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文者,貫道之器也。”文字的創造和發明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文字自古就承擔著宣教明化的功能,與國家治理息息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說,文風無小事,它不僅是語言風格和個人喜好,更與政風世風密切相關,是時代精神的集中反映,關乎事業的興衰成敗。縱觀中華優秀典籍,文字簡練、內容精粹是其共同特征。一部《老子》,不過五千余言,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哲學內涵,是當之無愧的人類智慧瑰寶;語錄體的《論語》同樣講求文字簡潔平易、思想深邃,“辭達而已矣”。其他先秦諸子的文章乃至歷朝歷代的經典,無一不是既有深刻的人生體驗、社會觀察,又能以精練語言來表達呈現的,由此方能一代代傳播久遠。再看現當代,優秀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是文風改良的高手,重視文風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不僅高度重視文風問題,而且身體力行,他的很多作品言語精辟、思想深刻、風格明快,本身就是改進文風的典范。延安整風時,他特別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等報告,強調要整頓學風、整頓黨風、整頓文風。其中《反對黨八股》一文列舉了“八股式”文章的“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等八種表現與惡劣影響,至今讀來仍令人深覺透徹犀利、很有現實針對性。鄧小平同志也是如此,講話寫文章平白樸實、簡潔明了、耐人咀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改文風上率先垂范,講話、文章平實真誠而又犀利新穎,富有極強的凝聚力、引領力、感召力和穿透力。遺憾的是,當前理論宣傳和學術研究領域仍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文風問題。比如,一些報刊文章文風浮躁,充斥著大話、空話、套話,穿靴戴帽、繞來繞去,洋洋灑灑數千言,看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內里空”;比如,一些學者喜歡搬弄西方學術名詞,故作高深,把淺顯問題復雜化,用華麗、冗長的句子把文章寫得晦澀難懂。這看似是文法技巧的問題,實則是文風和學風的反映,是對自己研究內容理解得不深刻、思考得不深入、闡釋得不到位所致。好文章、好文風,是深刻思想內容與簡練文字表達的統一,既能有內容、有見解地剖析問題,又能明快清晰地呈現出深層思考。改進文風,要多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優良傳統中汲取營養,同時真正深入調查問題、客觀準確地認識世界。我們期待像《光明日報》這樣能夠影響公眾輿論的重要媒介,在改文風中奮勇當先,多刊發實事求是、短小精悍、有真知灼見的好文章,用簡潔質樸、明快清麗的好文風引領時代新風。(摘編自黃德寬《好文章是深刻思想與簡練文字的統一》)材料二:在古代,寫文章是少數人的事。現在,幾乎人人都寫文章,人人都可以寫文章。那么,如何寫好文章?我有一個屢試不爽的好辦法——多向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可能會由于時代不同而有自己的歷史任務、用語習慣,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質,那就是堅持問題導向,不空講哲學、不空談理論、不空喊口號,有生氣、見神采,讀了有撥云見日、豁然開朗之感。馬克思主義著作之所以經典,在于其立場的人民性,在于其理論的權威性,也在于其文風的革命性,實現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客觀存在的事實與準確優美的描述的統一。筆者多次精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深感改進文風要多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那里取取經,返璞歸真。提出問題開門見山。毛澤東同志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開篇寫道:“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文章旗幟鮮明,不繞圈子,一來就亮明立場觀點,說出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情懷。反觀一些文章,“帽子”太大,實質是回避問題、無視矛盾。這樣的文章,讀之無益,談何價值?分析問題鞭辟入里。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堪稱典范,比如“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大道至簡。寥寥數語,把宏大的理論講得透徹而直抵人心,卻也是群眾聽得懂、傳得開的“普通話”。反觀一些文章,理缺詞窮、理貧詞澀,最終也只能從“小房間”走向“檔案室”,起不到理論應有的指導實踐作用。解決問題直擊要害。我們黨有兩個文件值得一說,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一是中央八項規定。兩個文件既短又實,共識度高,都產生了廣泛、重大、持續的影響,成為帶電的“高壓線”,而不是“稻草人”。可見,文章的力量強弱,不在長短,而在是否抓住和解決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文風不是小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但路雖遠,行則必至!(摘編自黃朝椿《多向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學習》)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文章承擔著宣教明化的作用,由此看來,文風可以集中反映時代精神。B.中國共產黨重視文風,如毛澤東、習近平等黨內同志都重視文風并且身體力行,他們的作品思想深刻、平實真誠。C.《光明日報》是能夠影響公眾輿論的重要媒介,若能多刊發簡潔質樸、明快清麗的好文章,則將有助于文風改革。D.通過《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我們知道好的文章不能回避問題、無視矛盾,而應該旗幟鮮明地亮出立場觀點。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論語》乃至歷朝歷代的經典能夠傳播久遠,離不開其深刻的內涵和精練的語言。B.當前理論宣傳和學術研究領域的問題,看似是文法技巧的問題,實際是文風和學風的問題。C.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堅持問題導向,站穩人民立場,有著同樣的歷史任務和用語習慣。D.在宣講宏大的理論時,既要做到讓群眾聽得懂、傳得開,又要做到能夠以理論指導實踐。3.下列對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以引用古文開篇,材料二則以先對比古今、再提出問題的方式開篇。B.兩則材料都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大量論據的使用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C.材料一中一些報刊、學者的反面事例,直觀地展現了當下存在的文風問題。D.材料二主體部分采用了遞進式的論證結構,層層深入,條理清晰,邏輯嚴密。4.材料二第五段使用“小房間”“檔案室”等詞語,請簡析其含義及作用。5.學校讀書小組即將針對“如何培養好文風”的問題展開分組討論,請根據兩則材料的內容列出你的發言要點。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們的軍長(節選)鄧友梅杜寧被亮光刺得睜不開眼,隨即又陷入一片暗黑中,兩個耳膜嗚嗚直叫。他張開雙臂朝陳毅原來坐著的位置撲過去,用身體護住陳毅的上半身。等到重新恢復視力,地堡比先前亮堂多了。頂棚的一角橫梁折斷,上邊覆蓋的谷草和松枝都已不翼而飛。像是開了個多角形的天窗。圍棋也不見了。他和陳毅都倒在半尺深的塵埃中。他氣喘吁吁地問:“老總,你安全嗎?”“娘的,安全倒安全,就是帽子乘風飛去了!”警衛員小吳慌忙鉆進來喊道:“首長,首長!”“不要大驚小怪!”陳毅用手撣著臉上的土說:“還是去放你的哨。有人來問,說我沒有事,叫他們只管去指揮戰斗,不要進來打擾我下棋!”等小吳出去,他和杜寧互相看著對方泥菩薩似的臉,哈哈大笑。杜寧從塵土中扒出圍棋來,陳毅在墻角找到了他的帽子,帽檐被炮彈皮穿了雞蛋大一個洞了,而且噗噗地冒煙。他把火捻死,在腿上摔打了兩下,又扣到頭上,兩手扶著帽檐把它戴正。炮彈爆炸聲、沖殺聲、坦克馬達聲、步機槍射擊聲混成一片。陳毅叫小吳拿來望遠鏡,從天窗探出身去。杜寧也想看看外邊的情景,但怕加大目標,增加陳毅的危險,就從折斷的橫梁旁探出頭去,這才發現望遠鏡是多余的東西了。憑肉眼連敵人吶喊著的嘴臉都能看清楚。三輛坦克,炮口噴著火舌向我們的陣地疾進。步兵隨著它蝗蟲似的洶涌著。有幾發炮彈嗖嗖響著從頭皮上飛過去。杜寧下意識地縮了縮腦袋。“秀才,沉著些喲!”陳毅壓低聲音說,“全陣地的眼睛在盯著我們,慌張不得!”杜寧臉上一陣發熱,把胸挺直了些。三○○高地往下二百米處,山勢陡峭,坦克停下來了。改為橫向往返巡行,用炮火轟擊我們的陣地。敵人步兵一批臥倒,一批前進,輪番沖鋒。陳毅正察看著,眼前一晃,發現團長正站在他身后不遠處。陳毅問:“你怎么在這里?”“報告,我的指揮崗位移到這里來了。”“啊……”“軍長,在我的陣地上,下令反擊之前,是不允許把身體暴露在工事之外的。”“接受批評,我下去。”陳毅退了下去。杜寧也要縮回身,可是團長叫住了他。“杜隊長,老總的安全交給你了!”團長激動地說,“你替我們大家多操點心吧!剛才那顆炮彈就炸在地堡墻邊,戰士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杜寧會心地點點頭,退進了地堡。陳毅拉杜寧坐下說:“人家把指揮所安到我們鼻子下邊來了,安分守己一點吧。來,下棋。”先是聽到團長發口令。隨著整個陣地就震動起來。炮彈出口聲和爆炸聲混在一起,沖鋒的殺聲和抗擊的殺聲攪成一團,步槍已分不出點數,機槍像狂風怒號。整個陣地成了翻滾咆哮的大海。地堡就在騰空駭浪中顛簸。頂棚的土,嘩啦啦不斷下落,所有的橫梁支柱都發出軋軋欲斷的聲音。杜寧手里捏著一顆棋子,可是眼睛分不清棋盤上的橫線豎線,再也找不著合適的落子處。“秀才,秀才!”陳毅嘆口氣說,“你怎么連紙上談兵也穩不住神呀?”“老總,你還是派我去參加戰斗吧!”杜寧聲音都變了,“叫我守著你,又不為你的安全擔心,這是辦不到的!這棋我走不下去了。”“這里同志們擔子很重,雖然我們沒去直接沖殺,可是有我們在這里和沒有我們在這里,我們是從從容容還是慌慌張張,對于大家來說,完全不一樣啊!”“這我也理解。”“那就穩穩當當地把棋走下去!這也是戰斗!”杜寧定住神,把注意力努力集中到棋局上,廝殺聲仿佛離開他遠一些了。走了幾十步,出現了一個契機,杜寧趕緊投下一顆子,如果陳毅應錯一步,他就要滿盤輸了。陳毅捏起一顆棋子,把手高高地舉在空中,晃來晃去好久沒有落下。杜寧頭也不抬,兩眼只盯住棋盤上的要點。突然,陳毅狠狠地在杜寧肩上拍了一掌,喊道:“你聽,你聽啊!”杜寧被弄得蒙頭蒙腦,還沒明白過來,陳毅一下站起,把地上的棋子都弄亂了,高興地大聲叫道:“你聽見沒有,張德標這個鬼東西沖上去了呀!”他興沖沖地兩手攀住橫梁,一躍登上地堡的頂蓋。等杜寧也把身體探出,山坡上的敵人已經像捅掉窩的馬蜂,亂成一團了。占領了河灘的張德標,把全部火力對準沖鋒的敵人后背,呼呼地猛掃。三○○高地上的守衛部隊躍出了陣地,端著刺刀沖進了敵群。敵人一邊倒下,一邊向河水里潰退,拼命地往河對岸逃去。杜寧說:“張德標怎么不把退路封死,叫敵人跑了!”陳毅說:“張德標搞對了!這么多敵人,要逼著他在這山坡上頑抗起來,解決戰斗很費工夫的,也難免把河對岸的敵人吸引過來。這樣像放出帶病菌的耗子,把他們連同恐懼、懊喪一起放過河去,敵人今天再想組織攻勢就辦不到了!”陳毅倒背起雙手,看了好一陣,才長長地舒了口氣說:“摘星崮,一四九師,完了。”陳毅帶領杜寧等人,向山頂攀登。張德標追上來說:“小楊同志戰斗得很勇敢,戰士們要我替他請功。”陳毅說:“應該為全體指戰員請功,這沂蒙山就是一座豐碑,將永遠銘刻著你們的豐功偉績!”他們登上胡桃峪山頂,天完全黑下來了。河南岸營火炊煙,綿延數十里。摘星崮方向,滿天信號彈騰空而起。炮聲槍聲一陣比一陣強。夜風帶著霧一般的細雨迎面吹來,隱隱聽到人喊馬嘶。陳毅站在崮頂巖石上,解開了的衣襟,被風吹得呼呼飄舞,像是展開了一雙巨大的翅膀。他深深呼吸了一口清爽的空氣,放聲吟道:淄博萊蕪戰血紅,我軍又獵泰山東。百千萬眾擒群虎,七十二崮志偉功。……(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寧奮不顧身的掩護,團長將指揮所遷移到地堡邊,既表現了他們的盡職盡責,也體現出他們對陳毅的愛護。B.陳毅稱呼杜寧為“秀才”,稱張德標為“這個鬼東西”,可見陳毅作為軍長具有平易近人、率直豪爽的一面。C.“步兵隨著它蝗蟲似的洶涌著”,這一比喻不僅形象地寫出敵軍的攻勢,還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憎惡。D.小說中多次穿插對戰場上炮聲槍聲的描寫,突顯出戰斗的緊張與激烈,同時也推動故事情節逐步向縱深發展。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以杜寧的切身感受與眼前所見來描寫炮彈對地堡帶來的破壞,營造出緊張氛圍,為下文的發展做了鋪墊。B.小說主要圍繞“地堡”這一場景來敘事寫人,將人物有機關聯起來,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敘述交代,使情節更集中。C.與《黨費》有所不同,本文采用第三人稱來敘述故事,這樣處理可以靈活自由地描寫陳毅的外在形象與內心活動。D.《荷花淀》不渲染戰爭的殘酷,本文描寫了充滿硝煙烈火的戰斗,二者寫法不同,但都表現了革命英雄主義精神。8.陳毅說“這也是戰斗”,這句話有何含意?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9.本文以陳毅站在崮頂巖石上吟詩結尾,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節選自《孟子·滕文公下》)材料二: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匠石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若將比予于文木邪?夫柤②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可伐;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節選自《莊子·人間世》)【注】①液樠(mán):脂液滲出。②柤:同“楂”,山楂。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且A予求B無所C可用D久矣E幾死F乃今G得之H為予I大用。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冠,作動詞,指古代男子到成年時舉行加冠禮,古代男子成年指年滿二十歲。B.得,指實現,達到,與《大學之道》“慮而后能得”中的“得”詞義不同。C.歸,指返回,回來,與《〈論語〉十二章》“天下歸仁焉”中的“歸”詞義相同。D.掊,指擊破,與《五石之瓠》“吾為其無用而掊之”中的“掊”詞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所提及的“大丈夫之道”,其本質是對內心的仁義禮的堅守,是儒家所倡導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思想的體現。B.古代女子出嫁時,她的母親會送她到門口,并訓導告誡她,到夫家后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能違背丈夫,應當把順從當作準則。C.觀看櫟社樹的人像趕集一樣,匠石弟子慨嘆從未見過這么好的樹,是對櫟社樹充分實現其自然性的贊賞;匠人不顧不視,實對其無用的不屑一顧。D.櫟社樹的“無用”是他人眼中的無用,以易遭蟲蛀拒絕成為舟船,以易沉于水拒絕成為棺槨,以速朽拒絕作為梁柱,這都體現了它的“無用”。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2)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可伐;漆可用,故割之。14.請依據文本簡要概括孟、莊二人的處世之道。三、古代詩歌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李白我昔東海上,勞山①餐紫霞。親見安期公②,食棗大如瓜。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輝,白發見生涯。所期就金液③,飛步登云車。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注】①勞山:即嶗山。②安期公,瑯琊郡的一位隱士,在海邊以賣藥為生,后來得道成仙,被稱為“千歲翁”。③金液:古代方士煉的一種丹液,謂服之可以成仙。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二句詩人回憶在東海嶗山的生活,“餐紫霞”生動刻畫出其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之姿。B.三四句詩人一反浪漫主義寫法,以寫實手法描繪了遇見安期公、棗大如瓜的親身經歷。C.詩人到中年才拜謁皇帝,但這段經歷并未讓他愜意。詩人以漢代唐,隱晦地表達了不滿。D.詩人以“朱顏”和“白發”兩個鮮明的意象,傳神地表達出時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16.本詩與《將進酒》創作時間非常接近,二者在情感上有何異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即將成年的小明希望未來能靠自身的決定和努力成為仁德之人,而不是依賴他人。《論語》中的“,”可以作為他的座右銘。(2)了解別人很重要,認識自己更難能可貴,在《〈老子〉四章》中表達這一意思的句子是“,”。(3)小剛參加學校組織的詩詞大會,進入“飛花令”環節,抽到了關于“鏡”字的飛花令。他可以用“,”兩句作答。五、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2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童年在北極村時,家家住著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有自留地,主種蔬菜。而遠離居民區的黑龍江畔,每戶還有一兩片大地,種的多是麥子。麥子播種后幾乎不用管它,很快就出苗了,在春風中噌噌長了起來。我去江邊刷鞋子時,只要幾天不見,就會發現麥苗又出息了,它們長個子的速度比我快。麥子什么時候悄悄懷胎結粒的呢?在鳥兒婉轉地鳴叫的清晨時刻,在陽光照徹心扉的正午時,薄霧給黃昏披上輕紗的時候;夜露溫柔地滑過臉頰時,總之麥子悄悄抽穗了。你經過麥田時,麥芒伸出帶刺的舌頭,調皮地刮你的手了。家中的園田快罷園的時候,江畔的綠麥穗變成黃麥穗了,這時小孩子們喜歡揪麥穗燒麥子吃。若是大人允許,可以把麥穗帶回家,在晚炊的余火中大大方方烘烤,待香味飄出,捻出麥粒放入口中,又軟糯又筋道,還有股清甜氣,實在是好享受。18.文中畫橫線的三處,前兩句用“我”第三句用“你”,表達效果上有何區別?請簡要說明。19.文中畫波浪線處是散句,請改成整句。可以少量增刪詞語,調整語序,但不得改變原意。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生活中,我們常說“老掉牙”,認為老人會掉牙。但牙齒脫落真是因為人“老”了嗎?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8020計劃”,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延長牙齒的壽命來保證健康和提高生命質量。若能保護牙齒,人到80歲時,完全可以有20顆珍珠般的牙齒,這絕非天方夜譚。當然,要變成現實,我們要明白牙齒缺失的元兇。除了牙周組織自然衰退這一不可抗力外,還與齲齒(病)和牙周病有關。“蛀蟲”齲病,它悄悄入侵,可把牙齒啃成爛房子。牙周病它會松動牙齦和牙槽骨這個地基,讓牙齒站不穩。在探討如何有效應對“老”齒漸頹的課題時,醫界專家無不強調要未雨綢繆,倡導民眾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防患于未然。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可以及時處理一些小問題,如及時充填較小的齲洞,以防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最終落得拔牙的境地。面對牙周疾病這一挑戰,最有效的方法依然是定期進行牙周潔治。只要日常口腔衛生維護得當,即使牙周疾病出現如牙齦出血、牙齦紅腫等早期癥狀,也是可控的。一旦病情演化為牙周炎,我們除了定期進行牙周齦潔治外,還要進行手術控制炎癥,保留患牙。對于已經缺失的牙齒,應盡早修復。當然,認真刷牙是重中之重。需要注意的是,刷牙時,①刷毛要讓一部分進入牙齦溝,②一部分鋪于牙齦邊緣,③并盡可能伸入相鄰牙齒的間隙之間,④使刷毛輕柔地刷動4—5次。⑤刷動時,⑥牙刷移動約1毫米,⑦每次刷2-3個牙。20.選段雖然是一篇說明文本,但其中也不乏文學性的表達,請簡要賞析畫線句。21.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2.下列句子中的“通過”與文中加點的“通過”,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這條路太窄了,汽車不能通過。B.該提議以四分之三的多數票獲得通過。C.這問題要通過群眾,才能做出決定。D.通過老藝人的努力,收集了大量的民間故事。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松弛感”入選《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的“2024年十大流行語”,意指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坦然從容、不焦躁、不抱怨、不指責、不過分用力的一種狀態。有人說,“松弛感”是對慢生活的復古懷舊,對當下的人們非常重要;有人說,“松弛感”不僅表現為外在的狀態,更體現出個人的內在境界;也有人說,“松弛感”并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你對“松弛感”有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答案】1.A2.C3.D4.①“小房間”指寫作這些文章的場所,“檔案室”指這些文章被束之高閣,毫無實際意義。②這兩個詞生動形象地表明那些理缺詞窮、理貧詞澀的文章從作者手里完成后就被束之高閣,無法起到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5.①向中華優秀典籍學習,做到文字簡練、內容精粹。②向優秀的馬克思主義者學習,做到提出問題開門見山,分析問題鞭辟入里,解決問題直擊要害。③通過真正深入地調查問題、客觀準確地認識世界,來改進文風。【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作為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文章……”錯誤。由原文“文字的創造和發明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可知,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是“文字的創造和發明”,而非“文章”,選項屬于張冠李戴。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有著同樣的歷史任務和用語習慣”錯誤。由原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可能會由于時代不同而有自己的歷史任務、用語習慣”可知,不同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歷史任務和用語習慣并不是完全相同,選項曲解文意。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D.“材料二主體部分采用了遞進式的論證結構”錯誤。材料二主體部分為第四至六段,從段首句子可知,應是采用了并列式的論證結構。故選D。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中詞語的含義及作用的能力。①由原文“反觀一些文章,理缺詞窮、理貧詞澀,最終也只能從‘小房間’走向‘檔案室’,起不到理論應有的指導實踐作用”可知,這是對那些理缺詞窮、理貧詞澀文章的批判。“小房間”是指作者寫自己文章的場所。“檔案室”指這樣缺乏價值的文章最終的歸宿只能是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如同被存放在檔案室里一樣,毫無實際意義。②“小房間”“檔案室”是讀者比較熟悉的、具體的地方,用在這里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一些文章因理缺詞窮、理貧詞澀而無人重視、缺乏影響力的狀態,它們無法起到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體可感。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并運用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縱觀中華優秀典籍,文字簡練、內容精粹是其共同特征。一部《老子》,不過五千余言,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哲學內涵,是當之無愧的人類智慧瑰寶;語錄體的《論語》同樣講求文字簡潔平易、思想深邃,‘辭達而已矣’。其他先秦諸子的文章乃至歷朝歷代的經典,無一不是既有深刻的人生體驗、社會觀察,又能以精練語言來表達呈現的,由此方能一代代傳播久遠”可知,向中華優秀典籍學習,做到文字簡練、內容精粹。②由原文“再看現當代,優秀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是文風改良的高手,重視文風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提出問題開門見山……”“分析問題鞭辟入里……”“解決問題直擊要害……”可知,向優秀的馬克思主義者學習,做到提出問題開門見山,分析問題鞭辟入里,解決問題直擊要害。③由原文“改進文風,要多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優良傳統中汲取營養,同時真正深入調查問題、客觀準確地認識世界”可知,通過真正深入地調查問題、客觀準確地認識世界,來改進文風。【答案】6.D7.C8.①“這”指的是陳毅要求杜寧和他在地堡中安穩地下棋,“這也是戰斗”指“下棋也是戰斗”;②陳毅認為自己身處前線,從容與否,安全與否,將極大影響士氣和戰局,安穩地下棋也是在戰斗。9.①可以表現陳毅的豪邁氣概和儒將風范,使人物形象更為立體豐滿;②抒發了我軍取勝后的豪情,表達了對我軍將士上下一心、英勇作戰的贊頌,使主題更為突出;③以吟詩結尾,增添了文學色彩,使小說余韻悠長、耐人尋味。【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D.“同時也推動故事情節逐步向縱深發展”錯誤。小說多次穿插對戰場上炮聲槍聲的描寫,是為了突出戰斗的緊張與激烈,同時側面襯托陳毅的冷靜與從容,并沒有推動故事情節逐步向縱深發展的作用。故選D。7.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藝術特色的能力。C.“內心活動”錯誤。文中有對陳毅的語言、動作、外貌等的描寫,但沒有心理描寫。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首先理解“這”指的是什么事。依據“杜寧手里捏著一顆棋子,可是眼睛分不清棋盤上的橫線豎線,再也找不著合適的落子處”“叫我守著你,又不為你的安全擔心,這是辦不到的!這棋我走不下去了”可知,“這”指的是陳毅要求杜寧和他在地堡中安穩地下棋,“這也是戰斗”指“下棋也是戰斗”;其次理解“戰斗”的含義。依據“這里同志們擔子很重,雖然我們沒去直接沖殺,可是有我們在這里和沒有我們在這里,我們是從從容容還是慌慌張張,對于大家來說,完全不一樣啊!”可知,陳毅認為自己身處前線,從容與否,安全與否,將極大影響士氣和戰局,所以安穩地下棋也是在戰斗。9.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中相關語段的作用的能力。人物塑造方面,文章的主人公是“陳毅”,一位軍長,文章以陳毅站在崮頂巖石上吟詩結尾可以表現陳毅的豪邁氣概和儒將風范,使人物形象更為立體豐滿。內容主旨方面,結合詩歌的具體內容,抒發了我軍取勝后的豪情,“戰血紅”“又獵泰山東”“百千萬眾”“偉功”等表達了對我軍團結一致、英勇作戰的贊頌,使主題更為突出。藝術效果方面,以吟詩結尾,增添了文學色彩,使小說余韻悠長、耐人尋味。【答案】10.EFH11.C12.D13.(1)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2)山上的樹木自討砍伐,帶油的膏脂自討燃燒。桂樹枝可以自用,所以砍伐它;漆樹可以使用,所以割它。14.①孟子:能實現理想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②莊子:藏身于無用,甘居不材之地,韜晦自全,在人間世長久生存。【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而我追求這種毫無用處的狀況已經很久了,很多次都差一點死了,到現在終于變得一無所用了,而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用處。“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主謂句,“久矣”作主語“予求無所可用”的謂語,句意完整,E處斷開;“幾死”,作省略主語“予”的謂語部分,句意完整,F處斷開;“乃今得之”,動賓結構,“乃今”作狀語修飾謂語“得”,“之”為賓語,H處斷開。故選EFH。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句意:男子行加冠禮時。B.正確。實現,達到;/處事合宜。句意:能實現理想。/仔細考慮然后才能處事合宜。C.錯誤。返回,回來;/稱贊、稱許。句意:木匠回家之后。/天下人都會稱許你仁德了。D.正確。句意:這是自己招來的世俗的打擊。/我認為它沒有用處就把它擊破了。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是他人眼中的無用”錯誤,櫟社樹的“無所可用”是其自身努力探尋的結果。以易沉于水拒絕成為舟船,以速朽拒絕成為棺槨,以易遭蟲蛀拒絕作為梁柱,這些都是櫟社樹長久探尋所得的種種拒絕方式。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豈……哉”,固定句式;“誠”,真正;“熄”,太平、和平。(2)“寇”,砍伐;“煎”,燃燒;“伐”,砍伐。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孟子:由原文“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可知,孟子主張在人生得志時,應與百姓共同遵循正道而行;而在不得志時,則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獨自行走正道。這體現了孟子以仁義為核心、注重道德操守和社會責任的處世之道。②莊子:由原文“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可知,莊子提倡一種“無用之用”的處世哲學。他認為,過于追求實用價值會招致損害,而藏身于“無用”反而能夠保全自身,在復雜的人世間長久生存。這種思想反映了莊子對世俗功利的超越和對自然本真的追求。參考譯文:材料一: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作為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孟子說:“這哪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準則,是婦女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材料二:匠石前往齊國,到曲轅,看見被人們稱為神樹的櫟樹。那棵樹大到可以遮蔽數千頭牛,測量它的樹干,足有百尺之圍,樹高出山頭,十仞高而后才長樹枝,可以用來造船的旁枝都有幾十枝。參觀它的人如同在趕集,這位匠人不去看它,竟不住腳地往前走。他的徒弟飽看一番,跑著趕上木匠說:“自從我拿著斧子跟隨您做木工,還沒有見過這么大的樹,先生為何不肯看一眼,卻向前走個不停,這是為何呢?”木匠回答說:“算了,不要再說了!那木頭是無用之物,用它做船就會沉沒,用它做成棺材就會很快地腐朽,用它做器具就很快會毀壞,做門戶它會像樹一樣流出污漿,用它做成柱子就會被蟲子蛀蝕。這是一棵不能成材的樹木,沒有一點用處,所以才有這么長的壽命。”木匠回家之后,夢見了那棵櫟樹,櫟樹對他說:“你在用什么東西與我相比呢?你是拿那些有用的木材來跟我比么?那些楂、梨、橘、柚這一類,果實成熟之后就會被人們摘走了,而摘果子的過程又會對它們造成傷害,有些大的枝條被折斷了,而小的枝條則被扔得滿地都是。就是因為它們能結出果實才使其生命受苦,所以不能終享天年,往往半路夭折了,這是自己招來的世俗的打擊。世上的事物都是這樣。而我追求這種毫無用處的狀況已經很久了,很多次都差一點死了,到現在終于變得一無所用了,而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用處。假若我也或許有些用處,那還能生長得如此茂盛廣大么?況且,你跟我一樣都是物,為什么要這樣來看待物呢?你不過是快要死了的無用之人,又怎么會懂得無用之木呢!”山上的樹木自討砍伐,帶油的膏脂自討燃燒。桂樹枝可以自用,所以砍伐它;漆樹可以使用,所以割它。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而不知道無用的用處。【答案】15.B16.不同點:本詩情感淡然,借“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表達了對悠閑尋仙生活的渴望;《將進酒》情感激越,借“會須一飲三百杯”和“天生我材必有用”表達了強烈而自信的感情。相同點:①都表達了時光易逝,老大無成的傷感。“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和“朱顏謝春輝,白發見生涯”或借發色朝暮變化,或從臉色和頭發兩個角度的變化寫出時光易逝、老大無成的傷感。②都表達了對懷才不遇的憤慨和對世俗生活的厭棄。“古來圣賢皆寂寞”寫出詩人不被重用的憤慨,“鐘鼓饌玉不足貴”表明作者對富貴生活的鄙棄;“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直接表達了不受朝廷重用、憤而還家的不滿。【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三四句詩人一反浪漫主義寫法”錯。這兩句仍是浪漫主義寫法,遇見仙人安期公是想象,棗大如瓜是夸張。故選B。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不同點: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詩人的情感較為淡然超脫。詩的結尾“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展現出詩人希望能跟隨孟大融在天壇山上,悠閑地和仙人一起清掃落花的心境。這種情感是一種對尋仙問道、閑適自在生活的向往,沒有太多激昂的情緒,是一種超脫塵世的淡然追求。在《將進酒》中,詩人情感激越奔放。“會須一飲三百杯”,以夸張的手法表達出詩人飲酒的豪邁氣概,體現出一種及時行樂的豁達。“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是充滿自信,展現出詩人對自身才華的堅信,盡管有仕途不順的境遇,但仍豪情滿懷,情感激烈而自信。相同點:①都表達了時光易逝,老大無成的傷感。在《將進酒》里,“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詩人通過夸張地描述頭發在一天之中從黑變白的變化,形象地展現時光的飛速流逝。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朱顏謝春輝,白發見生涯”則是從臉色褪去紅潤和出現白發這兩個角度來體現時光易逝,都流露出因時光匆匆,自己卻功業未成的傷感。②都表達了對懷才不遇的憤慨和對世俗生活的厭棄。《將進酒》中“古來圣賢皆寂寞”,詩人以古賢自比,抒發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憤懣,而“鐘鼓饌玉不足貴”又表達了對富貴榮華的世俗生活的鄙夷。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里,“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直接表述了詩人中年入朝卻不得意,最后憤而歸家的經歷,體現出對朝廷不重用自己的不滿,也包含了對世俗官場生活的厭棄情緒。17.【答案】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哉、暮、裴回、妝、鬢、帖。【答案】18.①前兩句中的“我”都是特指,指的是作者,運用第一人稱,拉進讀者和文本的距離,給人身臨其境之感。②第三句中的“你”是虛指,指的是經過麥田的任何人,運用第二人稱,更具有親切感。19.在清晨鳥兒婉轉地鳴叫的時刻,在正午陽光照徹心扉的時刻,在黃昏被薄霧披上輕紗的時刻,在夜露溫柔地滑過臉頰的時刻。【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稱的作用的能力。第一、二兩句話中,“我”是第一人稱,并且這里面的“我”指的是作者自己,所以“我”是特指。這里好像是作者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了讀者,能夠拉近作者和讀者的距離,給人身臨其境之感。第三句中的“你”,是指經過麥田的任何人,所以是虛指。運用第二人稱,設身處地地寫出了讀者在經過麥田時的感受,以對話的形式,使表達更具有親切感。19.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畫波浪線處由四個短句組成,要將這四個結構不同的句子改成整句,需要以某一個句子為模版,然后將其他三個句子的結構依照模版句子進行仿寫。在變換句式之前,考生需要對所給句子進行綜合分析、比對。本組句子,每一句話都蘊含著表示時間的詞,如清晨、正午、黃昏、夜露,“時刻”“時”“時候”等。因此可將四句話都變成“在……的時刻”,并將清晨、正午、黃昏、夜露表示時間的詞放置到每句話對應的固定位置上;同時,每句話中還有鳥兒、陽光、薄霧、夜露這樣的意象,以及“婉轉地鳴叫”“照徹心扉”“披上輕紗”“溫柔地滑過臉頰”這樣的動作或情態,同樣放置到每句話對應的固定位置。最后可修改為:在清晨鳥兒婉轉地鳴叫的時刻,在正午陽光照徹心扉的時刻,在黃昏被薄霧披上輕紗的時刻,在夜露溫柔地滑過臉頰的時刻。【答案】20.①運用比喻,將齲病比喻為“蛀蟲”,將牙齒比作“房子”,形象生動,有助于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齲齒和牙周病對牙齒的破壞作用,增強了表達;②運用擬人,“蛀蟲”齲病被賦予了“悄悄入侵”的行為特征,這種擬人化的手法使得齲病這一抽象概念變得生動可感,既表現了齲病發展的隱蔽性,也暗示了其破壞力的強大。21.語句①修改為:要讓刷毛一部分進入牙齦溝。語句③修改為:并盡可能伸入相鄰牙齒的間隙。22.D【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語段表達效果的能力。“文學性的表達”指語言表達生動形象,通常會用到修辭手法,可從這個角度賞析。①“‘蛀蟲’齲病,它悄悄入侵,可把牙齒啃成爛房子”運用比喻修辭,本體是齲病,喻體是蛀蟲;本體是牙齒,喻體是房子。齲病傷害牙齒就像蛀蟲蛀蝕房子一樣,這種傷害最終可能會導致牙齒像房子一樣被蛀空,變成“爛房子”,造成極大的破壞。“牙周病它會松動牙齦和牙槽骨這個地基,讓牙齒站不穩”,把牙齦和牙槽骨比作“地基”,牙周病使這個“地基”松動,牙齒也會松動,寫出牙周病對牙齒的傷害。比喻修辭使表達更為生動形象,既符合說明文的準確性,又有生動形象的文學性。②“悄悄入侵”把“蛀蟲”人格化,形象化地表現出齲病對牙齒傷害的隱蔽性,因其隱蔽而不易察覺,更容易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通過生動的表達,讓疾病的發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表現其破壞力巨大,體現了文學性的表達。21.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刷毛要讓”不合邏輯,“要讓”的主語是“人”,“進入牙齦溝”的是刷毛,語序不當,將“刷毛”放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超高壓燈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財務管理軟件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識別碼捕手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褪黑激素5-HTP和5-羥色胺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襯衫服裝面料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菊苣根產品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茶葉種植與加工發展趨勢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苦艾酒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南寧貨運從業資格證結業考試答案解析
- 管理駕駛艙圖案
- 2025屆高三化學二輪復習 化學反應原理綜合 課件
- 2025年北京五湖四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常見的酸和堿第2課時酸的化學性質 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 歡樂購物街-認識人民幣(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
- 2025年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疫苗與接種管理制度
- 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郵電大學
- 《通信用開關電源的元器件降額準則-》
- 2025年4月日歷表(含農歷-周數-方便記事備忘)
- 中國非遺文化魚燈介紹2
- 2024銀行從業資格個人貸款教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