻:了解、明白。入:指在國內。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