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第一單元_第1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第一單元_第2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第一單元_第3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第一單元_第4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第一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開學第一課

'教學段計/J

【教學要求】

1.暢談寒假生活,講述寒假中的趣事或有意義的事。

2.在學習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初步了解本冊課文的結構,了解篇目及每組課文的特色,明確學習任務,激

發學習興趣。

4.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暢想新學期的新打算,樹立目標,做好準備,努力為小學生活畫上一個完美

的句號。

【教學過程】

一、暢談寒假,講述趣事。

同學們,冬日的寒氣還未消退,春日已經向我們蹣跚走來,新學期也在我們的

憧憬與期待中如約而至。如果讓你們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自己的寒假生活,你

們會想到哪個詞語?請你們根據這個詞語來談一談自己的寒假趣事。(暢談寒假

生活)

二、安全教育,保護自己。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我們將一起開始快樂而又緊張的學習生活。在開學之初,

我們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為不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希望學生安全地生活和

學習。

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注意安全呢?

1.學生討論。

2.集體交流后歸納。(課件出示)

A.人身安全:在校園內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鬧,不爬圍墻,不爬樹,不接近有電

的危險地點。勞動時注意安全。不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課外活動時不

玩火,不玩水。

B.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鬧,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交叉路口要注意行

人車輛,騎自行車寧慢勿快,切勿雙手撒把。上、下坡要下車,通過公路要做到

“一停二看三通過”。

C.財產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錢財,如有遺失或遇偷盜、敲詐等,應向

老師及時反映或報警。

D.飲食安全:不飲生水,不吃不衛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雞肉、豬肉等,飯前

便后要洗手,不吃發霉或過期的食品。

3.學生自查。

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強注意。

三、初識課本,感知內容。

相信同學們在假期中就已經認識了精美的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你對這冊書

有哪些了解呢?

1.這冊書一共有幾篇課文?共分為幾組?每組又由哪幾部分構成?

2.初讀課題,說說每組課文都是圍繞著什么主題來設計的。(課件出示)

第一組:民風民俗

第二組:外國名著

第三組:真情流露

第四組:革命理想

第五組:科學精神

第六組:難忘小學

3.小結:通過讀目錄,想必同學們已經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你們對

哪一篇課文感興趣?課下趕緊了解一下它的具體內容吧!

四、六大習慣,學好語文。

培根說過:習慣是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現在正是培養

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請同學們注意這“六大習慣”的養

成。(課件出示)

1.提前預習的習慣。

為了適應語文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快節奏,做好預習很重要,像字詞、文學

常識、誦讀、背誦等基礎性學習就應該在課前預習時完成,還應就文章的疑點、

難點和重點進行思考,帶著問題進課堂,提高聽課的效率。

2.認真聽講的習慣。

課堂是老師教和學生學的主陣地,必須保持精神上的高度集中。如果稍有走

神,就會聽不全內容,聽不準重點,聽不清要求,聽不明區別。若不能及時矯正,便

會形成知識的漏洞,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學困生,那將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只

要你在課上保持良好的坐姿,眼睛盯著老師,心里想著課上的問題,手不離書、本、

筆,就不會走神。這要靠毅力的支撐,紀律的約束,自覺地堅持。

3.獨立完成作業或練習的習慣。

完成相應作業或練習是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必須認真對待。一

旦遇到解不開的問題,要翻翻書,查查筆記,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若是還不能解決,

可以向家長、同學或老師請教,絕對不可以放棄,不可以抄答案甚至抄襲別人的

作業。

4.反思總結改錯的習慣。

每學完一個單元,應對此單元的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對照單元檢測

結果認真反思自己的學習,查漏洞,及時矯正。還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準備改

錯本,將錯題梳理歸類;準備一支紅筆,試卷改錯一律用紅筆,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這個方法其他學科也適用。

5.課外閱讀的習慣。

新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

部名著,背誦優秀詩文75篇。語文學習在課內,能力提升在課外。建議同學們盡

快制訂閱讀計劃。每天鎖定新聞頻道,關注一個欄目,瀏覽一個網站。最好訂閱

一份報紙,一份文學雜志。有開闊的視野、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內心世界,會讓

你終身受益。

6.勤練筆的習慣。

寫作是同學們感覺挺頭疼的一件事。一是要注意積累素材,把平時看到的、

聽到的隨時記錄下來,解決“米”的問題。二是要打破條條框框,不怕寫,用我筆

寫我口,用我手寫我心,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寫。三是要寫得明,無論是寫人記事,

說物描景,議理論辯,都能明白曉暢,這就是不錯的文章。四是堅持寫日記或是周

記。可以建個空間或是博客,把自己的作品“秀”一下,注意積累自己的習作,自

編個人文集,若干年后再看看,一定很有意味,同學們不妨試一試。

五、言由心生,抒發真情。

1.本學期是小學的最后一學期,相信同學們心里有千言萬語,下面讓我們欣

賞詩歌《明天,我們畢業》。(課件出示)

明天,我們畢業,

告別美麗的校園,

告別和藹的老師,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

明天,我們畢業,

我們是多么舍不得,

綠草如茵的操場,窗明幾凈的教室。

明天,我們畢業,

往事如潮涌現,

六年前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校園,

六年后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校園。

明天,我們畢業,

回想起過去的歲月,那是多么回味無窮,

早操時,那整齊的動作,矯健的身姿,

上課時,專心致志聽課的神情。

明天,我們畢業,

在這即將畢業的日子里,

讓我們對您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讓我們再為六年前栽下的小樹澆一次水吧……

2.讓學生說說新學期的想法。

面對小學生活的最后一個學期,我們百感交集,此時此刻,你想對自己說些什

么呢?拿起你的筆,在這五彩斑斕的心愿卡上寫一段給自己的“開學寄語”。

3.學生寫寄語。(請學生說說)

4.段段文字,片片小紙,寄托了我們每個人新學期的夢想,寫好后就把你的心

愿貼到我們的夢想樹上,讓這棵夢想樹見證我們每個人新學期的新目標,新決心,

新挑戰。(拍照)

5.寫話。《明天,我們即將畢業》

【板書設計】

開學第一課

暢談寒假

注意安全

初識課本

習慣養成

抒發真情

教學痕思/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2)

一\教學段計/—

【教學目標】

i.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的道理。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

道理,逐步養成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和“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在今

后學習中進行實踐,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的道理,使學生逐步養成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從一年級起,我們就開始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從中我們學到了

關于寫字、讀書、寫日記等方法,這為我們以后養成習慣打下了基礎。今天,我

們來學習這最后一個習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課件出示:明代畫家董其昌的《黃山雪霽圖》,試著說說看完圖后的感受。

師:這是明代著名畫家董其昌的畫,怎樣才能畫好畫呢?他說要“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板書)。其實不光是學畫,這種方法對我們學習語文也很有益處。那

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什么意思呢?學習語文為什么要“讀萬卷書,行萬

里路”?應該怎樣通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途徑來學習語文知識呢?學習了

這一課我們就明白了。

二、指導看圖,了解方法。

1.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指導觀察第一頁的四幅圖。(課件出示)

(1)觀察第一幅圖。

學生自由觀察,思考:圖上都有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這時會想些什么?

在天文臺的天文展覽館內,墻上貼著宇宙中星體的照片。

小結:同學們要從小愛科學,努力學習,長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2)觀察第二幅圖。

師生交流。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參觀的是我國古代的天文儀器,我國遠在五六

千年以前就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測天儀器一一渾天儀,并取得了輝煌的天文學成

就。看到這臺儀器,大家一定為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

(3)觀察第三幅圖。

讓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關于莫高窟的資料,介紹一下這處名勝。其余同學邊

聽邊思考:聽了介紹,你有什么感受,獲得了什么知識?

課件出示: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它坐落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

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

規模。現有洞窟492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

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近代發現的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

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一一敦煌學。1961年,它被

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

為世界文化遺產。它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云岡石窟

和麥積山石窟。最大的一尊臥佛長達16米。

(4)觀察第四幅圖。

故宮規模宏大,建筑技術高超,同學們課前已經查閱了資料,知道的一定比老

師多,誰愿意給同學們介紹?

2.小結: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也學到了不少知識。俗話說:“百聞不如一

見。”同學們有機會去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會學到很多知識。

三、總結交流,養成習慣。

1.通過觀察圖片,你知道什么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了嗎?(課件出示)

讀萬卷書:是指要努力讀書,讓自己的才識過人。

行萬里路:是指讓自己的所學,能在生活中體現,同時增長見識,也就是理論

結合實際,學以致用。

2.談談準備怎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課件出示)

(1)深入社會,參觀走訪。

(2)投身自然,觀光游覽。

(3)搜集整理,積累經驗。

3.小結: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不僅可以從課堂上獲得,從課本上獲得,還可以

走出課堂,走出課本,走向大自然,從中獲取。大千世界萬事萬物,自然界的各色

景觀處處有學問,處處有語文。在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學會讀社會

和自然這樣的大書,這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圖中的這些同學,他們走出

課堂,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在這個過程中也增長了語文知識,收

獲很大。

當然,“行萬里路”并不一定要有“萬里”之遙,同學們可以從身邊開始,通

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運用語文,讀好社會和自然這本大書。

同時還可以結合日記,記下自己的觀察所得,這對于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很有幫

助。

四、實踐活動,深入感知。

1.提出實踐活動內容:

在這些年中,你們有沒有在校外參加什么比較有意義的活動,或跟家長到過

什么好玩的地方,并從中學到了什么,或有什么收獲?

2.每人選一事,先自我準備,再分小組交流。

3.師生交流感受,深入認識。

五、作業超市,自由選做。

1.閱讀徐霞客的故事,學習他“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精神,加深對“行萬

里路,讀萬卷書”的體會。

2.深入大自然和社會,寫觀察日記。

【板書設計】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深入社會,參觀走訪。

投身自然,觀光游覽。

搜集整理,積累經驗。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

理,逐步養成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從小就要到學校里學習知識,長大后才能勝任祖國交給我們的

工作。因此,學習知識就是為了一一(學生齊答:運用)。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怎

樣在實踐中學會運用。

二、指導看圖,學會運用。

1.觀察左上角的圖。

(1)說說圖上有誰,在干什么,小報的質量怎么樣。

指名說。

(2)展覽各組課前出的小報,說說質量怎樣,然后請幾位編者或作者談談是怎

樣編這期報紙的。

2.觀察第一行插圖。

(1)教師邊指圖邊講述:圖上是一所學校的閉路電視系統,左邊是控制室,里

面的幾位同學通過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況,也可以把信號傳到預定的地方;

右邊是學校電視臺的播音室,通過攝像機和專門的路線可以把聲音傳到控制室,

由控制室根據需要加以處理。

(2)圖上的幾位同學是怎樣工作的?

指名說。教師給予提示和補充。

3.觀察第二行插圖。

(1)左邊一幅圖。

圖上的同學在干什么?寫字的同學是用什么姿勢寫字的?他們是怎樣握筆的?

字寫得怎樣?別的同學表情怎樣?

同桌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這幾位同學寫的字真棒,但這并不是輕易得來的,而是他們長久的

練習換來的。只要大家堅持天天練習,相信有一天你們的字會寫得更好!

(2)右邊一幅圖。

學生仔細觀察,回答:從圖中得知,演講要注意什么?

老師已經請大家課前作了準備,哪位同學愿意到前面來演講?請兩位同學作

演講表演,其他同學予以簡短評價。

4.觀察第三行插圖。

(1)左邊一幅圖。

圖上的同學正在開展什么活動?大家分別在干什么?指名說。

討論:古詩文課外活動的形式很多,如集體或單獨朗誦、配樂朗誦、背誦、

抽簽朗誦或背某一詩文,突出某一主題的朗誦,比如背有關寫月亮的詩句,指定某

一作品的朗誦、背誦,比如背李白的詩等。

(2)右邊一幅圖。

說說圖上有誰,在干什么,他們辦的黑板報質量怎樣。指名說。

我們班這期黑板報出得也非常好,欄目豐富,插圖精美,書寫工整。我們請本

期的作者和編輯分別來介紹一下他們是怎樣選擇內容、寫好稿件、確定欄目、

設計插圖的。

指名介紹。同學評價。

同學們對出好黑板報還有什么建議?指名說。教師評價。

教師小結:我們出一期板報,也是一次很好的實踐活動,在出板報的過程中,

要有一番深入的思考,想一下該設計什么板塊,該配些什么樣的圖畫,該出些什么

樣的內容,文字該如何安排,等等。必須把這些事和諧地安排好,否則出出來的板

報就不吸引人,價值性就不大。

5.觀察右下角的插圖。

(1)講述:這是一個學校的學生正在表演課本劇《母親的恩情》,圖中兩個同

學分別扮演孟郊和他的母親。

(2)圖上同學表演得怎樣?指名說。

(3)小結。參加課本劇演出,可以鍛煉自己運用語文的能力,陶冶藝術情操,

培養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師生交流,總結方法。

其實,我們身邊的語文實踐活動很多,比如我們現在所做的“讀書筆記”。

另外,還有演講比賽、書法比賽、朗讀比賽等,都是把我們平時所學的東西

專門拿來展示一番,都是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價值的實踐活動,要想把語文學得更

出色,肯定缺少不了這些。

四、親身體驗,深入感知。

下面我們就來個實踐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把你所學的語文知識發揮出

1.課件出示實踐內容:小演講,以“這個寒假我玩得真開心”為題,簡要地向

大家說一下,讓大家感覺你真的開心、快樂。

2.自我準備,自我回憶,獨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3.指名上臺,針對具體情況指導。

鼓勵學生用一兩分鐘的時間,把自己的開心盡情地吐露出來。

4.小結。

能把自己的內心、自己的經歷,用自己的語言生動、準確地敘述出來,這就

是語文,表達得越好,就證明你語文學得越好……

五、作業超市,自由選做。

1.自由結合,編輯出版小報。

2.嘗試把《兩小兒辯日》排演課本劇。

3.聯系前面學過的有關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內容,說說自己在這方面的收

獲。

【板書設計】

在實踐中運用語文

辦小報做節目練書法

小演講辦板報課本劇

第一單元

◎星單元初步感知

授課提要課時

文中列舉了大量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字里行

間透露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2

1北京的春節

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本文講述了臘八那天八兒等不及要吃粥的嘴

饞、對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驚異,寫出了一家人

2

2臘八粥其樂融融的親情,表現出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熱

愛和對家庭親情的眷戀。

《寒食》是一首描寫宮廷寒食節的詩。寒食

節禁火,然而受寵的宦官,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

享有特權。

《迢迢牽牛星》一詩描述了織女無心織布,整

3

3古詩三首天淚如雨下,思念牛郎的畫面。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詠頌中秋明月的七言

絕句。詩的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寄情,由望月升華

到思人懷遠。

介紹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

式,感受到藏戲獨特的魅力和它帶給人們隨心所1

4*藏戲

欲、不拘一格的藝術享受。

要求把節日的活動過程寫完整,有詳有略,使

2

習作:家鄉的風俗習俗具有節日的氣息。

閱讀文章能分清主次;了解我國習俗的寓意;

1

語文園地了解同一意思不同的表達方法。

◎星教法與學法

本單元人文主題是關于“民風民俗”的。這一單元的訓練點是分清內容的

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細寫主要部分的。根據這一訓練點,讓學生深入學習抓

住課文主要事件,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在自學交流的基礎

上,理解古詩的意思,然后抓住古詩中的字詞,體會作者的感情。

授課方法探究

1.自主閱讀,討論交流,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

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氣氛。

1北京的春節2.抓住各段的總起句、中心句,從整體上把握內容,理

清寫作思路。

3.讓學生自讀自悟,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

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課文內

2臘八粥容,感受八兒在等粥、喝粥時心理活動的變化,體會八兒一

家其樂融融的親情。

3古詩三首自學古詩,理解古詩大意,感受古詩的意境。

根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標要求,采用分小

4*藏戲

組學習,集體交流討論,教師適時恰當指導。

教學過程典案

北京的春節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理解本課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自主閱讀,討論交流,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

氣氛。

2.抓住各段的總起句、中心句,從整體上把握內容,理清寫作思路。

3.讓學生自讀自悟,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

4.品讀語句,想象畫面,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氣氛,激發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

1.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

2.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

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為突出老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收集春聯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掌握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寫作思路。

2.讓學生自讀自悟,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我們剛剛過了春節,春節貼春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課件出

示:①上聯:天和、地和、人和,和融華夏。下聯: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橫批:新春大吉。②上聯:和和順順千家樂。下聯:月月年年百姓福。橫批:國泰

民安)

你們能告訴老師,你們家貼的什么春聯嗎?(生自由回答)

2.每年你是怎么過春節的?為什么喜歡過春節?

設計意圖:

學生剛剛過了春節,對春節還熟悉,這樣的設計很快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

興趣。

3.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

(課件出示: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

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

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4.簡介作者老舍。(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5.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

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設計意圖:

由家鄉的春節,自然引入了老北京的春節,走進了文本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⑴生字:蒜醋餃攤拌眨宵燃販彼賀駱駝恰

(2)認讀詞語:熱情自傲餃子萬象更新鞭炮眨眼通宵間斷

萬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販擺攤兒彼此賀年駱駝恰好一律

彩繪分外

2.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文中寫了哪些重要的節日。(課件出示表格)

時間風俗習慣

3.交流匯報,教師相機板書:臘八一臘月二十三一除夕一正月初一一正月十

五一正月十九。

4.根據表格的提示,同學們發現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了嗎?(時間順序)

設計意圖:

用表格的形式把春節期間的風俗習慣一目了然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也

自然會發現課文的寫作順序,學到利用列表格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三、默讀課文,了解春節的時間和習俗。

1.北京的春節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后一個自然段

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

2.按時間順序分幾個階段。

(1)第1—2自然段:春節在臘月初旬開始

(2)第3-5自然段:臘月初九至臘月二十二

(3)第6自然段:臘月二十三

(4)第7自然段:過了二十三

(5)第8自然段:除夕

(6)第9—11自然段: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六

(7)第12-13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節

(8)第14自然段:正月十九結束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用波浪線畫出,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具體有

哪些風俗習慣,并填在表格的右邊。填完表后小組合作,內容不完整的要補充完

整。(課件出示表格)

時間風俗習慣

臘月初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臘月初九至鋪戶加緊上年貨;孩子:買雜拌兒、買爆竹,買各

臘月二十二種玩意兒;大人:預備過年的物品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祭灶王、放鞭炮、焚化灶王紙、粘灶王嘴

過了二十三大掃除、把吃的準備充足

做年菜、穿新衣、貼對聯、貼年畫、燈火通

除夕

宵、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

店鋪關門、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販們擺攤

正月初一

兒,廟會最初的兩三天并不十分熱鬧

廟會風光起來,孩子們逛廟會、看野景、騎毛

正月初五、初六驢、買玩具,還有賽轎車、賽馬、賽駱駝,鋪戶開張,

伙計們還可以輪流逛廟會、逛天橋、聽戲

看花燈、店鋪招攬顧客、孩子們放花炮、吃元

元宵節

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

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

通過填表,學生能清晰地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

四、分清詳略,練習朗讀。

分清詳略: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1.默讀思考: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明確作者詳寫的是“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個部分。

3.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天呢?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

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準備和大家交流。

設計意圖:

這一單元的訓練點是體會詳略得當的寫法,進一步引導學生感悟這種寫法,

深入學生的內心。

五、拓展總結,布置作業。

1.拓展閱讀:春節各地的習俗。

2.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

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

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愿去辭舊迎新(聽歌曲《恭喜發

財》)=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

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對春節的感受

或希望。

【板書設計】

1北京的春節

時間: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印象:熱鬧忙亂喜慶團圓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抓住詳寫的部分感受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2.學習“閱讀鏈接”,體會不同作者對春節的不同寫法。

【教學過程】

一、聽寫新詞,對照課文,檢查改錯。

熱情自傲餃子萬象更新鞭炮眨眼通宵間斷萬不得已截然

燃放小販擺攤兒彼此賀年駱駝恰好一律彩繪分外

設計意圖:

復習鞏固所學新詞。

二、回顧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

上節課填寫了表格,進行了匯報交流。現在說說: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順序來

寫的?主要寫了什么?

1.寫作順序:時間順序。

2.主要內容:主要介紹了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的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才

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

鬧,初一的光景卻截然不同,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設計意圖:

回顧文章的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對這節課的學習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深入詳寫片段,感受老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

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準備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讓學生在深入了解老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

感受老北京春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交流重點如I:

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熬臘八粥:“這種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干果熬成的。這不是粥,

而是小型的農業產品展覽會。”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

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著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從中

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簡練,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也是老舍先生語言

的魅力。

2.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

“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還有“除了

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

了。

(2)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

“各色的年畫”“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先生從香味到色彩,再

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的描寫非

常細膩。

3.正月初一:主要通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

(1)與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才開張。

(2)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

客人。小販們在寺廟外邊擺攤兒,廟會并不十分熱鬧,人們都忙著彼此賀年。

4.元宵:主要通過對燈的描寫來體會。

(1)勾畫出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燈的特點。

(2)談談自己的體會。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懸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

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有的一律是玻璃的”“牛角的”“紗燈”“各式各樣”可

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著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么?

為了突出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突出“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

子”。這也是寫元宵節的總起句和總結句,作者采用的是“總一分一總”的段落

結構。

(4)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設計意圖:

“默讀——思考——討論——交流——朗讀”這一閱讀過程,讓學生深切感

受到老北京春節的喜慶、熱鬧、祥和的氣氛,從中領悟到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引導學生經過討論懂得:老舍先生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著力突出

“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這四天,讓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更深刻

的印象!這也是詳略得當寫法的好處。

設計意圖:

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寫習作時才會做到詳略得當。

五、學習“閱讀鏈接”。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體會: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節》里寫“做年菜”和“吃團圓飯”

雖然都只寫了一句話,卻寫得很詳細。同時懂得,同樣寫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寫法。

在以后的習作中,我們也要善于靈活運用不同的寫法,寫出個性,寫出特色。

【板書設計】

1北京的春節

臘八忙碌

除夕熱鬧

正月初一悠閑

元宵紅火、美麗

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2臘八粥

--------------------------\教學段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理解本課新詞。

2.進一步體會詳略得當的好處。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等的描寫,體會課文內容,感受八兒的心

理活動變化,體會八兒一家其樂融融的親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八兒一家其樂融融的親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文中對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等的描寫。

難點: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插圖。

學生準備:查找資料,了解臘八粥的相關民俗。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把握一些重點句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出示臘八粥圖片。(課件出示)

2.課件上的食品你們認識嗎?(臘八粥)同學們,你們吃過臘八粥嗎?誰能說一

說對臘八粥的了解?(學生交流查找的資料)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臘八粥》這一課,看看課文是怎樣講述臘八粥的,請

同學們齊讀課題。

4.誰來介紹一下作者沈從文?(學生在班級中相互匯報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

沈從文的資料)(結合學生的發言出示課件介紹沈從文)

設計意圖:

從各種臘八粥圖片入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感悟文本,

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再指名朗讀課文,邊讀邊記自然段記號,畫出讀不準的詞語。

2.課件出示:

(1)生字組詞:臘粥膩咽匙攪稠腫熬褐缸臟

(2)認讀詞語:臘八粥感覺沸騰何況攪和資格可靠罷了

要不然猜想腫脹驚異粉碎總之染缸解釋浪漫奈何

3.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明白這篇文章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

匯報,教師點撥。

設計意圖:

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認識生字,學會生字、詞語,了解課文講述的內容。

4.說說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板書)等粥和喝粥兩件事,等粥的事情寫得詳細。

三、精讀感悟,品味文本。

1.(課件出示)再讀課文,小組討論交流:

(1)臘八粥這么美味,是怎樣熬煮的呢?

(2)讀句子,體會句子的妙處。

2.學生匯報。

(1)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合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

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

(2)①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

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仔細讀讀這句話,你有什么發現?

這是一個擬人句,抓住三個動作“看、聞、咽”來寫,引導學生練習運用動

作描寫。

②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子

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是嘴里就立時生出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

抓住三個不同年齡段的人,以點帶面,突出所有人對臘八粥的喜愛之情。

四、讀寫結合。

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照樣子寫一種你

最喜愛的食物。

1.學生說說該如何仿照課文來寫。

2.教師指導學生拓展思維。(吃粽子、吃月餅……)

【板書設計】

2臘八粥

等粥(詳細)喝粥(簡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體會八兒等粥時的心理變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哪部分詳寫,哪部分略寫?

2.臘八粥是如何做的?

設計意圖:

本單元的訓練點是詳略得當,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詳略得當的寫法。

二、體會八兒等粥時的心理變化。

1.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孩?你是怎么看出來的?用

自己的話說一說。

(2)八兒的心理活動都有哪些變化呢?

2.學生交流匯報。(板書)

(迫不及待一一苦苦等待一一美妙的猜想一一親眼看見時的驚訝)

他的心理活動變化構成了本課的線索:

喜得快要發瘋了。

眼睛可急紅了。鍋中的粥,有聲無力的嘆氣還在繼續。

“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

只能猜想……

驚異得喊起來了……

3.指導寫作:

我們以后在寫習作的時候,也可以借助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來

反映人物的心理,這樣人物形象就躍然紙上了。

4.指導朗讀:

(1)本篇課文人物對話描寫較多,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

(2)通過揣摩人物心理,聯系提示語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組織朗讀比賽,互相點評,取長補短。

5.全文圍繞“八兒”全家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

睦的圖景,表達了一家人怎樣的情感?(班級交流匯報,教師適時點撥。)

設計意圖:

學生合作交流,教師適時點撥,讓學生多讀多想,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

活動等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其樂融融的親情。

三、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教師總結。

這篇課文選自沈從文先生早年小說《臘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圍繞八兒全

家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的圖景。

2.拓展延伸:下面來欣賞后半部分。課件出示:閱讀短文,談談你的感受。

“媽,媽,你喊哈叭出去了罷!討厭死了,盡到別人腳下鉆!”

若不是八兒腳下棄得臘肉皮骨格外多,哈叭也不會單同他來那么親熱罷。

“哈叭,我八兒要你出去,快滾罷……”接著是一塊大骨頭擲到地上,哈叭總

算知事,銜著骨頭到外面啃嚼去了。

“再不知趣,就賞它幾腳!”八兒的爹,看那只哈叭搖著尾巴很規矩地出去后,

對著八兒笑笑說。

(1)學生自由朗讀。

(2)交流自己的感受,體會八兒一家和諧有愛的氛圍。

(3)教師:同學們,希望你們像雄鷹一樣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飛得更高

更遠!

設計意圖:

通過總結課文,欣賞沈從文先生早年小說《臘八粥》的后半部分,加深學生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體會八兒一家其樂融融的親情。

四、教師小結,布置作業。

1.教師小結:同學們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動

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等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其樂融融的親情。

2.課件出示作業:

(1)有感情地將課文朗讀給家長聽。

(2)搜集有關臘八粥的故事。

設計意圖:

進一步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習慣,鼓勵學生走出課堂,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

民俗文化,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

【板書設計】

2臘八粥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美妙的猜想

親眼看見時的驚訝

\教學反思L

,、3古詩三首

--------------------------\教學段計/--------------------------

第一課時

《寒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

抓住用得生動的幾個字,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第三課《古詩三首》,你們會背《清明》這首古詩嗎?清明

的前兩天就是寒食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寒食》。

2.解詩題:(課件出示)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

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冷食),

故名寒食。

3.知詩人:(課件出示)韓翔,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官至中

書舍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原有詩集,后散佚,明人輯有《韓君平集》。

二、讀準字音,讀通古詩。

1.抽學生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2.教師范讀,學生按節奏讀。(按二二三的節奏讀)

3.抽學生多次朗讀,直到讀準確。

4.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

讀準字音,按停頓讀準古詩,只有多次朗讀,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意。

三、理解詩意,領悟詩情。

1.(課件出示前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①“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長安。

“飛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

御柳:皇城里的柳樹。

②詩意:春天,長安城處處飄飛著落花;寒食節,東風把皇城里的柳樹吹斜。

③這兩句主要是寫景。這里面有一個字用得特別巧妙一一“飛”。

“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

全城皆已沉浸于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飛”字的動態強烈,有助于表現春天

的勃然生機。

“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

“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

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④“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京城,自然也吹入皇城,皇城中垂柳也隨

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

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⑤有感情地朗讀。

2.(課件出示后兩句)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①傳蠟燭:指宮中傳賜新火。雖然寒食節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賜可以點蠟燭。

“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里泛指權貴豪門。這兩句

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里就忙著分送

蠟燭。除了皇宮,權貴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

②譯文:黃昏時,宮中傳出御賜的燭火,輕煙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③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描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

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

④后兩句是諷喻皇宮以及權貴豪門的特權。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有皇宮

和權貴豪門可以燃燭。

⑤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則是轉折。

⑥有感情地朗讀。

四、朗讀古詩,感悟詩情。

1.讀了這首詩,你會想到些什么?這是一首諷刺詩。寒食節禁火,然而權貴豪

門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這首詩不直接諷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

權階層,含隱巧妙,入木三分。

2.朗讀全詩。

3.練習背誦。

設計意圖:

通過朗讀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板書設計】

寒食

韓翔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斛。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第二課時

《迢迢牽牛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古詩十九首》的相關常識;品味詩歌語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過程與方法:

有節奏地朗讀——理解詩意——領悟詩情——拓展延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中蘊含的相思之情。

【教學重點】

借助描寫分析,感知織女的相思之情。

【教學難點】

體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們知道關于牛郎織女的傳說嗎?(天河阻隔、擔子追妻、鵲橋相會)

2.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關于牛郎織女的古詩,題目是《迢迢牽牛星》。(教師

板書)

3.(課件出示)簡單介紹:這首詩選自《古詩十九首》,寫作時代大約是東漢

末年。迢迢:遙遠的意思。

設計意圖:

因為古詩內容與牛郎織女的故事有關系,所以一開頭讓學生討論牛郎織女的

傳說,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后面做了鋪墊。

二、讀準字音,有感情地朗讀。

1.抽學生讀課文,點撥難讀的字。

2.引生讀出音韻之美。

①教師范讀。

②自由練讀。(關注字音的同時,爭取讀出自己的節奏和理解)

③學生齊讀。

(五言詩的誦讀節奏,一般是三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從詩句意思

來說,本詩劃分為“二三”節奏更為合理)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讀準古詩。

三、理解詩意。

1.學生根據注釋交流詩意。

2.教師點撥個別詞的意思。(課件出示)

牽牛星:隔著銀河和織女星相對,俗稱“牛郎星”,是天鷹星座的主星,在銀

河南。

皎皎:明亮。河漢:即銀河。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北。

織女星與牽牛星隔河相對。

擢(zhu6):伸出。素:白皙。

“纖纖擢素手”是說,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札(zhd)札弄機杼:正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

章:花紋。

終日不成章:是用《詩經?大東》語意,說織女終日也織不成布。《詩經》

原意是織女徒有虛名,不會織布;這里則是說織女因害相思而無心織布。

涕:眼淚。零:落下。幾許:多少。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兩句是說,織女和牽牛二星彼此只隔著一條銀

河,相距才有多遠!

盈盈:清澈的樣子。

間:隔O

脈脈(mb獻)):相視無言的樣子。

3.(課件出示)古詩意思:

(看那天邊)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