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上課講義_第1頁
詩-經(jīng)上課講義_第2頁
詩-經(jīng)上課講義_第3頁
詩-經(jīng)上課講義_第4頁
詩-經(jīng)上課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詩經(jīng)一、版本及注釋者簡介1、漢初四家:齊(轅固)魯(申培)

韓(燕人韓嬰)

毛(魯人毛亨,后傳至趙人毛萇)2、東漢:鄭玄為《毛詩詁訓(xùn)傳》(毛傳)作箋。3、魏晉:王肅、孫毓和王基、陳統(tǒng)等人各自著作,為尊毛或尊鄭爭辯不休。4、唐:孔穎達奉旨作《毛詩正義》,此后毛傳、鄭箋、孔疏(附陸德銘《經(jīng)典釋文》中的注音)版本成為經(jīng)典。5、宋:鄭樵、歐陽修等提出不同見解,朱熹作《詩集傳》部分觀點引自鄭樵,但篇中的注解大多仍沿用毛亨鄭玄。在明代以后的科舉中被奉為標準。二、篇目1、國風(fēng)15種共160篇:周南11、召南14、邶風(fēng)19、鄘風(fēng)10、衛(wèi)風(fēng)10、王風(fēng)10、鄭風(fēng)21、齊風(fēng)11、魏風(fēng)7、唐風(fēng)12、秦風(fēng)10、陳風(fēng)10、檜風(fēng)4、曹風(fēng)4、豳風(fēng)72、大雅31、小雅74,共105篇3、頌:周頌31、商頌5、魯頌4,共40篇4、共305篇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三、時代及地域1、《詩經(jīng)》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大約在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跨五百余年。2、《詩經(jīng)》作品產(chǎn)生的地域,主要是黃河中下游流域,西起陜西和甘肅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東到山東,南到江漢流域。1、采采:毛傳、孔疏講為采集,采了又采。清·戴震、馬瑞辰糾正為“茂盛”。原因在于:①由情理而言,本詩寫的是女子懷念征人。卷耳正茂盛,提的又是淺筐,卻采不滿,說明心不在卷耳上,符合詩的主題。②《詩經(jīng)》中“采采”全當“茂盛”、“眾多”講。如:《秦風(fēng)·蒹葭》:“蒹葭采采”,與“蒹葭萋萋”“蒹葭蒼蒼”一樣,都當“茂盛”講。《周南·芣苢》中的“采采芣苢”同。《曹風(fēng)·蜉蝣》:“采采衣服”《毛傳》:“采采,眾多也。”③全部《詩經(jīng)》中及物動詞都無重疊形式,“采集”之義只用一個“采”。如“采薇”、“采蘩”,而凡在名詞前的疊音詞全為烘托態(tài)貌的形容詞。這種疊音詞的意義并非單字意義的簡單相加。2、卷耳:蒼耳,嫩葉可食。3、盈:滿。《說文·皿部》:“盈,滿器也。”《漢書·惠帝紀

》:顏師古注:“孝子善述父之志,故漢家之謚,自惠帝已下皆稱孝也。臣下以滿字代盈者,則知帝諱盈也。”4、頃筐:一種比較淺的斜口筐。5、嗟我懷人:嗟,表感嘆的語氣詞,在《詩經(jīng)》中常用在句首,如《七月》:“嗟我婦子”、“嗟我農(nóng)夫”;《杕杜》:“嗟行之人”。有時和語氣詞“于(吁)”連用,如《氓》:“于嗟鳩兮”、“于嗟女兮”;《麟之趾》:“于嗟麟兮”。6、周行:大路。周,通達。《小雅·大東》:“佻佻公子,行彼周行”,“周道如砥,其直如矢”;《何草不黃》:“有棧之車,行彼周道”;《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遲。”“周道”與“周行”都是大路的意思。7、崔嵬:《說文》:“崔,高大也。從山,隹聲。”“嵬,高不平也。”可組成“嵬岌”、“嵬嵬”、“嵬崿”、“嵬峨”、“嵬岸”、“嵬崔”、“崔嵬”、“嵬崛”等雙音詞,都表示高聳或險峻的意思。“嵬”與“巍”義同可通用。此處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格,以山的樣貌代稱山。8、虺隤:連綿詞,又寫作“瘣頹”,是一種腳軟的病。9、罍:一種壺狀的酒器。如圖10、兕觥:犧兕造型的觥,觥是一種飲酒器。如圖11、永懷:長久地思念,即長相思。12、玄黃:一種眼花的病。13、砠:有土的石山,較之前“崔嵬”、“高岡”似越來越易行,但是馬的狀況卻越來越嚴重,征人的憂思也越來越強烈。14、瘏、痡:《說文》均釋為“病也。”疲勞力竭而病,人困馬乏,難以前行。15、仆:隨行的奴隸。據(jù)《左傳》記載,古代人分十等:王、公(諸侯)、大夫(卿)、士、皂(養(yǎng)馬者,后來泛稱官府雜役)、輿(駕車者)、隸(罪人充當?shù)钠鸵郏街谒郊遥⒘牛▌谝玻瑥氖聞谧髡撸⑵停ㄅ`)、臺(從事最危險勞苦工作的苦役)。16、云何吁矣:吁,憂愁。云,句首語氣詞,常引出感嘆句或反詰問句。這種結(jié)構(gòu)《詩經(jīng)》中很常見,如《揚之水》:“云何不樂”、“云何其憂”;《簡兮》、《桑中》:“云誰之思”:《君子偕老》:“云如之何”;《風(fēng)雨》:“云胡不夷”“云胡不瘳

”“云胡不喜”等。《詩經(jīng)·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1、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毛傳》:"氓,民也。蚩蚩者,敦厚之貌。布,幣也。"鄭玄箋:"幣者,所以貿(mào)買物也。季春始蠶,孟夏賣絲。“2、匪:《說文·匚部》:“器似竹筐。從匚非聲。”常借用作非。3、丘:《說文·丘部》:“土之高者,非人所為也。”古字象山丘形。4、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毛傳》:“將,愿。”鄭箋則為“將,請也。”《廣雅·釋言》:“將,請也。”將,古陽韻清母平聲;請,古耕韻清母上聲。“將、請”為通假,故鄭箋的解釋更好。

5、乘彼垝垣:《毛傳》:"垝,毀也。"6、載笑載言:載為動詞詞頭,如:載歌載舞。7、爾卜爾筮,體無咎言:《毛傳》:"龜曰卜,蓍曰筮。體,卦兆之體。“8、以我賄遷:《毛傳》:“賄,財;遷,徙也。”9、桑:《說文·叒部》:“蠶所食葉木。從叒木聲。”叒,日出東方湯谷所登桑叒木也。10、于嗟鳩兮,無食桑椹。于嗟女兮,無與士耽:《毛傳》:"鳩,鶻鳩也。食桑椹過則醉而傷其性,女與士耽則傷禮。"耽,《說文·耳部》:"耳大垂也。"引申為沉溺。

11、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鄭玄箋:“說,解也。士有百行,可以功過相除;至于婦人無外事,維以貞信為節(jié)。”此說可商榷。上文"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是說鳩食桑葚過多則醉,故此"士之耽、女之耽"非指薄情,乃是癡情。明人院本《投梭記》第二十出:"常言道:'男子癡,一時迷;女子癡,沒藥醫(yī)。'"12、“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注:“食貧,吃的東西缺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食貧猶居貧。箋訓(xùn)食為谷食,非也。古人婦人先貧賤后富貴者不去。詩言食貧,正以不當去之義責(zé)之。”食貧猶言受窮。13、“女也不爽,士貳其行:爽:《說文·部》:“明也。從從大。”從不明到明,引申為差。晨時半昧半明,故曰昧爽。貳,不專一,用如動詞。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氓》認為,“貳”當為“貣”,形近而訛。貣與忒同音,《說文·貝部》釋貣本義為“從人求物也”。《詩》中忒作貣,是同音假借。《爾雅·釋言》:“爽,忒也。”而《釋訓(xùn)》“晏晏、旦旦,悔爽忒也”,正取“女也不爽,士忒其行”為義。他又引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中說《禮記·中庸》“其為物不貳”、《詩·小雅·都人士序》“衣服不貳”、《禮記·緇衣》引《詩·曹風(fēng)·鸤鳩》“淑人君子,其儀不忒”陸德明《釋文》“忒,他得反。本或作貳,音二”,貳皆貣之訛字,作為旁證。即“忒——貣——貳”。14、士也罔極。毛傳:"極,中也。"15、三歲為婦,靡室勞矣:鄭箋云:“靡,無也。無居室之勞,言不以婦事見困苦。”然前面既說"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則婦人所嫁之氓,本非富戶,不可能不使她從事家務(wù)勞動。這應(yīng)是婦人自陳在貧困之中克盡婦道:三年做媳婦,勤苦不限于一室之勞碌;下文說"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鄭箋:"無有朝者,常早起夜臥,非一朝然。"意則與此同,以明己無過失,譴責(zé)氓的忘恩負義。鄭箋釋前句非而釋后句是。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靡室勞矣'言不可以一勞計,猶'靡有朝矣'言不可以一朝計也。"。

16、夙興夜寐:夙,《說文·夕部》:"早敬也,從丮(人手)持事,雖夕不休,早敬者也。"象人對半月工作之形。17、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鄭玄箋:“言,我也。遂,猶久也。”釋為順遂更好。18、靜言思之,躬自悼矣:《毛傳》:“悼,傷也。”鄭玄箋:“靜,安;躬,身也。”19、亦已焉哉:鄭玄箋:“已焉哉,謂此不可奈何,死生自決之辭。”《詩經(jīng)·豳bīn風(fēng)·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bì)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sì),四之日舉趾zhǐ。同我婦子,饁yè彼南畝mǔ。田畯jùn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yuán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fán祁祁qí。女心傷悲,殆dài及公子同歸。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戕qiāng,以伐遠揚,猗ji彼女桑。七月鳴鴂jué,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四月秀葽yāo,五月鳴蜩tiáo。八月其穫huò,十月隕萚tuò。一之日于貉hé,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zuǎn武功。言私其豵zōng,獻豣yàn於公。五月斯螽zhōng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jìn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六月食郁及薁yù,七月亨葵及菽shū。八月剝棗,十月穫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jū采荼薪樗chū,食我農(nóng)夫。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shǔ稷重穋lù,禾麻菽shū麥。嗟我農(nóng)夫,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xiǎng,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sì觥gōng,萬壽無疆。1、七月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東官蒼龍七宿中的心宿,天蝎座α星。夏歷七月相當于公歷的八月,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漸西降,表明暑氣已退。2、一之日:周歷一月。周歷建子,商歷建丑,夏歷建寅。周歷一月相當于夏歷十一月。3、觱發(fā):雙聲聯(lián)綿詞,大風(fēng)觸物聲。栗烈:雙聲聯(lián)綿詞,猶如“凜冽”、“溧冽”。《說文·仌部》:“凓,凓冽。寒皃。《詩》曰:二之日凓冽。”又:“冽,凓冽也。”4、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于,詞頭,本篇用在名詞用作動詞處。趾,腳。舉趾,指舉足踏耒發(fā)土,開始耕種。5、同我婦子,馌彼南畝:賈誼《論積貯疏》“末技游食之民轉(zhuǎn)而緣南畝”、杜牧《阿房宮賦》“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均用南畝泛指農(nóng)田。《國語·周語下》:“天所崇之子孫,或在畎畝。”韋昭注:“下曰畎,高曰畝。畝,壟也。”畎畝相間,畎即今所謂壟溝,畝即今所謂壟臺。《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東其畝。”孔穎達疏:“成二年《左傳》曰:‘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是于土之宜,須縱須橫,故或南或東也。”農(nóng)田設(shè)計為東畝或是南畝,要依地勢、水情、風(fēng)向等具體條件而定,以南北壟的居多,故泛稱農(nóng)田為“南畝”。

6、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毛傳:“傷悲,感事苦也。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殆,始;及,與也。豳公子躬率其民,同時出,同時歸也。”鄭玄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陰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悲則始有與公子同歸之志,欲嫁焉。女感事苦而生此志,是謂《豳風(fēng)》。”毛、鄭二說都不以為該句語涉暴力。公子,可以指公女。《公羊傳·莊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則已卑矣。”何休注:“謂女公子也。”又《昭公三十一年》:“顏淫九公子于宮中,因以納賊。則未知其為魯公子與,邾婁公子與?”朱熹集注:“故其許嫁之女,預(yù)以將及公子同歸,而遠其父母為悲也。”

7、八月萑葦:毛傳:“薍為萑,葭為葦。豫畜萑葦,可以為曲也。”“萑葦”,名詞用作一般動詞,指收取萑葦。8、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毛傳:“方銎也。遠,枝遠也。揚,條揚也。角而束之曰猗。女桑,荑桑也。”“條”本指枝條,這里是名詞用作動詞,指采摘枝條。“猗”通“掎”,拉住。9、七月鳴鴂,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毛傳:“鴂,伯勞也。載績,絲事畢,麻事起矣。玄,黑而有赤也。朱,深纁也。陽,明也。祭服玄衣纁裳。”績指披麻,即紡麻線。玄、黃用作動詞。孔陽,很鮮明。10、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穫,十月隕萚:毛傳:“不榮而實曰秀葽。葽,草也。蜩,螗也。隕,墜;萚,落也。”徐鍇曰:“秀,禾實也。有實之象,下垂也。”即植物開花。“穫”,收獲莊稼。“獲”指獵獲,所指不同,后合并。11、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毛傳:“纘,繼,功,事也。豕一歲曰豵,三歲曰豜。大獸公之。小獸私之。”12、穹窒熏鼠,塞向墐戶:毛傳:“穹,窮;窒,塞也。向,北出牖也;墐,涂也。庶人蓽戶。”鄭玄箋:“為此四者以避寒。”凡用泥涂塞皆為墐。《呂氏春秋·季秋紀》:“蟄蟲咸俯在穴,皆墐其戶。”高誘注:“咸皆俯藏于穴,墐?nèi)鋺粢病!?/p>

13、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引《漢書·食貨志第四上》:“在野曰廬,在邑曰里……春令民畢出于野,冬則畢入于邑。其《詩》曰:……則是民春畢出于野,冬則畢入于邑。”《詩·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廬,疆埸有瓜”鄭玄箋:“中田,田中也。農(nóng)人作廬焉,以便其田事。于畔上種瓜。”古農(nóng)夫由春至秋在田廬中食住,種瓜以補食物不足;邑中之居因無人居住已逾半年,故須“穹窒熏鼠”。14、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眉壽,長壽。金文中常用詞。王符《潛夫論·本政》“五谷豐而民眉壽,民眉壽則興于義。”

15、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壺,葫蘆。葫蘆嫰時可食,“斷壺”亦為充腹,句意正與“七月食瓜”及章末的“食我農(nóng)夫”相應(yīng)。劉向《新序·刺奢》載魏文侯見箕季,箕季獻“糲餐之食,瓜瓠之羹”,文侯曰:“食我以糲餐者,季豈不能具五味哉!教我無多斂于百姓,以省飲食之養(yǎng)也。”可見瓜瓠屬貧者之“糲餐”。《太平廣記》載丞相鄭余慶廉儉,以葫蘆宴客事:“每人前下粟米飯一椀,蒸胡蘆一枚。相國餐美,諸人強進而罷。”16、九月叔苴,采荼薪樗:毛傳:“叔,拾也。苴,麻子也。樗,惡木也。”薪,名詞用作動詞,拿(樗)當柴。

17、黍稷重穋,禾麻菽麥:毛傳:“后熟曰重,先熟曰穋。”“重”,通“穜”,早種晚熟的谷。“穋”,陸德明《釋文》:“穋,本又作稑。”《說文·禾部》:“稑,疾熟也。從禾,坴聲。穋,或從翏。”則“穋”乃“稑”之異體,當說“同”,不宜說“通”。晚種早熟的谷。18、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毛傳:“入為上,出為下。”鄭玄箋:“既同言已聚也。可以上入都邑之宅,治宮中之事也。是時男之野功畢。”19、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毛傳:“乘,升也。”鄭玄箋:“亟,急;乘,治也。是月定星將中,急當治野廬屋;其始播百谷,謂祈求來年百谷于公社。”20、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凌陰”,陰通“窨”,地下冰窖。古人藏冰之用。《周禮·天官·凌人》:“春始治鑒。凡外內(nèi)饔之膳羞鑒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供冰鑒,賓客供冰,大喪供夷盤冰(鄭玄注:夷之言尸也。實冰于盤中,置之尸床之下,所以寒尸也)。夏,頒冰掌事。”周王室用冰之途:宮廷膳食、宴饗、賓客膳食及祭祀,以冰置于鑒中,以冷卻食物保鮮;賓客亦供冰以避暑;大喪用夷盤盛冰寒尸;盛夏頒賜冰給臣下以御暑氣。貴族藏冰也大致為此。《后漢書·文苑列傳》載黃香語:“伐冰食祿之人,不與百姓爭利。”《宋書·孝武帝本紀》:“六年……五月丙戌,置凌室,修藏冰之禮。”21、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獻上羔羊,祭以韭菜。這是對司寒之神的祭祀(上古藏冰取冰都要祭祀司寒之神),祭后打開冰窖,取出使用。《禮記·月令》:“仲春之月,……天子乃鮮羔開冰,先薦寢廟。”鄭玄注:“鮮當為獻,字之誤也。獻羔,謂祭司寒也。”《呂氏春秋·仲春紀》高誘注:“春薦韭卵。”22、朋酒斯饗,曰殺羔羊:毛傳:“兩樽曰朋,饗者,鄉(xiāng)人以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