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表格式)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設計理念】
敦煌莫高窟是中華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同時也是多元文化共同融合發展的歷史產物。本節課以莫高窟為背景進行專題授課,旨在深化學生對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的理解,通過敦煌莫高窟這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串聯起三國至隋唐時期的文化發展脈絡。課程從文化史視角出發,探討儒學、道教與佛教的互動與發展,展示思想文化的多元融合,并利用莫高窟的壁畫和雕塑等藝術形式,揭示它們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和時代特點。針對教材內容的廣泛性和知識點的瑣碎性,課程通過莫高窟這一主題,將分散的知識點整合,形成清晰的歷史脈絡。同時,借鑒“運用長鏡頭營造情境"的教學方法,通過實物、圖片、文字等史料,營造沉浸式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考慮到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歷史史料閱讀和分析能力,課程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以及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的能力,引導他們思考歷史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的意義和價值,從而不僅讓學生掌握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文化理解力和跨學科的綜合素養。
【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位于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中其中。教材從儒學、道教與佛教發展,文學藝術,科技,中外交流四個方面闡述了三國至隋唐五代思想文化的新成就。魏晉以來,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興起,沖擊儒學的正統地位。隨著歷史演變,儒、道、佛三家既相互影響又各自發展,總體上呈現出思想活躍,呈現多元特點。與此同時,魏晉以來的分裂和動蕩局面,給文學、書法、繪畫、雕塑、舞蹈等藝術大放異彩提供了巨大的發揮空間。魏晉南北朝時期,數學、農學、醫藥學和地理學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就。隋唐時期,政治上重現一統的局面,開放、包容的對外政策,帶來文化上的頻繁交流,在擴大中華文明影響力的同時,又使中華文化呈現多元化的特點。
【課題分析】
教材內容涉及三國至隋唐時期七百余年的文化史,涉及內容廣泛,教學知識點多,教學內容瑣碎,難以形成體系。教師在依照教材進行時如果面面俱到,則會使課堂散亂,教學思路不清晰,因此要選擇合適的主題和內容進行串聯,形成歷史脈絡。在《運用長鏡頭營造情境》一文中,將飛天元素貫穿教學始終,做到一鏡到底,既有效承載教學立意,又滿足教學內容操作的實際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稱得上本節課的教學案例。
【學情分析】
知識儲備能力: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盛唐氣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對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書法、繪畫、石窟雕塑,唐代詩歌、中外交流已經有了了解。
情感態度:對于敦煌莫高窟,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普遍高漲,也有一定的基本了解,具有完成本課程教學任務的基本能力和背景知識,同時對課程內容抱有較高的興趣,也有利于增加課程的參與度。
方法認知能力: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史料的閱讀和分析能力,能夠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概括材料的主要內容,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有較強的核心素養。
因此,本課教學以敦煌莫高窟作為材料來源和背景內容,利用莫高窟實物、圖片、文字等史料,側重之前未曾接觸過的“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對于初中已學的內容關鍵在于梳理其發展脈絡,點明文化成就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而且,通過本單元前3課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三國至隋唐五代時期的政治變遷、制度變革、民族交融、區域開發,為本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繁榮),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思想文化領域的新成就。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概述敦煌莫高窟的歷史背景,包括其在絲綢之路上的作用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識別并描述莫高窟壁畫和雕塑中的不同藝術風格,并理解這些風格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文化。通過莫高窟壁畫和彩塑形式了解三國至隋唐時期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認識到儒學、道教、佛教三者之間的發展與融合,進一步把握文化與社會變化之間的關系,培養唯物史觀素養。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分析莫高窟的壁畫、雕塑等史料,提取關鍵信息,并用以支持歷史論證。將歷史、藝術、宗教等多個學科的知識綜合起來,形成對莫高窟文化意義的全面理解。通過討論、思考、實踐等方式,對于傳統藝術文化有更進一步的理解,清晰地表達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學會深入分析文物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形成獨立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欣賞莫高窟藝術的獨特性和美學價值,并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敬意。尊重歷史,理解不同歷史時期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認識到多元文化交融的價值,并對不同文化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知道三國至隋唐五代文化在多領域的成果,領悟到文化互動的重要性,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三國至隋唐五代文化多元、多領域發展,不同文化間的沖突與交融。
教學難點:佛教的本土化過程。
【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歷史圖片、文字材料等
教學方法:講授法、分組討論法、探究式教學法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展示圖片】敦煌飛天形象【教師提問】同學們知道圖畫中的形象是什么嗎?畫中的形象是哪一世界文化遺產的代表?【介紹圖片】圖片中為我們展示了敦煌莫高窟中典型的藝術繪畫形象“飛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的融合體現,同時反映了佛教、道教和儒學思想,凝聚了整個敦煌文化藝術的精華部分,展示了獨特融合的“東方美學”。【教師闡釋】對于莫高窟來說,飄逸的飛天只是漫天藝術星河中的璀璨一顆,仍有無數的藝術和歷史等待著我們的探索,今天老師隨同學們一起走進敦煌,走進這座“佛國洞天”,在欣賞中領悟三國至隋唐時期多元交融的文化。觀察圖片進行思考回答問題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出本節課教學內容
環節一絲路風情文化橋梁【材料展示】絲路要沖,敦煌明珠材料一:元狩二年(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即渾邪王)殺休屠王,并將其眾合四萬余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漢書·武帝紀》材料二:“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材料三:絲綢之路圖片唐代對外主要交通路線示意圖【教師提問】請結合三則材料,說說敦煌的地理位置為何如此重要?答案:處在絲綢之路的交匯位置,扼守河西走廊要道,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貿易樞紐和驛站等。【教師講解】敦煌東接中原,西鄰今新疆,自漢武帝時期(前140—前87年)以來,就一直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和軍事重鎮。從敦煌出發向東,通過河西走廊就可到達古都長安、洛陽。隋唐時期,由于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加強,在原有的絲綢之路通道上又增加了一條通道,形成總扼兩關(陽關、玉門關),聯通三條絲路的咽喉之地。【材料展示】材料一:“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季羨林材料二:敦煌既是經西域來中原僧侶、使節、商人的最初落腳點,也是西去僧侶、使臣和商人告別故國的地方。對當時的旅行者來說,“西出陽關”意味著凄涼的離別,“生還玉門"象征著幸福的重聚。另如貞觀初年玄奘西行時,就是從瓜州、敦煌間偷渡出境的。當貞觀末年玄奘返回之時,唐太宗便“令敦煌官司于流沙迎接”。——《敦煌在絲綢之路上的樞紐地位》【教師提問】有學者將敦煌稱作“世界的敦煌”,請結合兩則材料,進行小組討論,說說敦煌的“世界性”。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它反映了古代中國文化交流的哪些特點。【學生討論答案】1)敦煌的世界性體現在融合了多種不同地區不同特質的文化,同時有來自西域不同人群在此生活、貿易、進行宗教傳播,更豐富了敦煌的“世界性"。2)①以和平交往為主,中國古代的文化交流主要通過和平手段進行,如張騫通西域、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②絲綢之路發揮重要作用,三國至隋唐時期,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中國和其他地區的貨物貿易和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③文化的雙向、多向交流,中原文化向外輸出的同時,外國文化也傳入中國。但總體上是以中國文化為主,不斷融合發展的過程。④文化交流領域廣泛,包括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宗教哲學等多個方面。【課堂拓展】(補充材料)信件背后的故事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西北的一座長城烽燧下發現了一個郵袋,里面裝著8封用粟特文所寫的信件,其中5封相對完整,學界將其稱為“粟特文古信札”。根據百年來世界各國學者的研究、解讀,這些信是從姑臧(武威)、金城(蘭州)和敦煌發送的,是這些地方的粟特商人寫給家鄉薩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貴人(自由民)以及樓蘭等西域地區的其他粟特商人的書信,但由于各種原因,這些信件最后未能被送達到收信人手中。從這些粟特文信件可知,這個以姑臧(武威)為大本營的粟特商團,活動范圍很廣,他們東到洛陽、鄴城(河北邯鄲南),西到薩馬爾罕,經營的商品有黃金、麝香、胡椒、樟腦、麻織物、小麥等,當然還有絲綢。這組書信寫于西晉末年(312年前后),真實地反映了絲綢之路上的商業貿易活動。粟特文古信札1號文書粟特文古信札3號文書經過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的解密,該封信件大致反映了這樣一個故事:公元4世紀初的時候,米薇和丈夫那奈德帶著女兒莎恩從撒馬爾罕來到敦煌做生意。后來那奈德留下米薇和女兒莎恩一個人回了撒馬爾罕,這時候中國政局不穩,生活在敦煌的粟特人人心惶惶,米薇母女把錢花完后一直沒有丈夫的信息,偏巧丈夫在敦煌的生意出了問題,母女二人被迫做了奴隸。米薇一再寫信要求丈夫來接她們,卻一直沒有回信。在1號文書,是米薇寫給母親的信,她希望得到母親的幫助,擺脫戰爭影響下的困境。3號文書是米薇寫給丈夫的信,在信中表達了對于丈夫的無限怨恨和不滿,表達了她不該“來到這個地方"的憤怒想法,希望丈夫對自己現在成為奴隸的事實負責。但很可惜,這兩封信件都沒有被送到收信人手中,至于米薇后來的結局,我們也無從得知,她的生命也如同這大漠茫茫黃沙一般被埋沒,等待千年,被后人發現,成為一段悲傷的歷史。【教師提問】1.從這則故事中,你能得出什么歷史結論?2.結合本則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這則材料屬于什么類型的史料,并從史料角度概括兩封粟特文書信的價值。【參考答案】歷史結論:1.絲綢之路不僅是商品交流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的重要途徑。粟特商人的活動范圍廣泛,從中國的洛陽、鄴城到中亞的薩馬爾罕,他們的商業活動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2.粟特商人在絲綢之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是商人,還可能是使者、翻譯和外交官,他們的活動對于當時的國際關系有著重要影響。3.粟特文古信札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直接的史料,讓我們能夠更加真實地了解當時絲綢之路上的商業貿易活動,以及粟特商人的生活和社會狀況。這則材料屬于實物史料,為出土文獻。兩封粟特文書信的價值主要體現在:1.用于研究粟特語言、文字和文化具有極高的價值。2.信件內容涉及當時的商業活動、社會生活和政治局勢,為我們提供了研究三國兩晉歷史背景的珍貴資料。3.信件中提到的地名、商品和事件,可以幫助我們重建當時的絲綢之路貿易網絡和文化交流情況。【教師總結】敦煌,因其在絲綢之路上的獨特地理位置,自兩漢到隋唐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要地。作為連接歐亞的商業要道和中原王朝向西拓展的前哨站,敦煌吸引了眾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前來定居、經商、傳播宗教。這里相對遠離中原地區政權更迭帶來的動蕩,多元文化的交融為敦煌創造了獨特的歷史條件,孕育出了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結合提供的史料和地圖,分析敦煌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并參與小組討論,探討敦煌的“世界性”及其在古代中國文化交流中的特點。通過探索敦煌在絲綢之路上的關鍵角色,將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理解歷史事件與地理環境的關聯。同時,通過分析敦煌的“世界性”,學生將發展歷史解釋能力,學會從多元文化交融的角度理解歷史現象,增強歷史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環節二:道儒佛影信仰交響【教師過渡】說到敦煌,無法忽略的就是敦煌莫高窟。公元344年的一天黃昏,有一個叫樂僔的和尚途經宕泉河谷時,看見鳴沙山在金光之中千佛顯現。樂僔認為,這個地方是佛教圣地。他決定不再匆忙趕路了。要留在這里開窟造像。正是這個決定讓敦煌有了它的第一個石窟。【材料展示】儒學危機與佛教興起史料實證:佛教、道教為什么會盛行,為什么儒學會面臨危機?材料一:傳統儒學充斥著倫理說教,卻不能對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釋和安慰。漢唐儒學簡單的思想體系,已不能應對人們的各種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權威的解釋能力。____________——葛兆光《中國思想史》材料二:佛教的幻想能力、迷人的方法都比傳統的中國儒道學說高超得多。佛教認為現實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無邊"。提出超脫苦難的辦法是忍耐、修行,以便達到“涅槃”境界。佛教這一套說明苦難和解決苦難的學說完全掩蓋了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本質,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鴉片作用。……特別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統治者把佛教視為控制民心,穩定社會,拉攏漢族地主階級的法寶。—葉洵灶《佛教在中國古代得以傳播的原因》材料三:儒學的衰微,以及佛教關于“來世"的許諾,更容易使在長期動亂中飽受苦難折磨的人們產生出幻覺而皈依到佛門之下。自東晉十六國以后歷代君主的提倡,則更進一步推動了佛教的發展。道教也在傳播。……兩晉之際,葛洪對道教進行改造,提出道儒結合,宣揚服食煉丹、延年益壽之術,符合大族官僚的需要。——晁福林主編《中國古代史》【參考答案】(1)魏晉時期政權更迭,社會動蕩,人們缺乏精神寄托。(2)佛教和道教注重解決人生的現實問題,關注人的精神需求。(3)儒學自身體系缺陷不完備,不能適應社會現實需要。(4)統治者借助宗教鞏固自身統治【教師過渡】戰火紛飛,前途未卜,往來絲綢之路的人們,在敦煌停下腳步,捐錢造窟,供養神靈佛祖,祈求得到保佑,在亂世中得以庇護。日出日落、斧鑿聲聲,敦煌佛窟的營建從未在如流的歲月中停止。讓我們走進莫高窟,走進古代百姓的信仰之地。在莫高窟中探尋“道儒佛影”。【圖片展示】莫高窟第248窟中心柱西南角菩薩像(北魏)這尊佛像面部方圓清瘦,體現繪畫藝術史上的“秀骨清像"的特征,衣著輕薄體貼,形似穿著衣服剛從水中出來,又被稱為“曹衣帶水”。該塑像將佛教經典與中原文化審美融合,吸收了繪畫技法和道家文化,展現了魏晉時代的名士氣韻和六朝風范。莫高窟第297窟西側墻壁羽人像(北周)從中國古代神話中汲取靈感,羽人是古代神話中“臂化為羽"升天的仙人,在《山海經》中也有記載,蘇軾《赤壁賦》中更有“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名句。反映古代神仙思想和佛教的融合。莫高窟第220窟壁畫帝王聽法圖(初唐)圖中帝王平展雙臂,穿著典型的帝王服飾,氣宇軒昂。身后群臣恭敬卑順,小心翼翼。充分體現了儒家的君臣思想和濃厚的等級觀念。值得一提的是,該壁畫與唐代畫家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風格一致,時間卻更早,擁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下圖為閻立本《歷代帝王圖(晉武帝司馬炎)(局部)》莫高窟第96窟彌勒佛坐像(九層樓)(初唐)依山崖而建的巨型彌勒像,也是莫高窟最大的單體佛像,高35.5米。大佛面形豐圓,眉目舒朗,著波形肉髻,顯示出典型的初唐樣式,是唐朝前期國家強盛和社會穩定繁榮的象征。武周時期,佛教在社會上有很大發展,傳聞該佛像按照武則天的面容進行塑造。莫高窟第103窟維摩詰像(盛唐)維摩詰是佛教當中的人物,但在這幅壁畫中,維摩詰盤坐在高大的胡床上,身著道家隱士常穿的鶴氅裘,手持象征儒家士人的羽扇,神采奕奕,一副胸有成竹、侃侃而談的模樣。這幅壁畫集儒釋道精髓于一身,充分體現了盛唐時期“三教合一"的歷史特征,又以精神抖擻、充滿智慧的形象表現,充分彰顯出大唐文人的自信與朝氣。【教師提問】結合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與雕塑,分析影響藝術創作的主要因素。【參考答案】宗教信仰、社會文化背景、政治環境、經濟條件、技術工藝、審美趨勢等。【教師總結】石窟在不斷增加,窟中的佛像在改變著容顏,從雄渾健壯變成秀骨清像,繼而轉向柔和豐腴;壁畫在不斷豐富,色彩逐漸細致艷麗,構圖愈加大膽,佛國世界變得前所未有的宏大歡樂。一代又一代的僧侶、畫匠、供養人將他們的信仰和希望刻繪在石壁之上。佛教、道教、儒學共同匯聚成一座藝術寶庫,佛、道、儒在此不斷交響。閱讀材料,進行思考自主探究。聆聽老師講解,觀察圖片進行思考,識別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并討論這些藝術作品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文化。通過對儒學、道教與佛教互動的分析,學生將培養批判性思維,評估不同思想體系對社會變遷的影響。了解思想文化和社會發展歷史變遷之間之間的關系,培養唯物史觀。通過藝術作品的分析,學生將鍛煉史料實證能力,學會從藝術和文化的角度解讀歷史,提升歷史思維的多維性。
環節三:丹青繪世藝術華章【教師過渡】而敦煌藝境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一幅幅宏大豐富、色彩絕倫的壁畫中。壁畫之中,充分展現了不同時期的現實生活和精神生活,用丹青在巖壁繪下浮世三千,勾勒出歌舞升平、華麗燦爛的極樂世界。【教師架設教學情境】著名美學家宗白華認為:“敦煌的藝境是音樂意味的,以音樂舞蹈為基本情調。”讓我們一起走入壁畫當中,沉浸在民族多元文化共同交融的獨特意境。【圖片展示】莫高窟220窟胡旋舞舞者腳踩小圓毯、衣帶飄舞、急轉如飛,她們的舞蹈極可能就是在唐代盛行的胡旋舞。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飖轉蓬舞——白居易《胡旋女》榆林窟25窟觀無量壽經變之樂舞(中唐)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圖中一舞伎在聯珠紋方毯上振雙臂擊腰鼓,踏歌起舞,舞姿雄健激昂,眼睛注視著身旁彈琵琶的迦陵頻伽伎樂。兩側各有一組四人樂隊坐毯上面對舞伎伴奏,使用樂器為直項方頭琵琶、笙、篳篥、海螺、拍板、排簫、橫笛和豎笛。莫高窟220窟唐代燈樓與燈輪“西域燈輪千影合,東華金闕萬重開"——張說《十五日夜御前口號踏歌詞二首》為了還原上元節燈會,舞臺正中還安放了華麗的燈樓兩側有天女點燃西域式的燈輪,如同唐代詩人描繪的長安盛景。人們向往充滿美好的世界,讓莫高窟內的壁畫大放異彩,現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斷投影在壁畫中,組成佛國世界。【學生思考】請說說幾幅壁畫中的西域元素和中原元素中原文化元素:上元燈會、傳統服飾、建筑西域元素:胡旋舞、西域風格的多樣化樂器跟隨教師進行思考,觀察圖片進行分析思考,結合個人生活經歷和學習知識回答問題。通過壁畫中的西域元素和中原元素的辨析,學生將鍛煉歷史比較能力,比較不同文化在藝術表現上的差異和交融。同時,通過討論敦煌壁畫的藝術特點,學生將培養歷史價值觀,認識到文化遺產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環節四:敦煌石窟千年仰望【教師總結】莫高窟自公元4世紀興起,到隋唐是絲綢之路最繁盛的時期,同時也是敦煌營建的黃金時代。莫高窟有近一半的洞窟是在唐朝修建的,以220窟為代表的現存127個洞窟,集中反映了唐代文明的宏大輝煌。自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分裂動蕩,戰火紛飛,到隋唐的鼎盛祥和,莫高窟在這一時期形成了集建筑、雕塑、壁畫三位一體的宗教信仰藝術圣地。此后雖有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興建,卻再難達到以往的規模。隋唐之后,陸上絲綢之路逐漸衰落,被海上貿易所取代,敦煌,這座絲綢之路的重鎮,連同它的恢宏藝術寶庫,最終被淹沒在茫茫黃沙之中。直到1900年,塵封千年的藏經洞被發現,又被來自英法的探險家們所掠奪。終于,莫高窟——這座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延續時間最長的佛教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建筑材料供應合作合同
- 2025企業勞動派遣合同范本
- 2025塔吊租賃和維護的合同書
- 2025建筑外墻仿石漆施工合同 安全施工協議
- 2025適宜用于商業注冊的辦公室租賃合同
- 土建工程施工合同補充協議
- 裝飾畫制作合同范本
- 起重機轉讓合同范本
- 寵物美容洗澡協議書
- 共享商圈協議書范本
- 《肌力訓練》課件
- 全媒體運營師-國家職業標準(2023年版)
- 招標投標法培訓課件
- GLB-2防孤島保護裝置試驗報告
- 中鐵員工內退管理辦法
- 皮膚科玫瑰痤瘡的臨床表現和診斷學習培訓課件
- 高考日語復習:日語形容詞用法專項課件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概述(課件)
- 城市道路養護技術規程
- 2023年國家藥監局直屬單位公開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 JGT116-2012 聚碳酸酯(PC)中空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