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浙江選考總復習課件專題二十二世界文化遺產考點65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浙江選考總復習課件專題二十二世界文化遺產考點65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浙江選考總復習課件專題二十二世界文化遺產考點65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浙江選考總復習課件專題二十二世界文化遺產考點65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浙江選考總復習課件專題二十二世界文化遺產考點6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修六考點65中國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具有警示意義的世界文化遺產(加試)專題二十二

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排查基礎知識2細講核心考點內容索引3精練高考模擬1排查基礎知識一、中國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1.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戲等概念——(b)(1)昆曲,原稱昆腔,明末發展為全國性大劇種,清初稱昆曲。在中國現存三百多種戲曲劇種中,最為悠久,被譽為“近代百戲之祖”,首批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水磨腔:明嘉靖、隆慶年間,魏良輔改革后的昆腔,時稱“水磨腔”,旋律達到“音轉若絲”的地步,使昆腔具備“閑雅整肅、清俊溫潤”的新特點。(3)折子戲:明末清初,針對昆曲劇本拖沓的境況,昆曲藝人從傳奇劇本中精選一出或幾出戲進行加工、充實形成的可以獨立演出的短劇。折子戲生動、活潑,集中了表演藝術的精華,獲得歡迎。2.昆曲誕生、興衰的過程——(b)(1)從昆腔到昆曲①元末明初,顧堅改革南曲演唱,形成“昆山腔”(簡稱“昆腔”,悠揚流暢,是昆曲的靈魂和標志)。②明嘉靖、隆慶年間,魏良輔改革昆腔,時稱“水磨腔”,使昆腔具備“閑雅整肅、清俊溫潤”的新特點。③梁辰魚創作《浣紗記》,將昆腔推上戲曲舞臺。此后發展迅速,傳入北京,贏得“官腔”稱號。④明末,昆腔成為全國性大劇種,清初稱昆曲。(2)昆曲的興盛①時間:從明萬歷年間到清乾隆末年,昆曲興盛一時。②代表作品:新劇作層出不窮,如《玉簪記》《紅梅記》《十五貫》等。③特色:角色分工細膩,服裝道具十分講究,表演藝術精益求精;折子戲生動、活潑,深受歡迎。(3)昆曲的衰落①原因:昆曲的弱點(片面追求旋律性、音樂性,犧牲文學性和戲劇性)日益暴露;清乾嘉年間,出現“花部”和“雅部”較量爭勝的局面。②結果:昆曲逐漸被觀眾所拋棄,日益衰落。3.昆曲獨特的文化價值——(c)(1)昆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統的戲劇形態,對后世中國戲曲都有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戲曲史上,昆曲是中國戲曲的“活化石”,被譽為“近代百戲之祖”。(2)昆曲是中國舞臺藝術中集中國文藝之大成的代表品種,它的腳色制、戲劇結構、演員組合體制流傳至今。4.昆曲的拯救與保護——(c)(1)昆曲面臨的困難:人才匱乏、資金短缺、劇場不足、昆曲自身改革問題。(2)希望:抓住新機遇,薪火傳承,再創輝煌。(3)正確認識拯救和保護昆曲的當務之急:加強整個中華民族對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因為只有認識到位,才能轉化為自覺、積極保護昆曲的實際行動,才能有效地達到目的。二、具有警示意義的世界文化遺產(一)殖民罪惡的見證——戈雷島1.西方殖民者進行奴隸貿易的見證地及殖民主義的罪惡——(b)(1)背景:15世紀中期~19世紀,罪惡的奴隸貿易。(2)概況①位置:非洲最西端,距北美最近,擁有良好的自然資源,是進入非洲的天然跳板,連接非洲與歐、美大陸海上航線的重要樞紐。②歷史:從1444年歷經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的爭奪,到1960年塞內加爾獨立為止。③作用:販賣黑人奴隸的中轉站與集散地,黑奴貿易的樞紐。(3)代表建筑——奴隸堡①時間:18世紀,荷蘭殖民者修建,戈雷島的標志性建筑。②作用:關押、屠殺、交易黑奴的場所。③警示:近代血腥奴隸貿易的直接見證。2.戈雷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原因——(c)戈雷島曾經是罪惡的奴隸貿易集散地,是人類黑暗歷史和殘暴罪行的見證,屬于有特殊內涵,具有警示意義的世界文化遺產。將這類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目的是要時刻提醒人們牢記歷史,從中汲取教訓,防止類似的罪惡、暴行重演。(二)德國法西斯的殺人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1.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罪行——(b)(1)集中營建立的背景:納粹的種族主義理論和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政策。(2)集中營的建立:1940年,德國納粹開始在奧斯維辛建立集中營。(3)集中營的罪惡①1942年,德國納粹制定了消滅猶太人的“最后解決”方案。②奧斯維辛集中營成為一個有計劃屠殺猶太人的中心。③奧斯維辛集中營關押猶太人,有毒氣室、焚尸間,殘害猶太人。④據估計,奧斯維辛集中營被害人數約在四百萬人以上。2.奧斯維辛集中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意義——(c)(1)是德國納粹在人類歷史上實行種族滅絕政策的一個罪證。(2)建立紀念館表達對納粹暴政的憤怒與對受害者的哀悼。(3)作為第一批具有警示意義的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以保護。3.人類為吸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蹈歷史覆轍而做出的努力——(c)(1)1947年,波蘭政府把奧斯維辛集中營改建為殉難者紀念館,劃定默哀區,表達人類對納粹暴行的憤慨與對受害者的哀悼。(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作為第一批具有警示意義的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以保護。(3)戰后,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始終以反面教材的獨特形態向后人見證著曾發生的歷史悲劇。微點撥

奧斯維辛的警鐘不止是響徹歐洲,在太平洋之西更有其現實意義。惟有銘記歷史,方能警示未來。2細講核心考點1.昆曲的興衰史料

蘇州嘉慶三年(1798)《欽奉①諭旨給示》碑:“蘇州、揚州向習昆腔,近有厭舊喜新,皆以亂彈等腔為新奇可喜,轉將②素習昆腔拋棄。”論從史出

①統治者支持昆曲。②昆曲受到沖擊。史料體現清乾隆、嘉慶年間昆曲在“花雅之爭”中受到沖擊,逐漸衰敗。史料實證2.戈雷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原因史料

戈雷島瀕臨塞內加爾海岸,面向達喀爾,自15~19世紀,相繼被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占領,是非洲海岸①最大的奴隸貿易中心,島上簡陋的奴隸居住區和裝飾華麗的奴隸貿易場所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戈雷島的建筑極具特色。今天戈雷島既是人類發掘研究的②考古遺址,也是旅游勝地和自然保護區。——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戈雷島的評價(1978年)論從史出

①奴隸貿易的見證。②肩負著歷史教育的使命。史料體現戈雷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主要原因是其是近代奴隸貿易的直接見證地。1.昆曲具備的獨特而高雅的藝術造詣和深厚的文化底蘊(1)在文學修養上,昆曲融匯中國古典詩、詞、歌、賦多種文學形式,文詞典雅、華美、寓意深刻、情感和義理交融。尤其是題材較多取自傳統文學名著,如《浣紗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具備極其厚重的文化底蘊。(2)在唱腔曲調上,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曲牌體,在節奏、主旋律、發音吐字上搭配控制有序,生腔纏綿婉轉、嫵媚清麗,富有很強的美感。史論總結(3)在表演技巧上,唱、念、做、打具備一體,以載歌載舞為主要特色,將舞姿融入唱腔中,既突出了主題塑造,又給觀眾美的藝術享受。昆曲當之無愧地被稱之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2.人類為吸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蹈歷史覆轍而應做出的努力(1)人類社會要銘記這一段慘痛歷史記憶,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乃至全人類犯下了慘絕人寰的滔天罪行。人類社會只有從根本上認識納粹德國種族理論的謬誤與危害,才能避免種族歧視和種族迫害這一歷史悲劇的重演。(2)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原諒與尊重。日本應該像德國那樣正視侵略的歷史,以史為鑒,避免重走軍事擴張和侵略戰爭的老路。歐洲警鐘也提醒亞洲人民保持警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摒棄民族歧視和偏見,珍惜祖國的自強與獨立才是發展的根本。3精練高考模擬1.(2017·杭州命題交流)(加試題)在中國舞臺藝術中集中國文藝之大成,有“百戲之祖”之稱的戲曲品種是A.元雜劇

B.昆曲

C.明傳奇

D.京劇答案123456√2.(2017·紹興聯考)(加試題)戈雷島先后經過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和法國人控制,從中我們可以得到的信息有①殖民者對戈雷島的爭奪實際上是對奴隸貿易權的爭奪②戈雷島的幾次易主體現了歐洲列強實力的較量和抗衡③戈雷島在奴隸貿易中至關重要④戈雷島面積巨大、環境優美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解析123456√解析對戈雷島的爭奪體現了其在奴隸貿易中的重要性;幾次易主體現了歐洲殖民國家實力的變化;戈雷島是一個小島,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選C項。1234563.(2017·余姚查缺補漏)(加試題)下列關于戈雷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是人類歷史上東西方平等交流的見證B.是西方資本主義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暴行和血腥的見證C.是歐洲殖民者奴隸貿易的最大中轉站D.說明西方資本主義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史冊的”解析A項的說法明顯是錯的,販賣黑人是一種踐踏人權的行徑。答案解析123456√4.(2017·桐鄉選考評估)(加試題)影片《辛德勒名單》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遭納粹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辛德勒去世后,按照猶太人的傳統,被作為“36名正義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從辛德勒的事跡中,我們能感受到的有①人類的良知②反對納粹的智慧③法西斯納粹的殘暴與非人道④要汲取歷史的教訓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123456答案√5.(2015·10月浙江選考)(加試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認識法西斯主義的危害,避免歷史悲劇重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國的經濟懲罰轉嫁到了德國人民身上。成千上萬從前線回來的軍官們流落街頭,他們不時懷念著帝國往日的榮光,“鋼盔團”“前線戰士同盟”等右翼武裝團體,得到了國防軍部的津貼。之后,經濟危機使國內矛盾日益尖銳,而當時的德國政府對此束手無策。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正是利用了上述情勢,乘機興風作浪。

——摘編自黃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戰》123456材料二在希特勒看來,戰爭不僅是奪取“生存空間”的手段,也是為維護“優等種族”的目的。為“徹底解決”猶太人,德國不僅進行了大規模屠殺,更建立了遍布各地的死亡集中營、毒氣室、焚尸爐。盡管納粹分子企圖銷毀證據,但是這些遺址仍保留下來,并成為曾經發生的歷史悲劇的重要見證。——據丁建弘《德國通史》整理(1)根據材料一,分析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的主要原因。答案答案對《凡爾賽和約》的不滿,壟斷資產階級的支持,軍國主義沉渣泛起,經濟危機的沖擊,當時的政府軟弱無力,納粹黨的蠱惑宣傳。123456(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與材料二直接關聯的“歷史悲劇的重要見證”的遺址的名稱,并說明其主要特點。根據材料二概括法西斯主義的實質。答案答案奧斯維辛集中營。具有警示意義的世界文化遺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建造的規模最大的集中營和滅絕營,是納粹實行種族滅絕的鐵證。實質:對外侵略性與種族滅絕性。1234566.(2016·4月浙江選考)(加試題)近代殖民主義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怪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奴隸販子把從各地綁架、誘拐或交易來的黑人押解到這里,男人、婦女和孩子分開關押,然后在院內進行買賣。成交的奴隸很快就會被買主裝上販奴船運走,從不耽擱。……正面底部的中間有一條走廊直通后門,后門外就是波濤洶涌的大海。手足被枷鎖銬住的奴隸就從這里被趕上船,販賣到異國他鄉。因此,這座門又稱作“不歸之門”。——《歷史》選修6123456材料二

15世紀,葡萄牙首創了使用黑人奴隸勞動力的甘蔗種植園模式。16、17世紀之交,這種模式被英國人和法國人引入加勒比海諸島,挽救了白人殖民地的經濟頹勢。此后,從非洲販來的黑奴數量直線上升。隨著奴隸種植園在美洲的大量建立,金、銀礦山的開采也引進了黑人奴隸制。每年由美洲運往歐洲的主要由黑人勞動力生產的白銀有50萬鎊,黃金1萬鎊;蔗糖、棉花、煙葉、木材等黑奴種植園生產的熱帶產品大量運往歐洲,成為生產出口工業品的原料,這促進了人類歷史上開篇未有之世界貿易的發生。——摘編自鄭家馨《殖民主義史(非洲卷)》123456(1)指出材料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