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初中語文2022-2024年三年中考真題匯編一一學生版一
專題15說明文閱讀(原卷版)
【2024?黑龍江?中考真題】
閱讀《四季星空為何不同》一文,完成下面小題。
四季星空為何不同
①天文預報顯示,木星合月、金星伴月、中秋滿月等天象將在9月"扎堆''亮相。神秘的星空,靜謐深
邃又復雜多變——這其中,有“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雄渾開闊:亦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
星河”的柔美沉醉:還有“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的情思期盼……
②看似“靜止”的星空,為何如此“多變”?事實上,雖說看上去“繁星滿天”,但我們能看到在夜空中閃
耀的,大多數是恒星,少部分是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中的行星。如果再細細觀察還會發現,這些星星會隨著
時間的推移自東向西發生“位移”,直至黎明時分,它們已漸漸落到了西邊的地平線附近——若是用三腳架和
相機來跟蹤拍攝,還可以描繪出星星運行的軌跡。
③群星之所以看起來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除了自轉,地球還在圍繞著太陽進行公
轉,一年要走過的9.4億公里的路程。這么長路程的跋涉,這樣的時間流動,就好比從赤道前往兩極,一
路上的“風景”當然會千變萬化——這也是一年四季星空各不相同的原因。
④其實,夜空中的星星是否能被看到,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星星本身的亮度,亮度較暗的星星,即
便離得近,也看不到;二是星星離地球有多遠,離地球越遠,越難被看到。因此,地球上能看到的星星都
是那些距離不太遠的星星。什么時候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呢?除了要看當天氣象方面的因素,最關鍵的是
要看當時晚上位于地平線上的亮星有哪些。
⑤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星盤”,太陽系和周圍的星星都在這個“星盤”上,一起圍繞
著銀河系的中心運動,太陽系周圍的星星基本上是不變的。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陽,當太陽在天空中時,
陽光會“遮蓋”住其他的星光,因此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每天晚上出現在天空中的星
星略有差別,公轉會導致地球上四季的變化,與星空變化相對應,便產生了四季星空的不同。
⑥春季星空有劃過天空的“春季大弧線”和眾多的深空天體。秋季星空有“秋季四邊形”,還可以看到北
半球唯——個可以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仙女星座。仙女星座非常明亮,即使遠在距地球254萬光年之
外,在地球上的我們依然能僅憑肉眼就看到它燦爛的光輝。冬季星空亮星較多,有顯著的“地標”——“冬季
大三角“,以及辨識度很高的獵戶座,因此冬季也是觀賞星空的好時機。
⑦天空中除了眾多亮星,還有非常炫目的銀河。夏季星空的最大亮點,便是璀璨的銀河高掛天空,銀
河系的“銀心”正位于人馬座方向,人馬座在夏夜空中逗留的時間最長——此時的星空,正是“群星閃耀時
⑧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歡哪一種?
(作者:胡方浩選自《人民日報》)
1.本文標題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加點詞語“約”能否刪去,為什么?
3.第⑤段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歡哪個季節的星空?請結合文章內容說明喜歡的理由。
【2024?四川廣安?中考真題】
擁抱5G-A商用時代
①2019年5G技術進入商用階段以來,全球5G用戶已突破15億,5G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
驅動力。隨著通信技術更新迭代和新終端新業態不斷涌現,5G—Advanced(5G—A或5,5G)應運而生。它
引入通感一體、無源物聯、內生智能等新技術,可使網絡性能提升10倍,滿足更加復雜和多樣化的應用場
景需求。當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加快推進5G—A建設,不斷激活發展潛能。
②從技術應用上來講,對生產端而言,5G—A的連接能力大幅擴展,并走向全場景應聯盡聯,為智能
交通、智能制造等行業打開全新空間。例如在中國山東的一家工廠,運用5G—A的配電器和空開保護,加
上無人機和機器人,實現了發電設備的自動化巡檢、故障快速隔離和恢復供電,巡檢效率提升了24倍,全
年平均斷電時長從5.4小時縮減到25分鐘。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
③對消費者而言,5G—A可以促進沉浸式業務、家庭帶寬業務體驗升級,為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提
供助力。網絡帶寬升級,可為用戶收看4K/8K高清視頻等提供技術支撐,促進裸眼3D、擴展現實等沉浸式
業務的規模化應用,使消費者享受全新的移動互聯網體驗。中國杭州亞運會期間,觀眾就可以通過終端小
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觀賽。
④中國正在加速推進5G—A商用建設。中國移動宣布今年將在超過300個城市部署5G—A商用網絡,
目前已公布首批100個商用城市名單。中國聯通打造的基于5G—A的超高清淺壓縮編碼制播系統,創造了
制播領域全球最高上行碼率紀錄。中國電信也在多個省市完成了三載波聚合(3CC)百站規模部署,并在鋼
鐵、礦山、醫療等行業探索落地5G—A關鍵技術。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設備商,在2023年10月發布了全
球首個5G—A全系列商用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原生萬兆、原生綠色、原生智能三大創新技術支撐5G—A商
用發展。
⑤5G—A是5G演進到6G的關鍵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去年6月,國際電信聯盟審議通過《面
向2030及未來發展的框架和總體目標建議書》,展示了對6G的愿景和共識。其中涉及的關鍵技術,與5G—A
當前研究的標準有近70%的重疊。因此,發展5G-A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關產業要素,為6G的落地做好產
業儲備。今年,全球有望實現5G—A的規?;虡I應用,一個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將展現在我們面前。
(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4月9日,有改動)
5.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6.本文第②自然段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7.本文第⑤自然段加點的“近”字能否刪去?為什么?
8.下列說法表述得育X意的一項是()
A.本文對5G—A技術進行了介紹,全文的結構是先總說后分說。
B.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別從生產端和消費端兩方面介紹了5G—A技術運用的優勢,語言特點主要是生動
形象。
C.本文第③自然段畫線句“中國杭州亞運會期間,觀眾就可以通過終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觀賽。”
主要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D.5G—A不僅是對5G的發展,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關產業要素,為6G的落地做好產業儲備,所以5G—A
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
冬眠,動物御寒的“超能力”
李天洋
①冬天來臨,當人們拿出棉衣御寒時,自然界的動植物也在用它們的方式準備過冬。冬眠,就是其中
頗為特別的一種。冬眠可不是簡單的睡眠,它不僅創造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跡,也是前沿科學研究與應用的
熱門。
挑戰生理極限的冬眠
②生物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的冬眠歷時4至7個月,為保證冬眠期間能生存下來,它們需要在入眠前
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貯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動物依靠在夏、秋季積累于體內的脂肪;倉鼠、松鼠則選
擇在洞穴內貯存食物。
③哺乳動物冬眠時,生命體征變化明顯。比如體溫迅速下降、代謝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頻率維
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具體來說,冬眠時,北極黃鼠體溫最低能降到-3°C,極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體
溫僅降到30℃,睡鼠的體溫維持在20℃,這說明,冬眠對于哺乳動物來說,并不一定伴隨著超低體溫現象
的出現。但在代謝率上,哺乳動物冬眠期間降低幅度均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動物甚至降至1%。
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從每分鐘55次降到10次,呼吸從每分鐘8次降到一兩次;多紋黃鼠的心率
從每分鐘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從每分鐘200次降到1次,可以說是斷崖式下降。這對于一個生
命有機體來說,能夠讓各個器官的運轉迅速與之相適應,是一個非常艱難又高級的系統工程。
④雖然在表象上,動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動,但實際區別很大。目前,世界
范圍內,已有百余種動物被證實有冬眠現象,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無脊椎類動物
等。這些動物在自然常態睡眠時,代謝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標均會有所降低,但變化不大;而在冬眠時,
這些指標則降幅很大,有的動物甚至降到瀕臨死亡的狀態,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大大減少它們維持生命
所需的能量,幫助它們度過凜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說是動物通過節能方式應對“極限氣候”的一種智慧和
有效策略。
人類期待獲得冬眠“超能力”
⑤近些年,隨著癌癥等醫學難題陸續增多以及人類宇宙探索的需要,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迫切地對
動物特別是對哺乳動物的冬眠開展深入研究。人們想知道:為什么黃鼠在秋天體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熊
冬眠時不排泄為什么不會腎衰羯?極地松鼠在醒來后,為什么大腦沒受損傷,也沒有肌肉萎縮、骨質疏
松?……科學家希望能盡快弄清楚動物冬眠的這些“超能力”,并應用到人類身上。
⑥依托于信息傳播和現代科技的發展,一些實例的出現和研究結果的發表給了科學家很大信心:人類
自身或許真的具備冬眠的潛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臘學術研究團隊在《人類學》期刊發表研究結果,他們在43萬年前的人
類骨骸中,找到了人類冬眠的證據,經斷層掃描與顯微鏡觀察,這些骨頭與冬眠動物的骨頭有相似的病變
和損傷,也就是說,遠古人類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來度過寒冬的。盡管這個說法聽起來如同科幻小說,
但科學家認為,這種現象想有用熊是事實。遠古人類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過后來自然環境變好,人類
應對極端氣候能力增強,不再需要通過冬眠這種方式過冬了,這個能力也就退化了。
⑧在這些實例和研究結果的基礎上,“人工冬眠”的概念應運而生,并率先在科幻電影中“實現”了。
人們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電影中可以看到,為了讓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長的星際航行,會把他們
放進太空冬眠艙,以冬眠的方式延長他們的壽命。
⑨為了讓夢想盡快照進現實,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孜孜不倦、鍥而不舍地研發適用于太空以及醫學
方面的冬眠技術。
⑩受變溫動物冬眠時體內大半液體凍結,心跳、呼吸、血液流動和大腦活動停止,幾個月后又活蹦亂
跳的啟發,科學家研究出了“人體冷凍法”,即在796℃的低溫下保存整個人體或頭部,以期未來的科學
技術能夠將其復活。根據相關資料記載,這種嘗試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1967年,加州大學的心理學
教授詹姆斯?貝德福德因癌癥身亡幾小時后,進行了遺體的凍存處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過
這種方式冬眠復蘇后,無法證明儲存大腦信息的神經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凍來實現人工冬眠的道路
不太順暢。
?研究的成果雖然不少,但如何將基于動物的研究成果應用到人類,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未來,當科
學家最終找到人類的冬眠開關時,將為人們的生命健康、星際航行帶來全新的天地。
(選自《風流一代?經典文摘》,有刪改)
9.為什么說“冬眠”是動物的“超能力”?通讀全文,簡要概括。
10.下列說法與本文內容不相符的一項是()
A.第①段點明本文的說明對象“冬眠”,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B.哺乳動物在冬眠時,體溫都會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較大,有的下降幅度較小。
C.人類期待獲得冬眠“超能力”是為了解決一些現在無法解決的醫學難題,以及探索宇宙的需要。
D.最后一段總結概括了目前研究人類冬眠技術的成果,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
11.第④段主要采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O
12.結合語境,分析下面加點詞的作用。
盡管這個說法聽起來如同科幻小說,但科學家認為,這種現象做有可熊是事實。
13.下面這段文字可以作為例子放在文中,小語認為可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間,而小文認為可放在第⑩
段和第?段之間。你同意誰的觀點?說說理由。
1999年,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中,被救起后已沒有心跳和呼吸,體溫下降到13.8℃,但經
過搶救,他仍然蘇醒過來。2006年10月,一位攀爬雪山失蹤24天才被救援的日本人,在確認新陳代謝已
經停滯的情況下經過治療生命復蘇。
【2024?吉林?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各題。
不幸“背鍋”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
①甲烷做能源雖好,卻有一大壞處——它是一種溫室氣體。如果它在地球大氣層中含量過高的話,會
讓地球平均氣溫劇烈上升,我們現在居住的很多平原和沿海大城市都會被洶涌的海水淹沒。
②遍布亞洲東部的稻田,現在成了某些環境科學家責難的一大對象。他們發現水稻田能排放出相當可
觀的甲烷,盡管總量還不能完全確定,但至少占到了全球甲烷排放總量的1/10以上。這樣一來,吃一口米
飯簡直成了一種有愧世人的不良生活習慣!
③不過,水稻可能會覺得自己比愛吃大米的人還冤枉,因為這些甲烷并不是它制造的,絕大多數也不
是它排放的。其實,水稻田里的甲烷和沼氣及一部分天然氣里的甲烷一樣,都是由古菌制造的。水稻頂多
是在汲取水分的時候,不小心順便帶了一點溶解在水里的甲烷進入體內,再把它排進大氣而已。與其他糧
食作物不同,稻的多數品種要栽在水里。由于水層的阻礙,水稻田的土壤里出現缺氧環境,正適宜這些制
造甲烷的古菌生存(要知道,氧氣對它們來說完全是一種可怕的毒藥?。瑢е碌咎锍蔀榧淄榈闹匾欧?/p>
源。
④一些陳舊的生物分類系統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簡單分成動物和植物兩大類。據此,基本上所有看
上去不像動物的生物都被劃入了植物之列。于是,海帶是'‘植物",蘑菇是“植物”,細菌是“植物”,古菌自然
也成了“植物面對這種在大學里竟然一直用到21世紀初的過時分類體系,不光是水稻,所有其他植物都
要大喊“冤枉”了——在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上,古菌與真正的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比植物與動物之間的親緣
關系要遠多了!
⑤如今,最權威的生物分類系統一般把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先分成細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大域(病毒
之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姑且不論)。盡管在最新證據面前,這個劃分也有點陳舊了,但至少比“不是動物
就是植物''的二分法要靠譜多了。然后,真核生物再分成許多支派,在其家譜樹上,動物與真菌(蘑菇之類)
的關系非常密切,可以說情同姐妹。能夠稱得上植物的生物,只剩下陸生植物(苔葬、蕨類、種子植物等)、
綠藻、紅藻等幾類。褐藻(海帶之類)也要自立門戶,不再頂著“植物”的頭銜招搖過市了。
⑥產生甲烷的古菌(微生物學上稱為產甲烷菌),以二氧化碳為助燃劑,以氫氣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機
物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
⑦產甲烷菌還會利用乙酸進行無氧呼吸,分解之后的產物則是二氧化碳和另一種物質——你可能猜對
了——甲烷。與此相似,植物和同屬真核生物的人類一樣,也能通過無氧呼吸獲得能量。在這個過程中,
糖類等養分不會與氧氣結合,而是在細胞中直接分解成乙醇或乳酸(就是那種讓你的肌肉在劇烈運動后產
生酸痛感的物質)。
⑧總之,從生命活動的基本化學反應來看,產甲烷菌是一類與真核生物極為不同的"另類''生物。用本
書里的比喻來說,它們是一類非常獨特的化工廠,拿手的特色產品就是甲烷——既能在人類社會中發光發
熱,又讓人類擔心得不得了的最簡單的有機物。
(選自《植物的經營之道》,有刪改)
14.請寫出本文的說明對象。
15.請結合文中畫線語句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16.文中大量使用補充說明文字(即括號里的文字),請概括其作用。
17.請你運用本文學到的生物學知識,為“背鍋”的水稻寫一段“申冤”文字。
【2024?天津?中考真題】
閱讀《大風車原來是這樣發電》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大風車原來是這樣發電
胡帆陳海倫
①“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近些年來,山川田野間、荒漠戈壁灘、蔚藍
海面上一座座風力發電機組拔地而起。它們在裝扮風景的同時,也在源源不斷地為人們提供能源。
②人類在很早以前就開始利用風能、建設“風車”了。公元前2世紀的波蘭,人們就建有碾米的風車磨
坊;元明時期,中國建有風力水車,用來灌溉農田?,F代風車的雛形,則來源于1890年丹麥提出的風力發
電計劃,給風磨安裝了發電機。工業革命期間,蒸汽機的出現,讓風力發電機的發展遇冷。直到20世紀下
半葉,化石能源告急,生態環境惡化,風力發電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③風力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輪旋轉,把風的動能轉變為風輪軸的機械能,發電機在
風輪軸的帶動下旋轉發電。它和紙風車結構相似,由風輪、機艙、塔筒組成。但是,紙風車為了更漂亮可
以折出很多個葉片,而風機的風輪:瞿為3個葉片,因為這樣便于平衡,性價比更高。
④對于風力發電來說,風速達到2.5?3m/s(微風拂面)就可發電。風越大,風輪轉得越快,發的電
能也越多。但是當風速達到25?30m/s(狂風大作)時風機就會停止工作,進入“防御姿態因為本個股售
的風可以拔起樹木,摧毀房屋,如果風機繼續工作就會損壞發電機組。
⑤隨著風力發電的發展,風機的葉輪直徑也逐漸增大,近15年間,葉輪直徑已經從70m增大到250m。
耳田?我國陸上風電機組葉輪直徑處于200nl水平,其掃風面積超過32000m2,相當于4.5個標準足球場。
⑥從遠處看,人們可能會覺得風機的葉片轉得很慢。但事實上,由于機艙齒輪的加速作用,風機葉片
的尖部線速度有時和高鐵運行速度不相上下。不同功率、不同類型的風機轉一圈產生的電量也不同,有的
可發1.4度電,相當于一個普通家庭一晚上空調用電量;而有的可產生5.8度電,能供一個普通家庭用一天。
⑦與傳統發電方式相比,風力發電具有很多優勢。相比火力發電,風力發電沒有粉塵、硫化物、二氧
化碳等的排放;相比水力發電,風力發電沒有庫區移民問題和蓄水對地質構造的影響,建成周期短。
⑧近年來,風力發電在國家政策支持和能源供應緊張的背景下迅速發展。比如北京冬奧會全部場館的
用電主要是河北張家口的風力和光伏發電輸入的。相信,“十四五”時期風力發電必將實現高質量躍升發展。
(選自“學習強國”,有刪改)
18.下面的說法不行令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風力發電機組在裝扮風景的同時,也在源源不斷地為人們提供能源。
B.風力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就是把風輪軸的機械能轉變為風的動能。
C.由于機艙齒輪的加速作用,風機葉片尖部線速度有時和高鐵運行速度不相上下。
D.與火力發電相比,風力發電沒有粉塵、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19.下面對文中畫線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使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人類利用風能、建設“風車”的歷程十分艱辛。
B.使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人類利用風能、建設“風車”的歷程十分艱辛。
C.使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很早以前人類就開始利用風能、建設“風車”了。
D.使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很早以前人類就開始利用風能、建設“風車”了。
20.下面對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以兒歌引出說明內容,生動活潑,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B.第④段中加點的“這個時候”是指風速達到25?30m/s(狂風大作)時。
C.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加點詞“一般”“目前”,體現了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D.本文采用“分——總”結構,以空間順序重點介紹了大風車的構造和風力發電的優勢。
【2023?四川德陽?中考真題】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相見以禮
邵鳳麗
①在中國文化中,禮儀既是培養個人文明素養的重要方式,也是維系社會生活秩序的重要依托?!抖Y
記?禮運》中說:“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睆母瓷峡?,禮儀
的產生既是對“天道”的承襲,對自然的尊重和效仿,同時也是對“人情”的適當傳達。長期以來,禮儀
對國家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②在傳統社會,人與人見面時,遵循相見以禮的原則。古人將相見時的各種禮儀統稱為相見禮?!秲x
禮》一書中的《士相見禮》,專門闡明相見時的具體禮儀規范。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在相見時就十分重視
禮儀規范,服飾、動作、語言等都要按照禮儀規范來,如果有誰違背了禮儀規范,就會被認為是失禮的人。
A
③相見時注重禮儀,既是相見時人們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露,也能展現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艮相見
禮歷史十分悠久,在發展過程中,具體禮儀規范不斷傳承變化,文化內涵也不斷豐富。其中,拱手作揖是
典型的傳統相見禮,使用頻次高,普及范圍廣,且具有良好的歷史傳承性,體現了禮儀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禮記?曲禮》記載:“遭先生于道,趨而進,正立拱手。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
④拱手的方式是右手握拳,左手掩住右手,沒有其他的身體動作。如果拱手的同時,身體向前彎曲,
那就是作揖。宋代王虛在《訓蒙法》中寫道:“揖時須是曲其身,以眼看自己鞋頭?!惫湃诵幸咀屩Y,
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謙遜的態度。C
⑤關于作揖禮是否男女通行,學界觀點不一?!扒宕鷮W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女子也行作揖禮,
并指出:“左手在內,右手在外,是謂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喪拜反是?!钡灿袑W者指出
只有男性才行作揖禮,女性不行作揖禮。如在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夜聽琴》第三折中,張玦見紅娘行拜揖
禮,而紅娘則“還了萬?!?。
⑥到現在,常用相見禮則變成了人們見面時的握手禮儀。
⑦《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載:“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痹谥袊幕l展
過程中,中國人始終習慣通過禮儀形式傳達內心的情感、思想與認知。與人相見,拱手、作揖,通過自己
的身體動作表達對別人的尊重和禮讓,這是中國人處世原則的體現,也是自我文明素養的重要體現。
(摘編自《百科知識》)
21.下列表述與原文不符的一項是()
A.禮儀不光是培養個人文明素養的重要方式,也是社會生活秩序的重要維系依托。
B.在古代,傳統相見禮中普及范圍廣的是拱手作揖;現在常用相見禮則變成握手。
C.古人行揖讓之禮,身體前傾,右手掩住左手,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謙遜的態度。
D.在中國文化中,人們見面時,通過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達對別人的尊重和禮讓。
22.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本文從“禮儀”引入,主要圍繞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相見禮進行闡述。
B.本文第①段,引用《禮記?禮運》中的句子,闡明了“禮”產生的根源。
C.先秦時,人們就重視見面的禮儀規范,體現在服飾、動作、語言等方面。
D.拱手、作揖、握手是相見禮的常見形式,握手傳達出了平等的處世原則。
23.結合全文看,下面這個句子適合放在文中A、B、C、D中的()位置。
《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p>
【2023?黑龍江哈爾濱?中考真題】
閱讀《二十四節氣》,完成下面小題。
二十四節氣①
①“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這首已經被選入小
學語文課本的《二十四節氣歌》,很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歌中所唱的二十四節氣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
博大精深和豐富內涵。
②節氣就是氣候變化的節點,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古人把每個季節分為六個節氣,一年便有了
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
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這一中國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對中國人產生了深遠影響。
③二十四節氣影響著中國人的農業生產行為。驚蟄節氣,天氣轉暖,春雷震響,蟄伏在泥土里的各種
冬眠動物開始蘇醒,我國大部分地區由此進入春耕季節。谷雨時節,雨水滋潤大地,五谷得以生長。農諺
云:”谷雨前后,種瓜種豆。”
④二十四節氣影響著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人們會根據節氣準備特色食物,安排出行活動。例如:立春
時,人們會做春餅、贈春盤、食春菜;清明時,人們會到郊外踏青、祭掃。
⑤不僅如此,二十四節氣還對中國人的處世之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墩f文解字》對“滿”的解釋是“盈
溢”,一種豐盈到能夠溢出來的狀態。小滿這個節氣的名字,在"滿''字前面加了一個"小''字,按通常規律,
有小則有大,可二十四節氣中只有小滿沒有“大滿它告訴我們: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啟示人們做事留有
余地,做人適當,自。這樣的思想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處世智慧。
⑥二十四節氣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正是世界對二十四節氣價值的認同。
【注】①二十四節氣指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選文有改動)
24.二十四節氣對中國人產生了哪些影響?
25.分別指出下面三句話所運用的說明方法。(一個括號內只能填寫一種說明方法)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古人把每個季節分為六個節氣,一年便有了二十四個節氣。()
(2)農諺云:“谷雨前后,種瓜種豆?!保ǎ?/p>
(3)例如:立春時,人們會做春餅、贈春盤、食春菜;清明時,人們會到郊外踏青、祭掃。()
26.第⑤段加點詞語“留白”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
27.閱讀本文后,你認為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這兩句詩提到了二十四節氣
中哪一個節氣?
【2023?四川眉山?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題。
①地球能形成,我們得以誕生在這里的概率有多大?《三體》的作者劉慈欣說過:“你知道在宇宙中
生命誕生的概率有多大嗎?就像有一堆金屬垃圾,來了一陣龍卷風把它們卷上天,然后它們掉下來自動組
裝成一輛車所以我們的存在就是一種奇跡。”
②我們每個人的存在,都要從137億年前說起。最初的宇宙溫度十分高,密度非常大,直到137億年
前,“創世大爆炸”發生,時間、空間和能量出現,大量基本粒子涌現出來。幾十萬年后,宇宙漸漸冷卻,
氫和氫等宇宙基本物質形成,其他元素也逐漸形成,其中就包括構建地球生命體的基質——我們身體里都
有的碳元素。
③46億年前,大量塵埃集聚在一起,行星出現了,并逐漸增大自己的體積。其中就包括我們的地球。
最初,地球是一顆熾熱的熔巖星球,它漸漸冷卻下來并形成了堅實的地殼。地球開始具有足夠的地心引力,
這使它能夠保持住含有水蒸氣的氣態大氣層而不致散逸。地球表面包裹著一層大氣層,臭氧保護我們免受
有害輻射的傷害,適中的大氣束縛住適量的太陽能,讓地表溫度保持舒適,在零攝氏度之上,讓水不至于
結冰。
④水,是地球成功孕育生命的關鍵。根據化石提供的證據,大概40億年前,在原始地球的湖海里就
產生了生命。太陽輻射的紫外線,分解了原始大氣層中含氫的簡單分子。這種早期的化學物質溶解在海洋
里,形成了一種復雜的有機液。直到有一天,偶然出現了一種能夠利用有機液粗略地復制自己的分子。這
就是DNA(脫氧核糖核酸),生命的基本組件。
⑤后來具有特別功能的分子終于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分子集體,這就是細胞。若干單細胞組合在一
起形成多細胞,初始的多細胞生物體通過隨機突變進化產生新的生物體。大約20億年前,性和繁殖產生了。
自此,兩個生物體就能整段地交換它們的DNA遺傳密碼,繁殖出大量的新個體,進化速度便大大加快了。
⑥10億年前,海洋里己經充滿了簡單的綠色植物,它們制造了大量的分子氧,逐漸改變了原來大量含
氫的地球大氣。雖然我們的生存離不開氧氣,但高濃度的氧對沒有保護的有機物來說也是一種毒藥,大量
的原始生物體因為適應不了高含氧量的環境而滅亡。生物慢慢繁衍又消亡,直到比氧溫和得多的氮氣加入,
才逐漸形成我們現在呼吸的大氣。
⑦到5億年以前,大量成群結隊的三葉蟲在海底獵食。現在,三葉蟲只存在于化石中,它們已經于億
年前消失。寒武紀后,生命的進化節奏大大加快,魚類和脊椎動物誕生了,植物從海里移居到陸地上,昆
蟲與兩棲動物誕生,樹和爬行動物出現了??铸堈Q生,哺乳動物出現,天空中有了初始鳥類。恐龍滅絕,
靈長類出現。
⑧在幾百萬年前,原始人類出現了。在動輒以億年為計量單位的進化時間表里,只花了200萬年就從
早期猿人進化到現代人的人類,堪稱進化史上的奇跡。
(摘自《你知道地球有多努力嗎》,有刪改)
28.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我們的地球誕生于137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
B.天體爆炸產生的氫和氫是地球生命體的基質。
C.地心引力能有效保持含水蒸氣的氣態大氣層。
D.臭氧能避免有害輻射并為地表保持舒適溫度。
29.下列對生命誕生及進化過程的相關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30.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作品,下列對其特征分析不正項的一項是()
A.文章科學性強。如介紹地球形成的過程中,運用較多科學術語,如基本粒子、基本物質等。
B.文章邏輯清晰。全文從宇宙大爆炸、地球形成、人類出現到生命誕生,由主到次,層次分明。
C.文章語言準確。如“宇宙漸漸冷卻”“大約20億年前”中的“漸漸”“大約”“前”均缺一不可。
D.文章兼具通俗性。如引用劉慈欣的話說明生命誕生概率;運用打比方,將高濃度的氧比作毒藥。
【2023?遼寧營口?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以智能家居打造智慧生活
韓鑫
①今天,居家生活場景可能是這樣的:語音切換智能電視節目,智能健身鏡上進行AI私教指導……隨
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一大批智能產品走進千家萬戶,關于智慧生活的美好
想象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②快速發展的智能家居,涵蓋家電、娛樂、安防、家庭能源管理等細分方向。從單個設備智能、多設
備聯動的協同智能,到設備智能感知、自主操作的決策智能,再到跨平臺的高度主動智能,自動控制、物
聯網、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家居設備不斷融合,為把人從家庭管理中逐步解放出來提供了解決方案。
③近年來,我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1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由2600
億元增長至5800億元,年均增長率近20%。但從整體上看,當前不少智能家居產品功能較為簡單,同質化
情況突出,成熟的全屋智能項目尚不多見。此外,現階段了解智能家居并有使用意愿的消費者占比仍然較
小。
④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智能家居的市場滲透率也將不斷上升。一方面,家居生活最
能體現個性,通過定制化服務滿足個人需求、實現用戶意圖,以更好的口碑吸引消費者。再者,推進移動
物聯網終端、平臺等技術標準及互聯互通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提升行業應用標準化水平,推出更多跨場景、
多功能的智能家居產品,行業才能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⑤智能家居發展潛力巨大。我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在居住環境適老化改造方面存在很大需求,
這是智能家居可以精耕細作的重要市場*7。不過,智能家居產品進入千家萬戶,可能會帶來隱私安全、
數據安全等方面的隱患。要及時加強研究,探索可行辦法,強化數據安全保障,讓更多人放心使用、安全
使用。
⑥家居產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載體。只要不斷升級產品功能和使
用體驗,定能在行業行穩致遠發展的基礎上,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更大驚喜。
(選自2023年5月25日《人民日報》,有刪改)
31.選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2.選文第③段畫線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我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在居住環境適老化改造方面存在很大需求,這是智能家居可以精耕細作
的重要市場之;。
34.根據選文內容,分析怎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智能家居的市場滲透率。
【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
閱讀《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一文,回答各題。
①地下巖層深處,不但有珍貴的油氣資源,也有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海洋油氣鉆探過程中,如何
通過技術手段捕獲伴生的二氧化碳,將其封存在海底?
②6月1日,距離廣東深圳西南約200公里的恩平15—1原油鉆采平臺上,高碳原油生產井、生產處
理系統、二氧化碳壓縮機等設備依次啟動,將油田開發伴生的二氧化碳捕獲、分離,加壓至氣液混合的超
臨界狀態后,通過二氧化碳回注井,回注至距平臺3公里、海床之下800多米的咸水層中,實現長期穩定
封存。
③這標志著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也意味著我國初步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捕集、處
理、注入、封存和監測的全套技術和裝備體系,填補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空白。項目預計每年可封存
二氧化碳30萬噸,累計將超過150萬噸,相當于植樹近1400萬棵。
④二氧化碳順利回注到海底地層,要突破哪些“關卡”?
⑤首先要找到合適的存儲位置。中國海油的專家們找到了一個狀似倒扣“巨碗”的地質構造,具有自然
封閉性,能實現二氧化碳長期穩定封存。
⑥位置選好后,就要鉆一口垂直深度近900米、水平位移超3000米的大位移井,建立一條向“巨碗”
輸送二氧化碳的通道。如此大的水平位移,井壁摩擦力成倍提高,鉆井時很容易被卡住,加上海底淺層土
質松軟,鉆井時井眼容易垮塌和漏失鉆井液。
⑦針對這些挑戰,鉆井專家定制了特制鉆井液,既能抵抗酸性二氧化碳腐蝕,也能支撐井壁、潤滑井
眼,讓二氧化碳回注之路通暢無阻。不僅如此,注氣管柱還加裝了光纖監測裝置,每隔1米就有1個監測
點,數千只敏銳的"眼睛'’全方位觀察管柱是否存在泄漏。
⑧我國海域沉積盆地分布廣、地層厚度大、構造底層圈閉多,具備二氧化碳封存的良好地質條件,封
存潛力預測達2.58萬億噸,能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撐。
35.請分析文章以“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為題的作用。
36.第③段中劃線句子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7.二氧化碳順利回注到海底地層,要突破哪些“關卡”?
38.請結合⑥-⑧段,舉例分析本文說明語言的特點。
【2022?遼寧大連?中考真題】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蠶
①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有一種昆蟲也開啟了生命的歷程。
蠶的一生
②蠶的一個生命周期大約是60?80天。它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蠶卵像芝麻般
大小,經過半個月孵化為一齡幼蟲。一齡幼蟲很小,像螞蟻一樣,也叫蟻蠶,從二齡幼蟲開始,蠶的食量
明顯增加,四、五齡幼蟲的食量最大,體重也快速增加,可以達到蟻蠶的八九千倍。
③蠶的幼蟲期一共要脫4次皮,每次蛻皮前,蠶都不吃不動,像睡著了一樣,但它的體內卻在進行著
非常劇烈的生理活動,在短短的一天內,它要形成新皮,蛻去舊皮,讓身體長大,從而進入下一個齡期。
五齡幼蟲繼續長大一段時間后,就不再吃桑葉了,它會找一個地方開始吐絲結繭,為自己建造一個厚實安
全的“小屋”,然后在“小屋”中化蛹。再經過大約兩個星期,蛹羽化為蠶蛾,即成蟲,蠶蛾破繭而出后
開始求偶交配,雄蛾交配完成之后就死去,而雌蛾要等到產卵以后才算完成使命,力盡而亡。
(1)
④蠶在野外的桑樹上生活,隨時會面臨惡劣的環境和天敵的圍追堵截。蠶的一生中最脆弱的時期就是
剛孵化的蟻蠶期和沒有行動能力的蛹期,那么蠶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
⑤蟻蠶非常柔弱,甚至連吃和爬動的力氣都沒有,更沒有能力保護自己,聰明的發幻萩接近螞蟻的樣
于超呼同件,蜜蜜座麻拽聚集在二起,讓天毯送必為它們建螞蟻。我們都知道,螞蟻是攻擊性很強的社會
性昆蟲,喜歡集體行動,敢惹它們的動物不是很多,所以很多小昆蟲都模仿它們,這些昆蟲被稱為“擬蟻
昆蟲”,蟻蠶就是其中的一種。
⑥蠶結繭是為了給自己營造安全的空間,可以不被打擾她在里面化蛹和羽化。在化蛹和羽化的過程中,
蠶如果被外界打擾,它們的生命進程就會停止,要么無法化蛹,要么無法羽化。
一生只吐一根絲
⑦蠶吐絲可是一個力氣活。吐絲時,蠶的頭部會不停地擺動,或“S”型或“8”字形,在自己的四周
不斷拉出絲線,像這樣不吃不喝連續擺動兩三天,搖擺30多萬次之后,所吐之絲就把自己嚴嚴實實地裹住
工。疊一次吐出的絲長達一兩千米,有的甚至達到了三千米。令人驚嘆的是,這是一根不間斷的細絲,而
且這根細絲是由幾百根更細的細絲扭合而成的,因此十分堅韌牢固。這樣的蠶絲制成的絲綢非常輕薄飄逸,
因此就有了“羅衣飄蟬翼”“風過動羅致”這樣的詩句,
(2)
⑧蠶最喜歡吃的食物就是桑葉。蠶的嗅覺很發達,能準確地嗅到桑葉發出的類似薄荷的味道。不過,
蠶的食譜并不只是桑葉、榆樹葉、無花果葉、蒲公英葉等都能成為它的食物,只是它更偏愛桑葉罷了。但
自然界的桑葉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所以人工飼料就成了實現工廠化高效生產優質蠶繭的關鍵、近年來,
科研人員們研發出了能替代桑葉的人工飼料,蠶的食譜也就更加豐富了。
(文/楊紅珍,選自《百科知識》,有刪改)
39.請在橫線處各擬寫一個小標題。
40.從修辭角度簡析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41.選文中畫直線的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2.在讀到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時,小晶說:“原來蠶吐完絲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小志說:“其實絲盡
蠶未亡?!澳阗澩l的說法?請依據選文說說你的理由。
【2022?黑龍江哈爾濱?中考真題】
閱讀《豆腐》,回答各題。
①豆腐是一種很有中國特色的食品。
②豆腐的發明就很有中國特色,人們大家都知道火藥是道士在煉丹中發明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豆腐
也與道士煉丹有淵源。據說淮南王劉安聚數千方士一邊成就了道家經典之一,淮南子一邊在煉丹中發明了
豆腐,豆腐歷史悠久,已營養中華文明二千余年。
③豆腐的口味也含有中國特色,以黃豆為原料的豆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和低熱量的優點,
是中國人餐桌上的??投垢透鞯乜谖断嘟Y合,變身為一道道美味的菜肴。例如四川的麻婆豆腐,北京的
砂鍋豆腐,東北的熏干豆腐。這些以豆腐為本月的貧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④中國人對豆腐的理解已達到“意”的境界,是豆腐最突出的中國特色。
⑤在中國人的文化中,“食”與“德”密不可分?!吨芤住费?,“食以養德”。明代儒學大師劉宗周
遵循“恥于味欲,安于儉食”的思想,簡約于食。他常以豆腐修身,悟出了做人要克己寡欲的道理。清朝
胡濟蒼有一首題為《豆腐》的詩,其中后兩句是“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屬貧人”。在這兩句詩中,
他由豆腐的表現特點悟出了深意,豆腐在做人做事、修身等方面給了古代清正儒學知識很多啟示。
⑥簡簡單單的豆腐已不只是一種食品,嘗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國特色。
(選文有改動)
43.為什么說“豆腐是一種很有中國特色的食品”?請用簡潔的語言回答。
44.分別指出下面兩句話所運用的說明方法,一個括號內只能填寫一種說明方法。
(1)豆腐歷史悠久,已營養中華文明兩千余年。()
(2)例如,四川的麻婆豆腐,北京的砂鍋豆腐,東北的熏干豆腐。()
45.第3段加點詞“主角”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
46.第5段中寫到,他是由豆腐的表現特點悟出了深意,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胡濟蒼由豆腐
的什么表現特點,悟出了怎樣的深意?
【2022?內蒙古包頭?中考真題】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原來傳統文化可以這么“潮”
①國潮設計流行起來了。國潮不僅是國貨之潮,更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審美風尚上的表現。解
讀“國潮”二字,“國”字凸顯植根中華沃土,“潮”字則代表社會審美風尚。大到建筑家居,小到一盞
燈、一支筆,它們不僅是實用物品,更是內涵豐富的文化產品,講述著動人的中國故事,讓人們受到傳統
文化和審美的熏陶。
②筆走龍蛇、行云流水、顏筋柳骨、鐵畫銀鉤……今天的互聯網頁面、電影海報和各類產品包裝設計
中,人們可以隨時領略漢字之美。不同字體、不同風格的漢字,被設計成“中國風”的代表元素。設計者
挖掘中國書法審美特點,進行創造性轉化。比如,電腦字庫對顏體楷書的重新設計,就通過調整間架結構、
筆畫間距、橫豎比例、粗細大小等細節,使其更適合如今的橫向閱讀和電子顯示需要。古老的甲骨文,也
成為國潮文創的“資源庫”,不僅有甲骨文絲巾、手繪本、T恤衫等實物產品,還有社交軟件表情包、“甲
骨文名字繪”等互動新媒體產品。
③除了具象的漢字,國潮設計還對傳統色彩進行開掘和利用。不少餐具、服裝、家居用品甚至電子產
品,都巧妙借用了青花瓷色彩之美。還有在光器、絲巾等文創產品中受到青睞的青綠色,蘊含著古代山水
繪畫的意境。
④令人難忘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史冊上深深鈴?上彤紅的中國印。如今“中
國紅”已成為時尚潮流,無論是服飾,還是掛飾擺件,一抹中國紅寓意著端莊、吉祥。舉世矚目的2022年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其色彩系統分為五種主色、五種間色、三種輔助色,源于對自然四時、二十四節
氣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這種設計體現包容和諧的審美旨趣,因地制宜的匠心和綠色發展理念。
⑤國潮設計流行起來了。創新設計后的頤和園哥繡屏風《百烏朝風》圖案元素,織染在潮流服飾上,
古老的刺繡手藝走進了當代生活:《山海經》里的神話形象登上時裝秀場,刺繡、扎染、勾花、光膠印、
數碼印花,傳統技法與現代工藝結合,以瑰麗的想象和約麗的色彩給人審美震撼。不少人發出感嘆:“原
來傳統文化可以這么‘潮'!"
⑥國潮產品離不開“貼著生活走”的設計理念。不少歷經時間淘洗、使用價值和審美風格得到廣泛認
可的老字號,如今再立潮頭。與過去不同的是,今天的設計者更加關注當下受眾的審美需求。他們運用數
字化設計、消費者共創等新技術新手段,在符號、色彩、外觀、功能上進行更精心的設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省重點高中沈陽市郊聯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月考政治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二零二五資產抵押擔保合同
- 順德區前期物業服務合同
- 激波管實驗室的主要設備及特點,主要風險及安全注意事項
- 合伙分配協議
- 離婚后同居協議合同書范例
- 三方商鋪租賃合同書范例
- 二零二五加盟店合作合同書范例
- 來賓酒廠獨家經銷商合作協議書
- DB37∕T 4169-2020 大櫻桃避雨防霜栽培技術規程
- 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7HowmucharethesesocksSectionB》教學設計
- 生產中斷影響及生產組織管理考核辦法
- 【圖文】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精)
- (完整版)【昆明】重慶機場鳥害防治材料課件
- 思普產品介紹ppt課件
- 企業部門單位工傷事故報告書
- 煤炭工業露天礦設計規范(WORD格式)
- 8251芯片(課堂PPT)
- 人教版中考英語高頻詞匯匯總
- DriveMonitor使用簡介
- 蘇州市優質結構評選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