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歷史二輪復習:規范化答題語言及模板+知識清單_第1頁
2025年中考歷史二輪復習:規范化答題語言及模板+知識清單_第2頁
2025年中考歷史二輪復習:規范化答題語言及模板+知識清單_第3頁
2025年中考歷史二輪復習:規范化答題語言及模板+知識清單_第4頁
2025年中考歷史二輪復習:規范化答題語言及模板+知識清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二輪復習:規范化答題語言及模板+知識清單

(一)規范化語言

1.背景類一般先要通過材料確定時間范圍,然后廣泛聯系這一時期的

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習俗等相關的知識點。一定要角度多

元,從不同的側面去入手分析。甚至在某些時候,可以借鑒前面所總

結的原因類的知識點。

2.原因類/目的類:對于某件事的原因,一般要從多方面去分析,同

時可以借助歷史答題常用的固定表達句式。

固定句式:

為了……

出于……的考慮……的需要……的發展/產生……思想/文化的傳播

與影響

受……的影響……思想/思潮的刺激……本人的努力/主觀努力、拼搏

(比如:先進知識分子的推動/仁人志士的積極探索)

政治類原因總結:

國內政治混亂/政局動蕩社會矛盾尖銳/階級矛盾激化民族意識萌發/

民族國家形成/民族危機

政府的重視/推廣/支持……制度的建立/……政策的出臺封建制度的

阻礙愛國主義/救亡圖存運動的興起

經濟類原因總結:

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發展;

第1頁共19頁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資產階級壯大/商品經濟發展經濟近代化的

發展工業革命的開展土地兼并嚴重

經濟基礎雄厚/薄弱經濟結構合理/畸形/變化調整社會貧富分化……

政府財政赤字/緊張農業歉收/糧食危機/糧食短缺

文化類原因總結:

人文主義思想傳入或影響啟蒙思想的傳播或影響

自然科學的興起或發展……

法制的傳統西學東漸……/中外交流……民主/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實

業救國思潮……

重商主義……社會風氣……(比如:拜金主義思潮……)

3.作用、意義、影響類:

有利于……/有助于……/不利于……為……準備了……;

為……提供了……;

為……奠定了基礎;

造成了如何如何;

為……做出了貢獻。

使……;

給……如何如何讓;

讓...如何如何;

促使...如何如何。

對……起了……作用。

一定程度上……由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2頁共19頁

由于……局限,不能徹底

某些固定的詞組:1.維護了2.推動了3。促進了4。提高了5增加了

6。沖擊了7。提升了8。減輕了9。緩和了10.加速了11.建立了12.

抨擊了13.掀起了14.樹立了……形象15.保障了16.完善了17.

豐富了18.宣傳了19.弘揚了20.穩定了21.澄清了22.加深了23.

減緩了24.激發了25.實現了26.抑制了27.改變了28.解放了29.

開創了30.影響了31.感染了32.啟發了33.引領了34.加劇了35.

鞏固了36.強化了37.阻礙了38o改善了39.體現了...精神

4.異同點:

相同點:找二者的共性,可用:都

不同點:確立比較角度/側面,分別指出二者不同。比如:從……方

面來看,前者,而后者

5.變化類如何描述:

由...變為/發展為

由...為主到....為主。

開始出現/有……由……到……最后到……

6.特點類概括:

時間類特點:歷史悠久、起源早、起步早或起步晚等等。

范圍內特點: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推廣、由高層到低層、由民間

到官方、設計領域廣/全面。

種類數量類特點:數量多、種類多/少;種類單一;由單一到復雜。

第3頁共19頁

態度類特點:由被動到主動、由抵觸到歡迎、由質疑到相信接受;重

視……/輕視……/關注……;重視道德教化作用;

方式類特點:以和平/暴力的手段;以立法手段保障;管理方式……;

建立了專門的某某機構;有……的色彩;以……為主;……與……并

存;……與……并舉。

7.啟發啟示類:

一定要寫,寫了就很可能得分。言之有理即可,沒有標準答案。

注意從材料出發去聯系知識點,不要脫離材料。多角度談啟發,不要

拘泥于一個方面。

某些固定表達:

1.抓住……有利時機

2.順應……潮流

3.堅持……(正確的道路或思想)

4.……與……相互協調配合

5.尊重國情,從自身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答題模板

1.原因類

0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長期存在的原因

①經濟:封建經濟的分散性需要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來加以維護,同時

也是維護封建經濟基礎的需要②政治:封建地主階級需要建立中央集

權制度鞏固其統治地位,同時也是鞏固維護國家統一的需要③社會:

廣大人民渴望社會的安定和社會的穩定④理論:法家思想為其奠定了

第4頁共19頁

理論基礎,同時漢武帝以來,經過改造的儒家思想不斷發展,為其長

期存在提供理論基礎⑤地理:中國屬于大河文明,以農業生產為主,

國土遼闊,需要統一的強有力的政權進行管理

02.中國古代小農經濟長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I:有利①生產工具:生產工具的改進和使用,如鐵犁牛耕的出現和

普及②農民自身:農民不同程度地擁有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生產積

極性較高③政府扶植:為保證財源,統治者大多采取重農政策

II:不利①經濟:小農經濟規模小,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抗

御天災人禍的能力十分薄弱,頑固地保持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

②政治:封建政府統治腐朽、剝削的沉重及社會的動蕩③災害:嚴重

自然災害

03.中國古代手工業未出現生產領域技術革命的原因

①發展動力:中國古代手工業以自給自足為目的,規模小,社會需求

不大,缺乏發展的動力和社會基礎②技術水平:代表最高水平的官營

手工業局限于為帝王貴族服務,新技術難以向社會推廣,而私營手工

業的小規模經營和世代嚴守技術保密,使生產技術難以交流提高③勞

動者:官營手工業對工匠的束縛和壓迫,使工匠缺乏改進技術的積極

性④統治者:統治者往往對民營手工業的發展加以限制,如重農抑商

政策,阻礙了生產的發展,不利于新技術的研究和發明

04.中國古代傳統科技沒有發展為近代科學的原因

①經濟:封建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不能為科技發展提供相應動力

②政治:明清統治者仍頑固堅持重農抑商政策③文化:文化專制的強

第5頁共19頁

化,禁錮了思想和創新④對外:明清統治者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

阻礙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

05.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外國資本主義入侵把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②前提

條件:中國國內市場不斷擴大,不斷促使農業生產由自然經濟向商品

經濟轉化③內部根源:自然經濟自身的局限性終究難以抵擋機器大生

產的有力進攻④客觀因素:中國近代工業及近代交通的發展,加強了

城鄉聯系,加速了自然經濟的瓦解

06.近代農民階級領導的救亡圖存運動失敗的原因

I:從世界潮流看: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發展成為世界歷史的

主流,以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為斗爭形式,以實現近代化為世界歷史

發展的潮流,而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顯然違背了這一潮流

II:從運動自身看:①經濟:農民是與落后的封建生產關系相聯系的

小生產者,不是新的階級力量,不代表先進生產力,具有狹隘性、保

守性、自私性、分散性等自身無法克服的弱點②思想:沒有科學的世

界觀和科學的理論③政治:提不出正確的革命綱領,不能建立先進的

政權和社會制度④組織:無法克服宗派主義傾向和保持內部團

07.辛亥革命興起和失敗的原因

I:興起的原因:①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②政治:《辛丑條約》

簽訂后,清政府已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維新變法運動的失

敗說明了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走不通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特

第6頁共19頁

別是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④思想: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

特別是三民主義的提出⑤組織:革命團體,特別是同盟會的成立⑥軍

事:在孫中山領導下,革命黨人發動一系列的武裝起義

II:失敗的原因①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根源)②政

治:中外反動勢力十分強大③思想: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

④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局限性,即軟弱性、妥協性(根本原因)⑤

群眾: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⑥組織:缺少一個堅強的革命政黨,也沒

有建立強大的革命武裝

08.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由對抗轉為緩和的原因

①中國:改善中國國際地位;應對蘇聯威脅;為實現和平解決臺灣問

題,解決中美之間的長期爭端②美國: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孤立中國

政策失敗;美蘇爭霸中處于戰略守勢;美國陷入越戰泥潭;經濟受

西歐日本挑戰;美國經濟發展進入滯脹狀態③根本原因:國家利益

需要推動了中美關系改善

09.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和條件

①地理:三面環海、港灣眾多,山多地狹、耕地較少②經濟:工商業

和海外貿易比較發達③階級:工商業階層實力增強④政治:小國寡民

的城邦制度,使公民能直接地參與城邦政治,更積極追求民主權利⑤

思想:強調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人文精神萌發⑥外部:借鑒吸收其他

文明成果

10.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

第7頁共19頁

I:必要性:①經濟根源:西歐商品經濟發展,特別是資本主義萌芽

的發展,要求擴大海外市場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②社會根源:西方人

渴望獲得黃金,掀起了瘋狂的“尋金熱”③商業危機:奧斯曼土耳其

的崛起切斷了傳統的東西方貿易通道

II:可能性:一主觀條件:①政治: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②宗

教:傳播天主教的精神動力③思想: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二客觀條件:

①內部:地理知識進步,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提高②外部:中國的

指南針傳播到西方并應用于航海

11.二戰以來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

12.①生產關系:是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②戰爭因素:

兩次世界大戰促使國家職能發生轉變,促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經驗教訓:30年代大危機的教訓和羅斯福新政的成功實踐④科技

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生產力的高速發展,要求對生產關系進行

不斷調整⑤社會因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縮小貧富差距,減

少因貧困引發的社會問題,進行了政策調整

2.影響類

01.“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

①積極:(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勢力對中國的侵略,

在一定時期內維護我國家安全②消極:(主要)使中國日益封閉,脫

離了世界發展趨勢,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拓海外市場和

第8頁共19頁

推進工業化的契機,導致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使中國日益落后于

世界潮流

02.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

①積極:在一定時期內(封建社會前期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下)

促進了農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保障社會穩定,鞏固了新興

資產階級政權②消極:在封建社會后期,尤其是明清時期,在商品經

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統治階級依然堅持重農抑商政策,把農商發展

對立起來,從長遠角度看這既不利于農業發展,又阻礙了資本主義萌

芽的成長,違反了經濟的發展規律,失去了其進步性,導致中國逐漸

落后于世界工業文明潮流

03.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I:消極(居于主要地位,具有主觀色彩):①政治:社會性質發生

根本性變化,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經濟:被卷入資本主義

世界市場,成為列強的經濟附庸③社會:呈現半殖民地色彩④對外:

國門大開,被迫開放

II:積極(居于次要地位,具有客觀色彩):①政治:中華民族日益

覺醒,民族、民主革命開始②經濟:自然經濟逐步瓦解,開始了近代

化進程③思想:出現了開始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④社會:社會生活發

生顯著變化④對外:有利于加強中外交流

04.近代列強侵華的雙重影響

第9頁共19頁

①消極:破壞了中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是中國近代日益貧窮落后

的根源②積極:殖民者把西方先進的文明帶到中國,給中國的舊制度、

舊觀念以前所未有的沖擊,客觀上推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05.康梁維新變法思想的影響

①進步性:變法圖存和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深刻地觸及了反帝反封建、

追求民族獨立富強的社會主題,反映了正在發展中的民族資產階級的

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當時一些愛國者的心聲,極大地沖擊了傳

統的封建主義思想,也動搖了封建頑固勢力反對維新變法的理論基礎;

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有力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為戊

戌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②局限性:既反對封建制度又從維護封建制度

的傳統思想中找根據,沒有完全拋棄傳統的儒家思想理論,體現了民

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而這必然導致維新變法走向失敗

06.中美關系改善對中國的影響

①外交環境:促使追隨美國的西方國家紛紛與中國改善外交關系,掀

起與中國建交熱潮,打破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遏制中國所形成

的外交僵局,打開了中國外交新局面②經濟建設:為中國實行改革開

放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

動力③祖國統一:為外部勢力從臺灣撤退和祖國實現和平統一創造了

條件,也為“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提供了條件④教育與生活:隨著

中美關系改善,中國留學的目的地逐漸從蘇聯轉向美國,促進了中美

交流,同時直接導致了中國人民生活方式的變化

07.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第10頁共19頁

①對西歐: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歐洲的主要商路和國際貿易

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促進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進

程,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興起②對亞

非拉:西歐進行了早期殖民擴張,美洲傳統社會遭到滅頂之災;黑奴

貿易給非洲人民帶來沉重災難;是導致亞非拉落后的歷史根源③對全

球: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打破了人類相對隔絕的狀態,

人類也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發展開始走向整體世界

08.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

①從近代化史觀看:結束了許多國家和地區長期存在的孤立、閉塞的

陳舊經濟體系,促進了世界貿易和生產力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西方

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從文明史觀看:是對落后國家和地區進行宰割和奴

役的產物,使亞非拉國家變成了發達國家的附庸;但在客觀上向世界

傳播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結束了人類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狹

隘性,人類文明開始向現代文明轉化③從整體史觀看:其形成使世界

各地區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加速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列強間展

開激烈爭奪,加劇了國際關系的緊張;為今天世界經濟規范化和制度

化的貿易體系的發展奠定了客觀基礎

09.三次工業革命影響

I:第一次工業革命①生產力:蒸汽時代②世界市場:初步形成③社

會關系:近代兩大對立階級形成;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到來④國際關系:

確立了以英國為中心的國際關系體系

第11頁共19頁

II:第二次工業革命:①生產力:電氣時代②世界市場:最終形成③

社會關系: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形成,進入帝國主義階段④國際關系: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ni:第三次科技革命:①生產力:信息時

代②世界市場:經濟全球化浪潮③社會關系: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

發展;福利國家興起④國際關系:國際關系多極化趨勢明顯

3.評價類

01.全面評價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I:積極:①政治: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與發展②經濟:

有利于組織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生產活動③社會: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和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使我國古代人民創造了領先于世界的古

代文明

II:消極:①政治:易形成暴政和導致腐敗現象②經濟:在明清時期

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③思想:鉗制了人們的思想,

嚴重阻礙了科技創新性發展和文化進步(2)如何評價三省六部制①

從皇權與相權關系來看:三省的最高長官都是宰相,使相權一分為三,

這既削弱了相權,又加強了皇權②從三省間關系來看:三省之間互為

補充,分工明確,這既分工合作、牽制監督,又提高了辦事效率③從

影響來看:是封建中央集權制度嚴密完備的體現,對后世影響深遠

02.全面評價科舉制

①積極:它是一種較為先進和公正的選官制度,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

大進步。它既擴大了官吏的來源,又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既提高了

第12頁共19頁

官員的素質,又促進了教育的發展;既有利于打破貴族特權壟斷,又

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②消極:這一制度發展到明清,出現了八股取士,

走向了極端和反動,極大地束縛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性,壓抑了科技發

展,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03.從近代化角度評價洋務運動

①經濟: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必然在客觀上加速封建生產關系的

瓦解,從而刺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開啟中國近代化之路②對

外:創辦了一批民營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的經濟侵略③思

想:中體西用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頑固派的保守思想

④教育:通過創辦新式學堂和留學教育,沖擊了封建傳統教育,培養

了一批可用人才⑤軍事:創辦了軍事企業、新式軍隊,籌劃了海防,

有利于提高國防能力

04.運用多種史觀評價辛亥革命

①從革命史觀看: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

級民主革命

②從近代化史觀看:辛亥革命是一場深刻的近代化運動,它促進了中

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一: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結束

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邁出了中國政治由專

制向民主轉化的重要一步二:經濟:制定法令保護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實業救國成為潮流三:法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現代

法治觀念四:思想: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五:社會:社會生活發

生巨變,自由、平等、有愛風氣興起)

第13頁共19頁

③從整體史觀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組成部分,推動了

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是亞洲覺醒的典型代表

④從文明史觀看:辛亥革命促進了傳統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轉變,在政

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領域表現尤為突出

05.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歷史作用

①從經濟領域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代表歷史潮流和趨勢的新

經濟因素,它有利于中國社會的進步,有利于推動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和社會經濟的發展②從政治領域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使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隊伍隨之壯大,從而為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社會基礎,也為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

主主義革命轉變創造了條件③從思想領域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

發展,為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基礎。資產階級為

了壯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義,開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運動,從

而沖擊和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解放了人們的思

06.如何評價雅典民主政治和羅馬法

I:積極:①政治:創造了法治基礎上的民主運作方式②文化:促進

了古代西方奴隸制文明的繁榮③世界:對后世民主政治的實施和民主

思想的傳播起了推動作用

II:局限:實質是奴隸主維護統治的工具

07.評價美國1787年憲法

第14頁共19頁

I:積極:①性質: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

定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②政治:聯邦制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力,

有利于國家的鞏固;聯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權力之間制約平衡,

防止專制獨裁,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③社會:在一定程度上緩和

了中央與地方之間、大州與小州之間、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矛盾,為美

國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④經濟: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

經濟的發展⑤深遠:西歐的啟蒙思想政治學說與美國實際的結合,在

整個政治制度史中堪稱典范,對以后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地建立起示范

作用

II:局限:①人權:沒有真正解決人權問題,在印第安人、黑人問題

上種族歧視明顯,婦女地位低下②實質:明確財產劃分標準,維護的

是資產階級內部的民主③深遠:允許黑人奴隸制存在,為以后美國內

戰埋下隱患

08.運用多種史觀評價羅斯福新政

①近代史觀:通過國家干預經濟手段,調整美國經濟模式,緩和嚴重

經濟危機,探索出20世紀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的新模式②社

會史觀:通過加強救濟工作、強化社會保障(以工代賑)和加強社會

立法等措施,有效解決了經濟危機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遏制法西斯

勢力在美國崛起,緩解了社會緊張局勢③從生態史觀看:通過減少耕

地面積、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保護了美國的生態環境,促進了可持續

發展④整體史觀:一方面,羅斯福新政標志著世界告別“自由放任”

時代,迎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另一方面,羅斯福新政、新經濟

第15頁共19頁

政策和中國改革開放是20世紀世界范圍內生產關系的調整,反映出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相互借鑒

09.如何評價兩極格局

①積極:有利于緩解世界緊張局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為

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革命的進行創造了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②消

極:美蘇兩國為謀求霸權,進行軍備競賽和地區爭奪,導致世界局勢

長期緊張動蕩;兩極對峙,導致國際經濟秩序長期得不到改善,給世

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4.認識類01。比較認識古代東西方的政治制度化

I:中國:①特點:實用性、集體、等級、治理等②趨向:專制③形

式:君主專制不斷加強,法制是維護專制主義的工具④對文明影響:

有利于保障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促使文明的進一步延續

II:古希臘、羅馬:①特點:理性、個性、平等、主宰等②趨向:民

主法制③形式:以法律為保證,以維護奴隸主專制統治④對文明的影

響:缺乏強有力的權威,易導致分崩離析,破壞文明的發展歷程總結

認識:人類文明史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和時代、階級局限性

02.多角度地認識三民主義

5.①從時代背景看:其產生于《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矛盾和階級

矛盾趨于合流②從綱領內容看:其所要解決的是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

的矛盾,推翻清朝政權,建立共和國③從民生意識看:其借鑒歐美經

驗教訓,結合中國國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喚社會公平④從民主政治

第16頁共19頁

看:其倡導民權,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民主政治的進程

⑤從時代發展看:其與時俱進,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推動民主革命的

進程

03.如何認識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①一個方向和主題:向西方學習,尋求變革,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

強②雙重性質: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思想啟蒙與救亡圖存相結合,

體現強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③三個階段:器物階段、制度階段再

到思想文化階段④四個階級:參與階層廣泛、內容多樣。農民階級、

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等各個階層面對民族危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