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解密05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講義)_第1頁
2025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解密05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講義)_第2頁
2025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解密05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講義)_第3頁
2025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解密05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講義)_第4頁
2025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解密05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密05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高考考點考查內容三年高考探源考查頻率

細胞呼吸的過程分析1.掌握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020全國卷II·9

的過程及場所

2020全國卷I·2

2.理解影響呼吸速率的因素

2019全國卷II·2

影響呼吸速率的因素及實踐3.掌握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2019全國卷III·4★★★★☆

應用的產物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

2017北京卷·2

2017新課標II·29

4.掌握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及其探究方法★★★★☆

核心考點一細胞呼吸的過程分析

1.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過程分析

(1)有氧呼吸中各元素的來源和去路

(2)反應物和產物

①CO2是在第二階段產生的,是由丙酮酸和水反應生成的,場所是線粒體基質。

②O2參與了第三階段,[H]和O2結合生成水,場所是線粒體內膜,所以細胞呼吸產生的水中的氧

來自于O2。

③有氧呼吸過程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水,反應物中的水用于第二階段的反應,生成物中的

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階段[H]和O2結合生成的。

(3)細胞呼吸中[H]和ATP的來源和去路

來源去路

有氧呼吸:C6H12O6和H2O有氧呼吸:與O2結合生成水

[H]

無氧呼吸:C6H12O6無氧呼吸:還原丙酮酸

有氧呼吸:三個階段都產

ATP用于各項生命活動

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

產生

2.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

生物無氧呼吸產物

大多數植物細胞酒精和CO2

植物

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玉米胚等乳酸

動物骨骼肌細胞、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等乳酸

乳酸菌等乳酸

微生物

酵母菌等酒精和CO2

3.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的有關計算

(1)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時產生的CO2摩爾數之比

無氧呼吸∶有氧呼吸=1∶3。

(2)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時需要的氧氣和產生的CO2摩爾數之比

有氧呼吸需要的氧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生的CO2之和=3∶4。

(3)產生等量的CO2時消耗的葡萄糖摩爾數之比

無氧呼吸∶有氧呼吸=3∶1。

【易混易錯】

細胞呼吸的5個易混易錯點

(1)有氧呼吸三個階段都釋放能量產生ATP,但生成ATP最多的是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的第三階段。

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釋放能量產生ATP,其余能量儲存在分解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或乳

酸中。

(2)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應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基因選擇性

表達。

(3)葡萄糖分子不能直接進入線粒體被分解,必須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才進入線粒體

被分解。

(4)有H2O生成的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的一定不是乳酸發酵。

(5)細胞呼吸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轉移到ATP中。

考法一植物呼吸作用

(2021·浙江高考真題)蘋果果實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強,然后又突然減弱,這種現象稱為呼

吸躍變,呼吸躍變標志著果實進入衰老階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呼吸作用增強,果實內乳酸含量上升

B.呼吸作用減弱,精酵解產生的CO2減少

C.用乙烯合成抑制劑處理,可延緩呼吸躍變現象的出現

D.果實貯藏在低溫條件下,可使呼吸躍變提前發生

【答案】C

【分析】

乙烯能促進果實成熟和衰老;糖酵解屬于細胞呼吸第一階段,該過程1個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個含3個

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并釋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詳解】

A、蘋果果實細胞無氧呼吸不產生乳酸,產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錯誤;

\B、糖酵解屬于細胞呼吸第一階段,在糖酵解的過程中,1個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個含3個碳原子的

化合物分子,分解過程中釋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故糖酵解過程中沒有CO2產生,B錯誤;

C、乙烯能促進果實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合成抑制劑處理,可延緩細胞衰老,從而延緩呼吸躍變現象的

出現,C正確;

D、果實貯藏在低溫條件下,酶的活性比較低,細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緩呼吸躍變現象的出現,D錯誤。

故選C。

考法二乙醇代謝

(2014·重慶高考真題)下題圖為乙醇在人體內主要的代謝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乙醇轉化為乙酸發生的氧化反應,均由同一種氧化酶催化

B.體內乙醇濃度越高,與乙醇分解相關的酶促反應速率越快

C.乙醇經代謝產生的[H]可與氧結合生成水,同時釋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況下,人體分解乙醇的速率與環境溫度呈正相關

【答案】C

【詳解】

酶具有專一性,在乙醇轉化為乙酸的代謝過程中至少經歷兩個步驟,需要不同的酶催化,A錯誤。當底物

濃度較低時,酶促反應速率會隨著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當達到一定值后,由于酶量有限,反應速率不再

隨意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B錯誤。乙醇經代謝后可參與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產生[H],與氧氣

結合后生成水釋放大量能量,C正確。人是恒溫動物,環境溫度不影響體內溫度,不會影響分解乙醇的速

率,D錯誤。故選C。

1.高原鼠兔對高原低氧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高原鼠兔細胞中部分糖代謝途徑如圖所示,骨骼肌和肝細胞

中相關指標的數據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LHD相對表達量PC相對表達量乳酸含量(mmol/L)

骨骼肌細胞0.6400.9

肝細胞0.870.751.45

A.高原鼠兔骨骼肌消耗的能量來自于丙酮酸生成乳酸的過程

B.肝細胞LDH相對表達量增加有助于乳酸轉化為葡萄糖和糖原

C.低氧環境中高原鼠兔成熟紅細胞吸收葡萄糖消耗無氧呼吸產生的ATP

D.高原鼠兔血清中PC含量異常增高的原因是骨骼肌細胞受損

【答案】B

【分析】

1、分析題圖:乳酸脫氫酶(LDH)催化乳酸脫氫生成丙酮酸,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丙酮酸可轉變為草酰乙酸,

新合成的草酰乙酸可以進入三羧酸循環參與有氧呼吸。

2、分析表格數據信息顯示:骨骼肌細胞LDH相對表達量較高,但乳酸含量低,不存在PC表達;肝細胞胞

LDH相對表達量較高,乳酸含量較高,存在PC表達。據此,以圖示中的“文字信息和箭頭指向”和表中呈現

的“LDH與PC在骨骼肌細胞和肝細胞相對表達量、乳酸的含量”為切入點,對各選項進行分析判斷。

【詳解】

A、表中信息顯示:骨骼肌細胞LDH相對表達量較高,但乳酸含量低,不存在PC表達,據此可知:高原

鼠兔骨骼肌消耗的能量來自于乳酸生成丙酮酸的過程,A錯誤;

B、肝細胞LDH相對表達量高于骨骼肌細胞,肝細胞LDH相對表達量的增加,有助于乳酸轉化為丙酮酸,

進而轉化為葡萄糖和糖原,B正確;

C、高原鼠兔成熟紅細胞吸收葡萄糖為協助擴散,不消耗能量,C錯誤;

D、高原鼠兔肝細胞的PC相對表達量高,骨骼肌細胞沒有PC表達,據此推知:血清中PC含量異常增高的

原因是肝細胞受損,D錯誤。

故選B。

2.下列探究細胞呼吸方式的四組實驗,每支試管中都加入了等量底物,在反應時間相同的情況下,產生

CO2最多的是()

A.向加入了葡萄糖溶液和乳酸菌的密閉試管中通入空氣

B.不向加入了葡萄糖溶液和乳酸菌的密閉試管中通入空氣,且利用菜籽油覆蓋液面

C.向加入了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的密閉試管中通入空氣

D.不向加入了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的密閉試管中通入空氣,且利用菜籽油覆蓋液面

【答案】C

【分析】

1、有氧呼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還原氫,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第二

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還原氫,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第三階段是還原氫與氧氣結合形成

水,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都釋放能量、合成ATP,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階段釋放的能

量最多、合成的ATP數量最多。

2、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為二氧化碳和酒精;乳酸菌無氧呼吸的產物為乳酸。無氧呼吸全過程都在細胞質

基質中進行。

【詳解】

A、乳酸菌為厭氧菌,只能進行無氧呼吸,故向加入了葡萄糖溶液和乳酸菌的密閉試管中通入空氣,乳酸菌

增殖被抑制,且只能無氧呼吸,產物為乳酸,無二氧化碳產生,A錯誤;

B、不向加入了葡萄糖溶液和乳酸菌的密閉試管中通入空氣,且利用菜籽油覆蓋液面,乳酸菌進行無氧呼吸,

產物為乳酸,無二氧化碳的產生,B錯誤;

C、向加入了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的密閉試管中通入空氣,則酵母菌能進行有氧呼吸,消耗等量底物的前提

下,釋放的二氧化碳較多,C正確;

D、不向加入了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的密閉試管中通入空氣,且利用菜籽油覆蓋液面,營造無氧條件,酵母

菌只能進行無氧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較少,D錯誤。

故選C。

3.下列與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菌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該種細菌消耗氧氣生成水的場所是線粒體

B.該種細菌可以將C6H12O6分解為丙酮酸和[H]

C.該種細菌體內的ADP可以與磷酸反應生成ATP

D.該種細菌消耗氧氣生成水的過程合成的ATP可能最多

【答案】A

【分析】

1、有氧呼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

反應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階段: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

反應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膜上,這一階段需要氧氣的參與,是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的。

反應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詳解】

A、細菌為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所以有氧呼吸不在線粒體中進行,A錯誤;

B、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將C6H12O6分解為丙酮酸和[H],B正確;

C、ADP和磷酸反應生成ATP,以及ATP分解成ADP和磷酸的過程,在物質上可逆,在能量上不可逆,C

正確;

D、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菌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而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生成水的過程合成的ATP最多,

D正確。

故選A。

4.下列物質轉化過程會發生在人體細胞內的是()

A.H2O中的О轉移到O2中B.CO2中的C轉移到C6H12O6中

C.O2中的O轉移到H2O中D.C6H12O6中的H轉移到C2H5OH中

【答案】C

【分析】

1、有氧呼吸的過程:(1)第一階段: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細胞質基質);(2)第二階段:

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線粒體基質);(3)第三階段:24[H]+6O212H2O+能量(線

粒體內膜)。

2、無氧呼吸的過程:(1)第一階段:6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細胞質基質);(2)第二階段:

2丙酮酸+4[H]2酒精+2CO2(細胞質基質)或2丙酮酸+4[H]2乳酸(細胞質基質)。

3、光合作用的具體的過程:光反應階段:場所是類囊體薄膜,a.水的光解:2H2O4[H]+O2,b.ATP

的生成:ADP+PiATP;暗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基質,a.CO2的固定:CO2+C52C3,b.三

碳化合物的還原:2C3(CH2O)+C5+H2O。

【詳解】

A、H2O中的O轉移到O2中是水的光解,發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人體細胞內不能發生,A錯誤;

B、CO2中的C轉移到C6H12O6中發生在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人體細胞內不會發生,B錯誤;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前兩個階段產生的[H]與O2生成H2O,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細胞都具有的特征,

故能發生在人體細胞內,C正確;

D、人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故C6H12O6中的H轉移到C2H5OH中是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的第二階段,不

能發生在人體細胞中,D錯誤。

故選C。

5.下圖表示酵母菌細胞中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過程①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

B.過程①②④都會釋放能量

C.過程④生成的ATP最多

D.缺氧條件下,CO2在線粒體基質中產生

【答案】D

【分析】

有氧呼吸共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分解成丙酮酸和還原氫,圖中

過程①是細胞呼吸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在線粒體基質中,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產生二氧化碳和

還原氫,過程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內膜上,還原氫和氧氣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

水,過程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

【詳解】

A、過程①是細胞呼吸的第一階段,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A正確;

B、過程①②④分別是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均能產生能量,B正確;

C、過程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此階段產生的能量最多,故合成的ATP最多,C正確;

D、缺氧條件進行無氧呼吸,無氧呼吸全過程是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D錯誤。

故選D。

核心考點二影響呼吸速率的因素及實踐應用

1.呼吸速率

是指單位數量的活體組織,在單位時間內分解有機物的速率。它是呼吸作用強弱的指標,一般以測定釋

放二氧化碳或吸收氧氣的速率來衡量呼吸速率。

2.影響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及機理

因素曲線模型影響機理實踐應用

影響呼吸酶的活性:最適

溫度時,細胞呼吸最強;①低溫下貯存蔬菜、水果;

超過最適溫度,呼吸酶活②在大棚蔬菜的栽培過程

溫度性降低,甚至變性失活,中,夜間適當降溫,以降

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適溫低細胞呼吸,減少有機物

度,酶活性下降,呼吸受的消耗,提高產量

抑制

氧氣作為有氧呼吸的原料

而影響細胞呼吸的速率和

性質(在O2濃度為零時只適當降低氧氣濃度能夠抑

進行無氧呼吸;濃度為大制細胞呼吸,減少有機物

氧氣

于零小于10%時,既進行消耗,以延長蔬菜、水果

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的保鮮時間

吸;濃度為10%以上時,

只進行有氧呼吸)

增加CO2的濃度對細胞呼

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鮮中,

CO2濃吸有明顯的抑制效應。這

增加CO2的濃度,可提高

度可以從化學平衡的角度得

保鮮效果

到解釋

在一定范圍內,細胞呼吸將種子風干,以減弱細胞

H2O強度隨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呼吸,從而減少有機物的

強,隨含水量的減少而減消耗,延長作物種子儲藏

弱時間

3.植物組織細胞呼吸曲線解讀

(1)圖中各點表示的生物學意義

Q點:不耗O2,產生CO2只進行無氧呼吸

P點:耗O2量=產生CO2?量只進行有氧呼吸

QP段:產生CO2量>耗O2量?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R點:產生CO2最少組織細?胞呼吸最弱點

(2)在保存蔬菜、水果時,?應選擇R點對應的O2濃度,同時保持低溫、適宜濕度條件。

【易混易錯】

影響細胞呼吸的外界因素的2個易混易錯點

(1)影響細胞呼吸的因素并不是單一的。若需要增強相關植物或器官的細胞呼吸強度,可采取供水、

升溫、高氧等措施,若需降低細胞呼吸強度,可以采取干燥、低溫、低氧等措施。

(2)儲存蔬菜和水果的條件并不是無氧環境。蔬菜、水果在儲藏時都應在低溫、低氧條件下,低溫以

不破壞植物組織為標準,一般為零上低溫;種子儲存時應保持干燥,而蔬菜、水果儲存時應保持

一定的濕度。

考法一呼吸速率與有機物總量

(2019·全國高考真題)若將n粒玉米種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發,得到n株黃化苗。那么,與萌發前的這n

粒干種子相比,這些黃化苗的有機物總量和呼吸強度表現為

A.有機物總量減少,呼吸強度增強

B.有機物總量增加,呼吸強度增強

C.有機物總量減少,呼吸強度減弱

D.有機物總量增加,呼吸強度減弱

【答案】A

【分析】

根據題干信息分析,將n粒種子置于黑暗環境中使其萌發,得到n株黃化苗,該過程中沒有光照,所以種

子在萌發過程中只能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也不能合成葉綠素,所以

幼苗是黃化苗。

【詳解】

根據題意分析,種子萌發時,吸水膨脹,種皮變軟,呼吸作用逐漸增強,將儲藏在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

質逐步分解,轉化為可以被細胞吸收利用的物質,所以種子萌發過程中,呼吸作用強度增加,而有機物因

呼吸作用消耗而總量不斷減少。綜上所述,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選A。

考法二呼吸速率與溫度

(2018·浙江高考真題)溫度對某植物細胞呼吸速率影響的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b段,溫度升高促進了線粒體內的糖酵解過程

B.b-c段,與細胞呼吸有關的酶發生熱變性的速率加快

C.b點時,氧與葡萄糖中的碳結合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

D.C點時,細胞呼吸產生的絕大部分能量貯存在ATP中

【答案】B

【分析】

有氧呼吸的過程:

第一階段:糖酵解,在細胞溶膠中進行。

反應式: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階段:檸檬酸循環,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

反應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階段:電子傳遞鏈,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

反應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詳解】

糖酵解過程在細胞溶膠中進行,A錯誤;b-c段,與細胞呼吸有關的酶發生熱變性的速率加快,酶活性降低,

因而細胞呼吸的相對速率下降,B正確;由分析可知,氧在電子傳遞鏈的末端與氫結合生成水,C錯誤;細

胞呼吸產生的絕大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掉,D錯誤。故選B。

6.如圖表示某高等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兩種細胞呼吸方式(Ⅰ、II)與O2濃度的關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

的是()

A.該非綠色器官可能是馬鈴薯塊莖

B.保存該器官的適宜氧氣濃度是b點

C.a點條件下,該器官兩種呼吸方式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同

D.c點條件下,限制CO2釋放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溫度、酶量等

【答案】D

【分析】

分析題圖可知,Ⅰ是無氧呼吸釋放的CO2量,Ⅱ表示有氧呼吸釋放的CO2量。

無氧呼吸化學反應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有氧呼吸化學反應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詳解】

A、馬鈴薯塊莖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沒有CO2產生,故該非綠色器官不可能是馬鈴薯塊莖,A錯誤;

B、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很弱時,有機物消耗最少,abc三點中,保存該器官的適宜氧氣濃度是的a點,B

錯誤;

C、a點條件下,該器官兩種呼吸產生的CO2量相等,此時消耗葡萄糖的速率不相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3:1,

C錯誤;

D、c點條件下,O2濃度已不再限制有氧呼吸速率,限制CO2釋放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溫度、酶量等,D正確。

故選D。

7.細胞呼吸原理廣泛用于生產實踐中,表中有關措施與對應目的錯誤的是()

選項應用措施目的

A種子貯存曬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細胞呼吸

乳酸菌制先通氣,

B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發酵

作酸奶后密封

C水果保鮮零上低溫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細胞呼吸

D栽種莊稼疏松土壤促進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礦質離子

A.AB.BC.CD.D

【答案】B

【分析】

1、如果種子含水量過高,呼吸作用加強,使貯藏的種子堆中的溫度上升,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種子的呼吸

作用;

2、溫度能影響酶的活性,生產上常利用這一原理在低溫下儲存蔬菜、水果;

3、農耕松土是為了增加土壤中氧氣的含量,加強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證能量供應,促進礦質元素的吸收。

【詳解】

A、糧油種子的貯藏,必須降低含水量,使種子處于風干狀態,從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減少有機物的

消耗,A正確;

B、乳酸菌是嚴格厭氧的微生物,所以整個過程要嚴格密封,B錯誤;

C、水果保鮮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溫是最好的方法,能降低酶的活性,從而降

低細胞呼吸,C正確;

D、植物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過程是一個主動運輸過程,需要能量和載體蛋白,植物生長過程中的松土,可

以提高土壤中氧氣的含量,有利于根細胞的有氧呼吸作用,從而為生根吸收礦質離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

正確。

故選B。

8.科研人員探究溫度對密閉罐中水蜜桃果肉細胞呼吸速率的影響,結果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0h內,果肉細胞產生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葉綠體

B.50h后,30℃條件下果肉細胞沒有消耗O2,密閉罐中CO2濃度會增加

C.50h后,30℃條件下果肉細胞的呼吸速率比15℃時的慢,是因為溫度高使酶活性降低

D.實驗結果說明,溫度越高果肉細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

【答案】B

【分析】

影響植物何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溫度、氧氣、二氧化碳和水等;溫度通過影響酶的活性來影響呼吸作用:在

最適溫度以下,呼吸強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強;超過最適溫度,呼吸強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弱,當溫度過

高時,由于酶遭到不可逆破壞而完全失去活性,呼吸作用就停止,該題要從呼吸作用的影響因素方面考慮

解答。

【詳解】

A、果肉細胞內無葉綠體,20h內,果肉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產生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A

錯誤;

B、50h后,30℃條件下果肉細胞沒有消耗O2,果肉細胞無氧呼吸會產生二氧化碳,密閉罐中CO2濃度會增

加,B正確;

C、30℃條件下呼吸酶的活性較高,消耗的氧氣較多,50h后,30℃條件下閉罐中的氧氣濃度減小,呼吸速

率下降,C錯誤;

D、實驗結果只能說明在2℃~30℃時,大約40h之前,溫度越高,果肉細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D錯誤。

故選B。

9.在農業生產中恰當運用生物學原理,可以顯著提高作物產量。在水稻栽培過程中,下列措施運用的原理,

不合理的是()

A.合理施肥有利于多種有機物的合成

B.排水曬田可抑制呼吸作用而提高產量

C.用雜交種做種可利用雜種表現的優勢

D.通風亮行有利于光合原料的充足供應

【答案】B

【分析】

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溫度、CO2濃度、礦質元素等。適當的增加光強和CO2濃度,補充土壤中的

礦質元素都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可以提高產量。

【詳解】

A、化肥可增加土壤有效養分含量、改變土壤pH和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微生物繁殖等重要作用,合理施肥

可改善土壤肥力,有利于多種有機物合成,A正確;

B、排水曬田能夠增加土壤含氧量,為根細胞提供充足的氧氣,利用根細胞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從而促進根

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有利于水稻的增產,B錯誤;

C、雜種優勢是指將父母本雜交,形成雜種子一代,其在體型、生長率、繁殖力及行為特征方面均比親本優

越的現象,水稻栽培中可以利用雜種優勢,C正確;

D、通風亮行可使空氣流暢,植物若通風不良,空氣不流通,會使植物所處的CO2濃度降低,且光照強度降

低影響光合作用強度,故通風亮行有利于光合原料的充足供應,D正確。

故選B。

10.在圖1玻璃容器內,裝入一定量的適合酵母菌生長的營養液,接種少量的酵母菌,每隔一段時間測定

酵母菌的種群數量和乙醇含量,得到如圖2所示曲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測定乙醇是否產生時常用滴加稀硫酸的重鉻酸鉀溶液來檢測

B.AB段酵母菌細胞呼吸釋放的能量主要來自線粒體內進行的生理活動

C.BC段酵母菌數量增長緩慢的原因可能是部分酵母菌細胞呼吸釋放的能量不足

D.CD段酵母菌數量減少的主要外因有營養液中營養物質減少和乙醇含量改變等

【答案】A

【分析】

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都能生存,屬于兼性厭氧菌;酒精的檢驗: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

下與乙醇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具體做法:先在試管中加人發酵液2mL,再向試管中滴加0.5mL溶

有0.1g重鉻酸鉀的濃硫酸溶液,輕輕振蕩,觀察試管中溶液的顏色變化。

【詳解】

A、檢測酒精是否產生時,先在試管中加人發酵液2mL,再向試管中滴加0.5mL溶有0.1g重鉻酸鉀的濃硫

酸溶液(而不是稀硫酸),輕輕振蕩,觀察試管中溶液的顏色變化,A錯誤;

B、AB段沒有酒精產生,說明此時段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因此AB

段酵母菌細胞呼吸釋放的能量主要來自線粒體內進行的生理活動,B正確;

C、BC段有酒精產生,且酵母菌數量也在增加,說明此時段部分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部分酵母菌進行無

氧呼吸,進行無氧呼吸的酵母菌可能因能量不足,酵母菌數量增長緩慢,C正確;

D、在CD段由于營養物質的消耗、有害代謝產物的積累等外界因素,部分酵母菌死亡,酵母活菌數下降,

D正確。

故選A。

核心考點三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1.考查實驗的原理和操作步驟

(1)實驗原理

(2)實驗過程

(3)實驗操作步驟中的裝置分析

①甲組裝置中,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CO2,排除空氣中CO2對實

驗結果的干擾。②乙組裝置中,B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再連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目的

是讓酵母菌將B瓶中的O2消耗完,從而保證通入石灰水中的CO2全部是由無氧呼吸產生的。

2.考查實驗現象及結論

(1)實驗現象

澄清石灰水的變化/出現

條件重鉻酸鉀—濃硫酸溶液

變化的時間

甲組(有氧)變混濁/快無變化

乙組(無氧)變混濁/慢出現灰綠色

(2)實驗結論: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進行細胞呼吸。在有氧條件下產生的CO2多且快,在

無氧條件下進行細胞呼吸能產生酒精和少量CO2。

注意:不能依據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混濁來判斷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考法一實驗探究

(2019·上海高考真題)相同溫度相同時間內,在X處能收集到的CO2最多的裝置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A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厭氧菌,屬于真核生物,既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無論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

吸都能產生二氧化碳,但是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較少。乳酸菌屬于厭氧型細菌,只

進行無氧呼吸,且無氧呼吸的產物為乳酸,沒有二氧化碳的產生。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包括溫度和氧氣濃

度等。

【詳解】

A、酵母菌可以利用葡萄糖為底物進行有氧呼吸,釋放較多的二氧化碳,A符合題意;

B、石蠟油造成了無氧環境,酵母菌利用葡萄糖進行無氧呼吸,釋放少量的二氧化碳,B不符合題意;

C、酵母菌進行的是有氧呼吸,需要將葡萄糖等有機物為底物進行分解,釋放二氧化碳,圖示裝置中的無菌

水不能提供呼吸底物,因此酵母菌不能進行細胞呼吸,也沒有二氧化碳釋放,C不符合題意;

D、酵母菌先進行有氧呼吸再進行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不如甲組多,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考法二曲線分析

(2018·天津高考真題)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連通CO2和O2傳感器的100mL錐形瓶中,加入40mL

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養液,密封后在最適溫度下培養。培養液中O2和CO2相對含量變化見下圖。

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斷下降

B.t3時,培養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時快

C.若降低10℃培養,O2相對含量達到穩定所需時間會縮短

D.實驗后的培養液濾液加入適量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后變成灰綠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題以圖文結合的形式考查了細胞呼吸的類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析圖能力,運

用所學的細胞呼吸的知識點解決相應的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詳解】在t1~t2時刻,單位時間內氧氣的減少速率越來越慢,說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斷下降,A正

確;t3時刻,培養液中氧氣的含量不再發生變化,說明酵母菌基本不再進行有氧呼吸,此時主要進行無氧呼

吸,t1和t3產生CO2的速率相同,所以單位時間內產生相同量的CO2,所以單位時間內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

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因此t3時,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1時快,B正確;圖示所給溫度是最適溫度,

此時酶的活性最高,反應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溫度,氧氣相對含量達到穩定時所需要的時間會變長,C

錯誤;據圖可知,酵母菌進行了無氧呼吸,無氧呼吸過程會產生酒精,酒精與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反應后變

成灰綠色,D正確。

11.下列有關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可用酸性條件下的重鉻酸鉀溶液鑒定,該反應需要水浴加熱

B.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為對照實驗

C.可根據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綠變藍再變黃的時間長短檢測CO2的產生情況

D.其他條件相同,有氧呼吸時澄清石灰水變混濁的程度比無氧呼吸時大

【答案】D

【分析】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的原理是:

(1)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生物;

(2)酵母菌呼吸產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鑒定,因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

由藍變綠再變黃,或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可用重鉻酸鉀鑒定,由橙色變成灰綠色。

【詳解】

A、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可用重鉻酸鉀鑒定,該反應不需要水浴加熱,A錯誤;

B、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的實驗屬于對比實驗,其中有氧呼吸組與無氧呼吸組都是實驗組,互為對照

組,B錯誤;

C、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C錯誤;

D、其他條件相同,有氧呼吸時產生的CO2比無氧呼吸時更多,有氧呼吸時澄清石灰水變混濁的程度比無氧

呼吸時大,D正確。

故選D。

12.為了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學將實驗材料和用具按下圖所示安裝好。以下關于該實驗的說

法,錯誤的是()

A.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菌,可用來探究細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B.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是為了吸收空氣中的CO2

C.乙組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時間的目的是消耗瓶中的O2以形成無氧的環境

D.橙色的重鉻酸鉀在堿性條件下與乙醇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

【答案】D

【分析】

1、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的原理是:

(1)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生物;

(2)酵母菌呼吸產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鑒定,因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

液由藍變綠再變黃,或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可用重鉻酸鉀鑒定,由橙色變成灰綠色.

2、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裝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的作

用是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檢測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裝置乙探究的是酵母菌

的無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檢測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

【詳解】

A、酵母菌屬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