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訓練任務群 考點練案3 歸納概括原因:信息類閱讀+文言文閱讀+名篇名句默寫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訓練任務群 考點練案3 歸納概括原因:信息類閱讀+文言文閱讀+名篇名句默寫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訓練任務群 考點練案3 歸納概括原因:信息類閱讀+文言文閱讀+名篇名句默寫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訓練任務群 考點練案3 歸納概括原因:信息類閱讀+文言文閱讀+名篇名句默寫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訓練任務群 考點練案3 歸納概括原因:信息類閱讀+文言文閱讀+名篇名句默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練案復習任務群

歸納概括原因:信息類閱讀+文言文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考點練案3題號123678答案CBACDFDD對一對123456789答案1110①材料一用作例證,證明情緒會影響書法家書寫狀態的觀點;②材料二用作引證,印證書法家看到大自然會觸景生情的觀點。4.12345678答案91110①作品中蘊含著顏真卿的個性,彰顯著他的忠義和愛國;②作品中融入顏真卿悲憤的情緒,飽含他熾烈的情感;③作品藝術感染力強,使觀者產生情感共鳴,獲得審美體驗。5.12345678答案91110(1)替天下管理財政,這不是與民爭奪利益;批駁不正確的言論,排斥巧辯的佞人,這不是拒聽意見。(2)這哪里是小事呢,我恐懼的原因,正是沒有處理好變法中的事情啊。9.12345678答案91110①倔強固執,無論對錯堅持自己的意見。②任用不當,排斥異己,選人不論才德。③脫離民眾,一意孤行。10.12345678答案91110(1)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2)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3)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11.12345678答案91110一、信息類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材料一:說到書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在中國歷史上,每個讀書人都是書法的創作者,他們借此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字如其人”說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性情、修養、審美這些無形的東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所謂性情,性是個性,情是情緒。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有一本用草書寫的理論著作《書譜》,他在書中提出,書法藝術本質上就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也就是說,書法作品是用來傳達一個人的個性和情緒的,這才是書法藝術的靈魂。12345678答案91110每個人的書寫筆跡都是有個性的,所以才會有“筆跡學”這個學科。語文老師批改作文,只看筆跡,就差不多猜出是誰寫的。字的個性背后,是人的個性,藝術風格是作者個性的流露。歐陽修曾經評價顏真卿的楷書說:“斯人忠義出于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個性通常是比較長期的、恒定的,情緒則跟某個當下的時刻有關。情緒的出現,往往都是基于某個機緣、某件事,是外在的條件激發了人的情緒。在情緒影響之下,書寫往往會跟常態有所不同。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環境中,與大家一起歡聚在蘭亭,品酒吟詩。在這種氛圍里,王羲之興致極高,心手雙暢,寫出書法名篇《蘭亭集序》。12345678答案91110性情對書法藝術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它構成了書法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維——書法的靈魂。字寫得中規中矩,符合法則,只是基礎。明代流行的臺閣體,其筆法與字法都符合法則,卻不被書法界推崇,甚至常常被批評。究其原因,就在于它缺少獨特性,沒有靈魂。所以,評鑒、欣賞一個人的書法,既要外觀,就是看外在的筆法、字法、章法等是不是符合法則;也要內觀,就是看它流露出來的藝術家的內在精神氣質有沒有獨特性。好的書法,不僅是筆墨的世界,還是書寫者性情的世界。后一個世界,就是書法的靈魂。(摘編自方建勛《中國書法通識》)12345678答案91110材料二:書法作為自由抒發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必然需要融入作者的審美情趣與情感。在藝術實踐的時候,人與物、人與作品都可能會產生共鳴,從而表現出一定的情感轉移,故而“移情”便成了書法藝術進行構思、創作、欣賞等系列過程中一種不可小覷的藝術轉化手段。無論是外物的客觀姿態對人情感的影響,還是人的主觀情感移情于藝術作品,都有可能使藝術家在創作時產生諸多不可預見的審美效果。12345678答案91110心理學實驗證明,人的心境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產生一定的情感表現。比如看到秋葉枯草,會讓人產生如黛玉葬花般的傷感與悲寥;看到春暖花開,則會心胸激蕩、興致盎然。這些情形在中國古代文人的筆下尤為平常,其實這些都是外物意象給人們帶來的不由自主的移情體現,而由此帶來的書家藝術創作中的情感變化亦是如此。12345678答案91110書家看到大自然中外物的某些色彩或形態變化,會不由得“觸景生情”,產生藝術沖動,從而再付諸藝術創作。東晉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曾言:“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通過觀天地與自然之形態變化,從而娛情。古代書家從觀物到內心觀照并從而得到審美移情的事例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如王羲之通過養鵝、觀鵝來寫“鵝”,雷太簡聞江聲而筆法進,文與可見蛇斗而草書長,都是通過對外界事物的觀察、體驗,進而感受自然界帶給主體的一種情感體驗,甚至是一種創作靈感或者創作沖動,并通過藝術家的篩選、提煉,轉化為創作原動力。12345678答案91110“寫字者,寫志也。”不同性情的藝術家必然會在他所創作的書法作品中體現出他的性格、人品、素養,以及他當時的創作環境與心理動態。“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陳繹曾認為,書家在書寫作品的時候,“喜即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即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藝術家強烈的情緒在不自覺的移情過程中融入作品,從而讓作品不斷得到升華,使藝術作品展現出更強烈的感染力。反過來說,作品也通過它的表象特征與內在特質間接地展現了藝術家的精神之美。所謂“字如其人”即是如此。12345678答案91110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是蘊含著一定的審美意象的。它的藝術形式、美感特質、感情色彩,要能傳遞出一定的審美信息,并且讓觀者愿意與作品接近,走進作品和作品對話,與書家間接對話,甚至感染到觀者的情感,讓觀者感受到書家的審美情趣,感受到書家當初的創作狀態與內心情感體驗過程,最終使觀者與作品、觀者與書家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得到一致的審美體驗,這是觀賞者與書法作品之間的移情。甚至觀者通過自身的移情,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審美感受,這種感受與書家本人創作初衷完全不同也未可知。可以說,這是移情之移情的再造效果,是雙重移情之后所產生的審美體驗。(摘編自吳勝景《書以移情——論審美移情在書法藝術中的體現》)12345678答案91110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書法作品不能只講求筆法、字法、章法等法則,否則就會沒有靈魂,

臺閣體正是因此而不被推崇。B.中國古代文人筆下有很多傷春悲秋的詩句,是由于春去秋來等自然環

境的變化引發了他們的移情。C.“所謂‘字如其人’即是如此”的“此”,指的是藝術家對大自然的

篩選、提煉,轉化為創作原動力。D.書法家通過書法作品傳遞審美信息,能夠讓觀者走進書法作品,感受

書法家心中的審美情趣。12345√678答案91110“指的是藝術家對大自然的篩選、提煉,轉化為創作原動力”說法有誤。“此”是對前文的指代概括,根據材料二“反過來說,作品也通過它的表象特征與內在特質間接地展現了藝術家的精神之美”可知,“所謂‘字如其人’即是如此”的“此”,指的是書法家創作的作品能夠展現出書法家的精神美。12345678答案91110123452.根據材料相關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代藝術家會將長期藝術實踐中形成的一些獨到見解整理成理論著作,

使之留傳于世,惠及后學。B.從材料一第三段的內容可以看出,書法家要想寫出神來之筆必須要有

某個機緣或者某件事的激發。C.同一個書法家,在不同狀態下寫的字意態不同;不同的書法家,在相

同狀態下寫的字意態也不同。D.觀者通過雙重移情從書法作品中得到審美體驗,這種感受可能與書家

本人創作初衷完全不同。√678答案91110“必須要有某個機緣或者某件事的激發”說法過于絕對。材料一說的是“情緒的出現,往往都是基于某個機緣、某件事,是外在的條件激發了人的情緒”,并沒有說明這是完全絕對化的情況。12345678答案91112345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核心觀點的一項是A.衛鑠《筆陣圖》論書法線條:“橫當如千里陣云,點當如高峰墜石。”B.王羲之性格內斂,書法敦實含蓄;王獻之外向不羈,書法放縱酣暢。C.王寵受佛教思想影響,其書法顯現出一種不為外物所動的平靜自然。D.蘇軾在黃州寒食節所書《寒食詩帖》不自覺地流露出孤寂苦悶之情。√678答案9111012345678答案材料一的觀點是:書法作品是用來傳達一個人的個性和情緒的。A項意在強調書法法則的重要性。不符合。B項強調書法家的性格對書法的影響。C項強調書法家的思想對書法的影響。D項強調環境對書法家的影響,間接體現在書法上。911104.兩則材料都提及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其作用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12345答案

①材料一用作例證,證明情緒會影響書法家書寫狀態的觀點;②材料二用作引證,印證書法家看到大自然會觸景生情的觀點。678答案911105.閱讀下面這段文字,結合材料內容,簡要分析顏真卿的書法作品《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原因。安史之亂時,顏真卿兄顏杲卿父子平叛被俘,安祿山把寧死不屈的父子二人殺害。顏真卿找回侄子的部分尸骨,安葬時心中悲憤不已,寫下了《祭侄文稿》。這幅書法作品用筆疾厲跌宕,字里行間血淚淋漓,雖禿筆而就、墨色干渴,但通篇氣勢驚天地、泣鬼神,令觀者動容。顏真卿的創作情感之熾烈溢于墨間,忠義天性和愛國精神躍然紙上。答案

①作品中蘊含著顏真卿的個性,彰顯著他的忠義和愛國;②作品中融入顏真卿悲憤的情緒,飽含他熾烈的情感;③作品藝術感染力強,使觀者產生情感共鳴,獲得審美體驗。12345678答案91110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材料一:今天下之人惡介甫之甚者,其詆毀無所不至。光獨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賢其失在于用心太過自信太厚而已。介甫亦當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專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亂政也,介甫更以為治術而稱施之;貸息錢,鄙事也,介甫更以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從民出,介甫更欲斂民錢雇市傭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獨以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節選自司馬光《與王介甫書》)12345678答案91110材料二: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節選自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12345678答案91110材料三: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辯博濟其說,果于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于是上萬言書,以為:“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為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愿監茍者因循之弊,明詔大臣,為之以漸,期合于當世之變。臣之所稱,流俗之所不講,而議者以為迂闊而熟爛者也。”后安石當國,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書。熙寧二年二月,拜參知政事。上問:“卿所施設以何先?”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為然。于是設制置三司條例司,命與知樞密院事陳升之同領之。12345678答案91110安石性強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意不回。至議變法,而在廷交執不可,安石傅經義,出己意,辯論輒數百言,眾不能詘,罷黜中外老成人幾盡,多用門下儇慧少年。熙寧七年春,天下久旱,饑民流離,帝憂形于色,對朝嗟嘆,欲盡罷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此不足招圣慮,但當修人事以應之。”帝曰:“此豈細事,朕所以恐懼者,正為人事之未修爾。自近臣以至后族,無不言其害。兩宮泣下,憂京師亂起,以為天旱,更失人心。”久之,以旱引去,洎復相,歲余罷。終神宗世不復召,凡八年。(節選自《宋史·王安石傳》)12345678答案911106.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畫“√”。光獨

知其不

介甫固大賢

其失在于用心

太過

自信

太厚

而已。12345678答案911ACDGH√√BEF√“知”是謂語,賓語是“其不然”,應在C處斷開;“介甫”是主語,“大賢”是謂語,構成完整句子結構和意思,應在D處斷開;“用心太過”“自信太厚”句式對仗,結構相同,應在F處斷開。107.下列對材料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治,指社會安定,與《諫逐客書》中“舉地千里,至今治強”的“治”

意義相同。B.濟,幫助、有益于,與《燭之武退秦師》中“朝濟而夕設版焉”的

“濟”意義不同。C.其,反問語氣詞,與《諫太宗十思疏》中“奔車朽索,其可忽乎”的

“其”用法相同。D.數,天數、命運,與《六國論》中“勝負之數”的“數”意義不同。12345√678答案D項意義相同。均為天數、命運。B項幫助、有益于/渡河。9111012345678答案911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司馬光批評王安石,認為他只是一味地想求取非同尋常的功績,而忽略了常人的認知。B.王安石上書給皇帝,希望陛下不要把上天賜予的幸運作為常態,要有憂患意識。C.議論變法時,在朝百官都持不能變法的意見,王安石陳述儒家經義,提出自己的主張。D.熙寧七年,全國干旱,皇帝想要罷免不能很好執行法令的人員,王安石阻止了他。√“皇帝想要罷免不能很好執行法令的人員”錯。由“欲盡罷法度之不善者”可知,皇帝想要廢除不好的法度。10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答案911“征”,爭奪;“辟”,批駁;“難”,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獻媚、不行正道的人。

替天下管理財政,這不是與民爭奪利益;批駁不正確的言論,排斥巧辯的佞人,這不是拒聽意見。10(2)此豈細事,朕所以恐懼者,正為人事之未修爾。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答案911“豈”,哪里;“所以”,……的原因;“人事”,變法中的事情;“修”,處理、整治得好。

這哪里是小事呢,我恐懼的原因,正是沒有處理好變法中的事情啊。1010.結合材料一、二、三,從人物個性角度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12345678答案91011答案

①倔強固執,無論對錯堅持自己的意見。②任用不當,排斥異己,選人不論才德。③脫離民眾,一意孤行。根據材料三“安石性強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意不回”可概括出答案①。根據材料三“罷黜中外老成人幾盡,多用門下儇慧少年”可概括出答案②。根據材料三“至議變法,而在廷交執不可,安石傅經義,出己意,辯論輒數百言,眾不能詘”可概括出答案③。材料一:當今天下十分厭惡您的人,他們對您毀謗、污蔑,所有的壞話都用上了。我個人認為這樣做不正確,您本來是賢人,您的失誤在于用心過了頭,自信心太強罷了。您也應當自己想想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哪里,不可單單歸罪于天下的人。說到侵奪原有官吏的職權,只能把政治秩序搞亂,您反而以為是治國良法而首先實施;放款收利息,這是鄙陋的事情,您反而作為王道善政而盡力推行;勞役自古都由平民負擔,您反而打算征收免役錢,而由官府雇人代為服役。這三項措施,普通的人都知道不適合,而您獨自以為可行,并不是您的見識比不上普通的人,而是特意想要建立非同尋常的功業以致忽略了普通人所知道的常識。12345678答案91011參考譯文材料三:王安石議論高深新奇,善于雄辯和旁征博引自圓其說,敢于堅持按自己的意見辦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矯正世事、改變傳統陋習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萬言書,認為:“自古以來的太平盛世,不曾因為財富不足而造成國家的禍患,禍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財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職的人的才能已經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國家的托付,疆域的保護,陛下難道能夠長久地依靠上天賜予的幸運,而不考慮萬一出現禍患該怎么辦嗎?希望陛下能夠明察朝政中茍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詔令大臣,逐漸采取措施,期望適應當前的世事變化。我的這些議論,是那些沉溺在頹靡習俗中的人不會說的,而且那些議論的人還會認為是這迂腐而不切實際的老生常談。”后來王安石掌管國家,他所安排的,大體上都是以這份萬言書為依據的。12345678答案91011北宋神宗熙寧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宋神宗問:“你最先開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變劣習風俗,樹立法規,是現在最亟須的了。”宋神宗認為是對的。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