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長泰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3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福建省長泰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3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福建省長泰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3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福建省長泰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3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年級歷史下冊三月月考試卷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8小題,共56分。1.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你會發現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具有鮮明的特點,其特點之一表現為()A.南北聯合,協同作戰 B.由封建王公領導 C.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 D.建立了統一的國家2.19世紀初,俄國地主不但任意虐待農奴,而且還可以像買賣牛馬一樣買賣農奴;美國黑奴成為南方種植園中的主要勞動力,黑奴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這表明俄國和美國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相同問題是缺乏()A.資本原始積累 B.生產技術 C.自由的勞動力 D.海外市場3.制作學科思維導圖是學習、掌握歷史知識的有效方法之一。請指出如圖導圖空白處的時代主題()

A.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B.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C.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 D.社會主義制度逐步確立4.“茍財用不足,上下奔走衣食,無暇顧及其他,即使有海陸軍備之嚴,學校教育之盛,但徒屬虛美,國非其國。”根據這一建議,明治政府為加強國家干預,發展資本主義,制定了哪一政策?()A.文明開化 B.富國強兵 C.土地私有 D.殖產興業5.18世紀至20世紀初,英語中出現了如electron(電子)relativity(相對論)automobile(汽車)sparkplug(火花塞)gear-Shift(變速桿)等新的科學技術詞匯。促使新詞匯涌現的時代潮流是()A.工業革命廣泛開展 B.資產階級革命此起彼伏

C.殖民擴張加緊進行 D.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6.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在教育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普及初等教育,擴大中等教育規模,改革高等教育,大量開展職業教育等,把文化知識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德國采取這些措施是()A.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推動 B.順應民主制度發展的需要

C.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需要 D.適應工業時代發展的需要7.有人說,梵高的破碎,是太陽用金黃的刀手讓他在光明中不斷劇痛;貝多芬的破碎,是靈性至極的黑白鍵撞擊聲樂的悲壯樂章。但是貝多芬認為生活是這樣美好;活它一千輩子吧!梵高的畫作表達出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表明兩位藝術大師()A.熱愛生活、逆境中不懈追求 B.命運多舛、生不逢時

C.一生悲苦、屈從命運的安排 D.青年才俊、命運眷顧8.如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主要事件。這些事件()地區事件亞洲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非洲埃及華夫脫運動拉丁美洲墨西哥卡德納斯的改革A.實現了世界和平發展 B.沖擊了殖民主義力量 C.壯大了社會主義陣營 D.瓦解了世界殖民體系9.下如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整體發展趨勢示意圖,與①②③處對應的歷史事件分別是()

A.英國憲章運動《共產黨宣言》發表

法國巴黎公社

B.《共產黨宣言》發表

俄國十月革命

法國巴黎公社

C.《共產黨宣言》發表

法國巴黎公社

俄國十月革命

D.英國憲章運動

法國巴黎公社

俄國十月革命10.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這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兇暴的行為之一”,《凡爾賽條約》締結者之一、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認為“德國將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你認為此條約最大的問題是()A.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B.沒有從根本上置德國于死地

C.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D.德國從此被迫裁撤了全部武裝力量11.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反映1929~1938年美國和蘇聯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所占份額(%)變化趨勢的是()A.B.C.D.12.羅斯福在一次談話中說:“在救濟工作中,我們是同有正當自尊心的美國人打交道。對他們來說,單純的施舍會傷害要求保持個人獨立的一切本能。”基于此理念,美國()A.調整社會生產 B.推行“以工代賑” C.實行直接救濟 D.建立社會保障制度13.英國首相張伯倫說“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我建議你們安心睡覺去吧”,這是因為張伯倫認為()A.慕尼黑陰謀英國獲得了蘇臺德區 B.慕尼黑陰謀滿足了德國的欲望,保證了和平

C.慕尼黑陰謀保證了法國和德國之間的均衡 D.慕尼黑陰謀沉重打擊了英國的老對手法國14.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觀察下列示意圖,圖中①處該填入的內容是()

A.凡爾登戰役 B.莫斯科保衛戰 C.武漢會戰 D.斯大林格勒戰役15.“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員之間的關系已經破裂,它們盡管還沒有發生軍事沖突,但在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方面,卻已經處于對抗狀態。”這種“對抗狀態”正式開始于()A.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B.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C.北約和華約的成立 D.馬歇爾計劃的實施16.某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將蘇聯解體的原因用下圖來表述。對此如圖所示蘇聯解體的原因解讀最為恰當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和平演變”戰略+戈爾巴喬夫改革=蘇聯解體A.蘇聯解體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B.戈爾巴喬夫改革鞏固了蘇聯的國際地位

C.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成為最主要因素 D.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符合蘇聯國情17.利用時間軸,可以理清時序,統觀歷史全貌。下面的時間軸展示的某一時期的重大史事,反映的主題是()

?A.兩極格局下的世界 B.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C.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D.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18.學習歷史要基于史實得出客觀的結論。表中結論與史實相符的是()史實結論A1919年,協約國與德國簽訂《凡爾賽條約》實現了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B1945年,聯合國正式成立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揮積極作用C1949年,德國分裂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D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不利于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A.A B.B C.C D.D19.2018年4月14日新華社快訊:美國聯合英國、法國,不顧聯合國的反對,對敘利亞軍事設施實施精準打擊,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上空隨后升起火光和濃煙。這一事件說明()A.冷戰格局的形成 B.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C.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D.霸權主義威脅世界和平20.如圖一組圖示反映了20世紀世界格局的演變。按形成的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21.一位西方的的外交官說:“它(不結盟運動)在重大問題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個只作出消極反應的運動。它太有用了,因此不會消失。”這說明不結盟運動A.改變了超級大國控制世界局面 B.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宗旨

C.促進了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發展 D.積極幫助亞非國家獲得“獨立”22.如表是某歷史學習公眾號未完成的專題推送計劃。為幫助小編完成該計劃,請選擇一張與本專題相符的歷史照片()●文章《薩拉熱窩事件簡介》

●地圖《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形勢圖》

●漫畫《德國向英國發起挑戰》

●照片_______A.《林肯在戰場上》 B.《遭到炮轟后的凡爾登》

C.《田納西水利工程》 D.《遭到轟炸的珍珠港美軍機場》23.如圖是第聶伯河水電站的照片,這座歷經近百年歷史滄桑的老電站在蘇聯和烏克蘭的歷史上一直被作為民族的象征,被稱為承載榮辱的民族圖騰。作為最初的榮耀象征,它可以佐證()A.蘇聯工業化成就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

C.新經濟政策成就

D.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24.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歷經近四分之三世紀的發展,蘇聯政權瓦解,走入俄國歷史,請將下列歷史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abc B.cba C.bac D.cab25.如表為某歷史著作中一個章節的日錄,該章節的標題應是()

A.蘇維埃政權的初期建設 B.戰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C.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D.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和擴大26.1922年,列寧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現在,農民精力充沛地、廢寢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復自己的農具、房舍、各種設施。”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A.十月革命的勝利 B.蘇維埃政權的建立 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D.農業集體化的開展27.1936年日本首相宣稱:日本為了自己的生存也應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那樣要求打破現狀,并從我們自己的前途出發建立新的國際和平秩序。這表明日本試圖()A.發展中日兩國關系 B.維護國際和平秩序

C.突破華盛頓體系的遏制 D.拒絕美國門戶開放政策28.1931年經濟學家凱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購物的家庭主婦稱為愛國者。他說:“現在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勒緊褲帶過日子,而是一種發展擴張、積極活躍的精神狀態,要多干一些實在事,多買一些東西,多制造一些東西。”從經濟學上看,凱恩斯的“消費愛國論”()A.沒有看到“過剩危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必然結果

B.表明消費是生產的動力

C.沒有看到消費歸根到底取決于生產的品種

D.提倡超前消費,反對勤儉節約第II卷(非選擇題)二、辨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8分。29.某歷史興趣小組對以下圖片進行討論。認為以下圖片最能體現蘇聯模式。請結合圖片中的因素,進行論證。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4分。3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美、德、法四國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所占的比重(單位:%)國家時間英國美國德國法國1870年31.82313.2101913年1438166——據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材料二

一戰期間,英國失去了1/4的對外投資,法國失去了1/3的對外投資,德國失去了全部對外投資,英國喪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在戰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日本利用戰爭帶來的天賜良機,經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幾乎獨占了中國東北市場。——據張建華《世界現代史(1900—2000)》(1)根據材料一,概括四國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所占的比重變化狀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4分)(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導致“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狀況出現的原因。(4分)(3)綜合兩則材料,你認為二者有何內在關聯性?(4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89年根據這一憲法成立的聯邦政府……一個長期穩定的強有力卻不專制的中央政府取代了以前松散的軟弱無力的聯邦政府……并成為美國邁向現代化的起點。在憲法制定不到100年的時間里,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很快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摘編自張進銘《論《美國憲法》和建立聯邦政府對美國長期經濟發展的影響》材料二:美國內戰的重大意義在于,它粉碎了奴隸主的政治勢力,消滅了嚴重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奴隸制度,并為黑人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篇》???????材料三:羅斯福應對危機的一系列政策后來被稱作“新政”,其核心是三個“R”:改革(Reform)、復興(Recovery)和救濟(Relief)。羅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場為保證資本主義制度的穩定發展,在資本主義經濟肌體內部進行的一場“傷筋動骨”的大手術。——摘編自蔡躍蕾、張偉《史海回眸:羅斯福“新政”復興美國》(1)根據材料一,指出這部美國憲法的名稱。(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確立“黑人的新時代”的文件。并說明其意義。(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場“大手術”的實質。(3分)(4)綜合上述材料,從美國歷史發展的角度,概括出一個歷史推論。(3分)四、綜合探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