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古詩文補充背誦篇目《賀新郎國脈微如縷》課件_第1頁
高考語文復習古詩文補充背誦篇目《賀新郎國脈微如縷》課件_第2頁
高考語文復習古詩文補充背誦篇目《賀新郎國脈微如縷》課件_第3頁
高考語文復習古詩文補充背誦篇目《賀新郎國脈微如縷》課件_第4頁
高考語文復習古詩文補充背誦篇目《賀新郎國脈微如縷》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賀新郎·國脈微如縷詩人大部分或為布衣,或為下層官吏,身份卑微,以江湖習氣標榜。江湖詩人時時抒發欣羨隱逸、鄙棄仕途的情緒,也經常指斥時弊,譏諷朝政,表達不與當朝者為伍的意愿。胡適在《白話文學史》中評價:“有悲壯的感情,高尚的見解,偉大的才氣。”賀新郎·國脈微如縷

劉克莊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試看取當年韓五。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驪山母。談笑起,兩河路。

少時棋柝曾聯句。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君莫道投鞭虛語,自古一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快投筆,莫題柱。lítuò小序:“實之三和有憂邊之語,走筆答之。”實之:王邁,字實之,劉克莊好友。三和(hè):“和詩”,朋友之間(詩友)通過詩的唱和相互交流的一種形式。走筆:奮筆疾書(筆走龍蛇)。用原韻第三次作詞唱和王實之,有憂慮邊境被敵人侵犯的話,回筆疾書回答這件事。國脈:國家的命脈。長纓:長繩。《漢書·終軍傳》:“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戎主:敵人的首領。“戎”是中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這里代指元人。①比喻:把國運比作飄忽不定、一觸即斷的游絲。說明國家的命脈實在已經衰微不堪,表達了作者對國運的憂慮。②用典:運用王終軍的典故,表現了作者渴望殺敵報國的強烈愿望和自信,也慨嘆自己報國無門。譯文:人間自有降龍伏虎的好漢,誰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韓世忠吧。韓五:韓世忠,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因其排行第五,故稱之。據《宋史》載:“世忠字良臣,綏德軍人,年十八,始隸延安府兵籍。慓悍絕人,不用鞭轡,能騎生馬駒,挽強鄧射,勇冠軍中。家貧無產業。嗜酒豪縱,不沾繩檢,人呼為潑韓五。”未必:二字起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間自有降龍伏虎的好漢,只是無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的感慨。情感:借用韓世忠的典故,希望朝廷能夠放寬尺度,提拔人才,讓有識之士有用武之地。譯文:他并沒有經過谷城公那樣的名師傳授指點,也不曾遇到過如像驪山圣母那樣的神仙傳授法術,可他一樣能在談笑之中指揮大軍,在河北東西兩路大敗金兵。谷城公:據《史記·留侯世家》載,谷城公是授張良以兵書的老人,他對張良說:“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因此后世稱之為谷城公或黃石公。驪山母:驪山老母,傳說中的仙人。《太平廣記·驪山姥》引《集仙傳》載李筌在嵩山得黃帝《陰符經》,“抄讀數千遍,竟不曉其義理。因入秦至驪山下,逢一老母,為說《陰符》之義。”兩河路:指宋代行政區劃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北宋末年,韓世忠統帥部隊在這一帶屢次挫敗金兵。棋柝:唐·韓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會聯句》:“從軍古云樂,談笑青油幕。燈明夜觀棋,月暗秋城柝。”聯句:兩人或幾人各作一句或兩句,組合成一首詩,稱之為聯句。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秋,以裴度掛帥領兵討伐淮西叛鎮吳元濟。韓愈任行軍司馬,李正封任判官書記,隨裴度出征。大軍駐扎在郾城期間,韓、李二人曾合作夜會聯句長詩。上引該詩開頭四句,為李正封所詠,描寫詩人從軍的豪興和高雅的情趣。后因以“棋柝聯句”為軍中文人生活的典實。登樓攬鏡:上樓照鏡。語出杜甫《江上》詩:“勛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暗指容顏憔悴衰老。譯文:我年輕的時候,也曾在軍營中一邊下棋一邊聯句。可現在人老了,登樓遠望,已力不從心,多次誤了從軍的機會。沖梯:沖車和云梯,古代攻城用的工具。譯文:聽說北面蒙古騎兵來勢洶洶,進攻時利用的沖梯,屢次狂舞于邊城。投鞭:典出《晉書》,苻堅進攻東晉時曾說:“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我們把馬鞭扔在長江中,就可以堵塞江流,意指長江天險不足恃。后指兵多勢眾,江河難阻。)虛語:不可能實現的話。金湯:“金城湯池”,比喻堅固的防御工事,此指長江天險。一賢能制難:語出《舊唐書·突厥傳》載盧俌fǔ上唐中宗疏中語:“漢拜郅zhì都,匈奴避境;趙命李牧,林胡遠竄。則朔方(北方)之安危,邊域之勝負,地方千里,制(掌握)在一賢。”

制難:解除危難。張許:張巡和許遠,唐安史之亂時死守睢suī陽的名將。

譯文:不要再大談空想而不以身抗敵,自古以來,用一個賢能的人,就能解除國家的危難。假如沒有像張巡、許遠這樣的良將,即使有堅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投筆:取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投筆”指棄文從武,投身疆場,為國立功,施展抱負。題柱:常璩[qú]《華陽國志·蜀志》載““升遷橋在成都縣北十里,即司馬相如題橋柱曰‘不乘駟馬高車(駟馬高車,套著四匹馬的高蓋車,舊時形容有權勢的人出行時的闊綽場面,也形容顯達富貴。),不過此橋’。”譯文:有志兒郎,不要在發無聊呻吟,趕快投筆從戎,不要再想用文辭來博得高官厚祿了!本詞運用了哪些典故?主要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典故思想情感王終軍表現了作者渴望殺敵報國的強烈愿望和自信,也慨嘆自己報國無門。韓世忠呼吁朝廷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典中典:張良、李筌說明沒有名人傳授、神仙指點,依然可以建功立業,保家衛國。棋柝聯句追憶青年時期的軍旅生活,表達對從軍報國的渴望。登樓攬鏡感嘆年華已逝,功業無成。懷才不遇的悲憤。苻堅警告統治者要重視敵人。張巡、許遠諷勸朝廷不要認為天塹可憑,而要重用人才。班超投筆相如題柱激勵愛國志士投筆從戎,不要只是追求功名利祿。1.劉克莊的《賀新郎》(國脈微如縷)中,“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三句的劈空而下,將形勢的緊迫,統治者的麻木不仁,請纓報國之志士的熱忱,盡情表達出來,紙上錚錚有聲。2.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賀新郎·國脈微如縷》中“自古一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兩句也用反問的方式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3.劉克莊《賀新郎》中“少時棋柝曾聯句”寫出了詞人曾有少年報國從軍的夙愿。4.劉克莊在《賀新郎·國脈微如縷》中借“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兩句感嘆自身已然衰老,行事時機屢遭耽誤。5.劉克莊在《賀新郎》中呼吁當權者能夠不拘一格任人唯賢的句子:“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6.劉克莊《賀新郎·國脈微如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