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導學案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1頁
第5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導學案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2頁
第5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導學案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3頁
第5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導學案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4頁
第5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導學案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課標要求:認識遼宋夏金元時期在經濟與社會方面的新變化。重點:兩宋經濟新發展和經濟重心南移難點:兩宋社會新變化階段歷史特征:遼宋夏金元(10世紀至14世紀60年代)是中國歷史上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統的時代,奠定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政治:少數民族相繼建立民族政權,長期與兩宋形成對峙局面;宋朝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華夏文化不斷向四周擴散,促進了民族交融。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持續發展,南北經濟差距發生變化,經濟重心南移。思想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榮,尤其是在科學技術方面有突出發展,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知識梳理:知識關聯:選必一1.P85貨幣是購買貨物、保存財富的媒介,是所有者與市場關于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唐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銅本位基礎上建立了紙幣制度,北宋時出現了地區性的可兌換紙幣,北宋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交子與宋朝后來發行的其他紙幣,都是作為輔幣,與銅錢兼行。南宋時期已經開始發行全國通用的紙幣。元:紙幣作為單一流通貨幣,稱為“鈔”。元末濫印紙鈔,導致惡性通貨膨脹,財政崩潰。2.P85中國貨幣演進的特點:從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演變(商仿貝);從雜亂形狀到統一形狀演變(秦半兩);從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演變(漢五銖);從文書重量向文書年號演變(唐開元);從金屬貨幣向紙幣演變(宋交子);從手工鑄造到機器制造(清龍洋)。選必二1.P21紡織工具:元朝以后,紡織機成為農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出現過紡紗用的紡車2.P21陶瓷業工具:唐宋時期,為防止器物在燒制過程中粘連,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經燒好的黏土塊——支釘。3.P35商業貿易的含義:指專門從事商品收購、調運、儲存和銷售等經濟活動的部門,是商品交換的表現形式。“城”和“市”的不同之處:城:用作防衛而圍起來的墻垣,多為政治中心,是人類文明時代的標注之一。市:城市中特定的交易場所,多為經濟中心,在物物交換中誕生。隋唐到兩宋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城市坊市分區制度逐步瓦解,商業進一步繁榮。4.P37東西方貿易:(1)路線:①絲綢之路是古代貫通亞歐的重要貿易通道。②唐宋以后,海上貿易興盛,商船從東南沿海各港口出發,近達南洋各地,遠達波斯灣、阿拉伯紅海和紅海沿岸地區。(2)商品:①中國出口商品:絲綢、瓷器、紙張、茶葉等;②輸入中國的商品:歐洲和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3)管理①唐宋以后,官府設立“市舶司”;(4)影響①.商業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②中國通過陸、海兩條對外貿易通道,與國外進行物種和物品交流。引進了國外的優良馬匹、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和琉璃等;中國絲綢一度成為西方人財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國的瓷器、茶葉流行于亞、非、歐三洲,豐富了當地人們的生活。P38信貸是體現一定經濟關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間的借貸行為,是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特殊形式,是債權人貸出貨幣,債務人按期償還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動。特點:償還性;增殖性;流通性。原則:①以流動性為基礎;②以安全性為條件;③以收益性為目標。宋朝:交子、會子等紙幣開始使用,逐漸取代不少匯兌業務。P38商業契約:在經濟活動中交易當事人雙方訂立的有關買賣、抵押、借貸、租賃等事項的文書或條款,有口頭商業契約和文書商業契約,契約實際上就是合同。特點:①契約關系的雙方是平等的;②契約關系的主體是自由的主體;③契約主體要誠實守信,善意履行契約內容;④契約要保障主體雙方的公平性。作用:①有利于維護契約關系雙方的利益;②有利于促進商品交換活動的有序進行;③有利于促進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④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唐宋以后,契約的應用更加廣泛。P55集鎮的出現:在中國古代,集鎮的形成不僅與商業活動有關,有的集鎮還與政治、軍事有關,如唐朝的藩鎮制度。兩宋以來集鎮的作用更多的體現在商業上,兩宋時期工商業者經營及定居的集鎮發展起來。有些鎮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長,成為一級行政機構所在地,其吸引的手工業者和商人在集鎮上開辦作坊和商鋪,促進了市場的繁榮。元朝漕運和海運發達,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工商業集鎮。P67陸路交通成就:元朝在全國遍設驛站,構成了以大都為中心通向全國乃至境外的驛路交通網。P68水路建設成就:元代京杭大運河全長近1800千米,為世界之最。P68宋元時期對海洋的探索:造船工藝和航海技術有了重大進步,海船載重量、抗沉性能明顯提高,磁羅盤、實用航海圖和天文定位技術廣泛運用,使中國海船能夠持續航行。選必三P49海上絲綢之路宋元時期,能夠制造巨舟,使用帆索和磁羅盤,官方使節和私人商賈出洋航海頻繁,中國與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地區建立了廣泛聯系。廣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交易樞紐。P49宋代絲綢之路由陸路為主轉為海路為主的原因?(1)西北少數民族政權的阻隔。(2)海路比陸路更安全,載重量更大,成本更低。。(3)漢代以絲織品為主,兩宋制瓷業發達,以陶瓷為主,不宜陸路運輸。(4)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經濟地位提高。(5)宋代航海業和造船業的發展,航海經驗的積累。(6)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動。(7)政府積極的對外貿易政策;P53物質與技術的引入:宋元時期,棉花從陸、海兩個渠道傳入中國。香料、珠寶、金銀器皿等外來商品,早期多從陸路輸入,自宋代起基本來自海路。重點探究:探究一:(2021·江蘇南京六校聯合體高三12月聯考·16)(13分)漕運是中國古代一種十分重要的水上運輸方式。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圖一西漢水運圖圖二北宋漕運圖

圖三元朝漕運圖材料二漕運作為實物賦稅的運輸形式持續存在,始終成為政治中心緊扣、牽絆經濟發達之區的繩索。……朝廷逐漸認識到漕糧運輸具有的對于地方的調控意義和價值,越來越多地利用漕糧征派、運輸來進行社會制衡,使漕運在經濟功能之外也成為王朝用作區域社會調控的政治手段。……漕運客觀上引發了區域社會經濟格局的變動,促進了運河經濟帶的產生。——摘編自吳琦《中國古代漕運空間變動的歷史意義》請回答:(1)比較材料一中圖一、圖二、圖三漕運在方向上的變化。(3分)結合所學,分析導致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2分)(2)根據材料二,說明漕運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新影響。(6分)探究二:材料一宋代沿襲了晚唐以來的土地政策,對合法的私人土地買賣不加干預,土地買賣愈益盛行,“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地主階級的升降沉浮波動頻繁。租佃制歷五代而到北宋躍居主導地位,無地少地的農民承擔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約的規定,保證繳納所規定的地租,否則官府便要干預。佃農不僅擁有遷移的自由,還可以受他人的雇傭而非地主的私屬。各種分成制的產品地租代替了勞役,佃農有了更多的時間和主動性去安排生產,從而使生產得到發展。———摘編自漆俠《宋代經濟史》材料二宋朝在高度發達的農業經濟基礎上,已經生長出諸多工商業文明因子。隨著商業發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許商賈中的“奇才異行”者應舉。商人憑借強大的經濟勢力交游權貴、為婚姻鋪路,“不顧門戶,直求資財”成為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宋代時常發生榜下捉婿之事,富商及高官爭相擇新科進士為婿,新科進士也愿意成為商人女婿。———摘編自張其凡主編《中國大通史·宋》(1)據材料一,歸納宋代國家對社會控制相對松弛的表現,并簡析其社會影響。(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商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概述宋代社會觀念的變動。鞏固練習:1.《夢粱錄》中記載了南宋都城臨安的240多道菜,《武林舊事》記錄了當時臨安的40種酒,僅臨安一城,咸魚專賣店就有200多家。這反映出當時()A.經濟重心已轉移到南方地區B.商品經濟豐富了市民生活C.發達的外貿促進了大眾消費D.宋代重農抑商政策已松動2.唐宋時期,江南經濟迅猛發展,南宋時全國經濟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動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劇C.農業技術進步D.海外貿易拓展3.據《夢溪筆談》記載,張詠任崇陽知縣時,因“民不務耕織”而唯以植茶獲利,遂下令將茶樹全部砍掉,改種桑麻。有人入市買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種而費錢買菜?”這反映出,宋代()A.官府壟斷茶利,商業環境惡劣B.農副產品較少,貨幣使用率低C.地方官員固守重農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會地位較以往愈加低下4.宋代東南沿海地區出現了一些民間崇拜,如后來被視為海上保護神的媽祖、被視為婦幼保護神的臨水夫人等,這些崇拜得到朝廷認可,后世影響不斷擴大。這反映出()A.東南沿海經濟社會影響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漸得到提高C.朝廷不斷鼓勵海洋開發D.統治思想與民眾觀念趨向一致高考題練習:1.南宋時江西景德鎮的瓷器有的窯“器尚黃黑”,最受浙江人歡迎;有的窯專產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廣荊湖人歡迎;有的窯專產繡花、銀繡、弄弦之類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歡迎。由此可知()A.制瓷業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B.市場需求差異推動制瓷業發展C.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業中心D.制瓷業經營方式發生根本變化2.到宋代,商業信用大發展,領域遍及消費、流通以及生產,充當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約文書”大量涌現。由此可知()A.商品流通速度加快B.宋代形成了商業信用C.貨幣作用逐步降低D.宋代貨幣形式多樣化3.有學者認為:“在建筑和城市規劃上,兩宋時期更為開放的城市設計導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現。而這相應地促進了本地市場和全國商業的發展”。這種“更為開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現在A.夜市經營實現常態化B.“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C.商業活動不再受到官吏的監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適應新的經濟形勢選做:材料一北宋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是運用工筆白描的現實主義繪畫技巧創作的風俗畫,展現了北宋時期汴京的城鄉生活和經濟發展面貌。如畫中出現的宋代宣和年間汴京街道上的店鋪,無論是酒樓飯店,還是當鋪旅館等,都與宋人孟元老撰寫的《東京夢華錄》相符合,而畫面中出現的虹橋,因其外形結構新穎獨特,宛如飛虹而稱之為“虹橋”。——摘編自張玲麗《開卷睹盛世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的藝術成就》材料二如若我們深入觀察《清明上河圖》,會發現畫面中,既有郊外乘轎、騎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