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知識點復習特訓7解析90_第1頁
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知識點復習特訓7解析90_第2頁
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知識點復習特訓7解析90_第3頁
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知識點復習特訓7解析90_第4頁
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知識點復習特訓7解析9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組一文言文閱讀一、[2015·河北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題。點擊觀看解答視頻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須賈。須賈為魏昭王使于齊,范雎從。齊襄王聞雎辯口,乃使人賜雎金十斤及牛酒。須賈大怒,以為雎持魏國陰事告齊,以告魏相魏齊。魏齊使舍人笞擊雎,折脅摺齒。雎詳死,即卷以簀,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齊悔,復召求之。魏人鄭安平聞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張祿。秦昭王使謁者王稽于魏,鄭安平夜與張祿見王稽。王稽知范雎賢,過載范雎入秦。秦相穰候①車騎從西來。范雎曰:“吾聞穰侯專秦權,惡內諸侯客,我寧且匿車中。”有頃,穰侯果至,勞王稽,又曰:“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無益,徒亂人國耳。”即別去。范雎曰:“吾聞穰侯智士也,其見事遲。鄉者疑車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車走。行十余里,果使騎還索車中,無客,乃已。王稽遂與范雎入咸陽。拜范雎為客卿,謀兵事。卒聽范雎謀,使五大夫綰伐魏,拔懷。后二歲,拔邢丘。范雎日益親,因請間說曰:“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昭王聞之大懼,于是逐穰侯于關外,拜范雎為相。秦封范雎以應,號為應侯。魏使須賈于秦。須賈辭于范雎,范雎大供具,盡請諸侯使,與坐堂上,而坐須賈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數曰:“為我告魏王,急持魏齊頭來!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須賈歸,以告魏齊。魏齊恐,亡走趙。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內臣于函谷關。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謁者,非其內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為河東守。又任鄭安平,昭王以為將軍。范雎于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戹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秦昭王欲為范雎必報其仇。趙孝成王卒取魏齊頭予秦。后五年,昭王用應侯謀,大破趙于長平。已而與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殺之。任鄭安平,使擊趙。鄭安平為趙所圍,以兵二萬人降趙。應侯席槀請罪。后二歲,王稽為河東守,與諸侯通,坐法誅。而應侯曰益以不懌。(節選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注]

①穰侯:戰國時秦國大臣,原為楚國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異父同母的大弟,憑與昭王的特殊關系在秦獨攬大權,后來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鄧州市),號為“穰侯”。②莝:cuò,鍘碎的草。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B.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C.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D.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答案C解析標點為: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東”,地理區域名,最早始于戰國時期,當時稱崤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B.“萬世”,萬代,諱指國君死;諱稱死,還有“崩”“薨”“卒”“不祿”等。C.“睚眥”,發怒時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形容心胸狹窄。D.《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共

130篇。答案D解析應為“紀傳體”。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雎忍辱負重,堅韌頑強。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喪,能夠激勵意志以奮發。在魏國被魏相魏齊屈打幾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氣餒,入秦之后命運有了轉機。B.范雎機智過人,行事謹慎。須賈告發,魏齊嚴刑拷打,他假死逃過一劫;去秦國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懷疑,他藏起來,后來又下車步行,又逃過一劫。C.范雎能言善辯,謀深慮遠。因此信威于強秦,在國內打擊外戚勢力加強王室集權,在國外拓疆開土,為秦國成就帝業奠定了基礎,在歷史上有一定功績。D.范雎睚眥必報,任人唯親。先后逐穰侯,辱須賈,迫魏齊;在白起因與秦王有隔閡而被殺的情況下,薦鄭安平任大將,后又薦王稽任河東守,造成惡果。答案D解析白起不是因與秦王有隔閡而被殺的,而是因與范雎有隔閡、范雎向秦王進言而被殺。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有頃,穰侯果至,勞王稽,又曰:“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無益,徒亂人國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盡請諸侯使,與坐堂上,而坐須賈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會兒(過了一會兒,不久),穰侯果然來到,慰問王稽,又對王稽說:“您該不會和諸侯的說客一起來吧?這些人沒有用處,只擾亂(別人的)國家罷了!”(2)把諸侯國的使臣全都請來(把諸侯國所有來使請來),與他們坐在堂上,讓須賈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草豆摻拌的飼料),命令兩個黥徒(受過墨刑的犯人)在兩旁夾著,讓他像馬一樣來吃。參考譯文范雎,是魏國人,侍奉魏國的中大夫須賈。須賈為魏昭王出使齊國,范雎跟從前去。齊襄王聽說范雎能言善辯,就派人給范雎送去了十斤黃金以及牛肉美酒之類的禮物。須賈大怒,以為范雎把魏國的機密出賣給齊國,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魏相國魏齊。魏齊叫門人鞭打范雎,打斷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齒,范雎裝死,門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丟在廁所里。當時,魏齊正在宴客,賓客們喝醉了酒,輪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范雎最后得以逃出來。后來魏齊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來。鄭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帶了范雎一起逃走,躲藏起來,把他的姓名改為張祿。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國。鄭安平就在夜里帶著張祿來拜見王稽。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賢才,載著范雎進入秦國。秦國之相穰侯車馬從西邊來。范雎說:“我聽說穰侯獨攬秦國大權,他討厭接納諸侯的說客。我不如暫時躲在車子里。”一會兒,穰侯果然來到,慰問王稽,又對王稽說:“您該不會和諸侯的說客一起來吧?這些人沒有用處,只擾亂國家罷了!”隨即告別離開。范雎說:“我聽說穰侯是個智謀之士,他看出您有所遲疑。剛才懷疑車中有人,卻忘記了搜查一下。”于是范雎就跳下車來奔走。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騎兵回來搜查車子,沒發現有說客,才作罷。王稽于是與范雎進了咸陽。昭王任命范雎為客卿,謀劃軍事。最后聽從了范雎的謀略,派五大夫綰帶兵攻打魏國,拿下了懷邑。兩年后,又奪取了邢丘。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親近,于是趁昭王在閑暇方便之時進言說:“我在山東時,聽說秦國有穰侯,沒聽說秦國有秦王。既然這樣,那么大權怎能不傾覆,政令怎能由大王發出呢?我暗自替您擔憂,您去世以后,擁有秦國的怕不是您的子孫了。”昭王聽了這番話,大感驚懼,于是把穰侯驅逐出關外,任命范雎為相國。秦昭王把應城封給范雎,封號稱應侯。魏王派須賈出使秦國。須賈去向范雎辭行,范雎便大擺宴席,把諸侯國的使臣全都請來,與他們坐在堂上,讓須賈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摻拌的飼料,又命令兩個受過墨刑的犯人在兩旁夾著,讓他像馬一樣來吃。范雎責令他道:“給我告訴魏王,趕快把魏齊的腦袋送來!不然的話,我就要血洗大梁(魏都城)。”須賈回到魏國,把情況告訴了魏齊,魏齊十分害怕,逃到了趙國。范雎做了秦相國之后,進宮告訴昭王說:“如果沒有王稽的忠誠,就不能把我帶進函谷關來。現在我的官位已至相國,但是王稽的官位還只是個謁者,這不是他帶我來秦國的本意啊。”于是昭王召見王稽,封他做河東太守。范雎又舉薦鄭安平,昭王便任命鄭安平為將軍。范雎于是散發家里的財物,用來報答所有那些曾經幫助過他而處境困苦的人。凡是給過他一頓飯吃的小恩小惠他也必定報答,而瞪過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報復的。秦昭王一定要替范雎報此仇,趙王最終取下魏齊的頭顱送到秦國。五年后,昭王采取應侯的策略,在長平城大敗趙軍。不久,范雎和武安君白起有了隔閡,就在昭王面前進讒言,殺了白起。又保薦鄭安平,讓他率領軍隊攻打趙國。鄭安平被趙軍包圍,他帶領二萬人投了趙國。對此應侯跪在草墊上請求懲處治罪。二年后,王稽做河東太守,卻與諸侯勾結,犯法被處死。為此,應侯一天比一天不愉快。二、[2015·山西考前質量監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題。杜景儉,冀州武邑人也。少舉明經,累除殿中侍御史。出為益州錄事參軍。時隆州司馬房嗣業除益州司馬,除書未到,即欲視事,又鞭笞僚吏,將以示威,景儉謂曰:“公雖受命為此州司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數日之祿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視事不亦急耶?”嗣業益怒。景儉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偽未知,即欲攬一州之權,誰敢相保?揚州之禍,非此類耶。”乃叱左右各令罷散,嗣業慚赧而止。俄有制除嗣業荊州司馬,竟不如志,人吏為之語曰:“錄事意,與天通,益州司馬折威風。”景儉由是稍知名。入為司賓主簿,轉司刑丞。天授中,與徐有功、來俊臣、侯思止專理制獄,時人稱云:“遇徐、杜者必生,遇來、侯者必死。”累遷洛州司馬。尋轉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則天嘗以季秋內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雖周文德及行葦,無以過也。”景儉獨曰:“謹按《洪范五行傳》:‘陰陽不相奪倫,瀆之即為災。’又《春秋》云:‘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無凄風,秋無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黃落,而忽生此花,瀆陰陽也。臣慮陛下布教施令,有虧禮典。又臣等忝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謝罪,則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載初,為鳳閣侍郎周允元奏景儉黨于李昭德,左遷溱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歷二年,復拜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時契丹入寇,河北諸州多陷賊中。及事定,河內王武懿宗將盡論其罪。景儉以為皆是驅逼,非其本心,請悉原之。則天竟從景儉議。歲余,轉秋官尚書。坐漏泄禁中語,左授司刑少卿,出為并州長史。道病卒,贈相州刺史。(節選自《舊唐書·杜景儉傳》)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公雖受命為此州司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數日之祿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視事/不亦急耶B.公雖受命/為此州司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數日之祿/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視事/不亦急耶C.公雖受/命為此州司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數日之祿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視事/不亦急耶D.公雖受命為此州司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數日之祿/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視事/不亦急耶答案D解析標點為:公雖受命為此州司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數日之祿,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視事,不亦急耶?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與后文“入為司賓主簿”中的“入”相對。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個月,即農歷九月,古代一個季度的三個月分別用“孟、仲、季”來表示。C.“《春秋》”是儒家經典之一,與《詩》《書》《禮》《易》合稱為“五經”。D.“再拜”是指再次拜謝,這是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用于表達敬意。答案D解析“再拜”是“拜兩次”的意思。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房嗣業最終被任命為荊州司馬,而不是益州司馬,證明了杜景儉勸阻房嗣業行為的正確,益州的同僚官吏為這件事還編了個順口溜,稱贊杜景儉。B.“遇徐、杜者必生,遇來、侯者必死”,從當時人們流傳的這句話可以看出,雖然都是處理案件,但杜景儉、徐有功與來俊臣、侯思止的方式不同。C.在回答武則天有關秋天梨樹開花的尋問時,與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儉大膽直言,認為這是武則天篡位陰陽混亂上天發出的預警。D.調任秋官尚書期間,因為漏泄了皇帝在皇宮內和身邊親近的人說的不公開的話,杜景儉被貶司刑少卿,外調擔任并州長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答案C解析“武則天篡位”錯,應為“有虧禮典”。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雖周文德及行葦,無以過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臣等忝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陛下恩德廣布,擴大到了草木,所以能使梨樹第二次開花,即使周文王仁德遍及路邊的葦草,也無法超過您。(2)兼之我們這些人愧居重臣之列,本應幫助上天理順萬物,可是我們卻不能理順,這是我們做臣子的罪過啊。參考譯文杜景儉,冀州武邑人。少年時應試中明經舉,任殿中侍御史。出朝任益州錄事參軍。當時,隆州司馬房嗣業調任益州司馬,任職令未到,房嗣業就要視事,又鞭打僚吏,想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威風,杜景儉對他說:“公雖然受命擔任此州司馬,但州司還未接到命令。為什么為了這數日之祿,連九重之旨也等不得,就慌忙火急地視事,這不太過于心急了嗎?”房嗣業更加惱怒,杜景儉又說:“公現在憑咫尺之制書,真偽未知,就想攬一州之權,哪個能擔保你真假呢?揚州之禍,不是這一樣的情況嗎!”說完喝斥左右散去,房嗣業羞愧而止。不久,又有命令房嗣業任荊州司馬,竟未如志。益州的僚吏為這件事贊杜景儉說:“錄事的心意與天通,益州司馬折威風。”杜景儉由此漸漸知名。后入朝任司賓主簿,轉調司刑丞。天授年中(691),杜景儉與徐有功、來俊臣、侯思止專門處理案件,當時人們傳揚說:“遇徐、杜必生,遇來、侯必死。”他又遷任洛州司馬,不久又調任鳳閣侍郎,行宰相職權。武則天曾因秋季院內長出梨花一枝而問宰相:“這是什么吉祥之兆?”諸宰相答道:“陛下的恩德連草木都得到了,所以能夠秋木再花,即使周文王德及行葦,也不能超過。”杜景儉獨說:“按《洪范五行傳》:‘陰陽不能混亂,違反了就會有災。’《春秋》也講:‘冬無過甚的陽氣,夏無過甚的陰氣,春天無凄風,秋天無苦雨。’今已到了秋天,草木落,但是忽然生出此花,混亂陰陽。臣考慮陛下布政施令,是否有虧于禮典;兼之臣等雖列名宰臣,本應依據天理來理順萬物,卻理而不能順,這是臣的罪過。”因此二拜而謝罪,武則天道:“卿真宰相也!”延載初年(694),杜景儉被鳳閣侍郎周允元檢舉說他是李昭德的黨羽,降職調溱州刺史。后又任司刑卿。圣歷二年(699),又任內閣侍郎,行宰相職權。當時,契丹入侵,河北各州多攻陷。等到事已平定,河內王武懿宗將要判罪。杜景儉認為都是形勢逼迫,非出本心,請全部予以寬宥。武則天竟聽從了杜景儉的意見。一年多,杜景儉調任秋官尚書,因漏泄機密,貶到并州任長史。在途中病逝,追贈相州刺史。題組二古代詩歌閱讀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

9~10題。寒食[注]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注]

寒食: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介子推,舊時清明節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習俗,人們把這一天叫作寒食節。9.試從景與情的關系方面分析詩歌的前兩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詩歌的前兩句寫江南二月繁花競發、花滿枝頭的美好景象,以及詩人貧居異鄉、于寒食節思親念遠的痛苦與悲傷。這兩句詩一寫繁花似錦,一寫痛苦傷悲,以樂景襯托哀情,其情更苦。10.末尾兩句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情緒?請簡要闡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末尾兩句用“無煙火”寫出人們都在為“明朝”寒食節的到來準備熄火,以紀念介子推;而詩人卻以一個“貧”字寫出了異鄉人時常因缺衣少食、迫于生計而斷炊的辛酸,同時也揭示出詩人當時的生活處境,寄寓了深切的不平之氣。詩歌鑒賞詩中常見的是以哀景寫哀情,而此詩在寫“他鄉寒食遠堪悲”前卻描繪出“二月江南花滿枝”的美麗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對繁花似錦的春色,便與常情不同,樂景只能倍增其哀。詩人恰當地運用反襯的藝術手法,使哀情更有力量。第三句承上句“寒食”而寫到斷炊。寒食節“無煙火”是為紀念介子推相沿而來的風俗,而貧居“無煙火”卻是為生活所迫的結果。對于富人來說,一朝斷炊,意味著節日的快樂;而對于貧家來說,“往往”斷炊,包含著多少難堪的辛酸!詩人巧妙地把二者聯系起來,以“不獨”二字輕輕一點,就揭示出當時的社會本質,寄寓了深切的不平。題組三語言文字運用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在這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他________,為他的小舅子——一個搶劫犯罪嫌疑人開脫罪責,引起了極大的民憤。②對于有些領導干部把手中的權利當做撈錢的工具,在調整使用干部時________,大搞權錢交易的做法,國家應從體制機制上予以遏制。③雅虎體育專家批評

K教練利用國家隊的權力________,犧牲球員們的時間和身體為自己博取利益。A.假公濟私營私舞弊徇私舞弊B.營私舞弊徇私舞弊假公濟私C.徇私舞弊假公濟私營私舞弊D.徇私舞弊營私舞弊假公濟私答案D解析徇私舞弊:徇,曲從;舞,舞弄,耍花樣。指曲從私情,照顧私人關系而做違法亂紀的事。營私舞弊:營,謀求;舞,玩弄;弊,指壞事。指為自己謀求私利而做犯法的事。假公濟私:假,借;濟,幫助。假借公家的名義,謀取私人的利益。“徇私舞弊”與“營私舞弊”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