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導學案 高中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導學案 高中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導學案 高中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導學案 高中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導學案 高中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學案【預習新知】知識點一帝國主義與世界大戰的醞釀1.背景(1)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大國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2)帝國主義各國發展不平衡,導致它們的實力對比發生重大變化。(3)帝國主義矛盾加劇,形成四對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表現英德矛盾爭奪歐洲乃至世界的領導地位法德矛盾阿爾薩斯—洛林等領土爭端;對北非殖民地的爭奪德俄矛盾貿易摩擦,關系不斷惡化奧匈帝國與俄國矛盾爭奪,使其成為歐洲“火藥桶”(4)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①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②概況: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英國、法國、俄國組成“”。③影響:兩大軍事集團競相擴軍備戰,制定戰爭計劃,制造政治危機和局部軍事沖突,國際局勢日益緊張。事件——導火索。①時間:1914年6月28日。②影響:兩大軍事集團推波助瀾,導致國際局勢迅速惡化。2.爆發(1)爆發:1914年7月28日,德國支持對塞爾維亞宣戰,此后,德、俄、法、英相繼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2)性質: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的之戰。知識點一1.經濟政治巴爾干半島同盟國協約國薩拉熱窩2.奧匈帝國帝國主義知識點二第一次世界大戰1.三條戰線:英法軍隊與德軍對陣西線,德奧聯軍與俄軍在____廝殺,奧軍與俄軍及塞爾維亞軍隊在南線爭斗。西線是決定性戰場。2.進程(1)1914年,德軍進攻法國,雙方以150多萬兵力在____激戰,德軍戰敗,標志其“速決戰”破產。(2)1914年,對德國宣戰的日本占領了德國在中國____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企圖滅亡中國。(3)1915—1916年,戰爭處于膠著狀態。意大利在英法拉攏下,加入____一方作戰。德奧軍隊在東線和南線取勝,但未能擺脫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4)1916年,西線相繼發生____戰役和索姆河戰役,雙方均投入巨大兵力,傷亡慘重。(5)1916年,英德在____海域進行海戰,德國未能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6)1917年,美國和中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俄國在____勝利后退出了戰爭。(7)1918年11月11日,大戰以____的失敗而結束知識點二1.東線2.馬恩河山東半島協約國凡爾登日德蘭十月革命同盟國知識點三一戰后的國際秩序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建立(構成):“一戰”結束后,戰勝國在年和1921—1922年分別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與會各國締結了以《》和《》為代表的一系列國際條約。性質: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的帝國主義的國際新秩序。(2)體系的主要內容:①《凡爾賽條約》:德國及盟國承擔戰爭罪責,戰敗國向戰勝國割地賠款,裁減軍備,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瓜分;承認波蘭復國,承認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國家獨立;②華盛頓會議及《九國公約》:限制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海軍軍備;中國收回山東主權,列強同意“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作為侵略中國的共同原則。2、國際聯盟(1)宗旨: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世界和平與安全。(2)評價:國聯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戰后的國際政治秩序;是第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世界性。國聯形成決議的“”原則,使其在、保衛世界和平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實際成為維護自己既得利益、操縱的工具,在制裁侵略,保衛世界和平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知識點三1.1919華盛頓會議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2.國際組織全體一致制裁侵略英、法國際事務

【鞏固訓練】1.列寧認為“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丘吉爾把凡爾賽體系稱為“勝利者的蠢事”。據此可知,二者都強調凡爾賽體系()A.動搖了歐洲世界中心地位 B.促進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運動高漲C.埋下了新的國際沖突禍根 D.促使俄國走上社會主義制度探索道路2.1915—1917年,德國人挑動北非馬格里布的部落拿起武器抗擊法國統治者,而英國和法國則非常成功地煽動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和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戰士對抗奧斯曼土耳其人。英法德的上述舉動意在()A.激發殖民地的民族主義 B.牽制歐洲戰場對立方的作戰C.瓜分非洲中東的殖民地 D.鞏固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3.1897年,英國雜志《星期六評論》指出:“德國的商販和英國的行商……在地球上每個角落里都彼此競爭……假使德國明天從地面上被消滅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個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國人”。下列標題能準確反映這一時代的是()A.《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的形成》 B.《帝國主義與世界大戰的醞釀》C.《德國統一與歐洲均勢的打破》 D.《世界大戰與戰后秩序的重建》4.德意志帝國隨著一戰戰敗而崩潰,之后的魏瑪共和國是德國歷史上第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但只存在了十三、四年,有學者認為,議會民主制危機的發生不僅僅是由于黨派斗爭,而在于沒有改變舊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據此,該學者認為魏瑪共和國()A.延續了德意志帝國專制主義傳統B.避免了政黨斗爭造成的政治動蕩C.實際上是德國壟斷資本主義專政D.為二戰后德國政體建設提供借鑒5.下表呈現了19世紀中后期到20世紀初不同時段內,西方國家政治軍事類同盟和協定的數量。這一數量變化表明該時期()單位:個時段同盟和協定數量1870—1879201880—1889311890—1899611900—1904108A.世界性國際組織涌現 B.舊有國際秩序崩潰C.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 D.西方各國矛盾激化6.凡爾賽體系是極為脆弱的,僅就東歐地區的民族關系而言,它是一種失敗了的安排,不僅未能解決該地區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反而使之更為激化,導致該地區國際關系的緊張,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今天東歐民族關系的基本格局。這里的“失敗的安排”指的是()A.嚴懲德國B.成立國聯C.歐洲均勢D.民族自決7.國際聯盟建立之時,美國的GDP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一,軍費開支也最多。1920年,各大國占據世界財富的相對份額分別為:美國62%,英國16%,德國14%,法國5%,日本2%,蘇俄1%,意大利1%。據此推知,國際聯盟失敗的根本原因是()A.英法兩國間存在尖銳矛盾 B.德意日對外侵略違反盟約C.戰勝國對德制裁太過嚴苛 D.多數大國缺少對國聯認同8.20世紀20年代,柏林的餐館里曾流行這樣一個笑話:有名工人從嬰兒車工廠里拿了零件,想回家給自己的孩子攢輛嬰兒車,等把零件組裝好一看,居然攢出了一挺機關槍。這一笑話的流行能反映當時德國()A.與協約國開展軍備競賽 B.工業標準化程度高C.對戰后國際秩序的不滿 D.經濟的恢復和發展9.下表所示為關于《凡爾賽和約》的部分觀點。這些觀點共同認為,《凡爾賽和約》()人物觀點美國《民族》雜志編輯維拉德《凡爾賽和約》是“人類曾經制定的最不公正的媾和文件,保留了舊的邪惡的世界秩序,而且使這一秩序變的更壞”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凡爾賽和約》是對德國的“投降”和對法國的“販賣”,并預言“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列寧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A.難以長久維持世界和平 B.加劇了戰勝國間的矛盾C.成為二戰爆發的導火索 D.未能改變舊的世界秩序10.1920年7月,列寧指出:“《國際聯盟盟約》一正式公布,布爾什維主義的死敵就不得不背棄了它!盟約一開始生效,極少數最富有的國家,克列孟梭、勞合·喬治、奧蘭多、威爾遜這‘四巨頭’,又坐下來磋商建立新關系了!盟約這部機器剛一開動,就完全垮了!”在此,列寧()A.譴責列強干涉俄國革命 B.反對蘇俄加入國際聯盟C.認清世界和平難以實現 D.洞察到國際聯盟的本質

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凡爾賽體系激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與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當時的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是不穩定的,C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強調凡爾賽體系不穩定,隱含著諸多矛盾,而且凡爾賽體系下的歐洲仍然處于世界中心地位,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強調凡爾賽體系不穩定,隱含著諸多矛盾,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而“促進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運動高漲”是強調巴黎和會期間建立的國際聯盟的作用,B項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B;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走上社會主義制度探索道路,而巴黎和會是1919年召開,排除D。2.答案:B解析:1915—1917年屬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奧斯曼帝國與英法屬于不同陣營,而它們挑動對立方的殖民地反對殖民者,意在牽制歐洲戰場對立方的作戰,故選B項。激發殖民地的民族主義屬于影響,而非其意圖,排除A項。此前殖民地早已經被瓜分完畢,排除C項。這些行為實際上打擊了殖民體系,排除D項。3.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897年歐洲。據材料“德國的商販和英國的行商……在地球上每個角落里都彼此競爭”,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壟斷組織的產生,主要資本主義大國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它們競相奉行殖民擴張、建立龐大帝國的帝國主義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材料所述英國和德國在世界各地爭奪市場,競爭激烈,反映出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以及國際關系的緊張。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世界的爭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源,B項正確;“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的形成”主要指的是兩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國家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進行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與材料所述不符,排除A項;德國統一是1871年,排除C項;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爆發,這一時期尚未爆發世界大戰,排除D項。故選B項。4.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魏瑪共和國“沒有改變舊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仍屬于德國壟斷資本主義專政,C項正確;魏瑪共和國采用共和憲政政體,A項說法錯誤,排除A項;根據材料“議會民主制度危機的發生不僅僅是由于黨派斗爭”可知,“避免了政黨斗爭造成的政治動蕩”說法錯誤,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魏瑪共和國對二戰后德國政體建設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5.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中后期到20世紀初(西方)。從1870年到1904年,西方國家政治軍事同盟和協定的數量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反映出西方國家之間為了自身利益,相互競爭、對抗,矛盾不斷加劇,D項正確;材料中主要說的是西方國家政治軍事同盟和協定,并非“世界性國際組織”,排除A項;材料中的數據主要體現的是新的同盟和協定的增加,不能直接得出舊有國際秩序崩潰的結論,排除B項;區域一體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多個層面的合作與協調,旨在通過消除障礙、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加強區域內的經濟聯系和整合,最終實現共同的經濟繁榮和發展,材料中并未體現區域一體化的相關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6.答案:D解析:7.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一戰后(世界)。根據材料“各大國占據世界財富的相對份額分別為:美國62%,英國16%,德國14%,法國5%,日本2%,蘇俄1%,意大利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美國經濟占據世界經濟較大比重,但美國卻未加入國際聯盟,且蘇俄也未加入,多數大國缺少對國聯認同,使得國聯未能發揮應有作用,D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及英法兩國間的尖銳矛盾,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各大國占據世界財富的相對份額,不涉及德意日違反盟約,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戰勝國對德制裁的措施,排除C項。故選D項。8.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德國被迫簽署《凡爾賽條約》,遭受了嚴重的懲罰性條款,這對德國人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心理創傷和經濟負擔。笑話中的工人通過將一些零件組裝成了武器,說明工廠的產品具有為戰爭服務的特征,折射出了德國對戰爭結果及國際強權的不滿,C項正確;當時德國受到和約限制,難以開展大規模軍備競賽,排除A項;工業標準化程度通常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其工業領域中,標準的制定、實施和管理水平。材料無法直接得出德國工業標準化程度高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某工廠零件的組裝信息,無法據此得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9.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從表格中的觀點來看,美國《民族》雜志編輯維拉德認為《凡爾賽和約》保留了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