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外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外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外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外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外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外文言文閱讀(含答案)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外文言文閱讀

歐陽公曰:“且以夷陵荒遠褊①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矣。當時仰天誓心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歐陽文忠公嘗語人曰:“治民如治病。凡治人者,不問吏才能否,設施何如,但民稱便,即是良吏。”故公為數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以寬簡不擾為意。故所至民便②,既去民思。或問公:“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③者,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弛廢,百民受其弊也。吾之所謂寬者,不為苛急;所謂簡者,不為繁碎耳。”議者以為知言。

歐陽文忠公在翰林,仁宗一日見御閣春帖子,讀而愛之,問左右,曰:“歐陽修之辭也。"悉取宮中請帖閱之,見其篇篇有意,嘆曰:“舉筆不忘規諫,真侍從之臣也。”

(選自《言行龜鑒》)

【注釋】①褊:狹小。②便:安,安適。③弛廢:松弛,荒廢。

1.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當時仰天/誓心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B.當時仰天誓心/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C.當時仰天/誓心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D.當時/仰天誓心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2.下列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而事不弛廢者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B.吾之所謂寬者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C.以縱為寬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記》)

D.或問公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岳陽樓記》)

3.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理解與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歐陽修的言行及治政理念,勾勒出一位廉潔寬厚、不以苛為政的官吏形象。

B.歐陽修主張“治民如治病”,強調民眾感受,追求簡政寬政,使人民生活安適。

C.他的文辭受到皇帝欣賞,也顯示了他為官時不忘規諫的忠臣本色。

D.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思想在文中具體體現為寬松待民,簡易做事,以求聲譽。

4.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吾之所謂寬者,不為苛急;所謂簡者,不為繁碎耳。"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南軒記

[北宋]曾鞏

①得鄰之茀地①,燔草,樹竹木,灌蔬于其間,結茅以自休,囂然而樂。世固有處廊廟之貴,抗萬乘之富,吾不愿易也。

②人之性不同,于是知伏閑隱奧,吾性所最宜。驅之就煩,非其器所長,況使之爭于勢利、愛惡、毀譽之間邪?然吾親之養無以修,吾之昆弟飯菽藿羹②之無以繼,吾之役于物,或田于食,或野于宿,不得常此處也,其能無焰然于心邪?

③士固有所勤,有所肆,識其皆受之于天而順之,則吾亦無處而非其樂,獨何必休于是邪?顧吾之所好者遠,無與處于是也。然而六藝百家史氏之籍,箋疏之書,與夫論美刺非、感微托遠之文章,下至兵權、歷法、樂工、山農、佛老所傳,吾悉得于此。皆圣人賢者魁杰之材,殫歲月,憊精思,日夜各推所長,分辨萬事之說,其于天地萬物,修身理人,國家天下治亂安危存亡之致,罔不畢載。處與吾俱,可當所謂益者之友非邪?

④吾窺圣人旨意所出,以去疑解蔽。賢人智者所稱事引類,始終之概以自廣,養吾心以忠,約守而恕行之。其過也改,趨之以勇,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內者。得其時則行,守深山長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時則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義,或愛而譽之者,過也。吾之足于義,或惡而毀之者,亦過也。彼何與于我哉?此吾之所任乎天與人者。□□吾之所學者雖博,而所守者可謂簡;所言雖近而易知,而所任者可謂重也。

⑤書之南軒之壁間,蚤夜覽觀焉,以自進也。南豐曾鞏記。

(選自《唐宋文醇》)

【注】①茀地:雜草叢生的土地。②③飯菽藿羹:吃粗糲的食物。菽,豆類植物;藿羹,豆葉煮成的菜羹。

5.可填入第④段方框處的一項是()

A.然則B.若夫C.若然D.然而

6.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話。請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少而思,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于物者,有以為之矣。

A.第②段開頭B.第③段開頭C.第③段末尾D.第④段開頭

7.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囂然而樂___囂然:悠閑的樣子。

B.驅之就煩___就:接近靠近。

C.然吾親之養無以修修:修飾裝飾。

D.所稱事引類引:引用牽連。

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進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內容上從反面入手,為“求于內”的真正原因做鋪墊,表達了窮則獨著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主張。

B.句式上多采用對仗格式,句式整齊,讀起來節奏鮮明,語勢強烈,表達觀點態度鮮明。

C.手法上看,這兩組句子又分別構成對比清楚地闡明作者感悟到的觀點:無論“進"或“退”都要清醒的面對外在的評價,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對還是錯。

D.作者為南軒寫記,針對當時社會流弊,提出自我修養和治理國家之策,體現了社會責任和使命感,

9.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世固有處廊廟之貴,抗萬乘之富,吾不愿易也。

(2)吾之役于物,或田于食,或野于宿,不得常此處也,其能無焰然于心邪?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天寶中,相州王叟者,家鄴城。富有財,唯夫與妻,更無兒女。積乘近至萬斛①,而夫妻儉嗇頗甚,常食陳物,才以充腸,不求豐厚。莊宅尤廣,客二百余戶。

叟嘗巡行客坊,忽見一客方食,盤餐豐盛,叟問其業。客云:唯賣雜粉香藥而已。史問:汝有幾財而衣食過豐也?此人云:唯有五千之本,逐日食利,但存其本,不望其余。故衣食常得足耳。

(選自《太平廣記》,有刪改)

【注釋】①斛(hú):容量單位。

10.下列加點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更無兒女更待何時B.常食陳物陳詞濫調

C.叟問其業業精于勤D.故衣食常得足耳心滿意足

11.下列與“而夫妻儉嗇頗甚"中的“而”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十二章》)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C.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汝有幾財而衣食過豐也?

②唯有五千之本,逐日食利,但存其本,不望其余。

13.王叟夫婦“富有財"卻食陳物充饑,客人“唯有五千之本”卻能衣食長足。從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①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囿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勢不可為,集諸將而語之曰:“吾誓與城為殉,然倉皇中不可落于敵人之手以死,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為吾后。吾上書太夫人,譜②汝諸孫中。”

②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執刃,遂為諸將所擁而行。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閣部也。"被執至南門。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勸之。忠烈大罵而死。初,忠烈遺言:“我死當葬梅花嶺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選自《梅花嶺記》,有刪改)

【注釋】①史忠烈公:明代督相史可法。忠烈,是他的謚號。因曾擔任內閣大學士,故自稱“閣部"。②譜:家譜。此處用為動詞,即“續家譜”的意思。

14.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集諸將(2)德威流涕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

B.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

C.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

D.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為吾后。

17.抗清名將史可法忠烈愛國,結合選文說說他的什么做法體現了孟子的“大丈夫觀"?

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題。

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紹興三十一年,耿京聚兵山東,節制山東、河北忠義軍馬,棄疾為掌書記①,即勸京決策南歸。僧義端者,喜談兵,棄疾間與之游,后僧投耿京,一夕竊印以逃,京大怒,欲斬棄疾。棄疾揣僧必以虛實奔告金帥急追獲之斬其首歸報。京益壯之。

孝乾道六年,孝宗銳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人才,持論勁直,不為迎合。作《九議》并《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于朝,言逆順之理,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朝臣以講和方定,議不行。遷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淳熙七年,盜連起湖湘,棄疾悉討平之。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斂②害之,縣以科率③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盜賊以剽奪害之,民不為盜,去將安之耶?夫民為國本,而貪吏迫使為盜,今年剿除,明年劃蕩,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損則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盜之由,講求弭盜之術,無徒恃平盜之兵。”詔獎諭之。

棄疾一生主戰,力圖恢復河山。然多為議和所阻,且歷任多文職,又常賦閑于家,不由感慨:“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節選自《宋史·辛棄疾列傳》,有刪改)

【注釋】①掌書記:節度使的屬官,掌管文書箋奏,亦可參議軍務。②聚斂:斂取賦稅。③科率:官府于民間定額征購物資。

1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棄疾為掌書記()②即勸京決策南歸()

③言逆順之理……甚備()④講求弭盜之術()

19.用“/”給文中劃線句斷句。(限兩處)

棄疾揣僧以虛實奔告金帥急追獲之斬其首歸報。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僧義端者,喜談兵,棄疾間與之游。

(2)民不為盜,去將安之耶?

21.決定勸諫成功的重要因素,除了語言藝術,還講求審時度勢。辛棄疾兩次勸諫,一成一敗,請結合文章說說他第二次勸諫成功的原因。

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田贊①衣補衣而見荊王,荊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惡也?"贊對曰:“衣又有惡此者②。”荊王曰:“可得而聞邪?"對曰:“甲③惡于此。”王曰:“何謂也?"對曰:“冬日則寒,夏日則熱,衣無惡于甲矣。今大王,萬乘④之主也,富厚無敵,而好衣人以甲。甲之事,兵之事也,刈⑤人之頸,隳⑥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臣竊為大王不取也。”荊王無以應。

(選自《呂氏春秋》,有刪改)

贄⑦常啟德宗言:“方今書詔,宜痛自引過罪己,以感人心。昔成湯以罪已致興,后代推以為圣人。楚王失國亡走,一言善而復其國,至今稱為賢者。陛下誠能不吝改過,以言謝天下,臣雖愚陋,為詔詞無所忌諱,庶能令天下叛逆者回心喻旨。"德宗從之。故行在制詔始下,聞者雖武人悍卒,無不揮涕感激。

(選自《順宗實錄》,有刪改)

【注】①田贊:據說是墨家人物,齊國的游說之士。②惡此者:比這更破的。③甲:鎧甲。④萬乘:指萬乘之國,泛指強大的國家。⑤刈(yì):砍。⑥隳(huī):毀壞。⑦贄:陸贄,唐朝政治家。

2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好()②亡()③以()

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臣竊為大王不取也。

②聞者雖武人悍卒,無不揮涕感激。

24.選文中田贊和陸贄的勸諫方式,你更欣賞誰的?結合選文內容談談你的理由。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陳居仁,字安行,興化軍人。父太府少卿膏。秦檜與膏有故,有勸以一見可得美官,居仁曰:“是有命焉。”終不自通。虞允文欲引以為用,不就。徙主軍器監簿、宗正修玉牒。轉對①,言:“立國須定規模,陛下非無可致之資,而規模未立。"孝宗初頗不懌,曰:“朕未嘗不立規模。”居仁奏:“陛下銳意恢復,繼乃過和,和、戰、守三者迄今未定,孰為規模耶?"允文曰:“此正前日定力之論,某今益知此言之當也。”

請編類隆興②以來寬恤詔令,有曰:“法久則易玩,事久則易怠。惟中加戒飭,有以儆其觀聽,則千萬年猶一日。"帝曰:“名言也。”又言:“歸正忠順,過于優渥,而遇戰士反輕。此曹③出萬死策勛,今老矣,添差已罷,廩稍半給,至丐于市,軍士解體。乞加優恤,以終始念功之意,堅后生圖報之心。"帝覽之嘉嘆。會駕大閱白石即命再添差兩任衣糧全給三軍為之呼舞。

卒,贈金紫光祿大夫。居仁風度凝遠,處己應物,壺以誠信。臨事毅然有守,所至號稱循吏,皆立祠祀之。

(選自《宋史·陳居仁列傳》,有刪改)

注釋:①轉對:宋代臣僚每隔數日輪流上毆指陳時政得失的一種制度。②隆興:宋孝宗趙昚的年號。③曹:群類。

25.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宗初頗不懌懌:喜悅

B.法久則易玩___玩:完畢

C.有以儆其觀聽儆:使……警醒

D.廩稍半給___給:供應

2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會駕大閱白石即命再添差兩任衣糧全給三軍為之呼舞

A.會駕/大閱白石即命再添差兩任衣/糧全給三軍/為之呼舞

B.會駕大閱/白石即命再添差/兩任衣糧全給/三軍為之呼舞

C.會駕大閱/白石即命再添差兩/任衣糧全給三軍/為之呼舞

D.會駕大閱白石/即命再添差兩任/衣糧全給/三軍為之呼舞

27.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居仁父親與秦檜有交情,有人勸陳居仁巴結秦檜,但他認為做不做官是命中注定的事。

B.陳居仁力勸孝宗定下規制,因為他認為皇帝目前沒有可以利用的資本,孝宗最終同意了。

C.虞允文充分肯定陳居仁關于能力的論述,認為自己現在才能更深切地體會到它的正確性。

D.陳居仁認為朝廷對待歸順的人過于優待,反而對戰士們的重視不夠,尤其是年老的士兵。

28.將文言語段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臨事毅然有守,所至號稱循吏,皆立祠祀之。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下列各題。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29.解釋下面畫線的詞語。

①亦不詳其姓字詳:

②曾不吝情去留去:

③不戚戚于貧賤戚戚:

30.下列語句中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因以為號焉/不以物喜

B.親舊知其如此/其真無馬邪

C.既醉而退/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D.無懷氏之民歟/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31.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別具一格的傳記。作者借為“五柳先生"作傳,從思想性格、志趣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

B.五柳先生雖然貧困,卻悠閑自適。“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讀書、飲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語言表達上的顯著特點是多用否定句。“不慕榮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與世俗的格格不入。

D.文章刻畫人物生動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貧樂道;“環堵蕭然”“晏如也”,表現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達。

32.除了“性嗜酒”,五柳先生還有哪兩大志趣?

33.閱讀回答問題。

賀鑄字方回,衛州人。喜談當世事,博學強記,工語言。尤長于度曲,掇拾人所棄遺,少加隱括①,皆為新奇。嘗言:“吾筆端驅使李商隱、溫庭筠常奔命不暇。"初,監太原工作,有貴人子同事,驕倨不相下。鑄廉②得盜工作物,屏侍吏,閉之密室,以杖數曰:“來,若某時盜某物為某用,某時盜某物入于家,然乎?”貴人子惶駭,謝:“有之。"鑄曰:“能從吾治,免白發③。”即起自袒其膚,杖之數下,貴人子叩頭祈哀,即大笑釋去。自是諸挾氣力頡頏④者,皆側目不敢仰視。家貧,貸子錢自給,有負者輒折券與之秋毫不以丐人。

(摘編自《宋史文苑列傳》)

【注釋】①隱括:修改潤色。②廉:考察,查訪。③白發:告發。④頡頏(xiéháng):倔強,自傲。

(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是()

A.少加隱括:少年。

B.奔命不暇:空閑。

C.杖之數下:名詞,刑杖。

D.大笑釋去:放置。

(2)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是(斷兩處)()

A.有負者/輒折券與之/秋毫不以丐人

B.有負者輒/折券與之/秋毫不以丐人

C.有負者輒/折券與之秋毫/不以丐人

D.有負者輒折券與之/秋毫不/以丐人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有貴人子同事,驕倨不相下。

②貴人子惶駭,謝:“有之。”

(4)綜合全文,請你用簡要的語言向大家介紹賀鑄。

徐霞客傳

①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陰梧塍里人也。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對①山水,力耕奉母,踐更②繇役,蹙蹙如籠鳥之觸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歲三時出游,秋冬覲省,以為常。東南佳山水,皆幾案衣帶間物耳。有再三至,有數至,無僅一至者。

②其行也,從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不治裝,不裹糧;能忍饑數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百里。居平未嘗鞶帨③為古文辭,行游約數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畫,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

③游臺、宕還,過陳木叔小寒山,木叔問:“曾造雁山絕頂否?"霞客唯唯。質明④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間道,捫蘿上龍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扳絕磴上十數里,正德間白云、云外兩僧團瓢尚在。復上二十余里,其顛罡風逼人,有麋鹿數百群,圍繞而宿,三宿而始下。”其與人爭奇逐勝,欲賭身命,皆此類也。

④霞客紀游之書,高可隱幾。余屬其從兄仲昭讎勘⑤而存之,當為古今游記之最。西游歸,卒以辛巳正月,葬江陰之馬灣。

(選自錢謙益《徐霞客傳》,有刪改)

【注釋】①玄對:十分喜歡。②踐更:用錢雇人代服徭役。③鞶帨(pánshuì):比喻華麗的辭藻。④質明:天剛亮的時候。⑤讎(chóu)勘:校勘。

34.下面句子,不能表現徐霞客善于游歷的一項是()

A.有再三至,有數至,無僅一至者。B.能忍饑數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百里。

C.居平未嘗鞶帨為古文辭。D.質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

35.為下面的語句斷句(限斷三處)

行游約數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36.請根據文章內容,簡要概括徐霞客成為著名地理學家的原因。(兩條即可)

37.下列句中加點的“之"字與“如丹青之畫”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操蛇之神聞之《愚公移山》B.而兩狼之并驅如故蒲松齡《狼》

C.往之女家《富貴不能淫》D.山川之美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任延字長孫,南陽宛人也。更始元年,以延為大司馬屬,拜會稽都尉。時年十九,迎官驚其壯。及到,靜泊無為,唯先遣饋禮祠延陵季子。時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亂江南者皆未還中土,會稽頗稱多士。延到,皆聘請高行如董子儀、嚴子陵等,敬待以師友之禮。掾吏貧者,輒分奉祿以賑給之。省諸卒,令耕公田,以周窮急。每時行縣,輒使慰勉孝子,就餐飯之。

吳有龍丘萇者,隱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時,四輔三公連辟,不到。掾吏白請召之。延曰:“龍丘先生躬德履義,有原憲、伯夷之節。都尉掃灑其門,猶懼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謁修書記致醫藥吏使相望于道。積一歲,萇乃乘詣府門,愿得先死備錄。延辭讓再三,遂署議曹祭酒。萇尋病卒,延自臨殯,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賢士大夫爭往宦焉。

拜武威太守,帝親見,戒之曰:“善事上官,無失名譽。"延對曰:“臣聞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節。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詔。”帝嘆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時將兵長史田紺,郡之大姓,其子弟賓客為人暴害。延收紺系之,父子賓客伏法者五六人。紺少子尚乃聚會輕薄數百人,自號將軍,夜來攻郡。延即發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內,吏民安息。

(節選自《后漢書循史列傳》)

3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唯先遣饋禮祠延陵季子祠:祭祀

B.省諸卒_________省:減少

C.四輔三公連辟___辟:征召

D.善事上官___善:善良

3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遣功曹奉謁修書記致醫藥吏使相望于道

A.遣功曹/奉謁修書記致/醫藥吏/使相望于道

B.遣功曹奉/謁修書記/致醫藥吏使相/望于道

C.遣功曹奉謁/修書記/致醫藥/吏使相望于道

D.遣功/曹奉謁修/書記致醫藥吏使/相望于道

40.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任延十九歲時被任命為會稽都尉,迎接他的官員對他如此年輕感到很震驚。

B.任延在會稽任上廣交品行高尚的朋友,還周濟貧困屬吏,讓他們耕田自救。

C.下屬提議召見龍丘萇,任延認為他能躬行正義,德比圣賢,不能輕慢對待。

D.任延認為臣子應該忠誠無私,履正奉公,他的這些想法得到了皇帝的認可。

41.請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萇尋病卒,延自臨殯,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賢士大夫爭往宦焉。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學習任務。

張自新傳

①張自新,初名鴻,字子賓,蘇州昆山人。自新少讀書,敏慧絕出。古經中疑義,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隨口而應,若素了者。與其兄耕田度日,帶笠荷鋤,面色黧黑。夜歸,則正襟危坐,嘯歌古人,飄飄然若在世外,不知貧賤之為戚也。

②兄為里長,里多逃亡,輸納無所出。每歲終,官府催科⑤,搒掠⑥無完膚。自新輒詣縣自代,而匿其兄他所。縣吏怪其意氣。方授杖,輒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長,實書生也。"試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歲歸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為大樂。

③自新視豪勢,眇然不為意。吳中子弟多輕儇,冶鮮好衣服,相聚集,以褻語戲笑,自新一切不省。與之語,不答。議論古今,意氣慷慨。酒酣,大聲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視,氣勃勃若怒,群兒至欲毆之。補學官弟子員,學官索贄金甚急,自新實無所出,數召笞辱,意忽忽不樂,欲棄去,俄得疾卒。

(文/明朝·歸有光,有刪改)

【注】①屹屹:聳立的樣子,這里指呆呆地站立看。②方筒:方正誠實。③髫齔:指童年時代。齔,小孩子換牙齒。④青紫:古代公卿綬帶之色,這里借指高官顯爵。⑤催科:催租稅。⑥搒掠:拷打。

42.寫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敝衣草履()(2)與之語()(3)數召笞辱()

4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新輒詣縣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44.作者“為之敘列其事”,請結合材料分析張自新人物形象。

45.文中母親問“命已至此,何以書為”,請根據張自新的經歷,說說我們應有怎樣的讀書觀。

文言文閱讀,回答小題

客有問陳季方①:“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②,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注】①陳季方:陳諶,字季方,東漢官員陳太丘第四子。②阿([ē]):山、水轉彎處,這里指泰山一角。

46.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荷天下重名()(2)上為甘露所沾()

47.對文中畫線句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當那時,桂樹怎么會知道泰山有多高,淵泉有多深

B.當這時,桂樹怎么會知道泰山有多高,淵泉有多深

C.當這時,桂樹當然知道泰山有多高,淵泉有多深。

D.當那時,桂樹當然知道泰山有多高,淵泉有多深

48.季芳的哪句話說明了其父“荷天下重名"的原因。(用原文語句回答)

49.從季芳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A.機智善辯B.不知其父C.孝順善良D.剛正不阿

5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蜘蛛制蛇

嘗見一蜘蛛,布網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久之,蛇將去矣。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若將追蛇者;蛇怒,復昂首欲吞之;蜘蛛引絲疾①上。久之,蛇又將去矣。蜘蛛復懸絲疾下,蛇復昂首待之,蜘蛛仍還守其網,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動。蛇狂跳顛擲,以至于死。蜘蛛乃鹽②其腦,果腹而去。

(選自薛福成《庸庵筆記》)

【注】①疾:快。②鹽gǔ:吸飲,吸食。

(1)下列語句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嘗見一蜘蛛曾經

B.久之,蛇將去矣前往

C.蛇意稍倦神情,狀態

D.果腹而去飽足

(2)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①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

②蜘蛛仍還守其網,如是者三四次。

(3)蜘蛛與蛇的交鋒,令人慨嘆。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請結合文章內容,至少說出兩點)

貞觀初,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謂曰:“朕之所任,皆以為賢,卿知佞者誰耶?”對曰:“臣居草澤,不的知佞者,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進諫,則是正人,順情阿旨,則是佞人。"太宗謂封德彝曰:“流水清濁,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猶水,君自為詐,欲臣下行直,是猶源濁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詭詐,深鄙其為人,如此,豈可堪為教令?”謂上書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言雖善朕所不取也。"

……

太宗嘗謂長孫無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書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須威權獨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懾服四夷。惟有魏征勸朕‘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遠人自服’。朕從此語,天下大寧,絕域君長,皆來朝貢,九夷重譯,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朕任用豈不得人?”征拜謝曰:“陛下圣德自天,留心政術。實以庸短,承受不暇,豈有益于圣明?"

(選自《貞觀政要》有刪減)

5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去佞臣者去:除去B.深鄙其為人鄙:看輕

C.偃革興文偃:放下D.征拜謝曰謝:道歉

5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言雖善朕所不取也

A.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言雖善/朕所不取也

B.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言雖善朕所不取也

C.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言雖善/朕所不取也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言/雖善朕所/不取也

5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君自為詐,欲臣下行直,是猶源濁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①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后也。”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②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軍救東阿大破秦軍田榮即引兵歸,逐其王田假,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趙。田榮立田市為齊王。項梁已破東阿下軍,遂追秦軍。數使使促齊兵,欲與俱西。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發兵。"項梁曰:“田假為盟國之王,窮來從我,不忍殺之。”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于齊。齊遂不肯發兵助楚。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西破秦軍濮陽東,奏兵收入濮陽。沛公、項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邕丘,大破奏軍。

(選自《項羽本紀》,有刪改)

【注】①蜂午之將:如眾蜂飛起的將士;②心:熊心,楚懷王的孫子。

5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年七十,素居家素:一直

B.陳勝敗固當固:堅定

C.從民所望也從:順從

D.數使使促齊兵使:派遣

5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軍救東阿/大破秦軍/

B.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軍/救東阿大破秦軍/

C.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軍救東阿/大破秦軍/

D.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軍救/東阿大破秦軍/

5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國人一直懷念楚懷王,所以楚南公認為將來打敗秦國的一定是楚國。

B.為找回楚懷王的孫子,項梁聽取了范增的建議,將自己打扮成牧羊人。

C.田榮在東阿大敗秦軍后,率軍回齊,迫使齊國國王田假逃跑到了楚國。

D.楚國與趙國沒有滿足田榮的要求,齊國不愿意發兵幫助楚軍攻打秦國。

57.把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勢不長。

(2)田假為盟國之王,窮來從我,不忍殺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存梅記

杜朝紳

錦江之濱,有杜工部祠。祠后有亭,亭東西有梅。祠、亭以杜工部故,古今重焉;梅以亭故,古今游者又爭重焉。植蒔①或亦遠矣,清姿奇氣,盎溢階檻②,增勝乎亭者也。

嘉靖乙未冬,邵子以工部郎守成都。瞻其亭隘朽,欲新之,惻惋梅下,曰:“工未新其亭,勿剪伐厥梅。"又曰:“新其亭基,隆乃宏構,詳乃規制,拓乃幽邃,勿剪伐實,改卜③則良。”于是卜之乎祠之東為亭,相向鑿池其中,舊亭得以不毀而梅存矣。

二江顧子、浣溪范子相與重其事,曰:“邵子可謂仁矣。愛物,仁之施也。《易》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④。’愛其人及于物,仁之事也。事以舉發則周,文以飾史則雅,舊以國新則不費,周以正典,雅以賁⑤治,不費以謹度,美惠一物存而三善具,仁之術也。且工部弗究于施,羈旅于蜀,寄物適情,有如梅焉。動與東閣,索笑巡檐,亦甚愛矣,而之劍、綿,之涪、萬,歲無寧居,欲草堂有梅,不可得也。數百年有梅,邵子實存之,豈惟工部,后之言梅者歸邵子。"邵子,西浙人,名經濟。可無負于梅,是故其仁存梅。

嘉靖歲丁酉秋七月望后,浣花溪主立石于新亭之陰。

(選自《成都舊志》,有刪節)

【注】①蒔(shì):栽種,種植。②檻(jiàn):欄桿。③卜:選擇。④長人:列在首位的人。此處指領導他人的人。⑤賁(bì):文飾,引申指有光彩。

5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古今游者又爭重焉重:看重B.邵子以工部郎守成都守:做太守

C.愛其人及于物及:跟;與D.仁之術也術:方法

59.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清姿奇氣,盎溢階檻,增勝乎亭者也。

(2)瞻其亭隘朽,欲新之,惻惋梅下。

60.文中提到“邵子可謂仁矣”,邵子的“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意概括作答。

61.閱讀回答問題。

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①,為分寧主簿②。有獄③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辯。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④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手版⑤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⑥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陽令,治績尤著。徙如⑦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寧獄者,吾屬得所訴矣。”富家大姓、黠吏惡少,惴惴⑧焉不獨以得罪于令為憂,而又以污穢善政為恥。部使者趙抃惑于譖⑨口,臨之甚威,敦頤處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視其所為,乃大悟,執其手曰:“吾幾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節選自《宋史周敦頤傳》)

【注釋】①任:推薦。②分寧:地名,在今江西修水。主簿:官名。③獄:案件。④酷悍:殘酷兇悍。⑤手版:笏(hù)板,是古時大臣上朝時手中所持的狹長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項。⑥仕:指做官。⑦如:到。⑧惴惴:發愁又害怕的樣子。⑨譖(zèn):誣陷。

(1)下列對文中加點字含義的理解或推斷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與第二句中的“以"意思相同。

B.“欲深治之”與“大雪深數尺"(《送東陽馬生序》)中的“深”意思相同。

C.“委手版歸"與“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委"字意思相同。

D.聯系語境可知,文中加點的“調、轉、移、徙、守”等詞都表示官職的調動。

(2)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辯

B.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辯

C.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辯

D.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辯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

(4)周敦頤曾在《愛蓮說》中稱蓮為“花中君子"。閱讀本文,簡要概括周敦頤是用怎樣的實際行動追求君子品格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愛蓮說》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青溪集序

[明]屠隆

青溪者何?青浦也。青浦古由拳地,居云間西鄙,為澤國。空波四周,多鳴鳧菱芡,景小楚楚。每乘月蕩槳,如鏡中游,九峰三泖落幾席。湖上蓋又有二陸先生①墓云。余雅抱微尚,緬懷哲人,而余鄉沈嘉則先生、就李馮開之吉士,適以七夕至。至即相與操方舟,出郭行游葦蕭野水間。是夜云物大佳,天星并麗,余三人扣舷和歌,仰視青漢,因風而送曼聲,樂甚。已復相攜泛泖湖,登湖上浮屠②,尋余立躡天馬,吊二陸祠,慷慨興懷焉。蓋流連三日,而開之別去,嘉則留齋頭旬日,余退食既相與揚扢③風雅,諷詠先王,不及于政。嘉則得詩若干首,余詩與之略相等。先生發短矣,而心甚長,諸所撰結更雄麗,神王哉!余與對壘,逡巡畏之。于是謀刻先生詩,余與開之附焉,而用“青溪”命集。

(選自《鴻苞集》)

【注釋】①二陸先生:指西晉文學家陸機、陸云兄弟。②浮屠:指佛塔。③揚扢:褒貶,評說。

6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居云間西鄙居:居住

B.適以七夕至適:恰好

C.至即相與操方舟相與:一起

D.不及于政及:牽涉

63.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每乘月蕩槳,如鏡中游,九峰三泖落幾席。

(2)先生發短矣,而心甚長,諸所撰結更雄麗,神王哉!

64.文章結尾說“用‘青溪’命集”,作者為什么要將詩集命名為《青溪集》?請結合全文分析作答。

65.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問題。

翁姓王,名與準。祖知廣東參議,以忠死難。父彥達痛父之死,終身不仕。悉取其先世所遺書付翁曰:“但毋廢先業而已,不以仕進望爾也。”翁閉門力學,盡讀所遺書。鄉里或來從學者,輒辭曰:“吾無師承,不足相授。"因去從四明山趙先生學《易》,先生亦奇其志節。

先世嘗得筮①書于異人,翁暇試取而究其術,為人筮,無不奇中。遠近輻輳②,縣令亦遣人來邀筮。后益數數,日或二三至。翁厭苦之,取其書焚之曰:“與準不能為術士,終日奔走公門,談禍福。”令大銜之。翁因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不歸者年余。時朝廷督敕使者訪求遺逸③。使者至縣欲起翁。令因言曰:“王與準以其先世嘗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使者怒拘翁三子,遣人督押,入山求之。翁聞益深遁,墜崖傷足。求者得之以出。使者見翁創甚,且視其言貌坦直無他。翁亦備言其焚書逃遁之故。使者悟,始釋翁。而翁竟以足疾得免。

翁謂人曰:“吾非惡富貴而樂貧賤。顧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又曰:“吾非傷于石,將不能遂歸隱之計,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因自號遁石翁云。

(選自《遁石先生傳》,有刪改)

【注】①筮(shì):占卜。②輻輳:形容人或物聚集。③遺逸:被朝廷遺棄而不用的人才。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去從四明山趙先生學《易》去:前往

B.亦奇其志節奇:以……為奇

C.令大銜之銜:懷恨

D.翁亦備言其焚書逃遁之故備:詳盡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王與準以其先世嘗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

A.王與準以其先世/嘗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

B.王與準以其先世嘗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

C.王與準以其先世/嘗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

D.王與準以其先世嘗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

(3)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與準的父親把祖傳的書籍都交給他,期望他好好讀書,將來能為官。

B.王與準閑暇時間研究占卜,替別人占卜竟然都神奇地卜中,遠近聞名。

C.王與準不堪忍受縣令的頻繁邀筮,于是燒毀筮書后逃到四明山石室中。

D.王與準認為,是石頭讓自己實現了歸隱的愿望,石頭的恩德不可忘懷。

(4)請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吾非惡富貴而樂貧賤。顧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

6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孫云球①,字文玉,居虎丘。母董如蘭,通文藝,云球幼稟夙慧,年十三為縣學生,父歿,家墜喪亂,常賣藥得資以供母。

云球精于測量,凡所制造,時人服其奇巧。嘗以意造自然晷,定晝夜,晷刻不違分秒。又用水晶創為眼鏡,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遠近光之類,隨目對鏡不爽毫發,聞者不惜出重價相購。天臺文康奇患短視,云球出千里鏡相贈,因偕登虎丘試之,遠見城中樓臺塔院若接幾席,天平、靈巖、穹窿②諸峰崚嶒蒼翠,萬象畢見,乃大詫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盡吾奇也。"又出數十鏡示之。如存目鏡,百倍光明,無微不矚;萬花鏡,能視一物化為數十;其余幻容鏡、夜明鏡種種,神明不可思議。

著《鏡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曰:“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為人所知者,故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藝以給薪水,豈吾子之初心哉。”

(選自《吳縣志》,有刪改)

【注】①孫云球(約1630-1662),蘇州人。②天平、靈巖、彎窿都是蘇州的山名。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幼稟夙慧(具有)B.不爽毫發(差錯)

C.萬象畢見(完成)D.無微不矚(看見)

(2)根據文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親去世后,賣藥、制鏡成了孫云球維持生計的手段。

B.孫云球的千里鏡效果好,用來望遠,景物清晰如在眼前。

C.“聞者不惜出重價相購"激發了孫云球研制眼鏡的熱情。

D.孫云球的《鏡史》,對制鏡行業的發展有不小的推動作用。

(3)孫云球母親說“豈吾子之初心哉”,孫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請聯系全文回答。

(4)在“中國智造”的主題征文活動中,有同學寫道,“制造向智造轉型的關鍵,是科技的使用與創新。從歷史看,中國制造并不缺乏這種智慧”,隨后他以孫云球和《核舟記》中王叔遠的“奇巧”為論據來證明觀點。這兩個論據的選擇是否妥當?為什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大鰲與螞蟻

苻朗

東海有鰲①焉,冠蓬萊而浮游于滄海,騰躍而上則干②云,沒而下潛于重泉③。

有紅蟻者聞而悅之,與群蟻相要乎海畔,欲觀鰲焉。月余日,鰲潛未出。群蟻將反,遇長風激浪,崇濤萬仞,海水沸,地雷震。群蟻曰:“此將鰲之作④也。"

數日,風止雷默,海中隱如岳,其高概天,或游而西,或游而東。

群蟻曰:“彼之冠山,何異我之戴粒⑤,逍遙封壤⑥之巔,歸伏乎窟穴之下也。此乃物我之適,自己而然,我何用數百里勞形而觀之乎?”

【注釋】①鰲:傳說中海里的大龜。②干:沖犯。③重泉:深水。④作:興起。⑤戴粒:頭頂著米粒。⑥封壤:螞蟻洞外面的土堆,也叫蟻冢。封是把土堆高的意思。

67.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冠蓬萊而浮游于滄海(冠:戴帽子,戴,引申為“頂在頭上")

B.與群蟻相要乎海畔(要:同“邀”,邀請)

C.其高概天(概:量米麥時刮平斗斛用的器具,引申為“平,齊")

D.或游而西,或游而東(或:或者,也許)

6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有紅蟻者聞而悅之

(2)風止雷默,海中隱如岳

69.把這個故事改編成課本劇的過程中,需要你參與完成下面的幾項任務。

(1)根據文章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幫助劇本組在“有紅蟻者聞而悅之,與群蟻相要乎海畔”這里,設計添加“紅蟻"與“群蟻”的對話。

(2)音效組想在大鰲興起時,通過配樂來烘托氣氛。你會建議添加哪些聲音?達到怎樣的效果?

(3)演員組由于對故事中螞蟻的形象有不同的評價,影響了最后一段的表演。有人肯定螞蟻“此乃物我之適,自己而然"的觀點,認為表演時要平靜自然;也有人批判螞蟻“彼之冠山,何異我之戴粒”是不知天高地厚,表演時要表現出傲慢自大。請結合故事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70.古文閱讀。

初至澗底,芳叔急于出峽,坐待峽口,不復入。余獨緣澗石而進,踞潭邊石上,仰視雙瀑從空夭矯①,崖石上覆如甕口。旭日正在崖端,與頹波突浪,掩暈流輝。俯仰應接,不能舍去。循澗復下忽兩峽削起,一水斜回,澗右之路之窮。左望有木板飛架危磯②斷磴間,亂流而渡,可以攀躋③。遂涉澗從左,則五漈之石門矣。兩崖至是,壁湊僅容一線,欲合不合,欲開不開,下涌奔泉,上礙云影。人緣陟④其間,如獼猿然,陰風吹之,凜凜欲墮。蓋自四漈來,山深路絕,幽峭已極,惟聞泉聲鳥語耳。

出五漈,山勢漸開。澗右危嶂屏列,左則飛鳳峰回翔對之,亂流繞其下,或為澄潭,或為倒峽。若六漈之五星,七漈之飛鳳,八漈之棋盤石,九漈之將軍巖,皆次第得名矣。然一帶云蒸霞蔚,得趣故在山水中,豈必刻跡而求乎?

選自《徐霞客游記游九鯉湖日記》有刪減

【注釋】①夭矯:矯健而有氣勢。②危磯斷磴:陡峭的巖石,殘破的石階。③躋:jī,攀登。④陟:登高。

(1)作者游覽沿途沒有聽見的聲音是()

A.瀑布轟鳴B.寒風颼颼C.猿鳴凄異D.鳥語呢喃

(2)文中“幽峭已極"包含了作者所見所感,請摘錄相對應句子。

(3)下列各句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與頹波突浪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B.遂涉澗從左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C.左則飛鳳峰回翔對之已而之細柳軍(司馬遷《史記周亞夫軍細柳》)

D.或為澄潭或王命急宣(酈道元《三峽》)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陽人。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隱鹿門山。年四十,乃游京師。嘗于太學賦詩,一座嗟伏,無敢抗。張九齡、王維雅稱道之。維私邀入內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對,帝喜曰:“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何懼而匿?”詔浩然出。帝問其詩,浩然再拜,自誦所為,至“不才明主棄"①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采訪使韓朝宗約浩然偕至京師,欲薦諸朝。會故人至,劇飲歡甚。或曰:“君與韓公有期。"浩然叱曰:“業已飲,遑恤②他!”卒不赴。朝宗怒,辭行,浩然不悔也。張九齡為荊州,辟置于府,府罷。開元末,病疽背卒。

(選自《新唐書·孟浩然傳》)

【注釋】①不才明主棄:沒有才能使君主棄我不用。②遑恤:無暇顧及。

71.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朕聞其人而未見也

72.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少好節義()②俄而,玄宗至()

③約浩然偕至京師()④君與韓公有期()

73.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直線句的意思。

會故人至,劇飲歡甚。

74.有人認為孟浩然是一個不守承諾的人,因與故友喝酒而爽約。請談談你的看法。

75.李白云:“我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結合全文,說說孟浩然的“風流”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___《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外文言文閱讀》參考答案

1.B2.A3.D4.(1)譯文:我所說的寬松,是不做苛刻急切的事;所說的簡易,是不做繁碎復雜的事罷了。"

(2)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

5.A6.B7.C8.A9.(1)世上固然有身在朝廷的顯貴,財富可以與國君抗衡的富商,但我卻不愿意和他們交換位置。

(2)我被這些生活問題所驅使,有時在田地里用飯,有時在野外住宿,不能夠經常呆在這草房里,哪能在心里不急躁呢?

10.A11.B12.①你有多少錢(以至于)衣服食物這樣富足?②只有五千文的本錢,每天吃掉利錢,只保留本錢不動,不盼望其它多余的錢。13.示例:①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提倡節儉,但不可以像王叟夫婦一樣吝嗇,要樹立正確健康的消費觀。②我們要像客人一樣,懂得規劃和籌算,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提高生活質量。

14.召集、聚集眼淚15.C16.我還沒有兒子,你應當憑同姓的關系做我的繼承人。17.示例:史可法在揚州城被攻破時,選擇拔刀自刎,堅決不投降清朝,這體現了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他堅守氣節,不為利誘所動,也不因威武而屈服,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同時,他也踐行了“舍生取義"的高尚品德,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這些做法都充分體現了孟子的“大丈夫觀”。

18.擔任勸說完備消除19.棄疾揣僧必以虛實奔告金師/急追獲之/斬其首歸報。20.(1)有個叫義端的和尚,喜歡談論軍事,辛棄疾有時和他交往。

(2)百姓不做盜賊,(他們)離開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21.第二次勸諫成功,原因在于他關注民生,從百姓的角度出發分析盜賊產生的原因,指出貪吏是導致百姓為盜的根源,言辭懇切且切中要害;并且提出的建議具有可行性,請求皇帝思考致盜原因并講求弭盜之術,而非僅僅依靠平盜之兵,這種務實的態度和合理的建議更容易被皇帝接受。

22.喜歡逃跑,逃亡用23.①我私下里認為大王不應該這樣做;

②聽到的人即使是那些勇猛的武夫和強悍的士兵,沒有不感動得流下眼淚,內心有所觸動的。24.示例一:我更喜歡田贊的勸諫方式。田贊故意穿上破舊的衣服去見荊王,引起他的注意并引發質疑,接著借回答荊王問題,步步推進,先數落荊王把鎧甲當作普通的衣服,再引到戰爭上面。這種勸諫的方式易于君主接受。

示例二:我更欣賞陸贊的勸諫方式。陸贊面對君主不卑不亢,直接讓德宗寫罪己詔,這種直截了當、直言相勸的行為讓人敬佩。

25.B26.D27.B28.他遇事堅強果斷有操守,所到之處號稱是奉職守法的官吏,人們都建祠祭祀他。

29.知道離開憂愁的樣子30.D31.D32.讀書(好讀書);寫文章(著文章或常著文章自娛)。

33.(1)B

(2)A

(3)①有一個貴族子弟和賀鑄是同事,驕縱傲慢,目中無人。

②貴族子弟十分驚恐,認錯說:“有這些事。"

(4)從“喜談當世事,博學強記,工語言。尤長于度曲,掇拾人所棄遺,少加隱括,皆為新奇”能看出賀鑄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從杖責貴人子看出他的不畏權貴;從清貧卻從不賴賬,能看出他為人清明。

34.C35.行游約數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36.性喜山水;母親支持;善游山水,不畏艱險;爭奇逐勝;及時記錄等。(寫出兩條即可)37.D

38.D39.C40.B41.不久龍丘萇病死,任延親自前去殯葬,三日不辦公。所以郡中賢士大夫爭著到他手下任職。

42.穿著破衣說話屢次43.自新就到縣衙代哥哥(受罰),把哥哥藏到別的地方去。44.重情重義:每到年終,官府催交租稅,就將當里長的兄長拷打得體無完膚,自新就到縣衙代哥哥受刑。

不畏強權:吳中子弟大多輕薄浮滑,穿著光鮮華麗的衣服,聚集到一處,用猥褻的語言玩笑,自新從不理會這一切。45.讀書能超然物外,陶冶情操,精神愉悅;讀書能充實自己,通過勤奮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文章中張自新家境雖貧寒,白天與兄長一起耕地,夜間歸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