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4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練)(解析版)_第1頁
解密14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練)(解析版)_第2頁
解密14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練)(解析版)_第3頁
解密14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練)(解析版)_第4頁
解密14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密14文吉文閱讀與翻譯

A組考點專練

——“文言文斷句、古文化常識題”配套檢測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題。(6分)

徐堅,西臺舍人齊聃子也。/好學,遍覽經史,性寬厚長青。圣歷中,車寫在三陽宮,和史大夫楊再

思、太子左庶子王方慶為東都留守,引堅為判官,表奏專以委之。神龍初,再遷給事中。時雍州人韋月將

上書告武三思不臣之跡,反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殺之。時方盛夏,堅上表曰:“月將誣構良善,故違制

命,準其情狀,誠合嚴誅。但今失復在辰,天道生長,即從明戮,有乖時令。謹按《月令》:'更行秋令,

則丘隰水潦,禾嫁不熟。'陛下誕鷹靈命史為圣圖修弘羲軒之鳳必無史第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氣哉芨舉

必書將何以訓伏愿詳依國典,許至秋分,則知恤刑之規,冠于M載;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納堅所

奏,遂令決杖,配流吩棗。時監察御史李知古請兵以擊姚州西貳河蠻,既降附,又請筑城,重征稅之。堅

以蠻夷生梗,可以羈縻屬之,未得同華星之制,勞師涉遠,所損不補所獲,獨建議以為不便。

(節選自《舊唐書?徐堅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陛下誕膺/靈命中興圣圖/籽弘善軒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氣哉/君舉必書/將何以訓

/

B.陛下誕膺/靈命中興圣圖明弘羲軒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氣哉/君舉必書/將何以訓

/

C.陛下誕磨靈命/中興圣圖/將弘羲軒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氣哉/君舉必書/將何以訓

/

D.陛卜誕膺靈命/中興圣圖鏘弘羲軒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氣哉/君舉必書/將何以訓

/

解析:選D句中的“誕膺靈命”指承受天命。“靈命”是前句的賓語,應與前句連在一起。排除A、

B兩項。“非時行戮”指違背時令進行殺戮。“非時”是“行戮”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項。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車駕,天子的代稱。古代對帝王的稱呼很豐富,尊稱有陛下、圣駕、圣上、天子、寡人等。

B.秋分,二十四節氣之一,白露之后,在9月22、23或24日,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一樣長。

C.嶺表,指五嶺以南地區,在中原人看來嶺南地區在五嶺之外,故名。類似說法有“江表”等。

D.華夏,漢族先民或中原地區的占稱,后泛指中華民族。占代對少數民族則稱蠻、夷、或、狄。

解析:選AA項解說錯誤,寡人是帝王自己的謙稱,不是尊稱。

參考譯文:

徐堅,是西臺舍人齊聃的兒子。年輕時好學,博覽經史,品性寬厚德高望重。圣歷年間,皇上在三陽

宮,御史大夫楊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慶作為東都留守,引薦徐堅為判官,專意委托他起草表奏。神龍初

年,徐堅兩次升遷后任給事中。當時雍州人韋月將上書告發武三思的不軌行為,反而被武三思誣陷,中宗

立即命令殺韋月將。當時正值盛夏,徐堅上表說:“韋月將誣告善良正直的人,有意違背詔命,依據他的情

狀,的確應當嚴厲誅殺。但如今是酷夏季節,天道使萬物生長,在這時公開殺戮,就違背了時令。謹依照

《月令》:‘夏行秋令,則會使低濕的地方發生水澇,莊稼不能成熟。'陛下承受天命,中興圣業,將弘揚伏

羲、軒轅的風范,而光大史冊的美名,怎可以違背時令而進行殺戮,以至于傷害和氣呢!君主的舉動必須

記載,將怎樣訓導后人?希望詳細依照國家法典,允許等到秋分處決,以使陛下審慎用刑的規范,光照千

載;又使陛下哀憐的仁惠,遍及四海J中宗采納了徐堅的表奏,便下令對韋月將處以杖刑,流放嶺表。當

時監察御史李知古請求派兵進擊姚州西貳河蠻,等到他們投降歸附以后,又請求筑城,加重征收他們的賦

稅。徐堅認為蠻夷生性粗陋,可以籠絡統管他們,卻不能使他們與華夏的制度相同,如果勞累軍隊長途跋

涉,只會損失得多而獲取得少,因此(徐堅)獨自建議認為不便。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題。(6分)

豆盧革,父瓚,唐舒州刺史。豆盧為世名族,唐末天下亂,革避地之中山,唐亡,為王處直掌書記。

莊宗即位,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革雖唐名族,而素不學問,珍官吏,多失其序,常為尚書郎蕭希甫駁正,

革頗患之。莊宗已滅梁革乃薦韋說為相說唐末為殿中侍御史坐事貶南海后事條為禮部侍郎革以說能知前朝

事,故引以佐己,而說亦無學術,徒以流品自高。

是歲,大水,四方地連震,流民殍死者數萬人,軍士妻子皆采相以食。莊宗日以責令可用孔謙,談不

知所為。樞密小吏段徊日:“臣克見前朝故事,國有大故,則天子以朱書御禮問宰相。水旱,宰相職也。”

莊宗財,革為山陵使,以故事當出鎮,乃還私第,數日未得命,而故人賓客趣使人朝。樞密使安重誨詬之

于朝日:“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諫官希旨,上疏誣革縱田客殺人,

說坐與鄰人爭井,遂俱罷。革貶辰州刺史,說淑州刺史,所在野野發造。

(選自《新五代史?豆盧革傳》,有刪改)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莊宗已滅梁/革乃薦韋說為相/說唐末/為殿中侍御史/坐事貶南海/后事梁/為禮部侍郎/

B.莊宗已滅梁/革乃薦韋說為相/說/唐末為殿中侍御史/坐事貶南海/后事梁/為禮部侍郎/

C.莊宗已滅梁/革乃薦韋說為相/說/唐末為殿中侍御史/坐事貶南海后/事梁/為禮部侍郎/

D.莊宗已滅梁/革乃薦韋說為相/說唐末/為殿中侍御史/坐事貶南海后/事梁/為禮部侍郎/

解析:選B句中,“說”指“韋說”,后面是對“韋說''的介紹,中間需要斷開。排除A、D兩項。“后”指

“后來”,應與后句相連。排除C項。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除,指授予官職。文中豆盧革身居要職,常常突破既定的規矩授予別人官吏職務。

B.三司使,后唐始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司,三司使為總管國家財政的最高行政長官。

C.崩.本意是崩裂、倒塌,古代一般用干指稱帝壬或諸侯干之死.這里指稱并宗之死.

D.“馳驛”中的“驛”指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亦指供傳遞公文用的馬。

解析:選CC項解說錯誤,“諸侯王之死”只能用“薨”,“崩”還可用于“太后之死”。

參考譯文:

豆盧革,父親豆盧瓚,唐舒州刺史。豆盧為世代名族,唐末天下大亂,豆盧革遷家避禍夾到中山,唐

滅亡后,任王處直的掌書記。唐莊宗即位,被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豆盧革雖然是唐的名門望族,但向

來不學無術,任命官吏,多不合規矩,常常被尚書郎蕭希甫駁斥糾正,豆盧革很擔心這事。唐莊宗消滅梁

后,豆盧革于是推薦韋說任相。弓說,唐末任殿中侍御史,因罪貶官南海,后來在梁任禮部侍郎。豆盧革

因韋說熟悉前朝舊事,因此推薦他輔佐自己,而韋說也不學無術,只是以門第自負。

這年,大水成災,四面八方都連續發生地震,流亡的百姓餓死的有幾萬人,士兵和他們的妻子兒女都

采野谷子來吃。唐莊宗天天以此責問三司使孔謙,孔謙不知所措。樞密院小官段徊說:“我曾見前朝舊例,

國家有大災難,那么天子就用紅色書札責問宰相。水災和干旱,歸宰相管。”唐莊宗死,豆盧革任山陵使.

按照舊例他應當外出任職,于是回到家中,幾天都沒有得到任命,而他的朋友賓客們催他上朝。樞密使安

重誨在朝廷上罵他說:“山陵使的官名還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職,認為我是武臣好欺

騙嗎!”諫官迎合安重誨的意旨,上疏誣告豆盧革放縱田客殺人,韋說因和鄰居爭奪水井有罪,于是都被罷

官。豆盧革被貶為辰州刺史,韋說被貶為徽州刺史,一路上用驛馬遣送。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題。(6分)

貢師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釋福出身,授從仕郎、太和州劌官。丁力學,改徽州路歙縣丞。大臣有

以其名聞者,擢應奉翰林文字。丁內艱,眼弓,除紹興珍總管府推官,郡有疑獄,悉為詳獄而剖決之。歷

翰林待制、國子司業,擢禮部郎中,再遷吏部,并監察科學。時平江缺守,師泰又以選為平江路總管。其

年冬,甫視事,張士誠自高郵率眾渡江,直抵城下,攻國甚急。明年春守將弗能支斬關遁去師泰領義兵出

戰力不敵亦懷印綬棄城遁匿海濱者久之士誠既納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師泰兩浙都轉運前使。至則剔

其積蠹,通其利源,大課以集,國用資之。

(節選自《元史?貢師泰傳》)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明年春/守將弗能支/斬關遁去/師泰領義兵/出戰/力不敵/亦懷印綬棄城遁/匿海濱者久之/

B.明年春/守將弗能支/斬關遁去/師泰領義兵出戰/力不敵/亦懷印綬棄城遁/匿海濱者久之/

C.明年春/守將弗能支慚關遁去/師泰領義兵出戰/力不敵/亦懷印綬棄城遁/匿海濱者/久之/

D.明年春/守將弗能支/斬關遁去/師泰領義兵/出戰/力不敵/亦懷印綬棄城遁/匿海濱者/久之/

解析:選B句中“師泰領義兵出戰”句意完整不宜斷開,排除A、D;“久之”為時間副詞,不能成句,

不宜斷開,排除C。故選B。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丁外艱,也稱為“丁母憂”,古代喪制名,指子遭母喪或承重孫遭祖母喪。

B.服闋,古代服喪三年后除去喪服。“服除”“免喪”“釋服”也可表示此意。

C.路,宋元時代行政區域名。宋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府。

D.御史,木為史官,秦以后御史作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察朝廷、諸侯官吏。

解析:選AA項,“丁外艱,也稱為,丁母憂'”張冠李戴,“丁外艱”同“丁父憂”。

參考譯文:

貢師泰,字泰甫。泰定四年,出仕做官,被授任從仕郎、太和州判官。父親去世服喪,改任徽州路歙

縣縣丞。有大臣將師泰的名字奏聞,提任應奉翰林文字。母親去世服喪,服喪期滿,授紹興路總管府推官,

郡中有疑案,師泰一一詳細審理圜決。歷任翰林待制、國子司業,升遷禮部郎中,再遷吏部,任監察御史。

當時平江路缺少鎮守官員,師泰又因此入選任平江路總管。這年冬天,師泰剛到任,張士誠就從高郵率領

大軍渡過長江,直抵平江城下,圍攻甚為急迫。第二年春季,三江守將不能支撐,殺出城逃走,師泰率領

義兵出城迎戰,勢力不敵,也懷抱印綬棄城而逃,在海邊躲藏了很久。士誠歸降之后,江浙行省丞相以便

宜行事授師泰兩浙都轉運鹽使。師泰到任后立即清除積弊,開通謀利的來源,大量賦稅因此而聚集,國家

財政得以支撐。

“文言文翻譯題”配套檢測

A卷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國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索納字巨秀,少有逸群之才。舉秀才,除郎中,轉南陽王模從事中郎。劉曜將劉聰侵掠關東,以納為奮

威籽軍以御之,斬聰將呂逸,又破聰黨劉豐。聰將蘇鐵、劉五斗等劫掠三輔,除綣馮翊太守。妹有威恩,華

夷向服,賊不敢犯。及懷帝蒙塵,綣乃赴安定,與安夷護軍曲允頻破賊黨,遷定宗廟。后綣自長安供劉聰,

聰將趙染杖其累捷,帥精騎數百與到戰,大敗之,染單馬而走。以功轉膘騎大將軍、左仆射。劉曜復率眾人

攻馮翊,帝累征兵于南陽王保。保左右議曰:“蝮蛇在手,壯士解其腕,且斷隴道,以觀其變。”從事中

郎裴詵閂:“蛇已整頭,我可截不?”保以胡武行前鋒都督乃發。麹允欲回天子趣保,琳以保必逞私欲,乃

止。

(節選自《晉書?索端傳》)

(1)聰將趙染杖其累捷,帥精騎數百與燃戰,大敗之,染單馬而走。

譯文:........................................................................

(2)掬允欲挾天子趣保,琳以保必逞私欲,乃止。

譯文:........................................................................

參考答案:(I)劉聰手下大將趙染依仗自己屢次打勝仗,率領數百精銳騎兵與索級交戰,索嫌大敗趙染,

趙染一個人騎馬逃跑。(“聰”“趙染”“數百”,?緋…染”翻譯時應該保留;“將”“杖…集"帥…,捷"戰走“翻譯時

應該替換成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語)

(2)麹允打算挾持愍帝去投奔司馬保,索燃認為司馬保必會借機實現自己的私人欲望,于是阻止了麹允。

「潮允”“天子”"保保”翻譯時應該保留;"欲"“挾趣”"以”“逞""止''翻譯時應該替換成現代漢語的雙音

節詞語,“乃止”為省略句,翻譯時需要補充為',乃止(之力

參考譯文:

索綣字巨秀,年輕時才能就超越常人。后來他被舉薦為秀才,授予郎中,調任為南陽王司馬模的從事中

郎。劉曜(前趙昭文帝,匈奴族)手下將領劉聰派兵劫掠關東地區,南陽王任命索納為奮威將軍前去抵御,索

琳斬殺劉聰的大將呂逸,又攻破劉聰黨羽劉豐的軍隊。而劉聰的大將蘇鐵、劉五斗等人劫掠三輔地區,南陽

王任命索綣為馮翊太守。索綣向來恩威并施,漢族和外族向來都佩服他,敵人不敢進犯三輔。等到晉懷帝司

馬熾(永嘉五年,劉聰的軍隊攻入都城洛陽,晉懷帝在逃往長安途中被俘,后被毒殺)逃亡,索緋于是奔赴安

定,與安夷護軍曲允頻頻攻破賊人,遷移并安定宗廟。后來索券從長安出兵討伐劉聰,劉聰手下大將趙染依

仗目己屢次打勝仗,率領數百精銳騎兵與索綣交戰,索納大敗趙染,趙染一個人騎馬逃跑。索緋因有功轉任

騾騎大將軍、左仆射。隨后,劉曜又率眾進軍馮翊。愍帝只得接連向南陽王司馬保(司馬模之子,襲父位)

征兵支援。司馬保身邊的人商議說:“蝮蛇咬傷手,壯士就把手腕砍去以求保命,我們現在應該切斷隴道,

以觀察時局變化J可是從事中郎裴詵反駁道:“現在是蛇已經咬傷了人的頭了,難道把頭砍去嗎?”司馬

保于是派胡松為行軍前鋒都督才出發。麹允打算挾持愍帝去投奔司馬保,索綣認為司馬保必會借機實現自己

的私人欲望,于是阻止了麹允。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乜。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

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

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靈、叔齊叩馬而諫日:“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

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日:“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

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關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

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更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

(選自《史記?伯夷列傳》)

(1)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

譯文:..............................................................................

(2)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譯文:..............................................................................

參考答案:(1)在這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很好地贍養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伯夷”“叔

齊、西伯昌''翻譯時應該保留;“于是”,古今異義詞,譯為“在這時";“聞”譯為”聽說“老”,形容詞用作名

詞,譯為“老人”;“盍”譯為“何不“焉”,代詞,代指西伯昌)

(2)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是恥辱的事情,他們堅持道義,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靠采摘野

菜充饑。(“伯夷”“叔齊”“首陽山”翻譯時應該保留;“恥。意動用法,譯為“認為……是恥辱的";“義。

名詞用作動詞,譯為“堅持道義”;后三句都是省略句,應補出主語;“薇”是野菜)

參考譯文:

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死后,叔齊要把君位讓給伯夷。

伯夷說:“這是父親的遺命啊!''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齊不肯繼承君位也逃走了。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君的次

子。在這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很好地贍養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

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武王把他的木制靈牌載在兵車上,并追尊西伯昌為文王,向東進兵去討伐商紂。伯夷、

叔齊勒住武王戰馬的韁繩諫凈說:“父親死了不去安葬,就發動戰爭,能說是孝順嗎?作為臣子去殺害君主,

能說是仁義嗎?"(武王)身邊的隨從想要殺掉他們。太公呂尚說:“這是有道義的人啊。”于是攙扶著他們離

去。等到武王平定了殷商的暴亂,天下都歸順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是恥辱的事情,他們堅持

道義,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饑。(他們)到了快要餓死的時候,作了一首歌。那

歌詞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野菜。以暴臣取代暴君啊,竟認識不到那是錯誤的。神農、虞、夏的

太平盛世轉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們的歸宿?哎呀,只有死啊,命運是這樣地不濟!”于是(他們)餓死在首

陽山。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魚崇諒字仲益,其先莖州山陽人,后徙于陜。幼能屬文,弱過,相州刺史辟為從事。會魏帥楊師厚卒,

建相州為昭德軍,分魏郡州縣之半以隸之。魏人不便,裨校張彥及帳下,囚節度使賀德倫歸款莊宗,崇諒

奔歸陜。明宗即位,秦王從榮表為記室。從榮誅,坐除籍,流慶州。清泰初,移華州。俄以從榮許歸葬,

放還陜。三年,起為陜州司馬。仕晉,奉方物入貢,宰相薦為屯田員外郎、知制誥。開運末,契丹入汴,

契丹相張礪薦為翰林學士。契丹主北歸,留崇諒京師。漢祖之人,盡索崇諒所受契丹詔敕,焚于朝堂,復

令知制誥。俄拜翰林學士。

(1)魏人不便,裨校張彥及帳下,囚節度使賀德倫歸款莊宗,崇諒奔歸陜。

譯文:........................................................................

(2)漢祖之入,盡索崇諒所受契丹詔敕,焚于朝堂,復令知制浩。

譯文:........................................................................

參考答案:(1)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張彥以及部下,囚禁了節度使賀德倫歸順莊宗,魚崇諒逃回

陜州。(“裨校張彥”“節度使賀德倫”“莊宗”“崇諒”“陜”翻譯時應該保留)

(2)漢祖進入京城,搜索出魚崇諒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詔書,在朝堂焚毀,又任命他為知制誥。(“漢祖”“崇

諒x契丹,,“知制誥,,翻譯時應該保留;“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翻譯時應該刪除)

參考譯文:

魚崇諒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陽人,后來遷徙到陜州。魚崇諒年幼時善于寫文章,二十歲時,相

州刺史征召他為從事。適逢魏帥楊師厚去世,以相州為昭德軍,分魏郡一半的州縣隸屬于相州。魏郡的人

感到不方便,裨校張彥以及部下,囚禁了節度使賀德倫歸順莊宗,魚崇諒逃回陜州。明宗即位,秦王從榮

上表推薦魚崇諒為記室。從榮被斬殺,由于連坐,魚崇諒被除去官籍,流放慶州。清泰初年,移到華州。

不久因從榮被允許在家鄉安葬,于是放魚崇諒回到陜州。清泰三年,起用為陜州司馬。在后晉為官時,捧

著土產進貢,宰相舉薦他為屯田員外郎、知制誥。開運末年,契丹進入汴梁,契丹宰相張礪舉薦他為翰林

學士。契丹主回到北方,留魚崇諒在京師。漢祖進入京城,搜索出魚崇諒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詔書,在朝堂

焚毀,又任命他為知制誥。不久授任翰林學士。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太史公日:吾聞之周生日,“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

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

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山,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

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一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衽經營天下,

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貴,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1)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

譯文:........................................................................

(2)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

譯文:............................................................................

(3)五年卒亡具國,身死東城,尚不覺痛,而不自貢,過矣。

譯文:..............................................................................

參考答案:(1)秦王朝政治失策,陳涉首先發難,(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樣飛起,一起爭奪(天下),多

得數也數不清。(省略句的翻譯;哮,名詞作狀語,像蜂一樣)

(2)(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勛,逞個人才智,卻不效仿古人,自以為霸王之業已成,想憑借武力來征服和

治理天下。(省略句的翻譯;師,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3)經過五年戰爭,最終使自己的國家滅亡了,自己將死(在)東城,卻仍然不覺悟,更不責備自己,那就

錯了。(省略句的翻譯;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滅亡;“而不自責”為賓語前置句,代詞"自''作動詞"責”

的前置賓語,翻譯時需要調整語序為“而不責自”)

參考譯文:

太史公說:我從周先生那里聽說,“舜的眼睛大概是雙瞳孔又聽說項羽也是雙瞳孔。項羽難道是舜

的后代?怎么興起得這么突然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陳涉首先發難,(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樣飛起,一起

爭奪(天下),多得數也數不清。可是項羽并沒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權勢),而是乘天下大亂的形勢在民間

起事,三年的時間,就率領五國諸侯(楚外的五國反秦武裝)滅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賞王侯,一切政令都

由項羽頒布,號稱“霸王“霸王”的權位雖然不能維持到底,可是這顯赫的功業是近古以來不曾有過的。等

到項羽放棄關中,懷念楚國(而東歸),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干了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卻埋怨諸侯背翔自

己,這樣想要成就霸業就很難了。(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勛,逞個人才智,卻不效仿古人,自以為霸王之業

已成,想憑借武力來征服和治理天下,經過五年戰爭,最終使自己的國家滅亡了,自己將死(在)東城,卻仍

然不覺悟,更不責備自己,那就錯了。竟然稱說“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難道不荒謬嗎?

B卷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安童,木華黎四世孫,霸突魯長子也。中統初,世祖追錄元勛,召入長宿衛,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

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見之,問及安童,對日:“安童雖幼,公輔器也。“世

祖日:“何以知之?”對日:“每退朝必與老成人語,未嘗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悅。四年,執阿

里不哥黨千余,將矍之法。安童侍側,帝語之曰:“朕欲置此屬于死地,何如?”對日:“人各為其主,

陛下甫定大難,遽以私憾殺人,將何以懷服未附?”帝驚日:“勉年少,何從得老成語?此言正與朕意合。”

由是深重之。

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祿大夫、中書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工戶。辭日:“今三方雖定,江南未附,臣

以年少,謬膺重任,恐四方有輕朝廷心。”帝動容,有間曰:“朕思之熟矣,無以逾卿。”八年,陜西省

臣也速迭兒建言,比因饑餞,盜賊滋橫,若不顯投一二,無以示懲。敕中書詳議,安童奏日:“強、竊均

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舊待報。”從之。

(1)四年,執阿里不哥黨千余,將置之法。安童侍側,帝語之曰:“朕欲置此屬于死地,何如?”

譯文:..............................................................................

(2)辭日:“今三方雖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謬膺重任,恐四方有輕朝廷心。“帝動容,有間日:

“朕思之熟矣,無以逾卿。”

譯文:..............................................................................

參考答案:(1)中統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黨羽一千多人,將要按照法律處置他們。安童在皇帝旁邊侍

奉,皇帝對他說:??我將要治這些人的死罪,怎么樣?”(“四年”“阿里不哥”“安童.…帝'’等翻譯時需要保留;

“執,,”置,”傳,等詞翻譯時需要替換成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逮捕“、處置F寺奉”等「將置之法,,為狀語后置句,

“安童侍側”為狀語后置句和省略句,翻譯時需要調整語序,省略的內容需要補出來。)

(2)安童推辭說:“如今雖然三個方向已經平定,但江南尚未歸附。我這么年輕,就被委以這么重的任務

(或:錯誤地承受重任),恐怕各個地方會有輕視朝廷的心。"皇帝深受感動,過了一會兒說:“我已經考慮成

熟,沒有人比你合適。”(“附”應替換為“歸附”,“謬唇”應替換為嘩昔誤地承受","四方''應替換為“各個地方”,

“動容”應替換為“感動'”渝“應替換為''超過";“之”和“矣”在翻譯時應該刪除)

參考譯文:

安童,是木華黎的四世孫,霸突魯的長子。中統初年,世祖皇帝為追念功臣,把他召入長宿衛,這時

安童才十三歲,官位已在百官之二。他的母親是弘吉剌氏,昭睿皇后的姐姐,隨便出入禁宮。世祖有一天

看見她,問到安童的事,(她)回答說:“安童雖然年紀小,但是是輔佐皇帝的人才。”世祖說:”[你)從哪里知

道的呢?"(她)回答說:“每次退朝時,(他)一定和老臣們講話,從未親近一個年輕人,(我)是通過這個知道的」

世祖很高興。中統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黨羽一千多人,將要按照法律處置他們。安童在皇宮旁邊侍奉,

皇帝對他說:“我將要治這些人的死罪,怎么樣?”安童回答說:“他們也是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剛平

定天下,就因為私人的仇恨殺人,這樣怎么來收服還沒有歸附的人呢?”皇帝很驚奇地說:“你年紀輕輕,

怎么說的話如此老道?你說的正合我的心意因此特別器重他。

至元二年秋八月,封(安童)光祿大夫、中書右丞相,食邑增加至四千戶。安童推辭說:“如今雖然三個

方向已經平定,但江南尚未歸附。我這么年輕,就被委以這么重的任務(或:錯誤地承受重任),恐怕各個地

方會有輕視朝廷的心J皇帝深哥感動,過了一會兒說:“我已經考慮成熟,沒有人比你合話。”至元八年,

陜西省地方官也速迭兒建議,由于他那里連年饑荒,盜賊橫行,如果不公開殺一兩個人,不能顯示對他們

的懲罰。皇帝下詔書至中書省讓他們詳細地議論,安童上奏說:“把強盜、竊賊均處死,恐怕不合適,犯了

死罪的應該按照舊例上報待批(處死)J(皇帝)聽從了他的意見。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歐陽玄,字原功。母李氏,親授《孝經》《論語》《小學》諸書,八歲能成誦,始從鄉先生張貫之學,

日記數千言,即知屬文。十歲,有黃冠師注目視玄,謂貫之曰:“是兒神氣凝遠,目光射入,異日當以文章

過世,廊廟之器也。”言詔而去,亟追與語,已失所之。召為國子博士,升國子監丞。致和元年,迂翰林待

制,兼國史院編修官。時當兵興,玄領印攝院事,日直內廷,參決機務,凡遠近調發,制詔書檄。更張朝

政,事有不便者,集議廷中,玄極言無除,科目之復,沮者尤眾,玄尤力爭之。詔修遼、金、宋三史,召

為總裁官,發凡舉例,俾論撰者有所據依;史官中有論議不公者,玄不以口舌爭,俟其呈稿,援筆竄定之,

統系自正。至于論、贄、表、奏,皆玄屬筆五年,帝以玄歷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諭旨丞相,超授爵

秩,遂擬拜翰林學士承旨。

(1)言訖而去,亟追與語,己失所之。

譯文:..............................................................................

(2)更張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議廷中,玄極言無隱,科目之復,沮者尤眾,玄尤力爭之。

譯文:..............................................................................

(3)史宜中有論議不公者,玄不以口舌爭,俟其呈稿,援筆竄定之,統系自正。

譯文:..............................................................................

參考答案:(1)(道士)說完就離開了,(張貫之)急忙追趕想與(他)講話,但已不知他到哪里去了。(省略句

的翻譯)

(2)改革朝政,遇有不順利的事情,在朝中集中商議,歐陽玄暢所欲言,沒有隱諱,對于科舉制度的恢

復,阻撓者非常多,他尤其竭力爭取。(“事有不便者”為定語后置句,翻譯時需要調整語序為“有不便事、''集

議廷中”為省略句和狀語后置句,翻譯時需要調整語序為“〈于〉廷中集議”)

(3)史官中有議論不公正的人,歐陽玄不以言辭與他們爭論,等他們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筆刪改訂正其

不當之處,使全書統系自然歸正。(“口舌”代指言辭,此處應該意譯,“援筆竄定之”前省略了主語,翻譯時

需要補上玄)

參考譯文:

歐陽玄,字原功。他的母親李氏親自教他《孝經》《論語》《小學》等書,八歲能背誦,開始跟隨同鄉

的先生張貫之學習,每天能記幾千字,即能寫文章。十歲時,有一位道士凝視歐陽玄,對張貫之說:“這個

孩子神氣凝遠,目光逼人,以后會憑借文章冠絕當世,是國家的棟梁之材。”(道士)說完就離開了,(張貫之)

急忙追趕想與(他)講話,但已不知他到哪里去了。(朝廷)征召歐陽玄為國子博士,升任國子監丞。致和元年,

升任翰林待制,兼任國史院編修官。當時正值有戰事,歐陽玄領印代理國史院事務,每天在內廷值班,參

與決策機要事務,凡是遠近的征調,(都由他)起草詔令、檄文。改革朝政,遇有不順利的事情,在朝中集中

商議,歐陽玄暢所欲言,沒有隱諱,對于科舉制度的恢復,阻撓者非常多,他尤其竭力爭取。:朝廷)下詔修

編遼、金、宋三史,召歐陽玄為總裁官,他制定凡例,使論撰者有所依據;史官中有議論不公正的人,歐

陽玄不以言辭與他們爭論,等他們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筆刪改訂正其不當之處,使全書統系自然歸正。至

于論、贊、表、奏,都由歐陽玄執筆。五年,皇帝因歐陽玄歷仕多朝,并且有編修三史的功勞,下旨曉諭

丞相,越級授予他爵位和俸祿,于是準備授予他翰林學士承旨一職。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

無辜,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

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郭,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

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

(1)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

左右以求助也!

譯文:..............................................................................

(2)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

譯文:..............................................................................

參考答案:⑴自從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責你的話傳來。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見)田地被開

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無事,東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這是你不巴結我身邊侍候的人來求得

幫助的原因啊。(根據語境,“田野辟''前應補出''只見",“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前應補出“于是我知道、

“左右”應譯為“侍候的人”,且“是……也”為判斷句,需要翻譯成帶“是”的語句)

(2)當天,(齊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說好話的手下近臣。這種情況下群臣十分恐懼,沒有誰敢再

弄虛假,都盡力做實事,齊國因此非常安定,成為天下最強盛的國家。(“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前省略”齊

威王下令”,且為定語后置句,需要調整語序為“烹阿大夫及嘗譽左右者”;“強于天下”為狀語后置句,翻

譯時需要調整語序為“于天下強”)

參考譯文:

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責你的話傳來。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

看,(只見)田地被開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無事,東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這是你不巴結我

身邊侍候的人來求得幫助的原因啊。”便封賜即墨大夫享用一萬戶的俸祿。齊威王又召見阿地大夫,對他說:

“自從你到阿地鎮守,每天都有稱贊你的好話傳來。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見田地荒蕪,百姓貧困饑餓。

當初趙國攻打鄴地,你不救;衛國奪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來買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

你說好話!”當天,(齊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說好話的手下近臣。這種情況下群臣十分恐懼,沒有

誰敢再弄虛作假,都盡力做實事,齊國因此非常安定,成為天下最強盛的國家。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劉寵,字祖榮,東萊牟平人。寵少受父業,以明經舉孝廉,除東平陵令,以仁惠為民所愛。母疾,棄

官去。百姓將送塞道,車不得進,乃輕服遁歸。后四迂為豫章太守,又三迂會稽太守。山民愿樸,乃有白

首不入市井者,頗為官吏所擾。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元化。征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老叟,

龍眉皓發,自若邪山谷間出,人貴百錢以送寵。寵勞之日:“父老何自苦?”對曰:“山谷鄙生,未嘗識

郡朝。它守時吏發求民間,至夜不絕,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

年者遭值圣明,今聞當見棄去,故自己奉送。”寵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又老!”為人選一大錢受

之。

(1)山民愿樸,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頗為宜吏所擾。

譯文:........................................................................

(2)它守時吏發求民間,至夜小絕,或狗吠竟夕,民小得安。

譯文:........................................................................

(3)寵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邱?勤苦父老!”

譯文:............................................................................

參考答案:(1)(會稽這個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質樸敦厚,有的竟然從小到老都沒有進過集市城鎮,(他們)

被官吏侵擾得很是(厲害)。(“山民愿樸”前省略”會稽這個地方“,“頗為官吏所擾“前省略主語“他們”,且是

“為……所……"的被動句,需要翻譯成帶"被''的語句)

(2)別的太守在任時,派官吏到民間搜求財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時(擾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

寧。(“發求、',委派官吏搜求;“絕、停止;“或”,有時;“竟夕”,一整夜)

(3)劉寵說:“我的政績哪里能比得上您說的那樣(好)呢?使父老們受苦受累了!”(“及”譯為“比得上”,”勤

苦”是偏義復詞,偏在“苦”,且是使動用法,譯為“使……辛苦”)

參考譯文:

劉寵字祖榮,是東萊郡牟平縣人。劉寵年輕時隨父親學習,因精通經學被薦舉為孝廉,授東平陵縣令,

因為仁愛惠民被吏民愛戴。母親患病,他棄官回家。百姓送他,連道路也堵塞了,車子不能前進,于是他

穿著便服悄悄地離開。后來,(他)四次遷升后擔任豫章太守,又多次升遷后擔任會稽太守。(會稽這個地方)

山里的老百姓質樸敦厚,有的竟然從小到老都沒有進過集市城鎮,(他們)被官吏侵擾得很是(厲害)。劉寵除

去那些煩瑣的規章制度,禁止部屬擾民等不法行為,郡中秩序井然。他被征召任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

六個老翁,眉毛頭發都發白了,從若邪山谷間出來,每人拿著百錢,送給劉寵。劉寵安慰他們說:“各位長

者何必這樣呢?”老翁們回答說:“山谷里無知識的人,沒有見過郡守。別的太守在任時,派官吏到民間搜

求財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時(擾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寧。自從您到任以來,夜里聽不見狗叫聲,

百姓看不到官吏。我們年老(難得)逢此太平盛世,現在聽說您要離開我們而去,因此我們特意來奉送劉

寵說:“我的政績哪里能比得上您說的那樣(好)呢?使父老們受苦受累了!”于是在各人的錢中挑了一枚大的

接受了。

“文言文主觀題”配套檢測

一、主觀題專項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周洪漠,字堯弼,長寧人。正統十年,進士及第。授編修。博聞強記,善文詞,熟國朝典故,喜談經

濟。成化改元,廷議討四川山都學蠻,洪謨上方略六事,詔付經帥行之。進學士。尋為南京祭酒。上言南

監有紅板倉二十間,高皇后積粟以養監生妻孥者,宜修復。帝力行之。母喪服闋,改北監。十一年,言士

風光浮,請復洪武中學規。帝嘉納,命禮部榜諭。崇信伯費淮入監習禮,久不至。洪漠劾之,奪能帶,以

儒巾赴監,停歲祿之半,學政肅然。先圣像用冕磕十二,而舞僧豆逸數不稱,洪讀請備天子制。又言:“古

者鳴球琴瑟為堂上之樂,笙鐐祝(敵為堂下之樂,口干羽則舞于兩階。今舞羽居上,樂器居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