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7碳和碳的氧化物內容概覽考點01碳單質的性質及用途考點02碳的氧化物的性質和用途考點03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質實驗考點04低碳生活與資源化利用考點01碳單質的性質及用途1.(23-24九年級上·河北保定·期末)下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A.石墨黑色質軟——作鉛筆芯 B.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作保護氣C.金剛石硬度大——作玻璃刻刀 D.CO2能溶于水——作滅火劑【答案】D【解析】A、石墨可用作鉛筆芯,是由于其呈黑色,質軟,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對應關系正確,不符合題意;B、氮氣可用作保護氣,是由于其化學性質穩定,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對應關系正確,不符合題意;C、金剛石可作玻璃刻刀,是由于其硬度大,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對應關系正確,不符合題意;D、CO2可用作滅火劑,是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且不支持燃燒,不是由于CO2能溶于水,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對應關系不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2.(23-24九年級上·吉林長春·期末)下列關于金剛石、石墨的說法錯誤的是()A.組成:都由碳元素組成 B.性質:二者性質差異較大C.結構: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變化:一定條件下,二者可相互轉化【答案】B【解析】A、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故A正確;B、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但是金剛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物理性質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化學性質基本相同,故B錯誤:C、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但是金剛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C正確;D、金剛石和石墨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反應前后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故選B。3.(23-24九年級上·河北邯鄲·期末)如圖是木炭和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實驗需要較高的溫度B.反應前后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保持不變C.實驗結束后,應先將導管從石灰水中移出D.該實驗中的木炭粉可換成活性炭【答案】B【解析】A、木炭具有還原性,能與氧化銅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該實驗需要較高溫度,說法正確;B、木炭在高溫條件下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的進行,二氧化碳逸出,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逐漸減小,說法錯誤;C、實驗結束后,為了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入熱的試管中,應先將導管從石灰水中移出,說法正確;D、活性炭的主要成分也為碳,則可將木炭粉可換成活性炭,說法正確。故選B。4.(23-24九年級上·江西九江·期末)《廬山圖》繪制了九江廬山的壯麗景色,是一幅潑墨潑彩圖。用墨繪制的國畫千百年都不易褪色,這是因為墨中的碳具有()A.還原性 B.可燃性C.吸附性 D.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答案】D【解析】墨的主要成分為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很難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保存的時間較長;故選D。5.(23-24九年級上·河南周口·期末)下列關于碳單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C60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20B.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結構相同C.木炭具有還原性,常溫下可以將氧化銅中通還原出來D.石墨在高溫高壓的催化劑的條件下,可以轉變為金剛石是物理變化【答案】A【解析】A、C60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60=720,符合題意;B、金剛石、石墨和C60都由碳元素組成的,結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不符合題意;C、木炭具有還原性,高溫下可以將氧化銅中的銅還原出來,不符合題意;D、石墨在高溫高壓的催化劑的條件下,轉變為金剛石,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A。6.(23-24九年級上·吉林長春·期末)“超級黑”是一種碳納米管制造的新型材料,它只吸收0.035%的光線,傳導熱的效率為銅的7倍,堅固程度為鋼的10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超級黑”是一種新型的化合物 B.在一定條件下,“超級黑”能夠燃燒C.“超級黑”易溶于水 D.“超級黑”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答案】B【解析】A、“超級黑”是由碳納米管制成,碳納米管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不屬于化合物,故A錯誤;B、“超級黑”是由碳納米管制成的單質,碳單質能夠燃燒,所以在一定條件下,“超級黑”能夠燃燒,故B正確;C、“超級黑”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碳單質不易溶于水,故C錯誤;D、“超級黑”是由碳納米管制成,碳納米管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價,故D錯誤,故選B。7.(23-24九年級上·湖南長沙·期末)近日,天津大學旗下的天津納米顆粒與納米系統國際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攜手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成功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導體,為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大門。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具有導電性,其結構與單層石墨相同,下列關于石墨烯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一定條件下可以燃燒 B.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C.可做電極材料 D.與C60結構相同【答案】D【解析】A、由于“石墨烯”是碳的單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燃燒,故A正確;B、由于“石墨烯”是碳的單質,碳在常溫下性質穩定,故B正確;C、石墨烯是碳的單質,具有導電性,可做電極材料,故C正確;D、石墨烯結構與單層石墨相同,與C60的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故D不正確。故選D。8.(23-24九年級上·山西大同·期末)研究人員發明了世界上最黑的物質…“超級黑”,它看上去非常之黑,幾乎能吸收所有的可見光。“超級黑”是用比頭發細一萬倍的碳納米管所制造,其傳導熱的效率為銅的7倍,堅固程度為鋼的10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超級黑”是一種新型的化合物B.在一定條件下“超級黑”能夠燃燒C.“超級黑”、金剛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D.“超級黑”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答案】B【解析】A、“超級黑”是由碳元素組成單質,故說法錯誤;B、超級黑”是由碳元素組成,在一定條件下,“超級黑”能夠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故說法正確;C、C60是由碳分子構成,故說法錯誤;D、“超級黑”是由碳元素組成單質,單質化合價是零,故說法錯誤。故選B。9.(23-24九年級上·安徽阜陽·期末)2024年1月4日,媒體報道天津大學研究團隊領銜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導體。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形成的單層六邊形結構材料。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石墨烯屬于新型化合物 B.石墨烯與金剛石組成不同C.石墨烯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石墨烯一定不具有還原性【答案】C【解析】A、石墨稀只含有碳元素,屬于單質,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石墨烯和金剛石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石墨烯為碳單質,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該選項說法正確;D、碳具有還原性,則石墨烯也具有還原性,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C。10.(23-24九年級上·陜西西安·期末)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體現其物理性質的是()A.焦炭用于煉鐵 B.金剛石用作鉆頭C.石油用作燃料 D.氧氣用于醫療急救【答案】B【解析】A.焦炭用于煉鐵主要體現了焦炭的還原性,還原性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故A錯誤;B.金剛石用作鉆頭主要體現了金剛石硬度較大的物理性質,故B正確;C.石油用作燃料主要體現其可燃性,可燃性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故C錯誤;D.氧氣用于醫療急救主要體現氧氣供給呼吸的化學性質,故D錯誤。故選:B。11.(23-24九年級上·安徽安慶·期末)高鐵列車車體材料使用的不銹鋼中加入了金屬鎳增強性能,工業高溫上采用火法煉鎳的原理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中X的化學式為CO2 B.NiO中Ni的化合價為+2價C.碳過量時,氣體產物中可能有CO D.此反應說明碳具有氧化性【答案】D【解析】A、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個數和種類不變,反應前1個碳原子,2個鎳原子,2個氧原子,反應后2個鎳原子,則X中含有2個氧原子,1個碳原子,則反應中X化學式為CO2,說法正確;B、NiO中氧元素化合價為-2,根據化合物化合價代數和為零,故NiO中Ni的化合價為+2價,說法正確;C、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碳過量時,氣體產物中可能有CO,說法正確;D、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碳奪走氧化鎳中的氧元素,屬于還原劑,此反應說明碳具有還原性,說法錯誤。故選D。12.(22-23九年級上·湖南長沙·期末)“碳海綿”具有高彈性和疏松多孔的結構,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納米管。下列關于“碳海綿”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碳海綿”是一種單質B.“碳海綿”在常溫下就可還原氧化銅C.“碳海綿”常溫下化學性質活潑D.“碳海綿”具有吸附性【答案】D【解析】A、“碳海綿”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B、“碳海綿”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兩者都是碳單質),故“碳海綿”在高溫條件下可還原氧化銅,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不符合題意;C、“碳海綿”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兩者都是碳單質),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不符合題意;D、“碳海綿”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故“碳海綿”具有吸附性,符合題意。故選D。考點02碳的氧化物的性質和用途1.(23-24九年級上·云南德宏·期末)下列有關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B.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金工業C.金剛石和石墨的組成元素相同,性質完全相同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不能燃燒,可用于滅火【答案】C【解析】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可用于作燃料,故A正確;B、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金工業,故B正確;C、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金剛石、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們的物理性質差異較大,故C錯誤;D、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的大,可用于滅火,故D正確。故選C。2.(23-24九年級上·新疆烏魯木齊·期末)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對應關系錯誤的是()A.和組成元素相同,化學性質相似B.石墨、金剛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工業煉鐵D.氫氣具有可燃性,是一種清潔燃料【答案】A【解析】A、CO和CO2組成元素相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構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分子的構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B、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石墨、金剛石的物理性質存在較大差異,故選項對應關系正確;C、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在高溫下能將金屬從其化合物中還原出來,所以常用工業煉鐵,故選項對應關系正確;D、氫氣燃燒反應生成水,是一種清潔燃料,故選項對應關系正確。故選:A。3.(23-24九年級上·廣東惠州·期末)碳是自然界中一種重要的元素。下列有關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錯誤的是()A.將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變為紅色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煉金屬C.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D.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既利用它的物理性質也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答案】B【解析】A、將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故選項說法正確;B、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煉金屬,故選項說法錯誤;C、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故選項說法正確;D、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既利用它的物理性質也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4.(23-24九年級上·山東臨沂·期末)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不具有對應關系的是()A.干冰升華吸熱,常用于冷藏食物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來煉鐵C.石墨烯導電性強,用作新型電阻觸摸屏的電極D.氫氣具有可燃性,常做高能燃料【答案】B【解析】A、干冰易升華,升華過程中吸熱,則常用于冷藏食物,故選項說法正確;B、CO具有還原性,能將氧化鐵還原為Fe,則CO可以用來煉鐵,該用途與CO的可燃性無關,故選項說法錯誤;C、石墨烯導電性強,則可以用作新型電阻觸摸屏的電極,故選項說法正確;D、氫氣具有可燃性,則常做高能燃料,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5.(23-24九年級下·陜西榆林·期末)如圖為“氧三角”和“碳三角”。其中“→”表示一種物質可以轉化為另一種物質。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甲中的氧氣和乙中的二氧化碳不可以相互轉化B.甲中的H2O2、H2O都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C.乙中的碳燃燒時既可以生成CO也可以生成CO2D.C→CO2的基本反應類型一定為化合反應【答案】C【解析】A、氧氣與碳點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生成氧氣,甲中的氧氣和乙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轉化,錯誤;B、甲中的H2O2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H2O不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錯誤;C、乙中的碳完全燃燒生成CO2,不完全燃燒時可以生成CO,正確;D、C→CO2的反應可以是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屬于化合反應),也可以是碳還原氧化銅或者氧化鐵等(屬于置換反應),所以不一定為化合反應,錯誤。故選:C。6.(23-24九年級上·陜西安康·期末)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X表示轉化中的另一種反應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X為氧化銅,可以觀察到紅色固體變黑 B.①是碳不充分燃燒時的產物反應C.②一定屬于分解反應 D.打開可樂瓶蓋時會發生反應③【答案】B【解析】A、若X為氧化銅,碳和氧化銅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可觀察到黑色固體變為紅色,不符合題意;B、反應①是碳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符合題意;C、反應②可能是碳酸鈣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也可能是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符合“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D、打開可樂瓶蓋時,發生反應為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反應③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不符合題意。故選B。7.(23-24九年級上·安徽滁州·期末)下圖是利用彎曲的玻璃管設計的微型實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A.微型實驗的優點是節約藥品、環保等B.該實驗缺少尾氣處理裝置C.實驗結束時應先停止加熱,繼續通入CO2,直到玻璃管冷卻D.乙處發生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答案】D【解析】A、該實驗屬于微型實驗,微型實驗的優點是節約藥品、環保等,說法正確;B、該實驗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氣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故該實驗缺少尾氣處理裝置,說法正確;C、實驗結束時應先停止加熱,繼續通入CO2,直到玻璃管冷卻,否則,空氣中氧氣進入會把銅氧化為氧化銅,說法正確;D、乙處發生的反應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加熱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反應物為兩種化合物,故不屬于置換反應,說法錯誤。故選D。8.(24-25九年級上·湖北宜昌·期末)根據生活經驗,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家用電器著火,立即潑水滅火 B.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C.火盆邊放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燃氣泄漏,迅速關閉閥門并打開換氣扇通風【答案】B【解析】A、家用電器著火時用水撲滅易造成觸電,故選項錯誤;B、炒菜時油鍋著火,蓋上鍋蓋,隔絕空氣,達到滅火的目的,故選項正確;C、一氧化碳難溶于水,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選項錯誤;D、煤氣泄漏,應關閉閥門,開窗通風,稀釋煤氣的濃度,千萬不能開燈或打開排氣扇,容易引發爆炸,故選項錯誤;故選:B。9.(24-25九年級上·湖北宜昌·期末)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應,用三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圖三個實驗。實驗Ⅰ、Ⅱ中小花不變色,實驗Ⅲ中小花變紅。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實驗Ⅰ說明水不能使石蕊變紅B.實驗Ⅱ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紅C.僅憑實驗Ⅰ和Ⅱ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D.僅憑實驗Ⅱ和Ⅲ就能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答案】D【解析】A、實驗Ⅰ中,小花不變色,說明水不能使石蕊變紅,該選項說法正確;B、實驗Ⅱ中,小花不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紅,該選項說法正確;C、實驗Ⅰ、Ⅱ只能說明水、小花均不能使石蕊變紅,不能說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該選項說法正確;D、實驗Ⅲ中,小花變色,與實驗Ⅰ、Ⅱ對比,可知二氧化碳和水能反應,且生成能使石蕊變紅色的物質,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D。10.(23-24九年級上·河南鄭州·期末)下列有關CO2的實驗中,只能證明CO2物理性質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A、稀鹽酸與石灰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聚集在燒杯底部,又因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所以下方的蠟燭先滅,既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也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故A不符合題意;B、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屬于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B不符合題意;C、向盛有二氧化碳氣體的礦泉水塑料瓶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擰緊瓶蓋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塑料瓶變癟,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屬于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C不符合題意;D、傾倒二氧化碳后,杠桿右端會下沉,證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只是證明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故D符合題意;故選D。11.(23-24九年級上·河南鄭州·期末)用下圖創新實驗研究CO2的性質。(1)通入的CO2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得。請寫出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燃著的木條熄滅,可得出CO2的性質是什么?(3)簡述實驗中可證明CO2能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3)紙花2不變紅,紙花3或紙花1變紅(或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不變紅,濕潤的紫色石蕊紙花變紅)【解析】(1)石灰石中的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木條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燒,說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3)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但二氧化碳不能,則現象為: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不變紅,濕潤的紫色石蕊紙花變紅。12.(23-24九年級上·內蒙古通遼·期末)興趣小組同學用如圖裝置進行氧化銅與碳粉的反應實驗,并對生成氣體的成分進行探究。【資料】反應過程中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CO2。(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對生成氣體的成分作如下猜想:①只有二氧化碳;②只有一氧化碳;③。(2)寫出猜想①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如果觀察到裝置B、D、E中都有明顯的變化發生,說明猜想成立,裝置B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4)小組分析討論后認為:CO可能是反應生成的CO2和過量的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的,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當裝置B中不再有氣泡冒出時,反應停止,待A裝置中玻璃管冷卻后倒出固體殘留物,其中一定含有銅,可能含有。【答案】(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2)(3)③澄清石灰水變渾濁(4)碳(或碳粉等)【解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生成的氣體可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故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2)猜想①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所以猜想①所發生的反應是碳和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故填:。(3)觀察到裝置B有明顯的變化發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C裝置吸收;裝置D、E中都有明顯的變化發生,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了一氧化碳。所以生成的氣體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所以猜想③成立。故填:③;澄清石灰水變渾濁。(4)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A裝置中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的同時,碳粉可能有剩余。所以當裝置B中不再有氣泡冒出時,反應停止,待A裝置中玻璃管冷卻后倒出固體殘留物,其中一定含有銅,可能含有碳粉。故填:;碳粉。考點03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質實驗1.(23-24九年級上·吉林長春·期末)下列關于CO2的實驗室制取及檢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制CO2的藥品 B.發生裝置 C.收集方法 D.檢驗CO2【答案】C【解析】A.實驗室常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故選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實驗室常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該反應為固液常溫型,可選該裝置作為發生裝置,故選項B正確,不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選項C錯誤,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通常使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故選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2.(2024九年級上·廣東清遠·期末)為測定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產生的CO2的體積,某學生擬用如圖實驗裝置進行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不可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B.若量氣管中液體為水,會使測定結果偏小C.實驗前需檢查裝置氣密性D.實驗測得CO2的體積偏小,可能是因為左側Y形管中有二氧化碳殘留【答案】D【解析】A、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會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硫酸鈣會覆蓋在石灰石表面,阻礙反應的繼續進行,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故A不符合題意;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若量氣管中液體為水,會使測定結果偏小,故B不符合題意;C、該反應有氣體生成,故實驗前需檢查裝置氣密性,故C不符合題意;D、只要生成二氧化碳,裝置中壓強就會變大,量氣管中的液體就會被下壓,因此Y形管中有二氧化碳殘留不會影響測定結果,故D符合題意。故選D。3.(23-24九年級上·江蘇蘇州·期末)實驗室用大理石固體和稀鹽酸溶液制取二氧化碳,其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使燃著木條熄滅的性質可用于驗滿。下列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收集CO2 C.測量產生CO2的體積 D.驗滿CO2【答案】C【解析】A、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先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再向長頸漏斗中注入水,使水浸沒長頸漏斗下端,靜置一段時間,觀察到漏斗中水柱不下降,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圖中所示操作正確;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導氣管伸入集氣瓶的底部,圖中所示操作正確;C、因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則用排水法測量產生二氧化碳的體積時,可以在水面上滴一層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與水直接接觸,氣體進入集氣瓶時應短進長出,圖中所示操作錯誤;D、.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時,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圖中所示操作正確。故選:C。4.(23-24九年級上·遼寧大連·期末)實驗室用下列裝置制取氣體,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裝置①④組合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藥品為氯酸鉀和二氧化錳B.裝置②中的小試管在實驗中起液封和節約藥品的作用C.裝置③可用于實驗室制二氧化碳,借助彈簧夾能控制反應的開始與結束D.裝置③⑤組合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燃著的木條應放在a端驗滿【答案】D【解析】A、裝置①為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則裝置①④組合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藥品可以是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和加熱條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裝置②中的小試管可以起到緩沖作用,將液體裝滿后再進入錐形瓶,可以保留液體藥品,節約藥品,另外小試管內液體直接封住長頸漏斗下端,形成密閉裝置,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裝置③可用于實驗室制二氧化碳,借助彈簧夾能控制反應的開始與結束,夾緊彈簧夾,反應生成的氣體增多,使得裝置內壓強增大,瓶內液體被壓入燒杯內,固液分離反應停止,打開彈簧夾,氣體導出,使得裝置內壓強減小,燒杯內液體重新進入瓶內,固液接觸反應開始,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裝置③⑤組合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所以二氧化碳應從a端導管口通入,則燃著的木條應放在b端驗滿,木條熄滅,說明已收集滿,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5.(23-24九年級上·山東濱州·期末)如圖,下列實驗不能達到目的的是()A.能成功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B.若試劑為足量澄清石灰水,則可檢驗二氧化碳C.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則氣體應從a端進,b端出、D.可用于證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滅火【答案】A【解析】A、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為固液常溫反應,發生裝置可選固液常溫裝置,但該裝置中,長頸漏斗沒有浸入液面以下,產生的氣體會從長頸漏斗中逸出,該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檢驗二氧化碳,該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C、若想干燥二氧化碳,可將二氧化碳從長管通入液體中,該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D、蠟燭自下而上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滅火,該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A。5.(23-24九年級上·四川成都·期末)實驗室制取氣體時,下列操作合理的是()A.用裝置①制取時,應先裝藥品,然后再檢查裝置①的氣密性B.用裝置④收集時,在f處放置燃著的木條可檢查是否集滿C.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測定的體積時,裝置的連接順序為b-h-g-iD.用裝置①、③、④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時,裝置的連接順序為a-c-d-e【答案】C【解析】A、用裝置①制取時,應先檢查裝置①的氣密性,然后再裝藥品,防止裝置漏氣,更換儀器造成藥品浪費,故A操作不合理;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用裝置④收集二氧化碳時,氣體應該從f端通入,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且不支持燃燒,驗滿的方法為:在e處放置燃著的木條可檢查是否集滿,故B操作不合理;C、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測定的體積時,該反應為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應選用②固體加熱型,氧氣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利用裝置⑤收集氧氣時,氧氣從h端進入,g端將水排出,排出水的體積即為產生氧氣的體積,所以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測定O2的體積時,裝置的連接順序為b-h-g-i,故C操作合理;D、實驗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該反應為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可選擇①,然后通過③干燥,氣體從c端通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用④收集時應長進短出,氣體從f端通入,所以裝置的連接順序為a-c-d-f,故D操作不合理;故選:C。6.(23-24九年級上·湖北武漢·期末)興趣小組在實驗室制取CO2的發生裝置中連接壓強傳感器,如圖1,測得實驗過程中試管內氣體壓強變化情況如圖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ab段長頸漏斗中液面逐漸上升 B.bc段反應物固體與液體脫離接觸C.c點的對應操作是打開彈簧夾 D.該發生裝置可以控制反應速率,得到平穩的氣流【答案】D【解析】A.ab段壓強增大,說明裝置內氣體增多,此時彈簧夾關閉,壓強增大,將液體壓回長頸漏斗,漏斗中液面逐漸上升,故選項說法正確;B.bc段壓強不變,說明反應停止,且裝置密閉,說明石灰石與鹽酸脫離接觸,故選項說法正確;C.c點之后壓強減小,氣體導出,說明此時打開彈簧夾,故選項說法正確;D.該發生裝置可以通過壓強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但不能控制反應速率得到平穩的氣流,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7.(23-24九年級上·甘肅天水·期末)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并結合如圖所示裝置回答有關問題。(1)寫出圖中儀器①的名稱:。(2)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O2,組裝好儀器后應先進行的操作是,相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棉花的作用。(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應選擇發生裝置B,選擇該發生裝置的原因是。(4)實驗室常用裝置C制取氫氣,與裝置B相比,其優點為。可以用D裝置收集氧氣的原因是氧氣。用D裝置收集氧氣的時刻。(5)圖中E裝置有多種功能。若要收集氧氣,則導氣管應接導管(填“a”或“b”)。若用裝置E、F組合來收集并測定H2的體積,應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然后將導管(填“a”或“b”)端和導管c端連接。【答案】(1)錐形瓶(2)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防止加熱時粉末狀物質進入導管(3)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不需要加熱(4)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不易溶于水導管口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5)aa【解析】(1)儀器①是錐形瓶;(2)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O2,A裝置為固體加熱型,且試管口有一團棉花,即是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組裝好儀器后應先進行的操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熱時粉末狀物質進入導管;(3)實驗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選擇的發生裝置為B,因為該反應為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所以發生裝置為固液不加熱型;(4)裝置C制取氫氣,與裝置B相比,其優點為C帶有活塞開關和多孔隔板,關閉活塞開關,內部氣體增多,壓強增大,液體被壓入長頸漏斗,固液分離,反應停止,打開活塞開關,氣體輸出,壓強減小,液體重新進入試管,固液接觸,反應發生,故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可以用D裝置排水法收集氧氣的原因是氧氣不易溶于水;用D裝置收集氧氣,剛開始產生的氣泡是排出的裝置中的空氣,待導管口導管口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開始收集;(5)圖中E裝置有多種功能。若要收集氧氣,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則導氣管應接導管a;若用裝置E、F組合來收集并測定H2的體積,應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氫氣難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氣體從b端通入,將導管a端和導管c端連接,氧氣將水排出到量筒中,進入量筒中水的體積即為收集的氣體的體積。8.(23-24九年級上·黑龍江哈爾濱·期末)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I.用高錳酸鉀制氧氣:(1)制備較純凈的氧氣時,應選擇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組合是(填字母序號),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氧氣性質的驗證實驗時:將燒至紅熱的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時,集氣瓶中預留少量水的原因:。II.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二氧化碳氣體:(3)儀器d的名稱是。(4)用已有的儀器制取并檢驗CO2氣體,裝置的氣密性良好,長頸漏斗和膠塞已連接好。其操作步驟如下:A.倒入石灰水;B.加入大理石;C.加入稀鹽酸。正確的操作順序為。(填字母)(5)若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氣體應該從端(“a”或“b”)進入F裝置。(6)用裝置G測量二氧化碳的體積時,若G中無植物油,則測得的二氧化碳的體積(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答案】(1)AC(2)防止高溫熔化物濺落炸裂瓶底(3)長頸漏斗(4)BAC(5)a(6)偏小【解析】(1)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屬于固-固加熱型,選擇的發生裝置為A;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采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較純凈,選擇的收集裝置為C;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將燒至紅熱的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時,集氣瓶中預留少量水,防止高溫熔化物濺落炸裂瓶底;(3)d為長頸漏斗;(4)實驗過程中先加入固體藥品,然后連接儀器,在試管中裝好石灰水,最后通過長頸漏斗加入鹽酸,產生氣體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正確的操作順序為BAC;(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若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氣體應該從a端進入F裝置;(6)用裝置G測量二氧化碳的體積時,若G中無植物油,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則會導致測得的二氧化碳的體積偏小。9.(23-24九年級上·陜西咸陽·期末)根據如圖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有標號的儀器名稱:①;②。(2)實驗室制取和均可使用的發生與收集裝置是(填字母),制取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用裝置A、D制備并收集,應等到時開始收集;實驗完畢后,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目的是。(4)若用裝置F、G組合收集并測量氧氣的體積,應將導管(填“c”或“d”)與e相連。若量筒讀數時俯視讀數,則測量的氧氣體積(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實際收集的氧氣體積。【答案】(1)錐形瓶水槽(2)BC2H2O22H2O+O2↑(3)氣泡均勻連續的冒出防止水倒流引起試管炸裂(4)c大于【解析】(1)儀器①的名稱是錐形瓶,儀器②的名稱是水槽。(2)實驗室利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物的狀態為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不需要加熱,發生裝置應選B,實驗室利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也選用B作為發生裝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故實驗室制取CO2和O2均可使用的發生與收集裝置是BC,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條件下反應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O22H2O+O2↑。(3)用裝置A、D制備并收集O2,應等到氣泡均勻連續的冒出時開始收集,剛開始冒出的氣泡是裝置內的空氣,不能立即收集;實驗完畢后,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引起試管炸裂。(4)若用裝置F、G組合收集并測量氧氣的體積,為方便將水排出,氧氣應從短管進入,即從d口通入,故應將導管c與e相連,排出水的體積等于收集到氧氣的體積,若量筒讀數時俯視讀數,則導致水的實際體積大于讀數,故測量的氧氣體積大于實際收集的氧氣體積。10.(24-25九年級上·湖北宜昌·期末)下圖是實驗室常用儀器,利用這些儀器可完成多個實驗,請據圖回答問題。(1)加熱液體:需要用到的儀器D的名稱是;(2)過濾液體:除玻璃棒外,還需選擇儀器G、H和(填字母序號);(3)制取氣體: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化學方程式是,組裝制取并收集氫氣的裝置,需從上述儀器中選擇(填字母序號)。(4)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其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答案】(1)酒精燈(2)F(3)ABEH(4)【解析】(1)加熱液體:需要用到的儀器D的名稱是酒精燈。(2)過濾液體:除玻璃棒外,還霄選擇儀器G燒杯、H鐵架臺和F(漏斗);(3)實驗室利用鋅粒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同時生成硫酸鋅,化學方程式是;該反應為固液常溫型,氫氣密度比空氣小,可選擇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則組裝發生裝置可選擇ABEH;(4)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其原理是二氧化碳能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考點04低碳生活與資源化利用1.(23-24九年級下·河北石家莊·期末)為實現低碳目標,下列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A.加強火力發電,滿足社會能源需求 B.建設低碳建筑,滿足綠色建筑等級要求C.節約用水、用電、用氣 D.若有可能,出行時盡量使用自行車【答案】A【解析】A、加強火力發電,需要燃燒化石燃料,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實現低碳目標,A選項符合題意;B、建設低碳建筑,滿足綠色建筑等級要求,有利于實現低碳目標,B選項不符合題意;C、節約用水、用電、用氣,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實現低碳目標,C選項不符合題意;D、若有可能,出行時盡量使用自行車,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實現低碳目標,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2.(2024·廣東深圳·中考真題)思考樂小丁同學發現和在同一條件下會發生兩個化學反應。一般反應Ⅰ來制取甲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在反應Ⅰ中,參加反應的和的分子個數比為B.反應Ⅱ前后的分子數量發生改變C.小丁同學想要增加甲醇的產量,就要減少反應Ⅱ的發生D.利用這兩個反應不僅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還可以產生燃料【答案】B【分析】根據微觀示意圖,反應Ⅰ是H2、CO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H3OH、H2O,化學方程式為:,反應Ⅱ是H2、CO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O、H2O,化學方程式為。【解析】A、根據化學方程式,在反應Ⅰ中,參加反應的H2和CO2的分子個數比為3∶1,A正確;B、根據化學方程式,反應Ⅱ前后的分子數量沒有發生改變,B錯誤;C、H2和CO2在同一條件下會發生兩個化學反應,反應Ⅰ生成甲醇,反應Ⅱ不生成甲醇,所以想要增加甲醇的產量,就要減少反應Ⅱ的發生,C正確;D、這兩個反應都消耗了CO2,反應Ⅰ得到甲醇,反應Ⅱ得到CO,甲醇和CO都有可燃性,都能作為燃料,所以這兩個反應不僅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還可以產生燃料,D正確。故選:B。3.(2024·陜西西安·三模)2024年3月全國兩會提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底色是綠色低碳。下列說法與此理念不符的是()A.維持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給穩定B.用CO2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實現碳中和C.氫氣是一種高能環保新能源,應加快氫能的發展D.科學、合理地加快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答案】A【解析】A、煤炭屬于化石燃料,維持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會造成環境污染,故A與此理念不符;B、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實現碳中和,故B與此理念相符;C、氫氣燃燒熱值高,燃燒產物只有水,對環境無污染,是一種高能環保新能源,應該加快氫能的發展,有利于節約化石能源,減少污染,故C與此理念相符;D、科學、合理地加快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利于減少污染,故D與此理念相符;故選:A。4.(23-24九年級上·云南德宏·期末)實現“碳中和”,從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積極參與植樹造林 B.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C.不用一次性餐具 D.為增加節日氣氛大量燃放煙花爆竹【答案】D【解析】A、積極參與植樹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利于實現"碳中和",選項正確;B、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實現"碳中和",選項正確;C、不用一次性餐具,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實現"碳中和",選項正確;D、為增加節日氣氛大量燃放煙花爆竹,增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質排放,不利于實現"碳中和",選項錯誤。故選D。5.(23-24九年級上·江蘇揚州·期末)我國提出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體現了大國擔當。“碳中和”中的“碳”是指()A.碳單質 B.碳元素 C.二氧化碳 D.含碳物質【答案】C【解析】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選C。6.(23-24九年級上·江西九江·期末)以CO2為碳源,與電解水產生的H2經催化可轉化為高附加值的有機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化學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劑實現了CO2和H2轉化為A或B等有機物,反應原理如下圖所示: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A與B表示的物質含有相同的元素B.從圖示可以更加直觀看出1個CO2分子比1個CO分子多了1個氧原子C.根據催化劑的特性可知,催化劑在該反應前后,其質量和性質不變D.該反應工業化生產后的重要意義之一是減緩溫室效應【答案】C【解析】A、由圖可知,A由碳氫元素組成,B由碳氫元素組成,二者含有相同元素,正確;B、為二氧化碳分子,為一氧化碳分子,可以直觀看出1個CO2分子比1個CO分子多了1個氧原子,正確;C、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其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錯誤;D、如果該反應工業化生產后,由于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所以可減緩溫室效應,正確。故選:C。7.(23-24九年級上·山東濟南·期末)“氧循環”和“碳循環”是自然界中重要循環,下列用化學學科觀點分析“碳、氧循環”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變化觀:碳、氧循環能體現自然界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B.守恒觀:碳、氧循環過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價不變C.微粒觀:綠色植物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總數增加D.平衡觀:碳、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答案】D【解析】A、碳、氧循環能體現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但不能體現能量循環,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氧氣中氧元素化合價為0價,但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化合價為-2價,則碳、氧循環過程中各元素守恒,但化合價改變,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則氧原子個數不會增加,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碳、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8.(23-24九年級上·四川瀘州·期末)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氧氣B.碳氧循環過程均發生了化學變化C.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轉化為化學能D.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學方程式為【答案】A【解析】A、動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放出二氧化碳,故A錯誤;B、碳循環和氧循環過程中均有新物質生成,則都是化學變化,故B正確;C、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轉化為化學能,故C正確;D、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下反應生成葡萄糖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故D正確;故選:A。9.(23-24九年級上·江西贛州·期末)“碳循環”和“氧循環”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環,下列有關分析中,其中正確的()
A.變化觀:“碳循環”和“氧循環”主要發生物理變化B.守恒觀:“碳循環”和“氧循環”的過程中分子種類不變C.微粒觀: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碳原子總數減少D.平衡觀:“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答案】D【解析】A、自然界中的碳循環和氧循環主要通過動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燒,植物的光合作用等,這些過程中均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選項說法錯誤;B、“碳循環”和“氧循環”的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分子種類改變,選項說法錯誤;C、光合作用有新物質氧氣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故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總數增加,氧原子總數不變,選項說法不正確;D、碳、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10.(23-24九年級上·四川宜賓·期末)下圖表示“碳中和”,是指一定時間內CO2的排放量與吸收量基本相當。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體現了中國對解決氣候問題的大國擔當。“碳”排放(1)二氧化碳雖然用途廣泛,但排放過多導致溫室效應加劇,請列舉溫室效應的危害:(寫一點)。下列節能減排的建議,可行的是(填字母序號)。a.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b.推廣使用光伏發電c.鼓勵民眾公交出行
d.電腦不用時長時間開著“碳”轉化(2)一定條件下,可將二氧化碳在催化劑表面轉化成有機清潔燃料甲醇(CH3OH),其反應原理如圖所示,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碳”利用(3)超臨界CO2是指溫度與壓強達到一定值時,CO2形成氣態與液態交融在一起的流體,研究發現超臨界CO2流體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強,被譽為“綠色環保溶劑”。下列關于超臨界CO2流體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號)。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學性質與普通二氧化碳相同C.它的分子不再運動 D.它可代替許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劑【答案】(1)使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破壞生態平衡,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造成嚴重影響bc(2)(3)BD【解析】(1)溫室效應的危害:使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破壞生態平衡,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造成嚴重影響;a、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在當前階段并不現實,因為化石燃料仍然是全球能源供應的主要來源之一,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但完全停止使用并不可行,不符合題意;b、推廣使用光伏發電是一種可行的節能減排措施,光伏發電利用太陽能發電,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是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符合題意;c、鼓勵民眾公交出行是一種有效的節能減排措施,通過減少私家車的使用,可以降低交通領域的碳排放,從而減緩溫室效應的影響,符合題意;d、電腦不用時長時間開著是一種浪費能源的行為,不僅會增加碳排放,還會浪費電力資源,不符合題意。故選:bc;(2)由圖可知,二氧化碳與氫氣在一定條件和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化學方程式為;(3)A、超臨界CO2是指溫度與壓強達到一定值時,CO2形成氣態與液態交融在一起的流體,由一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超臨界CO2與普通二氧化碳的分子構成相同,則化學性質相同,說法正確,符合題意;C、超臨界CO2的分子仍在不斷運動,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超臨界CO2流體溶解能力強,被譽為“綠色環保溶劑”,可代替許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劑,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選:BD。1.(23-24九年級上·江西南昌·期末)下列解釋正確的是。A.碳元素和氧元素化學性質不同——質子數不同B.石墨和金剛石物理性質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2B和B鉛筆硬度不同——含鉛量不同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答案】B分子構成不同【解析】A、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為最外層電子數,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該選項解釋不正確;B、石墨和金剛石都為碳單質,但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則它們的物理性質不同,該選項解釋正確;C、鉛筆中不含鉛,2B和4B鉛筆硬度不同,是因為石墨含量不同,該選項解釋不正確。故選B。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2.(23-24九年級上·陜西咸陽·期末)下列物質性質和用途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鋁有導熱性,可用于制電線 B.石墨有導電性,可用作潤滑劑C.干冰升華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 D.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作火箭燃料【答案】C【解析】A、鋁有導電性,可用于制電線。A不正確;B、石墨有導電性,可用作干電池的電極,石墨有滑膩感,可用作潤滑劑。B不正確;C、干冰即固態二氧化碳,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水蒸氣冷凝變成水滴,形成降雨,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正確;D、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作火箭助燃劑,氧氣不能作燃料。D不正確。綜上所述:選擇C。3.(23-24九年級上·安徽蕪湖·期末)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離子是帶電荷的粒子,所以帶電荷的粒子一定是離子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因此燃燒均能看到火焰C.可燃性氣體跟空氣混合后遇明火時能發生爆炸,所以氫氣在空氣中點燃可能會發生爆炸D.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石墨具有導電性,因此金剛石也有導電性【答案】C【解析】A、離子是帶電荷的粒子,但帶電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離子,也可能是質子、電子等,故選項推理錯誤;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但燃燒不一定有火焰,如碳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沒有火焰,故選項推理錯誤;C、點燃可燃性氣體與氧氣或空氣混合物,容易發生爆炸,氫氣具有可燃性,氫氣在空氣中點燃可能會發生爆炸,故選項推理正確;D、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質差異很大,石墨具有導電性,但金剛石不導電,故選項推理錯誤。故選C。4.(23-24九年級上·陜西安康·期末)下列物質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與其性質不對應的是()A.石墨做干電池的電極——石墨有導電性B.氦氣可用于填充探空氣球——氦氣密度很小C.氮氣可用來填充燈泡——氨氣化學性質活潑D.金剛石做鉆頭——金剛石的硬度大【答案】C【解析】A、石墨具有導電性,可用來做電極,故A正確;B、氦氣密度很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氣球,故B正確;C、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來填充燈泡,故C錯誤;D、金剛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大理石,故D正確。故選:C。5.(23-24九年級上·安徽淮南·期末)“碳海綿”是已知的最輕的固體材料,密度僅0.16mg/cm3,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兩者都是碳單質),具有疏松多孔結構,彈性好,它對石油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將吸入的石油擠出后仍可恢復原狀。下列關于“碳海綿”性質的推測錯誤的是()A.碳海綿會與吸入的石油發生化學反應 B.碳海綿密度比水小C.碳海綿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 D.碳海綿可重復使用【答案】A【解析】A.碳海綿具有吸附性,不是與吸入的石油發生化學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B.水的密度是1mg/cm3,碳海綿密度僅0.16mg/cm3,比水小,故選項說法正確;C.碳海綿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兩者都是碳單質),具有可燃性,碳海綿充分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故選項說法正確;D.碳海綿具有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彈性好,對石油有很強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將吸入的石油擠出后仍可恢復原狀,則碳海綿可重復使用,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6.(23-24九年級下·黑龍江大慶·期末)我國古代詩句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詩句中涉及的化學反應、化學方程式、反應類型均正確的是()A.西漢《淮南萬畢術》中“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置換反應B.明朝《石灰吟》中“烈火焚燒若等閑”:分解反應C.宋朝《鶴林玉露·一錢斬吏》中“水滴石穿”:化合反應D.唐朝《秋浦歌》中“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置換反應【答案】A【解析】A、“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指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符合題意;B、“烈火焚燒若等閑”是指碳酸鈣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該反應方程式中缺少反應條件和氣體符號,正確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C、“水滴石穿”,是碳酸鈣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鈣,該反應方程式中碳酸氫鈣的化學式錯誤,正確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是由三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不符合題意;D、“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描寫的是冶煉的場景,碳和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該方程式缺少反應條件,正確反應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不符合題意。故選A。7.(23-24九年級上·四川宜賓·期末)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常用作保護氣B.活性炭疏松多孔,可用于制糖工業脫色C.石墨、金剛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稀有氣體制成多用途電光源(如霓虹燈)是利用了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答案】D【解析】A、氮氣的化學性質很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用作保護氣,故該選項說法正確;B、活性炭具疏松多孔的結構,從而具有吸附性,能夠吸附色素,可用于制糖工業脫色,故該選項說法正確;C、石墨與金剛石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由于兩種物質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石墨、金剛石的硬度不同,故該選項說法正確;D、稀有氣體填充在燈管中,通電后能夠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制成多種用途的電光源,這是利用了稀有氣體的物理性質,故該選項說法錯誤;故選擇D。8.(23-24九年級上·安徽蚌埠·期末)取碳和氧化銅的混合物ag在一定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相關量的變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M點對應的固體物質只有兩種 B.N點對應的固體為黑色C.Q點時,產生氣體的總質量為(a-b)g D.0~t3min內,氧化銅的質量一直減少【答案】C【解析】A、碳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的進行至t2min,固體的總質量逐漸減少,至N點恰好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則M點對應的固體物質有碳、氧化銅、銅三種,故選項說法錯誤;B、N點對應的固體為銅,為紅色,故選項說法錯誤;C、碳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N點碳和氧化銅恰好完全反應,根據質量守恒定律,N點產生氣體的總質量為(a-b)g,t2~t3min內銅又與進入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則Q點與N點時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相同,故選項說法正確;D、0~t2min內固體的質量逐漸減小,氧化銅逐漸變為銅,所以氧化銅的質量不斷減少,t2~t3min內銅又與進入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使氧化銅的質量增大,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9.(23-24九年級上·山東德州·期末)自淄博燒烤在全網走紅之后,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頂流”。針對燒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燒烤用的木炭疏松多孔,因此具有較強吸附能力B.木炭燃燒有濃煙冒出,濃煙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燒烤時常用到錫紙(鋁箔),鋁塊能制鋁箔是因為鋁有延展性D.燒烤爐材質為生鐵,烤串簽子是鋼,二者主要區別是含碳量不同【答案】B【解析】A、燒烤用的木炭疏松多孔,因此具有較強吸附能力,選項正確;B、木炭燃燒有濃煙冒出,濃煙的主要成分是碳粒,選項錯誤;C、金屬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燒烤時常用到錫紙(鋁箔),鋁塊能制鋁箔是因為鋁有延展性,選項正確;D、生鐵和鋼都是鐵的合金,兩者的含碳量不同,生鐵的含碳量較高,鋼的含碳量低,選項正確。故選B。10.(23-24九年級上·山東青島·期末)《天工開物)記載了明代“火法煉鋅”的方法,把爐甘石(ZnCO3)和煤炭餅裝入煉鋅罐,如圖所示,泥封、“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川冷定毀罐取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ZnCO3受熱分解生成ZnO)A.“火法煉鋅符合低碳發展理念B.“冷定毀罐取出”的目的是防止鋅在較高溫度下再次被氧化C.反應區發生了2ZnO+CCO2↑+Zn,該反應體現了C的還原性D.爐甘石(ZnCO3)入鋅罐之前將其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答案】A【解析】A.、“火法煉鋅”會產生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發展理念,故說法錯誤;B、為了防止熱的鋅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故“冷定”后方能“毀罐”取鋅,故說法正確;C、碳具有還原性,可將氧化鋅還原成鋅單質,故說法正確;D、將爐甘石進行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讓反應更加充分,故說法正確;故選:A。11.(23-24九年級上·安徽池州·期末)按圖甲所示進行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實驗時①中固體的質量隨加熱時間的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N點時,①中固體物質是C和CuB.M→P的過程中,固體減少的質量等于生成的氣體質量C.M點時,裝置②處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說明反應開始發生D.N→P的過程中,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減小【答案】B【解析】A、由圖乙可知,M點落在固體質量不變的橫線上,說明M點時反應還沒有發生,試管中固體為木炭和氧化銅兩種,N點在固體質量下降的圖線上,說明反應正在進行中,木炭和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因此,試管中固體為木炭、氧化銅和銅三種,A錯誤;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即:參加反應的碳(固體)和氧化銅(固體)的質量和等于生成的銅(固體)和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和,因此,M→P的過程中,固體減少的質量等于生成氣體的質量,B正確;C、由圖乙可知,M點時反應還沒有發生,此時冒出的氣體是裝置①中的空氣,C錯誤;D、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N→P的過程中,銅元素的質量沒變,但固體混合物的總質量減少,故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變大,D錯誤;故選B。12.(24-25九年級上·云南麗江·期末)構建知識網絡可提高學習效率。如圖是有關的知識網絡圖,以下判斷錯誤的是()A.物質①可用于滅火,物質②可用作補鈣劑B.點燃物質③之前,應先檢驗其純度C.物質①和④都屬于空氣污染物D.上述網絡圖中,碳元素共有4種不同的化合價【答案】C【解析】A、物質①是CO2可用于滅火,物質②是碳酸鈣,含有鈣元素可用作補鈣劑,A選項正確;B、物質③是甲烷,點燃可燃氣體前需驗純,B選項正確;C、物質①是CO2,二氧化碳屬于空氣成分之一,不屬于空氣污染物,C選項錯誤;D、物質①是二氧化碳,氧元素顯-2價,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物質②是碳酸鈣,碳酸根整體為-2價,氧元素顯-2價,則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物質③是甲烷,氫元素顯+1價,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物質④是CO,氧元素顯-2價,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碳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物質⑤是C,單質化合價為零,可知上述網絡圖中,碳元素共有4種不同的化合價,D選項正確。故選:C。13.(23-24九年級上·河北滄州·期末)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幫助人類認識、改造世界。(1)過多的二氧化碳加劇了“溫室效應”,寫出兩條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議、。(2)當空氣受SO2嚴重污染時,可通過飛機噴灑X粉末,使空氣中的SO2含量明顯降低,該過程發生的反應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學式是。(3)可用于制鉛筆芯的固體單質是(填化學式)。【答案】(1)減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潔凈能源(2)CaCO3(3)C【解析】(1)過多的二氧化碳加劇了“溫室效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議:減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潔凈能源。(2)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個數和種類不變,2X+2SO2+O2═2CaSO4+2CO2,反應前2個硫原子、6個氧原子,反應后2個鈣原子、12個氧原子、2個硫原子、2個碳原子,X中含有1個該原子、3個氧原子、1個碳原子,則X的化學式:CaCO3。(3)石墨是碳的一種單質,石墨質軟,且具有深灰色金屬光澤,可用于制鉛筆芯,石墨單質化學式:C。14.(23-24九年級上·陜西咸陽·期末)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1)如圖1所示,m、n兩支相同的大試管中都充滿紅棕色氣體,分別加入足量等質量的金剛石和活性炭,塞緊膠塞,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______(填字母)。A.m試管中紅棕色消失 B.n試管中紅棕色消失C.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m試管 D.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n試管(2)如圖2所示,通入后,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實驗得出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依據的現象為。(3)圖3中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說明具有的化學性質是。【答案】(1)BD(2)干燥的石蕊紙條不變色,濕潤的石蕊紙條變紅(3)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解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NO2氣體被活性炭吸附,所以n試管中氣體變為無色,且導致n試管中的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強,打開彈簧夾,水進入n中,n中的液面上升,而金剛石沒有吸附性,所以m試管中無變化;故選BD;(2)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干燥的二氧化碳遇干燥的石蕊紙條,干燥的石蕊紙條不變色,當遇到濕潤的石蕊紙條后,濕潤的石蕊紙條變紅,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故填:;干燥的石蕊紙條不變色,濕潤的石蕊紙條變紅;(3)圖3中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說明CO2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其中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性質,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故填: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15.(23-24九年級上·吉林長春·期末)碳元素是組成許多物質的基本元素,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除金剛石、石墨以外,也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如圖是其分子結構示意圖。它獨特的結構決定了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有可能廣泛應用于等領域;(2)CO和CO2可以相互轉化:,其中發生氧化反應;(3)2023年9月23日,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使用的液體火炬燃料—“零碳甲醇”備受矚目。“零碳甲醇”(CH3OH)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答案】(1)C60超導、催化、材料醫學及生物(2)碳/C(3)【解析】(1)如圖,形似足球,C60也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它的獨特結構決定了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有可能廣泛應用于超導、催化、材料醫學及生物等領域;(2)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碳得到氧,發生了氧化反應;(3)“零碳甲醇”(CH3OH)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16.(23-24九年級上·湖南張家界·期末)碳和碳的氧化物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也是初中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1)金剛石、石墨、的化學性質相似,物理性質卻有很大差異,其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A.構成它們的原子大小不同B.構成它們的原子數目不同C.金剛石、石墨、由不同種原子構成D.金剛石、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影視舞臺上經常看到云霧繚繞,使人如入仙境景象產生這一景象可用的物質是(填物質名稱)。(3)如圖所示為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
①圖1是向充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擰緊瓶蓋振蕩,塑料瓶變癟,請解釋原因:;②在圖2中對比試驗1和試驗2,可能得到的結論是(填字母)。A.能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氣大C.不支持燃燒
D.能與水反應(4)為減少二氧化碳對環境影響,可將二氧化碳壓縮后深沉入海底,但二氧化碳會與水反應造成海水酸化,其反應化學方程式。我國化學家已研發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和氫氣高效轉化為甲醇()和水,這對我國節能減排和開發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答案】(1)D(2)干冰(3)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內壓強減小D(4)CO2+H2O=H2CO3【解析】(1)金剛石、石墨、C60的化學性質相似,物理性質卻有很大差異,原因是金剛石、石墨、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選:D;(2)影視舞臺上經常看到云霧繚繞,使人如入仙境景象產生這一景象可用的物質是干冰;干冰升華時吸收熱量從而使周圍環境的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水的小液滴,從而形成云霧繚繞,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3)①圖1是向充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擰緊瓶蓋振蕩,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內壓強減小,所以可觀察到塑料瓶變癟;②在圖2中對比試驗1和試驗2,實驗1中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紙花變色,實驗2中二氧化碳能使濕潤的紫色石蕊紙花變紅色,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酸性物質使紫色石蕊變紅色,故選D;(4)二氧化碳會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造成海水酸化,其反應化學方程式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甲醇(CH3OH)和水,化學方程式為:。17.(23-24九年級上·江蘇·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石墨烯是21世紀最具前景的新型納米材料,它是從石墨中剝離出來的單層碳原子晶體,其微觀結構如圖1所示。工業上可采用甲烷氣體(CH4)在高溫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并產生氫氣。石墨烯:晶體管的傳輸速度遠遠超過目前的硅晶體管,因此有希望應用于全新超級計算機的研發。紡織面料摻入石墨烯后,在低溫情況下,石墨烯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另外石墨烯還能影響菌體的正常代謝,從而使茵體無法吸收養分直至死亡。不同面料中摻入石墨烯后的抗菌效果如圖2所示。(1)石墨烯屬于(填物質類別)。(2)石墨烯有希望應用于全新超級計算機的研發,說明石墨烯具有性。(3)在一定條件下,石墨烯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是(填化學式)。(4)紡織面料中摻入石墨烯后具有的優點有(任寫一條)。(5)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有(填字母)。a.抑菌率越高,表明抗菌性能越弱b.面料的抑菌率與面料種類、菌體種類均有關c.石墨烯紡織面料的抗菌性能比普通面料強(6)工業上制取石墨烯的化學方程式為。【答案】(1)單質(2)導電(性)(3)CO2(4)在低溫情況下,石墨烯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抗菌)(5)bc(6)CH4C+2H2【解析】(1)石墨烯是從石墨中剝離出來的單層碳原子晶體,故屬于單質。(2)石墨烯有希望應用于全新超級計算機的研發,因其具有良好的導電性,故填導電。(3)石墨烯是由碳單質組成的單質,故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故填。(4)由題中信息:紡織面料中摻入石墨烯后,在低溫情況下,石墨烯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故填:在低溫情況下,石墨烯可將來自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上道德測試題及答案
- 流域生態環境修復與可持續發展方案研究
- led車宣傳合同標準文本
- 供汽合同樣本
- 光伏鋼結構施工合同樣本
- 法治助力鄉村振興的策略與實踐路徑
- 鄉政府廚師合同樣本
- 絲巾采購合同樣本
- oem酒定制合同標準文本
- 停產勞動合同樣本
- 安徽省蚌埠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查考試英語試卷(含答案)
- 金氏五行升降中醫方集
- 小兒常見皮疹識別與護理
- 補充協議-房屋租賃承租方變更
- 2025年山西經貿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新版
- 某連鎖藥店公司發展戰略
- 2025年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跌倒護理RCA案例匯報
- 利用DeepSeek優化水資源管理
- DeepSeek人工智能語言模型探索AI世界科普課件
- 2025年晉城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