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竹飄絕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課件_第1頁
獨竹飄絕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課件_第2頁
獨竹飄絕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課件_第3頁
獨竹飄絕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課件_第4頁
獨竹飄絕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上輕功

獨竹飄

“”水上輕功

獨竹飄

“”立于竹漂之上,心向遠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竹飄絕技介紹——講師:時間:2024.X.X目錄目錄壹什么是獨竹漂PART-01貳獨竹飄歷史發展PART-02叁獨竹漂動作技巧PART-03肆獨竹飄實際應用PART-04伍獨竹飄非遺保護PART-05——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竹飄絕技介紹——什么是獨竹飄什么是獨竹飄壹PART-01什么是獨竹飄壹貳獨竹漂是發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種獨特的黔北民間絕技。獨竹漂高手們腳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獨竹漂什么是獨竹飄運動項目在2011年的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獨竹漂第一次被列入運動項目。隨著時代更迭,獨竹漂則漸漸變成了一項近乎失傳的技藝。——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竹飄絕技介紹——獨竹飄歷史發展獨竹飄歷史發展貳PART-02獨竹飄歷史發展獨竹漂約起源于秦漢時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時間。古時當地人借助河道運輸木材,為了追趕個別沖散的木材,逐漸練就站在獨木上撐竿行進的技能,并稱為當地的一種獨特交通方式。后這項活動演變為民間娛樂游戲的形式逐漸固定下來,稱為獨木漂。秦漢獨竹飄歷史發展到清初,楠竹發展起來,人們發現用竹比用木料更好,遂將獨木漂改成了獨竹漂。每年端午漲水時,會進行獨竹漂比賽如果有人掉水了,就會贏得一陣陣得開心的笑聲;勝利者則被簇擁著敬酒敬茶,戴上大紅花,出盡風頭。清初獨竹飄歷史發展六十年代,赤水縣城舉行水上模擬軍事演習,劃竹竿列入其中。從此,赤水各機關、部門、單位、街道及中學等都把傳統的劃竹竿活動作為弘揚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精神和紀念毛主席暢游長江水上活動項目。改革開放以來,縣(市)體育部門專門組織培訓了一批批水上劃竹竿的能手,統一制定規范技巧動作標準(正劃、倒劃、轉身劃、繞彎、換竿、跳竿等),改進表演形式和內容(單人、雙人、多人組合),從而使該水上體育活動躍上新臺階,將有觀賞價值的健身強體、表與競賽相結合的項目納入正軌。1976年7月,《人民日報》刊登赤水水上劃竹竿等活動的一組新聞圖片,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新中國初期壹貳叁獨竹飄歷史發展在20世紀末,獨竹漂逐漸走出貴州,走向了全國民運會,并在各種比賽中贏得了金牌和表演獎。1999年,在全國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赤水獨竹漂榮獲團體表演金獎,常被各種媒體譽為“中華一絕”。2011年的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獨竹漂第一次被列入運動項目。此后,該項目在貴州各地和全國各地傳播推廣。20世紀以來赤水獨竹漂在2009年成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在2021年獲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竹飄絕技介紹——獨竹飄動作技巧獨竹飄動作技巧叁PART-03獨竹飄動作技巧獨竹漂又稱獨竹舟,俗稱劃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徑大約15厘米,長約8米以上的筆直楠竹上作水上載體。手拿一根直徑約5厘米、長約4米的筆直小竹竿當槳,左右交替,在水上劃行,或駕舟乘風破浪搏擊激流險灘,或輕拈竹竿穩立舟上悠閑蕩舟水面。其形其態美觀大方,動作協調連貫一致。表演“乘風破浪”、倒退、轉身、繞彎、換竿等絕技,頗有“一葦渡江”之妙。——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竹飄絕技介紹——獨竹飄實際應用獨竹飄實際應用肆PART-04交通功能居住在赤水河兩岸的先民為了相互往來交流,常常使用一根楠竹或木頭作為水上便捷的交通工具。另處,一些遠離村莊、集市的人們為了急需購買日常生活用品時,就利用長期與赤水河打交道的得天獨厚條件,劃著獨竹或獨木去購物,這樣既省時又方便。1935年,紅軍四渡赤水時,就曾以獨竹為舟渡過赤水河。獨竹飄實際應用:交通功能運動表演132在一代一代的傳承過程中,獨竹漂逐漸發展成為竹鄉小伙子代代樂此不疲的民間體育活動,成為竹鄉姑娘們“巾幗不讓須眉”的標志,也成為姑娘們心中仰慕的男子漢的標志。赤水獨竹漂經過千年的沉積逐漸轉化形成每年端午節與龍舟賽齊名的表演項目。獨竹漂表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進行精湛的技藝表演,又可競速比賽。適合多種表演形式。單人雙人表演有比正劃、倒劃、轉身、繞彎、滑行、換竿等技巧,形體自由美觀,速度快如飛;團隊表演則看重隊形以及隊列的整齊和有規律的變換,動作的連貫性和一致性。20世紀70年代,獨竹漂作為紀念“毛澤東暢游長江”和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的群眾性水上體育活動必須參加的表演項目。競技比賽競速賽是參賽者們在比速度、比耐力,選手們看似無聲勝有聲。競速賽有短距離的橫渡賽和長距離的順流漂賽等。20世紀末,具有赤水地域特點的獨竹漂走出貴州,走向全國民運會,并得到專家推崇,在全國民運會上贏得了金牌。從此,赤水獨竹漂名噪一時,知名全國。壹并在1998年以來多次榮獲表演獎。1999年,在全國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赤水獨竹漂榮獲團體表演金獎,常被各種媒體譽為“中華一絕”。貳競技比賽此后,在2002年省民運會、2007年全國民運會上再次取得表演金獎。同時,作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逐漸在貴州各地和全國各地傳播推廣。2007年貴州省把此項目定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技項目在紅花崗區舉辦了貴州省首屆獨竹漂大賽。該項目現已列入2011年將在貴州舉辦的第九屆全國民運會的競技項目進行推廣。在2011年9月11日進行的第九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獨竹漂成為民族運動會的新增項目,比賽在風景秀麗的紅楓湖水上基地舉行。經過兩天的角逐,來自貴州麻江的苗族選手胡朝貴笑到了最后,幸運地成為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首個一等獎獲得者。當天,獨竹漂項目還完成了60米女子直道競速的決賽,獲得一等獎的同樣是來自貴州的一名選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竹飄絕技介紹——獨竹飄非遺保護獨竹飄非遺保護伍PART-05保護意義赤水獨竹漂是赤水先民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結晶,雖然高超的體育技能集娛樂性、觀賞性、挑戰性于一體,并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但隨著外來文化的侵入,人民思想觀念的改變,赤水獨竹漂如不加以保護,這項優秀傳統的民間體育競技仍將面臨失傳的危機。縱觀獨竹漂千年來的民間體育競技發展史,加強對獨竹漂進行有效的保護,仿佛給后生們留下了一部見證赤水先民勤勞智慧的史書,以及赤水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鮮活物證。赤水外來文化民間體育保護行動在原發地建設獨竹漂保護基地,舉辦獨竹漂培訓班,可為這項民族體育運動項目的傳承發展培養新人;為貴州本土民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