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160CCSP59T/CWEC45—2024水利水電工程帷幕灌漿水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Specificationforunderwaterconstructionandqualityacceptanceofcurtaingroutingin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engineering2024-06-07發布2024-07-08實施中國水利企業協會發布Ⅰ中國水利企業協會關于發布《中小水庫管理信息系統軟件測評規程》《水利水電工程帷幕灌漿水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等2個團體標準的公告2024年第3號根據中國水利企業協會團體標準制定計劃,《中小水庫管理信息系統軟件測評規程》和《水利水電工程帷幕灌漿水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等2個團體標準已完成編制,經組織審查,現批準發布,自2024年7月8日施行。序號標準名稱標準編號批準日期實施日期1中小水庫管理信息系統軟件測評規程T/CWEC44—20242024.06.072024.07.082水利水電工程帷幕灌漿水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T/CWEC45—20242024.06.072024.07.08中國水利企業協會2024年6月7日ⅢT/CWEC45—2024前言 Ⅴ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施工 24.1一般要求 24.2水上作業平臺 24.3水下孔口管鑲鑄 34.4鉆孔 54.5裂隙沖洗和壓水試驗 54.6灌漿方法 54.7灌漿壓力和漿液變換 64.8孔口封閉灌漿法 64.9特殊情況處理 75質量驗收 75.1一般要求 75.2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 85.3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 95.4水下定位工序質量標準 105.5鉆孔工序質量標準 115.6灌漿工序質量標準 12附錄A(資料性)水上作業平臺驗收檢查記錄表 13附錄B(資料性)水上作業平臺日常監測記錄表 14附錄C(資料性)鉆孔記錄表 15附錄D(資料性)鉆孔測斜記錄表 16附錄E(資料性)鉆孔沖洗記錄表 17附錄F(資料性)抬動觀測記錄表 18附錄G(資料性)阻塞灌漿封孔記錄表 19附錄H(資料性)潛水任務書 20附錄I(資料性)潛水日志 21附錄J(資料性)原材料檢驗備查表 22附錄K(規范性)水下帷幕灌漿單元工程工序施工質量及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 24ⅤT/CWEC45—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水利企業協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湖北水總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共拓巖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宜昌市黃柏河流域管理局、湖北瑞洪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湖北大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湖北錦天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武漢德遠恒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武漢鼎睿助誠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禹澤水(北京)工程技術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漢江生態水利(武漢)有限公司、湖北安誠順欣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繼才、王旭君、陳劍紅、劉克清、趙彬、向陽、胡偉、閔征輝、張鐵寧、皮葉江、胡城、劉華、高輝、饒燕、蔡漢生、姜晶、黃珊珊、劉桂清、夏爽、黃曉龍、孫思施、陳益、柴學梅、廖述凱。本文件為首次發布。1T/CWEC45—2024水利水電工程帷幕灌漿水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帷幕灌漿水下施工及質量驗收的一般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采用搭建水上作業平臺的大壩帷幕灌漿水下施工及質量驗收。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SL/T6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176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程SL223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SL633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標準—地基處理與基礎工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水上(水下灌漿)作業平臺aquatic(underwatergrouting)workplatforms由若干組舟橋(或浮箱)并聯,通過錨、拉等方式固定,并通過與貝雷橋組合相連成整體,可承受鉆孔灌漿等機械設備作業與通行的施工平臺。3.2水下帷幕灌漿underwatercurtaingrouting在水庫蓄水條件下,利用水上作業平臺對水下地基進行的帷幕灌漿。3.3跟管鉆進pipedrilling一邊鉆進一邊壓入套管,或套管超前壓入鉆具跟著鉆進,防止孔壁坍塌或流砂充塞鉆孔的一種水下覆蓋層鉆進方法。3.4定位鋼絲纜繩positioningsteelwirerope連接水上作業平臺與山體或固定建筑物之間的鋼絲繩拉索,用以保持水上作業平臺的穩定并限制水平位移。3.5水下孔口管鑲鑄underwaterorificepipecasting灌漿孔在第1段和第2段鉆灌完成后,下入孔口管,采用膜袋注漿的方式將孔口管嵌在孔內。3.6水下孔口管加固reinforcementofunderwaterorificepipes水下孔口管鑲鑄完成后,在水下由潛水員采用水平橫向連接、剪刀撐、連墻件、掃地桿等措施對水下孔口管進行的加固,防止偏離設定的位置。2T/CWEC45—20243.7阻塞灌漿封孔blockinggroutingandsealingholes水下帷幕灌漿全孔灌漿結束后,應以水灰比為0.5的新鮮普通水泥漿液置換孔內稀漿,并將止漿塞阻塞在混凝土(覆蓋層)頂部高程,采用設計最大灌漿壓力在一定的時間進行閉漿的一種封孔措施。4施工4.1一般要求4.1.1施工前,為滿足水下帷幕灌漿鉆孔、孔口管鑲鑄、灌漿站布置、鉆孔灌漿人員操作的需要,應搭建水上作業平臺。4.1.2水上作業平臺應沿帷幕灌漿軸線方向布置,浮箱對稱分布且與帷幕灌漿線垂直,浮箱中軸線與帷幕灌漿線對應。4.1.3施工中應按設計要求定位水下開孔位置,鉆孔偏移宜小于10cm。4.1.4水下部分灌漿孔第1段和第2段應采用卡塞灌漿。第2段灌漿完成后應埋設孔口管,以下各段孔徑應不小于?56mm。4.1.5帷幕灌漿應按分序加密的原則進行。4.1.6在帷幕灌漿的先灌排或主帷幕孔中布置先導孔,先導孔可在一序孔中選取。先導孔底部宜深入至設計帷幕底線下5m,并達到設計防滲標準要求。4.1.7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或孔口封閉灌漿法時,同一排相鄰的兩個次序孔之間,以及后續排的第一次序孔與其相鄰部位前序排的最后次序孔之間,其在基巖中鉆孔灌漿的高差不應小于15m。4.1.8混凝土與基巖接觸部位的帷幕灌漿應先單獨灌注并待凝。帷幕灌漿接觸段長度宜為2m~3m,第2段長度為3m,以下灌漿段長均為5m,特殊情況下可適當縮短或加長,但不宜大于10m。4.1.9帷幕灌漿孔各灌漿段均應進行灌漿。4.1.10在已完成或正在灌漿的地區,其附近30m以內不應進行爆破作業。4.1.11灌漿過程中應進行抬動監測,抬動幅度控制在設計允許范圍內。4.2水上作業平臺4.2.1工作條件水上作業平臺宜在枯水期運行使用,同時控制水位漲落允許幅度應為±0.5m、風速不宜大于2.4m/s(相當于2級)、水流流速不宜大于0.1m/s(盡量為靜水條件,否則水下孔口管定位難于準確實施)。4.2.2結構設計水上作業平臺可采用重型舟橋(或專業定制鋼浮箱)作為浮體,上部用貝雷橋連接成整體,在其上鋪裝縱梁和木板構成鉆孔灌漿平臺,平臺長度根據帷幕灌漿軸線確定。組成平臺的浮體、貝雷橋、縱梁的選型應按實際施工過程中平臺承受的永久荷載、可變荷載、偶然荷載等進行確定,安全系數應不小于1.5。4.2.3平臺定位水上作業平臺中軸線應與帷幕灌漿中心線在水平面投影重合。平臺中心線兩側各預留40cm寬縫(以西北口工程水上作業平臺為例)作為鉆孔時鉆具上下及孔口管安裝空間,實際施工過程中該預留縫可根據實際情況綜合確定。3T/CWEC45—20244.2.4平臺固定為確保平臺在鉆灌施工過程中定位精度,避免在風及動水條件發生偏移,應采取以下固定措施:a)在平臺靠大壩端部用鋼管等材料結構—限位支撐架。b)在岸坡一側設置剛性支撐桿(定位樁)。c)在平臺遠端兩側通過成“八”字形分布的定位鋼絲纜繩固定于兩岸。在施工過程中,應經常性地用儀器進行檢查,并隨時糾正。4.2.5平臺啟用水上作業平臺按照專業設計文件分塊組裝完成后,應進行驗收且合格后再投入使用,驗收時應填寫水上作業平臺驗收檢查記錄表(見附錄A)。檢查環境:a)試驗時風速不大于2.4m/s(相當于2級)。b)試驗時水流流速不大于0.1m/s。c)工作環境溫度為0~+37℃。d)設定限制水位的基礎上浮動±0.5m。檢查目的:a)消除水上作業平臺拼裝過程中形成的誤操作,為水下帷幕灌漿提供安全的作業空間。b)檢驗水上作業平臺的強度、剛度并與設計計算值比對。c)檢驗水上作業平臺安裝過程中有無安全隱患。檢查前應做好的準備工作:a)選配專職檢測人員、記錄人員及指揮者和各崗位負責人,所有參加人員應熟悉水上作業平臺的結構和性能,明確檢測程序和各項具體要求。b)水上作業平臺布置位置由淺至深水區,檢查人員應按要求佩戴安全帽、救生衣、安全繩。c)檢查前配備規格齊全狀態良好的儀器、量具。d)檢查過程中應做到統一指揮。4.2.6平臺監測檢查水上作業平臺在使用過程中,為防止水流及風力作用下發生超出允許值的位移,應進行日常監測檢查并填寫水上作業平臺日常監測記錄表(見附錄B)。主要監測檢查內容包括:a)檢查水上作業平臺整體安全性、穩定性。b)檢查水上作業平臺的水平位移數據,實時通過調節不同部位定位鋼絲纜繩糾偏。監測檢查頻次每日不少于1次。監測應滿足下列要求:a)檢測前對RTK、全站儀等監測設備及儀器進行檢定,確定設備的初始值及準確性。b)檢測前做好水上作業平臺各特征基點。c)檢測使用全站儀或RTK等測量放樣設備,利用岸上前后視點固定點位,通過三角網法對水上作業平臺關鍵位置、控制點進行定位及監測。d)檢測時做好實時記錄,根據評定標準位移≤50mm。4.3水下孔口管鑲鑄4.3.1水下帷幕灌漿工程施工孔口管因其自水上作業平臺深入水下,系長懸臂結構,應將孔口管埋設入巖長度延伸至第2段段底,即第2段灌漿結束后再埋設孔口管。孔口管埋設方案主要選用膜袋法進行埋設,具體施工方法見4.3.2~4.3.6(第2段段底按照入巖6m的情況進行描述)。4T/CWEC45—20244.3.2膜袋綁扎在孔口管管底往上4.5m~6m處,0~4.5m孔口管采用花管布置。膜袋采用土工布制成,并用扎絲束口,注漿管和返漿管采用?10mmPVC編織軟管或鋼管。花管孔采用?8mm,間距30cm,梅花形布置,共布置4列。另外為了解決好孔口管垂直度的問題,將在混凝土段采用麻絲纏繞或楔形塊的方式進行導向。若為麻絲纏繞導向,則麻絲纏繞的高度為混凝土厚度。若為楔形塊固定導向,則楔形塊由潛水員水下施做。4.3.3當第1段(0~3m)和第2段(3m~6m)鉆灌完成后,向孔內下入綁扎好的孔口管。并由潛水員進行水下檢查確認是否安裝牢固。4.3.4膜袋注漿,向膜袋內注入0.5∶1水泥凈漿,待回漿管返漿后,關閉回漿管,升壓至0.5MPa~1MPa后即可關閉進漿管閉漿。4.3.5膜袋注漿完成后,根據現場試驗,可待凝或不待凝進行孔口管鑲鑄注漿。孔口管鑲鑄注漿采用0.5∶1∶1水泥砂漿或0.5∶1水泥漿,沿孔口管向下注入,注漿壓力控制在1MPa。4.3.6當孔口管鑲鑄完成后,應進行水下孔口管加固,并滿足下列要求:a)水平相鄰兩根橫向連接:每隔5m~10m采用架管橫向與孔口管連接,并適當沿帷幕灌漿線通長布置。連接時采用特制的垂直雙扣結構,主要目的在于方便潛水員水下連接及連接可靠。該結構一端為孔口管管箍,另一端為架管管箍,兩管箍中間為剛性連接,且兩管箍平面垂直。b)剪刀撐:對橫向連接完成后的孔口管,采用架管呈45°剪刀撐(全面布置)將其與橫向連接架管連接成一個整體。c)連墻件:在山體一側布置連墻件,使得孔口管與山體牢固連接,且連接點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施工時可先在山體施工插筋,連墻件與插筋焊接。連墻件另一端與孔口管橫向連接節點焊接。連墻件可采用架管或直接采用螺紋鋼筋。d)掃地桿:沿混凝土距離孔口20cm位置設置掃地桿,其與孔口管連接方式也采用特制的垂直雙扣結構。e)質量檢查:水下孔口管加固完成后,隨著后期帷幕灌漿孔開孔過程中鉆桿的擾動,其管箍連接螺栓可能會出現松動、脫落,故應定期安排潛水員對其進行檢查,檢查頻次每周不少于1次。4.4鉆孔4.4.1帷幕灌漿孔的鉆孔方法應根據地質條件、灌漿方法與鉆孔要求確定。當采用自上而下灌漿法、孔口封閉灌漿法時,宜采用回轉式鉆機和金剛石或硬質合金鉆頭鉆進;當采用自下而上灌漿法時,可采用回轉式鉆機或沖擊回轉式鉆機鉆進。4.4.2灌漿孔位與設計孔位的偏差不應大于10cm,孔深不應小于設計孔深。4.4.3帷幕灌漿中各類鉆孔的孔徑應根據地質條件、鉆孔深度、鉆孔方法、鉆孔要求和灌漿方法確定。灌漿孔以較小直徑為宜,但終孔孔徑不宜小于?56mm;先導孔、質量檢查孔孔徑應滿足獲取巖芯和進行測試的要求。4.4.4帷幕灌漿中的各類鉆孔均應分段進行孔斜測量。垂直的或頂角不大于5°的鉆孔,孔底偏差不應大于表1的規定。表1鉆孔孔底偏差單位:m孔深203040506080100允許偏差0.250.500.801.151.502.002.50對于雙排或多排帷幕孔、頂角大于5°的斜孔,孔底允許偏差值可適當放寬,但方位角的偏差值不應大于5°。孔深大于100m時,孔底允許偏差值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確定。鉆進過程中,應重點控制孔深20m以內的偏差。5T/CWEC45—20244.4.5鉆孔遇有洞穴、塌孔或掉塊,難以鉆進時,可先進行灌漿處理,再行鉆進。如發現集中漏水或涌水,應查明情況、分析原因,經處理后再行鉆進。4.4.6灌漿孔或灌漿段鉆進結束后,應及時進行鉆孔沖洗。鉆孔沖洗一般采用大流量水流沖洗,讓孔底鉆渣和孔壁附著污物隨水流沖出。沖洗后,孔(段)底殘留物厚度不應大于20cm。遇頁巖、黏土巖等遇水易軟化的巖石時,可視情況采用泥漿進行鉆孔沖洗、固壁。4.4.7當施工作業暫時中止時,孔口應妥善保護,防止流進污水和落入異物。4.4.8鉆孔過程應進行記錄,遇巖層、巖性變化,發生掉鉆卡鉆、塌孔、掉塊、鉆速變化、回水變色、失水、涌水等異常情況時,應詳細記錄。4.5裂隙沖洗和壓水試驗4.5.1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和孔口封閉法進行帷幕灌漿時,各灌漿段在灌漿前應進行裂隙沖洗。裂隙沖洗宜采用壓力水沖洗,沖洗壓力可為灌漿壓力的80%,并不大于1MPa,沖洗時間至回水澄清時止或不大于20min。當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漿法時,可在灌漿前對全孔進行一次裂隙沖洗。4.5.2帷幕灌漿先導孔、質量檢查孔應自上而下分段進行壓水試驗,壓水試驗宜采用單點法,按SL/T62—2020附錄C執行。4.5.3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孔口封閉灌漿法進行帷幕灌漿時,各灌漿段在灌漿前宜進行簡易壓水試驗,按SL/T62—2020附錄C執行。簡易壓水試驗可與裂隙沖洗結合進行。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漿法時,灌漿前可進行全孔一段簡易壓水試驗和孔底段簡易壓水試驗。4.5.4巖溶、斷層、大型破碎帶、軟弱夾層等地質條件復雜地段的裂隙沖洗,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或按設計要求執行。對遇水后性能易惡化的地層,可不進行裂隙沖洗,且宜少做或不做灌前壓水試驗。4.6灌漿方法4.6.1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和工程要求,帷幕灌漿可選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漿法、綜合灌漿法及孔口封閉灌漿法。4.6.2根據地質條件、灌注漿液和灌漿方法的不同,應相應選用循環式灌漿或純壓式灌漿。當采用循環式灌漿法時,射漿管應下至距孔底不大于50cm。4.6.3混凝土結構和基巖接觸處的灌漿段(接觸段)段長宜為2m~3m。以下各灌漿段段長宜為5m~8m,基巖條件較好時采用大值,巖體破碎、孔壁不穩時采用小值或更短,灌漿段最長不宜大4.6.4灌漿塞安放應位置準確,封閉嚴密。如預定位置安放困難時,可移動位置重新安放,自上而下灌漿時應向上移動;自下而上灌漿時可向下或向上移動。重新安放的灌漿塞位置(灌漿段長)應予記錄,如移動后的灌漿段長大于10m時,應研究采取補救措施。4.6.5混凝土與基巖接觸段宜先進行灌漿,灌漿塞宜安設在混凝土內,以下各段灌漿時灌漿塞應安設在灌漿段段頂以上50cm處,防止漏灌。4.6.6混凝土與基巖接觸段應先行單獨灌注并待凝,待凝時間不宜少于24h,其余灌漿段灌漿結束后可不待凝,但灌漿前遇孔口涌水、灌漿后返漿等情況時應待凝,待凝時間應根據工程具體情況確定。4.6.7先導孔各孔段宜在進行壓水試驗后及時進行灌漿,也可在全孔壓水試驗完成后自下而上分段灌漿。4.6.8不論灌前透水率大小,各灌漿段均應按技術要求進行灌漿。6T/CWEC45—20244.7灌漿壓力和漿液變換4.7.1灌漿壓力應根據灌漿部位的地質條件、承受水頭等情況進行分析計算并結合工程類比擬定。重要工程的灌漿壓力應通過現場灌漿試驗論證。施工過程中,灌漿壓力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灌漿壓力的改變應征得設計同意。4.7.2采用循環式灌漿時,灌漿壓力表或灌漿自動記錄儀的壓力變送器應安裝在灌漿孔孔口處回漿管路上;采用純壓式灌漿時,壓力表或壓力變送器應安裝在孔口處進漿管路上。壓力表或壓力變送器與灌漿孔孔口間的管路長度不宜大于5m。灌漿壓力應保持平穩減小波動,可監測記錄壓力的平均值,最大值也應予以記錄。4.7.3灌漿壓力的記讀和控制以孔口壓力表的指示或壓力傳感器的測值為準。灌漿部位對灌漿壓力敏感時,應計入漿液自重和管路、鉆孔沿程壓力損失。4.7.4根據工程情況和地質條件,灌漿壓力的提升可采用分級升壓法或一次升壓法。升壓過程中應保持灌漿壓力與注入率相適應,防止發生巖體或建筑物抬動變形破壞。4.7.5普通水泥漿液水灰比可采用5、3、2、1、0.7、0.5六級,細水泥漿液水灰比可采用3、2、1、0.5四級,灌注時由稀至濃逐級變換。開灌水灰比根據各工程地質情況和灌漿要求確定,采用循環式灌漿時,普通水泥漿可采用水灰比5,細水泥漿可采用3;采用純壓式灌漿時,開灌水灰比可采用2或單一比級的穩定漿液。4.7.6特殊地質條件下(如洞穴、寬大裂縫、松散軟弱地層等)經試驗驗證后,可采用穩定漿液、膏狀漿液進行灌注。其漿液的成分、配比以及灌注方法應通過室內漿材試驗和現場灌漿試驗確定。4.7.7當采用多級水灰比漿液灌注時,漿液變換的原則如下:a)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減少時,或注入率不變而壓力持續升高時,不應改變水灰比。b)當某級漿液注入量已達300L以上時,或灌漿時間已達30min時,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改變或改變不顯著時,應改濃一級水灰比。c)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可根據具體情況越級變濃。4.7.8灌漿過程中,灌漿壓力或注入率突然改變較大時,應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4.7.9灌漿過程的控制也可采用灌漿強度值(GIN)等方法進行,其最大灌漿壓力、最大單位注入量、灌漿強度指數、漿液配比、灌漿過程控制和灌漿結束條件等,應經過試驗確定。4.8孔口封閉灌漿法4.8.1孔口封閉法適用于塊狀、厚層、高傾角巖層等地層的高壓灌漿。當應用于軟弱破碎巖石地基或覆蓋層時,應按SL/T62—2020中10.3節的規定執行。4.8.2灌漿孔孔徑宜為?56mm~76mm,自上而下分段鉆進、分段灌漿。4.8.3各孔孔口管段即混凝土與基巖接觸段,應先行單獨鉆孔與灌漿,鑲鑄孔口管,并待凝48h~72h。4.8.4孔口管埋入基巖的深度應根據最大灌漿壓力和巖體特性確定。采用5MPa以上高壓灌漿時,孔口管埋入基巖的深度不應小于2m。4.8.5孔口管段以下2~3個灌漿段,段長宜短,灌漿壓力遞增宜快,再以下各段段長宜為5m~8m,按設計最大灌漿壓力灌注。4.8.6孔口封閉器應具有良好的耐壓和密封性能,灌漿管應能在灌漿過程中靈活轉動和升降。4.8.7灌漿管的外徑與鉆孔孔徑之差宜為10mm~20mm,若用鉆桿作為灌漿管,應采用外平接頭連接。各段灌漿時灌漿管應深入灌漿段底部,管口離孔底的距離不應大于50cm。4.8.8各孔段的裂隙沖洗和壓水試驗,可按照4.5的規定執行。7T/CWEC45—20244.8.9灌漿漿液宜采用多級水灰比,其比級設置及變換原則可按照4.7.5、4.7.7的規定執行。4.8.10灌漿壓力控制宜采用分級升壓法,并以中等以下注入率灌注,當注入率大于10L/min時,灌漿壓力應緩慢提升。同一部位不宜聚集多臺灌漿泵同時灌漿。4.8.11灌漿過程中應經常轉動和上下活動灌漿管,回漿管宜有15L/min以上的回漿量,防止灌漿管在孔內被水泥漿凝住。4.9特殊情況處理4.9.1帷幕灌漿孔終孔段的透水率或單位灌漿量大于設計規定值時,其灌漿孔應繼續加深。4.9.2灌漿過程中,宜適時安排潛水員水下觀察是否存在冒漿、漏漿等現象,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嵌縫、表面封堵、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待凝等方法進行處理。4.9.3灌漿過程中發生灌漿孔間串漿時,應阻塞串漿孔,待灌漿孔灌漿結束后,再對串漿孔進行掃孔、沖洗、灌漿。如注入率不大,且串漿孔具備灌漿條件,可一泵一孔同時灌漿。4.9.4灌漿必須連續進行,若因故中斷,按下列原則處理:a)盡快恢復灌漿。如無法在短時間內恢復灌漿時,應立即沖洗鉆孔,再恢復灌漿。若無法沖洗或沖洗無效,則應進行掃孔,再恢復灌漿。b)恢復灌漿時,使用開灌比級的水泥漿進行灌注,如注入率與中斷前相近,即可采用中斷前水泥漿的比級繼續灌注;如注入率較中斷前減少較多,應逐級加濃漿液繼續灌注;如注入率較中斷前減少很較多,且在短時間內停止吸漿,應采取補救措施。4.9.5當灌漿段注入量大而難以結束時,應暫停灌漿作業,對灌漿影響范圍內的地下洞井、岸坡等進行檢查,如有串通,應采取措施后再恢復灌漿,灌漿時可選用下列措施處理:a)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灌漿。b)必要時也可摻加適量速凝劑進行灌注,該段經處理后應待凝24h,再重新掃孔、復灌。c)其灌漿資料應及時報送監理、設計等,以便根據灌漿情況及該部位的地質條件,共同分析、研究是否需要進行補充鉆灌處理。4.9.6灌漿過程中如回漿變濃,可換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漿灌注,若效果不明顯,繼續灌注30min,即可結束灌注,也不再進行復灌。4.9.7灌漿孔段遇特殊情況,無論采取何種措施處理,其復灌前進行掃孔,復灌后達到灌漿結束的要求。4.9.8若水位波動較大,孔口管從水面浮橋作業平臺位置上下起伏時,應及時加減孔口管長度,使得外露端能夠滿足鉆灌施工要求。若因水位波動較大導致浮橋結構無法安全運行時,應立即停止現場作業,待水位穩定后再行施工。4.9.9當出現上述特殊情況時,應及時向監理、設計匯報,共同研究處理措施。上述特殊情況應反映在灌漿綜合成果表中。4.9.10鉆灌施工過程中,不應對面板造成破壞。5質量驗收5.1一般要求5.1.1水下帷幕灌漿宜按帷幕軸線相鄰的10個~20個孔劃分為一個單元工程。對于3排以上帷幕,宜按軸線相鄰不超過30個孔為一個單元工程。5.1.2水下帷幕灌漿單孔施工工序應分為水下定位、鉆孔、灌漿3個工序,其中水下定位、鉆孔、灌漿均為主要工序。5.1.3檢驗項目分為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8T/CWEC45—20245.1.4工序和單元工程施工質量的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的檢驗,應采用隨機布點和監理工程師現場指定區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檢驗方法及數量應符合本標準和SL176、SL223的規定。5.1.5水下帷幕灌漿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應在單孔施工質量驗收評定合格的基礎上進行;單孔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應在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合格的基礎上進行。5.1.6水下帷幕灌漿施工班報記錄,包括有地質鉆機鉆孔記錄表(見附錄C)、鉆孔測斜記錄表(見附錄D)、鉆孔沖洗記錄表(見附錄E)、抬動觀測記錄表(見附錄F)、阻塞灌漿封孔記錄表(見附錄G)等,由施工現場班組填寫,施工單位施工員(質檢員)認可后報送至監理工程師確認。水下帷幕灌漿壓水記錄表、灌漿記錄表以灌漿自動記錄儀輸出記錄為準。5.1.7水下作業記錄表格,包括潛水任務書(見附錄H)、潛水日志(見附錄I),由潛水作業班組填寫,施工單位施工員(質檢員)認可后報送至監理工程師確認。5.1.8水泥等原材料應按有關規范要求進行全面檢驗,進場檢驗結果應滿足相關產品標準,不合格產品不應使用。不同批次原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部位應有記錄,原材料檢驗備查表(見附錄J)。5.1.9工序和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及其備查資料的制備應由工程施工單位負責,其規格宜采用A4(210mm×297mm)國際紙張標準。驗收評定表一式4份,備查資料一式2份,其中驗收評定表及其備查資料各1份應由監理單位保存,其余由施工單位保存。5.2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5.2.1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應具備下列條件:a)工序中所有的施工項目(或施工內容)已完成,現場具備驗收條件。b)工序中所包含的施工質量檢驗項目經施工單位自檢全部合格。5.2.2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按下列程序進行:a)施工單位應首先對已經完成的工序施工質量按本標準進行自檢,并做好檢驗記錄。b)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后,應按照附錄K的要求填寫水下帷幕灌漿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及水下帷幕灌漿單孔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質量責任人履行相應簽認手續后,向監理單位申請復核。c)監理單位收到申請后,應在4h內進行復核。復核包括下列內容:1)核查施工單位報驗資料是否真實、齊全。2)結合平行檢測和跟蹤檢測結果等,復核工序施工質量檢驗項目是否復核本標準的要求。3)在施工單位提交的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中填寫復核記錄,并簽署工序施工質量評定意見,核定工序施工質量等級,相關責任人履行相應簽認手續。5.2.3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包括下列資料:a)施工單位報驗時,應提交下列資料:1)各班(組)的初檢記錄、施工隊復檢記錄、施工單位專職質檢員終檢記錄。2)工序中各施工質量檢驗項目的檢驗資料。3)施工中的見證取樣檢驗及記錄結果資料。4)施工單位自檢完成后,填寫的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b)監理單位應提交下列資料:1)監理單位對工序中施工質量檢驗項目的平行檢驗資料。2)監理工程師簽署質量復核意見的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5.2.4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分為合格和優良兩個等級,其標準如下:a)合格等級標準:1)主控項目,檢驗結果應全部符合SL633及本標準的質量要求。2)一般項目,應逐項有70%及以上的檢驗點合格,不合格點不應集中分布,且不合格點的9T/CWEC45—2024質量不應超出有關規范或設計要求的限值。3)各項報驗資料應符合本標準要求。b)優良等級標準:1)主控項目,檢驗結果應全部符合SL633及本標準的質量要求。2)一般項目,應逐項有90%及以上的檢驗點合格,不合格點不應集中分布,且不合格點的質量不應超出有關規范或設計要求的限值。3)各項報驗資料應符合標準要求。5.3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5.3.1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應具備下列條件:a)單元工程所含工序(或所有施工項目)已完成,施工現場具備驗收的條件。b)已完工序施工質量經驗收評定全部合格,有關質量缺陷已處理完畢或有監理單位批準的處理意見。5.3.2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按下列程序進行:a)施工單位應首先對已完成的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進行自評,并填寫檢驗記錄。b)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后,應填寫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見附錄K),向監理單位申請復核。c)監理單位收到申報后,應在8h內進行復核。復核應包括下列內容:1)核查施工單位報驗資料是否真實、齊全。2)對照施工圖紙及施工技術要求,結合平行檢測和跟蹤檢測結果等,復核單元工程質量是否達到本標準的要求。3)檢查已完單元遺留問題的處理情況,在施工單位提交的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中填寫復核記錄,并簽署單元工程施工質量評定意見,核定單元工程施工質量等級,相關責任人履行相應簽認手續。4)對驗收中發現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d)重要隱蔽單元工程施工質量的驗收評定應由建設單位(或委托監理單位)主持,應由建設、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的代表組成聯合小組,共同驗收評定,并應在驗收前通知工程質量監督機構。5.3.3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包括下列資料:a)施工單位申請驗收評定時,應提交下列資料:1)單元工程中所有單孔工序(或檢驗項目)驗收評定的檢驗資料。2)各項實體檢驗項目的檢驗記錄資料。3)施工中的見證取樣檢驗及記錄結果資料。4)施工單位自檢完成后,填寫的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5)水下帷幕灌漿作業各類班報表。6)單元工程施工相關影像資料。b)監理單位應提交下列資料:1)監理單位對單元工程施工質量的平行檢測資料。2)監理工程師簽署質量復核意見的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5.3.4水下帷幕灌漿單孔施工質量驗收標準應符合下列規定:a)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全部合格,該孔評定合格。b)工序施工質量驗收評定全部合格,其中水下定位、鉆孔、灌漿工序均達到優良,該孔評定優良。10T/CWEC45—20245.3.5水下帷幕灌漿單元工程施工質量評定分為合格和優良兩個等級,其標準應符合下列規定:a)在單元工程帷幕灌漿效果檢查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的前提下,灌漿孔100%合格,優良率小于70%,單元工程評定為合格。b)在單元工程帷幕灌漿效果檢查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的前提下,灌漿孔100%合格,優良率不小于70%,單元工程評定為優良。5.3.6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未達到合格標準時,應及時進行處理,處理后按下列規定進行驗收評定:a)全部返工重做的,應重新進行驗收評定。b)經加固補強并經設計和監理單位鑒定能達到設計要求時,其質量評定為合格。c)處理后的單元工程部分質量指標仍未達到設計要求時,經原設計單位復核,建設單位及監理單位確認能滿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可不再進行處理,其質量可評定為合格,并按規定進行質量缺陷備案。5.4水下定位工序質量標準5.4.1本節適用于水下帷幕灌漿水下定位工作,所控制階段為水上作業平臺鉆機開始作業至鉆桿接觸混凝土期間的定位,內容核心為控制水下混凝土面開孔位置與設計孔位的絕對位移量。5.4.2水下帷幕灌漿分有、無覆蓋層兩種工況。有覆蓋層時,施工先行布設水下跟管鉆進至混凝土表面,潛水定位、測量均在覆蓋層頂面進行控制;無覆蓋層時,潛水定位、測量在混凝土表面進行控制。5.4.3因磁力測斜儀采用電磁感應方式,不應在跟管及孔口管內進行測斜控制。工程前期可采用于孔口下方吊錘,由潛水員下潛至覆蓋層(混凝土)頂面,對跟管(孔口管)與吊錘的位置偏差,采取羅盤及鋼尺測量,以核驗方位角和位移偏差。入巖后可采用陀螺測斜儀直接從孔口進行測斜,分階段控制。5.4.4水下定位工序質量標準應符合表2的規定。表2水下定位工序質量標準項次檢驗項目質量要求檢驗方法檢驗數量1水上作業平臺整體監測水上作業平臺整體無變形、浮箱無滲漏,水位在允許范圍內調整檢查水上作業平臺監測記錄全部檢查2孔口偏差(平臺上)≤100mm采用平臺定位及.坐標定位方式,利用鋼尺結合全站儀、羅盤進行測量逐孔3有覆蓋層水下作業跟管孔斜≤100mm跟管鉆進下至覆蓋層底部后,在孔口位置放置吊錘,由潛水員下潛到覆蓋層頂面對跟管與吊錘位置偏差,采取羅盤及鋼尺測量;或用陀螺測斜儀進行量測無覆蓋層水下作業孔口管孔斜≤100mm孔口管接觸混凝土時,在孔口位置放置吊錘,由潛水員下潛到混凝土頂面對孔口管與吊錘位置偏差,采取羅盤及鋼尺測量;或用陀螺測斜儀進行量測11T/CWEC45—2024表2水下定位工序質量標準(續)項次檢驗項目質量要求檢驗方法檢驗數量4混凝土接觸點距設計孔位絕對位移≤100mm分有(無)覆蓋層情況,根據孔位偏差(橋上)、跟管孔斜(結合水深及覆蓋層深度)或孔口管孔斜,綜合計算混凝土接觸點位移;或用陀螺測斜儀進行量測逐孔1水上作業平臺水平位移≤50mm檢查水上作業平臺監測記錄,及時調整全數檢查2覆蓋層高程測繩測量3混凝土基面高程控制接觸高程,嚴禁鉆孔進入大壩面板測繩測量5.5鉆孔工序質量標準5.5.1本節適用于水下帷幕灌漿鉆孔工作,包括水下孔口管鑲鑄、沖洗和壓水試驗;控制階段為鉆機從混凝土開始鉆孔作業直至孔底的施工過程。5.5.2鉆孔工序質量標準應符合表3的規定。項次檢驗項目質量要求檢驗方法檢驗數量1孔深不小于設計孔深,高程控制測繩或鋼尺測鉆桿、鉆具逐孔2孔底偏差,距設計孔位絕對位移符合表1要求測斜儀量測、結合水下定位工序混凝土接觸點位移綜合計算逐孔3孔序符合設計要求,本項目水下帷幕灌漿分上下游兩排,單排灌漿作業分三序進行現場查看逐段4孔口管鑲鑄孔口管埋設后待凝時間不小于48h,后續灌漿無滲漏檢查施工記錄,滲漏情況由潛水員檢查后續灌漿有無孔口滲漏現象抽查5施工記錄齊全、準確、清晰查看抽查1終孔孔徑≥56mm測量鉆頭直徑逐段2沖洗沉積厚度<200mm測繩量測孔深3裂縫沖洗和壓水試驗裂隙沖洗要求至回水澄清時止,或總的沖洗時間不大于20min;先導孔按單點法壓水,常規孔按簡易法壓水目測和檢查記錄逐段注1:本項目孔深測量,因考慮到鉆機置于水上作業平臺上,孔口平臺隨水位變幅調整,但預埋的孔口管位置基本固定穩定。孔深從孔口管處開始測量計算。注2:孔底偏差,評定內容為孔底與該孔設計坐標的絕對位移偏差,結合孔內各段方位角及頂角,逐段整合計算,以控制孔底位移量。12T/CWEC45—20245.6灌漿工序質量標準5.6.1本節適用于水下帷幕灌漿工作,包括阻塞灌漿封孔。5.6.2灌漿過程中如遇特殊情況,應按照規范及設計相關要求,嚴格進行現場處理并做好相關原始記錄。5.6.3灌漿施工質量標準應符合表4的規定。項次檢驗項目質量要求檢驗方法檢驗數量1壓力符合設計要求壓力表或記錄儀檢測逐段2漿液及變換見4.7.4比重秤、記錄儀等檢測3結束標準符合設計要求體積法或記錄儀檢測4施工記錄齊全、準確、清晰查看抽查1灌漿段位置及段長見4.6.3測繩或鋼尺測鉆桿、鉆具抽檢2灌漿管口距灌漿段底距離≤0.5m鉆桿、鉆具、灌漿管量測或鋼尺、測繩量測逐段3特殊情況處理見4.9現場查看、記錄檢查逐項4抬動觀測值符合設計要求千分表、電子抬動量測逐段5封孔見3.8現場查看或探測逐孔13T/CWEC45—2024附錄A(資料性)水上作業平臺驗收檢查記錄表水上作業平臺驗收檢查記錄表見表A.1。表A.1水上作業平臺驗收檢查記錄表本浮橋在所用的水上作業平臺已入庫組裝就位并固定于限位架上,經年月日檢查結果如下:1用途形式及規范1.1用途與航區本平臺在西北口水庫水域內,為滿足305m高程以下的水下帷幕灌漿,由浮箱并聯,通過錨、拉等方式固定,作業面通過貝雷橋組合相連成整體的施工平臺。水上作業平臺軸線長度約162m,平臺寬度為5m。按C級航區設計。1.2形式平臺下部采用4m鋼制浮箱作為浮體,兩個浮組垂直于帷幕灌漿軸線對稱布置,中間預留1.0m間隙作為鉆孔時鉆具上下及孔口管安裝空間。上部結構采用單排321貝雷橋(長度為3m/節,高度為1.5m),在其上鋪裝橫梁(22a工字鋼)、縱骨(8號槽鋼)和50mm木板橋面。浮箱模塊組按9m的間隔布置。1.3引用文件a.水上作業平臺參照《內河小型船舶檢驗技術規則》(海政法〔2016〕22號文);b.《裝配式公路鋼橋多用途使用手冊》。2主要要素主尺度總長:162.00m;總寬:5.00m;總高:3.00m;設計吃水:0.75m。3結構形式全作業平臺采取組裝的形式。4m浮箱每2個縱向組成1對,每對沿作業平臺軸線方向間距9m,共19對浮箱。單個浮箱的主尺度為:長4.0m,寬3.0m,深1.25m。兩對浮箱的甲板上,寬度間距5m設左右桁架兼做欄桿,每個片體由3件標準321型貝雷片組成。在甲板上設桁架的固定裝置及斜支撐。左右桁架間用22a工字鋼作為橫梁,工字鋼與桁架間用橫梁夾具連接,必要時焊接加固。在工字鋼橫梁上設縱向骨架,縱向骨架與橫梁間用螺栓連接。縱向骨架上鋪設50mm的木板。平臺軸線需要折彎處,貝雷片間的連接現場臨時用型材焊接固定,貝雷片固定裝置應重新定位焊接。各浮箱上設有帶纜樁,用于系固水上作業平臺與岸間的連接纜繩。4載荷核驗水上作業平臺完工后進行了密閉性檢查。作業平臺組裝后進行逐級加載,水上作業平臺整體及單個浮箱吃水深度符合水上作業平臺設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在兩對浮箱間中部兩根橫梁間加載11t的載荷,測量水上作業平臺的吃水,應有200mm以上的干舷。加載完成后,測量橫梁中點的變形量不大于5mm。5質量要求貝雷片安裝偏差:軸線偏位≤10mm,平面偏差≤10mm。平臺浮箱表面平整度偏差≤5mm;安裝軸線偏位≤10mm。6其他要求平臺兩側應配置必要的風速風向儀、救生圈、消防器材、安全繩等防護用品。平臺應設置限載等重要的標志牌,嚴禁超載,縱載荷不應超過85t(含24t沖擊載荷)。根據以上檢查結果,同意正式使用。填表人:年月日附件:水上作業平臺設計圖。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注:本檢查記錄表以西北口水庫水下帷幕灌漿水上作業平臺的設計文件為基礎進行編制和填寫,其他工程根據各自平臺自重、鉆孔灌漿設備及鉆孔作業產生的沖擊力和施工人員荷載、不同地域風浪等影響因素,進行專業計算、設計,并根據設計文件進行檢查。14T/CWEC45—2024附錄B(資料性)水上作業平臺日常監測記錄表水上作業平臺日常監測記錄表見表B.1。表B.1水上作業平臺日常監測記錄表平臺位移監測監測位置施工初始坐標當前坐標位移量/m備注××點浮箱X:X:Y:Y:××點浮箱X:X:Y:Y:××點浮箱X:X:Y:Y:××點浮箱X:X:Y:Y:××點浮箱X:X:Y:Y:水位觀測前日水位/m今日水位/m水位差/m浮箱情況檢查浮箱密閉情況吃水深度/m記錄員:審核:監理:注:可根據水上作業平臺長度或其轉點設置監測點,按不超過30m設置一個監測點。15資料性資料性鉆孔記錄表見表C1。表C1鉆孔記錄表施工單位:合同編號:注本表填寫1份'應真實、及時記錄'特殊情況應詳細描述。先導孔和檢查孔應填寫“巖芯記錄”情況'其余鉆孔可不填寫“巖芯記錄”。地下水位記錄地質說明巖性、掉塊、漏水、溶洞、回水顏色等樁號施工時段監理工程師巖心記錄裝箱號采取率編號止起孔號排序孔序段次巖芯位置殘留長止起終檢巖芯長度進尺記錄孔深進尺分部工程名稱及編碼鉆孔性質鉆機類型余尺/m停機時開機時鉆具總長復檢使用鉆頭長度規格/mm名稱工作內容單位工程名稱及編碼單元工程名稱及編碼歷經止記錄起說明16T/CWEC45—2024鉆孔測斜記錄表見表D.1。(資料性)鉆孔測斜記錄表表D.1鉆孔測斜記錄表施工單位:合同編號:單位工程名稱及編碼分部工程名稱及編碼單元工程名稱及編碼孔號排序孔序設計孔深孔口高程序號測點位置/m方位角/(°)傾角/(°)質檢監理工程師備注備注方位角偏差Δα/(°)傾角偏差/(°)終孔孔斜誤差/%終孔孔底偏距/m終孔孔深偏差ΔL/m記錄復檢終檢監理工程師注:本表填寫1份,應真實、及時記錄。17T/CWEC45—2024附錄E(資料性)鉆孔沖洗記錄表見表E.1。表E.1鉆孔沖洗記錄表施工單位:合同編號:單位工程名稱分部工程名稱單元工程名稱及編碼孔號孔序段次段長/m鉆孔沖洗時段年月日序號起始時間/(h:min)終止時間/(h:min)歷時/min回水顏色1234567891011121314記錄終檢監理工程師注:本表適用于基巖段灌漿,覆蓋層段灌漿不填寫本表。本表填寫1份。18附錄F資料性附錄F資料性抬動觀測記錄表見表F1。表F1抬動觀測記錄表施工單位:合同編號備注注1:“工作內容”指洗孔、壓水、灌漿等;若有多孔同時作業9“孔段”及“壓力”欄僅填寫最大工作壓力及對應孔段9其他孔段在備注中說明。注2:備注中重點描述觀測時相鄰過程中是否有異常變化、突變及處理情況和結果。注3:本表適用于全孔均為基巖或混凝土的鉆孔9其他鉆孔的抬動或變形觀測引用大壩觀測數據即可9本表填寫1份。測點安裝高程縱橫測點安裝樁號監理工程師觀測點編號儀器名稱觀測精度累計抬動變化值終檢終止起始分部工程名稱施灌孔段工作情況壓力/Mpa工作內容復檢觀測時間單位工程名稱單元工程名稱及編碼序號記錄19資料性資料性阻塞灌漿封孔記錄表施工單位:合同編號備注說明:本表適用于水下帷幕灌漿作業中9采用阻塞灌漿法進行的封孔作業記錄o封孔時間單元工程名稱、部位帷幕灌漿原材料用量/kg其他水泥分項工程名稱水阻塞灌漿壓力/Mpa阻塞深度分部工程名稱孔徑/mm樁號單位工程名稱孔號20T/CWEC45—2024(資料性)潛水任務書見表H.1。表H.1潛水任務書項目名稱:編號: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混凝土采購合同,混凝土采購協議書
- 《2025年勞動合同續簽通知》
- 2025汽車銷售代理合同樣本
- 建設工程合同保修條款
- 湖北省孝感市重點高中教科研協作體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B卷)(含答案)
-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含答案)
- 共享項目合作合同樣本
- 會計信息質量評估的初級會計師試題及答案
- 臨床實驗室技術試題及答案
- cnf成交方式合同樣本
- 2025年中國短圓柱滾子軸承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教師的情緒管理課件
- 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次聯考數學試卷(解析版)
- 英語-華大新高考聯盟2025屆高三3月教學質量測評試題+答案
- 《手工制作》課件-幼兒園掛飾
- 【初中地理】西亞+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
- 鼓勵員工發現安全隱患的獎勵制度
-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學設計(配2025年春新版教材)
- 【特易資訊】2025中國二手車行業出口分析及各國進口政策影響白皮書
- (一診)2025年蘭州市高三診斷考試生物試卷(含官方答案)
- 光伏發電項目施工的應急預案與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