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揚州慢》課件 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1_第1頁
4.2《揚州慢》課件 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1_第2頁
4.2《揚州慢》課件 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1_第3頁
4.2《揚州慢》課件 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1_第4頁
4.2《揚州慢》課件 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揚州慢姜夔導入:一座城和它的美名“舀一壺月光釀一碗酒,杯中的心事纏綿已久,我把思念寫成信寄給揚州,十里徘徊巷口又舊地重游。斜陽點綴山頭”。(《揚州慢》)現代歌曲《揚州慢》中的揚州凸顯了歷史的滄桑感,翻開厚重的歷史,我們看到:六朝: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一千文為一貫)司馬光:揚州富庶甲天下

李白:煙花三月下揚州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么多的文人騷客,成就了一座揚州城的美名;一座揚州城,又成就了多少文人的詩名!知人論世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屬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

南宋文學家、“格律派”詞人、音樂家,擅長創作“自度曲”。早年隨父宦游,居漢陽。后過著游士式的生活,屢試不第,布衣終身。

姜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頓,以詩詞音樂及書法與人交往,借此謀取生計。

其書法精湛,詩負盛名,尤以詞著稱。詞作或感慨時世、抒寫戀情,或寫景詠物、記述交游。琢句精工,韻律諧婉,格調高曠寄意幽邃,藝術造詣較高。有“詞中之圣”之稱。

與辛棄疾、吳文英分鼎南宋詞壇,開創了風雅詞派,即格律派,對于南宋后期詞壇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響。

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詩說》《絳帖平》《續書譜》《白石道人歌曲》等書傳世。詞牌和題目合二為一,是姜夔的自度曲。通曉音律的詞人,自擺歌詞,又能自己譜寫新的曲調,這叫做自度曲。寫作背景:

1127年,“靖康之變”后,在北宋的半邊廢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個更加虛弱的王朝,金兵頻繁發動的大規模南侵,使它長期面臨著覆亡的嚴重危機。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舉南侵,曾攻破揚州,燒殺擄掠。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金人十萬鐵騎破揚州,大肆擄掠,“橫尸二十里”,破壞極其慘重。1176年,雖然已過十五年,作者路過揚州時,映入視野的還是劫后的揚州一片荒蕪,滿目瘡痍,“薺麥青青”的蕭條景象,作者追懷喪亂,感慨今昔,寫下了這篇名作,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景象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達了深沉的黍離之悲。解題“揚州慢”,詞牌名。寫的是揚州戰后的景象,因是慢詞故稱揚州慢。慢,即慢詞,是依照曲調舒緩的慢曲填寫的詞般篇幅都比較長。揚州別稱:廣陵、維揚、江都、蕪城、吳州。文本解讀

《揚州慢》寫的是劫后孤城,聚焦于揚州今昔盛衰的對比。詞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驚和悲哀,強化了兵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學習這首詩歌的時候,一方面要注意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另一面要注意品味詩歌的聲韻之美。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小序有什么作用?時間地點所見所聞主旨創作緣由人物

淳熙丙申年冬至這天,我路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麥。進入揚州,環顧四周一片蕭條,清冷的河水空自碧波蕩漾,天色漸晚,戍樓中傳來凄涼的號角。我悲愴感傷,對揚州城今昔的變化感慨,于是自創了這支曲子。千巖老人認為這首詞有黍離之悲。寫作時間

淳熙丙申至日所見所聞

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寫作緣由

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評價

有《黍離》之悲交代寫作緣由及主旨低沉悲涼何謂“黍離之悲”?離離:一行行的。稷(jì):高梁。行邁:行走。靡(mí)靡:走路緩慢的樣子。中心:心中。搖搖:心神不定的樣子。噎(yè):郁結而氣逆不能呼吸。

《黍離》詩作寫西周滅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過舊都,見昔日宮殿夷為平地,種上莊稼,不勝感慨,寫下了這篇哀婉悲傷的詩。

“黍離之悲”:指家國殘破的悲痛,后代指故國之思和昔盛今衰的感傷。誦讀詩歌,疏通文意

揚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揚州自古是著名的都會,這里有著名游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稍作停留。昔日繁華熱鬧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后,只留下殘存的古樹和廢毀的池臺,都不愿再談論那殘酷的戰爭。臨近黃昏,凄清的號角聲響起,回蕩在這座凄涼殘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賞,料想他現在再來的話也會感到震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二十四橋依然還在,橋下江水水波蕩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靜無聲。想那橋邊紅色的芍藥花年年花葉繁榮,可它們是為誰生長為誰開放呢?上闕——紀行寫景解鞍少駐初程:少駐,停留一會兒;初程,初段行程。胡馬窺江:指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這里應指第二次洗劫揚州。喬木:殘存的古樹。二者都是亂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蕪,人煙蕭條春風十里:這里用以借指揚州。廢池:廢毀的池臺。漸:向,到。清角:凄清的號角聲。

揚州自古是著名的都會,這里有著名游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停留一會兒。昔日繁華熱鬧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后,只留下殘存的古樹和廢毀的池臺,都不愿再談論那殘酷的戰爭。臨近黃昏,凄清的號角聲響起,回蕩在這座凄涼殘破的空城。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學習任務二】朗讀詞作,上闕是如何表現黍離之悲的?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①用典:“過春風十里”化用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春風十里揚州路”,表現昔日的繁華。②虛實結合:“過春風十里”象征昔日的繁華,此處虛寫。“薺麥青青”,為實寫,是今日的蕭條冷落。③對比:上下兩句今昔對照鮮明,突出了今日揚州荒涼景象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漸:表明詩人佇立時間之久;清:軍號凄厲,渲染了凄清的氣氛。寒:寒冷,凄清。凄清的號角聲在寒風中響起。運用了通感,以感覺寫聽覺,表現出揚州城在受到戰亂摧殘后的衰敗、蕭條。空:表現了揚州凄清荒涼的氛圍,為全詞詞眼。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①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詞人將廢池、喬木人格化,即它們是15年前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爭的恐怖與兇殘仍然留在它們心中,連他們都在痛恨金人發動的侵略戰爭,物猶如此,何況于人。②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爭的極端痛恨。也從面表現詞人對當權者的軟弱無能的控訴。3、

盼望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他“解鞍少駐初程”滿是歡喜地來到揚州城,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請結合(“過春風十里………都在空城”),走進姜夔的揚州3、姜夔眼前的揚州到底是怎樣的揚州呢?姜夔的揚州:“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戍角悲吟”等景物,體現了現在的揚州城是一座被金人馬蹄踐踏后四顧蕭條、殘敗不堪的“廢都”、空城。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獨留下橋邊的那支紅藥寂寞開放。除了薺麥青青和廢池喬木,人事凋零的揚州城還剩下橋、波心、冷月、紅藥等。姜夔的情感:期望越大,失望可能就會越大,眼前的景象,抵不住詞人內心的驚詫與凄涼。意象意境4、周大夫路過故都生黍離之悲。那么為何姜夔來到揚州也生此悲呢?

姜夔的美好期望在“廢池喬木”面前變成了失望,詞人僅是有感于揚州城表面的景事變化嗎?如果不是,可能還有什么因素?從“戍角悲吟”來看,揚州早已成為金人鐵蹄下的淪亡之地了,成了戰爭頻發的邊疆。

已經不再是李白筆下“煙花三月”杜牧筆下“春風十里”的那個揚州了。因素:①金人兩次入侵的歷史現實;②身世凄寒、屢試不中、孤獨失意等下闋——傷今懷古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譯】杜牧俊逸清賞,料想他現在再來的話也會感到震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二十四橋依然還在,橋下江水水波蕩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靜無聲。想那橋邊紅色的芍藥花年年花葉繁榮可它們是為誰生長為誰開放呢?杜郎:即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揚州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俊賞:俊逸清賞,豆蔻:形容少女美艷。青樓:妓院。二十四橋:揚州城內古橋,即吳家磚橋,也叫紅藥橋。紅藥:紅芍藥花,是揚州繁華時期的名花。5、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在全詞中有何作用?

連綴全詞,由上片的寫景過渡到下片的聯想對比,一邊是蕭條冷落,一邊是繁華熱鬧;一邊是實,一邊是虛。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時傷世的意緒。6、姜夔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用了怎樣的的手法的來表達強化了兵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①反襯(或對比),用杜牧筆下昔日揚州的繁華反襯今日的蕭條殘破;②)用典,化用杜牧“豆蔻”“青樓”等詩句,強調此時的揚州已面目全非,即使有杜牧的才華也難以描摹;③這三句表達了對揚州遭金兵洗劫后繁華不再的悲愴及哀慟之情。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①以景結情: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②)以樂景寫哀情:花開依舊,人事已非,名都已成空城,更何況國難未息,還有誰來欣賞采摘呢?表現荒涼蕭條,含蓄地抒發詞人的今昔之慨。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①用典:化用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②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今昔對比:以杜詩的“明月當空、聲聒耳、熱鬧非凡”來反襯今日揚州的清冷空寂、凋敗殘荒。③移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不直接寫內心凄苦悲涼之感,而是細致描摹夜色下舊物仍在卻面目全非的揚州空城景象。二十四橋的熱鬧不在,可是橋還在,湖水還在,月亮還在,一個“仍”字,我們可以體會到:在無生命的、永恒的事物面前,有生命的事物顯得十分脆弱不堪。飄零的自己在家國面前、在大自然面前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呢?這是詞人對生命的拷問。詞人預想明年橋邊的紅藥盛開,是為誰而開呢?最后一句的問號能不能換成句號?為什么?問號是強烈的反問,更能突出詞人的傷感。句號是陳述,情感表達過于平淡。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7、姜夔眼里的揚州是荒涼破敗的,杜牧眼中的揚州又是怎樣的呢?結合詞的正文,邊讀變勾畫,完成下列任務

(要求:第一個空填名詞,所填之詞在文中要有依據;第二個空填形容詞,由第一個空推測而來。橫線上填寫自己的解說詞,要求包含原句,并有相關賞析(如意境、手法和情感等)。要求用詞精準,語言簡潔。)杜牧時代的揚州城是(

)之揚州,我們看到了揚州的(

)。因為詞里說:

示例:昔日的揚州城是(紅藥)之揚州,我們看到了揚州的(美麗)。因為詞里說:“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我們可以猜想,之前的揚州城,芍藥花開,如霞似錦,肯定是美麗的,浪漫的。1、杜牧時代的揚州城是(

)之揚州,我們看到了揚州的(

)。因為詞里說:

繁華

2、杜牧時代的揚州城是(

)之揚州,我們看到了揚州的(

)。因為詞里說:

3、杜牧時代的揚州城是(

)之揚州,我們看到了揚州的(

)。因為詞里說:

4、杜牧時代的揚州城是(

)之揚州,我們看到了揚州的(

)。因為詞里說:

浪漫寧靜明月湖水柔情橋

“二十四橋仍在”,揚州屬于水鄉,有很多精致的橋,橋上行人如織,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揚州的繁華。“波心蕩,冷月無聲”。同樣是湖水,現在是冷的,但杜枚時代的揚州,應如春天的湖水一樣,充滿了柔情。“冷月無聲”月亮還是那輪月亮,在杜枚的年代,月亮照著揚州,非常安詳、寧靜。美女“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豆蔻指年輕的女孩子煙花三月的揚州,是男女約會浪漫的揚州,是詩意的揚州。杜牧時期的揚州:佳處、春風、豆蔻、青樓、夢好、紅藥、月夜——名都

昔日的揚州是美麗的、浪漫的、繁華的、令人向往的。在中國古代,浪漫繁華的都市往往承載著一個重要的使命:庇護著落魄文人和士大夫無處安放的靈魂。比如杜牧的《遣懷》:

遣懷

[唐]杜牧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譯文】

想當年,困頓江湖飲酒作樂放縱而行,專愛那纖細的腰身能在掌中起舞,婀娜輕盈。

揚州十年的縱情聲色,好像一場夢,到頭來,只落得青樓楚館內一個“薄幸”的名聲

晚唐詩人杜牧人號“小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出身世家,躊躇滿志,《阿房宮賦》一出名滿天下,幕府生涯,風流才情,掩不住憂時感傷和志在事功。朋黨之爭,深陷其中,又怎能讓他獻平戎策,施治國才?上片

用昔日的“名都”來反襯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的“春風十里揚州路”來反襯今日的一片荒涼景象“盡薺麥青青”。下片

以昔日的“杜郎俊賞”、“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等風流繁華,來反襯今日的風流云散、好景難再和深情難賦。以昔時“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樂章,反襯今日“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哀景。

總之,寫昔日的繁華,正是為了表現今日蕭條。8、作者是如何用今昔對比的反襯手法來寫景的?9、詞人寫昔日的揚州與眼前的揚州分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昔日的揚州:虛寫。眼前的揚州:實寫一虛一實,虛實相生,這是本詞的寫作特點。一邊是繁華熱鬧,一邊是蕭條冷落,一邊是虛:一邊是實,兩副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時傷世的意緒。10、找出詞中的所有典故,并概括其作用典故:竹西佳處,春風十里,豆蔻詞工,青樓夢好,二十四橋作用:①形象更加鮮明,增加了文采。②以昔日的繁華來反襯今日的荒涼,使詞更加沉郁,內容更加豐厚。有力的表達了詞人對揚州昔盛今衰的無限感傷。藝術手法小結今日揚州和昔日揚州今日揚州和昔日揚州盡薺麥青青杜牧詩句若杜牧重到揚州……荒涼之景寓悲傷之情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波心蕩,冷月無聲漸黃昏,清角吹寒虛實結合用典(化用)想象借景抒情擬人對比夸張動靜結合視聽結合詩句賞析1.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是從杜牧《贈別》(其一)“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中化出,杜牧詩句極言揚州之美,所以此處詞人化用詩句與眼前之景作對比:聽說揚州繁華富麗,但一路之上觸目所及,卻盡是青青的野生麥子,一片荒涼景象。詩句賞析2.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這幾句使用了擬人手法。詞人將廢池、喬木人格化,意即它們是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爭的恐怖、敵人的兇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連“廢池喬木”都“猶厭言兵”,痛恨金人發動的戰爭,物猶如此,何況于人!人民對戰爭的痛恨與厭惡,當然超過“廢池喬木”千百倍。這樣寫,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爭的極端痛恨。詩句賞析3.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杜牧詩《寄揚州韓綽判官》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之語,因相傳古代有二十四個美人吹簫于橋上,所以有此句。詞人滿懷凄涼的情感,如泣如訴:二十四橋依然還在,但橋頭沒有了吹簫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圓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畫面無聲無息,冷落凄涼。可現在“二十四橋仍在”,而歌聲笑語卻聽不到了,甚至連月兒也沒有聲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隨波蕩漾,如此冷落凄涼的景象,怎能不令人傷懷呢?詩句賞析4.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紅藥一到春天就開始生長,不管人世間發生了怎樣的化,自然的本性不會改變。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觀賞,可現在城空了,人沒了,加之國難未息,誰也無心去觀賞詞人借此曲折地表現出劫后揚州人民凄苦的生活,以自己感時傷懷的沉痛心情。這里的“念”字非常耐人尋味。冬至之日,本來不是芍藥花開的季節,但縱使冬去春回,來年芍藥花開,又有誰來欣賞它呢?花開依舊,人事已非,花開也不過徒增空城的感傷而已。詞情跌宕濃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1.《揚州慢》中,“”詩句指出杜牧是個俊才情種,但當他面對眼前的凋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