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SEZ 2-2024 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指南_第1頁
TJSEZ 2-2024 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指南_第2頁
TJSEZ 2-2024 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指南_第3頁
TJSEZ 2-2024 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指南_第4頁
TJSEZ 2-2024 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JSE江蘇省能源行業協會團體標準T/JSE/Z2-2024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指南Guidelinestozero-dischargeprocessfordesulfurizationwastewatertreatmentbycouplinglow-temperaturefluegasconcentrationandhigh-temperaturefluegasdrying2024-11-30發布 2025-01-01實施江蘇省能源行業協會發布T/JSE/Z0002-T/JSE/Z0002-2024目 次前言 I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總體要求 2工藝設計 2運行與維護 5附錄A(資料性)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工藝流程 8附錄B(資料性)日常分析檢測及檢測 8附錄C(資料性)主要設備的檢修要求 9T/JSE/Z0002-T/JSE/Z0002-2024II前言GB/T1.1-20201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江蘇新海發電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江蘇省能源行業協會歸口。(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7139)。T/JSE/Z0002T/JSE/Z0002-2024PAGEPAGE10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指南范圍本文件規定了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工藝設計、材料防腐、檢測及過程控制、及運行維護的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燃煤鍋爐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規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0016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52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40 動力機器基礎設計標準GB50046 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標準DL/T5032 火力發電廠總圖運輸設計規范DL/T5046 發電廠廢水治理設計規范DL/T5068 發電廠化學設計規范DL/T5072 發電廠保溫油漆設計規程DL/T5121 火力發電廠煙風煤粉管道設計規范HG/T2640 玻璃鱗片施工技術條件SY/T0326 鋼質儲罐內襯環氧玻璃鋼技術標準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低溫濃縮系統 concentration bylow-temperaturefluegas高溫干燥系統dryingbyhigh-temperaturefluegas煙氣進入后端除塵系統。zerodischargeprocesssystemfordesulfurizationwastewatertreatmentbycouplinglow-temperaturefluegasconcentrationandhigh-temperaturefluegasdrying總體要求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維護應遵守國家和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規定及安全、環保、經濟、可靠的原則。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應不影響機組其它系統正常運行,系統性能應滿足機組運行的要求。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設計壽命應滿足機組壽命的要求。工藝設計一般規定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工藝設計應在滿足環保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慮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長期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設計工藝參數應考慮煙氣特性、運行要求、脫硫廢水水質、副產物綜合利用、廠址場地布置等因素,經全面分析優化后確定。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宜采用單元制配置,也可采用多機共用;當采用多機低溫濃縮系統的設計工況下廢水濃縮倍率宜為3~6高溫干燥系統在鍋爐BMCR工況下的設計出力宜為低溫濃縮系統處理后的設計濃縮漿液流量的120%。低溫濃縮系統的輔助工藝系統如壓縮空氣、工業水等宜從脫硫系統引接,高溫干燥系統的輔助工藝系統如壓縮空氣、工業水等宜從鍋爐引接。5.1.6.7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的電氣設計應符合GB50052中的規定。系統設置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工藝流程參見資料性附錄A。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工藝系統包括:脫硫廢水預及儲存系統、低溫濃縮系統、調質系統、高溫干燥系統、漿液排放和回收系統等。總平面布置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的總平面布置應滿足DL/T5032低溫濃縮系統宜靠近脫硫塔入口原煙道側布置。高溫干燥系統宜靠近鍋爐空氣預熱器,采用獨立支架布置。脫硫廢水預沉及緩存、濃縮漿液調質等系統宜采用公用制,根據工藝流程和場地條件因地制宜布置。預沉及緩存系統脫硫廢水宜來自脫硫系統廢水旋流器溢流或經過脫硫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脫硫廢水箱。當脫硫廢水懸浮固體含量高于2%8低溫濃縮系統煙氣系統新建項目原煙氣設計溫度應采用燃煤鍋爐主體工程提供的BMCR工況下煙氣設計數BMCR工況下煙氣溫度最小值。低溫濃縮系統應設置增壓風機,增壓風機宜根據系統所需風量及靜壓升選用高效離低溫濃縮系統進出口煙道應設置擋板門,宜靠近主煙道接口處,宜采用帶密封風的雙百葉擋板門,擋板門及密封條材料應能耐受最惡劣運行工況下的腐蝕。低溫濃縮系統出口煙道返回脫硫系統主煙道接口盡量靠近脫硫吸收塔;低溫濃縮系增壓風機前的煙道設計壓力應不低于脫硫煙道的設計壓力。增壓風機后的煙道及濃縮塔設計壓力應不低于脫硫原煙道最高運行壓力及增壓風機出口最大壓升之和。低溫濃縮系統入口煙道、出口煙道低位處應設置排水裝置,低位點疏水回收至脫硫塔地坑或濃縮塔地坑。增壓風機進口煙道宜采用碳鋼材質,濃縮塔進出口煙道宜采用玻璃鋼材質或碳鋼內襯玻璃鱗片防腐,擋板門過流件需考慮防腐。低溫濃縮系統進口煙道應充分考慮盲端煙氣冷凝腐蝕問題,必要時局部煙道等不流通盲端應進行防腐。濃縮塔系統濃縮塔宜采用整體結構,可采用平底落地布置或錐底架空布置,塔本體宜采用帶防腐防滲內層的玻璃鋼材質。濃縮塔內最低液位須滿足循環泵汽蝕余量要求。濃縮塔外應設置檢修鋼平臺,可支撐在濃縮塔體。濃縮塔漿池應設置顆粒防沉積設施,采用脈沖懸浮攪拌裝置或設置底部濃漿箱配置頂進式攪拌器。噴淋層宜按照兩層設計,保證噴嘴的最小流量及煙氣均布性,漿液噴淋管材質宜采用FRP,漿液噴嘴宜采用碳化硅材質。濃縮塔頂部應設置除霧器,宜采用屋脊式除霧器,除霧器出口煙氣液滴攜帶量應小于150mg/m3(濕基,6%含氧量)。除霧器應設置沖洗水系統,水源宜取自脫硫除霧器沖洗水母管。濃縮塔漿液循環泵宜選用離心式碳化硅整體鑄造泵,其流量應根據BMCR設計工況(含噴嘴背壓)的全程壓降確定。漿液管道材質宜采用FRP、碳鋼襯膠或鋼塑復合管。所有箱罐攪拌器軸、葉片采用碳鋼襯膠、襯氟等材質,攪拌器及配套材質選擇應充分考慮漿液的腐蝕特性。泵機封水、管道及設備沖洗水應收集后進入濃縮系統。低溫濃縮系統漿液pH及氯離子宜手動取樣化驗。濃縮漿液調質系統經濃縮后的脫硫廢水濃縮漿液應經調質系統處理后進入高溫干燥系統,調質后濃縮漿液pH值宜為3~5。調質系統宜為多臺機組或鍋爐公用。調質藥品宜采用氫氧化鈉溶液、石灰石漿液等堿性物質。調質箱攪拌器宜采用高轉速頂進式攪拌器。320m3。應設置變頻控制加藥泵調節堿液投加量。采用石灰石漿液調質時,宜從脫硫系統石灰石漿液管道引接,設置自動開關閥進行控制。根據調質后的濃縮漿液懸浮固體含量,可設置澄清池,底部污泥輸送至板框壓濾機。高溫干燥系統高溫干燥系統熱源可采用鍋爐空預器入口前的高溫煙氣或空預器出口熱二次風,濃縮后的漿液不宜采用煙道直噴干燥方式,宜采用旁路煙氣或熱風干燥方式。旁路煙氣或熱風干燥方式宜采用旋轉噴霧干燥裝置。當濃縮后廢水經過澄清處理后,也可采用雙流體霧化干燥裝置。高溫干燥系統BMCR工況下需要抽取煙氣量與單臺空預器煙氣流量的比值小于3%時,宜從單側空預器抽取煙氣;大于5%時,應同時從兩臺空預器抽取煙氣。熱二次風或高溫煙氣應直接取自主熱二次風道或主煙道,引接口應設置隔離門,宜采用三偏心硬密封蝶板門或插板門。利用熱二次風作為干燥系統熱源時,干燥系統進口風道應設置調節閥門。選擇噴霧干燥裝置的離心霧化器霧化粒徑(D50)宜小于50um,煙氣分布器的設計應能適應最高煙氣量及最低煙氣量的運行工況變化,宜通過流場模擬進行設計。離心霧化器接觸漿液部件的材料宜選用C276,干燥塔體材料宜選擇Q345。干燥塔底部應設置排灰接口,宜采用氣力輸送倉泵輸送到主機除塵器輸灰管或直接輸送到灰庫、干渣倉。干燥塔應設置人孔,用于停機檢修清灰。漿液排放和回收系統漿液排放和回收系統設計應滿足漿液在系統內部循環回用的要求。事故漿液箱容積應不小于單臺濃縮塔正常運行液位時的漿液量。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區域應設計合理的地坑和溝道,收集區域內漿液或裝置排水。脫硫廢水處理區域和脫硫區域地坑宜分開設置。熱工檢測與控制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熱工自動化控制水平宜與脫硫工程的自動化控制水平相一致。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應設置檢測儀表,以反映主要設備及工藝系統在正常運行、啟停、異常及事故工況下安全、經濟運行的參數。熱工檢測主要參數包括:濃縮塔漿液密度、濃縮塔液位、除霧器壓差、箱罐液位、調質后漿液pH值、熱二次風或高溫煙氣溫度及壓力、濃縮塔進口廢水流量、濃縮塔出口濃縮漿液流量、干燥系統噴霧流量等。濃縮塔液位等重要參數測量儀表應雙重冗余設置。運行與維護一般規定運行維護單位應制定完整的運行規程、運行維護管理制度并明確物理范圍及邊界、建立與周邊設施的協調機制及責任權限。系統運行、維護、管理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系統投入運行前應對設備、管道、電氣裝置、熱控儀表進行檢查,確認正常。系統運行過程中應加強巡檢,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系統啟動低溫濃縮系統低溫濃縮系統啟動應遵循:濃縮塔內漿液液位達到正常值,攪拌裝置投入運行;啟動循環泵;開啟煙氣出口擋板門;啟動增壓風機;開啟煙氣出口擋板門。高溫干燥系統高溫干燥系統啟動應遵循:啟動霧化器及其輔助系統,運行正常;開啟煙氣進出口擋板門;輸灰系統投入運行;200℃后,開啟廢水漿液進料閥,向干燥塔內噴入廢水漿液。系統運行低溫濃縮系統的運行出力應通過增壓風機入口導葉進行調整。運行中宜每班調節一次入口導葉開度。3-6倍,必要時通過降低低溫濃縮系統出力進行控制。6-10%,通過人工取樣分析指導運行調整。8小時沖洗一次。高溫干燥系統運行中應根據干燥塔出口煙溫及鍋爐負荷,調整進料流量,維持干燥塔160℃。系統中壓力變送器及液位計宜每天手動沖洗一次。系統停運濃縮系統正常停運應遵循:停運增壓風機;關閉煙氣進、出口擋板門;啟動擋板門密封風機;停運循環泵;將濃縮塔漿液轉運至事故漿液箱;沖洗漿液管道。干燥系統正常停運應遵循:關閉漿液進料閥,開啟工藝水閥,對霧化器進行沖洗,3關閉煙氣進出口擋板門;停運霧化器;輸灰系統退出運行。分析檢測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日常分析檢測項目及檢測周期參見資料性附錄B。維護與檢修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的檢修維護宜納入脫硫工程統籌考慮,檢修周期和工期宜與脫硫工程同步。維修人員應根據維護保養規定定期檢查、更換或維修必要的部件,并做好維護保養記錄。主要設備的檢修要求見附錄C。附錄A(資料性)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工藝流程A.1 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典型工藝流程見圖A.1圖A.1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工藝流程B(資料性)B.1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日常分析檢測項目及檢測周期見表B.1。表B.1日常分析檢測項目及檢測周期表編號測試項目測試方法測試周期1脫硫廢水密度及懸浮固體物含量密度法每天1次2濃縮塔漿液密度及懸浮固體物含量密度法每天1次3脫硫廢水pH值pH計每周3次4濃縮塔漿液pH值pH計每周3次5脫硫廢水氯離子含量滴定法每周3次6濃縮塔漿液氯離子含量滴定法每周3次C(資料性)C.1高低溫耦合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主要設備的檢修要求見表C.1。表C.1主要設備的檢修要求檢修項目檢修內容煙道擋板門煙道擋板葉片檢查葉片表面是否有積垢、腐蝕、裂紋、變形,鏟刮清除灰垢煙道擋板密封檢查軸封及密封空氣管道的腐蝕及接頭的連接,疏通管道煙道擋板軸承檢查軸承有無機械損傷,軸承座有無位移或裂紋煙道擋板蝸輪箱檢查蝸輪蝸桿及箱體有無機械損傷及裂紋,更換潤滑油煙道擋板檢查擋板連接桿有無變形、彎曲。先檢查每一塊轉動,再裝好傳動連接桿檢查整個擋板增壓風機聯軸器檢修對輪檢查對輪與軸頸配合對輪螺栓的檢查葉輪檢修葉輪轉動晃度葉輪靜平衡葉片頂尖間隙葉片平行度輪廓檢查大軸平行度軸承及軸承箱檢修檢查軸承合金表面處理合金面調整軸承各部接觸面積調整各部間隙風機殼體及動葉凋整裝置檢查檢查機殼風道和擋板對輪找中心對輪間隙對輪徑向偏差對輪軸向偏差煙道補償器膨脹節外觀檢查,壓條及螺栓無腐蝕及松動,膨脹節無漏水濃縮塔本體塔的磨損及變形清除塔內及干濕界面的灰渣及垢物檢查外部有無滲漏,內襯是否光滑無剝離現象檢查塔壁變形及開焊情況。各部沖洗噴嘴及管道、閥門檢查噴嘴。檢查管道應無腐蝕,法蘭及閥門無損壞除霧器沖洗芯體,除去垢塊,檢查芯體檢查緊固件檢修項目檢修內容(3)檢查漏斗排水管離心泵油室及軸承清洗密封環損壞和不圓度葉輪和軸套檢查葉輪檢查密封環與葉輪檢查葉輪與泵體檢查地坑泵油室及軸承清洗密封環損壞和不圓度葉輪與軸套葉輪調整偏差密封環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