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批準部門: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施行日期:2021年12月1日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標準,編號為DBJ50/T-401-2021,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據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下達2017年度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制訂修訂項目計劃(第二批)的通知》(渝建[2017]628號)文件要求,標準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工程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內及其他省市標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定;4.評價對象和范圍;5.數據采集標準;6.道路運行評價標準;7.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標準。本標準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在本標準執議反饋給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重慶市江北區洋河一村69號,郵編:400020,電話。本標準主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審查專家:1總則 12術語和符號 2 2 3 5 64.1評價對象 64.2評價劃定范圍 64.3評價時間范圍 75數據采集標準 85.1基礎屬性數據標準 85.2交通運行數據標準 86道路運行評價標準 6.1評價指標選取 6.2核心指標評價標準 6.3擴展指標 7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標準 7.1評價指標選取 7.2核心指標評價標準 7.3擴展指標 21引用標準名錄 條文說明 2 2 3 6 6 4.3Evaluationtimerange 7 8 8 86Evaluationstandards 7Evaluationstandardsofbus 7.1Selectionofevaluationind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 21Listofcitedstandards 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1為實現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的科學化、規范化、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中心城區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其他區1.0.3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22.1.1交通運行狀態traffic2.1.6高峰時段pea2.1.10自由流行程時間free-flowtraveltime32.1.13地面公交線路busroute2.1.14路網運行指數trafficperformanceindex;TPI2.1.15地面公交運行指數buspeV——路段(或道路)、地面公交線路(或線網)的平均行程t;——第i輛車在路段(或道路)的行程時間;R┐——路網實際總行程時間與自由流狀態下路網總行程實V,——進口道j的平均行程車速;l,——第i輛車通過進口道j的行駛里程;4V,——第i輛車所在路段j上的自由流速度;T——路段或路網處于中度擁堵或嚴重擁堵等級的第k個l——第k條常發擁堵路段長度;R——各類常發擁堵路段長度之和占統計路網道路總長的t(o.95,)——路段j行程時間的95%分位數;V;——第i輛地面公交車輛行程速度;V!——路段(或道路)的社會車輛平均自由流速度;53.0.1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包括道路運行與地面公交運行兩部分。3.0.2評價指標按照以下類型劃分:交線路(線網)交通運行狀態;2擴展指標,用于進一步反映道路交通運行狀態的輔助指標。2按照第5章要求采集評價所需的數據;3按照第6章要求選擇道路運行評價指標,進行指標計算及等級劃分;4按照第7章要求選擇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指標,進行指標計算及等級劃分;64.1評價對象4.1.1道路運行評價對象包括節點、路段、道路、整體或分區域4.1.2地面公交運行評價對象包括地面公交線路、線網等。4.2評價劃定范圍4.2.1節點評價范圍由各進口道評價范圍確定,根據進口道道路等級,進口道評價范圍宜按照表4.2.1進行取值。距節點中心點間距(公里)4.2.2路段(道路)評價范圍根據需要劃定起點和終點,可區分通行方向劃定。評價對象為橋梁、隧道時,劃定范圍為兩端最近的分(合)流道路所在平面交叉口停止線或立交出入口之間的路段。4.2.3路網評價范圍包括城市整體道路網、區域道路網及等級1城市整體道路網應按照城市建成區劃定,宜包括城市建成區內所有道路;2區域道路網宜按照明晰的邊界條件劃定,如行政區劃、功能區劃或山脈水系分割物等;3等級道路網宜按照城市道路等級劃定,劃分為快速路網、主干路網、次干路網和支路網,也可組合劃分,如骨架路網(快速7路與主干路網)、次支路網(次干路和支路網)。4.2.4地面公交線路評價范圍按照核準線路單一線路劃定,也可根據需要分段劃定。地面公交線網評價范圍按照城市建成區劃定,宜包括道路網內所有公交線路。4.3評價時間范圍4.3.1評價時間范圍為高峰時段、全天24小時(h)或自定義4.3.2評價時間片段最短應不小于5分鐘(min)。85數據采集標準5.1基礎屬性數據標準5.1.1節點屬性數據應包含節點編號、節點位置、節點名稱、進出口道路等級等。5.1.2路段屬性數據應包含路段編號、路段長度、路段方向、所屬道路名稱、所屬道路等級等。5.1.3道路屬性數據應包含道路編號、道路名稱、道路等級、道路長度、道路方向、車道數等。5.1.4地面公交線路數據應包含線路編號、線路名稱、線路長度、線路方向、線路等級、車輛配置等。5.1.5區域路網或地面公交線網數據應包含區域編號、區域名稱等。5.2交通運行數據標準5.2.1交通運行數據應包括車輛位置、行駛里程、行程時間、樣5.2.2交通運行數據的準確度、道路覆蓋率等可參照《道路交通信息服務數據服務質量規范》GB/T29101的要求。5.2.3自由流速度按下列步驟確定:1將全天按給定的時間間隔等分,其間隔長度不宜超過15分鐘(min);2計算每一時間間隔平均行程速度的算術平均值,樣本天數應不少于30天(d);3將計算出的平均值從大到小排序,取排序結果的前1/99進行平均,其結果作為自由流速度;4當計算得到的自由流速度超過道路限速值時,取限速值。6.1評價指標選取6.1.1道路運行評價核心指標包括節點運行水平、路段運行水平、路網運行水平。6.1.2道路運行評價擴展指標包括擁堵時長、擁堵里程、常發擁堵路段、常發擁堵里程比例、行程時間可靠性指數、路段單位長度延遲度。常發擁堵里程比例6.2核心指標評價標準I節點運行水平6.2.1節點運行水平指車輛通過節點過程中出行效率受影響的程度。6.2.2節點運行水平用于反映道路交叉口、立交等節點的道路6.2.3節點運行水平以平均行程延誤D進行評價,按下列步驟1計算節點各進口道平均行程車速V;;l;——第i輛車通過進口道j的行駛里程,單位為公里2計算節點平均行程延誤D:L;——第j個進口道的節點劃定范圍數值,按表4.2.1取6.2.4節點運行水平等級由平均行程延誤確定,等級劃分應符合表6.2.4的規定。中度擁堵平均行程延誤(秒)II路段運行水平6.2.5路段運行水平指車輛通過路段過程中出行效率受影響的程度。6.2.6路段運行水平用于反映路段、道路的交通運行狀態,用于路段運行水平或道路運行水平評價。6.2.7路段運行水平以平均行程速度V進行評價,按下列計算式中:V——路段(或道路)的平均行程速度,單位為公里每小時l;——第i輛車在路段(或道路)的行駛里程,單位為公里t,——第i輛車在路段(或道路)的行程時間,單位為小時n——觀測的車次數。6.2.8路段運行水平由平均行程速度確定,等級劃分應符合表6.2.8的規定。暢通中度擁堵III路網運行水平6.2.9路網運行水平指城市整體或區域道路網總體擁堵程度的6.2.10路網運行水平用于反映城市整體路網、區域(片區)路網或等級路網的交通運行狀態。6.2.11路網運行水平以路網運行指數TPI進行評價,按下列步驟和計算公式確定:1計算路網行程時間比RT;L,——第i輛車在路段j的行駛里程,t,——第i輛車行程時間,單位為小時(h);V;——第i輛車所在路段j上的自由流速度,單位為公里每小時(km/h);n——觀測的車次數;m——路網中路段總數。2計算路網運行指數TPI:式中:R——路網行程時間比。6.2.12路網運行水平分為5個等級,路網運行指數TPI、擁堵等級及路網行程時間比的轉換關系應符合表6.2.12的規定。中度擁堵路網運行指數(TPI)6.3擴展指標I擁堵時長6.3.1擁堵時長指一定統計周期內,路段或路網交通運行處于中度擁堵或嚴重擁堵等級的累計時長。6.3.2擁堵時長用于從時間的角度反映路網擁堵變化趨勢和道路運行效率。6.3.3擁堵時長按下列步驟和計算公式確定:1計算各路段的平均行程速度;2根據路段運行水平分級或路網運行指數分級,確定各路段或路網是否處于中度擁堵或嚴重擁堵等級;3統計路段或路網處于中度擁堵或嚴重擁堵等級的時長累計T。式中:T——路段或路網處于中度擁堵或嚴重擁堵等級的第k個q——為時間片個數。I擁堵里程6.3.4擁堵里程指一定統計周期內,道路或路網交通運行處于中度擁堵或嚴重擁堵等級路段的累計里程。6.3.5擁堵里程用于從空間的角度反映路網擁堵變化趨勢和道路運行效率。6.3.6擁堵里程按下列步驟和計算公式確定:1計算各路段的平均行程速度;2根據路段運行水平分級,確定各路段是否處于中度擁堵3統計道路或路網中處于中度擁堵或嚴重擁堵等級路段的的累計時長,與統計周期總時長比值達到0.6的路段里程,6.3.7常發擁堵路段指一定統計周期內,以一定頻率出現中度6.3.8常發擁堵路段用于反映擁堵的頻率,可反映交通擁堵發6.3.9常發擁堵路段按下列步驟確定:1計算各路段處于中度擁堵或嚴重擁堵等級的累計時長;2判斷日擁堵路段:處于中度擁堵或嚴重擁堵等級的累計時長與該日統計周期總時長的比值達到0.6的路段;3判斷周常發擁堵路段:即一周5個工作日,大于或等于44判斷月常發擁堵路段:即一月4個周內,大于或等于3個周(15個工作日)為周常發擁堵路段的路段;5判斷年常發擁堵路段:即一年12個月內,大于或等于6個月(130個工作日)為月常發擁堵路段的路段。IV常發擁堵里程比例6.3.10常發擁堵里程比例指一定統計周期內,路網中常發擁堵路段總里程與道路總里程的比值。6.3.11常發擁堵里程比例用于從空間上反映路網整體擁堵程度和變化情況。6.3.12常發擁堵里程比例按下列計算公式確定:式中:R——各類常發擁堵路段長度之和占統計路網道路總長的L——第k條常發擁堵路段長度,單位為公里(km);m——路網中所含路段總數量;L——統計路網中路段總長度,單位為公里(km)。V行程時間可靠性指數6.3.13行程時間可靠性指數指95%概率條件下通過某道路實際行程時間較平均行程時間差值,與自由流狀態下行程時間的6.3.14行程時間可靠性指數反映道路網交通運行的波動性,值越大越不可靠。6.3.15行程時間可靠性指數按下列計算公式確定:式中:TRI;——路段j的行程時間可靠性指數;to.95,)——路段j行程時間的95%分位數,即95%概率條件下通過路段j的行程時間,單位為小時(h);t;——路段j的平均行程時間,單位為小時(h);t;——自由流速度下路段j的行程時間,單位為小時(h)。VI路段單位長度延遲度6.3.16路段單位長度延遲度指某一時間片內,通過路段的實際行程時間與自由流狀態下行程時間之差,與路段長度的比值。6.3.17路段單位長度延遲度用于直觀比較同等道路條件下的路段的擁堵程度。6.3.18路段單位長度延遲度按下列計算公式確定:T——實際總行程時間,單位為小時(h);L——路段總長度,單位為公里(km)。7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標準7.1評價指標選取7.1.1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核心指標為地面公交運行水平。7.1.2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擴展指標包括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7.2核心指標評價標準I地面公交運行水平7.2.1地面公交運行水平指地面公交車輛在城市道路上運行效率受影響的程度。7.2.2地面公交運行水平用于反映城市道路上地面公交線路或線網的相對交通運行狀態。7.2.3地面公交運行水平按下列步驟和計算公式確定:1計算路網中地面公交行程時間比RT。式中:T——路網地面公交實際總行程時間,單位為小時(h);T,——自由流狀態下路網地面公交總行程時間,單位為小時(h);l,——第i輛地面公交車行駛里程,單位為公里(km);t,——第i輛地面公交車行程時間,單位為小時(h);V!——第i輛地面公交車所在路段的自由流速度,單位為公里每小時(km/h);n——地面公交車次數。2計算地面公交運行指數BPI,RT為地面公交行程時間比。7.2.4地面公交運行指數分為5個等級,擁堵等級、公交運行指數及地面公交行程時間比的轉換關系應符合表7.2.4的規定。中度擁堵公交運行指數(BPD)7.3擴展指標I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數7.3.1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數指一定統計周期內,城市地面公交線路或線網行程車速波動率。7.3.2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數用于反映城市地面公交線網的7.3.3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數按下列計算公式確定:V——第k輛地面公交車輛行程速度,單位為公里每小時V——地面公交線路或線網的平均行程速度,單位為公里n——地面公交車次數。7.3.4地面公交相對車速比指一定統計周期內,同期同線路小7.3.5地面公交相對車速比用于反映公交運行效率與城市道路7.3.6地面公交相對車速比按下列計算公式確定:V.——路段(或道路)的小汽車平均行程速度,單位為公里V!——路段(或道路)的小汽車平均自由流速度,單位為公V——路段(或道路)的地面公交平均行程速度,單位為公V/——路段(或道路)的地面公交平均自由流速度,單位為本標準用詞說明1為了便于在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2規程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時,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要求)”或“應按……執行”。引用標準名錄1《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標準》GB/T51328-20185《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規范》GB50647-20116《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標準條文說明 272術語和符號 28 283基本規定 4評價對象和范圍 4.1評價對象 4.2評價劃定范圍 314.3評價時間范圍 5數據采集標準 5.1基礎屬性數據標準 5.2交通運行數據標準 336道路運行評價標準 6.1評價指標選取 356.2核心指標評價標準 356.3擴展指標 377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標準 397.1評價指標選取 397.2核心指標評價標準 7.3擴展指標 391.0.1本條說明了編制本標準的意義和目的。本標準旨在通過規定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指標的內容、計算方法等,實現重慶市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的規范化、標準化,利用本標準可實現對單個或多個節點、路段、區域路網及整體路網交通運行進行全面系統評價,進而支撐如城市道路建設計劃編制、常發堵點升級改造、緩堵措施實施效果評估、大型通道方案比選、交通組織實施效果評價、交通政策實施效果評估等交通管理評估與決策。1.0.2本條規定了本標準適用范圍。本標準可作為重慶市中心城區整體道路網或區域道路網交通運行狀態評價的基礎依據,對于遠郊區縣等非中心城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取本標準中部分指標如節點運行水平、路段運行水平、路網運行水平、擁堵時長、擁堵里程、常發擁堵路段等開展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狀態評價。1.0.3本標準是參考城市道路交通設計、規劃、評價等相關標準制定的。在實施過程中,還應符合現行的強制性技術標準。本條文明確規定,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狀況的評價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和重慶市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1.1交通運行狀態用以描述或反映節點、路段或路網的通暢或擁堵情況,分為暢通、基本暢通、輕度擁堵、中度擁堵和嚴重擁堵5個等級,本標準中交通運行狀態分為道路運行狀態和地面公交運行狀態,在實際統計分析中,可分類進行交通運行狀態描述。2.1.6根據重慶市中心城區長期道路運行監測數據,中心城區道路高峰時段分為早高峰(7:00-9:00)、晚高峰(17:00-19:00)、早高峰小時(8:00-9:00)、晚高峰小時(18:00-19:00),實際使用中可根據項目需要靈活選取高峰時段。2.1.7行程速度包括道路行程車速和地面公交行程車速,為車輛通過某一路段兩個端點間的平均速度。2.1.9行程時間為車輛通過某一路段兩個端點間的平均時間,與行駛時間相比,綜合考慮了等候紅綠燈、公交站上下客等停車時間,更能反映道路真實運行情況。當以出租車GPS數據計算行2.1.10自由流行程時間是以自由流速度通過某一路段的行程時間,計算路段自由流行程時間時,首先根據本標準第5.2.3條計算出自由流速度,當因數據限制無法計算出自由流速度時,可參考條文說明第4.2.1條根據道路等級初步確定自由流速度。2.1.15地面公交運行指數是反映地面公交線路或線網運行狀態的無量綱數值,由地面公交行程時間比標定,分為暢通、基本暢通、輕度擁堵、中度擁堵和嚴重擁堵5個等級,由于實際城市交通運行中,地面公交和小汽車在行程車速、上下客、加減速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地面公交運行指數和路網運行指數存在不同的等級劃分。3基本規定3.0.1本條明確了評價內容,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狀態評價可分為道路運行評價與地面公交運行評價兩部分,由于當前相關標準規范中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涉及較少,因此本標準在道路運行基礎上增加地面公交運行評價,并增加相應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指標。道路運行評價可采用道路運行評價標準,地面公交運行評價可采用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標準。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標準在指標篩選過程中,充分借鑒了國家標準及北京、深圳等城市經驗,在浮動車數據等交通大數據深度挖掘應用背景下,以指標的針對性、實用性、精準性為原則,結合小汽車和地面公交運行差異,分為道路運行與地面公交運行兩類評價指標。3.0.2本條明確了評價指標的選取,分為核心指標和擴展指標,其中核心指標為基礎性評價指標,擴展指標為輔助性或衍生性指標,實際進行道路交通運行評價時,可靈活選取單個或多個相關指標。核心指標包括節點運行水平、路段運行水平、路網運行水平、公交運行水平。擴展指標包括擁堵時長、擁堵里程、常發擁堵路段、常發擁堵里程比例、行程時間可靠性指數、路段單位長度延遲度、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數、地面公交相對車速比。本標準對每個指標的定義、適用性、計算方法、等級劃分等進行了規定。3.0.3本條明確了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步驟,首先按照第4章確定所需評價的對象和范圍,并根據第5章要求收集所需數據,按照第6章選擇合適的道路運行評價指標或按照第7章選擇合適的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指標進行交通運行狀態評價。4評價對象和范圍4.1.1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狀態評價可根據需要靈活選擇節點、路段、道路、等級道路網、區域道路網、城市整體道路網的部分或全部作為評價對象。4.1.2地面公交運行狀態評價可根據需要靈活選擇單條地面公交線路、多條地面公交線路、區域地面公交線網和整體地面公交線網作為評價對象。4.2評價劃定范圍4.2.1節點劃分范圍由節點各進口道評價劃定范圍確定,節點各進口道評價范圍由進口道道路等級確定,在參考《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規范》GB50647的基礎上,結合實踐經驗,進口道為高速公路時,評價范圍起點距離節點中心點900米;進口道為快速路時,評價范圍起點距離節點中心點700米;進口道為主干路時,評價范圍起點距離節點中心點500米;進口道為次干路和支路時,評價范圍起點距離節點中心點300米。對于無法計算自由流速度時,可根據道路等級參考表4.2.1取值。自由流速度(km/h)4.2.2快速路路段以出入口為端點進行分段,根據實際情況,路段長度過長時宜再分段,路段長度過短時宜合并。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路段以停止線為端點進行劃分,即上游停止線到下游停止線為一個路段,根據實際情況,路段長度過長時宜再分段,路段長度過短時宜合并。橋梁在橋臺位置分段,將橋梁段分成上橋段、橋面段、下橋段,上橋段起點為最近的出入口或停止線,終點為橋臺;橋面段的起終點均為橋臺;下橋段起點為橋臺,終點為最近的出入口或停止線。隧道在洞口位置分段,將隧道段分成進口段、隧道段、出口段,進口段起點為最近的出入口或停止線,終點為洞口;隧道段的起終點均為洞口;出口段起點為洞口,終點為最近的出入口或停止線。4.2.3區域道路網可根據明晰的邊界條件對整體道路網或等級市整體道路網應按照城市建成區劃定,城市路網運行狀態評價宜包括道城市建成區內所有路段。4.3評價時間范圍4.3.1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狀態評價時間范圍可分為高峰時段、全天24小時或自定義時段,高峰時段分為早高峰時段(7:00-9:00)和晚高峰時段(17:00-19:00),自定義時段可分為非高峰、早高峰小時、晚高峰小時等,統計周期可分為5分鐘(min)、10分鐘工作日和非工作日。4.3.2評價時間片段最短應不小于5分鐘,可取5分鐘(min)、5.1基礎屬性數據標準5.1.1節點屬性數據應包含節點編號、節點位置、節點名稱、進出口道路等級等,其中節點編號應為唯一編碼,節點位置為節點經緯度坐標,節點名稱為該平面交叉口或立體交叉口名稱,進口道道路等級分為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進口道道路等級是確定節點劃分范圍的依據。5.1.2路段屬性數據應包含路段編號、所屬道路名稱、所屬道路等級等信息,路段編號應為唯一編碼,所屬道路名稱為該路段所屬道路的實際名稱,對于同一道路有多個路段的,路段所屬道路名稱應保持一致,對于有特殊要求的路段,可單獨增加路段名稱,所屬道路等級分為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道路等級可作為自由流速度的初定參考。5.1.3道路屬性數據應包含道路編號、道路名稱等信息,道路編號應為唯一編碼,道路名稱為該道路實際名稱。5.1.4地面公交線路數據中車輛配置應符合《公共汽車類型劃5.1.5區域路網或地面公交線網數據應包含區域編號、區域名稱等,區域編號應為唯一編碼,區域名稱宜為上位規劃中組團名稱或子片區名稱。5.2交通運行數據標準5.2.1交通運行數據應包括車輛位置、行駛里程、行程時間、樣本編號、車次數等,車輛位置為車輛經緯度坐標,車輛行駛里程為車輛在統計周期內行駛里程,車輛樣本編號應為唯一編碼,車次數為該路段統計周期內通過的車輛次數。5.2.2交通運行數據的準確度、道路覆蓋率等可參照《道路交通信息服務數據服務質量規范》GB/T29101的要求,當交通運行數據不具備覆蓋道路網所有路段的條件時,為保證計算精度,至少滿足表5.2.2的要求。最小覆蓋比例5.2.3計算路段自由流速度時,為充分保障計算精度,統計樣本天數應不少于30天(d),建議為半年或全年,對于因特殊原因統計天數達不到統計最低樣本天數時,可參考條文說明第4.2.1條根據路段道路等級初步確定路段自由流速度。6道路運行評價標準6.1評價指標選取6.1.2評價對象為道路網時,宜選擇擁堵時長、擁堵里程、常發擁堵路段、常發擁堵里程比例等擴展指標。評價對象為路段(或道路)時,宜選擇擁堵時長、行程時間可靠性指數、路段單位長度延遲度等擴展指標。6.2核心指標評價標準6.2.1節點運行水平適用于對單個或多個節點進行評價,包含平面交叉口和立體交叉口,如信號控制交叉口、無信號控制交叉6.2.3進行節點運行水平評價時,首先確定節點各進口道道路等級,根據本標準第4.2.1條確定各進口道劃定范圍,并根據本標準第6.2.3條式(6.2.3-1)計算平均行程車速,進而根據本標準第6.2.3條式(6.2.3-2)計算節點平均行程延誤。6.2.4通過重慶市中心城區浮動車數據對不同道路等級下自由流速度進行標定和反復驗算,基于不同節點交通運行特征、信號控制情況、駕駛員與乘客體驗等多種因素,并充分征求交通主管部門、交通專家及市民意見,確定了不同道路等級下節點運行水節點擁堵程度分為暢通、基本暢通、輕度擁堵、中度擁堵和嚴重擁堵5個等級,實現對節點運行狀態的量化表征。6.2.5路段運行水平適用于對單個路段、多個路段或道路進行6.2.7進行道路運行水平評價時,按本標準第5.2.3條計算路所屬道路等級參考條文說明第4.2.1條初步確定路段自由流速度。平均行程速度是該路段上所有觀測車輛行駛里程數值之和6.2.8路段運行水平評價標準充分借鑒了《城市交通運行狀況6.2.9路網運行水平適用于對區域路網或整體路網進行評價,級參考條文說明第4.2.1條初步確定路段自由流速度。路網運行指數TPI由路網行程時間比RT參照式(6.2.11-2)進行計算,當RT<2.5時,路網運行指數TPI數值為0到10,當RT≥2.56.2.12路網運行水平由路網運行指數TPI標定,路網運行指數TPI由路網行程時間比確定,路網運行指數TPI按6.3.1擁堵時長適用于從時間維度對路段或路網擁堵嚴重程度6.3.3擁堵時長為統計路段、道路及路網處于中度擁堵或嚴重6.3.4擁堵里程適用于從空間維度對路段或路網擁堵嚴重程度6.3.6擁堵里程為統計路段處于中度擁堵或嚴重擁堵等級的里堵里程時,首先確定路段的自由流速度,根據本標準第6.2.8條6.3.8常發擁堵路段用于識別路網中常態化擁堵路段,可為城6.3.9常發擁堵路段按統計周期分為周常發擁堵路段、月常發段或一日統計周期內處于中度擁堵或嚴重擁堵等級的累計時長與統計周期總時長的比值達到0.6的路段,其中高峰時段為早7:00-9:00和晚17:00-19:00,共4個小時,一日統計周期為早6:00-晚22:00,共16個小時。6.3.12計算常發擁堵里程比例時,首先根據本標準第6.3.9條確定常發擁堵路段,進而計算出路網中常發擁堵路段長度數量和。6.3.13行程時間可靠性指數適用于路段或路網運行波動性、可靠度評價。6.3.15行程時間可靠性指數是指95%概率條件下通過某道路實際行程時間與平均行程時間差值,與自由流狀態下的行程時間的比值,數值越大,表明路段運行可靠性越低。計算行程時間可靠性指數時,首先確定路段的總長度,并根據路段自由流速度計算出自由流狀態下路段的行程時間,進而計算出行程時間可靠性指數數值。6.3.16路段單位長度延遲度適用于路段擁堵程度或路段延誤評價。6.3.18路段單位長度延遲度反映單位長度上路段的延誤時長,路段單位長度延遲度越高,路段越擁堵。計算路段單位長度延遲度時,首先確定路段的總長度,并根據路段自由流速度計算出自由流狀態下路網的總行程時間,進而計算出單位長度延遲度數值。7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標準7.1評價指標選取7.1.1開展地面公交運行評價時,宜對地面公交運行水平、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數、地面公交相對車速比進行綜合評價。7.2核心指標評價標準7.2.1地面公交運行水平適用于城市地面公交單條線路、多條線路或地面公交線網評價。7.2.3進行地面公交運行水平評價時,首先確定地面公交所在路段的地面公交自由流速度,地面公交自由流速度為在低交通量、低密度、車輛相互無干擾情況下,即道路完全暢通下地面公交車輛通過路段或道路的行程速度,結合實際監測數據,重慶市中心城區地面公交自由流速度可取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北京市醫療保健機構醫生勞動合同范本
- 兒童攝影館裝修合同終止
- 畜禽養殖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培訓
- 知曉防災減災筑牢安全知識
- 2024洛南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河北省機電工程技師學院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煤炭加工合同范本
- 礦山開采勞務分包合同范文
- 農家小院租賃合同
- 計算機一級練習題與參考答案
- 2024年河南師范大學附中中招二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 第22課 現代科技革命和產業發展(教學設計)-【中職專用】《世界歷史》同步課堂(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 婦科分級護理標準
-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 武漢大學介紹PPT
- 廣西桂林市國龍外國語學校2022-2023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數學試題+
- 《雷鋒的故事》試題和答案
- 新各種疾病門診病歷范文(通用十二篇)
- 智慧農業的發展歷程與國內外案例分析
- 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測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醫院培訓課件:《ERAS在胃腸外科的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