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 歷史 含答案_第1頁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 歷史 含答案_第2頁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 歷史 含答案_第3頁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 歷史 含答案_第4頁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 歷史 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高二歷史試題卷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考生須知:1.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分別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2.答題時,請按照答題紙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規范作答,在本試題卷上的作答一律無效。選擇題部分(48分)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精密設計及精密運行的秦制在賦予國家機器無與倫比動員能力的同時,也以“疾風暴雨”式地革新,徹底摧毀了早期國家的“田園牧歌”。但是,歷史的慣性是巨大的,早期國家的舊制在一定時期內的“復辟”也并非不可能。這種“復辟”表現在A.秦朝以文書推行行政 B.漢初推行郡國并行制C.商朝推行內外服制度 D.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2.《踏車曲》記載:“大車二丈四,小車一丈六。小以手運大以足,足心車柱兩相逐。左足才過右足續,踏水渾如在平陸。”詩句中提到的生產工具A.借助水力汲水入筒進行灌溉 B.以水力為動力鼓風鑄鐵C.三國時期馬鈞對其進行革新 D.利用杠桿原理進行灌溉3.右圖為1972年至1973年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區出土的唐代文物:婺州(金華古稱)蘭溪縣庸調布及婺州信安縣租布。由兩件文物可以推斷①唐朝以州統縣,實行路、州、縣三級制 ②租庸調是唐朝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③當時的百姓不需要承擔修筑城垣等徭役 ④庸調布匹在唐朝可能被用于軍事開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貞觀前《賊盜律》“謀反大逆”條規定:“謀反大逆人父子、兄弟皆處死,祖孫配沒”。貞觀修律時改為“謀反大逆人父子處絞,祖孫、兄弟皆配沒。”這個改動表明當時A.教化百姓的鄉約與法律合流 B.重視嚴刑峻法的統治方式C.綱常之禮是唐律的基本內容 D.開創了律例合編的新體例5.中國古代的基層治理注重建立基層民眾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監督機制。下圖的歷史時間軸①②③處填寫符合這一特點的機制是A.①鄉里制②村坊制③十家牌法 B.①什伍組織②鄰保制度③十家牌法C.①編戶制度②村坊制③戶帖制度 D.①什伍組織②大索貌閱③一條鞭法6.988年,太宗下詔“朕受命上穹,居尊中土,惟思禁暴,豈欲窮兵?至于幽薊之民,皆吾赤子,宜許邊疆互相市易。”這一舉措A.推動了唐朝民族間的交融 B.緩和了北宋與西夏的關系C.有利于南宋江南經濟開發 D.推動北宋與遼的經濟交流7.1941年,中共陜甘寧邊區中央局發布《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該綱領規定:“共產黨員應與這些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辦。”這有利于A.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B.鞏固工農蘇維埃政權C.中國政黨制度的探索 D.農村土地革命的開展8.民國北京政府時期的文官制度,既有對中國傳統官員選拔制度的承繼,也是時人向西方學習的產物。下列關于這一時期中國官員選拔制度的表述正確的是A.政府的五種文官有四級九等 B.頒布《考試法》允許女子參加考試C.公務員的選任由考試院負責 D.設學堂選官和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9.1979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邊防工作會議,確定了東部地區發達省市對口支援欠發達少數民族聚集地的方案,并進一步確定了北京支援內蒙古,上海支援云南、寧夏,江蘇支援廣西、新疆,全國支援西藏的政策方針。這一政策的實施A.意在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 B.增強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C.實現了邊疆地區的長治久安 D.凸顯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0.在1983—1988年表彰的21位全國勞模中,既有普通的勞動者,也有科學家;既有生產一線的優秀工人,也有出類拔萃的企業管理者;既有長期樹立的先進典型,也有改革開放中涌現的佼佼者。對這些勞動模范的宣傳反映了這一時期我國A.重視基層開展創建文明行業的活動 B.致力于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善C.鼓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D.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1.觀察下圖,圖中所示路線反映的史實是A.馬鈴薯的傳播 B.咖啡的傳播 C.新航路的開辟 D.甘蔗的傳播12.工業革命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它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還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變革。下列選項中,屬于工業革命引起的變革有①英國建立文官制度 ②成立東印度公司 ③馬克思主義誕生 ④引發商業革命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3.近代以來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深刻影響。下列關于技術進步與人類社會生活變化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鐵犁牛耕技術——推動原始音樂的產生 B.雜交育種技術——世界饑餓問題得以消除C.冷凍食品技術——解決了食品安全問題 D.原子能技術——已應用于醫學研究與診斷14.某位學者研究世界歷史上一位著名的統治者,該統治者生于科西嘉島,通過發動軍事政變上臺,后在歐洲各國的聯合進攻下,帝國覆滅。因此被稱為“成功的革命者,失敗的征服者”。最符合該研究主題的史實是A.頒布法律固定小土地所有制 B.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C.授意議會通過《至尊法案》 D.加冕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15.1944年,某一國際組織的協定中寫道:通過提供和組織長期貸款,解決成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的長期資金需要,參加私人投資與私人貸款。該國際組織是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B.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C.世界銀行 D.上海合作組織二、選擇題II(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6.《太平廣記》記載,唐高宗時,度支尚書盧永慶負責內外官考課。一位漕運官督運糧食遇風浪,虧失原額。起初,盧永慶判之為“監運失糧,考中下”,見該官神態自若,毫無怨言,盧即改判“非力所及,考中中”,后見該官“既無喜容,亦無愧詞”,盧又改判為“寵辱不驚,可中上”。這反映了當時官員考核A.等級劃分繁冗 B.深受官階影響 C.過程流于形式 D.權威性被忽視17.洋務派先后創辦了幾十所新式學堂。以培養企業或是行業所需的應用性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技術學堂約占所有新式學堂數目的三分之一。這些職業技術學堂的創辦A.對普及初等教育影響重大 B.為洋務運動的興起創造條件C.拉開晚清分科教育的序幕 D.適應了新的生產方式的需要18.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王權依靠市民摧毀了封建貴族的權力,建立了巨大的、實質上以民族為基礎的君主國,現代的歐洲國家和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就是在這種君主國里發展起來。”有利于這種“君主國”產生的是①宗教改革運動強化了世俗權力 ②打擊封建領主擴大了國王領地③建立維也納體系維護歐洲均勢 ④頻繁的戰爭強化了國王的權力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19.閱讀下表,據表分析,對世界市場不同發展階段的判斷準確的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發展過程階段時期發展概況關鍵詞第一階段15世紀末-18世紀逐步形成哥倫布大交換、早期殖民擴張第二階段18-19世紀范圍擴大機器大生產、產業資本取代商業資本第三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終形成壟斷組織、瓜分世界的狂潮A.第一階段:熱那亞、安特衛普等城市成為新的國際貿易中心B.第二階段:歐洲國家對落后國家的經濟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C.第三階段:形成了包括英、美、德在內的多中心貿易新格局D.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戰爭與掠奪,嚴重阻礙人類文明的進步20.傳統的英國考錄觀念認為,受過優秀高等教育的通才最適合擔任文官。到了20世紀60年代,富爾頓報告指出文官隊伍急需去除痼疾,打破“通才”體制,增加文官隊伍中的“技術”含量。這一報告的產生是因為A.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政策擴大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B.貴族和社會上層的子弟“壟斷”高級文官的需要C.克里米亞戰爭導致人們對政府行政管理能力不滿D.急劇膨脹的文官人數加重了英國政府的財政負擔21.由于《遼史》記載簡單,過去人們大多認為遼的漢化程度低。然而,隨著對遼祖陵的考古發現,我們逐漸認識到遼代與唐朝的關系十分密切,其漢化程度實際上相當高。例如,遼祖陵鑿山為陵,包括用自然不規則的山脊來形成不規則的陵園形狀,這是繼承了唐代晚期陵園的陵寢制度,體現了遼對中原文化的尊崇和模仿。由此可知A.考古學的宗旨在于尋找證據,論證史實的真偽B.史實的真偽需借助考古學的進展和史學家的價值判斷C.考古發現不僅可以證實歷史,還能拓展史學家的認知D.文獻史料大多帶有主觀色彩,對歷史研究的價值較低非選擇題部分(52分)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2小題20分,第23小題20分,第24小題12分,共52分)22.(20分)革故鼎新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稟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張居正當國十六年,最初即以六事上陳,一省議論,二振綱紀,三重詔令,四核名實,五固邦本,六飭武備。得君專任力行不怠。萬歷初政,百廢俱舉。四境宴然。太倉、太仆積六七百萬金,京通倉積粟八百萬石。可謂能起衰振蔽。……首輔中當以居正功最顯。”——摘編自鄧之誠《中華二千年史》(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概括張居正治國的措施。并從經濟視角簡析張居正的改革措施對明朝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7分)材料二清末新政法制改革參與者沈家本根據資本主義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力主“司法獨立”。他認為:“東西各國憲政之萌芽,俱本于司法之獨立。”司法獨立不僅可收統一事權之效,且可為“異日憲政之始基”。因此,他“考古今之沿革,訂中外之異同”,制定了《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和《法院編制法》。編制法規定全國的法院分為初級、地方、高等審判廳、大理院四級,分設于縣、府、省、中央,采用四級三審制。并在大理院和地方審判廳設立相應的檢察廳,各級審判廳和檢察廳專司審判而俱受法部的行政監督。1907年,在法部的主持下,創設審判廳于東三省,并試辦于直隸、江蘇兩省。中國之司法、行政分立自此而始。——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沈家本在清末新政法制改革中提出的核心觀點,并概述清末新政法制改革在當時社會政治背景下的意義。(7分)材料三如果說,建國以后形成全能主義政治體制與經濟上“統購統銷,統分統配,統進統出”計劃體制,把社會重新歸位到一種集權控制程度更高的……組織結構里,從而使這一體制失去了微觀競爭力與適應新環境的能力,那么,中國改革開放的意義就在于,在政治威權體制的推動下,由于激活了全能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社會內部的微觀個體、地方與企業的競爭活力,這就使一種小規模、多元性、自主性與流動性相結合而形成的競爭性機制,在中華大地上得以蛻變演化出來。正是在這一意義上,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具有千年歷史上結構大轉型的里程碑意義。——蕭功秦《從千年史看百年史——從中西文明路徑比較看當代中國轉型的意義》(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列舉具體史實說明中國改革開放“激活了全能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社會內部的微觀個體、地方與企業的競爭活力”。(6分)23.(20分)社會治理是國家的基本職能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7世紀時,英國國會議員反對查理一世并引述了《大憲章》的內容。《權利法案》是《大憲章》以來王權與議會幾百年博弈的終極判決,標志著國家最高權力的最終歸屬。18世紀時,美國在要求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對抗中,引述了《大憲章》的內容。此后的《美國1787年憲法》也引述了《大憲章》的內容。《大憲章》在自由史上地位顯赫,被稱為“法律下的自由的象征”。——摘編自華東師范大學法律史研究中心《法律史的世界》(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概述《大憲章》產生的背景,并闡釋它被稱為“法律下的自由的象征”的理由。(7分)材料二19世紀30—40年代,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人口流動勢如潮涌。為適應社會的變化,英國進行了一系列上層建筑層面的改革……《1835年市政法案》出臺,建立了經選舉產生的地方議會,議員由納稅3年以上的成年男子選舉產生,該法案確立了英國現代地方自治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兩條:一是共同體自治原則,二是居民自主原則。前者是指地方當局排除中央和上級干涉(自治),后者是指地方事務由全體地方居民自主決定,包括選舉自治機關(民主),概括起來就是民主自治原則。——摘編自程漢大《英國地方自治—法治運行的三個階段》(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概括19世紀30年代英國地方自治的進步性,并簡析其原因。(6分)材料三1942年12月“研究社會保險及有關福利聯合委員會”發表《社會保險及其有關福利問題報告書》,即“貝弗里奇報告”。該報告在總結以往社會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個詳細的社會保障計劃,其內容主要是以消除貧困、疾病、骯臟、無知和懶惰等社會五大疾病為目標,以實行社會保險和提高津貼標準為主要措施……英國政府于1944年發布了社會保險白皮書,基本接受了貝弗里奇報告的建議,并制定了國民保險法、國民衛生保健服務法、家庭津貼法、國民救濟法等一系列法律……。1948年,英國首相艾德禮宣布英國第一個建成了福利國家。報告和英國福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影響到了整個歐洲。瑞典、芬蘭、挪威、法國、意大利等國也紛紛效仿英國,致力于建設福利國家。——摘編自裴毅菲《論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變遷》(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從國家治理的角度評價《貝弗里奇報告》。(7分)24.(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洞察時代和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是對當前國際形勢的一個重大和科學的概括。“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乃多對矛盾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呈現為六個方面。1世界地緣經濟與政治重心“東升西降”,“東西矛盾”由過去的“西強東弱、西主東從”轉向如今的“東西平視”,這堪稱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國際體系主導權“南升北降”,“南北矛盾”由過去的“北強南弱、北主南從”轉向“南北對等”。3世界經濟增長與科技創新的動能“新舊轉換、新陳代謝”。4中西互動趨于“平起平坐”,“中西矛盾”與力量對比由過去的“西強中弱”“西攻中守”轉向如今的“中西互有攻守”,這堪稱一百年和近兩百年未有之大變局。5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與美國單邊主義共同作用,令全球治理供給嚴重不足,“治理赤字”明顯增大,“供求矛盾”凸顯。6……——摘編自陳向陽《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在哪?》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不斷調整應對策略。根據材料,結合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史,圍繞“中國外交新路”自擬題目,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史實充分,邏輯清晰,表述成文)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高二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BCDCBDCADC題號1112131415答案ACDAC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題號161718192021答案DDACAC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2小題20分,第23小題20分,第24小題12分,共52分)22.(1)措施:強化中央集權;整肅吏治,加強官吏考核;清丈土地、改革稅制;加強武備。(任寫3點3分)積極影響: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貨幣經濟和工商業發展;減輕平民稅收負擔。(4分)(2)觀點:司法獨立;三權分立;中西法律融合;法律統一。(任寫3點3分)意義:促進司法與行政分離;回應西方法律挑戰;為憲政打下法律基礎,推動憲政實施;促進社會公正;推動了中國法制現代化。(任寫4點4分)(3)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逐步擴大企業自主權、推行國營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進一步增強了企業活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優化資源配置,增強經濟活力;形成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格局;經濟特區和沿海經濟開放區的設立促進了沿海地區快速發展。(任寫3點6分)23.(1)背景:中世紀英國國王與貴族形成的政治協商傳統;王權強化;英王內外政策失敗;英王遭到貴族、騎士、和市民反對。(任寫3點3分)理由:《大憲章》確立法律至上、王權有限等原則,為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打下基礎。它展示了通過法律限制權力、保障自由的可能性,為后世的法治國家和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范例。(4分)(2)進步性:民主色彩濃厚(或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