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FSWCA0028—2024電動汽車高壓電纜用硅橡膠混煉膠Siliconerubbercompound—Highvoltagecablesfor2024-11-01發布2024-11-01實施廣東省電線電纜行業協會東莞市電線電纜行業協會佛山市電線電纜行業協會IT/FSWCAT/SZWCA Ⅱ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 26試驗方法 37檢驗規則 5 6附錄A(規范性)飽和吸水率試驗 7附錄B(規范性)低溫沖擊脆化溫度的測定 Ⅱ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1運輸和貯存.2規范性引用文件GB/T528—2009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拉伸應力應變性能的測定GB/T529-2008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撕GB/T531.1—2008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壓入硬度試驗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計法(邵爾硬度)GB/T533—2008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密度的測定GB/T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測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試驗條件硫化橡膠絕緣電阻率的測定硫化橡膠工頻擊穿電壓強度和耐電壓的測定方法GB/T2423.3—2016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Cab:恒定濕熱試驗GB/T2918—2018塑料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標準環境GB/T2941—2006橡膠物理GB/T2951.12—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12部分:通用試驗方法熱老化試驗方法GB/T3512—2014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熱空氣加速老化和耐熱試驗GB/T6284-2006化工產品中水分測定的通用方法干燥減量法GB/T17650.2—2021取自電纜或光纜的材料燃燒時釋出氣體的試驗方法第2部分:酸度(用pH測量)GB/T25085.3—2020道路車輛汽車電纜第3部分:交流30V或直流60V單芯銅導體電纜的尺寸和要求GB/T33430—2016硅橡膠混煉膠電線電纜用3術語和定義24.2型號產品的型號及名稱見表1.1電動汽車高壓電纜用150℃等級硅橡膠混煉膠2電動汽車高壓電纜用180℃等級硅橡膠混煉膠3電動汽車高壓電纜用200℃等級硅橡膠混煉膠5.2性能要求序號1一由供需雙方商定2由供需雙方商定34%5撕裂強度(直角形)6℃老化時間h%%7℃老化時間h%一3序號89熱延伸%%%%%℃一℃h%%%℃h一乙醇/機油)%s℃h一目測無開裂—℃h6一6試驗方法在自然光線下檢查材料外觀.6.2試樣制備試樣采用模壓法制備方式,將硅橡膠混煉膠在50℃以下的開煉機上包輥,加入硫化劑,混煉均勻后出片.再在平板硫化機中加壓、出模。平板硫化機的加壓溫度和加壓時間應根據材4試樣尺寸應符合各試驗項目的規定.試樣應按GB/T528-2009的規定進行狀態調節.除特殊規定外,環境溫度為(23±2)℃,濕度為(50±5)%.6.3邵氏硬度邵氏硬度試驗按照GB/T531.1—2008規定的方法進行,采用邵氏A型硬度計.6.4密度密度試驗按照GB/T533—2008中規定的方法A進行,取三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測試結果6.5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按GB/T528-2009的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取1型試樣,其中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的拉伸速度為6.6短期高溫熱老化按GB/T3512-2014的規定進行老化試驗,試驗溫度為(200±2)℃,時間為240h.試樣為GB/T528-2009中1型試樣,有效試樣不應少于5片.老化后按6.5進行拉伸強度和拉斷伸長率試驗。6.7長期高溫熱老化熱老化性能試驗按照GB/T2951.12的規定進行,老化后性能滿足表2的要求。6.8撕裂強度撕裂強度按照GB/T529-2008方法B的規定進行。6.9體積電阻率試電壓1kV.試樣在(23±2)℃的蒸餾水中浸泡24h,擦干后立即進行試驗。6.10擊穿強度按GB/T1695-2005的規定進行,采用直徑100mm的圓形板狀試樣,厚度為(1.0±0.試環境溫度(20±2)℃,采用對稱電極,升壓速率2kV/s.按GB/T2951.21-2008規定進行,試驗溫度為250℃,處理時間為15min,施加的機械應力為0.2MPa.試樣為GB/T528-2009規定的2型啞鈴片.6.12氧指數6.13含水量5含水量試驗按照GB/T6284-2006的方法進行,取三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測試結果.6.14飽和吸水率飽和吸水率試驗按照附錄A的規定進行.6.15低溫沖擊脆化性能低溫沖擊脆化性能試驗按照附錄B的規定進行。試樣為A型,每組30片,試樣長度為(20±0.25)mm,寬度為(2.5±0.05)mm,厚度為(2.0±0.10)mm,試驗溫度為-40℃.試驗完成后,以試片破裂個數不大于15個為通過.6.16濕熱試驗濕熱試驗按照GB/T2423.3—2016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試驗條件應符合表2的規定,試樣為GB/T1040.3—2006規定的2型啞鈴片,試樣厚度為(1.0±0.1)mm,平行標距為25mm.試驗結束后將試樣6.17耐臭氧試驗耐臭氧試驗采用GB/T2951.21—2008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試樣為GB/T1040.3—2006規定的2型啞鈴片,試樣厚度為(1.0±0.1)mm.6.18耐液體試驗耐液體試驗按照GB/T1690—2010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試驗條件應符合表2的規定,試樣為GB/T1040.3—2006規定的5型啞鈴片,試樣厚度為(1.0±0.1)mm,平行標距為25mm.6.20熱過載試驗熱過載試驗按照GB/T25085.3—2020中5.5.4的規定進行.老化后,試樣在23℃環境下放置16h,7檢驗規則本文件第5章規定的所有項目為型式檢驗項目.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進行型式檢驗:7.1.2出廠檢驗6出廠檢驗項目應包括:拉伸強度、拉斷伸長率、20℃時體積電阻率、氧指數(僅對阻燃型).7.2組批和抽樣規則7.3合格判定所有檢驗項目符合本文件第5章要求為合格品。若檢驗結果有任一項不符合時,應重新自該批產品8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8.2標志8.3運輸8.4貯存產品應貯存在清潔、干燥、通風的庫房內,自生產之日起,貯存期不應超過12個月.7將試樣浸入23℃蒸餾水中或沸水中,或置于相對濕度為50%的空氣中,在規定溫度下放置一定時在某些應用中,需要使用相對濕度70%~90%和70℃~90℃的條件。相關方協商可使用比本標準A.2儀器精度為±0.1mg(見A.4.1.3)。A.2.2烘箱具有強制對流或真空系統,能控制在(50±2)℃或其他商定溫度的烘箱(見A.4.1.2).A.2.3容器A.3試樣方法.注:表面效應影響該方法的結果。對一些材料,模塑試樣和從片材切割制得的試樣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試樣清潔后,在(23±2)℃、相對濕度50%±10%環境下干燥至少2h再開始試驗。處理樣品時應清潔劑應不影響吸水性。測定平衡吸水量應按A.4.3(方法1)和A.4.6(方法4)進行,清潔劑的影響可8可按照GB/T17037.3標準,用標準給出的適用于試驗材料的用的試樣厚度不為1mm,試樣厚度應在試驗報告中說明一些材料具有模塑收縮性,如果這些材料的模塑試樣尺A)為使試樣邊緣的吸水性最小,用不銹鋼箔或鋁箔粘在100mm×100mm方形板的邊緣A.3.4管材試樣a)內徑小于或等于76mm的管材,沿垂直于管材中心軸的平面從長管中切取長25mm±1mm的面測量)、寬25mm±1mm的一段作為試樣A.3.5棒材試樣a)對于直徑小于或等于26mm的棒材,沿垂直于試樣。棒材的直徑為試樣的直徑b)對于直徑大于26mm的棒材,沿垂直于棒材長軸方向切取長13mm±1mm的一段作為試樣。棒材的直徑為試樣的直徑.b)被測材料的長、寬為61mm±1mm,9并在試驗報告中說明.A.4.1.2經相關方協商可采用AA.4.1.3當材料的吸水率大于或等于1%時,樣品需要精確稱量至±1mg,質量波動允許范圍為±1mg.A.4.2通用條件A.4.2.1試驗前應小心干燥試樣。如在50℃,需要干燥1d~10d,確切的時間依賴于試樣厚度.A.4.2.2在浸水過程中為了避免水中的溶出物變得過濃,試樣總表面積每平方厘米至少用8mL蒸餾水,或每個試樣至少用300mL蒸餾水.A.4.2.3將每組三個試樣放入單獨的容器(A.2.3)內完全浸人水中或暴注:建議使用不銹鋼柵格,以確保每個試樣之間的距離。a)在23℃水中試驗時,每天至少攪動容器中的水一次.A.4.3方法1:23℃水中吸水量的測定公差為±1.0℃.精確至0.1mg(質量m2)。試樣從水中取出后,應在1min內完成稱量.若要測量飽和吸水量,則需要再浸泡一定時間后重新稱量.標準浸泡時間通常為24h,48h,96h,192h等。經過這其中每一段時間±1h后,從水中取出試樣,擦去表面的水并在1min內重新測量,精確至0.1mg(例如mzah).A.4.4方法2:沸水中吸水量的測定室溫蒸餾水中冷卻15min±1min。取出后用清潔干布或濾紙擦去試樣表面的水,再次稱量每個試樣,精確至0.1mg(質量m2)。如果試樣厚度小于1.5mm,在稱量過程中會損失能測出的少量吸水,最好在稱m).如果mm2,則需要考慮在浸水試驗中水溶物的損失。對于這類材料,吸水性應該用在浸水過程中A.4.6方法4:相對濕度50%環境中吸水量的測定每個試樣,精確至0.1mg(質量m)。重復本步驟至樣品的質量變化在±0.1mg內。根將試樣放入相對濕度為50%±5%的容器或房間內,溫度控制在23.0℃±1.0℃或23.0℃±2.0℃.如無相關標準規定,溫度控制在23.0℃±1.0℃.放置24h±1h后,稱量每個試樣,精確至0.1mg(質量m),試樣從相對濕度為50%±5%的容器或房間中取出后,應在1min內完成稱量。若要測量飽和吸水量要將試樣再放回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中,按照方法1(A.4.3)中給出的稱量步驟和時間間隔進行.A.5結果表示A.5.1吸水質量分數或 或 c——試樣的吸水質量分數,數值以%表示;T/FSWCAT/SZWCA 在某些情況下,需要用相對于最終干燥后試樣的質量表示吸水百分率,用式(4)計算:速度單次擺動沖頭沖擊試樣。測試足夠多的試樣,用統計理論來計算脆化溫度.50%試樣破損時的溫度B.2.1A型試驗機a)沖頭半徑為1.6mm±0.1mm;c)沖頭中心線與夾具間隙為3.6mm±0.1mm;d沖頭的外側與夾具間隙為2.0mm±0.1mm.沖擊時試驗速度應達到202213——試樣.圖B.2安裝上試樣的轄型樣品夾具(示意圖)標引序號說明:a——兩個孔,φ3.7mm,埋頭孔φ6.4mm×90°;b———移去齒輪上的尖角;c———兩個嵌入式襯套;e———兩個孔,φ3.7mm. 圖B.3A型試驗機沖頭和樣品夾具的具體尺寸0034—2024B.2.2B型試驗機試驗機由樣品夾具和沖頭以及機械連接部件組成,正確安裝這些部件以確保沖頭能在相對恒定的速度下沖擊樣品。圖B.4是B型試驗機的沖頭和夾具組件的尺寸關系。圖B.5為B型樣品夾具。其主要部件的尺寸如下:a)沖頭半徑為1.6mm±0.1mm;b)沖頭中心線與夾具間隙為7.87mm±0.25mm;c)沖頭外側與夾具間隙為6.35mm±0.25mm.沖擊時試驗速度應達到200Bm/s±20Bm/s,沖頭行程至少達6.4mm.1231——沖頭半徑;3——試樣.圖B.4B型試驗機沖頭和夾具組件的尺寸關系圖B.5B型試驗機沖頭和夾具組件的尺寸關系可用任何適合的設備。應在要求范圍校準且精確至±0.5℃,測溫裝置應盡可能靠近試樣.使導熱介質能夠均勻循環.B.3試樣按照相關的產品規定進行樣片制備,再從樣片上裁取.清潔的沖刀和減少或消除偶然的脆化溫度.刀切試樣,盡管這樣可能制備出滿意的試樣。推薦使用自動沖切機。無論使用哪種方法,經常檢查和維B.3.2A型試樣試樣可以從寬20.00mm±0.25mm和要求厚度的長條樣片上很方便地切成規定自動沖切機.圖B.6A型試樣的尺寸B.4狀態調節按照材料標準的規定對試樣進行狀態調節,未做規定且相關方未協商一致時,從GB/T2918—2018中選擇最適宜的狀態調節條件。B.5操作步驟B.5.1預定一種材料的脆化溫度時,推薦在預期能達到50%破損率的溫度條件下進行試驗。在該溫度下至少用10個試樣進行試驗。如果試樣全部破損,把浴槽的溫度升高10℃,用新試樣重新進行試驗;如果試樣全部不破損,把浴槽的溫度降低10℃,用新試樣重新進行試驗;如果不知道大致的脆化溫度,起始溫度可以任意選擇.B.5.2試驗前準備浴槽,儀器調至起始溫度。如果用干冰冷卻浴槽,把適量的粉狀干冰置于絕熱的箱體中然后慢慢加入導熱介質,直至液面與頂部保持30mm~50mm的高度。如果儀器配備了液氮或干冰冷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民間故事》
- 2025房屋租賃合同的寫法
- 2025國內貨物買賣合同模板范例正文
- 2024北京理工大附中高一(下)期中英語試題及答案
- 農民合作社風險防范指南
- 電商行業跨境電商支付結算系統研發與應用方案
- 物流業智能倉儲與配送優化方案
- 2024年5月化糞池疏通后流量監測系統安裝服務合同
- 制藥行業新版GMP認證與管理方案
- 2025年河南省焦作市中考一模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井工煤礦地質類型劃分報告編制細則
- 包頭鑄膠滾筒工藝
- 2024年山東春季高考數學試題word版(含答案解析)
- 神經內科腦卒中康復PDCA循環案例
- (完整版)東南大學工程項目管理陸惠民第二章工程項目策劃和決策(課后習題答案)
- 護士禮儀培訓教程
- 醫美整形美容的植發技術解析
- 訴訟復審申請
- 鹽的銷售與市場拓展
- 國開電大可編程控制器應用課程實驗參考答案
- ST語言編程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