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無答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單元教學設計:《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
一、教學理念
1.單元教學設設計,是以基礎知識、核心能力和歷史思維為基礎的教學。在設計中,應將“教材內容"向“教學內容”轉變,同時進行解構與重組,使教材文本向教學語言轉變。把握整體、全面研究各單元,厘清教材的整體特點與編排邏輯,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確定各單元的位置與功能,使教學構思能夠更加科學,符合學生需要。
2.基于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課堂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在重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建構歷史思維邏輯體系,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歷史認識。
3.基于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歷史課程的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發揮歷史課程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課堂結構的設計、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實施等,都要始終貫穿發展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這一任務。
二、課標要求
(一)課標描述
1.通過了解明清時期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知道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版圖一部分,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
2.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
3.認識明清時期朝封建專制的發展和世界形勢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
三、教科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也是中國古代史的最后一單元,為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和救亡圖存》的教學做鋪墊。
本單元內容由第13、14、15課組成,有四條主線:明清政治制度的變化、明清的邊疆治理、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明清的對外交往和統治危機,其中政治制度、邊疆治理、經濟與文化、對外交往、統治危機是本單元的重要概念,聚焦這些大概念,將原來的“教材單元”,建構為“教學單元”,有助于學生知識間的融會貫通和深度學習。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學生通過前面三個單元的學習,對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脈絡有一定了解;通過初中的學習,對明清時期的經濟與文化發展的基本史實也有所了解。我班學生基礎較薄弱,學習積極性較差,大部分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顯的階段,理解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因此要避免與初中知識的簡單重復,在同一知識點上適當拓展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并引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和分析材料的基本方法,教學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思維積極性,并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
五、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通過分析地圖、圖片和文字材料,了解明清政治制度的變化、明清邊疆治理與國家版圖的奠定、明清的對外交流、明至清中葉時期農業、手工業、工商業等領域出現的新現象,知道陸王心學及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主張,識記明清時期代表性的科技、文化成就,了解明至清中葉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局限性,理解社會發展背后蘊含的危機。
能力目標
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理論,理解明清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與社會轉型的關系,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落實唯物史觀培育。理解一個時期的文化是一個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
素養目標
認識到明清時期是中國農耕文明的鼎盛時期,領先世界,為我國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而自豪;但也要認識到,與同期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趨勢相比較,又存在歷史局限性,專制制度阻礙了中國社會持續發展。要學會全面、客觀、辯證地認識明清社會繁榮局面。培養學生居安思危的情懷,樹立世界意識和危機意識,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
六、教學重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
明清政治制度的變化;明清邊疆治理與對外交流;明至清中葉時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現象
教學難點
多角度認識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以及面臨的危機與挑戰;認識明至清中葉時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現象背后蘊含的社會危機、明清社會經濟、文化與社會轉型的關系。
七、教學設計思路
本單元采用“大概念+主題+問題"教學,將13、14、15課三節課內容,根據教材內容的主線整合為四個主題:一、帝國治理——政治制度的變化,二、帝國疆域——邊疆治理與版圖奠定,三、盛世繁華——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四、帝國余暉——對外交往與統治危機。聚焦于課堂學習的“內容理解、價值培養和思維發展”三個維度,三者的融通突破,需要教學中以大概念為基,以主題為線,以問題為支,融通共進,同時理清析出支撐這些概念的相應核心知識。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知識維度的梳順與理通
設計思路: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教師進行適當指導,按照學案的知識點和任務對教材知識進行梳理,并完成表格。
設計意圖:
1.學生以知識結構圖(表格)的形式整合梳理教材,將課本內容按四大知識點進行整理,形成與教材相關的知識群落。
2.指導學生在填寫表格的時候認真閱讀教材,能夠對教材內容做出有效分層,在把握教材內容和熟悉知識的同時,掌握閱讀材料的基本方法,為日后主觀題的材料閱讀奠定一定基礎。
附學案設計:
《盛世危機、帝國余暉——明至清中葉政治、經濟與文化》
知識點一、帝國治理——政治制度的變化
任務一:根據教材,概括明清政治制度的變化的表現。
朝代表現
明朝中樞權力機構的變化明太祖措施
影響
明成祖措施
職能
性質
宦官專權原因
表現
實質
清朝中樞權力機構的變化軍機處職能
性質
影響
奏折制度特點
作用
文化控制表現
影響
知識點二、帝國疆域——邊疆治理與版圖奠定
任務二:根據教材,概括明清邊疆治理的措施。
蒙古西藏東北西北西南東南
明朝
清朝
知識點三、盛世繁華——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任務三:根據教材,概括明清時期經濟領域出現的新現象。
領域變化(新現象)
農業
手工業
商業
任務四:閱讀教材,概括明清時期主要思想家的主張,并簡要評價。
思想家主張評價
王守仁
李贄
黃宗羲
顧炎武
王夫之
任務五:閱讀教材,概括明清時期文藝與科技的成就并分析特點。
類型成就地位特點
小說
戲曲
官修圖書
科學技術
知識點四、帝國余暉——對外交往與統治危機
任務六:根據教材概括明清對外政策及對外交往的概況
朝代對外政策對外交往的概況
明朝
清朝
任務七:根據教材,概括明清時期統治危機的表現。
內部外部
經濟
政治
文化
第二課時:問題探究、素養提升
單元導入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強烈的幾組圖片,引入本單元學習,意在從一開始就對學生形成心理沖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課件展示圖片:
1.文藝復興三杰與江南四大才子生活在同一時期;當達芬奇在繪制自行車草圖時,唐伯虎正沉迷于琴棋書畫;
2.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把國王推上了斷頭臺;吳三桂引清軍入關,開啟了又一個帝王統治的時代;
3.乾隆皇帝與華盛頓總統也生活在同一歷史時期,且死在同一年,乾隆實行閉關鎖國,華盛頓在國內進行了各項改革;
4.紐約現代化的股票交易所誕生時,乾隆皇帝拒絕了英國使團的通商要求......
教師提問:這些事件,分明發生在同一時期,心理感覺卻完全在兩個時代——為什么西方世界在這段時期走向近代社會,而中國卻仍然局限在古代社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第71頁單元引言回答。
引導學生閱讀單元引言,并從政治、經濟、對外交往等方面進行分析。
教師總結:明清時期政治穩定,疆域遼闊,經濟、文化、對外關系都有新發展,出現了永樂盛世和康乾盛世,但是與同時期的西方對比,又暗藏著危機。展示本單元主題——《盛世危機、帝國余暉——明至清中葉政治、經濟與文化》
課堂教學設計意圖:
1.依托教材知識,結合圖片和文字材料、地圖,創設問題情境,開展問題導學,培養論從史出、史證意識、歷史解釋的關鍵能力。
2.展示問題和材料后,讓學生上講臺分析材料,在課件上劃關鍵詞,提取信息,學生分析后結合學案表格回答,檢測學生學案的完成情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總結,強調答題規范,運用歷史專業術語作答,并注意語言簡潔,要點化和序號化。
教學內容展示:
知識點一、帝國治理——政治制度的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完成學案的表格整理,學生已經初步了解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發展的表現,通過對材料、圖片的研讀分析,認識政治制度變化的實質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明朝
1.廢丞相制度
問題1:閱讀教材和史料,回答明太祖廢除宰相的理由是什么?你認為明太祖所闡述的廢除宰相的理由充分嗎?
學生回答:影響:①皇帝集皇權和相權于一身,君主專制空前加強。
②政務繁忙,效率低,易決策失誤。
2.設內閣
問題3:首輔等于宰相嗎?
展示表格,指導學生結合教材完成。
宰相制與內閣制比較
宰相制內閣制
相同(相似)
不同權力來源
職權
對皇權作用
問題4:如果首輔不是宰相,張居正何以權傾朝野?
材料一:張居正履歷
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萬歷皇帝(十歲)繼位,張居正為首輔;
萬歷元年(1573年)十一月,立章奏考成法;
萬歷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全國土地;
萬歷九年(1581年)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
萬歷十年(1582年)六月,張居正去世。
材料二萬歷十一年(1583年)三月,下詔追奪張居正官秩,接著又查抄了張居正的家。張居正當政時引用的主要官員“斥削殆盡";
指導學生根據材料回答:首輔權力大小取決于皇帝的信任,說明了內閣的創立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3.宦官專權:
問題5:根據圖片結合教材分析宦官專權的原因、表現及影響。
展示圖片:
學生回答后,教師對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進行總結:無論閣臣當政還是宦官弄權,都依附于皇帝個人,其權力本質仍出自皇權,實質上都是專制皇權不斷加強的產物。
(二)清朝
1.奏折制度
問題1:教材78頁【學思之窗】,結合具體史實,說明奏折制度如何強化了皇帝對官僚機構的控制。
引導學生結合奏折制度的特點和作用回答。
2.軍機處:
問題2:根據材料一結合圖片分析軍機處的影響。
展示圖片:
材料一:“清代既是征服王朝,又是繼承明代的專制王朝,雙重嚴峻的特性使清代成為中國最專制的一個朝代,臣子不再是國家的公務員,而是皇帝的奴隸”。
——許倬云《大國霸業的興衰》
學生回答:加強皇權,君主專制到達頂峰。
問題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分析明清君主專制強化的影響。
材料一:朕承天治理若此大國,有幸統治垂60年,實現四海和平,佑及鄰邦英明偉大之令譽傳遍天下,以龐大國土為榮。
----《乾隆朝上諭檔》
材料二:他看到的、聽到的,都是支撐權力的正面信息,負面的信息都作為錯誤的信息被清洗掉了。在此情況下,這個領袖往往無法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世界。
——張宏杰《饑餓的盛世》
利:加強皇權,防止權臣專權;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社會穩定。弊:造成皇權過于集中、獨斷,容易決策失誤;宦官專權,政治黑暗,阻礙了社會進步。
知識點二、帝國疆域——邊疆治理與版圖奠定
設計意圖:分別展示明清兩朝的疆域圖,學生根據學案回答,答案在疆域圖對應的位置出現,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通過問題探究,學生認識這些措施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現代中國版圖奠定產生的影響。
(一)明朝:鞏固邊疆
問題1:據地圖和所學,概述明朝經略邊疆的主要措施及特點。
(二)清朝:版圖奠定
問題2:據地圖和所學,概述清朝鞏固統一的主要措施,概括清朝的邊疆政策并簡要分析其影響。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邊疆政策:①專設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②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③籠絡、利用少數民族上層人物進行統治:聯姻,冊封等等;④在西南地區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強化管理。
影響:開疆拓土、鞏固統一,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因地制宜對邊疆地區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統治,基本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
第三課時問題探究、素養提升
知識點三:盛世繁華
設計意圖:本知識點為教材第15課的內容,內容較多,將這一內容的主題設計為:盛世繁華——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并學案設計的三個任務的基礎上,設置了兩個問題探究,通過材料分析,認識明至清中葉經濟文化領域發生的變化,理解經濟文化的“變與不變,”,能運用唯物史觀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
(一)經濟繁華
任務一:根據教材,概括明清時期經濟領域出現的新現象。
學生根據學案所填內容回答。
領域變化(新現象)
農業高產作物引進并推廣;經濟作物品種繁多,種植廣泛;專業化生產;經營方式多樣。
手工業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區出現新的經營手段,即開設工場,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生產。
商業白銀成為普遍使用的貨幣;長途販運和大額貿易發展;商幫形成;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興起。
問題1:根據圖片材料,指出同一時期(19世紀)的中西方經濟發展的差異。
畫面:當黃河岸邊柳蔭樹下,犁間耕作的喘息與手搖紡車吱呀呻吟合奏著悠閑的田園慢板時,英格蘭西北部蘭開夏郡的蒸汽鍋爐吼叫出震耳欲聾的工業交響曲。
學生回答:中國:男耕女織、小農經濟,農耕文明;英國:機械化、工業化、近代化、工業文明
教師提問:與西方對比,中國的明清經濟的“不變"指什么?
學生回答:不變指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依然占據壓倒優勢。
過渡設計:
探究一:根據教材所學,分析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
思路引領:運用唯物史觀分析: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
影響:①市民階層擴大,推動文學藝術世俗化。
②沖擊傳統價值觀,推動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萌發。
(二)思想進步
任務二:閱讀教材,概括明清時期主要思想家的主張,并簡要評價。
學生根據學案所填知識回答。
教師提問:根據表格內容回答,指出思想的變與不變。
學生回答:變:帶有民主色彩,對傳統主流思想的反思與批判
不變:理學仍占主導地位
思路引領:引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解讀材料,一分為二,辯證看待。
進步性:帶有民主色彩,沖擊封建專制,為中國近代反專制主義思想家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沒有提出新的社會制度,仍屬于封建儒學的范疇;未推動社會轉型,影響有限。
(三)文藝與科技
設計思路:學生課前利用表格梳理文藝和科技的成就與地位,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成就分析特點。
教師提問:根據表格內容,指出文藝、科技的“變與不變”。
學生回答:文藝變在體裁,小說和戲曲;變在內容,進一步走向市民階層、世俗社會。
科技變在吸收西方科技,不變在對傳統科技的總結、服務小農經濟,未轉化為近代科學。
知識點四:帝國余暉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學案的表格梳理,對明清的對外交往與統治危機有了初步了解,課堂上通過材料研讀與問題分析,認識對外交往從開放走向封閉,與同時期的西方對比,認識中國社會所面臨的外部危機及內部危機,理解“帝國"走向衰落的原因,與本單元主題《盛世危機、帝國余暉》相呼應。
(一)明清的對外交往
設計思路:本知識點內容簡單,由學生結合學案所填內容進行簡單梳理。
1.明朝的對外交往
輝煌——鄭和下西洋
問題1:為什么葡、西、荷無法理解?
材料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明朝宮廷宴請各國使節的宴會上,響起了這樣的歌聲:
四夷率土歸王命,都來朝大明。
萬邦千國皆歸正,現帝廷,朝仁圣。
天陛班列眾公卿,齊聲歌太平。
在這種得意洋洋的歌聲里,我們仿佛可以感到,朝廷上下對于下西洋以后出現的“四夷來朝”局面,充滿了歡欣鼓舞。這種心態,是當時的航海大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格蘭所無法理解的。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十六講》,中華書局,2006年版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鄭和下西洋的目的與影響分析,并與新航路開辟進行對比。
危機——倭寇與歐洲殖民者的侵擾、應對——海禁政策
2.清朝的對外交往:鄭成功收復臺灣,中俄雅克薩之戰、閉關所國政策
問題2:對比英國和中國的禮單,說一說雙方社會發展的不同情況。
材料一:“馬戛爾尼使團覲見乾隆皇帝圖"
材料二:英國禮單
天體運行儀、地球儀、望遠鏡、蒸汽機、棉紡機、座鐘;榴彈炮、卡賓槍、連發手槍、巨型戰艦模型等。
中國回禮:琺瑯、珍寶、玉器、漆器、瓷器、花緞、畫冊、鼻煙壺及土產食品等計92項479件
學生根據材料回答:英國:新興的工業文明
中國:傳統的農耕文明,并以天朝上國自居,拒絕與英國進行貿易往來。
教師總結:外部危機:清朝固守閉關鎖國政策,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內部危機
問題3:根據教材內容概括內部危機的表現。
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回答:人地矛盾突出,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危機;吏治腐敗和貧富矛盾的積累,農民起義屢屢爆發;軍備落后,思想閉塞。
學生結合課堂探究補充完成學案表格:
內部外部
經濟人口激增造成資源危機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仍固守小農經濟,新生產關系發展緩慢
政治政治腐敗和貧富矛盾導致農民起義頻發,造成政治危機在民主政治的建立與擴展中,無法擺脫封建專制的束縛,未能建立起民主政治
文化理學僵化,封建禮教束縛人的正當欲求科技未實現近代化轉型;啟蒙思想薄弱
課堂總結:談談感悟?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全黨必須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黨十九屆六中全會習近平講話
設計意圖:結合以上材料,學生舉手發言談談自己通過本課學習的感悟,培養學生居安思危的情懷,樹立世界意識和危機意識,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
作業設計:
課后作業:19世紀中期,中國以極端保守和封閉的面貌走向了近代化世界。根據“明清時期歐洲和中國發展形勢對比"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之際中國未能實現社會轉型的原因。
設計意圖:
1.本課最后展示“明清時期歐洲和中國發展形勢對比”圖片和布置課后作業,與本課探究的主題呼應。
2.利用圖片讓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知識—“14-17世紀歐洲近代化發展進程"。
3.學生通過分析“明清之際中國未能實現社會轉型的原因”,對本單元知識(包括明清時期的政治統治以及面臨的危機、明清時期社會經濟與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進行梳理,加深對本單元主題“盛世危機,帝國余暉"的認識,進一步把握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征。
九、教學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以多元評價為原則,促進核心素養發展。對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認真完成課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花藝師考試中材料特性應用的試題及答案
- 統籌安排2024年農藝師考試復習計劃試題及答案
- 學生學習指導中的輔導員觀察能力及試題及答案
- 面向未來的農業技術人才培養試題及答案
- 輔導員考試的選拔程序與重點分析試題及答案
- 解析園藝師常見考試題型試題及答案
- 西湖物美測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藝師考試針對性學習的科學規劃與實施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輔導員考試教育政策試題及答案
- 高中化學測試題及答案
- 姜文導演風格分析
-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知識測試題庫和答案
- 醫療耗材采購工作總結
- 江蘇省蘇州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中綜合測試數學試卷(蘇教版)
- 廉潔教育班會.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
- 汽車振動學:基于MATLABSimulink的分析與實現 課件 第2章 汽車單自由度振動系統
- 2024版醫療器械行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
- 12 清貧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
- 第四講:簡單長管的水力計算
- T-HNMES 11-2023 盾構機選型設計生產協同制造規范
- 2020-2021學年復旦附中高二年級下冊英語期中試卷(部分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