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下列句予所用修辭手法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①汗水在他那絡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②軍隊駐扎一個月,沒有動過群眾的一針一線。③他的日歷上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從來沒有節假日。A.①借代②夸張③排比B.①比喻②夸張③排比C.①借代②比喻③反復D.①比喻②借代③反復2.下列詩句中,修辭手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A.舉酒欲飲無管弦B.終歲不聞絲竹聲C.對此欲倒東南傾D.何以解憂,唯有杜康3.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原名黃梅調、采茶戲等,起源于湖北黃梅,發展壯大于安徽安慶。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并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黃梅戲語言以安慶地方語言為基礎,屬北方方言語系的江淮官話。黃梅戲妝容不同于其他劇種那樣力求色彩艷麗旖旎,而更帶有一種氤氳山嵐般的清秀淡雅、繾綣萬千。A.何以解憂,唯有杜康。B.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C.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D.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4.下列各句所用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B.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體。C.“的”就是中國革命,“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D.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5.對下列詩句所運用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融情于景)B.纖云弄巧,飛星傳恨。(虛實結合)C.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比喻)D.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借代)6.下列各項中,和例句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一個人得有些煙火氣,可要是煙火氣過多,渾身銅臭,三句話不離錢,也難免俗氣得可怕。A.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B.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C.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7.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紅色文化資源內容豐富,每一處革命遺跡、每一件珍貴文物都是鮮活的教材,都折射著革命先輩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愛國情操的光芒。A.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B.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C.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8.下列詩句中,修辭手法的使用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B.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D.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9.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A.這里雖然成了廢墟,但是,像馬蜂窩一樣、一間挨一間的房子周圍,總會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B.狂風呼嘯著穿過破房子的縫隙,像一只饑餓的野獸發出吼叫。C.這一帶乍看好像沒有什么變化。D.當我來到那個廢棄的村莊旁,從遠處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霧,像地毯一樣,鋪在高原上。10.找出下列選項中和例句的修辭相同的一項()例: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B.她們是順從地替帶工賺錢的“機器”。C.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D.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11.下列各組句子中所運用的修辭,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者也是言必稱希臘,對于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B.手腳像蘆柴棒一樣的瘦,身體像弓一樣的彎,面色像死人一樣的慘。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C.總之是柔石的理想的頭,先碰了一個大釘子。它的脊背像劍魚一樣藍,肚子是銀白色的,皮是光滑的、漂亮的。D.看著這種飼養小姑娘營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墨鴉捕魚的事情了。那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12.下列句子與《荷塘月色》中“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A.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B.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C.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D.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13.對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反復)B.看著這種飼養小姑娘營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墨鴉捕魚的事情了。(比擬)C.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反語)D.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比喻)14.下列各句中,對使用的修辭手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A.傳統文化展現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剪紙燈謎,描繪城鄉風物;秧歌花鼓,傳播時代精神。(對偶)B.新疆屬于綠洲農業區,干旱少雨,為了讓棉花吃好喝好長得好,就要進行科學的水肥管理。(擬人)C.我的師傅就像劉半農在《鐵匠》中所塑造的那位粗獷、剛健的勞動者一樣,憑借自己的手藝,服務遠近鄉親。(比喻)D.你想:這是人話么?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可是沒有料到他竟會這么窮,已經氣破肚皮了。(借代)15.對下列各句所運用的修辭格,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水晶環入面糊盆(比喻)紅杏枝頭春意鬧(通感)B.爭辜負了錦堂風月(借代)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對偶)C.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列錦)朱弦已為佳人絕(夸張)D.自別后遙山隱隱(疊詞)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反問)16.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A.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B.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D.檣櫓灰飛煙滅17.對下列詩詞名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A.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比喻、通感)B.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夸張)C.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借代、比喻、夸張)D.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反問、擬人、夸張)18.從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設喻的一項()(1)青出于藍(2)冰寒于水(3)騏驥一躍,不能十步(4)駑馬十駕,功在不舍(5)輮以為輪(6)金就礪則利(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8)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A.(1)(3)(5)(7)B.(1)(2)(5)(6)C.(2)(4)(7)(8)D.(3)(5)(6)(8)19.對下面這段話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A.反復對偶反問B.反復排比反問C.反復對偶設問D.排比擬人夸張20.選出運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黃而隕B.桑之未落,其葉沃若C.不見復關,泣涕漣漣D.及爾偕老,老使我怨21.下列句子中修辭使用不相同的一組是()A.久在樊籠里
譬如朝露B.終歲不聞絲竹聲
古來萬事東流水C.大珠小珠落玉盤
縱一葦之所如D.低眉信手續續彈
檣櫓灰飛煙滅22.對下列句子修辭手法的判斷,正確的是()A.我憑舷遠眺,江水滔滔,一瀉千里,向東流去。(排比)B.蒼蒼的榕樹,以無限的愛心庇護著勞苦而淳樸的人們。(夸張)C.落在路旁的一些紅色的花瓣,向我透露著這個園子里的風光。(擬人)D.我聽到綠葉叢中紫羅蘭的囁嚅,芳草里鈴蘭的耳語,流泉邊迎春花的低笑。(對偶)23.下列詩句中和畫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馬,騰挪轉移,馬踏連營,鐵路急驟,如雷轟鳴,讓敵人心驚膽寒。不僅雙馬近乎完美地詮釋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而且馬后炮更是包涵了兄弟齊心合力斷金的意蘊。炮,隔山打牛的功夫把面前的攔路虎踏成墊腳石。人啊!也如此,換個思路、角度,攔路虎就會變成墊腳石。士,承擔著兩個角色,左是衛士,右為侍女,君王最忠誠的隨從,為知己者死。忠誠蒙蔽了你的雙眼,勇敢拐走了你的思想,笑看刀光劍影,不過是風在項上舞。A.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B.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C.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24.下列詩句所運用的手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A.古來萬事東流水(比喻)B.主人下馬客在船(互文)C.舉酒欲飲無管弦(借代)D.鐵騎突出刀槍鳴(夸張)25.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手法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反復)B.所以包身工是一種“罐裝了的勞動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發揮地使用,沒有因為和空氣接觸而起變化的危險。(借代)C.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反語)D.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比喻)26.下列語句中與例句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A.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B.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C.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D.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與花上。27.下列對句子所用修辭手法的判斷,有誤的一項是()A.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夸張)B.那犀利無比的樂音,似銀色星光的利箭,它那強烈的明燈,在晨曦中逐漸暗淡。(比喻)C.在銹蝕的巖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與我一同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快慰。(擬人)D.鳳嬌照例跑到第三節車廂去找她的“北京話”,香雪系緊頭上的紫紅色線圍巾,把臂彎里的籃子換了換手,也順著車身不停地跑著。(借喻)28.《竇娥冤》【滾繡球】一則唱詞中沒有用到的修辭手法是()【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A.對偶B.反問C.對比D.比喻29.下列各項中,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天然漆并利用它髹涂器具的國家,而宋代是素髹漆器集大成時期。用漆漆物謂之“髹”,素髹即所謂單色漆器,又稱“無文漆器”,強調漆色之美,無紋飾之綴。從素髹漆器的身上,現代人可以嗅到宋朝美學的“極簡風”。A.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B.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C.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D.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30.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A.檣櫓灰飛煙滅。B.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D.終歲不聞絲竹聲。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1.對下列句予所用修辭手法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①汗水在他那絡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②軍隊駐扎一個月,沒有動過群眾的一針一線。③他的日歷上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從來沒有節假日。A.①借代②夸張③排比B.①比喻②夸張③排比C.①借代②比喻③反復D.①比喻②借代③反復【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使用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每個句子及各個選項的分析,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解答】①比喻,將“汗水”比作“露珠”。②借代,“一針一線”代指群眾的東西。③反復,“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四個“工作”形成反復。故選:D。【點評】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借代、對偶、通感、頂真、呼告、對比等。2.下列詩句中,修辭手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A.舉酒欲飲無管弦B.終歲不聞絲竹聲C.對此欲倒東南傾D.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各句的修辭手法,再結合選項比對判斷。【解答】A.借代,以“管弦”代指音樂。B.借代,以“絲竹”代指音樂。C.擬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天姥山的高聳雄奇。D.借代,以“杜康”代指酒。故選:C。【點評】擬人修辭方法,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3.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原名黃梅調、采茶戲等,起源于湖北黃梅,發展壯大于安徽安慶。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并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黃梅戲語言以安慶地方語言為基礎,屬北方方言語系的江淮官話。黃梅戲妝容不同于其他劇種那樣力求色彩艷麗旖旎,而更帶有一種氤氳山嵐般的清秀淡雅、繾綣萬千。A.何以解憂,唯有杜康。B.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C.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D.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分析】本題考查修辭,應了解比喻的概念并結合相關的語句分析。【解答】“其(黃梅戲)更像一株氤氳山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A.“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運用了設問和借代的修辭手法,“杜康”借指酒。B.“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是對人生的感悟,“自己短暫的生命”是本體,“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滄海中的一粒小米”是喻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C.“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D.“纖云弄巧,飛星傳恨”將云、星擬人化,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術語表達應用,能力層級E,做該題要掌握“比喻”這種修辭手法,掌握比喻句的幾種類型。4.下列各句所用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B.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體。C.“的”就是中國革命,“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D.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判斷修辭手法的運用。【解答】A.比喻,將“遍地英雄”比作“稻菽千重浪”。B.借代,用“紅”代指花,用“翠”代指葉。C.比喻,將“中國革命”比作“的”,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比作“矢”。D.比喻,將“樹”比作“煙霧”。故選:B。【點評】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借代、對偶、通感、頂真、呼告、對比等。5.對下列詩句所運用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融情于景)B.纖云弄巧,飛星傳恨。(虛實結合)C.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比喻)D.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借代)【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句表現手法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詩句,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正確選擇。【解答】A.這兩句是說,劃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來到沼澤地摘取芬芳的蘭草。氣氛愉快歡樂,讓人頓感主人公形象雅潔,心情愉快美好,所以是融情于景。B.“虛實結合”錯誤,“纖云弄巧,飛星傳恨”是說輕盈的彩云在天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這是作者的想象,只有虛寫。C.比喻,把笠比作兜鍪,把蓑比作甲。D.借代,“朱顏”代指宮中的紅粉佳人。故選B。【點評】詩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現手法、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以及修辭手法。描寫手法包括:(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反襯又有動靜襯、聲寂襯、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3)對比。(4)白描。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借代、對偶等。表現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6.下列各項中,和例句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一個人得有些煙火氣,可要是煙火氣過多,渾身銅臭,三句話不離錢,也難免俗氣得可怕。A.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B.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C.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的掌握能力。解答此題,需要對所有修辭手法的定義了解清楚,做題時認真分析語句。【解答】例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煙火氣”指煮食物的氣味,這里代指俗世生活的氣息;“銅臭”本指金錢的氣味,這里代指功利思想。A.比喻和夸張,把“飛流”比作“銀河”;“三千尺”是數字上的夸張。B.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用“胡馬”指代敵人。C.使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D.使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絕色美人喻西湖。故選:B。【點評】借代是一種修辭手法,指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一、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例句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二、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例如:①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②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例句①是特征代本體,因為楊二嫂長得細腳伶仃,故稱之為“圓規”。例②是標志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三、具體代抽象。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例句中的“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爭,把戰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四、工具代本體。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例句中的“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五、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后一次講演》)例句中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斗的人們。7.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紅色文化資源內容豐富,每一處革命遺跡、每一件珍貴文物都是鮮活的教材,都折射著革命先輩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愛國情操的光芒。A.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B.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C.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判斷修辭手法的運用。【解答】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比喻手法,本體是“遺跡”“文物”,喻體是“教材”。A.運用了擬人、對偶的修辭手法,“水”的“護”,“山”的“送”,賦予山水以人的動作,故運用了擬人手法。前后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同、詞義相對或相關,為對偶手法。B.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前后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同、詞義相對或相關,為對偶手法。C.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本體是“濤”,喻體是“雪”。D.運用了擬人、借代的修辭手法,落紅“護”花,這一動作是人才擁有的,故運用了擬人手法;不說“落花”,而說“落紅”,用“紅”這一色彩,代指“花”,是特征代整體,故為借代手法。故選:C。【點評】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借代、對偶、通感、頂真、呼告、對比等。8.下列詩句中,修辭手法的使用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B.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D.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判斷修辭手法的運用。【解答】A.夸張,“千呼萬喚”是夸張。句意: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里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面。B.擬人,將羌笛和楊柳作為行為的主動方和被動方,將羌笛的聲音說成“怨”,表達了詩人的情緒;“度”字則賦予了春風人性化的動作。句意:何必用羌笛吹起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C.夸張,“三千尺”,突出了瀑布的雄偉壯闊。句意: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D.夸張,“四萬八千丈”突出天臺山的高峻。句意:高達四萬八千丈的天臺山,面對天姥山,也只能拜倒在它的腳下而向東南傾斜。故選:B。【點評】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借代、對偶、通感、頂真、呼告、對比等。9.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A.這里雖然成了廢墟,但是,像馬蜂窩一樣、一間挨一間的房子周圍,總會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B.狂風呼嘯著穿過破房子的縫隙,像一只饑餓的野獸發出吼叫。C.這一帶乍看好像沒有什么變化。D.當我來到那個廢棄的村莊旁,從遠處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霧,像地毯一樣,鋪在高原上。【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判斷修辭手法的運用。【解答】A.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一間挨一間的房子”比作“馬蜂窩”;B.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風聲”比作“饑餓的野獸發出的吼叫”;C.沒有使用修辭手法;D.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灰灰的薄霧”比喻成“地毯”。故選:C。【點評】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借代、對偶、通感、頂真、呼告、對比等。10.找出下列選項中和例句的修辭相同的一項()例: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B.她們是順從地替帶工賺錢的“機器”。C.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D.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判斷修辭手法的運用。【解答】例句運用反語,“偉績”“武功”本是褒義詞,此處褒詞貶用,揭露了殺人者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作者的萬分悲痛。A.反復,突出了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怒和控訴。B.比喻,把“她們”比作“機器”。揭示了她們非人的處境。C.反語,“慈祥”“難得的佳肴”揭露了老板們的丑惡嘴臉。與例句相同。D.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人類長期階級斗爭、勞動人民流血犧性的歷史,比作煤的形成過程,用了大量木材后來才成為一小塊煤。故選:C。【點評】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借代、對偶、通感、頂真、呼告、對比等。11.下列各組句子中所運用的修辭,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者也是言必稱希臘,對于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B.手腳像蘆柴棒一樣的瘦,身體像弓一樣的彎,面色像死人一樣的慘。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C.總之是柔石的理想的頭,先碰了一個大釘子。它的脊背像劍魚一樣藍,肚子是銀白色的,皮是光滑的、漂亮的。D.看著這種飼養小姑娘營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墨鴉捕魚的事情了。那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判斷修辭手法的運用。【解答】A.第一句“偉績”“武功”運用了反語,用來諷刺國民政府對手無寸鐵的請愿學生的瘋狂鎮壓。第二句使用的是借代的修辭手法,“言必稱希臘”是崇洋媚外的意思,“希臘”代指國外歷史;“自己的祖宗”代指中國歷史。B.第一句“手腳……”“身體……”“面色……”運用了排比的手法;此外,還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手腳”比作“蘆柴棒”,將“身體”比作“弓”。第二句“沉默呵”“沉默呵”運用了反復手法。C.第一句運用了比喻手法,將“理想”比作“頭”,將“挫折”比作“大釘子”。第二句“它的脊背像劍魚一樣藍”是表示比較,并未使用修辭手法。D.第一句運用了比擬手法,“飼養”一般適用于動物,此處用于人,將人當動物來寫。第二句“長在水里”一般是指植物的生長,而這里面用來說水生的“下半截身子”,所以運用比擬的修辭。故選:D。【點評】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借代、對偶、通感、頂真、呼告、對比等。12.下列句子與《荷塘月色》中“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A.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B.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C.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D.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辨析修辭手法。首先要對基本常見的修辭手法加以掌握,其次,分析句子,確定修辭手法;最后明確表達效果。【解答】“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運用了通感,將嗅覺轉化成聽覺。A.擬人,用“舞”來修飾“潛蛟”。B.通感,將視覺轉化為聽覺。C.擬人,用“等待”修飾園子。D.比喻,將山比作“樗蒱”。故選:B。【點評】語文中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借代、反問、設問、對比、反復、雙關、引用、反語、聯想、通感、頂真、互文、回環、移情、象征、寄寓等。13.對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反復)B.看著這種飼養小姑娘營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墨鴉捕魚的事情了。(比擬)C.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反語)D.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比喻)【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判斷修辭手法的運用。【解答】C.此處沒有用反語,而是用了比喻,用“流言”的種子比喻流言的材料。故選:C。【點評】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借代、對偶、通感、頂真、呼告、反語等。14.下列各句中,對使用的修辭手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A.傳統文化展現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剪紙燈謎,描繪城鄉風物;秧歌花鼓,傳播時代精神。(對偶)B.新疆屬于綠洲農業區,干旱少雨,為了讓棉花吃好喝好長得好,就要進行科學的水肥管理。(擬人)C.我的師傅就像劉半農在《鐵匠》中所塑造的那位粗獷、剛健的勞動者一樣,憑借自己的手藝,服務遠近鄉親。(比喻)D.你想:這是人話么?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可是沒有料到他竟會這么窮,已經氣破肚皮了。(借代)【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屬于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層級為E.解答本題的關鍵首先是要掌握有關常見修辭手法的有關知識,其次是結合具體的語境判斷,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解答】C.把“我的師傅”和“劉半農在《鐵匠》中塑造的勞動者”進行比較,這是比較。故選:C。【點評】常見修辭格表達效果比喻、比擬:描繪事物生動、形象、鮮明。增強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議論中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夸張:引起豐富的聯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質和特征,便于抒發強烈的感情。雙關: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生動活潑,含蓄曲折地表達微妙的神態和情思。對偶:音節整齊勻稱,節奏鮮明,有結構美和音樂美。對比: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互文:使語言明快,結構工整,聲韻和諧,節奏明快。15.對下列各句所運用的修辭格,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水晶環入面糊盆(比喻)紅杏枝頭春意鬧(通感)B.爭辜負了錦堂風月(借代)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對偶)C.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列錦)朱弦已為佳人絕(夸張)D.自別后遙山隱隱(疊詞)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反問)【分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和使用修辭方法。能力等級:B。正確理解修辭手法主要是對各種修辭手法的辨識,使用修辭手法主要是在表達中運用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解答】A.正確。B.正確。C.“夸張”錯誤,應該是用典,引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明自己沒有知音。D.正確。故選:C。【點評】古代詩人在一些以慨嘆歷史為主題的詩歌中。往往通過引用關于歷史人物或歷史故事的典故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抒情言志,表明心跡。詩歌的本質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詩人的情感有時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達。詩詞中,在對現實景物描繪時引用典故。可把此時此景與彼時彼景相聯,能創設新的畫面,加深詩的意境,促使人產生聯想,從而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16.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A.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B.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D.檣櫓灰飛煙滅【分析】本題考查正確運用常用的修辭手法。常用的修辭包括比喻、比擬、借代、對偶、夸張、設問、排比、反問等,本題著重考查借代的修辭手法。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借代構成要素是“本體”“代體”“相關性”,借代只出現“代體”。借代種類比較多:特征代本體,具體代抽象,部分代整體,專名代泛稱,材料代本體。形象代本體,借事物的名稱代替該事物,借作者代著作。【解答】A.借代,“風流”借指“英雄業績”;B.沒有使用借代手法;C.“金戈鐵馬”借指“精銳的部隊”;D.“檣櫓”借指“戰船”。故選:B。【點評】借代使用應注意:必須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對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體和本體事物不能同時出現。借代的作用是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與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們的性質卻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側重相似性,借代側重相關性;借喻可以改為明喻,借代則不能。17.對下列詩詞名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A.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比喻、通感)B.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夸張)C.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借代、比喻、夸張)D.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反問、擬人、夸張)【分析】本題考查正確運用常用的修辭手法。常用的修辭包括比喻、比擬、借代、對偶、夸張、設問、排比、反問等,本題著重考查夸張的修辭手法。夸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夸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解答】A.比喻,把“琵琶聲”比作“鶯語”;通感,把聽覺轉化為視覺,聽覺是“琵琶聲”,視覺是“泉流在冰下難以流動”;B.比喻,把“浪花”比作“雪”;夸張,“千堆”數字上夸張,寫浪花翻騰的景象。C.借代,“金戈鐵馬”解答“戰爭”;比喻,把“氣勢”比作“虎”;夸張,“氣吞萬里如虎”數字上夸張,寫氣勢洶洶。D.反問,答案在問句中,答案是“如今不能摘菊花”;擬人,“憔悴”擬人的情態;無夸張。故選:D。【點評】夸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夸張可以分為:(1)擴大夸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2)縮小夸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3)超前夸張:把后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后出現。18.從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設喻的一項()(1)青出于藍(2)冰寒于水(3)騏驥一躍,不能十步(4)駑馬十駕,功在不舍(5)輮以為輪(6)金就礪則利(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8)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A.(1)(3)(5)(7)B.(1)(2)(5)(6)C.(2)(4)(7)(8)D.(3)(5)(6)(8)【分析】本題考查正確運用常用的修辭手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常用的修辭包括比喻、比擬、借代、對偶、夸張、設問、排比、反問等,本題著重考查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喻就是抓住兩種不同性質事物的相同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構成比喻的關鍵是: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性質不同的兩類事物;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解答】(1)正面設喻,寫靛青比藍草顏色更深來比喻學習可以提高自己。(2)正面設喻,寫冰比水更加寒冷,是因為改變了原來的狀態來比喻學習可以提高自己。(3)反面設喻,寫騏驥跳一下不能十步,強調堅持的作用。(4)正面設喻,寫駑馬連續跑十天,強調成功在于堅持。(5)正面設喻,寫木頭經過火烤變成了輪子來比喻學習可以改變自己的狀態,可以提升自己。(6)正面設喻,寫磨刀石磨礪后,金屬類的刀劍更加鋒利來比喻學習可以改變自己的狀態,可以提升自己。(7)反面設喻,寫雕刻后放棄,木頭也不能刻斷來表明堅持的重要。(8)正面設喻,以蚯蚓為例,表明蚯蚓的成功在于心思專一,表明學習要專一。故選:B。【點評】比喻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體、喻詞和喻體同時出現。常用的喻詞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體、喻體同時出現,但用是、成等連接。借喻是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運用它時要求本體與喻體的關系十分密切。19.對下面這段話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A.反復對偶反問B.反復排比反問C.反復對偶設問D.排比擬人夸張【分析】考查修辭方法【解答】對仗,慘象對流言,已使我目不忍視了對尤使我耳不忍聞;反復,沉默,沉默重復兩次;反問,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故選:A。【點評】對仗又稱隊仗、排偶.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20.選出運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黃而隕B.桑之未落,其葉沃若C.不見復關,泣涕漣漣D.及爾偕老,老使我怨【分析】本題考查修辭手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解答時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據修辭手法相關內容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句意為“桑樹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枯黃,紛紛掉落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樹木的枯萎凋零比喻流年帶走的青春。B.句意為“桑樹還沒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新鮮潤澤”,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桑葉肥澤比喻女子正在年輕美貌之時。C.句意為“沒看見那來的人,眼淚簌簌地掉下來”,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用地名代指詩中的人﹣﹣“氓”。D.句意為“原想同你白頭到老,但相伴到老將會使我怨恨”,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手法,前句的最后一字和后句的第一個字相同,都是“老”。故選:C。【點評】借喻與借代的區別:區別借代與借喻的最簡便的方法是借喻可以還原為明喻,借代則不能。借喻是一種省略了本體和比喻詞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據具體語境把本體找出來,再加一個“像”字將借喻還原成明喻的形式。比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燕雀”和“鴻鵠”都是借喻,我們把它們還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淺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翔萬里的鴻鵠。借代是用甲事物來代替乙事物,甲乙兩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有某些相關之處。記住是相關性,部分可以代替整體,特征可以代替事物。比如:那邊來了個紅領巾。“紅領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隊員的標志來代替少先隊員。不能說少年隊員象紅領巾。再比如: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槍桿子”是借代,用“槍桿子”來代替“武裝斗爭”。因為“武裝斗爭”必須得用槍桿子,二者之間有聯系。不能說武裝斗爭像槍桿子。在魯迅《故鄉》中楊二嫂的描寫,有兩種情況,一是作者直接說楊二嫂像畫圖儀器里的圓規,這是比喻。但你舉的這個例子,使用楊二嫂的特征來代替楊二嫂了,這時候就是借喻了。21.下列句子中修辭使用不相同的一組是()A.久在樊籠里
譬如朝露B.終歲不聞絲竹聲
古來萬事東流水C.大珠小珠落玉盤
縱一葦之所如D.低眉信手續續彈
檣櫓灰飛煙滅【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判斷修辭手法的運用。【解答】A.“久在樊籠里”,比喻,把“樊籠”比喻成“官場”。“譬如朝露”,比喻,把人生比作短暫易逝的朝露。B.“終歲不聞絲竹聲”,借代,用制作樂器的材料“絲竹”代指樂器。“古來萬事東流水”,比喻,把“萬事”比喻成“東流水”。C.“大珠小珠落玉盤”,比喻,將節奏緊密、精湛無比的琴聲比喻成大小珍珠落入玉盤時那清脆、輕重交織的聲音。“縱一葦之所如”,比喻,將“小船”比喻為“一葦”(一片葦葉)。D.“低眉信手續續彈”,借代,用“眉”代指頭,“低眉”即“低著頭”的意思。“檣櫓灰飛煙滅”,借代,用“檣櫓”借代戰船。故選:B。【點評】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借代、對偶、通感、頂真、呼告、對比等。22.對下列句子修辭手法的判斷,正確的是()A.我憑舷遠眺,江水滔滔,一瀉千里,向東流去。(排比)B.蒼蒼的榕樹,以無限的愛心庇護著勞苦而淳樸的人們。(夸張)C.落在路旁的一些紅色的花瓣,向我透露著這個園子里的風光。(擬人)D.我聽到綠葉叢中紫羅蘭的囁嚅,芳草里鈴蘭的耳語,流泉邊迎春花的低笑。(對偶)【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的判斷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中的句子,結合不同修辭手法的特點,判斷所用修辭手法。【解答】A.幾個短句句式不相同,不構成排比。B.賦予榕樹以人的感情和行動,應是擬人,不是夸張。C.正確。D.“綠葉叢中紫羅蘭的囁嚅,芳草里鈴蘭的耳語,流泉邊迎春花的低笑”句式一致,是排比修辭。故選:C。【點評】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借代、對偶、通感等。23.下列詩句中和畫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馬,騰挪轉移,馬踏連營,鐵路急驟,如雷轟鳴,讓敵人心驚膽寒。不僅雙馬近乎完美地詮釋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而且馬后炮更是包涵了兄弟齊心合力斷金的意蘊。炮,隔山打牛的功夫把面前的攔路虎踏成墊腳石。人啊!也如此,換個思路、角度,攔路虎就會變成墊腳石。士,承擔著兩個角色,左是衛士,右為侍女,君王最忠誠的隨從,為知己者死。忠誠蒙蔽了你的雙眼,勇敢拐走了你的思想,笑看刀光劍影,不過是風在項上舞。A.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B.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C.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辨析修辭手法。首先要對基本常見的修辭手法加以掌握,其次,分析句子,確定修辭手法;最后明確表達效果。【解答】畫線句中,畫線句中說“象棋中的士”有雙眼、思想,把象棋“士”擬人化,賦予它人的情感特點,是擬人。A.上下句對仗,用了對偶手法,“鴻雁”對“魚龍”,“長飛”對“潛躍”,“光”對“水”;“鴻雁”“魚龍”用典。B.“娥眉”代指美女,是借代手法;“鶴發亂如絲”是比喻,用“絲”比“鶴發”。C.上下句對仗工整,用了對偶手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都是偏正結構,“蕭蕭下”對“滾滾來”,都是偏正結構;“無邊”“不盡”來形容落木長江,用了夸張手法。D.說霜禽想下去先偷看,粉蝶如知道將會斷魂。賦予霜禽、粉蝶人的情感,擬人。故選:D。【點評】比擬指把物當作人來寫,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分類,擬人,把物當作人來描寫,使物具有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種比擬。擬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無生命的物寫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寫得可愛可憎。可分為動物擬人、植物擬人、具體事物擬人、抽象事物擬人幾種。擬物,賦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當作物一樣來描述或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來描述的一種比擬。根據被比擬對象的屬性,擬物又可分為人物擬物和事物擬物兩小類。24.下列詩句所運用的手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A.古來萬事東流水(比喻)B.主人下馬客在船(互文)C.舉酒欲飲無管弦(借代)D.鐵騎突出刀槍鳴(夸張)【分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和使用修辭方法。能力等級:B。正確理解修辭手法主要是對各種修辭手法的辨識,使用修辭手法主要是在表達中運用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解答】A.正確。比喻,“萬事”如“東流水”,一去不返。B.正確。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馬,一同上了船。C.正確。借代,“管弦”代指音樂。D.“鐵騎突出刀槍鳴”不是夸張,是比喻。這是形容琵琶聲在沉咽、停歇后,忽然又爆發出激越、雄壯的樂音,如“鐵騎突出”,如“刀槍”鳴響。故選:D。【點評】比喻是用另一本質不同而又有相似之處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種修辭方式。1.特點比喻有三個基本要素:本體——被比喻物,喻體——比喻物,比喻詞——聯系本體和喻體的詞語。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時出現。構成比喻的基礎是:本體和喻體兩個事物存在著相似之處,但一般說來,本體和喻體又須是本質上完全不同的兩個事物。2.分類可按內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種類繁多,現舉常用的幾例。(1)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樣”等比喻詞連接本體和喻體的比喻,是較明顯的打比方,其連接本體喻體的比喻詞就明確表示了兩者的相似關系。例如:驕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剛過去,就鉆出一絲絲的嫩芽。(2)暗喻暗喻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系。喻詞常由“是”“就是”“成了”“成為”“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暗喻又叫隱喻。例如:生活是海洋。(3)借喻借喻是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直接由喻體來代替本體的比喻。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為簡短,喻體和本體的關系最為密切,因為本體不出現,借喻也是最隱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語言環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一旦把它們消滅干凈,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毒蛇猛獸”借喻那些壓迫和剝削勞動人民的反動統治階級,具體形象,愛憎分明。“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會出現于全世界。(4)博喻博喻是連用幾個喻體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來說明或描繪本體的比喻,可用幾個喻體說明本體的各個方面,也可用幾個喻體說明本體的一個方面。運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內涵從各個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表現出來。例如:我現在還不能完全測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帶給我各種驚奇、震動和強大的吸引力。25.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手法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反復)B.所以包身工是一種“罐裝了的勞動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發揮地使用,沒有因為和空氣接觸而起變化的危險。(借代)C.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反語)D.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比喻)【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圖書管理員職場建設與發展試題及答案
- 圓的綜合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創新思維訓練試題及答案
- 人體毒理測試題及答案
- 系統規劃與管理師考試范圍全文解析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團隊合作題目及答案
- 紡織行業人才培養與發展的新思路與方法試題及答案
- 深入解析西醫臨床發展新動態試題及答案
- 網絡規劃設計師考試考前熱身與試題及答案
- 經驗分享2025年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完整版)《數字電路邏輯設計》邏輯函數及其化簡練習題
- 金蝶云星辰初級考試題庫
- 《視光學基礎知識》學習課件
- KAIJO焊線機參考教學課件
- 2023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禁食療法課件
- 5以內的相鄰數課件
- 《學習縱向展開議論》課件
-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論文
- 客戶退貨申請單
- 苯冷卻器設計(共24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