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望城語文筆試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5年望城語文筆試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5年望城語文筆試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5年望城語文筆試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望城語文筆試試題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下列詞語中,字形、字音、字義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精彩絕倫(lún)B.驚濤駭浪(hài)C.雕梁畫棟(diāo)D.驚心動魄(pò)

2.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這篇文章論述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

B.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C.他的成績之所以取得如此優異,是因為他勤奮好學。

D.這本書內容豐富,不僅吸引了廣大讀者,還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評價。

3.下列詞語中,與“舉世聞名”意思相近的一項是:

A.舉世無雙B.舉世矚目C.舉世聞名D.舉世皆知

4.下列句子中,運用比喻手法的一項是:

A.這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

B.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樣明亮。

C.那條河像一條巨龍蜿蜒流淌。

D.這座城市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

5.下列詞語中,與“山清水秀”意思相近的一項是:

A.景色宜人B.風光旖旎C.風和日麗D.花團錦簇

6.下列句子中,運用擬人手法的一項是:

A.這朵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B.那只鳥兒在樹枝上歡快地唱歌。

C.這條河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D.那座山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更加雄偉。

7.下列詞語中,與“千辛萬苦”意思相近的一項是:

A.千辛萬苦B.千辛萬苦C.千辛萬苦D.千辛萬苦

8.下列句子中,運用夸張手法的一項是:

A.這本書內容豐富,令人愛不釋手。

B.那個孩子聰明伶俐,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C.這座城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D.那位老師授課生動有趣,深受學生喜愛。

9.下列詞語中,與“春暖花開”意思相近的一項是:

A.春暖花開B.春暖花開C.春暖花開D.春暖花開

10.下列句子中,運用排比手法的一項是:

A.這本書內容豐富,引人入勝。

B.那個孩子聰明伶俐,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C.這座城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D.那位老師授課生動有趣,深受學生喜愛。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下列詞語中,字形、字音、字義完全正確的一項是:______(填序號)

2.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______(填序號)

3.下列詞語中,與“舉世聞名”意思相近的一項是:______(填序號)

4.下列句子中,運用比喻手法的一項是:______(填序號)

5.下列詞語中,與“山清水秀”意思相近的一項是:______(填序號)

6.下列句子中,運用擬人手法的一項是:______(填序號)

7.下列詞語中,與“千辛萬苦”意思相近的一項是:______(填序號)

8.下列句子中,運用夸張手法的一項是:______(填序號)

9.下列詞語中,與“春暖花開”意思相近的一項是:______(填序號)

10.下列句子中,運用排比手法的一項是:______(填序號)

三、閱讀題(每題5分,共20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望城,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東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古城。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孕育了無數英雄豪杰。望城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如岳麓山、橘子洲、岳麓書院等,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1.請簡要概括望城的主要特點。(2分)

2.請列舉望城的一些著名景點。(3分)

3.請談談你對望城的印象。(5分)

四、作文題(40分)

題目:我的家鄉

要求:以“我的家鄉”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內容要真實,感情要真摯,表達要流暢??梢悦鑼懠亦l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也可以講述發生在家鄉的故事,或者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五、古詩文默寫題(每空1分,共10分)

1.獨在異鄉為異客,______。(《登高》杜甫)

2.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3.落紅不是無情物,______。(《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4.春風又綠江南岸,______。(《江南春》杜牧)

5.人生自古誰無死,______。(《滕王閣序》王勃)

6.玉階空佇立,______。(《長恨歌》白居易)

7.采菊東籬下,______。(《飲酒》陶淵明)

8.落霞與孤鶩齊飛,______。(《滕王閣序》王勃)

9.會當凌絕頂,______。(《望岳》杜甫)

10.床前明月光,______。(《靜夜思》李白)

六、綜合題(每題10分,共30分)

1.請根據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題目。

材料一: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材料二:長沙市望城區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提高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

(1)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談談你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的認識。(5分)

(2)請提出一條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建議。(5分)

2.請根據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題目。

材料一:我國古代著名詩人杜甫在《春望》中寫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p>

材料二: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1)請分析杜甫和白居易在詩歌中表達的情感。(5分)

(2)請談談你對這兩首詩的理解。(5分)

試卷答案如下:

一、選擇題

1.A

解析思路:A選項“精彩絕倫”中的“絕”字讀作“jué”,意為“極其,非?!?,符合字形、字音、字義;B選項“驚濤駭浪”中的“駭”字讀作“hài”,意為“使驚嚇”,與原意不符;C選項“雕梁畫棟”中的“雕”字讀作“diāo”,意為“雕刻”,與原意不符;D選項“驚心動魄”中的“魄”字讀作“pò”,意為“靈魂”,與原意不符。

2.B

解析思路:A選項中,“論述”與“成就”搭配不當;C選項中,“之所以”與“是因為”重復;D選項中,“不僅……還”搭配不當。

3.C

解析思路:A選項“舉世無雙”意為“世界上獨一無二”,與“舉世聞名”意思相近;B選項“舉世矚目”意為“全世界都在關注”,與“舉世聞名”意思相近;C選項“舉世聞名”意為“全世界都知道”,與題意相符;D選項“舉世皆知”意為“全世界都知道”,與“舉世聞名”意思相近。

4.C

解析思路:A選項中,“老人”是比喻,但不是比喻手法;B選項中,“星星”是比喻,但不是比喻手法;C選項中,“巨龍”是比喻,是比喻手法;D選項中,“明珠”是比喻,但不是比喻手法。

5.A

解析思路:A選項“山清水秀”意為“山水優美”,與“景色宜人”意思相近;B選項“風光旖旎”意為“風景優美”,與“山清水秀”意思相近;C選項“風和日麗”意為“天氣晴朗”,與“山清水秀”意思相近;D選項“花團錦簇”意為“花朵繁多”,與“山清水秀”意思相近。

6.B

解析思路:A選項中,“搖曳”是擬人,但不是擬人手法;B選項中,“唱歌”是擬人,是擬人手法;C選項中,“閃閃發光”是擬人,但不是擬人手法;D選項中,“雄偉”是擬人,但不是擬人手法。

7.D

解析思路:A、B、C選項均與“千辛萬苦”意思相近,但D選項“千辛萬苦”最符合題意。

8.A

解析思路:A選項中,“愛不釋手”是夸張手法;B選項中,“名列前茅”是夸張手法;C選項中,“車水馬龍”是夸張手法;D選項中,“生動有趣”是夸張手法。

9.A

解析思路:A選項“春暖花開”意為“春天溫暖,花開滿地”,與“春暖花開”意思相近;B、C、D選項均與“春暖花開”意思相近,但A選項最符合題意。

10.B

解析思路:A、C、D選項均不是排比手法,B選項中,“不僅……還”是排比手法。

二、填空題

1.A

2.B

3.C

4.C

5.A

6.B

7.D

8.A

9.C

10.B

三、閱讀題

1.望城主要特點:歷史悠久,文化豐富,自然風光優美,人杰地靈。

2.望城著名景點:岳麓山、橘子洲、岳麓書院等。

3.對望城的印象:望城是一座充滿活力、美麗宜居的古城,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孕育了無數英雄豪杰,是我心中永遠的驕傲。

四、作文題

(考生自行完成)

五、古詩文默寫題

1.江南逢李龜年

2.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4.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7.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8.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六、綜合題

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