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人口的合理容量課程標準說出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學習目標1.了解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理解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環境人口容量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與聯系。3.能夠根據所學知識和相關材料,分析我國目前嚴重的人地矛盾。[基礎知識梳理]一、地球最多能養活多少人1.環境承載力(1)概念:環境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2)衡量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指標:人口數量。2.環境人口容量(1)作用及意義:估算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地球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2)影響因素:資源、科技發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最大,資源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二、地球上適合養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2.當前人類社會的人口問題(1)主要表現:人口過快增長、人口老齡化等。(2)影響:引發嚴重的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國際社會要倡導各國政府,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內。(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證大多數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3)尊重人地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區域持續發展戰略,既保持好生態平衡,又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思考】1.日本國土面積狹小,礦產資源貧乏,它是依靠什么條件來提高本國環境人口容量的?提示依靠島國的位置、眾多的良港,進口資源、能源,出口產品,發達的科學技術。2.為什么我國西北地區環境承載力較小?提示西北地區水資源極度缺乏,生產力水平低。[預習效果自測]在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中,假定的條件不同,估計方法不同,必然得出不同的估計結果。據此回答1~2題。1.關于全球環境人口容量的敘述,樂觀者認為()A.現今世界人口已超過了全球的環境人口容量B.未來世界人口不會達到全球環境人口容量的極限值C.未來全球環境人口容量可穩定在110億或略多一些D.由于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問題,全球人口不能再增長2.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同歷史階段的環境人口容量的變化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是()A.原始社會—農業社會—現代社會—工業社會B.農業社會—原始社會—工業社會—現代社會C.工業社會—原始社會—農業社會—現代社會D.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現代社會解析第1題,對于全球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樂觀者認為世界人口不會達到全球環境人口容量的極限值。第2題,從原始社會經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到現代社會,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導致資源的種類、數量、范圍不斷增加,利用率不斷提高,從而提高了環境人口容量。答案1.B2.D3.有關環境人口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A.環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個地區理想的人口規模B.不同時期,人們估計的環境人口容量差別不大C.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發展水平D.消費水平的高低,對環境人口容量有較大影響解析A選項指的是人口的合理容量。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資源,而不是科技發展水平;人們對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存在較大差別;消費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有較大的影響。答案D4.我國下列各地區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A.青藏地區 B.長江中下游地區C.內蒙古地區 D.新疆地區解析我國西部環境承載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相反,我國東部環境承載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因此,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對較高。答案B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我國東部的實際人口數量與人口合理容量相當B.我國西部的實際人口數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C.若實際人口數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則當地自然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若實際人口數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則人口與物質資源基本協調解析我國人口合理容量在7億左右,但從目前實際人口數量看,無論是東部地區還是西部地區,人口數量均已超過人口的合理容量。答案D探究點一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探究活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我們知道,當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積確定后,木桶能容納多少水,主要取決于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長。如果各塊桶板的長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納水量的多少取決于長的桶板,還是短的桶板呢?這其中的答案就是所謂的“木桶效應”。木桶效應圖材料二清朝以前中國人口一直保持在1億之內,一般在7000萬以下。康熙初年,有記載的人口為19000萬,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億,清朝時期的人口高峰出現了。開發邊陲,推廣種植高產作物番薯、玉米,中國人多吃糧食少吃肉的生活習慣等,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養活人口。材料三漫畫。(1)假如各塊桶板代表不同的資源種類,那么“木桶效應”揭示了什么道理?(2)人類獲得資源的數量的變化與哪個因素的關系最密切?資源的數量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響?(3)乾隆年間,中國人口猛增到3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二說明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4)材料三中三種不同的環境人口容量估算為什么存在如此大的差異?答案(1)假如各塊桶板代表不同的資源種類,那么該地區或國家的環境承載力取決于數量最少的自然資源的數量。(2)人類獲得資源的數量將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而增加。一般來說,資源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類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源狀況,資源越豐富,能夠供養的人口數量越多。(3)開發邊陲,加大了資源開發力度;農業技術進步,推廣種植高產糧食作物。自然資源、科技發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等。(4)假設條件不同、估計的方法不同。【反思歸納】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素相關性影響資源正相關資源越豐富,環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發展水平正相關科技發展水平越高,能夠利用的資源越多,環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正相關地區對外開放程度越高,能夠利用的區外資源越多,環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負相關消費水平越高,環境人口容量越小經濟發達程度正相關經濟越發達,環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關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環境人口容量越大拓展歸納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即時鞏固】1.有些學者以每平方千米陸地可承載人數的分析為基礎,研究得出:漁獵時期為0.02~0.03人/平方千米,農業時期為40人/平方千米,工業時期為160人/平方千米。據此回答(1)~(2)題。(1)該材料反映出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A.資源B.科技發展水平C.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D.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2)下列有關環境人口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A.國土面積大小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科技發展水平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的高低不影響環境人口容量D.一定歷史階段,一定范圍內,環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對確定性解析第(1)題,科學技術與獲取資源的數量密切相關,從漁獵時期到工業時期,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獲取資源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多,因此環境人口容量不斷增大。第(2)題,資源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的高低是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一定歷史階段,一定范圍內,環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對確定性。答案(1)B(2)D⒉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其中資源、對外開放程度、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是制約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據此回答(1)~(2)題。(1)以下關系排列正確的是()A.科學技術—獲取資源數量—人口容量B.人口文化—生活消費水平—人口容量C.科技水平—人口容量—資源獲取數量D.人口文化—人口容量—生活消費水平(2)與人口容量呈負相關的因素是()A.資源數量 B.科技發展水平C.消費水平 D.人類社會發展階段解析人類獲得的資源數量與科技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帶來人類獲取和利用資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變,從而帶來人口容量的變化。資源數量越多,科技發展水平越高,人類社會越發展,人口容量就越大,因此這三個因素與人口容量呈正相關;人口的消費水平越高,一定數量的財富可供消費的人口數就越少,因此消費水平與人口容量呈負相關。答案(1)A(2)C探究點二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與聯系【探究活動】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從土地資源的生產能力估測,全國耕地面積保持在1.23億公頃,播種面積1.93億公頃,糧食總產量8.3億噸,若以年人均消費糧食500千克測算,我國耕地面積可承載的人口為16億左右。材料二一些專家根據我國的資源、人體營養和文化教育等條件,尤其是對我國耕地、草原和水資源利用狀況進行分析,預測我國人口合理容量為8億~9億人;如保證人民能獲取所需營養,我國人口應控制在10億人之內;如按美國的消費水平,我國人口大致應控制在7億之內。(1)如何理解兩則材料中“16億”與“7億”的區別?(2)一般來說,一個地區一定時期內的人口合理容量與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關系如何?(3)材料二說明,為滿足人類更高級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變化的?因此,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人類應如何做?答案(1)材料一中的“16億”是指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是我國能夠維持供養的最大人口數量。材料二中的“7億”是指我國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我國最適宜的人口數量。(2)人口合理容量一般要小于環境人口容量。(3)人口合理容量減小。應提倡適度消費。【反思歸納】環境人口容量與人口合理容量的關系環境人口容量與人口合理容量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表解如下: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指標自然資源的承載力自然資源的承載力、經濟社會發展、合理消費水平實質最大人口數量最適宜人口數量意義生存發展大小某一地區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共同點由于制約的因素不確定,所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造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但在具體時期,制約因素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可以對人口容量進行相對定量估計,即具有相對確定性【即時鞏固】讀“我國地理環境承載力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我國地理環境的承載力大體呈現怎樣的空間分布規律?(2)試分析造成東西部地理環境承載力差異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題,結合圖例和圖示可以明顯看出,我國地理環境承載力自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呈減小的趨勢。第(2)題,地理環境的承載力受多種因素的制約。造成我國東西部環境承載力差異的主要因素有:①資源,特別是耕地資源和水資源;②人口的素質和科技發展水平,特別是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③人口的生活和消費水平等。答案(1)具有由沿海向內陸(由東向西)環境承載力逐漸下降的趨勢。(2)①耕地資源和水資源的差異;②人口素質的差異;③科技發展水平的差異;④人口的生活和消費水平的差異等。知識結構晨背索引1.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3.環境人口容量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與聯系。讀“木桶效應(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木板)圖”,回答1~2題。1.以某地的四類要素為標準測得的各自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分別為:8000、10000、6000、4500,則該地的環境承載力為()A.8000 B.10000C.6000 D.45002.下列影響我國不同省區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當于木桶短板的是()A.四川—水力資源 B.山東—氣候資源C.黑龍江—礦產資源 D.內蒙古—水資源解析第1題,根據“木桶效應”可知,該地四種要素中最小供應量決定環境承載力。第2題,內蒙古位于我國水資源缺乏的北方地區,制約該地區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板”為水資源。答案1.D2.D人類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人類的發展要受到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響。據此完成3~4題。3.我國北方地區比西北地區承載著更多的人口,這說明北方地區比西北地區()A.空間條件優越B.礦產資源豐富C.資源利用條件優越D.草場資源豐富4.圖中顯示能提高青藏地區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徑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3題,資源是決定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條件。第4題,擴大耕地與提高科技水平可提高人口容量,青藏高原因受地形與氣候影響,不可能擴大耕地,只有提高科技水平。答案3.C4.B5.下圖為人口數量與環境關系模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環境人口容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其中________、________發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________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影響最大,而________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2)圖中不同時間出現了兩個環境人口容量,說明了環境人口容量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簡述為什么具有這兩種特征。解析第(1)題,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資源、經濟、人口、文化及消費水平,而資源是首要因素。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在比較短的一段時期內,經濟水平、資源的基礎和潛力相對穩定,在人口消費水平變化不大的條件下,可以對環境人口容量進行相對定量估計,所以環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對確定性;但是從長期來看,資源總數不確定,經濟水平和消費水平是不斷變化的,所以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答案(1)資源經濟消費資源(2)不確定性相對確定性因為資源總數不確定,經濟水平和消費水平是不斷變化的,所以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但是在比較短的一段時期內,經濟水平、資源的基礎和潛力相對穩定,在人口消費水平變化不大的條件下,可以對環境人口容量進行相對定量的估計,所以環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對確定性。課后作業一、選擇題每一個承載系統對任何的外來干擾都有一定的忍耐極限,當超過忍耐極限時,生態系統就會被損傷、破壞乃至瓦解。無論是自然生態系統,如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還是城市區域、流域等都存在環境承載力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2題。1.環境人口容量()A.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B.不隨對外開放的程度而變化C.首要制約因素是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D.可隨生產力的發展而無限擴大2.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個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資源環境承載力面臨極限,某些部分甚至遭透支,其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①土地資源②交通③科技④水資源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第1題,環境人口容量是一個區域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量,是一個警戒值。第2題,深圳發展到現在,其土地資源已經非常緊張,人口的大量增加必然導致水資源供應緊張。答案1.A2.C讀下面兩幅漫畫,回答3~4題。3.圖示信息顯示,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人口密度 B.人口消費水平C.經濟發展程度 D.資源豐富程度4.對于制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有著重要的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是()A.環境承載力 B.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 D.環境的限制性解析第3題,圖示信息顯示資源是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第4題,人口合理容量雖然是一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的“虛數”,但是對于制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有著重要的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答案3.D4.C下表為某島國環境與人口信息。讀表完成5~6題。某島國環境與人口信息最多能供養的人口數量45萬最適宜的人口數量25萬2006年實際供養的人口數量30萬2010年實際供養的人口數量35萬5.反映該島國環境承載力的數據是()A.25萬 B.30萬C.35萬 D.45萬6.環境人口容量()A.只受資源豐富程度影響B.與科技發展水平呈負相關C.與人口消費水平呈負相關D.與對外開放程度無關解析第5題,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表格中,該島最多能供養的人口數量45萬,能反映該島國環境承載力。第6題,環境人口容量受資源豐富程度影響,但不是唯一影響因素;環境人口容量與科技發展水平呈正相關;與人口消費水平呈負相關;與對外開放程度呈正相關。答案5.D6.C讀“反映人與環境關系的三種模式圖”,完成7~8題。7.下列對“環境容量”的理解,錯誤的有()①環境容量是指生態系統對人口的承載能力②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環境容量在不斷地加大③人類可以局部地改造環境,從而可使人口數量超過環境容量④生態環境的平衡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和人類改造自然的基礎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8.按照人與環境關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種模式的順序依次為()A.Ⅰ、Ⅱ、Ⅲ B.Ⅱ、Ⅰ、ⅢC.Ⅲ、Ⅱ、Ⅰ D.Ⅰ、Ⅲ、Ⅱ解析第7題,一定時期內,環境人口容量是基本固定的。若人口數量超過環境人口容量,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引起生態環境惡化。第8題,模式Ⅰ,人口數量沒有達到環境容量,不會對環境造成大的破壞;模式Ⅱ,人口數量峰值超過了環境容量,其后人口數量下降,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影響不是很嚴重,沒有引起生態環境惡化,環境容量沒有下降;模式Ⅲ,人口數量超過環境容量,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引起生態環境惡化,環境容量下降。故最理想的模式應是Ⅰ,其次是Ⅱ,最后是Ⅲ。答案7.B8.A某干旱半干旱地區人口持續增長。下圖示意該地區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線的變化。據此完成9~10題。9.對該地區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確的是()A.西北多,東南少 B.南多北少C.東北多,西南少 D.均勻分布10.若A地區人口密度高于周邊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確的是()A.水源充足 B.資源開發C.交通便利 D.地勢高峻解析第9題,該地區人口持續增長,圖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線向東(南)移,說明人口西(北)多東(南)少。第10題,若A地區人口密度高于周邊地域,說明其自然條件或人文條件優于周邊,故排除人口容量更小的“地勢高峻”。答案9.A10.D讀下圖,回答11~13題。11.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大洲已經出現了眾多的環境問題,其中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A.環境污染 B.水土流失C.荒漠化 D.土壤鹽堿化12.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最適宜的人口數,被稱為()A.環境承載力 B.環境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 D.地球環境容量13.下列各國中,環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國家是()A.日本 B.加拿大C.德國 D.科威特解析第11題,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非洲最顯著的環境問題是荒漠化。第12題,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為人口合理容量。第13題,科威特雖然石油資源豐富,但國土面積狹小,科技水平較低,國內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自然條件惡劣,故環境人口容量較小。答案11.C12.C13.D二、非選擇題14.讀圖,分析并回答問題。(1)目前,我國以占世界____________%的耕地養活著占世界____________%的人口。(2)今后我國人口發展的可能趨勢是____________,耕地發展的可能趨勢是____________。(3)我國耕地承載量所面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4)目前國家對解決上述問題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____________。解析第(1)~(2)題,從圖中可直接讀出。第(3)題,由上題可知,人均耕地下降,耕地承載量過大,農田生態系統有遭到破壞的危險。第(4)題,我國人口和土地的國策是計劃生育和保護耕地。答案(1)721(2)不斷增長不斷減少(3)承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