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DB37/T5256—2023JXEvaluationstandardofprefabricatedcivilbuildings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發布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Evaluationstandardofprefabricatedcivilbuildingsof2023濟南2023年第10號《基坑工程鑒定與加固技術標準》《巖石耐磨性鋼針法試驗規程》《水泥土檢測技術標準》《民用地下空間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空心板疊合剪力墻結構技術規程》《假山工程技術標準》《健康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材評價標準》《裝配式混凝土樓梯應用技術標準》《地下成孔成槽質量檢測技術標準》《民用建筑氡檢測與防治技術標準》市道路混凝土箱涵技術標準》《城市道路隧道工程設計標準》《鋼絲網架(片)板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體系應用技術標準》《海水淡化水納入城市供水系統水質安全保障技術標準》和《市政基礎設施巖土工程勘察標準》等18項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業經審定通過,批準為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現予以發布,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原《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程》DB37/T5120-2018、《IPS現澆混凝土剪力墻自保溫體系應用技術規程》DBJ/T14-088-2012同時廢止。以上標準由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由主編單位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附件: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發布名單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1《基坑工程鑒定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2《巖石耐磨性鋼山東建投工程檢測鑒定有限3《水泥土檢測技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濱州市誠信建設工程檢測有4《民用地下空間裝配式建筑評價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濟南市人防建筑設計研究院5《裝配式空心板疊合剪力墻結構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山東省建筑工程質量檢驗檢6《假山工程技術濟南園林開發建設集團有限7《健康建筑評價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山東大衛國際建筑設計有限8《綠色建材評價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9《裝配式混凝土樓梯應用技術標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山東瑞坤裝配式建筑科技有《地下成孔成槽質量檢測技術標《民用建筑氡檢測與防治技術標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智慧燈桿工程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城市道路混凝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濟南黃河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城市道路隧道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集團板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體系應用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山東省中工質量檢驗檢測有《海水淡化水納入城市供水系統水質安全保障技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市政基礎設施巖土工程勘察標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中石化石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根據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19號)的要求,編制組經深入調查研究,并結合實踐經驗,編制本標準。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為: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主體結構評價;5.標準化設計;6.品質優良設計;7.信息化及智能技術應用;8.評價等級劃分。本標準由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由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濟南市人防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解釋。在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反饋至山東省建筑電話郵箱:jiegoufenyuan@)。主編單位: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濟南市人防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參編單位:三東筑工(德州)有限公司山東瑞坤裝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盈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泰安市聯強遠大住宅工業有限公司山東匯富建設集團建筑工業有限公司昌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通發實業有限公司山東鼎瑞泰灃實業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員:崔士起劉傳卿藺冬燁苗學東房澤志賈志臣寧尚晨楊志松鄭東勝葛承琳郝明昊胡勝利周克家許蕓川孫勝軍龐曉華張發軍李曉鵬丁一旭郭強楊桐姜亮馬寧主要審查人員:徐新生石玉仁劉善玲王健張毅宋亦工董先銳張永欣任陟成 2術語 23基本規定 4主體結構評價 5標準化設計 6品質優良設計 6.1綠色發展評價 6.2安全耐久評價 6.3低碳減排評價 6.4適老便利評價 7信息化及智能技術應用 7.1信息化技術 7.2智能管理系統 218評價等級劃分 23本規程用詞說明 24引用標準名錄 25附:條文說明 26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 23Basicrequirements 4Evaluationofmainstructure 95Standardizeddesign 6Designofsuperiorquality 6.1Evaluationofgreendevelopment 6.2Evaluationofsafetyanddurability 6.3Evaluationofcarbonemissionreduction 6.4Evaluationofoptimalaging 7Informatizationandintelligentizedtechnology 7.1Buildinginformationmodellingtechnology 7.2Intelligentmanagementsystem 218Evaluationgrading 2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24Listofquated 2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261.0.1為貫徹落實國家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政策,規范民用地下空間裝配式建筑的評價,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山東省地下空間設施的裝配化程度評價,具體包含地下停車設施以及平面布局規則且具有實施裝配式建造技術可行性的人民防空工程、地下辦公及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1.0.3本標準采用裝配率評價地下空間設施的裝配化程度。1.0.4民用地下空間裝配式建筑評價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和山東省現行標準的有關規定。22.0.1地下空間undergroundspace地表以下為了滿足人類社會生產、生活、交通、環保、能源、安全、防災減災等需求而開發、建設與利用的空間。2.0.2單建式地下空間undergroundspaceconstructedindividually地表以下,獨立開發建設的地下空間。2.0.3結建式地下空間undergroundspaceattachingsuperstructure地下主體結合地面建筑一并開發建設的地下空間。2.0.4裝配式地下空間prefabricatedundergroundspace利用預制部品部件并采用裝配式技術建造的地下空間建筑工程,屬于裝配式建筑范疇。2.0.5裝配式地下停車庫prefabricatedundergroundparking設于地表下,采用裝配式技術建造,用于停放機動車或非機動車的地下建筑,依據建設形式不同可分為單建式地下停車庫和結建式地下停車庫。2.0.6地下空間裝配率undergroundspaceprefabricationratio針對單建式地下空間或地上建筑物投影區域以外的地下空間,衡量工程采用預制部品部件的應用比例、標準化設計深度、品質優良性能、信息化及智能技術應用程度等方面的綜合評價指標。2.0.7地下空間全裝修undergroundspacedecoration地下空間公共區域的固定面裝修和設備設施安裝全部完成,達到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2.0.8地下空間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forundergroundspaceengineering以三維圖形和數據信息集成技術為基礎,對地下空間工程或其組成部分全生命周期的物理特征、功能特性及管理要素等共享信息應用的數字化表達,簡稱模型。2.0.9地下空間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應用applicationofbuildinginformationmodellingforundergroundspaceengineering在地下空間工程全生命周期內,對模型信息進行提取、檢查、分析、優化、更新等過程,簡稱模型應用。2.0.10地下空間內部環境innerenvironmentofundergroundspace地下空間建筑內部熱濕環境、空氣質量環境和聲光環境的總和。熱濕環境參數包括溫度和濕度;空氣質量環境參數包括新風量、換氣次數和主要污染物限值;聲光參數包括噪聲和照度限值。2.0.11地下空間防災disasterpreventionofundergroundspace為抵御和減輕地下空間內部、外部各種自然與人為災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災害,減少對生命財產和地下空間各類設施造成危害的損失所采取的各種預防措施。42.0.12人防工程口部gatewayofcivilairdefenceworks人防工程主體與地表面或與其他地下建筑的連接部分。對于有防毒要求的防空地下室,其口部指最里面一道密閉門以外的部分,如擴散室,密閉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間、除塵室、濾毒室和豎井、防護密閉門以外的通道等。2.0.13防火墻firewall防止火災蔓延至相鄰建筑或相鄰水平防火分區且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性墻體。53.0.1裝配率計算應以單體地下空間設施作為計算單元,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地下空間設施應按項目規劃批準文件的標示名稱確認;2單建式地下空間建筑計算單元的平面范圍應為各樓層外邊緣所包圍水平投影面積;3含有結建式地下空間的計算單元,其平面范圍應為各樓層外邊緣所包圍水平投影面積扣除上部建筑的投影面積。3.0.2民用建筑裝配式地下空間的評價應符合下列規定:1設計階段宜進行預評價,并應按設計文件及相關資料計算裝配率;2項目評價應在項目竣工驗收后進行,并應按竣工驗收資料、相關證明文件以及實際完成情況計算裝配率和確定評價等級;3當評價項目采用了本標準規定范圍外的裝配式建造新技術時,可采取專家論證的方式確定評價方法和細則。3.0.3地下裝配式建筑應同時滿足下列要求:1主體結構部分的評價分值不應低于40分,其中預制豎向承重構件的評價分值不應低于15分,梁、板、樓梯等預制水平承重構件的評價分值不應低于10分;62內隔墻/防火墻應采用非砌筑建造技術;3應采用地下空間全裝修;4裝配率不應低于65%。3.0.4根據表3.0.4的評價項分值,裝配率應按下式計算:P='×100%(3.0.4)式中:P──裝配率;Q1──主體結構指標實際得分值;Q2──內隔墻/防火墻指標實際得分值;Q3──標準化設計指標實際得分值;Q4──品質優良設計指標實際得分值;Q5──裝修和設備管線指標實際得分值;Q6──信息化及智能技術應用指標實際得分值;Q’──評價項目中建筑功能缺少的評價項分值綜合,Q3和Q6不包含在內。7結構q1a3~5--/防火墻5-設計1-11優良設計6-2-2-2-管線──2-2-8(6分)3-3-94.0.1混凝土結構體系中的主體結構豎向構件的應用比例應按下式計算,調整系數φ應滿足表4.0.1的要求;鋼結構體系豎向構件不做調整。q1a=Σφiq(4.0.1)式中:q1a──混凝土結構豎向構件應用比例;φi──表4.0.1中第i個技術類別的調整系數;q'1ai──表4.0.1中第i個技術類別的計算比例。4.0.2在混凝土結構體系中,承重柱、承重墻等主體結構豎向構件主要采用混凝土材料時,計算比例應按下式計算:×100%(4.0.2)式中:qEQ\*jc3\*hps14\o\al(\s\up4('),1)a──豎向承重柱(墻)、擋土墻等主體結構豎向構件的計算V1a──豎向承重柱(墻)、擋土墻等主體結構豎向構件中預制混凝土體積之和,符合本標準第4.0.4條規定的預制構件間連接部分的后澆混凝土體積也可計入計算;V──承重柱、承重墻等主體結構豎向構件的總體積。4.0.3人防工程口部及基礎的混凝土構件計算比例應采用體積比計4.0.4在混凝土結構體系中,當符合下列規定時,主體結構豎向構件間連接部分的后澆混凝土可計入預制混凝土體積計算:1預制剪力墻板之間寬度不大于600mm的豎向現澆段和高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澆帶、圈梁的后澆混凝土體積;2預制框架柱和預制框架梁之間柱梁節點區的后澆混凝土體積;3預制柱間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較小尺寸的連接區后澆混凝土體積;4預制柱底與預制基礎間的后澆連接段的混凝土體積。4.0.5梁、板、樓梯等水平預制構件的應用比例應按下式計算:q1b=×100%(4.0.5)式中:q1b──梁、板、樓梯等預制構件的應用比例;A1b──各樓層中預制梁、板、樓梯等構件的水平投影面積之和;A──扣除洞口及豎向承重構件投影面積后的各樓層建筑平面總面積。4.0.6預制梁及預制樓板的水平投影面積應包括:1預制梁及預制樓板的水平投影面積;2預制樓板間寬度不大于350mm的后澆混凝土帶水平投影面積;3上述投影面積應扣除與豎向承重構件投影面積的重合面積,且梁、板重合的投影面積不重復計算。5.0.1裝配式地下空間建筑的平面布置標準化設計滿足以下三項規定時,該項評價分值得1分:1主體結構網格采用擴大模數網格,且符合2nM、3nM的尺寸系列;2構造節點和部品部件接口采用分模數網格,且符合M/2、M/5、M/10的尺寸系列;3評價單元中,重復使用量最多的三個基本功能單元的面積之和占總建筑面積的比例不低于70%。5.0.2裝配式地下空間建筑預制構件標準化設計滿足下列任意三項技術要求時,該項評價分值得1分:1預制樓梯梯段水平投影長度和寬度為基本模數的整數倍數,且在評價單元中重復使用量最多的一個規格構件的總個數占樓梯總數的比例不低于50%;2預制板在評價單元中重復使用量最多的三個規格構件的總個數占預制樓板總數的比例不低于60%;3預制梁在評價單元中重復使用量最多的三個規格構件的總個數占梁構件總數的比例不低于50%;4預制柱在評價單元中重復使用量最多的三個規格構件的總個數占同類構件總數的比例不低于50%;5預制承重墻或預制永久圍墻在評價單元中重復使用量最多的三個規格構件的總個數占同類構件總數的比例不低于50%。5.0.3裝配式地下空間建筑中預制構件間的連接部位標準化設計應滿足安全、經濟、方便施工的要求,并滿足下列任意兩項技術要求時,該項評價分值得1分:1預制樓板間連接構造重復應用數量占同類連接部位總數量的比例不低于50%;2梁柱連接構造重復應用數量占同類連接部位總數量的比例不低于50%;3預制承重墻平面內連接構造重復應用數量占同類連接部位總數量的比例不低于50%;4預制承重墻平面外連接構造(T型、L型等)重復應用數量占同類連接部位總數量的比例不低于30%;5預制永久圍墻連接構造重復應用數量占同類連接部位總數量的比例不低于50%;6預制柱與預制基礎間的連接構造重復應用數量占同類連接部位總數量的比例不低于50%。6.1綠色發展評價Ⅰ地下空間開發6.1.1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應根據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指標按下列規則評分:1住宅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例Rr不小于20%;地下一層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例RP小于60%,評價分值得1分;2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之比RPl不小于0.7;地下一層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例RP小于70%,評價分值得1分。6.1.2地下空間開發為地面植被生長預留適合的覆土深度且滿足上層植被的生長需求,應按下列規則評分:1預留覆土深度滿足植物的基本生存需求,喬木大于1.2m,灌木大于0.5m,草坪大于0.3m,評價分值得0.5分;2預留覆土深度滿足植物生長的發展需求,喬木大于3.0m,灌木大于1.5m,草坪大于0.6m,評價分值得1分。Ⅱ地下空間內部環境質量6.1.3當滿足以下任一技術要求時,地下空間光照環境評價得1分:1充分利用天然光,地下空間平均采光系數不小于0.5%的面積與地下建筑首層面積的比例達到10%以上;2電氣照明選用高效節能光源,針對無窗空間,采用導光管、棱鏡玻璃等合理措施充分利用天然光;3地下車庫、地下商場、地下旅館等地下空間設施的照度標準值應符合表6.1.3的規定。6.1.4地下空間的溫度、濕度的舒適度評分應符合表6.1.4的規定。116.1.5各類地下空間設施的允許噪聲級符合表6.1.5的規定,評價分值6.2安全耐久評價6.2.1滿足以下任一技術要求時,地下空間安全性評價得1分:1提高地下空間設計工作年限至100年;2采用隔震或消能減震新技術;3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并合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4開展防連續倒塌概念設計。6.2.2滿足以下任一技術要求時,地下空間耐久性評價得1分:1按100年進行耐久性設計;2防水設計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防水等級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GB55030一級防水的規定;3建立地下空間結構耐久信息模型和監測系統,實現對結構劣化影響因素和程度的監控及預測報警。6.3低碳減排評價6.3.1開展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評估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強度,評價分值為1.5分。6.3.2地下空間無排放超標的大氣污染源,滿足以下任一技術要求時,評價分值為0.5分:1飲食業油煙、鍋爐大氣污染物等的排放符合現行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2地下車庫具有汽車尾氣收集凈化處理設施并正常運行。6.4適老便利評價6.4.1公共區域實現全齡化設計,滿足下列技術要求評價分值得1分:1公共區域的墻、柱等處陽角均為圓角,并設有安全抓桿或扶手;2設有可容納擔架的無障礙電梯。6.4.2地下停車庫滿足以下技術要求,評價分值得1分:1住宅配建停車位按照100%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按照不低于15%比例配建充電設施;2設有無障礙汽車停車位。7.1信息化技術7.1.1地下空間采用信息化BIM技術應符合以下基本規定:1BIM成果應包括地下空間工程項目的三維模型及附屬數據集;2模型在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應實現共享共用,并保持協調一致;3模型交付應包括模型信息集,以及獲取和瀏覽這些信息的方法說明或數據交換說明;4模型、模型單元以及模型信息的命名、分類和編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GB/T51269和《建筑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GB/T51301的規定;5模型精細度等級應確保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各階段模型間的銜接和傳遞。7.1.2地下空間信息化BIM技術應用評價項,當滿足以下任意三項技術要求時,該項評價分值得3分:1規劃方案階段,開展場地仿真分析應用,創建地下空間工程場地分析模型,優化場地設計方案;2規劃方案階段,實現突發事件模擬,創建突發事件模擬模型,進行消防疏散、洪澇災害等突發事件模擬,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3規劃方案比選應用,創建地下空間工程規劃方案模型,利用模型展示不同設計方案的特點,進行規劃方案比選、評審;4施工圖設計階段,實現管線綜合與碰撞檢查應用,創建各專業管線模型,進行碰撞檢查、綜合協調,優化管線空間布局;5施工圖設計階段,實現預制構件深化設計,創建預制構件深化設計模型,進行預制構件平面布置、構件拆分、構件設計、節點設計等應用,輸出深化設計圖和工程量統計表等;6施工圖設計階段,實現工程量復核應用,創建工程量復核模型,根據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與計價要求,進行工程量計算,生成工程量清單,與其他計算方式進行對比分析,復核各分部分項工程量;7針對預制構件生產,創建預制構件加工模型,進行預制構件加工工藝設計、加工生產、成品管理等應用,輸出構件加工圖、生產備料單、生產計劃等,指導預制構件加工管理;8針對施工階段,創建施工工程演示模型,實現虛擬演示裝配過程;9針對施工階段,創建竣工驗收和交付模型,添加或關聯工程檔案資料和竣工驗收資料信息,便于進行竣工信息查詢或提取,實現竣工資料集中交付;10針對運維階段,創建設備集成與監控模型,進行設備設施運行狀態信息監測、信息采集和運輸、信息集成、數據分析、預警控制等應用,實時監控設備設施運行參數和狀態。7.2智能管理系統7.2.1地下空間智能系統應利用現代通訊、信息、計算機網絡和監控等技術,實現對建筑和建筑設備的自動檢測與優化控制,實現對信息資源的優化管理,滿足用戶對地下空間建筑的監控、管理和信息共享的需求,可向用戶提供安全、舒適、高效、便利和環保的綜合服務環境。7.2.2地下空間智能管理系統應用評價項,當滿足以下任意三項技術要求時,該項評價分值得3分:1設置空氣質量監控系統,具有監測空氣污染物濃度、數據自動采集和分析、存儲至少一年監測數據和實時顯示、超標實時報警并與通風系統聯動等功能;2設置能耗監控管理系統,配合分類、分級用能自動遠傳計量系統,實現對地下空間能耗的實時監測、自動采集、數據分析和遠程管理控制等功能;3設置火災報警控制系統,具有自動接收火災報警、及時發出火災信號及安全疏散指令、控制相關消防設備聯動、顯示電源運行情況等功能;4設置地下車庫管理系統,實現對各停車場出入口進行聯機監控,對車輛出入、誘導、車庫泊位、安全情況、計時、收費等進行自動有序管理;5應用設備控制管理系統,系統宜包括空調設備監控系統、給排水設備監控系統、電梯監視系統、電力設備監視系統、照明監控系統、動力設備監控系統等;6設置應急聯動指揮系統,以測、報、防、抗、救、援為核心任務,以綜合通信為紐帶(計算機網絡、有線通信網、無線通信網等實現集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利用、信息發布于一體,以及輔助決策的功能;7地下空間采用聲光誘導智能疏散系統,實現正?;蚓o急疏散功8設置結構安全智慧監測和管理養護系統,具有預防并處理結構安全問題的功能;9具有接入智慧城市(城區或社區)的功能。8.0.1當滿足以下全部條件時,可進行民用建筑裝配式地下空間的等級評價:1滿足本標準第3.0.3條的要求;2主體結構豎向構件中預制部品部件的應用比例不低于70%。8.0.2民用地下空間裝配式建筑的評價等級劃分為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評價分值為70分~80分時,為一星級民用地下空間裝配式建筑;2評價分值為81分~90分時,為二星級民用地下空間裝配式建筑;3評價分值91分及以上時,為三星級民用地下空間裝配式建筑。1為便于在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均應這樣做的用詞: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面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用詞,采用“可”。2條文中指明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1《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GB550302《建筑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GB/T512693《建筑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GB/T513014《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DB37/T5127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EvaluationstandardofprefabricatedcivilbuildingsofDB37/T5256—2023 282術語 293基本規定 304主體結構評價 316品質優良設計 326.4適老便利評價 327信息化及智能技術應用 337.2智能管理系統 331.0.2城市地下空間是一個巨大而豐富的空間資源,城市功能空間能轉入和宜轉入地下的范圍相當廣泛,按照屬性的不同,可分為地下交通設施、地下市政公用設施、地下公共服務設施、地下物流設施、地下倉儲設施、地下防災減災設施以及地下綜合設施等。不同的地下設施類型,其功能區間的復雜程度也不同,裝配式建造技術并不能適用于所有的地下空間設施。本條給出了可適用于裝配化程度評價的地下空間設施具體類型。本條涉及的地下停車設施可包括各類公共停車設施及配建停車設施等。1.0.4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是民用地下空間裝配式建筑評價的前提條件。本標準主要針對民用地下空間裝配式建筑的裝配化程度和水平進行評價,涉及規劃、設計、質量、安全等方面內容應符合現行國家和現行山東省有關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畜牧師職稱考試真實考題及試題答案
- 財務規劃的必要步驟及技巧試題及答案
- 新技術提升福利養殖的可行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網絡編輯師證書考試成功經驗總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小語種考前技巧試題及答案
- 小語種證書考試交流能力提升與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畜牧師考試干貨分享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小語種考試的試題及答案改進探討
- 小語種考試的語言策略試題及答案
- 網絡編輯師證書考試解密試題及答案全解析
- 2024年中國儲能產業研究報告
- 安徽省普通高中2024學年學業水平合格性測試英語試題(原卷版)
- 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市政管線(道)數字化施工組”賽項考試題庫
- 樁基及基坑支護工程技術施工方案(三篇)
- 司法考試2024年知識點背誦版-民法
- 2024年耐磨鑄件項目規劃申請報告樣文
- 重度哮喘診斷與處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解讀
- 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的新型傳感器應用考核試卷
- 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學期期中測試卷10套及但
- 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法律實務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全過程工程咨詢管理服務方案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